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读后感

短文网

2025-09-12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青铜葵花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1

这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女孩来自城市,男孩来自乡村。一个特别的机缘,让青铜和葵花彼此相识,并以兄妹相称,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葵花12岁那年,命运却又将她召唤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葵花所在的地方……

书中有两处,是我最为感动的。那便是葵花的爸爸去世的时候和奶奶去世的时候。葵花的爸爸是一个艺术家,他异常喜爱阳光下成长的株株葵花,也非常喜爱自己的女儿,因此给女儿取了个乡下女孩才有的名字。可是最后他死了,为追寻艺术而死了,还没来得及再见女儿一面。我感到惋惜,深深的惋惜,同时又有一种凄凉,涌入进来。奶奶死的前头,青铜家那只忠实的牛也倒下了。它和奶奶一样,是太老了,就倒下了。但是我还是会哭,还是会感到深深的'痛。这种痛,使我不敢再翻到前面看,怕自己又会哭,会难过。但是又不知道为什么,看完了这本书,又会舍不得,希望再看一遍。

作者在书末有一段文字,写得很好,也正是我要说的: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2

看完了第七章------《三月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三幅画面。

第一幅是蝗虫大吃麦地的场面。大麦地,大麦地,肯定是一大片麦子十分丰富的大地,可是被蝗虫这么一吃,大麦地就像剃了光头一样,一粒米都不剩下。原来蝗虫是这么地可怕,它们不是一只两只,而是一群,很多很多。它们就像疯狂的杀手,把大麦地“剃”得一干二净。有的时候,它们就像乌云,能把一半的太阳遮住。蝗虫是多么的可怕啊!他们真是农民们的天敌。

第二幅是大麦地人发饿的情景。他们不像城里富裕的人,天天大鱼大肉都吃腻了。大麦地的人呢,想吃也吃不到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在我们有些人浪费粮食的情况太严重了。所以,从这一点,我们应该像农村的孩子学习,要从小学会爱惜粮食。

第三幅图是嘎鱼爸爸冤枉青铜他们一家人。说青铜偷他们家的`鸭子。看了以后真让人生气。我想,像青铜这么诚实善良的孩子,怎么会偷别人的东西呢?结果,青铜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他并没有偷别人的东西。诚实是一种美德。

青铜朴实,葵花善良,他们的命运会怎样呢?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3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叫《青铜葵花》,书中的父子情、兄妹情、爷孙情,一份份真情让我回味无穷。

这本书令我最感动的是第四章“芦花鞋”。因为家里很穷,一家人用冬闲时间编芦花鞋拿去卖。青铜不怕累、不怕冷,当卖剩11双鞋的`时候,北风呼啸,无论别人怎么劝阻,青铜坚持要卖鞋。当有一个人因鞋子卖完就要失望而归时,青铜把自己脚上穿的崭新的芦花鞋卖给了那个人。青铜光着脚丫走上冰天雪地的回家路,会感到多么寒冷和刺痛,但是他肯定想到家人都这么辛苦,我这一点付出算什么。我为懂事的青铜哭了。

我们现在条件优越,他们在田间劳动,我们在看电视、玩游戏;他们在吃粗茶淡饭,我们还在为家里的饭菜不可口发牢骚;他们为家人分忧解难,我们更多的是想着自己开不开心。我们这样被宠着、溺爱着,从来没有感到苦,更谈不上感受青铜、葵花所受的蝗灾、旋风。挫折痛苦只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正确的面对困难,不怕挫折,才是生活的强者!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4

这本书讲得是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有缘,七岁的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事情是这样的∶ 青铜在一场大火中变成了哑巴。葵花失去了她的父亲,在这儿,她举目无亲。就 在这时,青铜一家收养了她。虽然,他家是很贫穷,但是他们从未让葵花受过苦,他们把葵花看作亲人,葵花也很快 入到这个家庭氛围中。 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原本很幸福,但后来发生了接二连三的坏事,使这个家庭变得越来越糟糕,生活变得越来越紧张。原来,他们的房子被火烧了,没有地方住,只得搭蓬子。他们等着粮食丰收,吃饱肚子,可没想到一场蝗灾,把粮食吃完了,又让他们身于水火之中,被别人 负等等。 青铜和葵花在幼小的年龄里,就经历了种种痛苦,可是他们并未退缩,因为他们知道幸运女神总会垂怜他们的,总会洒下幸运之光。 人们常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苦难是最好的`大学’。

对,在以后的生活中,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坎坷随行,苦难相伴,我们要向青铜和葵花一样,和苦难搏斗。面对黑暗,不要害怕,相信阳光就在前方。 读了这本书,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加体会到什么叫幸福。也知道和苦难结伴而行,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5

一口气读完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我已是几番泪洒枕袖。读到最后,我是在手捏纸巾,泪眼迷糊中,才合上书的。可心头胸口,仍是以一股涌动的情愫充斥着。我对书中的两个主人公——青铜和葵花充满着深深地敬意,我敬她们小小年纪在面对苦难(无论这个苦难是历史的、自然的、人为的)时,总是不屈地战胜它,使苦难成了他们成长的沃土,是使他们情感更加深厚的基肥。我对文中青铜的结局是如此同情与担忧,失去葵花,对于青铜来说,生命的流转便没有了轴心,而原本不会说话的青铜在强烈情感的涌动下,竟能张口喊出“葵花”二字,作者如此安排结局更是一份别样的凄美。还有文中这一家人——年迈、慈爱的'奶奶;忠厚老实的父亲;任劳任怨的妈妈。因着这一份血浓于水的爱,在面对一场场苦难的无情袭击时,他们以无比坚韧的毅力、坚定不变的信念、执着的向往,铺出一曲曲感人的“命运交响曲”。让我看到了生命的一种不屈、向上、坚劲的张力与强度。正应了我常说的一句话——苦难不是用来击跨人的,而是用来历练人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