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劳技工作计划(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劳技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劳动技术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至关重要。而劳动技术教育学科的二期课改工作,在上海市二期课改中已进行多年。根据市教委教研室的要求,现已到了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新教材使用、做好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的阶段。因此,在本学期,劳技学课教研工作的重点、中心,就是加强劳技新教材的推广和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学校领导对劳技教育、教师对劳技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争取各校“开足”劳技课,各位老师“开好”劳技课,增强劳技教育研究对教师的凝聚力。
二、主要工作:
(一)尝试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学科的“教学五环节”的思考、实践、小结、交流。
劳动技术教育学科课堂教学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的五个环节,与其他学科
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色,需要我们从教者在认清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更多地进行与其他学科共性、一致性的研究。引领各教师关注此项工作。
(二)深入开展新教材的学习、培训、促进宣传推广工作
当前,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科新教材的修改工作业已完成。教研中的首要任务,就要采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根据市教研室的教研安排,劳技教学一切内容、活动都应该向新教材靠拢。因此,新的学期,将进一步认真组织各中学教师有关新教材的学习、交流,加强培训,从而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三)加强新教材教法的研究、落实劳技学业考的措施对于新教材
光熟悉、光从内容上看还不够。更要从实践上探讨。要组织教法研修,安排教师示范培训。通过教师的施教,使新教材更好地体现在学生的掌握之中。所以,要加大课堂教学教法改进的力度,完善听课、评课机制,促进授课工作。同时,今年上半年劳技学业考试、等级考试在本区的普遍实施,其成功经验也要成为促进学科平时教学的.有力支点。
(四)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学科后继承有人
劳动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师资相对薄弱,随着教材的更新,教法的改进,既需要老教师的青春焕发,更需要更多的青年教师茁壮成长,积极投身于劳技教学的行列。本学期中,要组织更有利于青年教师提高的教研活动,实现新老交流,互相促进。多向青年教师倾斜,使之在这个平台上,更快成才。特别要帮助以青年教师为主的学校保证教学质量。
劳技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工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认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
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劳动技术意识和实践能力。以课改为
契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探索适应我校学生发展实际的教学教研模
式,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
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稳步提高学生
的生存意识和质量,从而推动我校快出、多出好人才。
二、工作重点
1、结合语文、综合实践、科学学科的教学,以劳动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目的,注重劳动技术教育与相关学科的整合。
2、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在劳动中增长技能,学会劳动。
三、具体措施
1、利用综合实践课,对学生进行自己动手讲卫生教育、勤俭节约的教育、讲科学的经验教育。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效果,指导学生开展技术探究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操作能力。
3、开展“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小组活动,由主任主抓,李丹影为组长,带领综合实践组、科学组、环教组、手工组教师,组织三年级至五年级学生,双周一次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4、结合具体情况,带领学生参加校内外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四、具体安排
九月:
1钻研教材,制定适应劳动(劳技)学科特点的学期教研计划;
2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劳技(劳动)课的教学。
十月:
调查劳动课学生学习情况,督促教师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十一月至十二月:
组织学生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一月:
总结学期工作。
劳技工作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围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五育并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以《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乐学厚德、绿色创智》三年发展规划为依据,在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在新学期的教研工作中,以深入推进“高效课堂”为工作中心,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创立高效课堂,努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保证信息信息劳技学业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1、进一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课程实施的能力和研究水平。认真贯彻课改精神,立足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为重点,切实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地位。
2、充分发挥应用能力,全体参与信息化建设
现代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上级部门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从操作层面来说,是信息劳技教研组每位教师的一项基本功。由于人员编制上的充分,组内教师在完成各自学科教学的同时,应当全面参与到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
3、抓好常规教学和教研工作,提高技术课程实施的水平。
加强对各种课型的研究,引导学科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采取“研究课”与“常态课”、“评优课”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思路,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好上课五环节,在学科教学中,要求每位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学情进行备课,充分体现教师个人的思考和个性化教学。课堂教学要注重研究教学模式,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求高效的教学质量。倡导师生互动、思维充分、学生信息素养得到发展的高效益课堂教学模式,同时选拔优秀的学生做好信息学竞赛活动的组织和辅导工作。
4、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全员信息素养
通过教师自学,组内专题研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每次的教研组活动不流于形式。充分利用组内人少易集中、课时少的优势,坚持至少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按学校要求,每次教研活动,做好会议记录,保存资料,以备检查。经常深入教研组,了解、检查本组的教学工作情况。加强听课,尤其是教研组内的相互听课,形成良好的氛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行修正和改进,最终能够共同提高。
5、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信息技术工作
(1)指导教师正确使用学校各种现代教育设备。
(2)协助学校各种检查,处理与网络、网站、网页相关的各种内容。
(3)办公室和教师办公用机的电脑维修。
(4)各种活动的多媒体设备的准备。
(5)校园网络安全管理。
(6)学校教室多媒体设备的维护。
(7)校园网网站的完善与维护。
(8)校园网资源的整理收集与下载管理。
以上是本学期教研组活动的初步计划,在学期活动的开展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的改进,争取以最佳的状态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校。
劳技工作计划 篇4
一、 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工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认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劳技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工作重点
1、 以劳动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目的,注重劳动技术教育与相关学科。
2、 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在劳动中增长技能,学会劳动。
三、 措施方法
1、 利用劳技课,对学生进行自己动手讲卫生教育,勤俭节约的教育,讲科学的经验教育。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效果,指导学生开展技术探究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操作能力,以计算机课堂为主阵地,使计算机课程成为人们喜爱的课程之一。
3、 成立综合实践组,手工组等,组织三—六年级学生,双周一次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4、 结合具体情况,带领学生参加校内外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5、爱护公物,妥善保管。
6、 加强本室卫生,做到一用一清扫、擦洗,经常通风。
7、 热情服务,做到有求必应,充分调动教师使用劳技室的积极性。
四、 情况分析
我校有劳技器材室一间,没有劳技教室,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教室活动,照明设备齐全,教师能高度认识劳技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劳技课的作用。
五、 任务与目标
1、物品摆放整齐。
2、劳技作品摆放整齐,张贴合理整齐。
3、加强本室卫生工作。
劳技工作计划 篇5
紧张而繁忙的工作又重新开始了,为了更加有序,高效地完成教学工作根据学校工作计划要求,落实好本学期的工作,特制定个人教学计划如下:
劳动技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搞好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整体素质较好。大多数同学热爱劳动,几个别学生不爱动手操作,劳动态度不端正。
二、掌握基本知识情况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不爱动手操作,劳动态度需端正。
2、劳动课受条件的限制,缺乏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三、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劳动课内容分为三部分;①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②手工编织手工制作;③生活小常识;④手工制作;这些内容不仅注意适应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本学期共有18周,每个班每周一节课。
四、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2、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备好每一节课。
3、积极进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4、改革劳动课的评价制度
5、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6、经常引导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大胆创新,勇于竞争的实践能力。
劳技工作计划 篇6
一、基本情况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好、学习能力不一,相差较大,有的同学乐于学习,个别学生厌学。大部分学生对劳动技术课重视不够,课堂上会出现做其它作业的现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4单元,由“操作活动”、“技术信息”两大部分组成。通过一系列设计与“操作活动”来认识家庭电路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安全用电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
1、走进电的世界。
2、家庭用电知识。
3、电子器件制作。
4、有关技术信息。
四、目标与要求
1、了解电的应用、产生和传输过程。
2、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设计简单的家庭电路,知道安全用电知识。
3、能认识电路图,制作一些简单的电子器件。
4、知道电路基本规律,照明线路的敷设。
5、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焊接技术。
五、教学措施
1、多让学生动手制作,激发学生兴趣。
2、利用制作竞赛,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3、兴趣小组展开活动。
六、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3课时
第二单元5课时
第三单元5课时
第四单元3课时
七、教具细目
1、有关挂图
2、基本电子器件、工具
八、教学进度
9月第一单元
10月第二单元1-4
11月第二单元5-6
第三单元1-2
12月第三单元3、4、5、6
1月第四单元1-7
2月第四单元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