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精选9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进行相关的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的同时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获得探索规律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的研究过程,归纳概括商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知识网络
1.创设数学情境,复习旧知
师:做个小游戏,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6×2= 6×20= 6×200= 6×20xx=
师:你们算得可真快,用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积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师:咱们还学过什么相关的知识?
(积不变的规律)
师:怎样可以保证积不变呢?
(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零除外)积不变。)
师:大家还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学习除法时,我们又发现了商变化的规律,这种情况下,商是怎样变化的呢?
(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商反而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设计意图】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联系为载体,创设数学情境。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建立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比、联想,学生初步感悟了“变化中的不变”“不变中的变化”的函数思想。
2.依托知识网络,激发联想
师:这是我们已经掌握的积变化的规律、积不变的规律、商变化的规律,根据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商也可以不变)
师:怎么会想到商有不变的规律呢?
(积有不变的规律,商就应该有不变的规律。)
师:还可以怎样想?
师:看来我们的猜想需要一定的依据,到底怎样使商不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商不变的规律
【设计意图】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依托,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积累经验,掌握研究方法
1.依据联系,提出猜想
(1)遇到新问题或不会的,我们怎么办呀?——想会的。
咱们一起再来看看已经掌握的这些知识。
(2)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这些规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都是三个量 两个量变,一个量不变)
今天研究的就是商不变,那两个量呢?
板书:被除数? 除数? 商不变
师:被除数和除数是随便变吗?
(要有规律的变)
(3)师:根据你前面学习的经验,具体地说说被除数、除数怎样有规律的变化,才能保证商不变?
板书:被除数乘一个数,除数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被除数除以一个数,除数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被除数乘一个数,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被除数除以一个数,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设计意图】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和数学学习经验,引导学生更加具体的猜想,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自主探究,举例验证
(1)举例方法指导
师:这么多种猜想,到底哪种猜想成立呢?有点儿难,怎么办呢?
(举些例子来验证猜想。)
板书:验证
师:怎么验证?
(举一些例子。)
师:举什么样的例子?然后怎么办呀?
【设计意图】列举出了这么多种猜想,学生知道要证明猜想是否成立需要列一些算式来进行举例验证,但是如何列算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在举例验证前,设计了问题串,给学生提供了举例方法的指导。
(2)自主探究,填写研究报告
学习建议
师:同学们手里都有一个研究报告单,先选一条猜想,然后再举例子来验证,最后看看你验证的猜想是否成立?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以研究报告为抓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为今后探究这类问题提供研究方法。
(3)个人汇报,合作交流
①先验证不成立的猜想
师:他验证的是哪一条?看懂他的意思了吗?请这位同学来讲一讲。
谁也验证的是这一条?成立吗?一个反例够吗?
②再验证成立的猜想
师:他验证的是哪一条?看懂他的意思了吗?说说你是怎样验证的?
师:一个例子能证明猜想一定成立吗?
再看看他的例子?
还有谁也验证的是这一条?说明什么?
师:这些例子符合这个规律,说明猜想成立。
师:咱们用黑板上的这组算式来验证,应该怎么看呢?谁愿意像老师这样标一标?讲一讲?还有机会吗?
【设计意图】培养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学生在动态的举例中感知商不变的规律,这个过程就是函数动态的过程,渗透函数思想。
学生体会到“证明一个猜想不成立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了”, “证明一种猜想成立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举出大量的例子来验证,这样得到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3.归纳概括,得到结论
(1)把成立的两条猜想小声地读一读。
能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吗?
同桌同学互相说说。(板书归纳)
(2)追问为什么0除外呢?
在什么地方应用到了商不变的规律呢?
4.应用练习
(1)780÷30,可以怎样解答?
预设:用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解决的。
师:有同学是这样做的。
出示:
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反馈
预设:可以,因为利用了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商不变,这样做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2)120÷15
师:这道题我们可以怎样解决?
预设:用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解决的。
师:利用今天学习的.商不变的规律能不能解决这道题?
出示:
120÷15
=(120 × 4)÷(15 × 4)
=480÷60
=8
师:被除数和除数为什么都乘4?
生: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以及商不变的规律,可以直接口算解决。
5.讨论余数
840÷50
师: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我们可以列这样的竖式。
出示
师:有的同学认为余数是4,有的同学认为余数是40,到底是多少?为什么?
生:是40,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这道题转化为84个十除以5个十,所以余下的是几个十。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使学生切实了解到计算过程既有一般方法,又有灵活处理之处,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理解
1.口算应用,加深理解
下面的题你会算吗?怎么算的?
120÷30= 6300÷700=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这样做的道理了吗?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口算中已经用过,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继续应用。
2.顺应结构,建立模型
(四)回顾历程,产生新的思考
1.咱们回顾一下研究的过程。
2.是什么引发了我们今天的猜想?
因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发了我们今天的猜想。
3.把四个规律放在一起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补充知识网络(商不变的规律)
乘法、除法里存在这样的规律,你又想到了什么?
今天的学习,使同学们产生了新的思考,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回去后可以用今天研究问题的方法,自己去探究新问题。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93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商随除数(或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放手探讨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
教学重点:
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揭示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你们知道孙悟空有一项特别厉害的本领是什么呢?(生:七十二变)不管孙悟空怎么变,它还是谁?(生:孙悟空)
2、师揭示新课:
数学知识也有这些变与不变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变化规律。
二、探究体验,建构新知
(一)探究商随除数(或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1、课件出示情境-:星期天,谭老师到体育用品商店去买球,乒乓球每个2元,足球每个20元,篮球每个40元,用200元买其中一种球,可以分别买多少个?
情境二:在学校举行的冬季趣味运动会“定点投篮”项目中,每8人一组,16人可以分成多少组?160人呢?320人呢?
(实物投影)展示:a 200÷2=100 b 16÷8=2
200÷20=10 160÷8=20
200÷40=5 320÷8=40
2、组织小组讨论:在刚才两组算式中,藏着很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小组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算式进行研究。
小组讨论:
(1)仔细观察被除数、除数、商,你发现了什么?
(2)从上到下任选两个式子比较,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什么发生了变化?
(3)从下往上看,任选式子比较,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什么发生了变化?怎样变化?
3、汇报交流,总结归纳商随被除数(或除数)娈化的规律。
研究a组题的学生汇报:
研究b组算式的学生汇报:
4、师:通过刚才大家的发现与交流,我们看到在被除数不变时,商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在除数不变时,商又随着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假如要使商不变,同学们猜一猜被除数、除数该怎样变化?
(二)探究商不变的规律。
1、情境三:故事“猴王分桃”引入探究商不变的规律。
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4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吧。”小猴听了,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吧,给你4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4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这时,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师: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2、学生交流,口述算式:
4÷2=2 40÷20=2 400÷200=2
3、师:认真观察这一组算式,当商不变时,你发现被除数是怎么变化的,除数又是怎么变化的?验证一下你刚才的猜想。
4、引导学生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1)生结合算式说出商不变的规律
(2)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这一规律
(三)对比观察小结商的三个变化规律
1、引导观察三组算式,商有在什么情况下变,在什么情况下不变呢?
2、生边汇报,师边将表补充完整。
出示表:
被除数 除数 商
不变 变 变
变 不变 变
变 变 不变
师:他们的变与不变是有规律的。正如我们刚才总结的那样。在今后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在商不变时还应注意“0”除外。
三、应用练习,拓展提升
1、口算(根据每组第1题的商,口算出下面各题的商)
100÷5 15÷3 72÷9
100÷10 60÷3 720÷90
100÷50 120÷3 7200÷900
2、填空。
120÷30=(120×3)÷(30×□)
60÷12=(60÷2)÷(12○2)
200÷40=(200×□)÷(40○5)
150÷50=(150○□)÷(50○□)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300÷700=□8100÷300=□200÷25=□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拓展:你能把今天所学的商的变化规律与积的变化规律对比,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篇3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精华【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习了比算乘法和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旧教材相比,本知识点作了适当调整:旧教材中只研究了商不变的规律,而新教材中却改为了商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探讨被除数不变上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和除数不变商虽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就使是这一部分知识更加系统、更加全面。
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填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渗透函数思想。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学情分析
本节课从而激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
关于商的变化规律,主要包含了商变和商不变两个内容,以前面掌握了乘法运算和除法运算为基础,从乘法变化规律入手,利用乘除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不由自主的想到: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变化规律?它们可能是什么?但只有猜测是不够的,要想证明猜测是否正确,就必须予以事实证明,通过对三次验证过程不同角度的指导,促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同时,经历猜测——验证——结论——应用的数学研究过程,尝试大胆合理猜测、举例加以验证的数学研究方法。学生比较难理解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猜测 验证结论应用的一般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商的变化规律。
难点:正确理解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篇5
1.初步了解商的变化规律:在除法中被除数不变除数逐渐扩大商逐渐缩小;除数不变被除数逐渐扩大商也逐渐扩大的变化规律。
2.掌握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进行除法的简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零)
3.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规律,进行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零的简便计算,明晰算理。
课型:新授
教学方法:讲解、练习
教具: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激趣
1、口算。
7 5= 80 20= 560 70=
70 5=160 20=480 8=
70 50= 80 40= 56 7=
7 50=160 40=810 90=
2、填写表格。
原数 扩大5倍 扩大6倍 扩大10倍
60
原数 缩小2倍 缩小6倍 缩小10倍
60
3、口答。
(1)50本练习本,分给10位同学,平均每人几本?
(2)200本练习本,分给40位同学,平均每人几本?
(3)500本练习本,分给100位同学,平均每人几本?
从上面三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4、引入新课。
为什么被除数、除数虽然改变了,商却没有变呢?在除法中,商到底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二、合作交流,探究规律。
1、 课件出示例5;(出示题目)
2 ( )
20020= ( )
40( )
(1)师:你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说出答案吗?
(2)这一组题中,什么数没有发生变化,什么数发生了变化?从上往下看,除数和商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
(3)小结并板书。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反而缩小几倍;
(4)如果从下往上看,这组题目又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后 师适时板书: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了几倍,商反而扩大了几倍。
(5)全班同学齐读规律: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了几倍,商反而缩小(或扩大)了几倍。
2、练习:(课件出示)根据规律计算。
1604=40
16040=
16020=
16010=
3、过渡:我们学习了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的变化规律,那么,当除数不变时,商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
(1)同位互相学习(出示题目):
16 ()
1608=()
320()
A:算一算:让学生口算上面各题;师适时板书。
B:说一说:这题中,什么数发生变化,什么数没有变化?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同位交流)
C、小组合作,学生汇报及小结:
这题中,除数不变,商随着被除数的扩大而扩大,缩小而缩小。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板书)
D:读一读:全班齐读这条规律;
4、练习:(课件出示)根据规律计算。
243=8
2403=
1203=
483=
过渡:想一想:商会随着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那什么情况下,商会保持不变呢?
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第三关,来完成下面表格。
5、出示下表:
被除数 14 140 280 560 5600
除数 2 20 40 80 800
商
自学提示: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1)填写表格;
(2)表中的什么数发生了变化,什么数没有变化?
被除数、除数、商的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3)把第1栏到第2栏进行比较,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第3栏到第4栏呢?
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的发现吗?
把第5栏到第4栏进行比较,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8、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引导学生用简明的语言概述;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叫做商不变规律。
9、练习:(1)下面的算式,你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化简计算吗?
42060=7200800= (口算)
4000500=(提示:你能用竖式来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指导。
(2)下面的计算对吗?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三、活动练习,拓展应用:
1、第94页第4题:从上到下,根据第1题的商写出
下面两题的商。(指名学生回答)
2、 填空:
(1)被除数扩大5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 )。
(2)除数缩小5倍,被除数不变,那么商( )。
(3)两个数相除商是12,如果被除数、除数都缩小3倍, 商是( )。
(4)除数不变,如果被除数缩小3倍,商也会( )。
3、判断:
已知 6020=3
那么 (60X3 ) (20X2 )=3 ()
(602) (202 )=3()
(60 3) (20X30)=3()
4、趣味练习:
猴王分桃
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让一只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4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吧。小猴听了,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吧,给你4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说:那好吧,给你4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 小猴子连忙说:好了、好了!猴王听了哈哈大笑。
同学们,你知道猴王为什么笑吗?
四、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那些知识?说一说。
(1)被除数不变,商随着除数怎样变化?
(2)除数不变,商随着被除数怎样变化?
(3)商不变呢?
五、拓展。
(1)(2400○□ ) (80○□)
1、要使商不变,可以怎么填?
2、要使商乘2,可以怎么填?
3、要使商除以2,可以怎么填?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商的变化规律
(1)被除数不变:
除数扩大几倍,商就缩小几倍
除数缩小几倍,商就扩大几倍
(2)除数不变:
被除数扩大几倍,商就扩大几倍
被除数缩小几倍,商就缩小几倍
(3)商不变: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发现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具体做到,发现被除数不变,商随着除数的扩大(缩小)而缩小(扩大);除数不变,商随着被除数的扩大(缩小)而扩大(缩小);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时,商不变。并会根据这些规律计算除法算式。
教学重点: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在观察时,对于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了商反而缩小的规律是比较难理解的。
教学过程
一、 课前研究
课前小研究
研究者 班级___________
一、计算下面两组题,我能发现规律。
(1)
200 ÷ =
比较一下这些式子之间,我发现了被除数、除数和商有这样的变化规律:被除数不变,除数(填怎么变) ,商(填怎么变) 。
(2)
÷8=
比较一下这些式子之间,我发现了被除数、除数和商有这样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填怎么变) ,除数不变,商(填怎么变) 。
二、 继续探索:
我又发现了被除数、除数和商有这样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填怎么变) ,除数(填怎么变),商(填怎么变) 。
三、堂上学习
1、交流汇报,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板书:变、不变……
转折:刚才我们发现,当被除数不变时,商和除数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而除数不变时,商和被除数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能解释一下吗?可以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讨论)
(1)为什么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了,商会变小?
(2)为什么除数不变,被除数变大了,商会变大?
(可举生活中的例子:一包糖果100颗,平均分给一个班上的50个同学,每人多少颗?现在糖果不变,但分给两个班的同学,每人的糖果是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
如果还是分给一个班的`50人,现在拿来3包糖果,每个人得到多了还是
少了?为什么?
如果糖果拿来2包,分的班也变成2个班,每人得到的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
小结:被除数也就是要分的总数,当被除数不变,除数乘上几,商反而要除以几;当除数不变,被除数乘上几,商也会乘上几。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时,商不变。
四、巩固练习
1、从上到下,根据第1题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60= 80÷40=
7200÷900= 3600÷600= 800÷400=
2、根据第三个规律,把下面的除法算式改写成比较简单的算式:
38700÷900=387÷( )
45000÷600=( )÷6
3200÷80=320÷( )
81000÷900=8100÷( )
3、根据2500÷50=50你能写出多少个商相同的除法算式?(小组完成)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那些内容?谁愿意分享你的收获。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篇7
设计说明
“商的变化规律”是在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引导学生由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类推出除法中商的变化规律是本节课的关键。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紧抓学生知识的增长点,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效延伸。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积的变化规律”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例8向学生渗透函数思想,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让学生在初步感知被除数、除数、商之间存在着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抓住这个知识的增长点,然后从单纯的算式计算延伸到算式内部、算式之间的联系,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最后探究商的变化规律,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经历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过程。
2、重视合作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学生在与同学合作交流时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接受同学的批评与建议,和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既与他人分享了学习成果,又体验了合作的快乐,为达到会学、乐学和创造性学习的境界奠定了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画有表格的纸
教学过程
⊙情境激趣,揭示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数学王国的游乐园玩一玩。(课件出示游乐园的情境图)游乐园里有很多有趣的知识,也蕴涵很多规律,要想获得知识、发现规律,同学们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一幅生动形象的游乐园的情境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探究体验,建构新知
1、探究除数不变时,商随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课件出示教材87页例8中的(1)题]
(1)课件出示导学要求。
①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②商随着谁的变化而变化?怎么变的?
③它们的变化有规律吗?
(2)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或除以几),商也乘几(或除以几)。
2、探究被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
(1)我们再来观察教材87页例8中(2)题的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变了)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按照下列方式进行观察。
①从上到下观察被除数、除数、商。
②从下到上观察被除数、除数、商。
(3)学生自由交流,相互补充。
(4)师总结: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或除以几),商反而除以几(或乘几)。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93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商随除数(或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放手探讨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
教学重点:
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揭示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你们知道孙悟空有一项特别厉害的本领是什么呢?(生:七十二变)不管孙悟空怎么变,它还是谁?(生:孙悟空)
2、师揭示新课:
数学知识也有这些变与不变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变化规律。
二、探究体验,建构新知
(一)探究商随除数(或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1、课件出示情境-:星期天,谭老师到体育用品商店去买球,乒乓球每个2元,足球每个20元,篮球每个40元,用200元买其中一种球,可以分别买多少个?
情境二:在学校举行的冬季趣味运动会“定点投篮”项目中,每8人一组,16人可以分成多少组?160人呢?320人呢?
(实物投影)展示:a 200÷2=100 b 16÷8=2
200÷20=10 160÷8=20
200÷40=5 320÷8=40
2、组织小组讨论:在刚才两组算式中,藏着很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小组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算式进行研究。
小组讨论:
(1)仔细观察被除数、除数、商,你发现了什么?
(2)从上到下任选两个式子比较,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什么发生了变化?
(3)从下往上看,任选式子比较,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什么发生了变化?怎样变化?
3、汇报交流,总结归纳商随被除数(或除数)娈化的规律。
研究a组题的学生汇报:
研究b组算式的学生汇报:
4、师:通过刚才大家的发现与交流,我们看到在被除数不变时,商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在除数不变时,商又随着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假如要使商不变,同学们猜一猜被除数、除数该怎样变化?
(二)探究商不变的规律。
1、情境三:故事“猴王分桃”引入探究商不变的规律。
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4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吧。”小猴听了,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吧,给你4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4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这时,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师: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2、学生交流,口述算式:
4÷2=2 40÷20=2 400÷200=2
3、师:认真观察这一组算式,当商不变时,你发现被除数是怎么变化的,除数又是怎么变化的?验证一下你刚才的猜想。
4、引导学生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1)生结合算式说出商不变的规律
(2)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这一规律
(三)对比观察小结商的三个变化规律
1、引导观察三组算式,商有在什么情况下变,在什么情况下不变呢?
2、生边汇报,师边将表补充完整。
出示表:
被除数 除数 商
不变 变 变
变 不变 变
变 变 不变
师:他们的变与不变是有规律的。正如我们刚才总结的那样。在今后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在商不变时还应注意“0”除外。
三、应用练习,拓展提升
1、口算(根据每组第1题的商,口算出下面各题的商)
100÷5 15÷3 72÷9
100÷10 60÷3 720÷90
100÷50 120÷3 7200÷900
2、填空。
120÷30=(120×3)÷(30×□)
60÷12=(60÷2)÷(12○2)
200÷40=(200×□)÷(40○5)
150÷50=(150○□)÷(50○□)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300÷700=□8100÷300=□200÷25=□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拓展:你能把今天所学的商的变化规律与积的变化规律对比,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篇9
一、教材分析
"商的变化规律"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教材中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比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商的变化规律,在除法中①被除数不变除数逐渐扩大商逐渐缩小;除数不变被除数逐渐扩大商也逐渐扩大②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进行除法的简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规律,进行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零的简便计算,明晰算理。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教师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再次见面,你们高兴吗?
1、师:同学们,自从咱们上一年级开始小精灵一直伴随着我们一起学习数学,今天他又高兴地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还给我们带来了几道题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好!请大家注意看屏幕。
160÷8= 200÷2= 200÷40= 16÷8= 320÷8= 200÷20=
课件出示口算指名学生口答,个别集体回答。
师:同学们你们算得又对又快,教师提几个问题和大家研究一下。注意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有些算式的被除数相同,有些算式除数相同。
下面我们就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课件演示分类)
16÷8= 200÷2=
160÷8= 200÷20=
320÷8= 200÷40=
师:我们先来观察第一组算式,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
再仔细观察除数和商是怎样变化的?谁来说一说?
师:看来,被除数不变,除数逐渐扩大商逐渐缩小。
师:第二组和第一组比较,这一组算式又是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呢?
师:谁能概括地说一说这组算式的除数不变,被除数、商是怎样变化的吗?
教师总结。(看来,除数不变,被除数逐渐扩大商也逐渐扩大)。
16÷8=2 200÷2=100
160÷8=20 200÷20=10
320÷8=40 200÷40=5
师:通过对刚才这两组算式的观察比较,得出什么结论?
师:看来商的变化和被除数、除数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商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2、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
3
60÷30=
60
9
18÷3=
180
二、创设情境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题做得也很快。现在听一个小故事,然后我们继续学习。(课件显示)
话说,孙悟空跟唐僧取经后成了斗战胜佛,但是他仍然忘不了花果山的.猴子猴孙们和神仙洞府,这一年孙悟空又回到花果山,立刻被猴儿们围住了,一只小猴嚷到:"大王,大王,石屋今年由我来打扫吧!""好啊!好啊!"孙悟空说道:"不过,石门上都有一道算式题,只有每道题的商与钥匙上的数相同,那石门才能打开。"
说着,便交给那小猴一把钥匙。
师:同学们我们先猜一猜,小猴子能打开这些石门吗?你怎么知道的?那么我们就来算一算。来完成小篇子的第二题。
被除数141402805605600
除 数2204080800
商77777
师:谁来汇报自己计算的结果?
师:商都是几?
是的,小猴子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并得到了大王的夸奖,可高兴了!但是小猴子心里仍然有个疑问,怎么得数都是7呢?这里一定有什么奥秘?于是决定仔细研究!
三、探索规律
课件出示表格
被除数141402805605600
除 数2204080800
商
师:观察表中每一栏的数,看看什么数有变化什么数没有变化。
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表中什么数有变化什么数没有变化。想好了把你的想法和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刚才讨论的非常热烈,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来研究一下,谁先说一说?
表中什么数有变化什么数没有变化?
被除数、除数、商是怎样变化的?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第2栏同第1栏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说,被除数扩大了,除数也扩大了,我们用一句话概括起来可以怎样说?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
师:它们是怎样扩大的?
生:被除数乘了10,除数也乘了10,我们说他们同时乘了10(板书:同时),结果怎样?生:商不变。
再找两组对比说后总结:
师:那么我们就说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板书:相同)结果怎样?商不变。
师:第2栏同第1栏比较同时乘了相同的数。商不变。
还有哪两栏比较也是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
第3栏同第2栏比较……
第4栏同第3栏比较……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生: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师: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这个数是"0"可以吗?
被除数乘"0"得"0";除数乘"0"得"0",那么"0"能不能除以"0"?
生:不能,因为"0"不能做除数!
师:所以我们说:"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师:刚才我们从左向右观察,现在我们从右向左观察,比如第4栏同第5栏比较被除数、除数是怎样变化的?
生: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了,是怎样缩小的?
师:谁来用一句话概括起来说一说?
生:被除数、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师:板书(除以)
师:还有谁和谁比也是同时缩小了?
师:它们同时除以的数又是怎样的呢?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第2栏同第3栏比较……
师:被除数、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这个数可以是"0"吗?
生:不能,"0"不能做除数。
师:我们就说"0"除外。
师总结:被除数、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师:谁来用一句话概括商不变的规律?
生:被除数、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四、巩固新知
1、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被除数121201200
除数660600
商
被除数150015015
除数3000303
商
分组填写。小组交流。让学生说规律。
师:同学们这些商为什么都相同?
2、完成第四题。
从上到下,根据第1题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72÷9=8 8000÷400=20
720÷90= 800÷40=
7200÷900= 80÷4=
学生回答。
师:从上到下看,每组题中商为什么不变?
从下到上看,每组题中商为什么不变?
3、判断下面每组题的商变还是不变。(微机显示)
70÷15= 50÷2=
70÷3= 500÷2=
360÷9= 80÷40=
120÷3= 800÷4=
4、完成第5题。
5、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微机分两部分,逐一显示各题)
谁先算完就迅速站起来说得数。
师:我发现大家都算的又对又快,说说你们有什么巧妙的方法。
生:被除数、除数同时除以10,也就是在它们的末尾同时各去掉一个"0",这样就能很快算出这几道题的得数。
师:注意看准下面各组题,继续抢答。
师:你们还是算得这么快,有什么好方法?
生:算这些题时可以想:被除数、除数同时除以100,也就是在它们的末尾同时各去掉两个"0",这样根据口诀就能很快算出来。
五、课堂小结
1、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上了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