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进位加》教案

短文网

2025-09-26教案

短文网整理的小学《进位加》教案(精选1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进位加》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的精神,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分别出示口算卡片:8+6= 7+9= 8+4=

20+15= 16+50=

2、说出口算步骤:20+(7+5)= 30+(5+5)=

3、演示课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出示:27+2=

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的.过程.(先算个位上的7加2等于9,再算20加9等于29.)

【继续演示课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聪明的小猴子也来参加我们的学习了,它见我们都会算27加2,就把第2个加数“2”拿走了,换上了“5”,这道题就变成了27+5.你们还会算吗?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算一算这道题.

二、探索新知

1、自学尝试

学生自己摆小棒,探索27加5的计算方法.

2、小组交流操作情况

3、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配合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

(1)先算7加5等于12.再算20加12等于32.

(2)把5分成2和3,3加27等于30,30在加2等于32.

(3)把27分成22和5,5加5等于10,22加10等于32.

(4)从27起,1个1个地往上加,加到5是32.

4、比较

哪种方法更简便一些?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老师继续演示课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学生随着叙述口算的步骤.(27加5,先把7和5相加得12,再把20和12相加得32.)

5、小结

师:今天我们计算的题目和以前计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十了)这样的加法叫什么?(进位加法)对,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原来十位上的数增加了1)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了,送给十位1个十,所以十位上的数就多了1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出示:5+35=

这道题与例题有什么不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强调:无论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还是一位数加两位数,都要注意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2、做一做的第2题.

48+6= 8+63= 74+9=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3、口算:7+6= 9+5= 6+4=

27+6= 39+5= 6+54=

同桌对比口算,互相说一说每组题有什么特点.

4、开放题

下面的□填几?

57+□=5□ 57+□=6□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问:你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

教材第67页练习十六的第2题和第3题.

2.15+5= 9+62= 75+7= 23+8= 3+47= 4+89=

3.一个加数是67,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多少?

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小学《进位加》教案 篇2

详细介绍:

课题:不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掌握万以内不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

教具和学具

教师准备375个信封的投影片(如书上图),准备计数板、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1.口算练习

50+70=30+600=30+300=

90+20=40+50=0+500=

2.求38加25的和

(1)怎样列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

(2)得数十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5?

(因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3个十加2个十是5个十,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一个十应是6个十.)

(3)你觉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十位上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一个十.)

(4)回忆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是什么.

板书:笔算两位数加法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设疑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如果是求1738加上625的和,你知道应当怎样计算?(板书:1738+625=)能说出你计算的理由吗?好了,学完这节课你就能顺利解答这道题了.

(二)学习新课

1.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求下面两个数的和.请看图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出示图A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信封?(43个信封)教师接着出示图B,放在图A下面提问:这是多少个信封?(32个信封)

(2)要求两个数的'和如何列式?怎样写竖式?怎样计算(相同数位对齐)如:

(3)计算后教师追问:相同数位对齐是什么意思?(个位十位分别对齐)

(4)如果有百位呢?(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出示下图中第一排的一个百一扎的两扎信封和第二排中一个百一扎的一扎信封)变成如下的图和算式:

师问:竖式的百位如何写?(让学生填)

(5)请学生独立计算

师问:说说你是从哪一位开始加起的?为什么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四人一组讨论,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

(6)在教师指导下理解算理

243是2个百4个十和3个一,132是1个百3个十2个一.个位上3个一加上2个一和是5个一.所以和的个位写5;十位上4个十加上3个十和是7个十,所以和的十位写7;百位上2个百加上1个百是3个百,所以和的百位写3.只有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它们的计数单位是统一的,才能相加.

(7)练一练

4111+367=

28+570=

师:为了对齐数位,注意竖式中第一个加数不要写得太挤,在写第二个加数时,要看好第二个加数的最高位,应该和第一个加数的哪一位对齐.

2.进位加法.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270+58=(如下图所示)

(1)请学生独立列出竖式,并计算.

(2)师问:十位应该怎样计算?(关键性问题)

(3)教师演示、操作活动投影片(如图),使学生明确算理、7个长方形和5个长方形合起来可以组成一块正方形计数板(100)和2个长方形.指导学生写出竖式,十位相加满一百,要向百位进1.

(4)学生独立填写百位结果.

(5)练一练

(6)小结:计算时注意: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不要忘记向百位进1,同时百位上不要丢掉进位的1.

3.进位加法.【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例3求809与3764的和.

(1)请学生自己列横、竖式,并计算.

(2)重点思考:百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应该怎么办?

(3)做完后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4)讨论:三、四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三、四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的加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而且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不同点:加数的位数不同)

(5)总结三、四位数加法的法则.(在原法则板书上改)

标题的两位数改为三、四位数.

第③条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改成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1.直接在竖式上计算

2.列竖式计算

238+326=1629+527=715+8605=

3.判断正误并改正.

4.课后总结

(1)今天学的是什么知识?(出示课题)计算法则是什么?说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2)解疑

我们已学完本节知识,请大家做一做开始的那道题,看谁会做并能做对.

1738+625=

板书设计不连续进位加

不连续进位加

小学《进位加》教案 篇3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我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但处理的还是不够细致,对问题的剖析不够透彻,对课本的解读不够深入,还有就是对学生的竖式书写的方式习惯要求不够严格,导致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

1、学生抄错题。在列竖式时将数字或者运算符号抄错,导致错误率高。

2、学生书写不规范。例如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学生在书写时由于不规范会导致计算时将数位看错,造成错误;还有就是最底下的横线必须要求用直尺画,这样更加美观。

3、计算时,尤其是减法运算时,会出现倒减(从高位减起)的情况。

4、计算时的进位和退位的“1”会经常忘记计算。

5、等号的后面往往忘记写得数。

面对这些错误,我认为重要的是整合错误资源。我和学生一起找错误,抓典型事例,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者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做到自己检查,自己改正。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出错误,例如提问“我们从十位算起可以吗?”勾起学生的思考,避免类似的错误。这些是我们在课堂上能做的,但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与其他内容的学习,它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在纠错的道路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也非常重要。

小学《进位加》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与同伴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复习

1、口算

20+4032+1040+4842+475+23

4+6451+834+534+5083+1

(1)课件出示,学生口答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二、新知引探

1、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的真棒。瞧!有个班级举行联欢会,我们也去看一看。他们现在好象在讨论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信息)

2、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么解决够不够的问题?

算式怎么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4+9=

3、尝试计算

师:怎么算呢?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可以请小棒帮忙。

4、交流算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过程)

24+9=3324+9=331+9=1024+10=34

631323+10=3334-1=33

30

5、比较算法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不错。你喜欢哪种方法?

把你喜欢的那种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6、巩固算法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45+67+6374+9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7+69+56+4

27+639+56+54

(1)独立练习

(2)反馈

(3)你有什么发现?

2、对比练习

23+467+252+6

23+767+852+9

(1)口算得数

(2)比较异同

(3)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改错练习

25+8=23()

47+5=97()

36+7=43()

4、发展练习

35+()=4()

四、

小学《进位加》教案 篇5

小学《进位加》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进位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进位加》教案 篇6

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并掌握算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三种类型的加法进行复习,既复习了旧知,又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三道练习题都与下面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有着密切联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语言表达、边摆边说的教学环节,体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的乐趣。

3.把练习题融入到游戏中,符合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小棒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促进迁移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老师让你们收集生活中我们所学过的两个数相加的例子,你们找到了吗?谁愿意到黑板前来展示?

2.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加法例子。

预设

(1)一位数加一位数的。

生:我第一周得了6颗红星,第二周得了8颗红星,两周一共得了多少颗红星?(学生用图文结合展示)[6+8=14(颗)]

(2)整十数加整十数的。

生:过年的时候,爷爷给了我两个红包,一个红包里面有20元,另一个红包里面有50元,这两个红包里面一共有多少元?(学生贴了两个信封并用集合圈表示)[20+50=70(元)]

师:希望你能合理利用你的压岁钱。

(3)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

生:我的语文书第一课有11个生字,第二课有8个生字,这两课一共有多少个生字?[11+8=19(个)]

设计意图: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入,用挑战性的语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三个真实的例子,帮助学生回忆、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同时也对学生合理利用压岁钱做了思想渗透。

⊙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65页例2情境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并讨论算法。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分小组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看谁的动作最快!

(2)组织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师:把你的摆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选出能代表你这一组的计算方法。

(3)请各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解本组的计算方法。

预设

组①:左边摆2捆零4根小棒表示24,右边摆9根小棒表示9。把右边的9根小棒分成6根小棒和3根小棒,左边的4根小棒与右边的6根小棒凑成10根小棒,组成1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3捆小棒再与剩下的3根小棒合起来是33根小棒,即24+9=33。

组②:左边摆2捆零4根小棒表示24,右边摆9根小棒表示9。左边的1根小棒和右边的9根小棒合起来是10根小棒,加上左边剩余的23根小棒,一共是33根小棒。

组③:左边摆2捆零4根小棒表示24,右边摆9根小棒表示9。左边的4根小棒和右边的9根小棒合起来是13根小棒,再加上2捆小棒,一共是33根小棒。

3.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师:刚才我们用学具演示了24+9的计算过程,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把这个过程说一遍?(请几名学生讲,注意突出“进位”)

4.抽象概括,弄清算理。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可以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加,再把得到的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还可以先把一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5.比较异同,体会算法。

让学生结合小棒图说一说,以上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小结: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需要向十位进1,这样的加法叫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自主探究24+9的计算方法,在交流中初步体会操作方法的多样化。从具体到抽象,使思维过程更清晰、更有条理,从而理解算理。

小学《进位加》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不进位)。

2、能运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加法笔算的对位方法,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对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百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首先,我们先来复习我们之前就学过的一个知识,就是十以内的加法。

教师随机说出十以内的加法,同学快速说出答案。这样经过大约五分钟的反复练习,使同学对之前学的十以内的加法进行很好的复习和巩固,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师:大家翻到课本的第11页,看这幅图。

通过观察图画,组织学生讨论从图画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师:大家再翻到课本的第12页,看例题1。

在学生看题的同时,板书:“例1、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分析题意,找出有用的数据。

师:现在谁能告诉我,这个题怎么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35+2=。

师:很好,现在我们已经列出了算式,怎么计算呢,哪位聪明的同学能告诉我? 同学们积极发言,教师点评,总结不同的算法。

师:很好,大家都会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个新的方法,那就是列竖式计算,大家看黑板。

师:我们首先用数小棒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看书上的图,大家讨论一下怎么用数小棒的方法来算。

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重点突出在数小棒的方法中,将整十的和不足十的零散小棒分开计算。

师:现在我们学习怎样写竖式,其实就是把数小棒的方法用数字表示出来。大家看黑板。

教师板书竖式:

35+ 2

师:大家看黑板,看看这个竖式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归纳出加法竖式的几个特点:一是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二是加号和横线缺一不可,加号表示加法,而横线是把加数与和分隔开来。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竖式的写法,接下来我们看一看怎样计算。

边板书边讲解:从个位开始加,将上下两个数的个位加起来,写在横线下,然后再加十位,和写在横线下。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数小棒的计算过程理解加法竖式的运算方法。注意强调竖式的计算应从个位加起,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得出的和也应该与加数各位对齐。

在讲解例题结束后,再次强调和总结不进位加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和书写规范。

2、巩固练习。

师:现在大家都应该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了,我现在就请几个同学上来完成做一做的练习来检验一下大家都有没有学会,看一看我们能不能把新学的知识运用起来。

请五位同学上讲台做题。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32+6=24+3=5+43=21+3=4+33=

强调:列竖式、注意书写规范、计算正确。

对五位同学做的进行点评,好的予以表扬,不好的指出错在了哪里,进行更正,并强调正确的书写规范。

3、教学例2。

师:请大家看课本13页的例题2。

板书:“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教师引导同学分析题意,找出有用数据,并列式。 板书算式:35+32=。

师: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加法,只是我们之前算的都是一个两位数加一个一位数,现在两个加数都是两位数,该怎么用竖式计算呢?同学们先在练习本上试着列竖式计算一下。

教师根据学生列竖式计算的情况,总结计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

35+ 3267

4、小结。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着重强调几点:各位对齐、加号与横线、从个位加起。

师:相信同学们现在也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了,我们就来练习一下。 请四位同学上讲台算做一做的题。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33+43=24+61=53+22=37+40=

根据同学做的情况进行讲评。再次强调不进位加法竖式的书写规范和计算方法。

三、总结。

小学《进位加》教案 篇8

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并掌握算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三种类型的加法进行复习,既复习了旧知,又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三道练习题都与下面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有着密切联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语言表达、边摆边说的教学环节,体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的乐趣。

3.把练习题融入到游戏中,符合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促进迁移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老师让你们收集生活中我们所学过的两个数相加的例子,你们找到了吗?谁愿意到黑板前来展示?

2.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加法例子。

预设

(1)一位数加一位数的。

生:我第一周得了6颗红星,第二周得了8颗红星,两周一共得了多少颗红星?(学生用图文结合展示)[6+8=14(颗)]

(2)整十数加整十数的。

生:过年的时候,爷爷给了我两个红包,一个红包里面有20元,另一个红包里面有50元,这两个红包里面一共有多少元?(学生贴了两个信封并用集合圈表示)[20+50=70(元)]

师:希望你能合理利用你的压岁钱。

(3)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

生:我的语文书第一课有11个生字,第二课有8个生字,这两课一共有多少个生字?[11+8=19(个)]

设计意图: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入,用挑战性的语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三个真实的例子,帮助学生回忆、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同时也对学生合理利用压岁钱做了思想渗透。

⊙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65页例2情境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并讨论算法。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分小组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看谁的动作最快!

(2)组织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师:把你的摆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选出能代表你这一组的计算方法。

(3)请各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解本组的计算方法。

预设

组①:左边摆2捆零4根小棒表示24,右边摆9根小棒表示9。把右边的9根小棒分成6根小棒和3根小棒,左边的4根小棒与右边的6根小棒凑成10根小棒,组成1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3捆小棒再与剩下的3根小棒合起来是33根小棒,即24+9=33。

组②:左边摆2捆零4根小棒表示24,右边摆9根小棒表示9。左边的1根小棒和右边的9根小棒合起来是10根小棒,加上左边剩余的23根小棒,一共是33根小棒。

组③:左边摆2捆零4根小棒表示24,右边摆9根小棒表示9。左边的4根小棒和右边的9根小棒合起来是13根小棒,再加上2捆小棒,一共是33根小棒。

3.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师:刚才我们用学具演示了24+9的计算过程,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把这个过程说一遍?(请几名学生讲,注意突出“进位”)

4.抽象概括,弄清算理。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可以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加,再把得到的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还可以先把一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5.比较异同,体会算法。

让学生结合小棒图说一说,以上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小结: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需要向十位进1,这样的加法叫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自主探究24+9的计算方法,在交流中初步体会操作方法的多样化。从具体到抽象,使思维过程更清晰、更有条理,从而理解算理。

小学《进位加》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在观察中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训练同学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同学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同学想学、乐学、会学。

4、对同学进行爱家乡的教育,并培养同学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口答:

5+8=

9+4=

7+9=

6+7=

6+6=

4+7=

8+5=

8+8=

6+44=

36-5=

45+30=

75-40=

48-3=

57+3=

69-6=

34+5=

2、竖式计算:

23+35=

42+34=

41+56=

34+15=

先让同学独立完成,然后指名说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1、过渡:有两个小朋友,课余时间喜欢集邮,请看(课件出示主题图)

根据这两个条件提一个加法问题,用算式解答

2、研讨算法

同学回答师板书:34+16=

这是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怎么计算?让同学考虑指名回答。

画小棒,竖式计算。根据同学的回答相机板书和课件出示小棒图和竖式

3 4

+1 6

3、小结算法:

相机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4、试一试:

5、想想做做1

三、巩固练习:

1、五一节有没有出去玩?(课件出示照片)这里是哪里?(九滨广场)

我们宜兴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这里有几张是杨老师去游玩时拍下来的照片。以后假期里到森林公园、宜园去领略一下我们家乡的自然风光,顺便拍一些照片留作纪念。你们瞧,两个小朋友正在拍照了,这上面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怎么解决?

2、好的环境需要我们来呵护,请看,一位游客正在扔垃圾呢!

那两个小朋友正在浇花呢!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

3、那些小朋友在干吗呢?告诉了我们什么?你会提加法问题吗?怎么解决?

(捡废电池)

小学《进位加》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与同伴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复习

1、口算

20+4032+1040+4842+475+23

4+6451+834+534+5083+1

(1)课件出示,学生口答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二、新知引探

1、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的真棒。瞧!有个班级举行联欢会,我们也去看一看。他们现在好象在讨论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信息)

2、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么解决够不够的问题?

算式怎么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4+9=

3、尝试计算

师:怎么算呢?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可以请小棒帮忙。

4、交流算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过程)

24+9=3324+9=331+9=1024+10=34

631323+10=3334-1=33

30

5、比较算法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不错。你喜欢哪种方法?

把你喜欢的那种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6、巩固算法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45+67+6374+9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7+69+56+4

27+639+56+54

(1)独立练习

(2)反馈

(3)你有什么发现?

2、对比练习

23+467+252+6

23+767+852+9

(1)口算得数

(2)比较异同

(3)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改错练习

25+8=23()

47+5=97()

36+7=43()

4、发展练习

35+()=4()

四、

小学《进位加》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课本14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指名学生板演:34+25=

2、口算。

5+7 8+6 50+30 6+28 34+9 57+3

师问:6+28=34你是怎样想的?

(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学习新的内容,(边说边板书:35+37=)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师: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5加7等于几?满十了吗?(个位5加7等于12,满十了)

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边摆边说。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5根小棒,在第二排挂37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师:35和37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7是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个位是5个一加7个一,得12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

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

(2)边摆边算。

师:个位5加7满十,将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

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7)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5加37,个位5加7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2;十位上3加3再加进上来的1得7,在十位写7。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

(4)仿例练习:56+37=93。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6~9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时首先计算个位,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两个数先相加在与个位上进的1再相加得出最后的计算结果。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在观察中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训练同学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同学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同学想学、乐学、会学。

4、对同学进行爱家乡的教育,并培养同学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口答:

5+8=

9+4=

7+9=

6+7=

6+6=

4+7=

8+5=

8+8=

6+44=

36-5=

45+30=

75-40=

48-3=

57+3=

69-6=

34+5=

2、竖式计算:

23+35=

42+34=

41+56=

34+15=

先让同学独立完成,然后指名说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1、过渡:有两个小朋友,课余时间喜欢集邮,请看(课件出示主题图)

根据这两个条件提一个加法问题,用算式解答

2、研讨算法

同学回答师板书:34+16=

这是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怎么计算?让同学考虑指名回答。

画小棒,竖式计算。根据同学的回答相机板书和课件出示小棒图和竖式

3 4

+1 6

3、小结算法:

相机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4、试一试:

5、想想做做1

三、巩固练习:

1、五一节有没有出去玩?(课件出示照片)这里是哪里?(九滨广场)

我们宜兴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这里有几张是杨老师去游玩时拍下来的照片。以后假期里到森林公园、宜园去领略一下我们家乡的自然风光,顺便拍一些照片留作纪念。你们瞧,两个小朋友正在拍照了,这上面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怎么解决?

2、好的环境需要我们来呵护,请看,一位游客正在扔垃圾呢!

那两个小朋友正在浇花呢!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

3、那些小朋友在干吗呢?告诉了我们什么?你会提加法问题吗?怎么解决?

(捡废电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初步建立一定的数感。

3.在探索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进位加》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在观察中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训练同学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同学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同学想学、乐学、会学。

4、对同学进行爱家乡的教育,并培养同学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口答:

5+8=

9+4=

7+9=

6+7=

6+6=

4+7=

8+5=

8+8=

6+44=

36-5=

45+30=

75-40=

48-3=

57+3=

69-6=

34+5=

2、竖式计算:

23+35=

42+34=

41+56=

34+15=

先让同学独立完成,然后指名说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1、过渡:有两个小朋友,课余时间喜欢集邮,请看(课件出示主题图)

根据这两个条件提一个加法问题,用算式解答

2、研讨算法

同学回答师板书:34+16=

这是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怎么计算?让同学考虑指名回答。

画小棒,竖式计算。根据同学的回答相机板书和课件出示小棒图和竖式

3 4

+1 6

3、小结算法:

相机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4、试一试:

5、想想做做1

三、巩固练习:

1、五一节有没有出去玩?(课件出示照片)这里是哪里?(九滨广场)

我们宜兴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这里有几张是杨老师去游玩时拍下来的照片。以后假期里到森林公园、宜园去领略一下我们家乡的自然风光,顺便拍一些照片留作纪念。你们瞧,两个小朋友正在拍照了,这上面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怎么解决?

2、好的环境需要我们来呵护,请看,一位游客正在扔垃圾呢!

那两个小朋友正在浇花呢!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

3、那些小朋友在干吗呢?告诉了我们什么?你会提加法问题吗?怎么解决?

(捡废电池)

小学《进位加》教案 篇1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2.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过程,体会计算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投影、视频、答题纸、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开始新一单元的学习了,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师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展示图片1:11页主题图ppt主题图,

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班34人,每个班由两名老师带队。

师:同学们发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每个班与老师一共多少人。如:二(1)班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两个班一共多少人。如:二(1)班和二(2)班一共多少人等。……

师:那我们就先来解决“二1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1出示图片2

(1)看图片,二(1)班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35+2,师板书

出示图片3

(2)结合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能口算出得数吗?

预设1:口算:5+2=7 30+7=37追问:为什么用个位上的5加2?

结合摆小棒,探究加法竖式的写法及用竖式笔算的方法和算理。

师:怎样笔算呢?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试一试。

学生用摆小棒,师巡视。

组织学生交流摆小棒计算“35+2”的方法和过程,教师出示小棒图。

学生有35人,先摆3捆零5根小棒;带队老师有2人,接着摆2根小棒。把5根小棒与2根小棒合起来是7根,一共是3捆零7根小棒,也就是35加2等于37.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写出加法竖式,并计算。利用课件演示算理。

出示图片4

笔算时,第二个加数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要与个位上的数相加,笔算时个位与个位对齐。

教师板演算法,并对应展示口诀:

数字分开,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3)练习:做一做,图5

2.学习例2

(1)看图片(乘车图片6)提出问题

师: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怎样解答呢?

板书算式:35+32=()

(2)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能自己试一试吗?我们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合作交流

①在计数器上拨珠子

先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十,在个位拨5个珠子表示5个一;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十,在个位拨2个珠子表示2个一,合起来就是67。

②摆小棒

师:有的同学是这样摆的,先摆3捆与5个单根,再摆3捆和2个单根(上下摆放),合起来就是6捆零7根就是67根。

鼓励学生质疑:为什么整捆和整捆的合在一起,单根的和单根的合在一起?

播放动画

③口算的方法

30+30=60,5+2=7,60+7=67

④竖式计算出示图7

师问:为什么5和2对齐?3和3对齐?

师:个位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位和十位上的数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老师板书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观察。

生1:您是先算个位5+2=7,再算十位3+3=6,也就是6个十,把6写在十位。

师:你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4)算法对比,理法勾联

指着竖式结果中的“7”,在摆小棒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拨计数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口算的时候指的是哪个算式?竖式结果中的“6”,是在摆小棒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拨计数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口算的时候指的是哪个算式?

做P13第2题“做一做”(学生独立做,教师检查。)

提问:写竖式注意什么?你是从哪位加起的?还可以怎样加?做完后别忘了什么?

小结:写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计算时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做完后别忘了写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

(三)拓展延伸

1.看图写竖式。(P12第2题)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3.同学们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捐款,二(1)班捐了56元,二(2)捐了43元。两个班一共捐了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进位加》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与同伴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复习

1、口算

20+4032+1040+4842+475+23

4+6451+834+534+5083+1

(1)课件出示,学生口答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二、新知引探

1、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的真棒。瞧!有个班级举行联欢会,我们也去看一看。他们现在好象在讨论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信息)

2、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么解决够不够的问题?

算式怎么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4+9=

3、尝试计算

师:怎么算呢?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可以请小棒帮忙。

4、交流算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过程)

24+9=3324+9=331+9=1024+10=34

631323+10=3334-1=33

30

5、比较算法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不错。你喜欢哪种方法?

把你喜欢的那种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6、巩固算法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45+67+6374+9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7+69+56+4

27+639+56+54

(1)独立练习

(2)反馈

(3)你有什么发现?

2、对比练习

23+467+252+6

23+767+852+9

(1)口算得数

(2)比较异同

(3)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改错练习

25+8=23()

47+5=97()

36+7=43()

4、发展练习

35+()=4()

四、

小学《进位加》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不进位)。

2、能运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加法笔算的对位方法,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对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百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首先,我们先来复习我们之前就学过的一个知识,就是十以内的加法。

教师随机说出十以内的加法,同学快速说出答案。这样经过大约五分钟的反复练习,使同学对之前学的十以内的加法进行很好的复习和巩固,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师:大家翻到课本的第11页,看这幅图。

通过观察图画,组织学生讨论从图画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师:大家再翻到课本的第12页,看例题1。

在学生看题的同时,板书:“例1、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分析题意,找出有用的数据。

师:现在谁能告诉我,这个题怎么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35+2=。

师:很好,现在我们已经列出了算式,怎么计算呢,哪位聪明的同学能告诉我? 同学们积极发言,教师点评,总结不同的算法。

师:很好,大家都会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个新的方法,那就是列竖式计算,大家看黑板。

师:我们首先用数小棒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看书上的图,大家讨论一下怎么用数小棒的方法来算。

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重点突出在数小棒的方法中,将整十的和不足十的零散小棒分开计算。

师:现在我们学习怎样写竖式,其实就是把数小棒的方法用数字表示出来。大家看黑板。

教师板书竖式:

35+ 2

师:大家看黑板,看看这个竖式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归纳出加法竖式的几个特点:一是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二是加号和横线缺一不可,加号表示加法,而横线是把加数与和分隔开来。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竖式的写法,接下来我们看一看怎样计算。

边板书边讲解:从个位开始加,将上下两个数的个位加起来,写在横线下,然后再加十位,和写在横线下。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数小棒的计算过程理解加法竖式的运算方法。注意强调竖式的计算应从个位加起,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得出的和也应该与加数各位对齐。

在讲解例题结束后,再次强调和总结不进位加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和书写规范。

2、巩固练习。

师:现在大家都应该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了,我现在就请几个同学上来完成做一做的练习来检验一下大家都有没有学会,看一看我们能不能把新学的知识运用起来。

请五位同学上讲台做题。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32+6=24+3=5+43=21+3=4+33=

强调:列竖式、注意书写规范、计算正确。

对五位同学做的进行点评,好的予以表扬,不好的指出错在了哪里,进行更正,并强调正确的书写规范。

3、教学例2。

师:请大家看课本13页的例题2。

板书:“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教师引导同学分析题意,找出有用数据,并列式。 板书算式:35+32=。

师: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加法,只是我们之前算的都是一个两位数加一个一位数,现在两个加数都是两位数,该怎么用竖式计算呢?同学们先在练习本上试着列竖式计算一下。

教师根据学生列竖式计算的情况,总结计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

35+ 3267

4、小结。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着重强调几点:各位对齐、加号与横线、从个位加起。

师:相信同学们现在也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了,我们就来练习一下。 请四位同学上讲台算做一做的题。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33+43=24+61=53+22=37+40=

根据同学做的情况进行讲评。再次强调不进位加法竖式的书写规范和计算方法。

三、总结。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