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读三字经有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三字经有感 篇1
这个学期我们读了《三字经》,使我得到许多教育,让我明白很多,学会做人。虽然每一句都很短,可悟出的道理很深。《三字经》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也教育应该怎样去做人。
《三字经》让我知道许多东西,认识到许多。例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的道理是玉石不经过精雕细琢,是不能变成美玉的。人不勤奋学习,就不会懂得知识和道理,这句话让我懂得为什么要勤奋学习,现在很难找工作,要没有知识和技术找不到好工作。还有一句讲“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意思是一个人把萤火虫装进纱袋里,以此照明看书,家虽贫穷,但从来没有停止过读书。让我感受到他对读书的热爱,没有灯,用萤火虫当灯,家里贫困,也坚持读书,为了长大能成为有用的人才。还有一句“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延,魁多士。”宋朝的梁灏到八十二岁才中状元,当他回答皇帝的问题时,他的言论远远胜过其他人。我从中悟出,他一直努力奋斗,有坚强的意志,八十二才中状元,那时他已读了好多书,回答的更深奥,更标准。
读完了《三字经》我懂得了很多,每句都悟出一个道理,让我对学习了解更深,更爱学习,也知道学习的`乐趣,我刚开始不太爱学习,觉得太累,可当我读完《三字经》,才知道重要性。突然我想起一句话“学习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实是甜的。”有了知识才能找到好工作,以后的时代,不会学习那是文盲,也许还会成为众人的笑柄。
我读完《三字经》让我理会很多,同时教育我很多,指给我一条光明大道!
读三字经有感 篇2
它是一团火,燃烧炽热情怀;
它是一簇花,馨香爱的心房;
它是一股水,荡涤你我胸襟……——题记
微风激起我心中层层涟漪;阳光四射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爱的便利贴贴满我心全部。
它是宽容却不是纵容。
我是白云,它是蓝天。我肆意地缥缈在它的怀抱中,却不由己乱飞。
因为,我始终孕育在它博大的胸怀中。
我是小树,它是园丁。我快乐地生长在它的管理中,却不乱冒枝杈。
因为,它爱的利剪无时无刻不在修剪着我。
宽容却不纵容的它,让我没有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经受风雨洗礼后的我才会成为“人”。
它深情也无情。
我是小溪,它是大海。我历尽千辛万苦拥有它的怀抱。爱抚,微笑,于是我忘记了疲劳,忘记了一切,我想霸占它所有的爱,它深情地安慰而又无情地拒绝。由此,我懂得了分享。
它疲惫却不厌倦。
我是一本书,它是读书的人。我有错,它改错;看到我的亮点,它褒扬却不引我骄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读了我千千万万遍,却新意盎然。
它自私也无私。
我是电视剧中的王大春,它是丑娘。它长得极丑,但心灵却极美;我无情将她抛弃,她却不怨,不恨。我自己振振有词,它却在寂寞角落默默落泪。我有时也心痛,但它却竭力安慰。将伤心悲痛自私地埋葬,包装出的幸福却无私荡漾。
它的无私,它的自私,让我无地自容……等我要改错的时候,它却悄然离去……我只能压抑一辈子。
不要提起荒寂的道途,不要赴往陌生的旅程,你眉梢郁结着忧愁,你眼眶泪珠盈盈,那紧紧钳闭的嘴角,不要再唉声叹气,不要等韶华虚度,百花飘零。它——我们的父亲母亲,我们所霸占的父爱母爱,不能长久逗留,不要再说自己还小,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快用你的双手,将那岁月的痕迹抚平!
“首孝悌,次见闻!”
读三字经有感 篇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三字经》,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是“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有孝顺之心,要学会报恩。
故事讲的是黄香九岁的时候,她的妈妈因病去世了,家里全靠爸爸打理。黄香心里想,妈妈去世了,我一定要照顾好爸爸。那年,天气十分寒冷,黄香的手也冻得冰冰冷,但是她坚持每天用自己的'身体去给爸爸暖被窝。黄香的行为真让我感到佩服!
在平常的生活中,黄香虽然比我小,但比我孝顺。同样在冬天,我的被窝也非常冷,我经常躲到爸爸的被窝里取暖,害得爸爸全身发抖,有时“鸡皮疙瘩”都出来。我爸爸是人民教师,平时工作十分繁忙,但一有空,爸爸总是烧最好吃的菜给我吃,在饭桌上经常给我夹菜,非常的心疼我。而我从来没有烧过饭菜,给爸爸夹过菜,心里非常内疚,今后我也要学会做家务活,从小事做起,从行动上孝顺他们。
我记得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叫做《孟母三迁》。这个故事讲了孟子小时候十分调皮,他们家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学着大人哭嚎,跪拜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到集市里去住,可他有学着商人作生意的样子。孟子妈妈又到搬到学校旁边去住。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孟子的妈妈很满意,于是就定居在那里。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人们都以为这是孟母逐渐教化的结果。
这个故事验证了《三字经》中的一句话“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意思是: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能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努力学习,孟母生气的割断正在织布的纱线,教戒老办法子只有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的学习,方能进益。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一个道理:环境改变人生!
读三字经有感 篇4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以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这次,我终于诵读了三字经,它可以算得上“经典诵读”了。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它的意思是: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既然把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排在第一,那就说明它是最重要的。因为是父母把我们养大的,而兄弟姐妹是我们的同胞兄弟。然后就是要学会语文和数学,可见学习的重要。后面的“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使我们明白了:凡是什么东西,刚开始都是很弱小的。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变得更强大。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让我们熟读《三字经》吧!
读三字经有感 篇5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宝贵遗产,它短小精悍的词句,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三字经》三字一句,两字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三字经》是每个人都应该读的启蒙书,是人们的良师益友。
读了《三字经》让我知道了:人刚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美好的,也是一样聪明的,只是由于自己的勤和懒来决定自身的智慧和笨拙。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知道谦让,对父母要孝敬。四时节序,循环不已,运转无穷。人生来就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情感。对自己的长辈要讲礼貌,和睦相处,不能以一点点小利益争斗。现在,我们要以古人为榜样,认真学习这些道理。
读了《三字经》还让我了解了很多名人的故事。其中孟子的故事是在讲,孟子的母亲第一次把家安在墓地旁,年幼的孟子便学别人堆土筑坟;第二次把家迁到屠宰场旁边,孟子又学别人杀猪;第三次把家迁到学宫旁边,孟子便开始读书。
孟子稍大以后,拜子思为老师。有一天他对学习开始感到厌倦,便逃学回家。孟母当即气愤的把织布机上的线剪断,责备他:你放弃学习,半途而废,就像织布机上的`线剪断了一样,最终一事无成。孟子领悟了母亲的教诲,立即回到子思门下,发愤学习,忠实的实现自己的所有决心,终于成为了古代思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时候的教育对人生很重要,不能半能半途而废。
我喜欢《三字经》,它让我知道了很多故事,了解了很多道理。
读三字经有感 篇6
自从学习了经典名著《三字经》之后,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从前,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生气地割断织布的纱线,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孟母的做法让我想到的`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也像孟母一样,为了让我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又是跟我买点读机,又是帮我买学习资料,每次暑假的时候还要把我送去参加一些培训班。以前,我不理解爸爸妈妈的苦心,认为他们给我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知道珍惜,当我贪玩的时候,爸爸妈妈说我一下,我还会不服气的跟他们顶嘴,认为他们不该限制我的自由。读了《三字经》后,我终于明白了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了,他们是希望我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讲的是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兄长,而现在有些孩子在家长的溺爱之下一个个都成了小皇帝,他们唯我独尊,想要什么就叫父母买,什么东西都是拣好的拿,不知道谦让,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同学之间,兄弟姐妹之间,要懂得谦让;我们还要懂得孝敬父母,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一定要好好孝敬他们。
总之,学习了《三字经》之后,我真的是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好多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