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读摆渡人有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摆渡人有感 篇1
黄昏降临,橘红色、鲜红色和酒红色的余晖交织在一起,一望无垠的荒原被染成了一片殷红。黑魆魆的山洞似乎变得越来越大,铁轨向大山曲折前进,消失在黑暗之中。迪伦紧紧握着崔斯坦的手,坚定地向隧道口走去。他们眼含笑意,消失在了荒原的尽头,重回现实世界。可他们并不知道,在此间隙,恶鬼随着他们,已悄然临世……
迪伦遭遇了交通事故,受伤严重,全身多处骨折。尽管她疼痛难忍,身躯被轮椅所束缚,等待着她的只有母亲的责备、同学的嘲笑与老师的不满,但只要崔斯坦在她眼前,这一切便瞬间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兴奋与喜悦。
米歇潘说:“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他们在一起,生活渐渐走向正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迪伦和崔斯坦发现在两人之中存在着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他们牢牢的束缚在一起,若试图分离,将遭受死亡的痛苦。其他人若是遭遇如此境地,恐怕会担惊受怕、怨天尤人吧。而迪伦和崔斯坦却恰恰相反,他们毫不畏惧,反而对此感到欣喜。想来,谁也无法将他们分离了,他们对于对方,只有最真挚而纯洁的爱意。
伊索说:“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另一位摆渡人苏珊娜为了回到现实,正与杰克的灵魂进行着一场交易,他们也成功的重回世界。但他们之间的纽带却是肮脏黑暗的。他们的赌注,只有贪婪和自私。他们只想到自己:为了自由,苏珊娜欺骗了杰克;为了逃离,杰克在审判官来临时毫不犹豫地抛弃了苏珊娜。他们的贪婪,让自己堕入无尽的深渊。害人害己,得不偿失。
与此同时,更多的恶鬼穿过时空的缝隙,来到了人世,开始杀害无辜的生灵。迪伦和崔斯坦亲眼目睹自己的过失所造成的可怕后果,陷入了极度不安和悲伤的痛苦之中。迪伦和崔斯坦没有抛弃彼此,他们与审判官商定,携手共战来到人间的恶鬼,以换取一生相伴。
最终,他们成功了,凭借的就是那份爱与善意。他们既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苏珊娜。正如审判官所说:“他们之间的纽带是邪恶的,源自贪婪;而你们两个之间的纽带明亮、净朗,闪着光芒,我不愿将这光熄灭。”
其实,“恶鬼”“审判官”和“纽带”都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但他们又好像存在于人们的心里。恶鬼好似贪婪与自私的化身,其自然是邪恶黑暗的,唯有爱与善意,方能使其净化。而审判官就好似人们心中的一个天平,他说一不二,让我们做出命运的抉择。
菲·贝利说:“心灵是其自身命运的主宰。”当迪伦和崔斯坦直面生存、死亡与爱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爱。他们这一路走来,遭遇了许多磨难与生死抉择,但他们依旧不改初心,倾听着自己心灵的诉说,保留着内心的那一方净土,最终收获成功。
或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迪伦与崔斯坦那般幸运,但爱与善意,终究是最永恒的保障。所以,从现在起,保留着内心的纯净与善良,无悔的活着。
读摆渡人有感 篇2
《摆渡人》中写道“:生命就像一条孤独的河流,谁将成为你灵魂的摆渡人?”生活中,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千千万万,但我们总不能时时依赖别人,我们自己也应该勤于思考,成为自己的摆渡人。
枝繁叶茂的大树听了飞禽走兽的旅行见闻,也想领会世界的浩瀚博大,拜托他们帮忙却遭拒,于是自己想办法,结出果实,让他们把自己的种子遍布大地,从而看遍了世界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我们要勤于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要成为自己的摆渡人。
勤于思考,即使身处险境也能化险为夷。一支穿越大漠的队伍,被风沙扰的迷失了方向,又累又渴,他们无人可以依靠。后来,他们先是沿着仙人掌根的指向找到了水源,在水源处静候,等人来取水时为他们指明方向,如果一点人烟都没有,便支撑到了夜晚,沿着北斗星的指引走出大漠。他们勤于思考,想出了解决的方法,没有在原地等死,最终走出了沙漠。倘若这支队伍没有思考,他们最后的结局将会怎样?他们是否被困在沙漠之中?他们是否会被风沙吞噬,缺水身亡?所以,我们应该勤于思考,成为自己的摆渡人。
勤于思考,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关键的钥匙。彼得大帝的军队要去攻打某个国家,但士兵们因为一路的长途跋涉,脚上被磨出了很多水泡,士兵们苦不堪言,军队整体战斗力下降。于是彼得大帝出了一个好主意,让士兵们都穿上绑胶布,这样,就不会再有先前的症状了。如果彼得大帝没有勤于思考,那么他的军队会如此强大吗?他又如何能成功攻下一个又一个国家的城池,扩充自己的版图?他又如何能够成为千古被人们所知晓的帝王?
村上春树说“:有些悲伤不能向别人诉说,即使说了别人也不会理解,它犹如无风夜晚的雪花静静沉积在心底。”那么,为什么不勤于思考,解决自己内心的悲哀,勤于思考,成为自己的摆渡人,在漫漫无常的人生河流中,为自己指明方向,而不是迷失在河流上空的迷雾之中,不是随波逐流,取而代之的是面对任何困难险阻都可以理智应对,不被事物所迷惑。
没错,勤于思考,成为自己的摆渡人,会让你的人生多一份光明,少一分阴晦直至成功的终点。
读摆渡人有感 篇3
迪伦在去见父亲的路上死于火车事故,在摸索着走出隧道口的时候她遇到了自己的摆渡人崔斯坦。崔斯坦的使命便是把每一个灵魂安全地带领出荒原,然而这是一段极其凶险的路程,晚上各种看不见的恶魔会从四面八方冒出来撕咬着灵魂并且攻击着摆渡人,它们要把灵魂拖到地下,成为它们的美餐。如果在天黑之前到不了安全屋,那么他们就会凶多吉少。没有摆渡人的保护,想要独自走过荒原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崔斯坦不能控制自己的双腿,他的生活就像一个监狱,指令让他去哪里他就得去哪里,永无止尽地轮回,即使他不愿意做这项工作也别无他法。看惯了过多的悲伤,听惯了过多的抱怨与痛哭,他的灵魂也在遭受着巨大的折磨,他让自己变得冷漠、变得不近人情,为的就是少听一些灵魂的悲凄之词。然而这一切都在他遇到迪伦之后改变了。
迪伦得知自己是唯一一个没有被救后的淡定,她对自己死亡的坦然接受,触动了崔斯坦。一路上,这个天真无邪、柔弱但很勇敢坚强的小姑娘深深打动了他,融化了他那颗冰封的心。爱意也在他们天天相处与共同面对磨难间产生了,然而这份爱并不能得到善果,因为"天堂之门"是崔斯坦永远过不去的,而那却是迪伦的归宿。一道门隔开了他们两个人,却割不断迪伦对崔斯坦的爱与思念。真爱驱使着迪伦,使她不想在这里漫长地等待着与家人的团聚,而是通过伊莱扎找到重返荒原的大门,她要去找她的摆渡人,那个她爱着的摆渡人。
没有了摆渡人的引领与保护,迪伦在荒原上的路是极其危险的,随时都有可能被那些黑乎乎的东西抓去。她一面要凭着记忆寻找回去的路,寻找安全屋,寻找崔斯坦,一面还要想方设法不引起那些东西的注意,要想法摆脱它们。在几次和那些东西的交战中,她都险些丧生,每次都是要找到崔斯坦的意念让她坚持了下来,并且最终得以脱险。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走完荒原一半的时候,她终于遇到了她心心念念的崔斯坦。从此,她带着他向荒原起始处走去,她要钻回到她的躯壳去,她要获得重生,她也要把他带离这个"监狱".
相对于迪伦的坚决,崔斯坦显得有些犹豫惊慌,因为他从来没做过这样的事,每次都是把灵魂送到"天堂之门",从没有往回走的时候,他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几次要劝阻迪伦,要让她重新回到"天堂之门"去,可是他却拒绝不了迪伦。终于,他们一天天向出事火车走去。
又回到这个地方,迪伦有些紧张,崔斯坦更是恐慌,他不相信自己能够进入迪伦的世界,他半愤怒半绝望地哀求迪伦放弃。但面对崔斯坦最后的劝说,迪伦的嘴绷紧了,显出决绝的样子,她一只手紧紧抓着身边的崔斯坦,一步一步地向前挪移。如果她能和他一起走完这最后的一小段路,带他回到她的世界,他就会安然无恙,她强迫自己相信这一点。终于,她回到了自己的躯壳,获得了重生。而当她被抬出隧道的时候,她看到了坐在隧道出口左侧的崔斯坦。
他成功了!她也成功了!
《摆渡人》告诉我这样一个道理:只要你坚信并且付出行动,没有什么不可能!
读摆渡人有感 篇4
一个十五岁的女孩,还没有尝尽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就被一场无情的车祸夺走了生命,而且成为了那一列车的唯一遇难者。当她的灵魂醒来,莽莽撞撞地步入荒原时,她遇见了她的摆渡人——崔斯坦。这个女孩就是本书的主角:迪伦。
当迪伦知道自己已经死亡时,没有痛哭流涕,没有悲痛欲绝,只是惋惜还没有好好地与母亲道个别。在接下来的接触中,崔斯坦意识到这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她很勇敢、乐观并且善解人意,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报怨,而是关心起他的经历,还给予他力量。使他原来那颗冷漠的心开始有了温度。他们在荒原上每天都要经历长途跋涉,还要时刻提防恶鬼的袭击。特别是在山谷中,恶鬼最集中、最凶猛的地方,迪伦差点被恶鬼拖下去,是崔斯坦拼命地吸引恶鬼的注意力,提醒她快点跑进安全屋。可是,当迪伦来到安全屋,崔斯坦并没有跟上来时,那个在得知死亡都没有落泪的女孩却落下了眼泪……正是有了这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他们之间产生了爱情。
当迪伦到达世界的别一边时,两人依依不舍却又无可奈何。后来在爱的驱动下,迪伦克服了恐惧,重返荒原去寻找她所爱的人,她的脚步是那么的坚定,眼睛里也散发出她要回去的决心。可是尽管如此,到了晚上她还是会蹲在荒原上的墙角默默哭泣,也会为自己身处险恶环境而害怕,可是对崔斯坦想念力量牢牢地支撑着她,熬到了白天,她又擦干眼泪,踏上寻找崔斯坦的路程。
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俩找到了彼此并且一起来到了人间。
读完此书,我不禁感叹爱的力量多么强大啊!可以让一个人舍弃生死去寻找另一个人;可以让世间的灾难都变成微不足道;可以让两人即使相隔天涯海角,都能感受到对方的温度。
在我们身边,每个携刻着爱与正义的人,每个带领我们走出困难,走向光明的人都将成为我们的摆渡人。当然,也许我们身边不会像《摆渡人》书中所描写的一样会一直有一个摆渡人陪伴着,所以我们自己要成为自己的摆渡人,我们要学会去爱,使自己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只有自己变得强大,心中有爱有力量,才能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成为他人的摆渡人。
读摆渡人有感 篇5
英国作家克莱尔写的《摆渡人》,被列为必看的几部心灵治愈系的书之一。最初以为是看不了的,谁知被故事吸引,强迫自己不要像以前一样一股脑儿看完,而是每天看几十页,花三四天时间,终于在昨天看完。
姑事讲述十五岁少女迪伦车祸后,灵魂出窍,遇到灵魂摆渡人崔斯坦,一起经历越过荒原时的恐慌、危险、慰藉、怦然心动的爱情,到最后又为爱而带着崔斯坦逆着荒原穿越,并回到自己的肉身,同时摆渡了她的心灵摆渡人,这个故事简短,但却让人思考有关生死、逆境中生存以及对待爱情的态度和责任,这些问题。
先说生死。有人经常唠叨活着没意思,甚至对恨铁不成钢的人也会稍带一句“一点小事儿办不成,不如死了算了”,有一句勉励学生不要瞌睡的标语“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其实,真正最难面对的还是生死,这个世界,除了生死,都是小事。迪伦很幸运,鬼门关里转一圈又回来,与其说崔斯坦是她的灵魂摆渡人,倒不如说是迪伦自己“要生还”的意念,使得故事结局扭转。关于冥界,我们无法感知,前段时间饭桌上,一位朋友说,小时候曾经在晚上看到过一家老坟上上演几晚上“唱大戏”的情景后,没过几天,那家就有人离世了。还听一位姐姐说,经历死的那一瞬间,真的会感觉周身都有被无数类似獠牙长爪的东西拽着,身体不由往下沉,周遭世界也是寒冷不见天日的感觉,这种阐述,与本书中迪伦最初经历荒原逃离那些恶魔追赶时的感觉很相像。曾经看到报道上说在国外,有人为了不堪忍受死亡前的挣扎而选择在生命中最后一天时间和亲人朋友一起开party,在愉快的氛围中“安乐死”。中西文化有别,我们无法评价“自然死”和“安乐死”哪种更好,不过,个人看来,人还是需要有一些信仰,面对生死这个问题时,才会更加乐观、豁达一些。
再说挫折、逆境中重生。人生亦如荒原,无论为商为官为家,都会面对一个又一个的逆境,如何穿越荒原到达彼岸?“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长河,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迪伦穿越深不见底漆黑一片的湖泊时,心情好时,便阳光万里,风和日丽。心情低落,瞬间便狂风大作,帆倒船破,人也会跌落怪物丛生的湖底。其实,荒原并非地理境像和海角天涯,荒芜的往往是我们日趋贫瘠的心灵和日益枯竭的灵魂。面对人生一个个渡口时,不可能时时都有人把我们摆渡上岸,我想能做的就是,坚持初心,无畏前行,才不至于在河中呛太多水或者沉至河底。
最后来说爱和责任。“i exist becouse you need me”直译过来即“如果我存在,是因为你需要我”。崔斯坦坐在铁路桥上等待车窗里爬出的迪伦,因为迪伦是需要他摆渡穿过荒原的灵魂,因为爱情,崔斯坦丢弃掉了一个正在摆渡的灵魂,因为责任,迪伦为救一个小孩的灵魂时差点魂飞魄散。书尾结束时,崔斯坦仍坐在那里等待迪伦,迪伦已经回到肉身,彼时,她已不再是崔斯坦摆渡的灵魂,而是崔斯坦需要的人或者是灵魂。张爱玲说:哦,你也在这里。爱情就是在正好的年龄遇见正当好的你。当凡俗的生活,枯燥的年日,对方身上种种你所不能接受的嗜好,甚至不可原谅的错误时,试问,还能像当初那样,为爱义无反顾吗?爱是一份承诺、一份包容,更是一种责任!
前段时间由张嘉佳执导的同名电影《摆渡人》引起不少争议,张嘉佳当然是无法和克莱尔相提并论,不过,渡爱情也好,渡灵魂也罢,摆渡人也许只在你心中,你说呢?
读摆渡人有感 篇6
很多人读完《摆渡人》都会希望自己身边能有一个像崔斯坦一样的守护者,成熟稳重,无条件地帮助自己、爱自己。可我却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只有去爱才会获得爱,这本书也正讲述了一个教会我们如何去爱的故事。
书中的女主人公迪伦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缺少爱的中学生,这样一个平凡又可怜的小姑娘,却在她灵魂穿越荒原的过程中展示了莫大的勇气和坚强。当初次得知自己已经死亡的真相时,迪伦没有失去理智,甚至没有表现得很悲伤,当然这与她的生长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迪伦从小成长在单亲家庭,与母亲关系恶劣,在学校被所有同学视为另类,唯一的好朋友也因为搬家而不得不与她分开。为了寻找那“可能存在”的父爱,她鼓起勇气一个人坐火车去见她素未蒙面的父亲,谁知在火车过山洞时却出了车祸。这糟糕的现实生活让她没有太多留念,因此她的灵魂在穿越荒原时,异常冷静和理智,对于灵魂摆渡人崔斯坦给与自己的引导和帮助,她都倍感珍惜和感激,她视他为朋友,亲人。也正是迪伦的态度让崔斯坦第一次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他对她已经不只有工作上的责任,为了不失去她,他宁可牺牲自己,而这不是爱又是什么呢?最后迪伦为了这份爱,为了不失去崔斯坦,她义无反顾,独自穿越荒原,找到崔斯坦,带领他打破命运的枷锁,来到了现实世界。
《摆渡人》的故事情节并不跌宕起伏,而是十分简单流畅的,但读完这本书,却能让我陷入思考,因为它并不是一本简单的爱情小说,它让我觉得最巧妙的地方是书中设置每个人的灵魂摆渡人是根据每个人需要而改变的,灵魂荒原的场景也是各人内心的映射。这不禁让我联想,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内心是什么样子,看这个世界就会是什么样子。爱,也是这样,我们苦苦寻找的所谓灵魂伴侣,TA不会凭空出现,或者说TA已经在那儿了,只是我们自己内心没有达到那样,所以我们暂时看不到。我不相信所谓的“我爱你,跟你没关系”这样的话。爱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我们不能总是希望别人无条件地爱自己,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没有任何反馈的情况下“莫名其妙”地爱着别人(无论这个反馈是什么)。爱是相互的,更需要用心去维系,当我们在生活中埋怨他人,想要改变他人的时候,不妨先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当我们的内心变化了,就会发现很多事情也都随之改变了。愿我们都有一颗敢爱的心,会爱的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