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害怕教案(精选10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害怕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日常生活中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2、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
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
红星娃娃、高兴和生气的表情娃娃、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情景卡片、水彩笔、记号笔、制作表情娃娃的纸
活动流程:
语言导入—>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做做高兴与生气的脸谱—>做做高兴的游戏
(一)语言导入
1、以红星娃娃发出作客的邀请导入。
2、幼儿手拉手一边唱歌一边去作客。
3、幼儿按老师说的门牌号找高兴娃娃(123)和生气娃娃(456)的家。
(二)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1、说说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表情。(脸上、眼睛、嘴巴)
2、做做高兴和生气的样子,在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留个影。
(三)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
1、卡片联想。
(1) 说说高兴和生气的事(幼儿找好朋友一起说)。
(2) 游戏:“点芝麻”教师或幼儿点,被点到的幼儿说说卡片上的高兴和生气的事(如果是你会怎么样?)。
(3)把卡片送回家
(4)验证卡片
2、生活经验联想,引导幼儿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及做法。
(1)你平时有什么高兴的事?高兴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2)生气时可以做些什么?(介绍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1)可以独自呆一会儿消消气(2)可以对别人说出生气的原因(3)为别人想一想(4)或者轻轻的哭一哭、睡一觉、看看书、
听听音乐、做做游戏等等,这样很快就没事了。
教师小结:原来每个人都会有高兴的时候、生气的时候,当你高兴的时候,应该让大家分享。当你生气的时候也不要发脾气,大家都会来帮助你解决困难的。生气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如果生气时伤害了自己,防碍了别人,就是件坏事情,如果经常生气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四)做做高兴生气的脸谱
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制作脸谱。
(五)做做高兴的游戏
1、幼儿在手上套上自己做的脸谱找朋友一起唱表情歌。
2、教师带幼儿到操场上做高兴的游戏。(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提问:如果你是小鸡,你被老鹰抓到了你会不会生气?
如果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了你,你会怎么做?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害怕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乐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体验小熊孤独和快乐的情绪,知道微笑在交往中的重要。
活动重点: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根据内容回答问题。
活动难点:
让幼儿懂得微笑在朋友交往中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有一只长着圆圆鼻子,鼻子系着红领巾的小熊来到我们班。大家跟他打个招呼吧(我很漂亮,可是没人愿意和我做朋友)你们觉得是为什么呀?
二、孤零零的.小熊
1.倾听故事开头至“小熊每天孤零零的,谁也不跟他玩”
2.小熊去找小猪,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猪跑掉了)
3.小熊去找小猴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猴子躲起来了)
三、小熊笑了
1.小熊那么漂亮为什么没有伙伴呢?(接下去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2.讲述故事从“小熊找到大河马”至结尾。
3.提问:小熊找到大河马问为什么他这么漂亮却没有朋友,大河马是怎么回答他的?
(大河马说你要对别人微笑,这样大家才会愿意和你交朋友)
4.小熊最后有没有笑呀?小熊一笑,动物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5.大家喜欢的是怎样的小熊?(小动物们喜欢的不是小熊的圆鼻子,也不是它脖子上的红领结,而是好看的微笑)
四、笑一个
1.小熊脸上笑眯眯,动物都愿意做他的朋友,你们愿意做小熊的朋友吗?
2.请幼儿微笑着和小熊握手,亲一亲。
五、课后延伸
小熊微笑着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你有没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么等会请你找找你的好朋友(放音乐让幼儿找自己的好朋友)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害怕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ppt课件、纸、记号笔 、 绘本《当我害怕时》
活动目标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与表述。
懂得害怕是人的一种正常反应,能够积极尝试寻找解决害怕的办法。
活动环节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围绕“害怕”进行讨论:你害怕过吗?遇到什么事会害怕?
2、害怕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应?(怎么想?怎么做)
二、现场采访,尝试记录
1、小朋友会害怕,你觉得大人会害怕吗?(爸爸妈妈老师)
2、鼓励幼儿勇敢地和陌生的老师交流,询问她们是否有害怕的时候,并尝试记录。
3、交流:大人们会害怕吗?什么时候会害怕?
4、介绍调查结果:
共同交流,调查的人害怕什么?第一个老师害怕什么,第二个老师又害怕什么
你害怕的时候会怎么样?幼儿:哭、躲藏、躲在床底下
三、寻找解决害怕的方法
1、害怕的时候,有些什么好办法可以让我们勇敢一些,让害怕变的很小很小?(你会有什么好办法)?
2、观察课件,帮助幼儿归纳与梳理。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害怕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打架、骂人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2.能对自己进行评价,以此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活动准备
事先排练好表演情境、卡片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画有幼儿打架、骂人的卡片,请幼儿对照自己实际,对你曾经做过的事在卡片的.方格中做上记号。
2.请幼儿讲讲那是怎么回事,并评价自己做得对不对
(二)情境表演
1.引出故事情境表演《玩玩具的时候》,幼儿观看表演。
2.提问:
(1)故事情景里的鹏鹏做得对吗?为什么?
(2)哭了的圆圆做得对吗?为什么?
(3)鹏鹏说因为圆圆先骂人,他才动手的,他这样做合适吗?
(4)鹏鹏说他只是轻轻地推了圆圆一下,不是打人,你认为是这样吗?
(5)讨论:如果你是东东,看见了这样的情况,你会说些什么呢?会怎么做呢?
(三)讨论
教师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提问,并让幼儿展开讨论。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害怕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认识超市的购物环境,了解超市购物的基本常识。
2.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主动参与活动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让家长带幼儿去超市体验购物的过程,积累购物经验。
2.录有幼儿去超市购物过程的录像。
3.共同收集、制作开办超市所需的材料及物品,如:货架、收款机、存包架、购物篮等。
4.请其他班的老师和幼儿来当超市的售货员。
5.木偶架、木偶小兔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偶,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1.老师导语:“小朋友们看老师,我们开始上课。”(这时,出现哭声)老师问:“谁在哭呀?”并做出四下找的动作。
2.出示木偶架,配班老师演示木偶小兔,老师说:“原来是小兔在哭,小兔,小兔,你为什么哭呀?”木偶小兔说:“我遇到了困难。”“什么困难,说出来让我们帮助你想办法。”木偶小兔说:“妈妈让我去超市买东西,可我不知道怎样买?”老师对全班幼儿说:“小兔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帮助它吗?(愿意)谁能说一说怎样去超市买东西?”
3.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二.看录像,引导幼儿学习正确购物过程
1.老师:“小朋友们去超市是自己一个人去的吗?(不是,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的`。)前几天我班小朋友自己去超市购物了,下面我们和小兔一起看一看小朋友是怎样购物的?”
2.放录像,请幼儿仔细看。
3.老师结合录像提问:
⑴你在录像中都看到了什么?
⑵哪些小朋友买到了东西,哪些小朋友没买到,为什么?
⑶针对录像请成功幼儿介绍购物经验,请没买到东西的幼儿说出为什么没买到?
4.老师出示图片进行小结:小朋友去超市时一定要遵守超市的规定,进入超市要先存包,然后拿一个篮子选购你要买的东西,不能乱拿乱放超市物品,如果找不到要买的东西可以想售货员阿姨询问。买东西时不能什么都要,应该根据自己带的钱和需要来买。选好要买的物品后要到收款处交钱,最后取自己的包。这样才能成功地买到东西。
三.玩游戏:超市
1.老师:小朋友们,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幼儿园的娃娃超市开业了,我想请你们自己去超市为我班的娃娃家买东西,愿意吗?(愿意)那好,每人从我这儿拿五元钱去超市购物,看谁能成功地从超市里买到东西。
2.幼儿和老师开着小汽车去超市购物。
3.幼儿自由地在超市里购物,老师进行巡回指导。
4.小朋友都买到物品后,老师说:你们都买到东西了吗?(买到了)自己买到东西高不高兴?(高兴)小朋友真棒,不用爸爸妈妈陪着,自己就能从超市买到东西,你们真是能干的孩子,现在我们赶快布置娃娃家去吧!
5.幼儿开着小汽车回班结束。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害怕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日常生活中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2、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
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
红星娃娃、高兴和生气的表情娃娃、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情景卡片、水彩笔、记号笔、制作表情娃娃的纸
活动流程:
语言导入—>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做做高兴与生气的脸谱—>做做高兴的游戏
(一)语言导入
1、以红星娃娃发出作客的邀请导入。
2、幼儿手拉手一边唱歌一边去作客。
3、幼儿按老师说的'门牌号找高兴娃娃(123)和生气娃娃(456)的家。
(二)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1、说说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表情。(脸上、眼睛、嘴巴)
2、做做高兴和生气的样子,在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留个影。
(三)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
1、卡片联想。
(1)说说高兴和生气的事(幼儿找好朋友一起说)。
(2)游戏:“点芝麻”教师或幼儿点,被点到的幼儿说说卡片上的高兴和生气的事(如果是你会怎么样?)。
(3)把卡片送回家
(4)验证卡片
2、生活经验联想,引导幼儿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及做法。
(1)你平时有什么高兴的事?高兴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2)生气时可以做些什么?(介绍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1)可以独自呆一会儿消消气(2)可以对别人说出生气的原因(3)为别人想一想(4)或者轻轻的哭一哭、睡一觉、看看书、
听听音乐、做做游戏等等,这样很快就没事了。
教师小结:原来每个人都会有高兴的时候、生气的时候,当你高兴的时候,应该让大家分享。当你生气的时候也不要发脾气,大家都会来帮助你解决困难的。生气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如果生气时伤害了自己,防碍了别人,就是件坏事情,如果经常生气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四)做做高兴生气的脸谱
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制作脸谱。
(五)做做高兴的游戏
1、幼儿在手上套上自己做的脸谱找朋友一起唱表情歌。
2、教师带幼儿到操场上做高兴的游戏。(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提问:如果你是小鸡,你被老鹰抓到了你会不会生气?
如果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了你,你会怎么做?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害怕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克服害怕情绪,学习正确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
2、知道害怕是人的一种正常反应。
3、学习用调查统计的方法了解小朋友关于害怕情绪的情况。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与幼儿讨论:你害怕过吗?遇到什么事情会害怕?害怕的时候你会想什么,做什么?
二、采访调查。
1、激发幼儿调查兴趣。
你想知道别人有害怕的东西吗?有什么办法知道别人害怕什么呢?什么东西是最多小朋友害怕的东西?什么是大人最害怕的东西?(访问、调查)
2、出示调查表,提示提问方法和记录方法。
提问方法:礼貌用语:“请问你有害怕的东西吗?你最害怕的是什么?谢谢。”
记录方法:有害怕的东西,就用打勾记录,然后用简笔画记录被采访人最害怕的东西。
采访完后,送一个贴纸给被采访人。其他幼儿如果看到有贴纸了,就不能再采访这个人了,以避免重复采访。
3、教师带领不同的小组到不同班级进行采访调查。
4、共同交流。
教师和幼儿一起统计会害怕的人有几个?(教师用记录表记录)
教师和幼儿一起统计小朋友最害怕什么?(教师用记录表记录)
5、教师小结。
师:我们想了解某件事情时,可以通过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解。今天,我们通过调查,了解了害怕是人的一种正常反应和小朋友们最害怕的东西,真了不起!
三、寻找解决方法。
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害怕的时候可以怎样处理,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我们勇敢一些?
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学习小熊害怕时的处理方法。
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归纳:害怕的时候,可以让别人大声说出来,可以抱抱自己心爱的玩具,也可以让别人抱抱自己等。
四、改编《幸福拍手歌》
例如:“假如害怕的话,请你大声说出来”……与幼儿讨论,大人会害怕吗?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遇到什么事情会害怕?他们怎么做的?活动应变第四个环节可以改为:请幼儿将自己害怕的事情及解决办法用简单的图画表示出来,并跟其他小朋友交流。活动延伸请幼儿调查了解身边的大人是否会害怕?他们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他们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区角活动
1、美工区:鼓励幼儿绘画战胜害怕情绪的方法,鼓励幼儿尝试用图画中的方法战胜日常生活中的害怕情绪。
2、语言区:提供调查表和话筒,让幼儿做“小记者”,采访调查他人相关的信息,如害怕的事情、开心的事情、生气的事情等。家园同步请幼儿跟家长沟通,互相说说自己害怕什么,增进了解,并且一起寻求解决方法。随机教育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害怕情绪时,引导幼儿采用合适的方式,克服害怕情绪。相关链接让幼儿多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如打雷闪电等恶劣天气)或者健康常识(如打针等),减少幼儿因为不了解所产生的盲目害怕。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害怕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活动选自《幼儿园课程指导》第二版中班下册主题《我是勇敢小宝贝》。“害怕”,是一种心理情绪,不同年龄的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害怕,每个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都对“害怕”有着直接而又深刻的情绪体验。因此,这个话题能引发孩子的共鸣,值得展开深入的探讨。然而研读教材中的原设计,仅仅“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出心中的害怕”显然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意义并不大,孩子缺乏的`不是说出害怕的勇气,而是缺乏正视害怕,克服害怕情绪的自我调控方法。于是,通过“分享害怕”让孩子正视害怕是一种每人都有的自然情绪,通过“分析害怕”帮助孩子了解害怕产生的基本原因,通过典型案例的聚焦讨论来“克服害怕”帮助孩子获得调控自己害怕情绪的丰富的方法与策略。最后当所有的孩子对着“超人瓶”大声说出自己直面害怕的解决办法时,这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那么多鲜活的调试情绪的策略都将伴随儿童的成长,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及教师讨论分享自己的害怕体验,知道“害怕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情绪”。
2、乐于积极寻找调控自己害怕情绪的多种方法。
三、活动准备:
了解班上幼儿可能感到害怕的事情;曾讲过“豆太”的故事;大丝巾、黑板(吸铁石若干)、记号笔、纸、超人标志若干;超人瓶若干只、背景音乐“山大王的宫殿”。
四、活动过程:
(一)引入“害怕”。
1、回忆:昨天给小朋友讲了一个豆太的故事,你们还记得豆太最害怕什么?
2、老师的“害怕”。
师:豆太会害怕,老师小的时候也会害怕。你们想知道老师小时侯最害怕什么?
3、请个别幼儿躲到老师的大丝巾底下来。教师悄悄地与幼儿分享自己的害怕。
(二)讨论交流“我害怕的事”。
1、绘画自己害怕的事情。
(1)师:我们同时把自己的害怕,用记号笔画出来,看看都有些什么不同的害怕?
(2)幼儿和教师一起画“害怕”。
2、分析“害怕”的原因,进行分类。
(1)幼儿逐一介绍自己的“害怕”,教师询问原因。
(2)根据害怕的对象,进行分类。
师:一类是害怕生活中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事物,例如害怕狗、小偷、……,
一类是害怕自己假想出来的可怕东西,像怕黑、怕怪物……
(三)分享害怕的情绪感受。
师:那当你们害怕的时候,你们会怎么样?是和老师一样躲在大丝巾下吗?
幼儿回忆自己害怕时的表现,教师给予情感的认同与接纳。
(四)典型案例聚焦,解决“害怕”。
1、解决第一类“害怕”(可能会使自己受到伤害的)。
——幼儿自主讨论。
——提升解决策略。(远离危险、请求成人的帮助……)
2、解决第二类“害怕”
——师:这些想象中的怪物、怪兽的确令人害怕,所以每到晚上,有个小朋友就会特别的怕黑,不愿一个人睡觉,还不让妈妈关灯,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他?
——幼儿交流自己克服害怕的方法。
——教师将幼儿的想法用绘画符号记录,并与幼儿一起创编成儿歌。
如:怕黑的时候,我会……(点一盏灯)
(五)收集“害怕”的超人瓶。
1、出示“超人瓶”。
教师示范:“我不怕大狼狗,我可以躲得远远的!”
2、收集“害怕”。
(1)请个别幼儿尝试,鼓励幼儿大声地把自己的办法说出来。
(2)出示若干超人瓶,请每位幼儿对着超人瓶输出自己应对“害怕“的办法。
3、出示勇敢勋章,鼓励幼儿勇敢面对害怕
(六)延伸活动:收集大人们的“害怕”。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害怕教案 篇9
一、活动意图:
幼儿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萌芽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这时的幼儿常常对自己的力量和自己可以达到的目标估计不准,对许多事情都表现得信心不足,再加上独生子女对成人的过度依赖,致使幼儿的独立意识较差,缺乏独立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不敢自由表达自己的爱好和愿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去认识和探索事物。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考虑到该年龄段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积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勇敢的尝试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让孩子培养对自己的满意态度,学会积极勇敢地面对困难,在克服困难中逐渐成长。
三、活动准备:
纸张、彩笔、电视机。
四、活动过程:
(一)图像导入。
1、看一段录象,想想他们在讨论一个什么问题。
2、录象大致内容:
(1)甲:我不害怕难题,只要努力动脑筋,就能解决。
(2)乙:我不害怕小白兔,因为小白兔不会咬人。
(3)丙:我不害怕鬼,爸爸说世界上根本没有鬼。
(4)丁:我不害怕打针,老师说勇敢的孩子是最了不起的孩子。
(5)戊:我不害怕打雷,看到闪电赶快捂起耳朵。
3、揭示课题:我不害怕……
(二)交流体会。
1、谈一谈。
现在,请大家也参加他们的讨论,你想说什么呢?围成小组,说说自己不害怕什么,为什么不害怕它?
2、画一画。
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不害怕的东西画出来。
3、以“我不害怕……”为题,画一幅画。
每位同学展示自己的画,并告诉大家你画的是什么意思。
(三)总结提高。
教育幼儿要有自信,当一个勇敢的好孩子。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害怕教案 篇10
一、设计思路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环境对幼儿园的一切感到陌生,个别幼儿出现不合群现象,这样会影响幼儿个性的发展。根据这一现象,我设计了活动《一起玩,真快乐》,由于幼儿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我制作了幼儿喜爱的`动画形式的课件,并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玩具,让幼儿在玩中体验大家一起玩快乐,并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合群、乐群的性格。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2、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合群、乐群的性格。
三、教学准备
课件、磁带、录音机、大型积木、各种玩具若干。
四、教学重难点
1、给幼儿提供大家一起玩的机会。
2、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与同伴友好相处。
五、活动进程
1、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小动物走路好吗?(小兔、小鸭、乌龟、小猫)我们刚才学了那么多小动物走路,你们高兴吗?小朋友你们喜欢来幼儿园吗?你们每天在幼儿园里玩的高兴吗?小朋友,有个叫妞妞的小朋友她也上幼儿园了,我们一起看妞妞在幼儿园玩的快乐吗?
2、展开:放课件,幼儿观看。
图一、妞妞独自一个人在玩,小朋友这个小姑娘叫妞妞,你们看她在干什么?她和谁在玩?你觉得妞妞一个人玩快乐吗?你喜欢怎样玩?
图二、我们看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妞妞怎么了?她为什么生气了?鼓励幼儿想办法:你可以和你的小伙伴商量一下,怎么做才能让妞妞不生气,快乐起来呢?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我们看妞妞的小伙伴是怎样做的。
图三、来许多小朋友哄她(对不起,我们不是故意的,你别生气了)妞妞看到小朋友态度那么友好,就原谅了他们,也不生气了。
图四、小朋友们拉起妞妞的手说:“妞妞,和我们一起玩去吧”
图五、妞妞和大家一起玩,真快乐呀!
提问:
小朋友你们觉得妞妞一个人玩快乐,还是和小朋友一起玩快乐?你喜欢一个人玩还是和大家一起玩,当你和小朋友玩玩具或做游戏时,不小心碰到了别人或者碰坏了别人刚搭好积木时,怎么办呢?要向别人说:对不起,这样别人才原谅你,喜欢你,才能成为好朋友。
小结:
刚才看了妞妞一个人玩不快乐,也没意思和大家一起才是最快乐的,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玩具,小朋友要和大家一起玩看看是不是很快乐。
幼儿玩玩具,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如发现一个人玩玩具,教师引导幼儿和大家一起玩。
小结:
请小朋友说:你刚才是怎样玩玩具的(如我和XX XX小朋友一起搭积木了)(我和XX小朋友玩汽车了)小朋友和大家一起玩快乐吗?大家一起玩玩具很高兴,大家都成了好朋友,我们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结束:幼儿听音乐做《找朋友》游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