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乌塔》有感

短文网

2025-09-13心得

短文网整理的读《乌塔》有感(精选20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乌塔》有感 篇1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觉得文中的乌塔是一个自理能力强、细心周全且又活泼开朗的女孩。她仅仅14岁,就独自一人游欧洲,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胆量啊!更令我佩服的'是,乌塔为了这次旅行,用了三年的时间阅读了许多有关书籍,在周末还为自己挣旅费!她从不依赖别人,做事有条理由计划。乌塔还有责任心,每到一地就会给家中打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让父母放心。

和乌塔比起来,我显得十分渺小。在家中,我一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不用说自己动手做个菜或干些家务了。每天早上起床后,我连被子都不叠,就去刷牙洗脸了;吃完早饭后,都是爸爸叫我去漱的口;甚至有时红领巾也是爸爸妈妈帮我挂的,时间一长我都忘了怎么个挂法。记得在今年暑假,11岁的我才在父母的哄骗和千叮万嘱下,自己乘车去定海参加舞蹈补习班。乘车回来时,爸爸还不放心的开着摩托车跟在我所乘的公交车后面,等我下车后一起回家……

乌塔真是太了不起了!我要以她为榜样,在以后的生活里,女里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少操点心!

读《乌塔》有感 篇2

读了《乌塔》这篇文章,我觉得乌塔是个了不起的德国孩子。

她可以为了一次旅行,阅读这些国家的书籍,可以为了一次旅行,放弃周末玩的时间,可以为了一次旅行,放弃假期这么长的时间,一般的人是做不到的.,并坚持了三年。我从心底里佩服她,一个比我大四岁的小孩。

我们有的家长不让自己的孩子单独出门,我觉得又对又错。对是因为现在在实行计划生育,一般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生怕出了什么闪失,有时连一个马路都不让自己过。错是因为木让孩子亲身经历。有一次,我暑假去苏州三日游,没有家长,只有老师,朋友。回到家,我就像哑巴会说话了一样说了一个小时。

读《乌塔》有感 篇3

一次物件读报时间里,朱老师给我们念了一篇文章——《乌塔》,听了这篇文章后,我的感触有很多。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名叫乌塔的德国小女孩,辛辛苦苦靠自己的努力攒了3年的零花钱,然后她的父亲赞助了她一些钱,乌塔就利用这些钱旅游了欧洲五国:意大利、澳地利、瑞典、希腊……等五个国家。

在她肚子游览的途中,遇见了作者,便热情地与作者攀谈起来。当作者知道了乌塔是自己独自外出游览时感到很难以置信,这样一个年仅12岁的小姑娘独自在各个国家游览,这样大的小孩在国外是很普遍的,他们往往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如何独立自己生活。而在中国呢?家长们是不会同意孩子这么做的,他们总是不放心孩子独自处理一些小事。因此作者听后觉得十分惊讶。

乌塔还告诉作者,她攒的那些钱都是靠自己挣来的,都是靠她每天帮邻居照看小孩、为超市发放传单挣来的钱,她一直这样坚持做了3年,才挣足了这些钱。这三年她在打工的同时还要大量的阅读每个国家的地势简介和各地区的风景名胜,对自己的行程进行周密的计划、安排。

作者听了后很是惊叹但同时又对年仅12岁的乌塔产生了敬佩之情,作者欣赏这个12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

最后小女孩乌塔在结束谈话时问道:“想必中国的孩子也是这样的吧?”

作者回答:“不,中国孩子的父母、家人都很爱他们,通常都是一家人一同外出,他们的家长是坚决不会让自己的孩子独自外出,冒险的。”

乌塔听后,立刻反驳道:“我的父母、家人也同样很爱我,为什么他们没有那样的来爱我?”

作者听后,久久沉思。我听后,也在想……

为什么在国外,自己的零花钱都要靠自己去挣,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和双手来获取?而在中国,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为什么在国外,向我们这么大的孩子可以在商店、饭馆里打工、挣钱?而在中国,要是我们12岁左右的孩子在饭店、商店里打工挣自己平时的零用钱,就可以被称为是“童工”?为什么在国外,年满十八岁后,就要独自闯荡社会,挣钱养活自己,如果仍住在家里,就需要给自己的父母缴纳房租?而在中国,年满二十岁、三十岁甚至四十岁的人还依然与父母同住一个房檐下、同在一张饭桌上吃饭,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为什么在中国实施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就会被身边的亲戚、邻居所唾骂城市没人性、不爱自己的孩子?哦,我不禁想要问的问题有太多太多。

哦,我知道了,知道为什么在国外年满十八岁还仍然居住在家里还要加纳房租,而在中国,如果哪位家长这么做,会被周围人议论。

因为父母的经济能力毕竟有限,养育了孩子这么多年,现在是应当有权享受孩子们对自己的回报了。在中国,因为这些父母太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了,以至于让他们养成了惯性,认为父母为自己做这些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他们就理所当然地享受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国外孩子的父母之所以让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双手来赚取零花钱,是为了给孩子将来的生活垫定一个良好的经济条件,让他们早些学会独立生活,也是为了将来离开家人,怎样更好的照顾自己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我们的中国家长们是不是也应该试着让自己的孩子也学会独立,为孩子试着创造些能够独立办理事情的空间,让我们学会独自生活,面对事情的是与非。

既然年纪12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都可以独立的处理自己的事情,靠自己的双手来实现自己的旅游梦想,我想我们的中国孩子更应该早些比她学会独立,不是吗?

试着让我们学会独立吧。给我们些锻炼、实践的机会。

对我而言,我现在已经具备了一些良好的独立自己的事情的条件,比如:

我能够处理好我的一些小事,向自己洗衣、做饭、叠被子,自己完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不再让父母操心;另外,我还向德国小姑娘乌塔学到了一个好习惯——做仍和食指钱都要先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按照计划一步步完成,这样做事不会再像原来那样鲁莽。而且还要对事情进行了解后,再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的完成。我现在已经学会在做完一件事后立即安排我下面要做的事。

这就是我读过《乌塔》后的感想。

读《乌塔》有感 篇4

前几天,我读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乌塔》,主人公乌塔使我明白了也感触到了很多很多……

《乌塔》这篇文章主要写得是:作者在罗马结识了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女孩,乌塔。她独自一人游历欧洲。

读了《乌塔》让我感触很深的是,乌塔这个年仅十四岁的德国女孩,在没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陪伴下,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多么不可思议啊!如果换做我,我不哭就怪了,在一个陌生的坏境下,在陌生的人海中,乌塔能从容不迫地旅游,真令人佩服。然而乌塔自己赚钱,读有关要去那些国家的书籍,更令我赞叹不已,谁能知道区区一个十四岁的女孩竟用自己的双手来策划这次旅游呢?!和乌塔比起来,她太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乌塔阅读有关书籍,了解那里的'情况,省得在陌生的城市里,茫茫的人海中,不知所措,这不都是乌塔的可贵的品质吗?还有乌塔那大方的胸怀,不是比我们强一百倍、一千倍……家长总是一遍遍地叮嘱,别跟陌生人说话,别随便拿或者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但乌塔却热情、直率的性格使我感动。

在我眼中,乌塔也是个很有逐渐的孩子,一直坚持:从书上和电视上认识的世界总不完美,只有亲眼见到才是最美的。她的话似乎让我受到启发: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主见。平常,我可是个没有主见的孩子。读了这篇文章,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个像乌塔一样有主见的孩子。

后来,我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妈妈,妈妈给我讲了许多人生大道理。是啊!我们的童年滋润极了。有电脑、手机、电视、书籍,可是自己不去亲身体会时间,又会怎么样,我们也应该独立。总之,我一定要像乌塔一样自立、热情!

读《乌塔》有感 篇5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让我深受感动。《乌塔》讲述了作者在罗马认识了一个叫乌塔的女孩,这个女孩子只有14岁,可她却一个人游历了欧洲。为了这次旅行,她准备了三年,阅读了这些国家的有关书藉,每个周末都去打工,赚取旅费。在和她交往的过程中,作者了解到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别,明白了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自强的精神。

哎!现在的中国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无论父母还是亲戚都疼爱我们,“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口里怕化了。”因为大人的过份溺爱,使我们现在连鞋带都不会绑了。一放学,爸爸妈妈就像奴隶一样,帮我们脱掉土鞋子,穿上拖鞋。还有一些还一口一口地喂饭!

我看过电视报导,一些学生成天只顾着读书,连英语词典都能背,可他们连一点小事情,比如绑鞋带、洗衣服……这些芝麻小事也需要父母帮他们做,一点也不会自理。有些人上了大学,因为生活不能自理,不得不退学,真是让人惋惜!

《乌塔》这篇课文教育我们,要自立自强,不要再做“小皇帝”、“小公主”了!爸爸妈妈、所有疼爱我们的人,读了这篇课文后,你们是否也有所感悟呢?请给我们一个自由独立的空间吧!让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都成为自立自强的“中国乌塔”!

读《乌塔》有感 篇6

今天,陈老师给我们讲了《乌塔》这篇文章,我觉得万分不可思议。一个14岁的小女孩,竟有如此大的胆量,如此强大的自立意识和独自生活能力。因此,我对她十分敬佩。

《乌塔》这篇课文写了“我”在青年旅馆遇到了14岁的小女孩乌塔。通过描写“我”和乌塔的对话,生动的描写了乌塔为了能在欧旅游,用了三年的时间阅读了许多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她不辞辛苦的`工作。并通过我和乌塔的辩论,表现出中国孩子的意识和独自生活能力差,更衬托出乌塔的勇气。

文章中,乌塔说过:“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引起了我的深思,它使我想起了自己。在生活中,我常兴致勃勃地提出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但爸爸妈妈总对我说:“有时间,就去看点书,多做点练习题,家务活我们来做。”但是,不做家务只会让我的生活自立能力越来越差。有时,洗一次碗都会把碗打碎了。上学、放学那几百米短短的路程他们都不放心我一个走,怕我被车撞了,被坏人拐走了。

但是,“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我们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总有一天,我们会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所以,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让自己自强、独立起来吧!

读《乌塔》有感 篇7

《乌塔》写的是一位年龄14岁的小女孩就独自一个人出国。

有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 佛罗伦萨,最后还去了希腊。亲自体验各国风情。这对于中国儿童来说是难以置信。现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关心 我们,不会让我们单独出来旅游。如果单独出来旅游家长们一定不放心。我们一定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让大人一直来帮助我们。

读《乌塔》有感 篇8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深有感触,使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非常佩服乌塔,她真了不起,才十四岁就独自一人去游欧洲,为了这次旅行,从三年前她就开始收集资料,而且旅费也是自己挣的,每到一处都不望给家里报平安。

看看乌塔,想想我们,同时,让我也感到了中外教育方式的不一样,外国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方面要比中国家长处理得更恰当一些,他们很早就开始培养小孩子的独立能力,给小孩子一个空间,让小孩子自己面对困难。而中国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过于担心,太溺爱,不敢或不放心让小孩子去完成某件事,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可我们终归要长大,要走向社会,让一个没学会独立生活的'孩子,又怎么去面对社会呢?

今后,我一定要向乌塔学习,遇到问题,自己解决,在生活中不断地锻炼自己,磨练意志,尽量不寻求父母的帮助,把自己培养成自立、自强的人。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300字——乌塔

当我读到“说话间,她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她告诉我“。。。。。你要到超级市场去买。”的时候,我就看见了一位热情、活泼,生活经验很丰富的小女孩。要是换作我,决不会与她一样,与别人交往,生怕别人会“吃了我”这种感觉。

我继续往下读:“哟,这么长的路程,我有点惊讶......不到400马克。”我又看见一位勇敢、有恒心,有毅力的小女孩,我决对还没有去欧洲就会紧张的要命,何况我们中国小孩从来都是娇生惯养,一个人去的话,自己不怕,可爸爸妈妈又不放心,所以只有在家长的陪同下外出旅游的,是吧!

乌塔这个人很好,她生存能力强,而且十分孝顺家人,关心家人,有责任感,乌塔在我的印象中记忆犹新,我还要再读一遍!

读《乌塔》有感 篇9

几天前,我读了一篇文章,叫《乌塔》主要讲了,“我”在罗马遇到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在我和她的谈话之间“我”了解到她这次趁暑假独自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还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和希腊。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心被石头重重的打了一下,头脑清醒了,我们是家中的宝贝,父母由于过度的爱我们,让我们很娇气,丢了人生中的三棵大树“自强树”、“自立树”、“自尊树”,看似温柔的爱却毁了一个人,爱中要含着严厉,真正的爱是严厉,是如寒风的爱,一个人如果由于父母太关心了,一离开父母,就成了别人讥笑的对象。在德国,孩子们都依靠这三棵树来成长,不依靠父母,看似残酷的爱,却让孩子们能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勇往直前,在人生的海上劈波斩浪,奋勇前行,这种国家一定能成为一个强大的'民族。为了爱,不得不对孩子残酷;为了爱,你不得不放手。中国孩子哪能有一人去游玩呢?去玩也是去夏令营。与德国人相比,中国人的教育方式是很落后的,不过,只要父母能想相信儿子,支持女儿,我们中国人也会很棒!名人不全都是靠自己成功的吗?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每个人不能随随便便的成功!放飞吧!把我们的手松开吧!为了我们,为了我们未来的路,放手吧!我们要去闯荡!我们要寻找人生的大树!

读《乌塔》有感 篇10

一个年仅14岁的小女孩,趁暑假独自游历欧洲的法国、瑞士、奥地利、希腊,意大利的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和波恩。并且全程无人陪同,几乎所有的旅费都是靠自己挣来的`。她就是一位德国小姑娘————乌塔!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就感受到乌塔和我们的不同。乌塔她小小年纪,身上就拥有着这么多的闪光点:见多识广、有计划、有主见、有理想等等的优点,就像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也数不清。

可是,反思起我们现在这么好的生活,大家都被宠得变成了个“小皇帝”、“小皇后”样的。天天过着衣来张口、饭来张手的舒适生活。也许,你会想:我们有着电脑、电视和游戏机,有着画画本、书本和游乐场,我们随时都能得到许许多多的快乐。但是,我们中间,又有谁能够拥有许多的知识呢?课文中,有一段话让我感受最为深刻:“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每每读到这里,我就更加清楚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自觉性差、有着不能吃苦的娇气,这也是我的父母希望我改变的两点。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一点一点的改正这些缺点,不能让它们变成我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

读《乌塔》有感 篇11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的感触颇为深刻。文中这位年仅14岁的外国小女孩,教给了我成长的第一步——自立。

乌塔,是一个独立自主、生活能力强、热情、有爱心、办事周到、会计划的活泼女孩。欧洲是一个多大的地方,要是没有自立能力,还怎么独自游历欧洲。她用了三年来完成前期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我们中国的孩子……中国的孩子,是家里的宝贝,不能磕着碰着,更不能独自出去玩,哪怕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家里人有时也不放心。中国的家长根本不肯给孩子独立的空间,一直都以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自立,现在不安全。可是,亲爱的爸爸妈妈可曾想过,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养成的,是应该从小培养的,不是吗?乌塔一个小女孩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她拟定了计划,并且用漫长的三年时光不停为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着。而我们呢?这时,我们应当反省一下自己,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周末时又是否遵守了呢?我不得不说,我们真的没有外国的孩子活的自在、充实、茁壮。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篇日志,上面用图片表达了中外孩子的生活差距。我也认为非常贴切实际。中国孩子:从9个月—13岁以上一直都是学习、艺术培训。外国孩子:从一点点小家务慢慢地做起,独立起来,让我不禁联想到了这篇《乌塔》,也许我们和他们比,也有过人之处,但是我认为学生时期也应该得到自己应有的快乐,相反,担子越重,虽然知识过于他人,但是童年应有的那份单单纯纯的.快乐却在一点一滴的逝去。当像乌塔那样的外国孩子在快乐成长的时候,我们在起早贪黑的背着书包上学校。并不是说我们不快乐,而是说我们缺少自己的独立空间,我常常跟我妈妈提起,“妈妈,外国的小朋友都能赢得尊重,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可在这时,大人常常反驳,“你看看你现在才几岁?想独立?你把这个世界想得太简单了,等你出了社会就知道独立对于你们小孩子来说有多遥远。”于是乎,不管我怎么说,爸爸妈妈总是会说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把我弄得哑口无言。有时我就会非常郁闷的站在窗前,迎着徐徐的清风,问:“不就是想争取一些自己的独立空间,不想从小就依赖上你们嘛,有必要这样做么?”

我其实深深地明白,爸爸妈妈这是对我们爱的表现,想从小就让我们好好地生活,过上幸福的日子。但是,爸爸妈妈迟早要明白,如果让孩子对你们太过于依赖的话,最后对我们会有什么益处呢?爸爸妈妈,希望你们可以给我自立的空间,让我独立起来,不试试怎么知道我不行呢?

读《乌塔》有感 篇12

学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的心情无法平静,想了许多事情,比如:为什么中国孩子不能是自由飞翔的雄鹰,而外国孩子却可以?为什么中国孩子只是被牵着的风筝,而外国孩子却不是?我们注定要做一个关在鸟笼里的小鸟吗?我们中国小孩缺少的就是锻炼、勇敢、自信、自立和能力。如果再这样下去,孩子必将成为一群没用的`废物!请家长们放开双手,让孩子们快乐地遨游世界吧!

如果家长们真的很“爱”孩子,就不要管他们,你们知道这个“爱”为什么要加引号吗?没错,因为这不是真正的爱,如果是真正的爱,就不应该把他们关在家里,甚至连房间也不能出。所以我想在这里说:“请家长放手,放手!再放手吧!”

读《乌塔》有感 篇13

最近,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乌塔在14岁就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我被乌塔那热情、大胆、细心的品质所折服。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的心里很不平静,同时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可以独立自主呢?难道所谓的“安全”就是对孩子全部的爱吗?我们是一群渴望去窗外自由飞翔的小鸟,而现在的'家长们对我们的溺爱简直是捧在手里怕飞了,放在嘴里怕化了。父母的过分关爱让我们感到窒息。

在家里,我不做任何家务。无论是整理房间,还是洗洗刷刷,都是妈妈一人全部承包。我只是学习的“功臣”,真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每当我学习闲暇时,想去帮妈妈做点什么,都会被妈妈婉言拒绝。结果,我变成了一个十足的书呆子。

我奉劝我们的家长,醒悟吧!给孩子们创造一些自由的空间吧!

读《乌塔》有感 篇14

中国和外国不但语言不同,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乌塔》就是一篇这样的的文章,从中你会感悟到许多。

本文作者讲了自己到罗马去旅游,在青年旅馆认识了一位14岁的女孩乌塔。因为乌塔一个人游历欧洲而谈起了教育方式。为了能游历欧洲,她准备了三年:旅游的花费,她通过亲自发传单、看过孩子等劳务赚得;行程计划,她通过阅读有关书籍、画行程路线图等来解决。等到了具体目的地,她又通过电话联系当地警察和家人,来保安全报平安或随时求助。读过这篇文章后,我感到非常震惊,一个14岁的女孩竟能独自游历欧洲!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平时整理房间是妈妈帮的。买回来的东西型号不对,都是妈妈帮我换的。妈妈让我去买菜时,去近处还能,可到稍远一点的菜市场跑一趟就不答应了。甚至还羡慕那些娇生惯养的女孩,什么事都有人帮。

我还记得《豌豆公主》的故事中讲到:一个王子要选亲了,可找来找去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公主,连国王和王后都着急了。不久后在一个大雨的晚上,有个美丽的公主敲开了国王管家的门,管家有意要考验她就留她住宿,于是在床最底层的'褥子中间放了一颗小豌豆。第二天,公主抱怨说:“昨晚一宿没睡好,床下有个硬东西一直在搅扰我。”于是王子就和这位女孩结婚了。从故事中却折射出了中国式的“保护教育”。这样的女孩长大只能成为一个“公主”,被人保护,不能成事。而与有良好性格的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相比,简直......外国人就像一头野狮,能任意奔跑,而中国人的后代却被父母“圈养”起来,"野性"就不得以释放,丧失了该有的生存本领。我羡慕乌塔有自立的品质,有独立行动能力。她也是一个细心的人,每一步都有规划,勇敢而又有思想,还敢反驳书中作者在教育上的“错误”。

我想,如果我们都改变一下思维方式:教育是为下一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又勇敢的人,那于个人、家庭、社会都是受益匪浅的。

读《乌塔》有感 篇15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深有感触,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年仅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个游历欧洲的事。乌塔特别细心,她总是在家就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局的电话号码。她自立,不怕苦,也不怕一个人力量单薄。

她自强,中国人认为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都得捏在手心里,不能让他们受苦受委屈;但乌塔的父母却觉得,爱孩子,就必须让他们经受挫折和磨炼。

读了本文,我想了很多很多。我们同样是孩子,却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采用排比的形式去写:我已上四年级了,日常生活还需要爸爸妈妈打理,而乌塔,却独自一人游历各国;我,总是跟爸爸妈妈要零花钱吃吃喝喝,而乌塔却自己打工挣钱周游世界;我,自己一人走在马路都惊惶失措,而乌塔一人游历各国却镇定自若。

乌塔就像一棵小草,为了争取更多的阳光和雨露,奋力生长,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她都坦然面对,让自己在磨炼中成长。

读了这个故事,乌塔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染了我,我虽然不能像乌塔那样去跨国旅游,但一定要学习她那种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做一个阳光好少年!

读《乌塔》有感 篇16

今天上语文课,我们学习了《乌塔》这一课,体现出了14岁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个人游欧洲的独立意识和自理生活的能力,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乌塔是一个可以自理的人,她不需要用爸爸妈妈的'叫喊才会起床。可是我却必须要早上妈妈和爸爸来大声的叫喊我,并在床上给我穿衣服后,拖我下床。可是乌塔却自己给自己定闹钟,而且闹钟一响,就自己爬起来,收拾东西,绝不在床上拖拉。而我却一听到闹钟,在床上能赖多久就睡多久,头一天晚上爸爸妈妈必须问我明天穿什么衣服,并将衣服放在床头,因为我早上很拖时间,所以就没有时间来选衣服,而且我起来后也不自己穿衣服,要爸爸扶着,妈妈给我穿。如果我上学迟到了,就会责怪妈妈把我喊迟了,我一点也不像乌塔有时间观念。

乌塔14岁可以一个人旅游异地,而我却出门买盐都不敢。乌塔说:“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去玩?……”,我赞成乌塔的想法,因为我觉得独立生活主要是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我要学习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理时间的能力。

读《乌塔》有感 篇17

在我们四年级上册,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那就是27课——《乌塔》。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写“我”去欧洲旅游的时候和一个小女孩住在一起,她就是14岁的乌塔。乌塔告诉“我”,她是趁这次放暑假一个人来欧洲旅行的,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还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然后还要去希腊。她还说,自己为了这次旅行就预备了三年,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从第七段中,可以看出她为了预备这次旅行,安排得很细、很周到、很周密,而且预备充分、计划性强。也可以看出,乌塔盼望这次旅行已经盼了很久。就是说,乌塔对外面的世界布满了好奇和热爱生活。她恨不得用一天的时间就能周游世界好几周。

你们发现了什么?没错,乌塔说这全是她自己做的',而且说的时候语气平静缓和,好像是理所当然的。假如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国家——中国里面,那可算是一个大新闻了。看了这篇课文,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也能一个人周游世界一周,那这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有两个答案。

第一个答案,就是这问题出现在我们自身上。现在想想自己,你是否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呢?你是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的教育方法。我举一个例子吧,比如:一个五年级的女生一个人在家,突然家里的门铃响了起来。她以为有坏人,竟然吓得哭了起来,一直哭到她的爸爸妈妈回来。只是她的邻居按错了门铃,居然也能把一个五年级的人吓哭!和乌塔相反,这个五年级的女生胆小如鼠,生活不是不会自理,而是不敢自理,没有信心。乌塔呢,有事敢大胆地做,并且有自立意识,能够自力更生,独立生活能力强,做事有恒心、有毅力,敢于大胆地预测。牛顿说得好,没有大胆的预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为什么那个五年级的女生那么胆小?因为她没有勇气,没有勇气去锻炼自己。

第二个答案,就是家长的问题。现在,很多的家长天天都要“护送”自己的孩子上学放学。我知道家长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怕孩子遇上坏人,被坏人拐走,或者是迷路了。可是,生活中有那么多好的机会,家长们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孩子锻炼呢?越怕这样的事情发生,就越要让孩子去锻炼,从小抓起;越锻炼,才能越降低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不仅是这样,很多家长都很溺爱自己的孩子。家长们,你们这样做,只会害了我们啊!

家长们,希望你们看到我的这篇文章,就不再继承这样做下去,为你们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打好良好的基础。孩子们有出息,你们也才能尝试骄傲、自豪的滋味,在别人面前有面子啊!

读《乌塔》有感 篇18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被深深地震住了,同时我也深感惭愧。

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最后还要去希腊,我真是太惊讶了!

乌塔是怎么做到的呢?她在家里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的时候请求帮助。为了挣旅行的'费用,她每个周末都去打工挣钱。

看看乌塔,再看看我们,看看我自己,现在我马上十岁了,还不敢独自一个出去,只是独自参加过一个一日的夏令营,更别提独自一人在外面过夜呢。就连现在,我都不敢一个人睡觉,也不敢自己一个人独自上学,连这点胆量我都没有,想想自己真是丢人!再看看乌塔,才14岁,独自游历了那么多国家,如果说是一个小男孩我还可以理解,可她是一个女孩,还要游遍中国,哇噻!她真是太牛了!

我要向乌塔学习,以后一定要变得胆大,像乌塔一样,独立勇敢!

读《乌塔》有感 篇19

今天,我在语文书上读了《乌塔》这篇课文,让我深深有感触。

本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中国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可是乌塔,她难道不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吗?不是的。可是她的父母又为什么同意让自己的孩子一个人独自游欧洲呢?这是因为西方教育与中国的`教育截然不同。他们还是爱孩子,可是他们的爱是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是让孩子成为暴风雨里的雄鹰!而中国的父母,他们爱孩子是溺爱,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使孩子养成依赖思想,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儿,成为笼中之鸟!同学们,你们是愿意当温室里的花朵还是大自然的小草,愿意当笼中之鸟还是愿意当暴风雨里的雄鹰?

中国的父母真是太溺爱我们孩子了。让自己的孩子回家都不放心。甚至连过马路都是千叮咛万嘱咐。

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报了一个英语班。前几节课都是妈妈送我去上课。我觉得离我们学校挺近的,我就对妈妈说:“妈妈,去李老师那里上课让我自己和同学一起走过去可不可以?”妈妈说:“不行,不行。走那里太危险了,这绝对不可以。”妈妈说完我就知道我再怎么说也没用了。

父母啊,请你们放开你们那温暖的双臂,让我们在蓝天中自由的飞翔。在此,我呼吁:希望中国的教育方式来一次大改革,学西方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读《乌塔》有感 篇20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想到了很多,特别是文中的那个小女孩是那么的自立自强啊!

她才14岁,竟然能独自一个人游欧洲,我是多么佩服和羡慕她呀!想起我自己,只在四岁的时候去过一次奶奶家,还是妈妈把我送到车站,奶奶在终点站把我接回家的。除此之外,我再也没有自己去过任何地方。原因是我害怕而不敢去。

她为了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的时间,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而且还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而我计划表、计划册从来都没做过,总是等事情到来的时候,手忙脚乱、丢三落四,一团糟。

乌塔靠自己的力量挣够去欧洲的旅游费用,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呀!我可做不到,因为我现在的一切花销都是爸爸妈妈给的,自己连一分钱也没挣过。即使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给的零花钱我也会立即花光。

读了乌塔的`故事,今后我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向乌塔学习。学习她自立自强的精神、学习她做事情有计划有准备的习惯。锻炼自己,成为一个独立自强的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