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姑娘》教学设计

短文网

2025-09-15教案

短文网整理的《蚕姑娘》教学设计(精选12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蚕姑娘》教学设计 篇1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讲了蚕生长的过程)

它一共蜕了几次皮?(四次)

二、学习第一小节

1、你们知道蚕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吗?(春天)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第一小节)

根据回答出示第一小节:

春天天气暖洋洋的,蚕卵里钻出蚕姑娘。

2、你们知道蚕宝宝是从哪儿来到吗?(蚕卵里)根据回答板书:卵——蚕

3、齐读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二至第五小节

1、蚕姑娘从出生到最后结茧一共蜕皮(四次)那么蚕姑娘刚从蚕卵里面钻出来是什么模样的呢?你是从哪一小节中看出来的呢?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又黑又小

3、然后呢?蚕姑娘出来以后又干了什么呢?(蚕姑娘吃了几天的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了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了黄姑娘)根据回答板书:吃桑叶睡脱醒

师:蚕吃桑叶的时候是动的,从睡到醒这段时间里是不吃也不动的,我们叫这种现象是“蚕眠”。(板书:蚕眠)蚕眠共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黑皮换上了黄皮,所以说是变成了黄姑娘。这时候的蚕姑娘还没有长大,是又黄又瘦的。(板书)

指导朗读这一小节。注意将“醒了,醒了,……”读好。

4、在蚕姑娘脱去黑皮换上黄皮后又发生立刻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学习。

5、学生自学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

6、交流,根据回答板书:

(1)、又黄又瘦的蚕姑娘脱下了黄衣裳,换上了白衣裳,变成了又白又嫩的蚕姑娘。

(板书:又白又嫩)

(2)、指导朗读这一小节。

蚕姑娘慢慢的长大了,又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3)、又白又嫩的蚕姑娘吃了几天的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从此一天天发胖

(4)出示句子:蚕姑娘脱下旧衣裳。

蚕姑娘换上新衣裳。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朗读句子,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5)、然后呢?又白又胖的蚕姑娘又吃了几天的.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了新衣裳。从此一天一天的发亮。(板书)

7、根据板书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进行记忆。

四、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桑盖

说说该如何进行记忆

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蚕姑娘出生后最后两个阶段的变化情况。

能根据板书进行课文背诵。

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部分练习的训练

教学重点;了解整个蚕生长的过程。

能正确、流利的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蚕姑娘》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蚕生长过程当中的几次变化,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身体变化。

2。会正确朗读25小节。

3。会仿照句子用“渐渐”写一句话。

教具:课件、纸条、蚕的图片、磁带、表示蚕的一生变化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二人一组,认读生字

2。会读了,认识了,那你会不会写这些字呢?(事先在黑板上贴上四个拼音)齐读拼音,让四个小朋友上台写生字。

3。校对

4。上堂课,我们还知道蚕姑娘(贴画)是从卵(边说边贴画)里钻出来的。

二、教学新知

引导:刚从卵了钻出来的蚕姑娘是怎样的?(板书:又黑又小)课文哪一小节告诉我们刚从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又黑由小的? (第二小节)

(一)

1。让我们自由读第二小节(出示纸条:读课文),读好了请举手。再请一位小朋友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蚕床”是什么意思?“黑衣裳”什么意思?

2。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什么?(生答:……) 你能动一动自己的小手吗?把这一小节中表示蚕姑娘动作的词用圆圈圈出来吗?(出示纸条:圈动词)(校对)睡前与睡后的蚕姑娘有什么区别?(出示板书:又黄又瘦)

3。你已经知道蚕姑娘的变化了,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出示课件)来说说蚕姑娘第一次睡觉的变化吗?(出示纸条:说变化)(出示已写好的课件)请生个别读,再齐读。

(二)睡了一次的蚕姑娘还想睡觉吗?

1。哪一小节写了蚕姑娘第二次睡觉 ?(第三小节)请一位同学读第三小节

2。圈出表示蚕姑娘动作的词

3。(出示课件)用先吃桑叶,接着睡觉,然后( ),最后( )的句式来说说它的变化?

(三)

1。学完二,三小节,你发现我们学习这两小节的方法一样吗? (一样)都是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的?(先读课文,然后圈动词,最后说变化)我请一位小朋友做一下小老师,用刚才的方法来教同学们学习第四小节。

2。师补充:这里“渐渐”什么意思?用渐渐说话(出示课件)

把句子补充完整。

蚕姑娘的身体渐渐

发黄了。

(四)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自己学习第五小节(出示课件)

提示:1。读第五小节,读准字音2。圈出表示蚕姑娘动作的词3。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蚕的'变化

省略1,校对2,重讲3

小总25节:

1。学完25小节,我们知道蚕共睡了四次觉,你能看着课件,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说蚕四次睡觉的变化吗?

2。张老师把25小节归为一个小节,请同学读,再请你找一找这一段中的反义词(胖-瘦,黑-白,旧-新,穿上-脱下)

师说一个,生答一个,组成一对反义词,加强巩固。

(五)

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有那些变化?(变茧,变蛾)边说边贴画 这就是蚕的一生。

三、巩固知识:

1。接下来我要请同学来表演蚕的一生,(边听录音边表演)

2。出示课件:蚕的一生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3。齐读25小节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3。4。5

板书设计: 12 蚕姑娘

jiǎn

茧(茧的图) 又黑又小

é cán

蛾 (蛾的图) 蚕 (蚕的图)又黄又瘦

luǎn 又白又嫩

卵(卵的图) 又白又胖

读课文圈动词说变化

《蚕姑娘》教学设计 篇3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讲了蚕生长的过程)

它一共蜕了几次皮?(四次)

二、学习第一小节

1、你们知道蚕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吗?(春天)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第一小节)

根据回答出示第一小节:

春天天气暖洋洋的,蚕卵里钻出蚕姑娘。

2、你们知道蚕宝宝是从哪儿来到吗?(蚕卵里)根据回答板书:卵——蚕

3、齐读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二至第五小节

1、蚕姑娘从出生到最后结茧一共蜕皮(四次)那么蚕姑娘刚从蚕卵里面钻出来是什么模样的呢?你是从哪一小节中看出来的呢?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又黑又小

3、然后呢?蚕姑娘出来以后又干了什么呢?(蚕姑娘吃了几天的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了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了黄姑娘)根据回答板书:吃桑叶睡脱醒

师:蚕吃桑叶的时候是动的,从睡到醒这段时间里是不吃也不动的,我们叫这种现象是“蚕眠”。(板书:蚕眠)蚕眠共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黑皮换上了黄皮,所以说是变成了黄姑娘。这时候的蚕姑娘还没有长大,是又黄又瘦的。(板书)

指导朗读这一小节。注意将“醒了,醒了,……”读好。

4、在蚕姑娘脱去黑皮换上黄皮后又发生立刻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学习。

5、学生自学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

6、交流,根据回答板书:

(1)、又黄又瘦的`蚕姑娘脱下了黄衣裳,换上了白衣裳,变成了又白又嫩的蚕姑娘。

(板书:又白又嫩)

(2)、指导朗读这一小节。

蚕姑娘慢慢的长大了,又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3)、又白又嫩的蚕姑娘吃了几天的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从此一天天发胖

(4)出示句子:蚕姑娘脱下旧衣裳。

蚕姑娘换上新衣裳。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朗读句子,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5)、然后呢?又白又胖的蚕姑娘又吃了几天的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了新衣裳。从此一天一天的发亮。(板书)

7、根据板书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进行记忆。

四、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桑盖

说说该如何进行记忆

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蚕姑娘出生后最后两个阶段的变化情况。

能根据板书进行课文背诵。

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部分练习的训练

教学重点;了解整个蚕生长的过程。

能正确、流利的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蚕姑娘》教学设计 篇4

《蚕姑娘》(苏教版第四册)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文章用7个自然段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第一自然段主要讲春天暖和时,蚕丛蚕卵里孵化出来。第二到五自然段具体介绍蚕的4次蚕眠情况。第六、第七两个自然段写蚕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蛾子钻出来的情况。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多数学生都养过蚕,蚕是他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昆虫,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是有生活经验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使得学生更好地达到了解蚕的生长过程这一教学目标。另外,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要求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好在课文的语言生动,句末注意押韵,读起来比较上口,第二到五自然段的段落结构相似,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文的这一特点,帮助学生突破背诵这一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4次蚕眠的情况,了解蚕的成长过程。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感悟词句表达的感情,抓住段落特点指导背诵。

教学时间:共3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略)重点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老师板书“蚕”字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我们中国,很早就养蚕了,古时候人们把它叫做“天虫”,所以“蚕”字上面是个“天”,下面是个“虫”。

2、板全课题:揭示新授内容

3、说说为什么把蚕称作蚕姑娘?

二、了解蚕的生长情况

1、结合生活,交流对蚕的了解

指名说说自己养蚕的情况,老师可以结合学生介绍作些补充

[在实际生活中,多数学生都养过蚕,对蚕并不陌生,这是课堂上学习这篇课文一个很好的共同的话题,所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这篇课文,能自然地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使得学生对文本内容有种亲切感。同时通过相互交流养蚕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蚕的一生。]

2、自读课文,思考:蚕从卵变成蛾经历哪些过程?

3、指名说蚕的生长过程,老师结合学生发言出示蚕的生长过程示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蚕卵、茧子、蚕山、蚕床,了解蚕的一生。

[课文中“蚕山”“蚕床”这两个词的意思学生不太懂,即使是养过蚕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太会用到这两个词语。这两个词语又不是用语言能解释清楚的,所以可以利用相关图片让学生认识“蚕山”“蚕床”结合学生发言帮助理解词义。]

4、现在,你能理出蚕姑娘的生长过程了吗?(学生说老师板书)

板书:蚕卵

蚕姑娘

吐丝结茧

变成蛾子

补充:蚕姑娘变成蛾子后,再产下蚕卵,然后蛾子就死去了。这就是蚕的一生。

三、诵读课文,加深体会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老师口述第一自然段内容,出示有关图。

2、学生看图知道天气暖和了,蚕才从蚕卵里钻出来,读好词语“暖洋洋”。

3、学生一起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2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

1、老师出示4次蚕眠情况图,让学生观察蚕的不同样子,发现蚕的变化,举手说。

2、让学生到课文第二代第五自然段中去找有关词语,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生动。

[从这里开始的教学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重点学习2———5小节,掌握蚕4次眠的情况,体会人们对蚕的喜爱,看到蚕长大了、变化了感到兴奋、喜悦。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体会课文中语言表达的准确。]

3、学生看课文后举手回答,老师板书

板书: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过渡:刚钻出来的蚕姑娘又黑又小,长长就变得又黄又瘦,再长长就变得又白又嫩,再长就变得又白又胖。这说明蚕姑娘在一天天长大。他是怎么长大的呢?

4、具体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第2自然段,找出写蚕姑娘长大的最重要的一些词。

(2)引导交流,学生举手说,老师板书:吃睡脱变

(3)这些词都是表示蚕姑娘的动作的,写他怎样长大的,我们把第2小节一起读一读。

(4)指导朗读

老师抓住这一段中蚕姑娘颜色变化了,抓住不吃不动好几天后突然醒了这些现象,引导学生体会蚕眠很有趣,读好这一段。

(5)学生看着板书背这一段

[这么长的课文对学生而言要背诵是有困难的,课文的后面几小节在语言表达上和第二小节很相似,所以可以利用对第二小节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本课构段规律(段式回环反复),化解背诵的难点,练习当堂背诵。减轻课后负担。]

过渡:蚕姑娘是怎么变成白姑娘的?怎么变成嫩姑娘的?怎么变成胖姑娘的?小朋友能自己去学习第3、4、5小节吗?

5、学生自己读第三到第五自然段,划出表示蚕姑娘在生长的动作的词。

6、组织交流

(1)、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仍然有“吃睡脱”这些词语。

(2)、让学生找出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说法上的不同。

学生归纳出不同处后,引导体会为什么这儿要说“又睡在蚕床上”?

(3)学生看板书齐背第三自然段

(4)学生找出第4、第5两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说法又有什么不同?

(5)学生看板书齐背第4、第5两个自然段

7、老师小结学法:

这么长的内容,其实有很多地方说法是一样的,只有几处有点改动,但是很容易记住。小朋友找到背诵的办法了,很快也就背下来了。

[老师的小结实为了让学生明白:课文虽然长,但找到背诵方法了,背诵就不难。鼓励学生学习别怕困难。指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段落形式相近的课文,可以采用这样记住相近段落中少量词语变换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三)、学习第6、第7自然段

1、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睡了四回的蚕姑娘。

2、交流是怎样想到这个词的。

知道要联系前面的课文和第5自然段最后内容来想。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运用文中“又又”这样结构的词汇进行表达。学生能说出来,就说明他是读懂课文了。通过互相交流,是对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内容这样一种阅读方法的渗透。]

3、学生再读第6、第7两个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

4、学生自读后,指名交流

5、引导体会课文中语句表达的生动

(1)你觉得这两小节中,哪句话说得最有趣?

(2)简单谈谈这句话怎么有趣?

(例如:“要盖新的房”把茧子比作新房子;“茧子开了窗”把茧子上面的小洞比作窗户)

[这两小节内容不长,但语言生动有趣。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想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去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

(3)结合学生说到的内容,老师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例如老师范读学生听;请几个学生比赛读,其他学生当评委,听后评一评;请个别学生范读等)

6、学生练习背第6、第7两个自然段(不记得的地方可以看看书)

四、全文诵读

老师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跟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复习生词、找一找赞美蚕的语句

第三课时(略)重点检查课文的背诵,做课堂练习

建议练习:

1、听写词语

姑娘桑叶蚕床交换盖房子响亮

2、照样子写词语(先组织学生口头交流再写)

暖洋洋

又黑又小

3、把下面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学完课后练习第4题再做)

春天到了,柳树发芽了。

春天到了,桃花开放了。

《蚕姑娘》教学设计 篇5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蚕姑娘》。(画面显示:2蚕姑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宝宝的生长过程。

二、学习课文

第一节

1、(画面显示:蚕卵图)大家看,这是什么?

2、(画面显示: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图)蚕姑娘就是从蚕卵里钻出来的。那么什么时候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呢?打开书,指读第一节,讨论。

师插:蚕卵里孵化出蚕宝宝,需要一定的温度。

3、齐读。

第二节

1、刚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想不想看一下?(画面显示:又黑又小的蚕图)说说你所看到的蚕姑娘的样子。(黑、小)

课文第二节用了一个词语,是什么?(画面显示第二节,根据讨论,点击“又黑又小”变红)一下这个词语。

2、又黑又小的蚕姑娘是怎样逐渐生长的呢?请大家在第二节中找出写蚕姑娘动作的词,把它圈出来。

讨论,板书:吃、睡、脱

师:这里讲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科学上叫作“蚕眠”(板书,读一下这个词)。蚕眠一次就蜕一次皮,就长大一些。(黄色点击:吃、睡、脱)

练读句1。

蚕眠后有什么变化?(根据讨论,黄色点击“变”,红色点击“黄”)

练读句2。(喜爱、喜悦)

3、指读第二节、评价、再指读、齐读。

4、练背[显示填空:()的蚕姑娘,吃了(),就睡在(),(),脱下()。醒了,醒了,变成()。]

自背、指背、齐背。

第三~五节

1、过渡:第一次蚕眠,黑姑娘变成了黄姑娘。(画面显示:又黄又瘦的蚕图)黄姑娘又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蚕的一生到底要眠几次呢?轻读三~五节。这三节在句式结构上与第二节基本相同,但有个别的词、句改变了,请把改变的地方划出来,多读读。

2、交流:

(1)蚕姑娘一生要眠几次?(四次)[板书]

(2)它的外行、颜色有什么变化呢?我们来看: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又黑又小的?第一次蚕眠后,变得又黄又瘦?第二次眠后,变得又白又嫩?第三次眠后,变得又白又胖?第四次蚕眠后呢?书上并没有“又白又亮”这个词,你是怎么知道的?(边问边显示图与词)

3、下面我们来细看每一小节。

(画面显示:第三节)(“又黄又瘦”、“又”、“黄”、“白”变色)练读。

第二次蚕眠后,黄姑娘变成了白姑娘。(画面显示:又白又嫩的蚕图)

(画面显示:第四节)(与第二节不同之处变色)练读。

我们来看一下发胖的蚕姑娘。(画面显示:又白又胖的蚕图)

(画面显示:第五节)(与第二节不同之处变色)练读。

看一下发亮的蚕图。(画面显示:又白又亮的蚕图)

4、练背第三~五节。

5、小节:(画面显示:四次蚕眠的变化过程图)蚕的一声要经过四眠,吃吃睡睡,逐长大。由最初的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亮,发生着许多有趣的变化。

第六~七节

1、蚕姑娘四眠以后,又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自读第六~七节。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上“?”,如果你读懂了,想考考大家什么问题,也可作个记号。

2、交流

(1)(画面显示:第六节)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两个要点:“蚕山”。师:有的把稻草截成一段段,用格子绞在一起,做成一条柴龙。有的用纸板做成格子状。(显示相关图)

“要盖新的房”。师:“要盖新的房”指什么?(板书:结茧)

(2)蚕姑娘怎样结茧的'?(板书:吐丝)(画面显示:茧图)你们看,漂亮吗?蚕宝宝用一根细细的丝要做成这么大的茧子,对它来说是一项很巨大的工程,需要它付出艰辛的劳动,是很不容易的。练读第六节的句2→练读第六节。

(3)(画面显示:第七节)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点击“一声也不响”)它在干什么呢?(显示:蛹图)它变成了蛹。练读句1。

(4)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画面显示:蛾图)这是多神奇啊!练读句2、3。

(5)蚕吐丝结茧后,变成了蛹,又变成了蛾(板书:吐丝结茧、蛾)。练读第七节。

三、总结:

1、师小结:到这里为止,我们了解了蚕的整个生长过程。(画面显示:整个生长过程图)指生上台看着图介绍。

2、学了课文,不知道大家现在有什么感受?

3、师:大千世界,有着许多可爱的昆虫,它们各自有着神奇有趣的生长过程。

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研究它们,我们就能揭开它们生长的秘密,得到很多的知识,也得到无穷的乐趣。

《蚕姑娘》教学设计 篇6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讲了蚕生长的过程)

它一共蜕了几次皮?(四次)

二、学习第一小节

1、你们知道蚕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吗?(春天)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第一小节)

根据回答出示第一小节:

春天天气暖洋洋的,蚕卵里钻出蚕姑娘。

2、你们知道蚕宝宝是从哪儿来到吗?(蚕卵里)根据回答板书:卵——蚕

3、齐读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二至第五小节

1、蚕姑娘从出生到最后结茧一共蜕皮(四次)那么蚕姑娘刚从蚕卵里面钻出来是什么模样的呢?你是从哪一小节中看出来的呢?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又黑又小

3、然后呢?蚕姑娘出来以后又干了什么呢?(蚕姑娘吃了几天的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了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了黄姑娘)根据回答板书:吃桑叶睡脱醒

师:蚕吃桑叶的时候是动的,从睡到醒这段时间里是不吃也不动的,我们叫这种现象是“蚕眠”。(板书:蚕眠)蚕眠共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黑皮换上了黄皮,所以说是变成了黄姑娘。这时候的蚕姑娘还没有长大,是又黄又瘦的。(板书)

指导朗读这一小节。注意将“醒了,醒了,……”读好。

4、在蚕姑娘脱去黑皮换上黄皮后又发生立刻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学习。

5、学生自学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

6、交流,根据回答板书:

(1)、又黄又瘦的蚕姑娘脱下了黄衣裳,换上了白衣裳,变成了又白又嫩的蚕姑娘。

(板书:又白又嫩)

(2)、指导朗读这一小节。

蚕姑娘慢慢的`长大了,又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3)、又白又嫩的蚕姑娘吃了几天的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从此一天天发胖

(4)出示句子:蚕姑娘脱下旧衣裳。

蚕姑娘换上新衣裳。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朗读句子,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5)、然后呢?又白又胖的蚕姑娘又吃了几天的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了新衣裳。从此一天一天的发亮。(板书)

7、根据板书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进行记忆。

四、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桑盖

说说该如何进行记忆

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蚕姑娘出生后最后两个阶段的变化情况。

能根据板书进行课文背诵。

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部分练习的训练

教学重点;了解整个蚕生长的过程。

能正确、流利的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蚕姑娘》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正确书写蚕、床、脱、旧、胖、吐、茧、卵、桑、裳、嫩、渐、蛾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蚕的一生。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正确书写卵、桑、裳、嫩、蛾、渐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蚕的一生。

教学过程:

一、揭题、教学生字。

1、出示蚕的图画

今天,魏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朋友,是什么呀?(蚕)

2、出示生字蚕

请小朋友把这个字的音读准。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古时候的人们把蚕称作天虫蚕能吐丝结茧织成美丽的丝巾。我们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宝宝而这里小作者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姑娘谁亲切叫它一声?(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它一声蚕姑娘(齐读)

3、蚕姑娘非常可爱,我们先来听一听课文录音。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很多同学都了解蚕,有的同学可能还养过蚕,对蚕感到很亲切,相信读了课文,你会更喜欢蚕。

三、学生自学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反馈:〈1〉出示词语(带拼音)

蚕卵

桑叶

蚕床

脱下

蛾姑娘

又白又嫩

茧子

渐渐

长胖

吐出

旧衣裳

又黄又瘦

老师把带有生字的词语找出来了,请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如果有读错的.,请你帮他纠正一下。重点朗读词语

蚕卵

又白又嫩

旧衣裳

蚕床

〈2〉、请你再看看这些带有拼音的字,哪个难写而你又用好办法记住了,请你介绍一下。重点指导卵的笔顺(指名说

教师板书

书空

学生在作业

本上写一个)

四、读准了生字词语,现在我们来读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挑选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3、反馈、评议。要求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评的重点就是上面两方面。

可作如下点评:

〈1〉你一个字都没读错,真行啊!

〈2〉这个词语你读的特别准,你再读一遍。

〈3〉你读得太心急了,把字给丢了,慢慢来再读一遍。

〈4〉你这一小节没读好,没关系,你可以请同学帮你读。

当学生读第六小节时,教师板书茧。读第七小节时板书蛾

五、刚才小朋友经过认真地读课文,了解了从蚕卵里钻出了蚕姑娘,蚕姑娘又变成了茧子,茧子变成了蛾姑娘,你对哪部分最感兴趣,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读。

(1)自由准备

(2)抽四人小组赛读。(2组)

(3)你们看,这就是蚕的一生。(课件出示图画)你记住了吗?

(4)拿出课堂作业本,填一填。反馈、校对

六、小结

蚕姑娘从卵转变为茧再转变为蛾,它们是怎样渐渐变化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七、板书设计

《蚕姑娘》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蚕生长过程当中的几次变化,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身体变化。

2。会正确朗读25小节。

3。会仿照句子用“渐渐”写一句话。

教具:课件、纸条、蚕的图片、磁带、表示蚕的一生变化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二人一组,认读生字

2。会读了,认识了,那你会不会写这些字呢?(事先在黑板上贴上四个拼音)齐读拼音,让四个小朋友上台写生字。

3。校对

4。上堂课,我们还知道蚕姑娘(贴画)是从卵(边说边贴画)里钻出来的。

二、教学新知

引导:刚从卵了钻出来的蚕姑娘是怎样的?(板书:又黑又小)课文哪一小节告诉我们刚从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又黑由小的? (第二小节)

(一)

1。让我们自由读第二小节(出示纸条:读课文),读好了请举手。再请一位小朋友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蚕床”是什么意思?“黑衣裳”什么意思?

2。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什么?(生答:……) 你能动一动自己的小手吗?把这一小节中表示蚕姑娘动作的词用圆圈圈出来吗?(出示纸条:圈动词)(校对)睡前与睡后的蚕姑娘有什么区别?(出示板书:又黄又瘦)

3。你已经知道蚕姑娘的变化了,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出示课件)来说说蚕姑娘第一次睡觉的变化吗?(出示纸条:说变化)(出示已写好的课件)请生个别读,再齐读。

(二)睡了一次的'蚕姑娘还想睡觉吗?

1。哪一小节写了蚕姑娘第二次睡觉 ?(第三小节)请一位同学读第三小节

2。圈出表示蚕姑娘动作的词

3。(出示课件)用先吃桑叶,接着睡觉,然后( ),最后( )的句式来说说它的变化?

(三)

1。学完二,三小节,你发现我们学习这两小节的方法一样吗? (一样)都是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的?(先读课文,然后圈动词,最后说变化)我请一位小朋友做一下小老师,用刚才的方法来教同学们学习第四小节。

2。师补充:这里“渐渐”什么意思?用渐渐说话(出示课件)

把句子补充完整。

蚕姑娘的身体渐渐

发黄了。

(四)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自己学习第五小节(出示课件)

提示:1。读第五小节,读准字音2。圈出表示蚕姑娘动作的词3。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蚕的变化

省略1,校对2,重讲3

小总25节:

1。学完25小节,我们知道蚕共睡了四次觉,你能看着课件,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说蚕四次睡觉的变化吗?

2。张老师把25小节归为一个小节,请同学读,再请你找一找这一段中的反义词(胖-瘦,黑-白,旧-新,穿上-脱下)

师说一个,生答一个,组成一对反义词,加强巩固。

(五)

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有那些变化?(变茧,变蛾)边说边贴画 这就是蚕的一生。

三、巩固知识:

1。接下来我要请同学来表演蚕的一生,(边听录音边表演)

2。出示课件:蚕的一生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3。齐读25小节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3。4。5

板书设计: 12 蚕姑娘

jiǎn

茧(茧的图) 又黑又小

é cán

蛾 (蛾的图) 蚕 (蚕的图)又黄又瘦

luǎn 又白又嫩

卵(卵的图) 又白又胖

读课文圈动词说变化

《蚕姑娘》教学设计 篇9

《蚕姑娘》(苏教版第四册)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文章用7个自然段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第一自然段主要讲春天暖和时,蚕丛蚕卵里孵化出来。第二到五自然段具体介绍蚕的4次蚕眠情况。第六、第七两个自然段写蚕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蛾子钻出来的情况。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多数学生都养过蚕,蚕是他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昆虫,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是有生活经验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使得学生更好地达到了解蚕的生长过程这一教学目标。另外,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要求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好在课文的语言生动,句末注意押韵,读起来比较上口,第二到五自然段的段落结构相似,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文的这一特点,帮助学生突破背诵这一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4次蚕眠的情况,了解蚕的成长过程。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感悟词句表达的感情,抓住段落特点指导背诵。

教学时间:共3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略)重点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老师板书“蚕”字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我们中国,很早就养蚕了,古时候人们把它叫做“天虫”,所以“蚕”字上面是个“天”,下面是个“虫”。

2、板全课题:揭示新授内容

3、说说为什么把蚕称作蚕姑娘?

二、了解蚕的生长情况

1、结合生活,交流对蚕的了解

指名说说自己养蚕的情况,老师可以结合学生介绍作些补充

[在实际生活中,多数学生都养过蚕,对蚕并不陌生,这是课堂上学习这篇课文一个很好的共同的话题,所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这篇课文,能自然地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使得学生对文本内容有种亲切感。同时通过相互交流养蚕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蚕的一生。]

2、自读课文,思考:蚕从卵变成蛾经历哪些过程?

3、指名说蚕的生长过程,老师结合学生发言出示蚕的生长过程示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蚕卵、茧子、蚕山、蚕床,了解蚕的一生。

[课文中“蚕山”“蚕床”这两个词的意思学生不太懂,即使是养过蚕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太会用到这两个词语。这两个词语又不是用语言能解释清楚的,所以可以利用相关图片让学生认识“蚕山”“蚕床”结合学生发言帮助理解词义。]

4、现在,你能理出蚕姑娘的生长过程了吗?(学生说老师板书)

板书:蚕卵

蚕姑娘

吐丝结茧

变成蛾子

补充:蚕姑娘变成蛾子后,再产下蚕卵,然后蛾子就死去了。这就是蚕的一生。

三、诵读课文,加深体会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老师口述第一自然段内容,出示有关图。

2、学生看图知道天气暖和了,蚕才从蚕卵里钻出来,读好词语“暖洋洋”。

3、学生一起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2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

1、老师出示4次蚕眠情况图,让学生观察蚕的不同样子,发现蚕的变化,举手说。

2、让学生到课文第二代第五自然段中去找有关词语,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生动。

[从这里开始的教学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重点学习2———5小节,掌握蚕4次眠的情况,体会人们对蚕的喜爱,看到蚕长大了、变化了感到兴奋、喜悦。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体会课文中语言表达的准确。]

3、学生看课文后举手回答,老师板书

板书: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过渡:刚钻出来的蚕姑娘又黑又小,长长就变得又黄又瘦,再长长就变得又白又嫩,再长就变得又白又胖。这说明蚕姑娘在一天天长大。他是怎么长大的呢?

4、具体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第2自然段,找出写蚕姑娘长大的最重要的一些词。

(2)引导交流,学生举手说,老师板书:吃睡脱变

(3)这些词都是表示蚕姑娘的动作的,写他怎样长大的,我们把第2小节一起读一读。

(4)指导朗读

老师抓住这一段中蚕姑娘颜色变化了,抓住不吃不动好几天后突然醒了这些现象,引导学生体会蚕眠很有趣,读好这一段。

(5)学生看着板书背这一段

[这么长的课文对学生而言要背诵是有困难的,课文的后面几小节在语言表达上和第二小节很相似,所以可以利用对第二小节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本课构段规律(段式回环反复),化解背诵的难点,练习当堂背诵。减轻课后负担。]

过渡:蚕姑娘是怎么变成白姑娘的?怎么变成嫩姑娘的'?怎么变成胖姑娘的?小朋友能自己去学习第3、4、5小节吗?

5、学生自己读第三到第五自然段,划出表示蚕姑娘在生长的动作的词。

6、组织交流

(1)、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仍然有“吃睡脱”这些词语。

(2)、让学生找出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说法上的不同。

学生归纳出不同处后,引导体会为什么这儿要说“又睡在蚕床上”?

(3)学生看板书齐背第三自然段

(4)学生找出第4、第5两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说法又有什么不同?

(5)学生看板书齐背第4、第5两个自然段

7、老师小结学法:

这么长的内容,其实有很多地方说法是一样的,只有几处有点改动,但是很容易记住。小朋友找到背诵的办法了,很快也就背下来了。

[老师的小结实为了让学生明白:课文虽然长,但找到背诵方法了,背诵就不难。鼓励学生学习别怕困难。指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段落形式相近的课文,可以采用这样记住相近段落中少量词语变换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三)、学习第6、第7自然段

1、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睡了四回的蚕姑娘。

2、交流是怎样想到这个词的。

知道要联系前面的课文和第5自然段最后内容来想。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运用文中“又又”这样结构的词汇进行表达。学生能说出来,就说明他是读懂课文了。通过互相交流,是对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内容这样一种阅读方法的渗透。]

3、学生再读第6、第7两个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

4、学生自读后,指名交流

5、引导体会课文中语句表达的生动

(1)你觉得这两小节中,哪句话说得最有趣?

(2)简单谈谈这句话怎么有趣?

(例如:“要盖新的房”把茧子比作新房子;“茧子开了窗”把茧子上面的小洞比作窗户)

[这两小节内容不长,但语言生动有趣。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想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去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

(3)结合学生说到的内容,老师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例如老师范读学生听;请几个学生比赛读,其他学生当评委,听后评一评;请个别学生范读等)

6、学生练习背第6、第7两个自然段(不记得的地方可以看看书)

四、全文诵读

老师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跟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复习生词、找一找赞美蚕的语句

第三课时(略)重点检查课文的背诵,做课堂练习

建议练习:

1、听写词语

姑娘桑叶蚕床交换盖房子响亮

2、照样子写词语(先组织学生口头交流再写)

暖洋洋

又黑又小

3、把下面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学完课后练习第4题再做)

春天到了,柳树发芽了。

春天到了,桃花开放了。

《蚕姑娘》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介绍,导入新课

1.出示"蚕"的图画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朋友,是什么呀?(蚕)

2.出示生字“蚕”。 板书:蚕(强调平舌音)。

请小朋友把这个字的音读准。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3.谁见过蚕?能指着图来介绍一下吗?

4.从字形看,蚕是“天下第一虫”,那它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它吐出的蚕丝织成美丽的丝绸,做成围巾、衣服……)

5.古时候的人们把蚕称作“天虫”,蚕能吐丝结茧织成美丽的丝巾。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还可以入药。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我们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宝宝",而这里小作者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姑娘”。谁亲切叫它一声?(指名读)(出示文中蚕姑娘)

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示课题,读题)蚕姑娘。

二、练读检查,读通课文

1.按要求练读课文。

⑴ 第一遍自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圈出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⑵ 第二遍与同桌按自然段轮读,同时指出对方读得错误或不流利的地方,并练习改正。

⑶ 第三遍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一遍,互评:读得正确、流利的打“★”。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出示文中去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卵)

⑵ 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评价。

⑶ 指名一学生读第二、三自然段,自我评价。

⑷ 指名一排学生读第四、五自然段,学生评价。

⑸ 男小朋友齐读第六、七自然段,女小朋友评价。

三、初步理清课文内容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蚕姑娘的一生变化,蚕姑娘一生会经历哪几个不同的阶段?“蚕卵、蚕、蚕茧、蛾”怎样排序?

2.找出各个阶段的段落:卵——1自然段 蚕——2-5自然段

茧——6自然段 蛾——7自然段

3.齐读全文。

4.试填课文内容。

四、学习记忆,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蚕 姑 娘 桑 旧 换 胖 盖 响

2.共享记字好方法。

⑴ 比较法:响——向

⑵ 猜谜法:15天——胖(15天为半个月)

24小时——旧(24小时为一日)

上面的“羊”没尾,下面的“血”没辙——盖

[3] 部件法:蚕姑娘

3.田字格内范写“胖”、“响”“旧”“盖”,“蚕姑娘”,学生书空。

4.习字册上描红、临写生字。

五、小结

蚕姑娘从卵转变为茧再转变为蛾,它们是怎样渐渐变化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六、巩固练习。

1.熟读课文。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抄写生字。

七、板书设计 2.蚕姑娘

卵 蚕 茧 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卵——蚕——茧——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指名答:你知道了关于(蚕姑娘的)什么?

(蚕姑娘是在春天天气暖洋洋的时候从蚕蛹里钻出来的。)表扬会读书的孩子。

过渡:刚从蚕蛹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你怎么知道的?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次变化

1.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变化吧!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2.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心地读,再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蚕姑娘动作的词语圈起来。(出示课件文字:成长过程)

指名答。(板书:吃 睡 脱 醒)

3.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文字:睡前的样子)而当它美美地吃了几天桑叶,尽情地睡了一觉后,却变成了黄姑娘。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变化?(神奇的,有意思的……)

指导朗读,齐读。

4.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

出示课件:( )的蚕姑娘,吃了( ),就睡在( ),( ),脱下( )。醒了,醒了,变成( )。

5.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蚕眠”我们叫它头眠,后面的三次分别叫二眠、三眠、大眠。

(二)学习第二、三、四次。

1.过渡:瞧,蚕姑娘的睡眠这样有趣,那么二眠、三眠、大眠 与头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继续学习就知道了。

四人小组同学合作学习:

2. 自由读课文3、4、5三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比一比,有什么一样,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3. 汇报:

一样的地方:都是吃 睡 脱 醒这几个变化的过程

不一样的:分别变成白姑娘、一天天发胖、一天天发亮 板书

师:蚕姑娘脱下黑的、黄的旧衣裳,换上了嫩白的新衣裳,一天变得漂亮起来,心情怎么样?越来越高兴。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4.指导背诵。

师:细心的孩子会发现,3 4 5 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心再细一点,你还会发现,这其中个别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1) 出示比较。就睡在蚕床上。又睡在蚕床上。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举例说明

(2)指导背诵

师过渡:睡了四回的蚕姑娘终于睡足了,他要干吗了?指名读第六段。

五、学习第6段。

1.原来他要到蚕山上吐丝结茧了。(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右边图片上画的是什么,(茧子,还可以说蚕姑娘盖的新房。)

新房子盖好了,这可是蚕姑娘经历多少个日日夜夜辛勤劳作地结果呀!你能读好这一个自然段吗?

2.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六、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出示出示图,师补充介绍:

蛾姑娘从茧子里钻出来后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它产的卵在来年春天天气暖洋洋的时候再次从蚕卵里钻出姑娘,然后再次经历这样一个结茧、产卵的过程,继续着他的奉献。

春蚕虽然只有不到两个月短暂的生命,但因为它奉献的精神,李商隐的《无题》中这样赞美它,春蚕到死丝方尽,你有没有被春蚕这种奉献的精神感动呢?把你的感受带到课文的朗读当中,书捧起,齐读,注意指导读书姿势。

七、朗读全文。

八、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换 桑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练习写字。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 抄写课文词语。

板书设计:

2.蚕姑娘

卵 —— 蚕 —— 茧 —— 蛾

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吃 睡 脱 醒 变 )

《蚕姑娘》教学设计 篇11

《蚕姑娘》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蚕姑娘》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蚕姑娘》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蚕”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2、揭题: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

(1)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

(2)出示课题:12、蚕姑娘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3、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

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蚕姑娘》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蚕姑娘。学习生字“姑娘”

二、初读指导。

1、第一遍自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圈出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2、第二遍听同学朗读,听准字音,听懂句子。

看课件了解“蚕卵、幼蚕、蚕床、蚕山、蚕茧、蚕蛾”

①蚕卵:蚕蛾产下的子。

②蚕床:指养蚕的用具,如竹匾等(指看课件)。

③蚕山:(看课件)供蚕吐丝做茧的一束束草秆子或麦秸秆子,上尖下宽,所以叫蚕山。

④蛾:(看图)蚕的成虫。

3、第三遍小声读文,学习生字。

4、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蚕桑叶从此瘦

钻出换上卵茧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加点字的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及三拼音节。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4)抽字词卡片,让学生读。

(5)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注意第2~5自然段词句的'异同。

2、读抄词语(见文后)。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变成吐丝蚕姑娘吃桑叶

换上从此暖洋洋盖新房

2、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蚕卵”,(蚕姑娘产下的卵)。

2、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从哪里读懂的?(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1、整体入手:

①蚕姑娘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句式练习:()的蚕姑娘

“AABB”的蚕姑娘

蚕姑娘是()来说一说。

②、蚕姑娘真奇怪,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

③、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四次)。[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眠”我们叫它头眠、二眠、三眠、大眠]

2、学习第一次换衣服。

(1)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

(2)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

(3)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次换衣服。

(1)按上面的方法自学。

(2)交流。

4、学习第三、四次换衣服。

(1)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来。

(2)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

(3)齐读4、5自然段。

5、小结:

①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②概括大意:从_____里钻出来的又_____又_____的蚕姑娘,一共睡了_____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二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三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四次身体一天天_____。

四、学习第6段。

1、看课件后读课文,思考: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

(1)看课件理解“蚕山”。

(2)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蚕姑娘的新房是用什么盖的?“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五、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天窗”在哪儿?

2、看图: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产卵)告诉学生:蛾姑娘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

六、朗读全文、拓展学习。(总结全文)

1、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总结: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3、学了课文,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4、师:大千世界,有着许多可爱的昆虫,它们各自有着神奇有趣的生长过程。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研究它们,我们就能揭开它们生长的秘密,得到很多的知识,也得到无穷的乐趣。

5、上网查找有关蚕的知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