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1
午间的阳光透过叶隙,星星点点地撒在了我房间里。铜钱般大小的光斑映在地上、桌上、椅上,也映在了那本书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慢慢合上书本,我还在揣摩刚才拂过眼帘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然而最让我震惊的是,一位盲人眼中的世界似乎比正常人还要丰富。
这位来自美国的女作家海伦·凯勒,用手中的笔绘出了盲聋人的世界。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拥有一双完好的眼睛,可以看到世间的一切美好景物,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海伦·凯勒一岁半的时候因一场高烧导致双眼失明和两耳失聪,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难以想象、难以忍耐的疾苦。但是她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希望,她凭着刚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在这本书的最后,海伦·凯勒提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愿望,却只用这三天做了我认为不可能再平常的几件事。由此可见,看见光明对于盲聋人来说是多么宝贵的事情,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当下呢?
看完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只知道我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生而为人,就应该拥有刚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勇往直前。好好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以免未来回想起来感到遗憾!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2
毫无疑问,居里夫人和海伦·凯勒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女性。最近,我有幸拜读了海伦·凯勒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心中越发地喜欢起这本经典作品了来。
海伦是多么不幸啊!她在度过的88个春秋中,只有短暂的19个月,拥有光明和声音。她身残志坚,没有向命运屈服,自己主宰着命运。在沙利文老师和亲人的帮助下,她渐渐学会了拼写单词、读书等许多以前她根本不曾接触过的事情。她靠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考取了哈佛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海伦的一生几乎都是在无光、无声、无语的世界中度过的。光明、声音对她来说,都是可想而不可及的,可她仍顽强地幻想着,假如有三天光明。
“她自强不息,她永不低头,她对生活充满了渴望,她对生活充满了激情。”这句话用来赞美海伦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因为她乐观,她怀着温情、活力和深切的感激度过每一天。她虽然看不见、听不见,但她用乐观的心去“看”、去“听”这个美妙的世界。海伦在逆境中找到了能够伴随她的东西——知识。她认为知识是爱、是光明、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人类活动的脉搏。海伦豁达开朗地学习着知识。她把学习比作高山,把知识比作彩虹,她用乐观克服了前进路上的困难,最终走到了云端,飞到了蓝天的尽头,达到了人生的顶峰。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过一则公益广告,同样的半杯橙汁,乐观的人会说:“太好了,还有一半!”而悲观的人会说:“糟糕,只剩一半了!”的确,面对同样的困境,乐观的人往往会胜出。试想,如果海伦悲观消沉,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那么生活中的她将会怎样?乐观是唯一能够支撑人在逆境中坚持下来的良药,每个人都不能失去乐观,失去了它,人的一生就会变得碌碌无为。
海伦怀着乐观的心态,珍惜着每一天。她每天都会想,假如我明天会面对死亡,我今天就得做些什么?她的这个想法让她更加觉得生命的可贵价值,让她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我们都知道自己有朝一日会死去,但是都把这一天看得很遥远。当我们快乐地生活着时,死亡根本无法想象。因为有无尽的时间才会触摸死亡,所以我们做着琐碎的事情,平平常常地度过每一天。换种说法,我们每个人在享有生命的时刻往往不会特别珍惜,直到快要失去了才觉得可惜,方才知道懂得珍惜。
我常常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不能在有生之年,像海伦那样,追求自己的理想,珍惜每一天,乐观地去完成自己的追求呢?或许,有些人存有侥幸心理:我没有海伦那么伟大,我不必学着海伦,学什么乐观、珍惜,我一个人虚度年华,又不会让地球停止转动!看来,我问题的答案就在这儿:心存侥幸!
没错,我以前曾有过这样的心理,也这么认为过。现在的我决心要向海伦学习,珍惜我所拥有的每一天。我会怀着感激的心态,去度过上苍赐予我的日夜。我会欣赏视觉的美丽,花儿的艳丽,纯净的蓝天,仿佛我明天不再拥有视觉;我会享受声音的悦耳,鸟儿的歌唱,歌声的美妙,仿佛我明天不再拥有听觉。我会感觉触摸的快乐,味道的馨香,品尝的快感……我会珍惜眼前发生的一切,仿佛明天我不再拥有它们!
此刻,我暗自高兴,因为,海伦教会了我一个算式:“乐观+珍惜=幸福。”乐观使人能摆脱困境,珍惜让人明白一切来之不易,这两者合二为一,不正是幸福么?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3
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名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但令人感动,还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海伦·凯勒出生19个月时因得病而失去了视觉,听觉以及说话能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重度残障者,却创造了人生的奇迹。这本书记载了海伦从小到大经历过的事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要数了。讲的是海伦真实地体会到了环境对一个人所能造成的压力。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悲观而是更加坚定了"人类应该自助助人"的信念。现实环境固然可怕,但人类应该保持希望,坚定信心,不断进取,至于那些有一定实力的人更该有义务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读后深受感触。海伦反对战争,同时也在不断地和命运做斗争。老师病了,秘书不在身边,巡回演讲无法进行,生活陷入拮据,平生仅有的一次恋爱宣告失败。她将这一切都默默地收藏起来,装在记忆中最值得怀念的一角。
海伦的一生虽然经历了很多不幸,但她所表现出对生活坚强热情的一面却让人不得不钦佩。她的内心虽然也有苦涩和酸楚,可她始终很乐观,学会在生活中找到快乐点,让自己尽情享受。
其实,不管是谁,当你怀着满腔热情去投入生活,善待生活,生活也将回馈于更多让你意想不到的事。就如你热爱它,那么它也会一样热爱着你。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4
读了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我非常敬佩海伦,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虽然出身不幸,但以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接受生命的挑战,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实现自身的价值,创造伟大的奇迹,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海伦是不幸的,她是一个又聋又盲的人,一般的残疾人由于自身原因对生活没了方向,没有信心,但是海伦刻苦学习,勤奋读书,已经读了几千本书了,读的多不算厉害,但海伦会充分的运用她所学到的知识,切入到自己的写作中,而且用的.恰当,这是我敬佩的原因。当海伦感悟到“水”——这个她所认识的第一个字后,便开始了对知识、对世界强烈的渴求,开始了迫不及待地认字、阅读,像一块海绵不断地从生命本身汲取知识。对知识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单调和枯燥中竟然学会了德语、拉丁语、法语等多国语言,阅读了多部文学和哲学名著,吸取着那些伟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学习比做攀登奇山险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点进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渐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看到希望的顶峰!这些知识,点亮了海伦心中的灯,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也架起了海伦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
书中,海伦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
我非常赞赏海伦的一句话:海伦说“我,一个盲人,能够给有视力的人一个指点——给将要充分利用视力这一天赐之物的人告诫:向明天就要失明那样失去利用你的眼睛。”看完这段话后,我合上书,静静的思考这句话:“如果明天我会失去眼睛,今天我要干什么?”这个问题”恩…我要学电脑、要认真读书……啊!原来我要做的事还多着呢!””哦,”我终于明白了这段话的意思了:意思就是叫我们珍惜生命,不要浪费了学习的美好时光!
海伦,用她艰难却幸福快乐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的一生是人类的奇迹,她的自传,使我汗颜,也使我警醒。
自从我读过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我懂得了我是多么的幸运,我拥有美好的一切----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环境、优秀的老师等等,我一定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时间,不能等到失去后才知道珍惜。我要像海伦一样奋发学习,以微笑面对所有困难。长大后把自己所学的贡献给祖国,把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5
人生有时会“一帆风顺”,但有时就会坠入黑暗之中。只有在黑暗中追寻“光明”,才会挣脱黑暗的枷锁。
海伦·凯勒她就是追光者,同时也是最成功的。海伦·凯勒她出生时就被病魔夺去了视力和听力。一开始它变得十分消极,不愿意面对生活。但后来在她恩师的开导、鼓励之下,海伦。凯勒终于有了信心,以异于常人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我身处“黑暗”之时,我想到了海伦·凯勒。那年,我参加了准备已久的绘画比赛,当时我满心欢喜地交上了作品,可是换来的却是落选的结果。“为什么?难道是我练得不够久吗”失利的场景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坐在阴暗的房间里哭泣,妈妈的责备声随之而来:“叫你好好画,你不听,到现在都没获奖”我的眼眶中浸满了泪水,窗外的树仿佛也在嘲笑我
恍惚之中,我看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正静静地躺在那里,我想到了海伦。凯勒,她身为一个残疾人都能去追寻梦想,追寻“光明”,为什么我不能呢?想到这儿,我的内心涌出一股暖流,阴暗的房间里充满了阳光。我重新拾起了信心,去拥抱“光明”。
生活是调色盘,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绘画出最美的风景。是海伦·凯勒教会了我如何去追寻“光明”,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