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人与海》有感

短文网

2025-09-19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读《老人与海》有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老人与海》有感 篇1

实用主义毁掉一个人——《老人与海》读后感

《老人与海》这个故事讲述了老人圣地亚哥,出海八十四天都没有捕到鱼,在第八十五天捕到一条大马林鱼,最后却被鲨鱼吃光的故事。很多人认为,这本书中只描写了圣地亚哥打不败的精神,以及其硬汉形象。其实在这本书中还蕴藏着另一个哲理。——题记

在墨西哥湾那蔚蓝的海面上,一群年轻人正在运载着一条死鲨鱼,他们欢呼着,叫喊着。只见他们上了岸把鲨鱼肉割成一条条的,腌制起来,扔进冻库等别人来买,剩下的鱼肝他们就卖给美国的肝油产业,再用这些钱买一些摩托车的设备机械,将捕鱼当成改善生活的一种手段,只顾眼前利益,只懂得捕鱼。这是实用主义的最好写照。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可怕。如果那些年轻渔民,就这样只顾当下、一心捕鱼、鼠目寸光。那么他们将一辈子贫穷,一辈子呆在那个落后的墨西哥湾上。

因此我一直反对实用主义。这导致现在许多少年,浮于表面技能,而不愿探究背后的原理乃至长远的发展。认为学习没用,一心只想过好当下。甚至出现了反智现象,比如,“数学滚出高考”。要知道学数学是学习数学思想,理性思维,这是作为一个现代青少年必须具有的品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罪魁祸首就是实用主义,因为他们认为凡是实用的就是真理。

这也让他们最后一事无成。更可怕的是有的人走向了实用主义的极端,他们一味的去赚快钱,不顾良心、道德,运用各种不义手段,而一点也不惭愧。只看重追求钱的结果,不去深入思考其过程,最后让自己变成一个好吃懒做的混混。因为他们认为钱是最实用的。

在与人交往上,更是漏洞百出,只要这个人有利用价值就和他交朋友,等到最后他没有了利用价值,就会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与其绝交,再另寻新友。就这样反复不断,直到别人都不再相信你,不再和你交友,那是再后悔就晚了。因此实用主义毁掉一个人。

网上,曾传出这样几行字:

语文学到鲁迅就行了,你买菜还用文言文?

数学学到计算就行了,你买菜还用微积分?

英语学完字母就行了,你买菜还用外语?

政治要学,考公务员赚钱。

网友评价:这群人活一辈子就为了买菜!

同学们,让我们拒绝实用主义,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前程,让这辈子活的有意义,而不是活一辈子,就为了买菜。

读《老人与海》有感 篇2

相信大家都读过海明威著名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小说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大家一定十分熟悉。他,就是一个在精神上不可战胜的硬汉子。在长期的,令人难以忍受的失败中,她仍然能表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顽强毅力。

读了小说后,我真的是感触良多。它使我对人生又有了另一番的思考。

比如说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我决不会轻言放弃,相反的,我会用微笑来迎接它。这并不表示我轻蔑困难,而是一种由心而出的一种自信,一种坚强的人生态度。

这次的期末考试,小妹没有考好。她今年读五年级,平时成绩优异,是老师同学心中的学习能手。她的父母并没有怎么责备她,相反的是,她自己十分的自责,看到她这么伤心,她的父母就请我来劝劝她。我就对她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你学习生涯中的一个小山丘。要知道有位老人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仍然对自己充满希望。”说着,我把自己随身带来的《老人与海》放在她的面前,对她说:“读读这篇小说,相信你会振作的。”几天后,她跑过来说:“我已经看完了,谢谢你给了我这本书看。”听她爸妈说,她又活泼乱跳了。我想这本书的魅力可真大呀!

我初三的班主任认为我有着与圣地亚哥一样的优秀品质。

记得这已经是初三的下学期了,那时的学习气氛是多么的紧张啊,各门老师丝毫不敢懈怠。班主任是教我们数学的,他教的很好,我们班几乎每次都是第一名。可是,不幸却降临了,班主任在回家的途中被车撞了。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我们又伤心又难过。因为这下可怎么办,谁当我们的班主任,谁又叫我们数学。快要中考了,要适应一个新老师,还要一段时间,这下同学们可要着急了。事情过了一天,刚好那天

没有数学课。第二天,数学课时,我们都要焦急地等待,一会儿,只见班主任来了,他的一只腿还裹着纱布,他说:“对不起,现在我只好坐着给你们上课了。”同学们都鼓起了掌,深受感动。最后中考,我们大家都考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我想这一切应该都要谢谢班主任,是他坚持给我们上课,是她在最后时鼓励大家不要紧张。

老人(圣地亚哥)的执著,班主任的坚持,我想这两者都一样,都体现一种不屈不挠的勇者精神。

现在我经常在想,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态,心态好了,再大的困难也不会畏惧。

良好的心态就需要一颗对生活热爱的心,要像老人一样热爱生活,热爱大海……

读《老人与海》有感 篇3

在我理解,可以收藏的书应该是好书,而好书应该总是常读常新的,而且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境中来读同一本书,感受也会大大不同,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对于我来说,就是这样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

第一次读《老人与海》,正上大学。那时从小说里强烈感受到的只是孤独,那是一种被整个世界抛弃了的没有任何人能够理解的孤独。那时的我,面对未来的生活,头脑里是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这样一叶小小的在茫茫无际的人生之海上飘飘荡荡的扁舟,将来会漂向何方。青春期固有的伤感和孤独,使我在老人那里找到了知音,找到了共鸣。读着小说,仿佛觉得自己就是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正在一片茫茫的大海上,做着无休无止的难以看到彼岸的航行。只不过,我的大海是课堂、图书馆,我要捕捉的大马林鱼只是那一本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而已。那时的孤独滋味中,既有着孤立无助的悲凉,也有着孤身奋斗的快感。

第二次读《老人与海》,是在大学毕业后刚分到中学教书的时候。这时我的心境,不仅孤独,而且还伴着巨大的失落。大学时读了那么多的书,如今只能教这样一群天真的孩子,四年的苦读不是白忙乎了吗?原先与高深的学术那么逼近,而如今掉在了这么浅薄的层次里,巨大的落差一时使我的情绪沮丧到了冰点。这时读《老人与海》,又觉得自己仿佛是海明威笔下的那个失败了的老人了。失去了那么多的时间,耗费了那么多的精力,最后得到的竟然只是大马林鱼的那一副空骨头架子而已。失落,巨大的失落,在心头悲怆地涌动着。

第三次读《老人与海》,是在而立之年之后了。还是在做教师,但做得津津有味,感到人生非常充实,感到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收获的快乐。这时,读《老人与海》就有了一层新的体验。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至于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马林鱼的一副空骨头架子,这都是无所谓的,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之中充分地实现了。曾经尽其生命的能量,为自己的理想追求过、奋斗过的老人,不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吗?这样的人生应该无怨无悔。

不知在三读之后,我是否真正读懂了《老人与海》,但我还会有四读,五读我不知道,到我真的成了老人的那一天,再读《老人与海》时,又会有怎样的心境,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又会在老人的身上发现什么.

读《老人与海》有感 篇4

《老人与海》是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创作于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它一经问世,便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当时的文学界掀起了一阵“海明威热”。我在暑假看了这本书,它对我感触很大。

《老人与海》中有句名言: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句话我一直牢记在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考试的失败而失落,对自己没有信心;也许会因为朋友的背弃而伤心,自暴自弃。但是,自从我读了《老人与海》后,想想渔夫,再想想自己,就觉得自己碰到的并不是问题。同学们,人生谁没有失败过,最重要的是在失败过后重新勇敢地站起来,积极地去面对,去寻找失败的根本原因,并改正。

在小学,我的成绩在班上是遥遥领先,可到了初中,只要是考试我几乎都是失利。这不,又要再一次丢人显眼了。

“哇,成绩出来了,不知道我考了几分呢?快去数学老师那看看!”班里的女生争先恐后着去看自己的成绩,我却很“淡定”,我知道这次又考的很烂,已经没心情再去看成绩了,唉!我好堕落啊!

到了第二天,老师站在了讲台上公布成绩,我坐在座位上闷闷不乐,别的同学肯定会嘲笑我的。轮到我了,“×××,88分,第十名。”我愁眉苦脸地接过卷子,真希望卷子上写着的名字不是我的。刚发下卷子,那几个八卦的女生凑过来一瞧,讥笑我说:“哎呦,我们的副班长,考得这么‘高’啊!真是‘厉害厉害’啊!”话音刚落,我就哭着跑到了走廊,对着远方的山大喊了一声:我该怎么办?!

擦干了泪水,我来到了数学老师的办公室,想问问老师自己到底该怎么办。老师意味深长地给了我一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骄傲乃失败之父。听了她的话,我若有所思......

回到家,我细细品位老师说的这句话,说的正是我—当我取得了一点成就时,我就会沾沾自喜,屁股翘得满天高;当我失败时,却总是想着自己该怎么办,是不是堕落了,还会无目的的开一些“空头支票”,到最后仍是一事无成。想着想着,我想起了老渔夫说过的那句话: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我决定了—以后不再开那些无目的的“空头支票”了,应该给自己定个计划,并一对一实行,不断“对症下药”,相信自己会成为比天上的星星还要闪耀的星星!

听了数学老师的一番话,我大彻大悟—在现实生活中,碰到困难是难免的,最重要的是要勇敢面对,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回想自己,每当碰到一点点困难就不耐烦,当失败时就好比泻了气的皮球。与老渔夫相比,自己真的是太不应该了啊!

读《老人与海》有感 篇5

简评:文章选取了寓意深刻的细节进行了描写,对《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的搏斗进行了精彩地描述,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方法对人物的塑造十分到位,从而突出了主人公的精神力量。结尾联系实际,从中有所感悟,即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困难,我们要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和毅力,富有启示。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如果一个人不愿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有一个人只愿意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一个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老人与海》,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海明威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他的《老人与海》中的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年迈六旬的老渔夫圣地亚哥一次单身出海打鱼,八十四天过去了,他却一条鱼也没逮着,几乎快要饿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认输,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四天钓到一条身长18米,体重1500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大海走,老人明知道对方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可他依然死拉不放,即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左手又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三天两夜的艰苦奋战,他终于杀死大鱼,栓在船边,准备返航。可谁知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用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来反抗,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把小刀绑在浆把上乱扎,小刀折断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丢了,他用舵把来打……老人顽强地精神,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尽管鱼肉都被鲨鱼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坚强意志,一副骨架仍是一个英雄最好的证明。最终,老人精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他失败了吗?不,他赢了,他胜利了!

读完这本书,我受到了一个启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在暴力、死亡、失败面前要保持人的尊严和勇气。老渔夫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我们也跟他那样,不满足于现状,积极向上,做什么事都是坚持到底,遇到困难的阻拦,都要迎难而上,决不可半途而废。

我们要获得更大的成功,只有这样。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