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生物实验培训心得(精选9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生物实验培训心得 篇1
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学习,我们首先了解了分子生物学常用的载体,即质粒载体的制备及宿主细胞的感受态的制备。这些都让我们在学过书本状的知识以后有了一个亲手操作,更深一步所学的知识的机会。
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如果只有单纯的理论课上的讲解而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实验操作,跟的无法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们所学的那些如转导转化之类究竟是怎样操纵的。
至于PCR基因扩增、RT-PCR、蛋白质印迹这些实验操作技术的学习对我们以后生物化学大实验、生化技术原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的'学习都奠定了一个很坚实的基础,帮助我们对这一系列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有了很好的了解和掌握的。
相配套的理论课的学习与实验操作上是非常必要,我觉得分子实验课的时间安排就相当合理,在我们学理论课的同时就进行实验课的操作,这样相辅相承的学习,才能促进我们的进一步提高。
生物实验培训心得 篇2
探究性实验是学生自己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探究性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现就自己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谈谈体会。
一、亲自动手,激发兴趣
比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做。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设计的实验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只是这个活动需要近一个星期的观察时间,在融洽整个活动中要安排时间就实验现象和结论让学生交流。一则学生有成功感;二则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规范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注重了七个步骤的记忆,忽略了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注重了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忽略了各步骤的独立性。所以老师应该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和教材示例让学生理解各步骤的意义和步骤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要实现这一点,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设计针对某一步骤的强化训练,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三、科学训练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要有科学的训练。
1、是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如“解剖观察鸡翅”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由组织构成了器官,我们可以将鸡翅换为柑橘,价廉物美,效果一样。
2、是以试题的形成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训练,从理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目前,围绕学生探究能力训练的试题不少,但还是选择与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为背景的探究试题效果更好,学生兴趣浓些。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熟悉的生物学知识、事实和材料为背景编制训练题。
生物实验培训心得 篇3
一、开拓我的实验教学眼见
有些实验在平时教学时,总觉得过于复杂繁琐,从没有去实践操作过,更没有想过新改进,而这次真的让我开了眼界,如: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条件,可以同时探究二氧化碳、水、阳光三个因素,探究水时用单面刀片切叶脉使无水和有水形成对照,探究阳光这个条件是,在脱色时用锥形瓶代替小烧杯效果更好,而且节省能源又安全,又如:焦作市第十九中学的原艳玲老师探究的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气这个实验,她大胆尝试,用注射器抽取气体验证二氧化碳的做法,既简单又便于操作,材料选取方便,可以轻易实现重复实验,不怕多班教学材料用具准备不足,探究吸烟危害健康中邓春老师用蟋蟀、蝗虫、蚱蜢等昆虫代替水蚤,效果比水蚤明显得多,这些无不与平时的扎实功夫密切联系,无不与教师的孜孜不倦、努力尝试实践相联系。
二、体会到实验教学创新之艰难
各位选手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后,选出了前两名,这前两名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平时教学中的做法是,原艳玲老师提出了“指尖上的生物学”让我大开眼界,明白了可以用生活中废弃品为材料,变废为宝,为生物学服务,如教材中的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灌水排气法操作复杂,效果不明显,在实践过程中,原艳玲老师和她的学生还发现了煮熟的菜豆放时间长了也会发酵,也会使石灰水变浑浊,这个细微的发现足见她平时功夫之深;xx第三中学的崔键老师创新了“测定食物中的能量”时,先从课程标准解析,确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小组合作探究新知,这样学生充分地参与,将原有的装置改成了三个版本,即改进版1.0,升级版2.0,终极版3.0,这样的成果是多么壮观,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这些是我在平时教学中根本没有做到的,看到后深感惭愧,自叹不如。后来,一位高中组的老师讲的《渗透实验的改革》,也让人铭记在心,他为了解决半透膜的问题,不断地尝试,用鱼鳔,用猪膀胱,用鸡蛋膜,用洋葱内表皮,不断地尝试,困难重重,但从没有放弃,解决了又遇到怎么固定,仍是不断地探究,真切地体验到作为科学家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总之,本次学习之旅收获不少,也见识了许多教学能手的真知灼见,实验创新应让学生多参与,多给学生进行实验的机会,实验创新应落实在课堂上,不要再望而却步,不要再纸上谈兵,要实实在在地进行。
生物实验培训心得 篇4
我个人对于实验是很有兴趣的。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一些知识和实验操作,更重要的我认为是对实验的理解,对基本实验素质的培养。比如对于实验准备的重视,对实验数据的考究,对实验操作的认真,对实验过程的耐心等等。其次,通过这门课程学习了很多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比如仪器的调试和校准,实验安全准则,误差分析等。第三,大部分实验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的,这一方面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另外,生理学实验可以很好的'培养我的实验素养与耐心。我认为实验是考验动手能力的,但更考验心理素质。对于要求学生自己做标准曲线的实验,需要学生耐心地实验与记录是非常关键的。尤其对于我们这类基于实验课专业的学生,更需要这种耐心细致的实验素质。我以为学校之所以安排这些实验课程,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培养这种耐心和严谨吧。
最后,就我和同学在实验中遇到的不爽之处提点意见建议:
第一,实验室有很多仪器设备老化严重,所以希望一方面能及时维修更换损坏仪器,实验室也备好一定的备用仪器;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增加部分仪器检测和调试的内容,以减少由于仪器问题而严重影响实验效果的现象。
第二,建议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教给我们用Origin等软件,尤其是在做标准曲线时,用手工作图不仅耗时大,而且还存在较大的误差。
第三,建议多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士对实验课的兴趣,还可以获得更好的实验效果。
生物实验培训心得 篇5
4月8日市里举办生物教师生物实验培训,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因为自己不是专业生物教师,不论是生物知识,还是实验技能都懂得不多。这几年的生物教学勉强还能应付,当听说19年要考生物实验,真的感觉压力巨大。还好有了这次机会我一定把握好机会。
那天我们学习了四节课。分别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观察酵母菌以及观察菜豆、玉米的结构共六个实验。老师先讲解,我们随后操作。在显微镜对光、对焦中,我遇到了困难,尝试几次都没有成功。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对好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以后的操作中,比较很顺利。
到了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又出现了问题:视野中出现了大的条形结构,没有看到细胞。在老师的操作后,才知道是刮取上皮细胞时,出现了杂质,而且镜头有些不干净,所以出现了失误。
经过培训,心里总算有了一点安慰,希望这样的机会多些,更好地完成教学和中考任务
生物实验培训心得 篇6
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学习,我们首先了解了分子生物学常用的载体,即质粒载体的制备及宿主细胞的感受态的制备。这些都让我们在学过书本状的知识以后有了一个亲手操作,更深一步所学的知识的机会。
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如果只有单纯的理论课上的讲解而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实验操作,跟的无法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们所学的那些如转导转化之类究竟是怎样操纵的。
至于PCR基因扩增、RT-PCR、蛋白质印迹这些实验操作技术的学习对我们以后生物化学大实验、生化技术原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的学习都奠定了一个很坚实的基础,帮助我们对这一系列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有了很好的了解和掌握的。
相配套的理论课的学习与实验操作上是非常必要,我觉得分子实验课的时间安排就相当合理,在我们学理论课的同时就进行实验课的操作,这样相辅相承的学习,才能促进我们的进一步提高。
生物实验培训心得 篇7
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前培训终于结束了,我校由于校舍条件和实验设备的匮乏,在校领导大力支持和争取下,在初三所有教师支持下,鹿老师和我终于完成了对学生的培训。(可以轻松一下啦)根据一个多月以来学生做实验的实际情况和出现的问题,简单的总结一下这次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一、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成绩不成正比。
并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动手能力就强,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一定很高,但是动手操作能力却很强,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想不是做,在实验中学生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才能在动手能力上有所提高。另外学生在实验中的创新思维培养也很重要,比如学生在叶片横切装片制作的过程中发现用镊子的一头挑取标本,很容易制作成装片,而用镊子夹住标本会破坏叶片横切面的结构,同时不容易放在水滴当中。
二、办法总比困难多
虽然我校的条件较差,但是我建议明年七年级生物教师在办公室准备一台显微镜,可以邀请学生在课下随时练习。避免学生在初三考试过程中突击。
三、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
生物实验操作中,教师示范作用很重要,因此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生物实验技能,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由于观察不仔细,不认真,导致错误操作,教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如显微镜观察中双眼观察,而不是一只眼睛睁开一只眼睛闭上;对光后,放入标本,显微镜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而不是目镜。
四、多找一些小助手
我校没有专职的实验员教师,所以实验准备的任务都落在了教师身上,教师可以培养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做老师的助手,帮助教师摆放实验器材,培训一些小助手,先教会他们,然后再让学生教会学生。
五、每年在实验基地中种植一些菠菜为生物实验留用。
一个月以来身心疲惫,好好休息一下啦。
生物实验培训心得 篇8
探究性实验是学生自己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探究性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现就自己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谈谈体会。
一、亲自动手,激发兴趣
比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做。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设计的实验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只是这个活动需要近一个星期的观察时间,在融洽整个活动中要安排时间就实验现象和结论让学生交流。一则学生有成功感;二则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规范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注重了七个步骤的记忆,忽略了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注重了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忽略了各步骤的独立性。所以老师应该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和教材示例让学生理解各步骤的意义和步骤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要实现这一点,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设计针对某一步骤的强化训练,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三、科学训练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要有科学的训练。
1、是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如“解剖观察鸡翅”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由组织构成了器官,我们可以将鸡翅换为柑橘,价廉物美,效果一样。
2、是以试题的形成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训练,从理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目前,围绕学生探究能力训练的试题不少,但还是选择与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为背景的探究试题效果更好,学生兴趣浓些。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熟悉的生物学知识、事实和材料为背景编制训练题。
生物实验培训心得 篇9
一、开拓我的实验教学眼见
有些实验在平时教学时,总觉得过于复杂繁琐,从没有去实践操作过,更没有想过新改进,而这次真的让我开了眼界,如: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条件,可以同时探究二氧化碳、水、阳光三个因素,探究水时用单面刀片切叶脉使无水和有水形成对照,探究阳光这个条件是,在脱色时用锥形瓶代替小烧杯效果更好,而且节省能源又安全,又如:焦作市第十九中学的原艳玲老师探究的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气这个实验,她大胆尝试,用注射器抽取气体验证二氧化碳的做法,既简单又便于操作,材料选取方便,可以轻易实现重复实验,不怕多班教学材料用具准备不足,探究吸烟危害健康中邓春老师用蟋蟀、蝗虫、蚱蜢等昆虫代替水蚤,效果比水蚤明显得多,这些无不与平时的扎实功夫密切联系,无不与教师的孜孜不倦、努力尝试实践相联系。
二、体会到实验教学创新之艰难
各位选手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后,选出了前两名,这前两名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平时教学中的做法是,原艳玲老师提出了“指尖上的生物学”让我大开眼界,明白了可以用生活中废弃品为材料,变废为宝,为生物学服务,如教材中的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灌水排气法操作复杂,效果不明显,在实践过程中,原艳玲老师和她的学生还发现了煮熟的菜豆放时间长了也会发酵,也会使石灰水变浑浊,这个细微的发现足见她平时功夫之深;xx第三中学的崔键老师创新了“测定食物中的能量”时,先从课程标准解析,确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小组合作探究新知,这样学生充分地参与,将原有的装置改成了三个版本,即改进版1.0,升级版2.0,终极版3.0,这样的成果是多么壮观,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这些是我在平时教学中根本没有做到的,看到后深感惭愧,自叹不如。后来,一位高中组的老师讲的《渗透实验的改革》,也让人铭记在心,他为了解决半透膜的问题,不断地尝试,用鱼鳔,用猪膀胱,用鸡蛋膜,用洋葱内表皮,不断地尝试,困难重重,但从没有放弃,解决了又遇到怎么固定,仍是不断地探究,真切地体验到作为科学家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总之,本次学习之旅收获不少,也见识了许多教学能手的真知灼见,实验创新应让学生多参与,多给学生进行实验的机会,实验创新应落实在课堂上,不要再望而却步,不要再纸上谈兵,要实实在在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