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九寨沟教学反思(精选11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九寨沟教学反思 篇1
九寨沟素有“人间仙境”的美称,景物华美奇秀。本文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了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积累语言,富有韵律感,是一篇美文。
我常在问自己:究竟我要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快乐的?自由的?有趣的?这都是我想给他们的。因此,这节课我想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得到知识,受到启迪。
一、选择全文中心,落实训练点。
《九寨沟》描写了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禽异兽,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对这些是比较陌生的。于是,在这堂语文课中就是要让学生读书,变着花样让学生读书,兴趣盎然地读,卓有成效地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懂、读好。
整篇课文两大板块中,描写自然风光的第3小节,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看着画面读,在朗读中体验九寨沟如诗如画的风光,并通过自由读,男女生读,指名读,师生互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朗读不仅成为教学的手段,而且成为教学的目标。
另外,描写珍禽异兽的第4小节,则另辟蹊径,请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读读描写这些动物的语句,把这些生动的语句积累下来,并且,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进行拓展,以说代读,将积累下来的语句进行运用,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总之,以说代读,丰富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学扎实。
二、启迪智慧,授以渔。
在学习3自然段的时候,由教师带领同学们学习。出示阅读提示:“A、读3自然段,看看写了哪些景观,用笔圈出来。B、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风景,边读边想象。C、谈一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从哪些词语上能体现出来,然后读,最后欣赏。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这一段的学习方法:读——找——想——读——看。欣赏九寨风光视频更加深了学生对九寨这个人间天堂的向往。4自然段的结构和3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学习4自然段的时候,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自学阅读提示:
A、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珍稀动物?用笔划出来。
B、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动物读一读,边看图片边说出自己的感受。
C、说说怎样读就能读出喜欢的感觉。学生兴致盎然地品读课文,积极参与动口、动脑、动手,在不知不觉中去获得学习的方法。
三、课堂提升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前提,又以给师生准确的定位为根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
在整堂课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读题的过程中质疑问难,读读课文,选择喜欢的内容读读背背,诸如此类,此时此刻的教师是引导者;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教师是一个辅导者;在朗读教学中,激发学生读出九寨沟的诗情画意,教师又处于指导者的位置了;在教学的总结阶段,教师声情并茂地介绍画面,将第四小节的内容铺垫在画面和语言中,第四小节的脱颖而出是教师用心诱导的结果。
整堂课的教学中渗透着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的培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朗读水平的提高,说话能力的训练等等,总而言之,以学生为本,不断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九寨沟》以生动的笔墨,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展现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情不自禁地陶醉于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里,折服在灵幻的异兽珍禽的童话世界里。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
由于大多数学生没去过九寨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通过多方搜集资料,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优美的画面、精彩的录像与九寨沟进行亲密接触,犹如身临其境。
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形象思维。所以阅读教学就要丰富学生的形象感知,增加大脑中的表象储备,以发展形象思维,最终培养创造性思维。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展示感人的情景,生动的画面,美妙的旋律,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尽情想象:这些瀑布像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的深刻蕴涵。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但是实际上课下来,效果并不好,尤其是对第三节的品读,学生没有按我所预设的说,说的也很不到位,谈论中,认为应把复习中的词语提供出来,让学生根据词语、画面,进行创造性地描述,这样才是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
九寨沟教学反思 篇2
第一课时:
在教学之前,我搜集了许多九寨沟的资料、图片、录像,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作好准备。本节课,则是以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为主,并让学生在初读时,质疑问难。或许是花在朗读、生字词上的时间比较多,学生提问题的时间不够了,一节课下来,还拖了两分钟,这是今后我要注意的地方,要合理紧凑地安排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从朗读中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这也是苏教版的特色。因此,我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快速读课文—细读课文—精读课文—美读课文”层层递进的方式,通过默读、自由读、分读、配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第三自然段的感悟中,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观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中间穿插各种图片资料,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动一动,然后在音乐声中自读自悟享受美。在情感达到高潮时,让学生齐读该段,整体感知,也为背诵课文打下基础。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与第三自然段类似,只是我已退居幕后,更多地倾听,让学生读、说,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美丽,被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给陶醉。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体验、积累、内化语言文字,领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产生对朗读的兴趣。学生感在其中、悟在其中,对课文的感受深了,对九寨沟的赞美之情就情不自禁了。
九寨沟教学反思 篇3
《九寨沟》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和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折服在异兽珍禽的童话世界里。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易于朗读和背诵。但学生都没去过九寨沟,对九寨沟缺乏感性认识,而且四年级学生对写景的文章也不是特别感兴趣。
叶圣陶说:“不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去找到这种办法并利用这种办法来找到别的办法,解决别的问题。”这些话正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基本的语文的学习方法”。在学习3自然段的时候,我带领同学们学习。出示阅读提示:“A、读3自然段,看看写了哪些景观,用笔圈出来。B、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风景,边读边想象。C、谈一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从哪些词语上能体现出来,然后读,最后欣赏。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这一段的学习方法:读——找——想——读——看。在这里如果能欣赏九寨风光视频,就更能加深学生对九寨这个人间天堂的向往。4自然段的结构和3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学习4自然段的时候,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自学阅读提示: A、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珍稀动物?用笔划出来。 B、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动物读一读,边看图片边说出自己的感受C、说说怎样读就能读出喜欢的感觉。学生兴致盎然地品读课文,积极参与动口、动脑、动手,在不知不觉中去获得学习的方法。
九寨沟教学反思 篇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重点赏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九寨沟的自然风光之美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九寨沟。(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名字的由来,请用书上的原句回答。(学生齐声回答,引读第一自然段)
3、我们初读了课文,九寨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神奇,迷人,让我留恋往返,充满诗情画意……)
师:是呀,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板书:童话世界)
4、师:童话总是那么神奇、美丽,那么引人遐想。那九寨沟为什么也会让人产生童话世界般的感受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这个现实中的童话世界,去细细品味一番。
二、回忆复习,整体感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九寨沟是个童话世界?(自然风光,珍稀动物,并相机板书)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感悟自然风光之美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我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边读边划出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2、交流:雪峰、湖泊、森林、彩池、飞瀑,并相机板书
3、师:雪峰,湖泊,森林,彩池,飞瀑……这般童话世界中的美妙景象,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处?赶紧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圈圈划划,写写你的感受,并试着用朗读展现这动人的画面。
4、交流:
a、雪峰:“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
(1)“一座座” (雪峰很多,重重叠叠,连绵不绝);
“插入云霄” (雪峰非常高,高耸入云);
“银光闪闪” (雪峰非常美,峰顶上白雪覆盖着,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银光闪烁。)
(2)你读得不错,体会得也很深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图片)这里的雪峰海拔3000米以上,高耸入云,峰顶上终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
(3)这么雄伟壮丽的景象,能读好吗!指读;评价(雪峰真多啊;真高啊;真亮啊!);齐读。
(4)引导学生小结:九寨沟真是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因为这里有(插入云霄、银光闪闪……)的雪峰。
b、森林:“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我发现你把“遍布”这个词读得很重,为什么?
(1)“遍布”(原始森林很多,范围很广,到处都是。)
(2)(出示图片)看,从河谷到山坡布满了各种颜色的森林,这样五颜六色的森林被称为“彩林”,你们见过吗?喜欢吗?齐读。
(3)学生小结:九寨沟真是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因为这里有(五彩缤纷、遍布山野、彩色)的森林。
c、湖泊:(彩池)
a.“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1)去掉红字“大大小小的”、“颗颗”、“彩带般的”再读读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介绍:这里的湖泊据说有108个呢。作者用了比喻手法把湖泊写得像宝石一样晶莹璀璨。
(3)显示图片,指读三人;师分别评价(这湖真多啊!这宝石般的湖水真亮啊!这些沟谷真美啊!);齐读。
b.“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1)点出“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水之清);
(2)显图,作者用如此精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那清澈的、色彩斑斓的湖水。齐读。
(3)过渡:事实上,九寨沟的湖水之所以色彩斑斓,可不仅仅因为湖底的石块哟——
c. “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1)“五彩缤纷”是指颜色很多很美。在这幅图画中会有哪些颜色呢?想象一下。(因为,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所以湖水会有蓝天的蓝色、白云的白色、雪峰的银白色、森林的五颜六色…… )
(2)大家想象一下,除了这些颜色外,还会有什么颜色呢?(湖底色彩斑斓的石块的颜色、水草的颜色、鱼儿的颜色、飞鸟的颜色…… )(3)湖水竟有这么多的颜色,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出示一组图片)大家看,这就是美丽的“五花海”、“五彩池”,感觉怎么样?
(4)把你的赞叹融入到朗读中去,再来读读这句话。
d. 三句合
(1)九寨沟的湖泊又多又清又美。看着这样的湖水,你一定会产生一种幻觉:鱼儿像在天上游,鸟儿似在水中飞。你说奇不奇?这么奇幻的童话境界,难怪有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了。(显示以上三句)快来把这三句话连起来,好好地回味一下。师领读。
(2)出示问题:在这里,作者从两个方面写出了湖水的清澈:
① ②
(3)引导学生小结:九寨沟真是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因为这里有(不计其数、清澈见底、色彩斑斓)的湖泊。
d、飞瀑:“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1)教师引读生,学生读划线部分。
(2)“白练”是什么?(白色的绸带)那瀑布宛如“白练腾空” 就是说(瀑布像白色的绸带一样腾空而下); “银花”其实就是?(水花),“银花四溅”就是形容瀑布?(水花四溅,水雾升腾)。
(3)理解瀑布形成的原因。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4)(出示图片)你们看,九寨沟拥有17个瀑布群,每一道瀑布都是这样高低错落,远看就像一条条白色的绸带飘然坠落,近看水流飞泻,水雾升腾,气势磅礴,看着如此雄伟壮观的景象,你联想到了什么?(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那首《望庐山瀑布》,齐诵!有信心把这种气势读出来吗?女生读前句,男生读后句。
(5)学生小结:九寨沟真是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因为这里有(高低错落、银花四溅、蔚为壮观)的瀑布。
5、同学们精彩的发言和朗读把老师都陶醉了,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更真切地领略到了九寨沟的自然风光是如此迷人:这里有银光闪闪的雪峰,遍布山野的森林,五彩缤纷的湖泊,蔚为壮观的瀑布,走进九寨沟,真像走进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童话世界!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第三自然段
2、补充习题第二、三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重点赏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珍稀动物的可爱,总结课文,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第三自然段
2、从九寨沟秀美神奇的自然风光中,我们感受到了这儿的确是一个童话世界。哎,你们可别忘了,在这个童话世界里还生活着许多珍稀动物呢!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读:随着作者的笔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这里林深叶茂,游人也逐渐稀少。其实,此时你已经进入珍稀动物出没的地方。
2、课文介绍了哪几种珍稀动物?赶快找一找吧!
交流,板书:
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3、注意,它们都是珍稀动物啊,碰上一次可不简单!想和它们交朋友吗?那就请你大声地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先了解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待会儿我请同学上来,把你最喜欢的那位动物朋友介绍给大家,好吗?
4、指名上台交流。先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动物朋友,再用你的朗读让大家也喜欢上它。
a、金丝猴:虽体形粗壮,但是那样机灵可爱。(演示动作)攀吊、眨巴、窥视
b、羚羊:非常善于奔跑。它可真是长跑冠军。
c、大熊猫:憨态可掬,它可是国宝呢。(看吃竹子的录像)
d、小熊猫:行动敏捷,而且很爱美。
5、听了他们的介绍和朗读,你们喜欢上这些动物朋友了吗?让我们怀着喜爱之情一起读一读。显示四句写动物的句子,齐读。
6、来到九寨沟,一定能看见这四种动物吗?(不)从哪儿看出来的?(点出:也许)“也许”就是?(可能)为什么不一定呢?(它们都住在森林的纵深处,四处林深叶茂,游人稀少。)
7、不止是它们,生活在九寨沟的170种脊椎动物和1418种鸟类都很隐蔽很自在。许多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动物,在这儿都生息繁衍得很好。(显示一组动物图片)看到它们,你想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五小节。
1、过渡:是啊,动物的生存离不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正是因为质朴无华的九寨人的积极保护,才有了这样舒适的动物乐园,才有了这样神奇的童话世界,才有了这样宝贵的自然遗产!可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多么重要啊!
2、因此,让我们珍惜吧,珍惜这里的一草一木和每一个生命,珍惜这里的—— (显文)“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 (显示省略号)珍惜更多更多,一切的一切。
3、让我们像作者一样放声赞叹吧――(显文)“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4、小结:九寨沟真是一个——“人间仙境”(板书)。
四、积累内化,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吗?假如你真的来到这活生生的童话世界,面对此情此景,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赞美它呢?自由表达。
2、让你写一首诗来赞美它,你们愿意吗?指名即兴填词,配乐朗诵:《九寨颂》
这是一个( )的童话世界:
这里有( )的雪峰,
这里有( )的湖泊,
这里有( )的森林,
这里有( )的瀑布。
这是一个( )的童话世界:
金丝猴( ),
小羚羊( ),
大熊猫( ),
小熊猫( )。
啊!九寨!你真是一个( )的人间仙境!
五、欣赏歌曲,课外延伸。
1、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神奇的九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请同学们利用课外的时间登录“九寨旅游网”,浏览更多的资料,把你的收获与同学分享。
六、作业
1、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2、补充习题第四题
七、板书设计:
9、九寨沟
童话世界
自然风光 珍稀动物
雪峰 金丝猴
湖泊 羚 羊
森林 大熊猫
瀑布 小熊猫
人间仙境
教后反思:九寨沟素有“人间仙境”的美称,景物华美奇秀。本文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了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语句优美,富有韵律感,是一篇美文。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描写了九寨沟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找到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说说景物的美。例如雪峰的教学。首先让学生找到描写景物的句子,读句子。再让学生说说从句子中的哪些词上感受到了雪峰的美,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插入云霄”、“银光闪闪”等,想象雪峰的形象。让学生感受文字中所体现出来的高、美,在此基础上美美地读词语,再来读好句子。最后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后,运用多媒体展示雪峰的图片,直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课文文字所描绘的景物。指导朗读,将雪峰的“插入云霄”,“银光闪烁”更好得体现出来。学生在此过程中从文字中感受景物之美,又从景物回到文字,感受文字之妙。再体会湖泊的色彩美时,则抓住“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两个词语,从而进一步认识什么叫做“五花海”、“五彩瓷”。而瀑布的美,则紧紧抓住“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来体会瀑布那蔚为壮观的景致。对于森林一部分的教学,我则拓展延伸,出示图片,先让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眼中的森林,从而增强学生运用文字的能力。但是在这一段教学过程中太注重自己的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忽视了学生课堂中及时生成的东西,使得学生感触不是很深,对于这样一篇美文有点遗憾。希望以后要注意。
九寨沟教学反思 篇5
九寨沟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寨沟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寨沟教学反思 篇6
《九寨沟》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如数家珍的描写了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和灵幻的异兽珍禽。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积累语言。
我常在问自己:究竟我要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快乐的?自由的?有趣的?这都是我想给他们的。因此,这节课我想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得到知识,受到启迪。我知道课堂本是师生共生共长的过程,是充满挑战的过程,它总可能会出现很多遗憾,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一、选择全文中心,落实训练点。
语文课要像语文课。语文课不能惟知识、技能,但是,也不能弃之不管。语文课扎实为本,就是要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自主实践紧密、巧妙地结合起来。
《九寨沟》描写了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禽异兽,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对这些是比较陌生的。于是,在这堂语文课中就是要让学生读书,变着花样让学生读书,兴趣盎然地读,卓有成效地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懂、读好。
整篇课文两大板块中,描写自然风光的第3小节,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看着画面读,在朗读中体验九寨沟如诗如画的风光,并通过自由读,男女生读,指名读,师生互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朗读不仅成为教学的手段,而且成为教学的目标。
另外,描写珍禽异兽的第4小节,则另辟蹊径,请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读读描写这些动物的语句,把这些生动的语句积累下来,并且,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进行拓展,以说代读,将积累下来的语句进行运用,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总之,以说代读,丰富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学扎实。
二、启迪智慧,授以渔。
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说:“不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指导学生以最短时间去找到这种办法并利用这种办法来找到别的办法,解决别的问题。”这些话正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基本的语文的学习方法”。在学习3自然段的时候,由教师带领同学们学习。出示阅读提示:“a、读3自然段,看看写了哪些景观,用笔圈出来。b、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风景,边读边想象。c、谈一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从哪些词语上能体现出来,然后读,最后欣赏。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这一段的学习方法:读——找——想——读——看。欣赏九寨风光视频更加深了学生对九寨这个人间天堂的向往。4自然段的结构和3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学习4自然段的时候,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自学阅读提示:
a、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珍稀动物?用笔划出来。
b、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动物读一读,边看图片边说出自己的感受
c、说说怎样读就能读出喜欢的感觉。学生兴致盎然地品读课文,积极参与动口、动脑、动手,在不知不觉中去获得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了学法指导,真正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课堂提升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前提,又以给师生准确的定位为根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
在整堂课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读题的过程中质疑问难,读读课文,选择喜欢的内容读读背背,诸如此类,此时此刻的教师是引导者;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教师是一个辅导者;在朗读教学中,激发学生读出九寨沟的诗情画意,教师又处于指导者的位置了;在教学的总结阶段,教师声情并茂地介绍画面,将第四小节的内容铺垫在画面和语言中,第四小节的脱颖而出是教师用心诱导的结果。
整堂课的教学中渗透着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的培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朗读水平的提高,说话能力的训练等等,总而言之,以学生为本,不断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朗读中感悟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美丽。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从朗读中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从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安排了“快速读课文—细读课文—精读课文—美读课文”层层递进的方式,通过默读、自由读、分读、配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自然段的感悟中,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观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读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出感受,在音乐声中自读自悟享受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记忆。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与第三自然段类似。只是教师退居幕后,让学生读、说,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美丽,被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给陶醉。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体验、积累、内化语言文字,领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产生对朗读的兴趣。学生感在其中、悟在其中,对课文的感受深了,对九寨沟的赞美之情就情不自禁了。
本课设计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网络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节与学习工具,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的发挥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比较良好的效果,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这节课中,大部分多媒体的电教效果使用恰到好处,就是播放九寨风情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充分的的时间来欣赏感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上,我尝试着与学生一起溶入了这大自然的奇丽之中,感觉自己的xxxx也被学生的真情感染,自觉而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了。在这广阔的精神空间里,同时以情xxxx,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儿童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学生智慧生成和真情流露的过程。在介绍书中提到的四种珍稀动物时,我问孩子:“认识它们吗?如果要你送给词给这些动物朋友做礼物,你最想把什么词送给谁?”指导孩子读完这四种小动物之后,我又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如果我们继续向纵深处行进,在林深叶茂处,你还可能会看到哪些动物?能不能仿照书中的句子说说它们?”学生结合自己了解的资料,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看见一只天鹅正在湖面上欢快地嬉戏玩耍。”“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白唇鹿正在草地上悠闲地散着步。”“也许一抬头,你会看见一只淘气的猕猴正在寻找食物呢!”……太多的也许……
在我抛下一个问题之后,学生的反应是那样的强烈而富有个性,他们争相说着自己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可爱而又真实。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九寨沟教学反思 篇7
《九寨沟》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里,折服于异兽珍禽的童话世界里。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由于大多数学生没去过九寨沟,对九寨沟缺乏感性认识,而且四年级学生对写景的文章也不是特别感兴趣,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通过多方搜集资料,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优美的画面、精彩的录像与九寨沟进行亲密接触,弥补学生没去过九寨沟的不足。
当九寨沟如诗如画的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由衷地发出了一声一声惊叹,从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让学生初步感知九寨沟之美,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自由练读、感悟,集体交流:课文描写了九寨沟的那些方面?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见解感受,分享“收获”的`快乐。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自然原始风光,重点介绍了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这些景物各有特点,因此,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景物不同的美,光靠读书上的语句学生是无法感受到的。我先让学生自由游览,找一找有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用笔做上记号。学生兴致勃勃地游览完了,我便让学生起来说说看到了哪些美景,分别有什么特点。因为每个学生所看到的不同,因此说的顺序当然也就不会和书上的一样。于是我就跟着学生的思路,学生说到哪种景物,我就用电脑出示该景物的图片,显示书上的相关文字来学习。这样就体现了一种灵活性,而不是死板的按照书上的描写来学习,课堂气氛也就显得异常活跃。
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展示感人的情景,生动的画面,美妙的旋律,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尽情想象:这些瀑布像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的深刻蕴涵。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描写珍禽异兽的第4小节,请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读读描写这些动物的语句,把这些生动的语句积累下来,并且,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进行拓展,以说代读,以导游的身份作介绍。要求学生能抓住这些动物的特点,并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将积累下来的语句进行运用,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值得去研究的地方, 如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对学生能力的估计,课堂时间的分配等,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高。
九寨沟教学反思 篇8
上了《迷人的九寨沟》一课后,我一直愧对自己,真的。在课堂上我的言辞穷尽,我的词不达意,我的方寸大乱,让我汗颜。
课文分三幅图画描绘九寨沟的美,海子图,山林图,深秋图。其中以第四自然段深秋图为重点。该段文辞华丽优美,层次清晰,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想象,因此我就在第二课时把赏析和拓展作为了重点,旨在欣赏品位好词好句的基础上,拓展想象空间,把积累的好句段运用于对九寨沟的美景的描绘上。
在课前我专门购买了九寨沟的风光片影碟,是赵忠祥的解说。我也剪辑了一些片段,在网上查找了许多精美的照片和文字解说,事先都发给了学生。我想,他们这样对九寨沟有些印象,说到某个地方时,还可以回忆起有关的文字来。
可问题出现了:我们找出了本段的重点句——“天气变,感觉也变:雨水洗过的九寨沟,像一幅水粉画;阳光沐浴的九寨沟,像一幅油画;云雾缭绕的九寨沟,像一幅国画。”我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话一出口我就知道我这个问题问大了,这是个连大人都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这个相似之处一般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不出所料,孩子回答不了,他们的引导恰恰把我事先准备好的语言打乱了,于是我乱了方寸。接下来,我又做了一个语段拓展训练;
发挥你的想象,随着天气的变化,九寨沟还像什么呢?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的九寨沟,像一幅————的画;
结果孩子基本无法回答,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各类画种的特点,也不知道除了书上写的九寨沟的天气,九寨沟的天气还可以如何变化?(现在想来,如果还有更多的天气变化作者也许已经写了,真是难为孩子了)当然也只有我给他们假设了清晨和夜晚的九寨沟像什么像什么,此时我已经知道这个地方没有落实,孩子对这个句子只有概念上的理解,真正的美没有体会到。这样下来,后来的为九寨沟的照片配解说词,也就糟糕了,孩子无法选择语言来描绘。
这课下来,我的心里一直内疚,觉得这样一篇好的'文章就这样被我糟蹋了,我也在反思自己。直到昨天,我们的校长找到我谈这课。(其实我早应该去找校长交流的,只觉得无颜见她,她是语文的行家)。校长指出,我这课的症结在于课件运用的时机不当,没有很好地起到作用。课件是为课堂服务的,没有运用好,反而会给课堂造成负面的引导。我是先出示了众多的画面(加之效果不好,学生几乎没有欣赏到九寨沟的美),使孩子在脑子里形成了画面,可是没有语言文字的印象,所以这些画面在脑子里就是零碎的,没有经过语言的组织,脑子里就没有语言来描述这画面。当然在孩子看了画面后,也就没有办法来描述了,也就说不出九寨沟还像什么画了。要把孩子从具体的画面提高到抽象的理论高度,是我的设计的错误,认知事物的规律的错误。
校长指出,如果不是把这个问题设计成向横向思考,换成纵深思维:那就是想象阳光下的九寨沟的绿叶是什么样子,黄叶是什么样子,红叶是什么样子?阳光透过树叶又是什么样子?这样写具体而丰富。对啊,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这样的语段我们不是刚训练过吗?孩子运用起来不是很得心应手吗?我们的课文《五月的青岛》不是就有这么一段关于绿的描写吗?这应该是信手拈来的事啊!再可以想象下雨后,树叶挂着水滴,滴答滴答的声音,还有鸟叫声,流水声。.....这些语言简直是举不胜举。可是我当时备课时,就没有想到。惭愧!这样一来孩子言之有物,想象的空间扩大,语言的训练也达到目的了。最后再来结合自己想象的语言,资料的语言来看画面,那印象之深刻是不言而喻的,何愁孩子在对画面的解说而词不达意或者是无法言语呢?还是校长真的有眼光,谢谢!
通过这课教学,我真的体会到深钻教材,真的。多角度思考,换位思考。在我们自己设计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想到自己是学生该怎么答,学生会回答吗?他们的知识水平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所以备课,真的是备学生,备教材,备自己,来不得半点马虎。
九寨沟教学反思 篇9
首先,我以声情并茂《九寨沟》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的抒情优美的音乐风光片引入新课,让学生做个舒服的欣赏者,逐渐进入到美妙的情景中。趁热打铁,以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的方式配合老师的帮助,学习课文。中间穿插各种图片资料,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动一动,然后在优美的画面中配合着优美的音乐自读自悟享受稳中优美的境界。学生对这种形势非常喜欢,都争着朗读,比赛。最后组织一个小导游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语言能力锻炼。让学生读、说,感受小动物的可爱。接着让学生站起来读一读,讲一讲自己的`感受。从中我深刻地感受到,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学习,效果比较好。
总之,教学中,只要我们以学生为本,根据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合理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合理调控,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九寨沟教学反思 篇10
《九寨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以描述的对象为题,以生动的文笔,精心绘画了九寨沟充满诗情画意、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在教学中,如何在指导朗读,如何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妙,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呢?
我努力尝试在课堂的朗读中,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嗅觉力,在情感饱满的朗读声中落实理性、规范的训练。上课开始,我从创设情境导入,在通过欣赏九寨沟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九寨沟之美,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学生从自由练读,默读感悟,集体交流:课文描写了九寨沟的哪些方面?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见解感受,分享“收获”的快乐。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可感的情景,生动的画面,美妙的旋律,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体验。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适时地播放九寨沟的风光片,让学生尽情想象:这些瀑布像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词语或诗句,从而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的深刻蕴涵。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感悟,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被得以充分调动,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这样自主感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入情入境,朗读水平与审美情趣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值得去研究的地方,如对教材中补白艺术的展示不够充分,对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争取不断的进步!
九寨沟教学反思 篇11
九寨沟素有“人间仙境”的美称,景物华美奇秀。本文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了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语句优美,富有韵律感,是一篇美文。
本文教学时,透过文字这个载体来体会九寨沟美丽的风景,课文中的风景美,是这篇课文显现的一个教学目标,但与此同时更要注重文字美。既要让学生通过感悟优美的文字领略九寨沟仙境般的美景,也要把领略九寨沟的美景融入到对优美文字的深刻感悟之中。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描写了九寨沟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找到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说说景物的美。例如雪峰的教学。首先让学生找到描写景物的句子,读句子。再让学生说说从句子中的哪些词上感受到了雪峰的美,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插入云霄”、“银光闪闪”等,想象雪峰的形象。让学生感受文字中所体现出来的高、美,在此基础上美美地读词语,再来读好句子。最后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后,运用多媒体展示雪峰的图片,直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课文文字所描绘的景物。指导朗读,将雪峰的“插入云霄”,“银光闪烁”更好得体现出来。学生在此过程中从文字中感受景物之美,又从景物回到文字,感受文字之妙。再体会湖泊的.色彩美时,则抓住“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两个词语,从而进一步认识什么叫做“五花海”、“五彩瓷”。而瀑布的美,则紧紧抓住“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来体会瀑布那蔚为壮观的景致。对于森林一部分的教学,我则拓展延伸,出示图片,先让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眼中的森林,从而增强学生运用文字的能力。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也是,教学时抓住四种动物的特点词语,体态粗壮的金丝猴,善于奔跑的羚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你知道还会有什么样的动物出现呢,自己写下去。顺着我的思维,学生又说出了五彩缤纷的孔雀,凶猛无比的老虎等,尽管不一定正确,但是说明他们也开始思考运用恰当的文字来形容自己想要描述的动物,体会文字的准确性。
把绚丽多彩的语言溶入美丽的景观,用精准的文字来形容九寨沟的异兽珍禽,让学生在一次一次不同要求不断提升的朗读中感悟自然的美,感受文字的妙,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