三年级教案

短文网

2025-09-11教案

短文网整理的三年级教案(精选21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雨后清新自然的色彩,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诗歌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小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准备

挂图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读课题

2.雨后的景色是怎样的?(让学生口头描述。)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由我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老人写的《雨后》。看看她为我们描述了怎样一幅雨后欢快的场景。

二、听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提问题:诗歌描写了那些内容(雨后的景色,以及一个小哥哥和妹妹)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齐读第一句话。

让学生用自己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一下雨后的景色(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

(3)指名读第二句话。

雨后的广场上是怎样的情景呢?(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象神仙一样。)

“快乐得好象神仙一样”是什么意思?(用“神仙”来比喻水中赤脚的孩子的逍遥自在,毫无拘束和牵挂。)

(4)指导朗读。

雨后是清新自然的美景,有一群孩子正在欢快的玩乐,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轻松和欢快的语气)

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水的海洋欢乐的海洋

2.细读第二、三、四小节。

(1)指名读第二、三、四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诗歌描写了那些人物?(一个小哥哥和一个小妹妹)

找出描写哥哥神态和动作的句子。(二、三小节)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说明了什么?(小哥哥很淘气。)

但是小哥哥在淘气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小妹妹,他说了什么?(“妹,小心,滑!”)

可是他说着,自己却滑了一跤。

滑了一跤过后,小哥哥有怎么样的举动,说了些什么呢?(“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

虽然他嘴里说着“糟糕——糟糕!”,但是他心里觉得沮丧吗?(没有)

你怎么看出来的?(“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你觉得小哥哥是怎样一个人呢?(乐观、淘气。)

妹妹看见哥哥摔了一跤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读第四小节。

看着课文中的插图来学习。

这里是怎样来描写妹妹的外貌的?(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她怎么样呢?(紧紧跟在泥裤子的后面)

“泥裤子”指的是什么?(小哥哥。这里用了借代,联系上文,我们就可以知道“泥裤子”指得是小哥哥了。)

这一小节中,那些句子是描写小妹妹的动作和神态的呢?(“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

但是她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人物的动作与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了小妹妹的任性与俏皮。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愉快和调皮)

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小孩子的任性与调皮)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3.教师总结本诗歌的特点。

诗歌虽然名称为“雨后”,但是诗人给我们描绘的不是“雨后”湖光山色的美好,而是刻画了“雨后”这一特定情景下人物的活动,构思独特巧妙。作者用儿童化的语言刻画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词

彩( )娇( )梢( )滑( )

踩( )骄( )稍( )猾( )

3、填量词

一( )大雨一( )孩子一( )裤子一( )泪水

一( )海洋一( )笑脸一( )辫子一( )微风

七、教学后记:

三年级教案:曼谷的小象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教案:曼谷的小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教案 篇2

1、主要内容

(1)排列、组合

(2)简单的推理

2、地位于作用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有关逻辑推理知识也是人们在生活和研究中很重要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教材在渗透数学思想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试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

单元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经历简单推理的经过。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组合的不同。推理依据的叙述。

本单元主要教学与设计

1、教具利用:

投影仪、动物卡片、

各种教科书等。

2、主要方法:

(1)首先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进行学习。

(3)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动手去做,动脑趋想。

(4)创设真实情景,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分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教师为学生创设观察、猜测、实验的.情境,找出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第二课时:

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分课时重点与难点

第一课时: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是重点。

初步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时难点。

第二课时:

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是重点。

推理依据的叙述是难点。

分课时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

练习二十三1、2题

第二课时:

练习二十三3、4题

集体备课教案

中心发言人崔振梅时间20xx年9月讨论意见

课题:统计

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

2、地位与作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本册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单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是难点。

本单元主要教法与设计

1、联系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即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小组学习,亲自调查家庭人口数,喜欢的玩具等,体会数据的作用,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分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身边有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1、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分课时重点与难点

第一课时:

体验了解统计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是重点。

学会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统计方法是难点。

第二课时:

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重点。

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的方法是难点。

分课时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

练习二十二1、2题

第二课时:

练习二十二4、5题

三年级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三年级语文上册《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

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年级教案 篇4

一、阅读课文,用一两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本题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训练概括能力。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二、理解句子的意思,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目的是揣摩本文两个重要句子的含义。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是什么意思?请用它造一个句子。)次第,一个接一个。造句略。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三年级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祝贺、左顾右盼”等词语。

2、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4、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5、体会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等。

教学重点:体会孩子们情绪的变化,懂得回报父母的爱,学会理解、关爱别人。

教学难点:领悟沉默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播放一段有关祝贺生日的歌。每当过生日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把最能体现你当时心情的动作或者表情或者说的话展示给你的同学们,让他们也感受你的快乐。

一体会孩子们谈论过生日时的快乐、兴奋的心情。(沉默前)

1、出示第一幅图片

师:在另一个教室里,有一群孩子也和我们一样在谈论着自己的生日,你瞧!请你认真观察图片,说说你的发现。指导学生观察孩子们的表情和动作。2、小结过渡:画面上的孩子们是多么快乐啊!课文中又是怎样写出他们那快乐的心情呢?请你找出来认真地读一读。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句1: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A、“你能带着这份快乐、兴奋来读读这句话吗?”B、哪些词特别体现了他们的快乐心情?(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怎么样才能叫“神气十足”?什么是左顾右盼?孩子们为什么要左顾右盼?

C、出了快乐、兴奋的心情,你还感受到什么?(让你感受到的仅仅是快乐、兴奋之情吗?)(还有想向别人炫耀自己)

师小结:孩子们的心情在他们的身上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齐读这句话)

过渡语:“还有哪些句子也让你们感受到了?”

句2:我的情绪迅速传染给了他们,他们……父母祝福……

A、你又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越点越兴奋声音越点越响亮回过头往后看索性站了起来快乐的交谈)试着来读一读。

B、“从他们的表现中,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的不一般的快乐,是谁给予了他们的这份生日的快乐?”“是的,他们的父母向他们祝贺生日,为他们准备生日礼物,给予他们快乐。同时还带着他们对孩子一份浓浓的(爱)。

师小结过渡:孩子们感受到了父母对他们的爱,他们快乐地交谈,使教室变得异常热闹。(板书:热闹)

二、出示第二幅图,体会孩子们的沉默

1、同样的教室,同样的孩子,现在又变得怎么样了呢?请你认真观察他们的表)

2、此时你的心中升起了哪些疑问?

3、带着这些疑问,再读读课文。

师:他们一直没想到去问爸爸妈妈的生日,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怪不得他们变得那么沉默。此时,他们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想些什么呢?当我想到____________,我沉默了。

师:你能体会到那些孩子此刻的心情吗?(后悔惭愧自责)

三、体会沉默的可贵

1、师:沉默了足足一分钟之后,教室又变得怎样了?(热闹)(“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出示: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A、哪些地方看出教室又变得热闹起来?

B、为什么说这份热闹和沉默前的热闹不一样了呢?

2、多么可爱的一群孩子啊!足足一分钟的沉默,让他们明白了只会接受父母的爱是不够的,还应该回报父母的爱。设计填空:足足一分钟的沉默,让他们明白了不应该只会_______,还应该学会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1、故事非常真实,感情非常真实,此刻,你一定也有话想对你的父母说。

出示: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性作业

学完了《可贵的沉默》,我们肯定想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疼爱。那么,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多深、有多少,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回忆和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

1、询问:向亲人和邻居了解,你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疼爱你的。

2、观察:了解父母平时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

3、回忆:打开影集或观看家庭录像,找到父母教自己学走路、陪着游戏的记录。

作业设计目的:

1、让学生通过采访等形式,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的爱;

2、通过观察的方式,体会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写作、沟通能力。

[板书设计]:

可贵的沉默

热闹 沉默 热闹

↑ ↑ ↑

兴奋地感受爱 思索 沉默地回报爱

三年级教案 篇6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三年级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祝贺、左顾右盼”等词语。

2、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4、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5、体会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等。

教学重点:体会孩子们情绪的变化,懂得回报父母的爱,学会理解、关爱别人。

教学难点:领悟沉默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播放一段有关祝贺生日的歌。每当过生日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把最能体现你当时心情的动作或者表情或者说的话展示给你的同学们,让他们也感受你的快乐。

一体会孩子们谈论过生日时的快乐、兴奋的心情。(沉默前)

1、出示第一幅图片

师:在另一个教室里,有一群孩子也和我们一样在谈论着自己的生日,你瞧!请你认真观察图片,说说你的发现。指导学生观察孩子们的表情和动作。2、小结过渡:画面上的孩子们是多么快乐啊!课文中又是怎样写出他们那快乐的心情呢?请你找出来认真地读一读。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句1: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A、“你能带着这份快乐、兴奋来读读这句话吗?”B、哪些词特别体现了他们的快乐心情?(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怎么样才能叫“神气十足”?什么是左顾右盼?孩子们为什么要左顾右盼?

C、出了快乐、兴奋的心情,你还感受到什么?(让你感受到的仅仅是快乐、兴奋之情吗?)(还有想向别人炫耀自己)

师小结:孩子们的心情在他们的身上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齐读这句话)

过渡语:“还有哪些句子也让你们感受到了?”

句2:我的情绪迅速传染给了他们,他们……父母祝福……

A、你又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越点越兴奋声音越点越响亮回过头往后看索性站了起来快乐的交谈)试着来读一读。

B、“从他们的表现中,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的不一般的快乐,是谁给予了他们的这份生日的快乐?”“是的,他们的父母向他们祝贺生日,为他们准备生日礼物,给予他们快乐。同时还带着他们对孩子一份浓浓的(爱)。

师小结过渡:孩子们感受到了父母对他们的爱,他们快乐地交谈,使教室变得异常热闹。(板书:热闹)

二、出示第二幅图,体会孩子们的沉默

1、同样的教室,同样的孩子,现在又变得怎么样了呢?请你认真观察他们的表)

2、此时你的心中升起了哪些疑问?

3、带着这些疑问,再读读课文。

师:他们一直没想到去问爸爸妈妈的生日,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怪不得他们变得那么沉默。此时,他们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想些什么呢?当我想到____________,我沉默了。

师:你能体会到那些孩子此刻的心情吗?(后悔惭愧自责)

三、体会沉默的可贵

1、师:沉默了足足一分钟之后,教室又变得怎样了?(热闹)(“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出示: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A、哪些地方看出教室又变得热闹起来?

B、为什么说这份热闹和沉默前的热闹不一样了呢?

2、多么可爱的一群孩子啊!足足一分钟的沉默,让他们明白了只会接受父母的爱是不够的,还应该回报父母的爱。设计填空:足足一分钟的沉默,让他们明白了不应该只会_______,还应该学会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1、故事非常真实,感情非常真实,此刻,你一定也有话想对你的父母说。

出示: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性作业

学完了《可贵的沉默》,我们肯定想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疼爱。那么,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多深、有多少,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回忆和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

1、询问:向亲人和邻居了解,你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疼爱你的。

2、观察:了解父母平时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

3、回忆:打开影集或观看家庭录像,找到父母教自己学走路、陪着游戏的记录。

作业设计目的:

1、让学生通过采访等形式,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的爱;

2、通过观察的方式,体会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写作、沟通能力。

[板书设计]:

可贵的沉默

热闹 沉默 热闹

↑ ↑ ↑

兴奋地感受爱 思索 沉默地回报爱

三年级教案 篇8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九课《小黄鹂鸟》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使学生乐于了解蒙古族音乐,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2、能用圆润的声音创造性的把握歌曲的力度变化,并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主旋律。

3、通过节奏歌唱发声等训练,培养学习良好的音乐感受力。

教学重难点:在歌唱实践中对力度的创造性运用,曲谱学习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聆听歌曲《银杯》,出示草原图片。

二、导入

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展示图片资料,让生从视觉上感受蒙古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及地理位置。

师:刚才我们练习的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歌曲?表现什么情景?请同学来表演一下。

生:回答。二人表演蒙古人民宴请亲朋时相互问候祝福时的美好景象。

师:感谢热情的蒙古人民,蒙古人民不仅对客人盛情款待,对自己的亲人、爱人和自己生活的草原更充满感情。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蒙古人民唱给亲人和草原的歌,我们一起听听吧!(引出课题)

三、新课教学

1、初听感受

师:谁能来谈一谈你听这首歌的感受?

2、学习曲谱

(1)用手试着打歌曲的节奏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老师和你们有同样的感受,这首歌曲情绪欢快,歌曲为2/4拍,在这首歌曲中运用了一种典型节奏,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用手试着慢速地把歌曲的节奏打一遍(第一乐段)。

(2)师:请同学们告诉我,刚才练的节奏中哪种节奏出现的较多?生:回答。XXX XX

(3)师唱旋律,学生打节奏。

(4)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除了前松后紧的节奏,还有没有与它不同的节奏型?二者在情绪上有什么区别?

生:回答。X X丨X —丨老师弹琴,学生打节奏。

(5)学生随琴慢速试唱曲谱。

(6)听琴默唱曲谱后,稍快练唱。

3、学唱歌词

(1)随节奏朗诵歌词

师:这首歌的谱子我们已经学会了,下面我们随音乐范唱,一起填歌词(放音乐学生一起跟唱)。

(2)教师指正出现的问题。

音高“辽阔的草原”和“肥壮的牛羊”高音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件秘密武器:假声(老师示范,学生模彷)。

4、演唱处理师:同学们,要唱会一首歌不难,关键是如何唱的更好听,奥妙就在音乐要素的变化中。

(1)认识力度记号:PP、P、mP、mf、f、ff、ceresc。方法:教师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来解释力度记号,为下一环节的游戏做好铺垫。

(2)游戏:老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讨论,把每朵标有力度记号的梅花放在相应的乐句上。

(3)根据放好的力度标记来表现歌曲,使歌曲演唱达到美的境界。

(4)加入打击乐器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四、课堂总结

师:辽阔的草原、美丽的草原,不仅蒙古人民热爱它,我们全国在小朋友也都热爱它,下课以后,每个同学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描绘出你心中的草原吧。

三年级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词,理清事件的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积累背诵描写灰雀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读懂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第26课《灰雀》。

一、复习导入,理清事件要素(5分钟)

1、听写词语:灰雀 郊外 男孩 唱歌

2、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自行订正。

3、言语训练:请用这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结:我们在讲述或者记叙一件事情的时候,要讲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还要讲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怎么样及结果如何。

二、感悟喜爱,了解故事起因(3分钟)

过渡语:三只灰雀是整个故事的线索,这是三只怎样的灰雀呢?

1、出示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2、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课文中谁喜欢灰雀?)

出示句子: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3、感受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还有谁喜爱灰雀)

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感受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三、体悟对话,揣摩人物内心(15分钟)

过渡语:其中有一只灰雀跟我说它们好好的在枝头唱歌,不知道为什么有个小男孩把它的一个同伴捉走了,第二天却又主动地把它的同伴给放了回来,它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小男孩心里是怎么想的。

刚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教给大家一个很厉害的.本领——“读心术”。怎样才能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什么呢?(察言观色)

1、自由读课文2—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他们对话时各自心里想的可能是什么。

2、教师指导补白。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 )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 )说:“没……我没看见。”

3、自主填空补白,分角色朗读对话。

4、 师生承接读。

5、 评读:梳理人物心理。

四、走进内心,升华文章主旨(10分钟)

1、探究: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他们爱的方式相同吗?你比较赞同哪种方式,为什么?

语言训练:

爱一只鸟儿,不是 ,而是 。

爱一朵花儿,不是 ,而是 。

过渡语:好在小男孩在列宁的引导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决心改过。

2、出示文章结尾,师配乐范读。

3、思考: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在男孩心中列宁又是怎样的呢?

4、表达训练:假如你是小男孩,会对列宁说什么呢?

三年级教案:谁藏起来了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教案:谁藏起来了,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懂、会说本课时单词tasty, salty , sweet, sour, fresh。

2.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 I often do my homework。

并能在情景中进行运用。

3.能听懂chant,并按照节奏来念

4.理解story time

教学重点:

学习单词tasty,salty,sweet,sour,fresh,healthy,并能用这些单词对一些食物进行简单的描述。

教学难点:

healthy的发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课件、单词卡、一袋盐、一袋白糖、一小瓶醋和三杯加入盐、糖、醋的溶液、一根新鲜的黄瓜、一个西红柿、一个盘子。

教学过程:

1、Warm up

Sing together

教师播放Let’s sing部分录音,学生跟唱歌曲,适当强调歌词中的`语句Something salty?Something sweet?的意思。

猜谜语

教师说几个关于食物的谜语让学生猜,并适时引出本课单词:

(1) It’s yummy to eat。 It is made of bread and ham。 Its name begins with the letter as “ha”。 What is it?

三年级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

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

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浅显简明的导语出示课题后,相机进行生字语的教学。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学生静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给足时间,照顾差生)

4、自由读课文,读后在课文中找出9个生字和6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拼读,读准为止。

5、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仔、那、永、诉的读音。

6、自由读全文,要求读正确。

7、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二、指导读好一、二、三节

1、学读第一节。

(1)教师范读。看课件:以春天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跃出水面;雪山、三叶虫化石等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妙的片断。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讨论:通过看插图、结合课前的郊外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4)全班交流:相机处理说话、语言、仔细观察、发现等词语。

1/2 1 2下一页尾页

(5)个人自由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

(6)全班齐读第一节。

2、学读第二节。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2)看课件:春天的背景,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

(3)指名读一句,(贴小蝌蚪图)范读,齐读。

(4)启发学生想像讨论:小蝌蚪在说什么呢?(相机进行口语训练)

(5)师生合读。

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生: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6)学生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从读中知道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人们看到水中游着的蝌蚪,就会知道春天到了。

(7)看课件:春、夏、秋、冬各季节特征的片断,加深扩展学生的感受,以帮助突破难点。

(8)反复练读,指名读、评,最后齐读第二节。

(9)齐读一、二节。

3、学读第三节。

(1)指名读第三节。

(2)看课件:真实图像:大鱼及其鱼鳞的特写。动画:小鱼渐渐长成大鱼,鱼鳞上的圈圈逐渐增多。(配以简单讲解)

(3)自由练读,思考: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4)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评后齐读。

(5)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6)看课件:树的年轮与年龄。

(7)齐读一至三节。

第二课时

一、指导读好第四、五节

1、学读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

(2)看课件:三叶虫化石的特写,简介。出现词语化石,读词语化石。

看课件:海洋逐渐演变成雪山。简介三叶虫化石年代久远,出现词语古老,读词语古老。

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可是现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石的?

指名读第一句。范读,齐读。

这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指名答,读第二句,范读、齐读。

(3)自由试读第四节。指名读、齐读。

(4)这个奥秘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出示词语告诉,读词。

大自然还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些奥秘看课件:动物化石(恐龙蛋等)、植物化石。

2、学读第五节

(1)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

(2)指名读最后一节。读词语粗心大意、永远。

(3)范读第五节,必读。

(4)总结:不爱学习,总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语言;粗心大意永远也看不见大自然的`语言;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语言,探索更多的奥秘。

(5)齐读全文

二、思考小结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诗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3、口头练习,相机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1)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2)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2)范写就、诉、永。

就:左右结构(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诉:右边是斥不是斤。

永:独体字。

(3)学生描写、临写。教师巡回辅导。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五、扩展活动。

1、准备三个头饰(蝌蚪、鱼、三叶虫)边表演边读诗。

2、说一说,画一画,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相机完成课后第4题)

3、召开一次《和大自然交朋友》的主题班会。

三年级教案 篇12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动物的最典型的特征,能够理解故事内容。

2、能够细心找出要找的小动物。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谁藏起来了》ppt、《谁藏起来了》图书经验准备:玩过躲猫猫的游戏。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我们来玩玩躲猫猫的游戏好不好呀?我请小朋友的藏起来。(幼儿自己藏到小椅子的背后。)(教师结合《谁藏起来了》的故事内容,将幼儿找出来如:咦,我看到了XXX的小脸了。让幼儿再次回忆对藏得体验。)

2、师:好,我请小朋友们坐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本很好玩的故事,你们看(教师出示ppt故事封面),这个故事叫《谁藏起来了》(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名字)。故事里有好多小动物要跟我们玩躲猫猫的游戏呢。

(二)识记小动物们的典型特征1、师:我们请他们出来好不好?(教师将ppt翻到故事的第一页)咦,这么多的小动物,我们先猜猜他们都是谁好不好?(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动物的名字,如:哪个小动物的肚子上有个袋袋呀?从小动物的典型特征入手,让幼儿开始知道这个故事的规则。)

3、师:现在我们把所有小动物都请出来。(教师翻到第二页,再让幼儿识记小动物们的典型特征,并让幼儿学学他们的叫声。)

(三)谁藏起来了游戏1、师:现在小动物们要跟我们玩谁藏起来了的游戏了,小眼睛仔细看哦,他们中间哪个小动物在跟我们玩。(教师翻到下一页)

4、师:猜猜看,谁藏起来了。(教师提醒幼儿谁的身体我们找不到呀?或者幼儿哪个小动物只露出了头上的脚、眼睛、鼻子和嘴巴呀?)(梅花鹿或者驯鹿)

5、师:哇,驯鹿被我们小朋友找到了,我们请他出来(教师翻到下一页,指着梅花鹿。)咦,我发现有个小动物哭了,你们找到了吗?(教师请幼儿到前面点出来,并说出是谁哭了)

6、师:原来是小猪哭了,小猪哭了,我们应该说什么呀?(小猪小猪你别哭。培养幼儿之间要互相友爱。)

7、师:我们再来猜猜看,谁又藏起来了呀?(让幼儿逐渐理解游戏的内容)

8、教师根据故事的游戏,继续问:典型特征。)猜猜看,谁生气了?猜猜看,谁藏起来了?猜猜看,谁头上长着犄角?猜猜看,谁藏起来了?猜猜看,谁转过身去了?猜猜看,谁藏起来了?猜猜看,谁睡觉了?猜猜看,谁藏起来了?猜猜看,谁转过身去了?

猜猜看,这些是谁的眼睛?(在故事游戏过程中,慢慢让幼儿知道小动物的特征和游戏的方法。让第一个找到的幼儿上前指出要找的小动物,并给予鼓励,并让所有幼儿学学找到的动物的典型特征,如河马有一张大嘴巴,让幼儿张开大大的嘴巴,体验游戏的快乐和帮助幼儿培养细心地好习惯。)

(四)活动结束

1、师:天黑了,小动物们都玩累了,小动物们该睡觉了,咦小动物的'小眼睛怎么都睁开的呀,原来小动物们都不想睡觉,不睡觉的小动物是不是乖孩子呀,玩累了就要睡觉的哦?(对)我们叫他们睡觉吧。(让幼儿再猜猜看小眼睛的主人是谁。猜错了也没关系,因为故事的这一页是黑色的底,以及所有小动物的小眼睛,这需要十分仔细的小朋友才能认出是哪只小眼睛是哪个小动物的)

2、师:那我们小朋友再跟他们说声再见好不好?(教师翻到最后一页,让幼儿跟所有动物说声再见)

3、师:小朋友们也累了,我们也休息也下吧。

四、活动延伸师

我把这本书放在小朋友看书的地方,小朋友有空的时候可以再来看看谁藏起来了好不好?(培养幼儿看书和细心的好习惯。)

三年级教案 篇13

三年级教案:《丑小鸭》教学杞记一等奖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教案:《丑小鸭》教学杞记一等奖,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教案 篇14

学习目标

1:体会丑小鸭离家之后的不幸的遭遇以及他乐观的态度。

2:体会丑小鸭长成白天鹅之后的快乐的心情。

3:学生能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一些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丑小鸭,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丑小鸭的模样以及在家遭受的不幸,那位同学愿意来说说!

是啊我们都为丑小鸭难过,都为丑小鸭不平!丑小鸭也是离家出走了,可是他有没有想过离家之后的情形呢?

二:初读

1:读课文3.4.5.6.小节,自由读!

2:读了之后,你想对丑小鸭说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自己的不幸和长大后的快乐,适时板书)

不幸

幸福

三:学习3.4小节

1:指名读3.4小节

2:自由读,

3:读了这两节你有什么话?有什么要对要对丑小鸭说的?(估计学生会说丑小鸭你真可怜)

4: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你会把他读好吗?指导朗读!是啊天气越来越冷,可是丑小鸭有没有想到回家去?家里多好,即使妈妈不疼它,哥哥姐姐欺侮它,可是还是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啊,丑小鸭回去了吗?它怎么想的呢?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

5:.提问:丑小鸭离家出走后,受欺侮的情况改变了吗?他应不应该出走!是不是离开家就会变成白天鹅了呢?那么又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丑小鸭发现自己变成白天鹅了呢?

四:学习5.6小节

1:请同学们自由读5.6小节,

2:读了这两节你读懂什么?

3:你再来读读,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丑小鸭的美丽!那些句子体会到丑小鸭的快乐!那么你会读好这些句子吗?

4:指导朗读

A:“啊,多美的鸟!我要是像他们一样美丽,别人就不会瞧不起我了。让我仔细看看他们吧!”

B:丑小鸭低头往水里一看,看到一个美丽的倒影,雪白油亮的羽毛,又长又软的脖子,丰满有力的翅膀,漂亮极了!

你会相信这就是曾经的那只怪木怪样的丑小鸭吗?丑小鸭自己相信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你会读吗?

如此美丽的白天鹅,我们真为丑小鸭感到高兴,丑小鸭也是高兴的不得了,他扬起翅膀,伸长脖子,从心底里发出快乐的呼喊 (生):“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幸福的一天!”

五:延伸课文

你学了这篇文章一定有话说吧,那老师给你一个机会!?

对小鸭子说————

对鸭妈妈说————

对猎狗和小鸟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三年级教案:《丑小鸭》教学杞记一等奖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教案:《丑小鸭》教学杞记一等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教案 篇15

设计说明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集合问题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分数墙”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课件出示“分数墙”后,不急于出示问题,先让学生自己观察交流,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分数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分数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学生对集合问题的理解。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借助“维恩图”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集合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分数知识

1.课件出示教材110页“分数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组内交流,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1)学生在“分数墙”中找到9个分子是1的分数。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②把它们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并说一说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

(2)学生观察后发现:分母是几,1里面就有几个几分之一。

①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母是几,1里面就有几个几分之一”。

②引导学生找一找:哪几个分数相加的和等于1?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汇报)

(3)引导学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可以是分数大小的比较;也可以是简单的分数加、减法问题)

2.综合复习分数的知识。

(1)结合练习题复习分数的意义、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①课件出示练习题。

把一个苹果平均切成六块,每块是这个苹果的()分之(),写作()。

六分之五写作();读作()。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一份是它的,4份是4个,也就是。

在中,()是分母,()是分子,它表示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

②让学生独立完成。

③强调:用分数表示的前提是“平均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分母就是几,要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2)复习分数的大小比较。

①课件出示:在○里填上“>”或“<”。

○○

○○

○1○

②复习分子是1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③复习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④总结:比较分数的大小,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相同看分子。

(3)复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①课件出示教材112页10题。

②复习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a.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b.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③让学生独立计算。

④结合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说说计算分数加、减法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分数墙”活动入手,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加深认识。然后把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进行从头到尾的梳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复习集合问题

1.课件出示:三(1)班有20名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5名同学,参加语文竞赛的有13名同学。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语文竞赛的有多少名同学?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多少名同学?只参加语文竞赛的有多少名同学?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寻求解题方法。

(3)列式解答。

2.课件出示:三(2)班同学参加运动会,其中参加跑步比赛的有32人,参加跳远比赛的有18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12人,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比赛?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寻求解题方法。

(3)列式解答。

3.结合练习题总结集合问题的解题方法。

(1)只参加A活动的人数+只参加B活动的人数+两项活动都参加的人数=参加活动的总人数

(2)参加A活动的人数+参加B活动的人数-两项活动都参加的人数=参加活动的总人数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纠正经验偏差,感受集合思想,并会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训练

1.判断。

(1)分子和分母(0除外)相同的分数等于1。()

(2)把一个蛋糕分成8份,其中的两份是这个蛋糕的。()

(3)因为4<5,所以<。()

(4)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

(5)1-<,()里可以填3。()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说一说错的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三年级教案:第五册《雨后》一等奖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教案:第五册《雨后》一等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教案 篇16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谈话激趣,初步感知课文

1.谈话:你知道骄傲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可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出示插图,交待我为你骄傲是图中老奶奶写给小男孩的一句话,在这句话中骄傲是什么意思呢?老奶奶为什么要说我为你骄傲?答案就在课文里,大家只要认真地读了课文,就一定能解答这些问题。

2.学生带着总是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二、识字

1.在实践中自学生字。

(1)查字典自学生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出我会认中的生字,积累字典中的新词语。提示学生璃在玻璃一词中读轻声。

(2)电脑打字自学生字。家里有电脑的同学,把生字打出来,并用不同的字体或不同的颜色归类。平舌音(红色):碎、攒同偏旁(绿色)玻、璃熟字加偏旁(蓝色)滑、攒、箱

(3)在读词语中巩固生字。(课后的读读抄抄)

2.互听互评生字。同桌互读互听生字生词,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写字指导。

重点放在指导词语的书写上。词语的书写不同于单字的书写,耐心地指导他们学会写一个词,对照一个词。这样,就会给以后临写三字词、四字词乃至写句子打下基础。与指导写单字一样,词语的书写指导也可以找到一些规律。如玻璃一词,可以重点指导王字旁和璃字。王字旁的最后一笔横变提,璃字右半边部件多,笔画繁,应提示部件要写紧凑,并加强范写指导。破碎一词,可以重点指导石字旁,还应强调卒字的书写:最后一竖是与横一起托住两个人,不要伸进两个人中间。继续一词可以把重点放在绞丝旁的复习巩固上。要提示继的竖折的起笔要低于绞丝旁,米的最后一笔捺变点;续的第六笔不要写成秃宝盖。骄傲一词可以把重点放在巩固平撇和竖撇的书写方法上。要提示骄的第六笔撇不宜长;傲的三个部件长短相等,中间部件的横画要短,右边是批文儿,不是折文儿。除词语外,还有两个带提手旁的.字:报、拾。可以通过这两个字的书写,指导学生复习巩固提手旁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游戏巩固识字1.听音找字。一人说字音,其他学生在生字卡中找出相应的字。2.飞鸽送信。出示九只口衔信封的鸽子,信封上分别写着九个生字。下面出示音节,通过连线的形式巩固字音。

二、朗读感悟

1.听读,欣赏真情。

(1)出示课文插图,老师配乐朗读。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去感受课文的美,去感悟人格的美。

(2)交流听读后的体会。

2.自读,感悟真情。

(1)自己读课文,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

3.分角色读,体验真情。

(1)找自己的学习伙伴,分角色对读,体验人物的情感变化。

(2)讨论我的情感变化过程。很开心--害怕--很不自在--一阵轻松--?(当他看到我为你骄傲的便条时是什么心情呢?续说课文结尾。)

4.猜测老姐姐的情感变化。当老奶奶知道玻璃窗被打碎了,她没去追问,她在想什么呢?当老奶奶天天收到我送的报纸时,她又会想些什么呢?当老奶奶收到我积攒的7美元和一封道歉信时,她会想些什么呢?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

5.联系生活,领悟真情。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是很多的,有像我一样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有像老奶奶一样宽容的人,但也有跟他们不一样的另类人。请你联系生活讲一讲吧。

三、积累运用

1.读读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可以把它们抄下来。

(1)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

(2)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2.积累课文中喜欢的词语。如:光滑、破碎飞快轻松骄傲往常自在足够真诚顿时继续风和日丽

3.抄写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词语。

四、实践活动当需要的时候,写一第便条。

三年级教案 篇17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录像 、实验演示器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 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 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 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二、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

三、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习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 学习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习第一节:

三年级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纸张的发展变化;

2、使学生明白各种纸张的功能特点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训练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来有更多的创造,为人类造福。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白课文中各种纸张的功能特点。

2、大胆想象,自己设计一种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自学自悟,理解课文: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xx号,什么意思?你想怎样学呢?

3、那么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呢?打开书,一人读,其他同学找到四个问题。

4、初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

5、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解决第二个问题。

6、学生汇报。

注:侧重点不同。

齐读课题。

阅读课文。我想按照阅读提示去学……

1、给纸奶奶过生日的有哪几个儿孙?

2、他们有什么本领?

3、纸有哪些发展变化?

4、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纸?

学生自学。

学生喜欢说哪个问题,就说哪个。

三年级教案 篇19

学习目标

1:体会丑小鸭离家之后的不幸的遭遇以及他乐观的态度。

2:体会丑小鸭长成白天鹅之后的快乐的心情。

3:学生能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一些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丑小鸭,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丑小鸭的模样以及在家遭受的不幸,那位同学愿意来说说!

是啊我们都为丑小鸭难过,都为丑小鸭不平!丑小鸭也是离家出走了,可是他有没有想过离家之后的情形呢?

二:初读

1:读课文3.4.5.6.小节,自由读!

2:读了之后,你想对丑小鸭说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自己的不幸和长大后的快乐,适时板书)

不幸

幸福

三:学习3.4小节

1:指名读3.4小节

2:自由读,

3:读了这两节你有什么话?有什么要对要对丑小鸭说的?(估计学生会说丑小鸭你真可怜)

4: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你会把他读好吗?指导朗读!是啊天气越来越冷,可是丑小鸭有没有想到回家去?家里多好,即使妈妈不疼它,哥哥姐姐欺侮它,可是还是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啊,丑小鸭回去了吗?它怎么想的呢?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

5:.提问:丑小鸭离家出走后,受欺侮的情况改变了吗?他应不应该出走!是不是离开家就会变成白天鹅了呢?那么又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丑小鸭发现自己变成白天鹅了呢?

四:学习5.6小节

1:请同学们自由读5.6小节,

2:读了这两节你读懂什么?

3:你再来读读,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丑小鸭的美丽!那些句子体会到丑小鸭的.快乐!那么你会读好这些句子吗?

4:指导朗读

A:“啊,多美的鸟!我要是像他们一样美丽,别人就不会瞧不起我了。让我仔细看看他们吧!”

B:丑小鸭低头往水里一看,看到一个美丽的倒影,雪白油亮的羽毛,又长又软的脖子,丰满有力的翅膀,漂亮极了!

你会相信这就是曾经的那只怪木怪样的丑小鸭吗?丑小鸭自己相信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你会读吗?

如此美丽的白天鹅,我们真为丑小鸭感到高兴,丑小鸭也是高兴的不得了,他扬起翅膀,伸长脖子,从心底里发出快乐的呼喊 (生):“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幸福的一天!”

五:延伸课文

你学了这篇文章一定有话说吧,那老师给你一个机会!?

对小鸭子说————

对鸭妈妈说————

对猎狗和小鸟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三年级教案 篇20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 ) 拴( ) 陷( ) 论( )

送( ) 栓( ) 滔( ) 轮( )

绳( ) 绑( ) 铲( ) 拖( )

蝇( ) 梆( ) 产( ) 施( )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铁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

三年级教案 篇21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悦耳”、“赞叹”造句。初步懂得课文运用准确的词语把事情写具体。

2、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自学能力。

3、感受泰国妇女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以及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和第七自然段。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对曼谷近郊美景的描绘和聪明的小象的赞叹,领会阿玲热心助人的品质和她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同时进行段的训练,培养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从阿玲指挥小象时的动作、神态中领悟阿玲美丽、善良、热心助人的品格。

课前准备:

1、投影片1框

2、“大象踢足球”录像片断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解层次;学习课文1~4节,初步感受阿玲的形象美。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5~7节,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阿玲助人的行为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述引出人物。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指挥拉

完成板书:阿玲───→小象车冲

二、揭示目标

这堂课重点研究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拉车、冲车这两件事,完成书后思考练习1。

三、学习重点段

㈠学习第五节

1、默读思考阿玲指挥小象前做了什么,指挥时做了什么?

2、交流理解指挥前,阿玲为什么绕着汽车走一圈?为什么还沉思片刻?

阿玲一句话没说,用这些动作告诉小象什么?

(教师相机圈写阿玲动作的词语:拍拍贴贴指了指)

3、换词比较阿玲指挥小象时的动作改成“拍了一下”、“贴着”好不好?为什么?

4、朗读理解

㈡学习第六节

1、默读思考阿玲的这些无声语言,小象“听”懂了吗?

从哪儿看出来?圈圈画画。

2、交流理解板书:掀撬

3、想象练说如果你是汽车中的一名乘客,看到阿玲指挥小象拉出了汽车,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4、感情朗读

5、小结复述

㈢学习第七节

1、默读找句这一节共有几句话,标上序号。

2、分句朗读边听边想,哪几句说阿玲指挥小象冲车这件事。

3、自读思考阿玲指挥小象冲车和拉车这两件事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提示:可从写作顺序、运用词语等方面找一找。

4、比较理解交流中板书:摸着指了指

伸喷

5、看图练读

6、引读(背)

㈣学习第八节

作者看到小象这么能干,这么机灵,又一次从心底发出赞叹。赞叹什么?仅仅赞叹小象吗?赞美阿玲什么?(相机板书)

四、全文总结

五、看录像,做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背诵第四、七自然段,理解三次写雾和三次写阿玲笑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感情朗读指导,体会人物的心灵美。完成课后练习2、3。

教学过程:(略)

三年级教案:《可贵的沉默》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教案:《可贵的沉默》,欢迎大家分享。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