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傅雷家书》是一本值得细看和反复咀嚼的书。看似普普通通的家信,却饱含着最为真挚的父子之情,傅雷先生那份深沉的父爱令人动容,这份亦父亦友的感情也着实令人羡慕!信中除了生活琐事,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谆谆教诲儿子了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父子的关系并没有如此幸运,又有多少父子能像傅雷和傅聪这对父子一样,能够成为知己。正如李宗盛在写给他去世爸爸的《新写的旧歌》中写到:两个男人,极有可能终其一生,只是长得像而已,有幸的成为知己,不幸的.只是甲乙。有多少家庭,父子关系过着过着就成为了甲乙。
我不免想到班里某些男同学和父亲的关系令人担忧,父亲面对自己的儿子恨铁不成钢,孩子埋怨父亲专制严厉不理解自己,甚至某些家庭父亲教育缺失。我觉得这和现在的家庭教育有关,我们中国大多数家庭中,大都是母亲承担孩子的教育和生活,学期始末开家长会,也是母亲参与的多,日常和老师交流孩子问题的大多也是母亲,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父亲比母亲更重要,父亲对孩子人生哲理,性格品质上的引导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希望越来越多的父母,更注重于亲子教育,让孩子未来更加强大。
爱之深,责之切,很多父母也像傅雷先生当初一样,对孩子非常严厉,随着年龄增长,内心又日益柔软下来,不免悔恨自己对孩子曾经采取的严苛行为。人生就是如此矛盾,父母子女一场,结果如何,不仅需要学识与涵养,也看缘分和运气。希望天下的父母和孩子能够共同学习,理解彼此,陪伴彼此,成就彼此。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忙忙碌碌过完了一年,终于在寒假有闲暇静下心来看完了《傅雷家书》。
读完之后,我很是意外。
本以为文学大家与子女的家书应该是十分严肃的繁文缛节,但看完书发现并不是如此。
书中的满是父母对子女的理解、关心以及沟通。
一封封家书,就像是一场场促膝的谈心。
傅雷在书中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让我不禁感叹有如此开明的父亲何愁子女没有出息。
傅雷先生的孩子们也没有让他失望,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一番作为。
傅雷先生真的可以说是他儿子的.良师益友。
他告诉儿子“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泪,是培养心灵的琼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博大的同情心。”
他以一种开阔的视角告诉儿子,人生免不了会经历挫折,但人不能被挫折打败,挫折、苦难都是成长为一个健全而有同情心的人要必经的。
当然傅雷先生也并不是绝对的慈父,在书中他严肃对子女提出三个要求:不做对不起国家的事,不说对不起国家的话,不入他国籍。
读完《傅雷家书》我看到了一个严厉却又爱自己子女的可爱父亲,一个坚守自己原则热爱祖国的父亲。
我看到了真正的父爱,傅雷先生是一个真正的好父亲。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古人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假期中,我快速地阅读了一遍《傅雷家书》,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与母爱。
起初,入手《傅雷家书》,是以一种任务来“强迫”自己阅读。越读到后面,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大可不必。全文虽然收入了138通书信,但是内容虽多却很是真实而贴合实际生活。文中傅聪的父亲,以一封封书信诠释了什么是爱子之情犹如大海,澎湃而深沉。这也许就是同多数中国家庭的父亲一样的真实写照。
从书名来理解这本书,家书,是亲人相互倾诉的媒介,思念之人,以情为笔,以感为纸,书写下句句行行。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傅雷饱含着拳拳地爱子之心的一封封家信,读的过程中,总觉得一股暖流缓缓淌过心间,这也许就是傅雷对他儿子的爱吧。
读完这份家书我深深地反省自己,作为还未完全长大的初中生,我往往会忽略父母深沉的爱,忽略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亦或是忽略他们所作所为的目的。文中傅雷说了这样一句“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让我很是自责,难道这不是我的父母吗?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一次次为我移开脚下的绊脚石,一次次为我制作美味佳肴,又一次次为我的长大而担忧和鼓励。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为什么读不懂父母的爱呢?或者说我为什么不早些明白父母的爱呢?现在想想,真是大错特错呀。
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离不开父亲傅雷苦心孤诣的教诲。傅雷已去,家书仍留。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爱与精神,永远影响着下一代……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傅雷家书》,如此熟悉却又生疏的一本书。
熟悉在于上个学期草草的略读,而生疏又在于由一个小组去共同精读。
家书向来都是远在天边的亲人们交流感情的第一见证,当人傅雷与他的儿子所撰写的家书也毫不例外。这本书通过父子两辈之间平易近人的措辞,仿佛在向我们缓缓慢慢地阐述过去的事情。就像是一部连续电影,一点一滴逐渐浮现于你眼前。
开篇我们就了解到了傅雷与他的妻子对于远去的儿子的依依不舍之情,以至于眼睛都哭红肿了,总是不大想说话等等。所以傅雷家书所表达出的第一点,家庭成员的感情,是十分的震撼有力的。我思念我的儿子,我牵挂我的父母,信中不谈玄妙的礼尚往来,而更多的是沉重的浓厚亲情,一丝矫揉造作也没有。但严厉的傅雷并不只表现出了卿卿我我的挂念,对于儿子在艺术方面的造诣,也是费心费力。不时出现甚至占了绝大篇幅的音乐上的.灵魂共鸣与讨论,让我们仿佛切身实地感受到了父辈对儿子苦口婆心的教育,这份看似有些唠叨的说教,更是表达了傅雷对儿子的爱。当然,对于儿子如何做人,做一名中国人,傅雷也没有少一点篇幅。从与人相处,再到婚姻,似乎都有些傅雷指教的影子存在。可以说,在这一方面,傅雷迸发出了极为激烈的爱国情感,并要把这份精神传授下去。
这本书虽然只是家书编集,但又不仅仅是家书。傅雷所教会的不仅仅是傅聪,更是我们这些新时代的青少年。或许我们可以或多或少地从中认识到,我们要奋发图强;又或许我们也会被那种爱国情怀所鼓舞,去为了国家奋斗。人生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让自己成功,而更多的是为国家效力。傅雷的诠释,就是一个极为优秀的中国人,带着那份永垂不朽的中国魂。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这个寒假,黄老师推荐我们看了一本十分好看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傅雷。这本《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合集。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文艺评论家。这本书摘录了他在1954年到1966年之间的书信,字里行间,饱含着傅雷对儿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他对祖国的热爱。
傅雷长子傅聪,在国外学习期间,身为父亲的傅雷坚持给儿子写信。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一封封的书信,都藏着傅雷对他家人深深的爱。
通过文字,傅雷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并恰如其分地流露出教育子女的目的。在文章中,我归纳了一下。傅雷的家书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讨论艺术,激发年轻人的感想。另一方面,训练傅聪和傅敏的文笔和思想。
爱子之情乃人之常情。傅雷语重心长地教育儿子,包括爱国与做人,真是千叮咛万嘱咐。这种情感非常深厚,充分体现了傅雷在儿子面前,即是父亲、导师,也是朋友。傅雷曾经说过: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他的儿子傅聪在他科学地教导之下,最终成长了,成为世界一流的艺术家。
这本书出版之后,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都具有启迪作用,既深且远。
他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开卷有益,值得我们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