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读名著有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名著有感 篇1
《城南旧事》犹如一滴清水,净化了我的心灵。
——题记
读完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我感觉受益匪浅,便马上写下了自己心中的一点感触。“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在我内心深处,《城南旧事》就像一滴清水净化了我心中的太阳。
在一个凉风习习的夜晚,我和好朋友方小雨一起来到人民广场。穿着溜冰鞋的我俩就像刚被放出笼子的小鸟一样自由,我俩一边溜冰一边说笑着。滑到转弯处时,突然迎面冲过来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见他横冲直撞地滑过来,我顿时慌了手脚,忘了控制自己的步子。终于我们撞在了一起,两人都摔了个四脚朝天。“哇”小男孩大声地哭了起来,我也疼得龇牙咧嘴的。我把小弟弟扶起来,只见他扶着自己的屁股还在哭。他的哭声使我更加惊慌,如果他的爸爸妈妈跑过来责骂我,我就百口莫辩了。想到这些,我赶紧拉起方小雨的手,一狠心,头也不回地往外溜走了,任凭那位小弟弟还在后面哭泣。晚上睡觉时,我却一点儿睡意也没有,满脑子都是那位小弟弟哭泣的情景。我真后悔,可是已经是覆水难收了。
看了《城南旧事》,主人公英子的言行涤荡着我的心灵,那位小弟弟的哭声又回荡在我的耳边。英子出生在一个温暖和睦的大家庭里,她从小就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疯子”秀贞被周围的人唾弃,英子却伸出了稚嫩的手,与她成为好朋友,还竭尽全力帮助秀贞找到她的孩子——小桂儿,英子还把自己心爱的钻石表送给她们作盘缠。英子的爱心和热情温暖着每一个人,冬阳下的骆驼队、井边的小伙伴桂儿、躲在草垛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我们”的德先叔、和英子朝夕相伴的宋妈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与英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而我却不敢面对困难,不肯付出自己的爱心,把那个受伤的小弟弟扔在了那里。愧疚越来越深,决心也越来越强,我要学习英子,让自己的爱心和热情付诸行动。
那天晚饭后,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街,我们站在十字路口正准备穿过绿灯。猛然抬头间,我发现街对面有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正徘徊着,手里的拐杖不停地敲击着地面,他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迈开步子。老人欲走又止,急得大汗淋漓。我没等爸爸妈妈反应过来,就飞快地跑向马路对面,急得妈妈拼命在后面叫我不要跑。等我跑到老人面前,我便气喘吁吁地对老人说:“老爷爷,别着急,我来扶您过马路。”老爷爷乐得颤巍巍地连声道谢,我搀着老爷爷过了马路。虽然我因此又多等了一个绿灯,但是我的心里非常轻松快乐。
付出自己的爱心和热情,原来是如此愉悦。
英子,你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会不断鞭策自己,让自己的心灵像金子一样闪光,像玛瑙一样纯洁,像水晶一样透明。
读名著有感 篇2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似乎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似乎看见了烈士们牺牲时那英勇的身影,似乎听到了群众游街时的`种种不满声。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人民曾受过多少苦难,我们的家园曾经被多少个国家侵略过。但是,当这一切的困难迎面扑来时,中国人没有认输。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的道路。坚贞不屈的地下党员江竹筠,在抗日战场英勇牺牲的赵一曼;宁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民族气节的李大钊等等,这些烈士无一不是为了祖国而献身。现在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的社会里,没有受苦受难的时候,因为家里宠着;没有忍饥挨饿的时候,因为生活富裕;没有战争的硝烟,因为国家安定,更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但是,如果我们生活在那战乱的社会里,该怎么办?我无法想像。所以既然命运安排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我想我们要努力做好我们应做的,要举着学习的旗帜,汲取先人经验,充实自己的人生。李大钊曾经说过:“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二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飞,惟知雄飞,惟知本身自由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制造环境,征服历史”。
所以作为青年人的我们应该与命运相拼搏,与梦想相齐飞,给未来添色彩。我们更应该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把个人的理想,前途,命运与国家的的发展,民族的富强紧密结合起来,为祖国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而今天,我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宣誓:要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要在党的领导下,照耀人生。同时我也相信:光辉的旗帜,是不朽的丰碑。
读名著有感 篇3
那是一本纯净唯美的书,一本富有哲理的书,一本震撼人心的书。它,宛如一股温暖清澈的春水,湿润和纯净着每一个读者的眼睛、心灵。它,就是著名作家曹文轩的青铜葵花。
青铜和葵花,一个哑巴一个孤儿。这两个不幸的人聚在一起,似乎就是天大的不幸了,是常人无法接受的。可是,天灾人祸是无法避免的,有人因此一蹶不振,甚至自己结束了生命……可文中的青铜和葵花却与众不同。
青铜虽是哑巴,但他的内心世界却有着很多声音。他有很多话要对世界倾诉,他的快乐,他的忧伤……至少,他的心灵是健康的,那儿有一片灿烂的阳光。葵花虽是个孤儿,但她没因此而自卑、自闭。她懂事可爱,就像一朵迎着太阳绽放的金灿灿的葵花。不幸让他们格外珍惜拥有的生活,他们一起艰难而又快乐地生活着。
人间也有像青铜和葵花一样身处逆境却不屈不挠的人。“宇宙之王”霍金的人生堪称奇迹:他因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被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演讲和答问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实现。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但他的思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在大脑中计算着、想象着、论证着。他的思想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最终解开了宇宙之谜,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生活力量深深感动了大众。
近观国内,我国优秀运动员桑兰用她的努力和坚强,以“桑兰式微笑”征服了无数世人。她曾经在一次比赛中不慎摔下来,成了残疾人。可这晴天霹雳没有吓倒她。她一直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康复医疗,每天都坚持练习生活动作,每次尝试刷牙、洗脸等简单动作都让她大汗淋漓。桑兰凭借自己顽强、乐观、坚强、勇敢的心态,用她自己的行动和事迹感染着整个世界!这个年轻的女孩始终用她的坚强向世人表明了命运并不可怕,只要自己有坚强的信念,一样能让梦想起飞。
青铜葵花给我们的感动和启迪蕴含在美丽清新的字句间,它告诉我们要微笑着面对一切困难。罗曼罗兰说过:“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所以,我们应当正视痛苦,把每一次痛苦当成一种磨练,这样痛苦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读名著有感 篇4
前段时间,我看了《草房子》这本书,其中有一篇《艾地》给我印象最深刻。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奇妙的想法——召集大家来艾地旅游,开展夏令营活动。
在艾地里有一片油麻地,地里有一所小学,还盖了一座草房子,这草房子的四周有一些艾草。在这油麻地上面开展夏令营活动时,如果怕孩子们被蚊虫咬,就可以摘一些艾草做成各种随身饰品戴在身上,这样就不怕蚊虫咬了。因为艾草有防蚊虫的功效呢!
在油麻地开展夏令营活动还可以认识纸月、秃鹤、温幼菊、校长的儿子桑桑和班主任蒋一伦老师,和他们一起尽情地玩。
在这里,可以让孩子们感受赚一元钱有多么的困难,多么的辛苦。在这里,可以教孩子学会吃苦,不然长大了,在没有父母的呵护下他们怎样茁壮成长,怎样独立呢?只有在成长中不断磨练才能勇往直前! 油麻地里的日子都很苦,所以自己必须要学会洗衣、烧菜、洗碗等等家务。我希望我和同学们真的能在油麻地开展夏令营活动,能让我们为家长减轻负担,让家长们可以在生活上少操一点心。这也是给我们一个独立的机会。而大人们可以在孩子们夏令营期间到油麻地去参观学校,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上课,一起玩耍……我相信,这里是你们值得参观的地方。
小孩和大人都来了,我们还可以举行一个募捐活动。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很穷,有的人还吃不饱、穿不暖,还有人因没钱看病而死。我希望大家能把自己的爱心捐献出来。你们奉献一些爱心,就可以让这里的孩子们吃饱饭,穿暖衣。
大家都来吧,来这片需要温暖的油麻地吧!
读名著有感 篇5
若心灵是肆虐狂风骤雪的冬天,真情就是跳荡的火焰,驱寒送暖:若心灵是迷失茫茫大海的船舰,真情就是闪光的灯塔,指引方向;若心灵是弥漫风沙烟尘的沙漠,真情就是淅沥的细雨,滋润万物……
——题记
书桌上零散堆积着几本书,唯有一本书端正地摆放在我面前。它是我最喜爱的书——《青铜葵花》。咀嚼完最后一页的甘美,我已经潸然泪下。
重重苦难中现深深真情,唯有真情似柳絮般温润柔和;似春香般沁人心脾;似流水般源远流淌。世间最美的真情绽放在重重苦难的边缘。
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这部感人肺腑的纯美小说以质朴无华的文采震撼心灵的可歌可泣。字字句句晶莹剔透得像纯洁饱和的水珠,像闪耀无瑕的冰晶,隐隐透露着淡淡的辛酸和忧伤,折射出点滴的幸福。我慢慢品味着书香,走进《青铜葵花》的苦难与真情。
这是一个城市女孩与乡村男孩的故事。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善良的青铜一家认领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在一起生活,一起长大。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抚养葵花用尽心力,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奉献自己的一切:为让葵花上学,青铜放弃自己上学的梦想;为让葵花照张相,青铜甚至在寒冷的冬天卖掉自己脚上的芦花鞋······
葵花回报青铜家,小小的年纪独自一人到江南采银杏,赚起薄弱的工钱;她故意考试不及格,减少家庭开支,不再承受高昂学费的压力······
在这充满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在相濡以沫,同心协力,艰辛却又快乐的生活着,从容坚韧地应对着洪水、蝗灾等一切苦难。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失去妹妹的痛苦使青铜仰天大叫,他从心底高喊出一个名字——“葵花”!喊声撼动了所有人的心灵。
每一章,每一段,每一句深情地歌颂着亲情的真挚,友情的感动,融合成诚挚深沉的真情,折射出乡村生活苦难的痛苦,咏叹乡村人家的质朴,同时也展示他们同甘共苦,相互扶持的爱、善、美。
感动葵花和青铜一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大爱,感动贫穷的青铜一家执着收留葵花的大善,感动不会说话的青铜跌下谷垛高喊“葵花”的大美。感动《青铜葵花》,感动苦难和痛苦的幸福。
《青铜葵花》是对苦难和痛苦的肯定,更是对苦难和痛苦的诠释。人生在世,每个人无不在生活中寻找快乐,快乐在苦难和痛苦中显现价值。正如“阳光总在风雨后”,在苦难和痛苦的刀刃游走间,真情就是双有力的大手握紧刀柄,拉回刀尖上滴血的人们,携手披荆斩棘,瓦解苦难,轻轻拭去满布全身的伤,人们共同迎来胜利的曙光。经历过苦难的考验,人们会有真正的成长,领略真正的真情。
我们与青铜和葵花相比,是不是该知足?当他们吃着粗茶淡饭满意时,我们却在为美味佳肴百般挑剔;当青铜在风雪中卖芦花鞋时,我们却一双又一双地换着棉鞋;当葵花小小的年纪到江南采银杏打工时,我们却不知节制的花着零花钱······我们比青铜葵花幸福,我们过着他们想不到也不敢想的生活,是不是要更加珍惜?珍惜现在,拥抱苦难,拥抱真情。真情因苦难而更美。
重重苦难现深深真情。感谢苦难而拥抱,拥抱苦难而挑战,挑战苦难而胜利。胜利的真情不忘苦难的恩泽。
评语:张佩玲的这篇《读后感》,语言优美,体现出小作者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本篇文章结构清晰,开头和结尾都很自然,在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方面有侧重点,紧扣着中心“苦难中现真情”展开。对文章中的主人公青铜和葵花饱受苦难的折磨,以及在苦难中展现的深深真情有自己的感悟。也明白,苦难并不可怕,而是应该以乐观的心态面对苦难,感受真情。读完《青铜葵花》作者也有自己的感想。作者联系现实生活中,我们今天的过的幸福生活与青铜、葵花的生活进行对比,认为我们应该珍惜生活,拥抱苦难和真情。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由感而发,感悟深刻,有自己独特见解。不过,作者在联系生活实际的感悟还不够深刻,这方面还应加强。
读名著有感 篇6
圣母院里的钟次第地敲响,咚咚,咚咚……沉重地,凄婉地,好像在陈述着一个故事。
那是些浓烈得化不去,深刻得褪不了的形象:独眼的敲钟人伽西莫多,美丽善良的爱斯梅拉达,还有渊博却凶恶的克洛德副主教。
刚开始,伽西莫多的出场给我了一个丑恶的影象。他的独眼,他的聋哑,他的驼背,他的巨大和丑陋都让我先入为主地把他当作了大反派。婴儿时,他是一个人人见了都想把他烧死的丑小鸭;青年时,他是一个人人唾弃的“丑八怪”。他的脸仿佛注定了他就是恶魔的化身。到之后,我才看清他那清澈、崇高的灵魂。他对像使唤奴隶一样,役使他的克洛德忠心耿耿,这是怎样的一种单纯?他对以往对他有恩的爱斯梅拉达,用尽全部生命的悉心照料和赴汤蹈火,是怎样的一种如火一般刚烈的感情?他受尽了人世间的歧视和欺凌,却又满足的,勤劳的当着他的敲钟人。如此美丽,如此可敬的人性难道在他那丑陋的外表下就分文不值了吗?
相比而言,如果说伽西莫多的外表丑陋,那么克洛德的心灵便更加令人鄙视。一开始,良好的背景让我觉得他是个学识渊博的善良人——他收养了丑陋的伽西莫多,他是人人敬畏的副主教……。可是当故事的情节愈演愈烈时,我读懂了他精神世界中的畸形。他只以自我为世界的中心,什么都要围着他转。
“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就是有生命力的东西。”
当灭灯钟响彻在巴黎圣母院里,所有故事都结束了……但那古老的故事将永恒地被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