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高老头》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老头》读后感 篇1
《高老头》是19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著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凄凉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丑恶面孔。
我合上书本,泪滑落脸颊,落在封面上,我不知道这是第几次落泪了。我曾经为高老头而感到愤愤不平,为他感到悲哀;为这两个女儿而感到良心自责。
“高老头是位好父亲,给了他的女儿们80万法郎作为陪嫁,给自己只留下了1万法郎的年金。他以为女儿总是女儿,出嫁以后,他等于有了两个家。哪知,不到两年,这对宝贝女儿将父亲双双扫地出门!”
读到这儿,我不知不觉眼泪又掉下来。我被这两个所谓“宝贝女儿”卑鄙的心理、虚伪的面孔、没人性的铁石心肠震惊了,世界竟然有这样丧尽天良之人!难道她们忘记了父亲一天只吃几片面包的身影了吗?高老头把一切的心血放在女儿身上—给她们找最优秀的家庭教师,给她们找有教养的伴读小姐。难道这一切她们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吗?
“第二天下午两点左右,高老头的病情又加重了。临死之前,高老头哭天喊地地想见女儿们最后一面,但是这丝毫也感到不了女儿们的冰冷恶毒心肠。”
读到这我又再次情不自禁落下眼泪,这泪水是我对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而悔恨的泪。女儿们之所以不愿意来见父亲高老头,是因为他已经身无分文、无利可图了。以前,只要女儿向父亲发发嗲,父亲高老头就能满足她们的愿望。高老头自以为女儿孝敬的是他。而可恶的女儿真正孝敬的,是她们父亲的钱呀!“钱能买到一切,连女儿也是这样的。”这个道理,高老头直到临死前才明白,太晚了。
希望高老头的悲剧不再重演!祝愿全世界的父母亲身体健康!希望全世界的儿女对父母亲多一份关爱吧!不要到失去双亲后才后悔,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买噢!
《高老头》读后感 篇2
在巴黎的一所公寓里,住着一个名叫高里奥的老头,他六年前住进了公寓,不知为什么,他由最好的房间换到了最低等的房间,人也越来越瘦。终于,高老头的变化之谜被穷大学生拉斯蒂涅揭开了。原来,高老头以前是个面粉商,他为了讨好两个女儿,卖了店铺,把钱分给了她们。两个女儿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钱后,竟把高老头从家里赶了出来。
可心狠手辣的女儿们又来向高老头要钱,可怜的高老头被逼付出了最后一文钱,致使中风症发作。临死前,高老头想见女儿们最后一面,都被推辞掉了,而他就只能在一张破床上孤苦伶仃地离开了人世。这就是《高老头》的情节。
读完此书后,这位伟大的父亲不由地让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我很愤怒也很不解,难道他的那两位女儿真的那么忙吗?不,她们只是认为高老头对她们已经没有用了,于是她们并不珍惜时间、在现在却显得如此吝啬时间的贵夫人用“没空”这两个冰冷的字去搪塞她们俩那可怜的父亲,这两位贵夫人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纯真的小天使了,她们已经成为了“已名、钱、利为中心”的“杰出”代表了。
天下父母心,子女们只要有一些烦恼就能让父母像得了心病似的,真是伟大啊。可是作为儿女的,很多时候却不懂得那么父母心。父母为了我们,往往可以付出一切,可是我们却很多时候可以视而不见。这对他们伟大的爱那是一种践踏啊。
其实,当我们成人后,白发苍苍的父母需要的不是我们的钱,我们的东酉,只是需要我们一种关心而已,一句慰问而已。
《高老头》读后感 篇3
《高老头》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巴尔扎克,他描写了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漠不关心、自私、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亲情在这里显得很渺小。
其中的主人公高老头的原名叫高里奥,以前是个面粉商人,租住在一所平民的伏盖公寓里。在他起初手头阔绰的时候,人们对他很尊敬,称他“高里奥先生”;等到他没钱后,大家都讨厌他,挖苦他,甚至把气发泄在他身上。
高老头为了二个女儿的美好幸福生活,说过可以为女儿们干什么都愿意,甚至于把自己给卖了,只要女儿开心,是个多么伟大的父亲啊!他的二个女儿长大后按自己的意愿嫁了人,成为了上流社会的贵妇人,而且高老头还给她们每人八十万法朗作为陪嫁,但是二个女儿还不知足,想尽办法榨干自己父亲的所有积蓄,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挤入上流社会,高老头为了女儿把以前买来的银扣、银盘、一些能卖的都卖了,把买来的钱全部都给了女儿俩,连自己的生活费都没有了着落。
两个女儿拿了钱给父亲稍个信都没有,更别说来看他了,除了来向他要钱之外,只顾自个享受,而且还鄙视自己父亲地位低下,生怕自己因为父亲是面粉商而给别人看不起。女儿出嫁后,高老头本来想可以随着女儿享享福,不料却被女儿女婿赶出家门。
最后,高老头被两个女儿搜刮完积蓄后,在病中孤独地死去,两个女儿找着借口推避,都没来看他,在她们心中根本就没有父亲,没有亲情。高老头对家人无私的爱,对女儿们无私的奉献令我钦佩和感动,但他两个女儿的所作所为令我感到厌恶。
《高老头》读后感 篇4
合上书,泪水就不停的流下来,一滴两滴,这泪珠在书上滚动,发着奇异的光,似乎在诉说着这个悲惨的故事——《高老头》。
《高老头》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著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凄凉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万恶面孔。
高老头这个好父亲,他倾家荡产、变卖公司挤出130万元法币,给两个宝贝女儿各60万元法币,只给自己留下了10万元法币然后准备离开女儿,远去他乡,只为不拖累女儿们。可女儿们却又盯上10万元法币……一个又一个迷局诱惑了高老头,他被女儿们的甜言蜜语迷惑了,女儿们又乘机说自己遇到麻烦。哦,善良的高老头,他看不出女儿们竟有如此心机,糊里糊涂把10万元法币给了女儿们得到法币后平分了,就撕开了本来面目双双将他赶出大门……
看到着,我曾为女儿的行为感到愤怒,她们虚伪的面孔、卑鄙的心理、毫无人性的冰冷心肠都使我感到可怕。她们难道忘了父亲养育之恩?忘了父亲每天只吃几片面包的身影?高老头把一生心血都倾注在女儿身上——找最好的学校、家教老师……高老头不会、我不会、没人会想到。把父亲给赶出家门的是亲生女儿!巴尔扎克用辛辣的笔把女儿们可恶的真实面孔揭露的淋漓尽致,侧面也反映出社会上的悲剧。
“第二天下午,高老头的病情又加重了……临死之前他哭天喊地想见女儿最后一面,可这丝毫不能打动女儿的冰冷心肠……”
读到这,我终于明白女儿为什么不愿意来见高老头,因为他以经没钱了!以往,只要女儿叫一声“好爸爸”高老头就会满足她们的心愿。高老头以为女儿孝敬的是他,浑然不知女儿孝敬的是他的钱!“钱了能买到一切,钱能买到女儿”最后,高老头才明白金钱社会的残酷。
愿高老头的悲剧不再上演!
《高老头》读后感 篇5
看《高老头》时总是不能流畅地读下去,总是要反复地品味,因而也想到了很多,也许是因为巴尔扎克犀利的语言,也许是击中要害的深刻。
在书中,最感触或者说最让我震惊和愤慨的是“他也只能是个父亲”这句话。不是我煽情,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真的很心疼,为高里奥难过,我找不到别的词来表达我的感情。
这样一个简单朴实的句子,揭示了高老头的命运,然后他的爱刺痛了读者。父亲的爱可以无限放大,两个不讲道理的女儿可以被他不讲道理地爱着,但情感是没有办法甚至没有需要来控制的。北里志所控制的情感可能是理智的,但被理智所束缚的情感同样是痛苦的。
也许这个故事最悲哀的部分是,高老头在树林里的最后结论是:“金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可以买到女儿”,以及“既然做了父亲,就应该永远有钱,应该能驾驭女儿,就像会驾驭劣马一样”。
高老头“醒了”,因为他太痛苦了。拉斯蒂涅克、伏脱冷、伏盖太太的所有房客,甚至两个没有道德的女儿和生活在不堪世界的每一个人,眼睛都是明亮的,可以看清黑暗的一切。火可以找到纯洁心灵来利用,也可以任其继续黑暗,虽然悲剧之后,大家又会恢复麻木不仁的状态。也许只是因为看得太清楚,所以更痛苦,为了减轻痛苦而变得麻木,所以更悲惨,所以更难以忍受。
遭受重创后,有两种结果。无条件地接受一切,适应一切,麻木,像大多数人一样,能在这个不堪忍受的世界里找到生存的方法,无论多么肮脏;或者奋起挑战和抵抗这个世界,就像伏脱冷一样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