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五年级研究报告(精选7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研究报告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姓田,我也姓田。于是我想了解一下田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田姓在人口的数量排位。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田姓的来源:妫姓,田姓出自妫姓,为妫满之后。陈国灭亡后,陈胡宫后裔陈完逃到齐国,后以田为氏,得姓始祖为陈后完。
田姓的历史名人:田穰苴。
1、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
2、田单。
战国时期齐国名将,齐国远房宗室。
3、田齐桓公。
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
4、田横。
齐王田荣的弟弟,秦末从兄起兵,重建齐国。楚汉战争中,自立为齐王,兵败奔彭越。汉建立,率徒五百人逃亡海岛,因不愿称臣于汉,全部自杀。
5、田锡田。
清代书法家,好收藏金石文字,著有《书学偶录》。
6、田文镜。
汉军正黄旗人,清代大臣,为雍正之心腹。雍正即位后,历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巡抚、河南总督、兵部尚书,后又兼领山东,称河东总督。
7、田兴恕。
清代将领。行伍出身,因镇压太平军、贵州苗民起义,而历任青州镇总兵、贵州提督、贵州巡抚、钦差大臣等职。
田姓的现状: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贵州四省,大约占田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四川、湖南、陕西、山西、湖北,这五省又集中了29%的田姓人口。河北为当代田姓第一大省,居住了田姓总人口的11%。
全国形成了以河北、贵州为中心的`中原冀豫鲁、川湘两个田姓高聚集区域。在600年期间,田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回迁的流动十分强劲,大于由北向南的迁移。
四、研究结论
田姓源头众多,历史最久远的当属出自妫姓的一枝,妫姓相传是舜的后裔,武王灭商后,妫姓中的妫满被封为陈侯,称陈胡公,后裔姓陈。春秋时,陈历公之子陈完为避祸逃亡齐国,齐恒公封他于田,陈完以地为姓,改称田氏,陈完成为田姓始祖。历史上,外族因种种原因改姓为田也是田姓来源之一。
五年级研究报告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同学们为什么会在写作业时写错别字呢?为什么商店招牌或广告推销中会出现错别字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对错别字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查询。
2、询问父母或同学。
3、其他方法。
三、整理资料
1、为什么使用错别字?
商家们使用错别字是为了吸引顾客的眼球,让顾客觉得新奇,增加顾客进店购买的机率。有的小朋友们是无意使用;有的纯属娱乐,为了开心一下。
2、谐音成语。
谐音成语是用同音字或谐音字来替换成语中的一个字。大多用于招牌和广告上,让人感到幽默有趣。例如:
(1)服装店:衣衣(依依)不舍
(2)饭店:食(十)全食(十)美
(3)礼品店:百礼(里)挑一
(4)床上用品:有被(备)无患
(5)灭蚊产品:默默无蚊(闻)
(6)水果店:波(菠)萝
四、研究结论。
1、同学们经常使用错别字,会让自己潜意识里记住,写时也会下意识地写错。
2、招牌和广告使用错别字是为了吸引人们前来购买,增加销量。
3、错别字需要重视,这样乱用,正确的`汉字就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流传了。
五年级研究报告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梁”这个姓是咋来的?姓梁的历史人物有哪些?现在“梁”姓是不是我国最少的一个姓?
二、研究方法
1、上查找
2、询问身边的人
三、资料整理
1、来源
据史料记载,从前有康伯因为伐西戎立功被封梁山,建立了梁国。后来梁国被秦国灭了以后,里面的人都要以国氏为姓,梁姓就是这么来的。
2、历史人物
姓梁的名人有:宋代的抗金名将梁红玉在黄天荡之战里协助韩世忠打败金兀术;清朝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梁启超写了《饮冰室合集》,建筑学家梁思成参与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系统火箭专家梁思礼……
3、现状
“梁”姓在2020年统计中排名第21位,不是最少的`,还比较多呢!
四、内容总结
1、“梁”姓是一个以国氏为姓的比较特别的一个姓;
2、姓梁的名人有很多,那就比如宋代的梁红玉、清朝的梁启超、梁启超之子梁思礼等……
3、“梁”姓排名第21位,不是最少的。
五年级研究报告 篇4
一、研究的问题
历代书法家的字体各有不一样,字体到底有哪几类初学者最好先学哪一种字体各类字体都有什么特点?
二、研究途径
1.上网查询。
2.询问家长。
三、资料整理
1.书法的'字体有哪几种?
如果按传统分类,能够分为五个大类: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和楷书五种。在每个大内中有细分若干个小类,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楷书分为魏碑和唐楷,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
2.初学者最好先学哪一种字体?
初学者最好先学楷书和隶书这种比较规矩的字体。楷书中最适合初学者的是欧体和颜体,隶书能够先学张迁碑。因为楷书和隶书的字体工整,相对于草书、篆书和行书来说简单一些,先易后难,要先掌握最基础的字体,再学个难一些的。
3.各类字体都有什么特点?
(1)篆体特点
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画圆匀秀美。大篆: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
(2)隶书特点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轻重顿挫富有变化。
(3)楷书特点
楷书笔画方正、横平竖直、规矩整齐,很适合初学者练习。
(4)行书特点
行书不及楷书工整,也没有草书草案,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字体。
(5)草书特点
按必须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章草:简易快写,字字独立不连写。今草:是楷书的快写法,点化飞动,上下之间笔画痕迹往往牵连。
四、研究结论
隶书和楷书较为工整,初学者能够先学这两种字体。而草书、行书和篆书,就比较复杂,最好先打好基础再学。
五年级研究报告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和班级里面有不少同学都因为近视戴上了眼镜,我也有好几个邻居也近视了,他们为什么近视?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如何预防近视?带着这些问题,我展开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资料。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1、近视原因
许多的同学写字时,坐姿不端正,还有大多数人在光线很暗的地方写字,长时间看书或手机等电子产品,用眼过多,每次用完眼睛后喜欢用手摸,没有让眼睛得到一定的休息时间。
2、近视形成
由于长时间的看手机,让眼睛的聚集时间过长,慢慢形成了近视;坐姿不正确,让眼睛的角膜和聚集不一样,久而久之,也形成了近视。
3、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坐姿,做到眼睛离书本或电子产品,一寸,一尺,一拳减少看书看手机的时间,多做一些运动。不要在光线较差的.地方看书,看书或写字完之后,我们的眼睛要像远处多看一会儿,让眼睛多活动一下,同时我们要学会做眼保健操,用完以后要少用手摸眼睛,还有我们要做到合理休息,不要熬夜,这些都可以有效的预防近视。
四:研究结论
1、近视是由于同学们在生活中坐姿不端正,看书或电子产品时间过长,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近视了。
2、近视是同学们经常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造成眼睛不正确聚集所导致的。
3、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坐姿,注意用眼时间,不要过长,要坚持做眼保健操就可以预防眼睛近视。
五年级研究报告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邵,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邵。“邵”姓是怎么来的?历姓邵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邵”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邵”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邵姓的来源:邵姓出自于周王王姬昌的儿子召公,后来又加上的.偏旁则代表“封地”,意思就是分封在召地的主人,所以,邵和召两个姓氏原本也是一家人。
邵姓的历史名人:邵信臣,西汉大臣,曾历任零陵、南阳太守。在南阳任职期间,曾利用水泉兴修水利工程,组织民众开沟筑坝数十处;邵续,官至散骑侍郎。续朴素有志列,博览经史善,善谈理义,妙解天文;邵雍,北宋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邵兴,南宋抗金义军首领。
邵姓的现状: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83位,人口约30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5%左右,邵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
四、研究结论
1、传说,先秦时期,邵姓活动在河南、山东地区,到了秦汉,邵姓已扩散到江苏、安徽。
2、历,“邵”姓名人辈出。西汉大臣邵信臣,妙解天文的邵续,北宋理学家邵雍。
3、20XX年,当代邵姓人口300万,排在全国83位,大约全国人口的0.25%。
五年级研究报告 篇7
一、问题的提出
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我自己姓付,但是我们班上很多人姓李,我十分疑惑,“李”姓是怎么来的?历有哪些名人姓李?现在姓“李”的人有多少人?带着这些疑问,我对“李”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李氏的书籍,上网浏览,了解“李”姓的来历和姓“李”的名人。
2、阅读报刊,了解“李”姓人口的分布。
3、咨询身边的人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类别: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姓李,其子氏姓李。
秦汉时期,大将立下了大功,其被称“李”姓。
历史人物:李白、李清照、李时珍、李冰父子
人口数量:排居全国最多姓氏第二,王姓第一。
四、研究结论
1、我国的“李”姓历史悠久。传说春秋时,晋国大夫姓李。
2、我国“李”姓人才辈出,有运筹帷幄的李冰父子,有诗仙李白,有“天下第一才女”李清照。
3、“李”姓目前人口仅次于“王”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