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语文园地一教案(精选17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①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②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③正确书写句子,激发写句子的兴趣。
④熟读背诵《花园果园》。
课前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录音机
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春天来到了,你们看,花园里的花多美呀!瞧,花园里来了几个字宝宝。你认识他们吗?
①(出示卡片)我们来和这些好朋友打个招呼吧!(学生自由读字)
②小组学习:小组里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些字,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③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字方法。
④(出示卡片)按照刚才小朋友发现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同学们来认识这生字,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认得又快又好。
⑤小组学习:互相认读生字、记忆生字。
⑥抽读生字卡片,学生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小结
①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每天都能结识新的汉字朋友呢!
②小组内互相传看作业本,识记同学的名字。
③想认识谁的名字,你就下座位去向他请教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歌声、图画等表现春天的美景,并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②留心观察春天。
③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①过渡:(录音机播放优美的音乐、展示美丽的春景)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我们来读几个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②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词语,要求把字音读准。
③抽读词语卡片(正音)。
④扩展练习:你们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过渡)
①我们已经会写很多字了,我们知道字可以组成词,词可以组成句子,现在我们来写两个句子吧!
②看看谁最先知道我们要写的是什么句子?(学生自由读拼音)
③范写“春”字。(提醒学生要按田字格的位置写)
④比一比,哪个同学写的句子最漂亮?(学生书写)
⑤小组互相评议,推荐写得好的同学在展示台展示。
(过渡)
①春天里,花园里的花开了,果树上的花也开了,到了秋天,果树上还会结果子呢!
②学生自由朗读《花园果园》。
③小组互相读短文(正音)。
④小组互相交流短文写的是什么。
⑤比一比哪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把短文背下来?
⑥给能背的小朋友配乐、配画面朗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春天在哪里
学习目标
①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歌声、图画等表现春天的美景,并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②留心观察春天。
③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卡片、录音机
出示卡片,进入“日积月累”天地,揭示课题
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风拂面、柳绿花红、百花盛开、万物复苏
①指名读,齐读。
②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③谈话、揭题:
是啊,春天来了!瞧,小朋友们正在寻找美丽的春天呢!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行列吧!(录音机: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课题)
①创设情境1:“说春天”
a.春姑娘微笑着对小朋友说:“大家好,我是春姑娘,听说你们都很喜欢我,能不能讲一讲和我有关的故事,背一背和我有关的古诗、课文呢?”
b.学生下座位找好朋友说一说、背一背。
c.指名说、背、评议。
d,说说春天是个怎样的季节?
②创设情境2:“找春天”
大家都找到了春天吗?想不想用我们动听的歌声、多彩的`画笔来表现它、赞美它?
b.自由组合成“创意组”、“演艺组”和“剪贴组”。
c.明确要求:
请创意组的同学合作画一画春天的图画,并写上描写春天的句子。
请演艺组的同学加上动作,歌唱春天。
请剪贴组的同学根据收集的图片合作贴出一本春天的画册,可以配上诗句或课文。
根据三个组的内容,准备几个问题向对方组提出。
d.“创意组”、“演艺组”和“剪贴组”依次上台展示介绍,接受对方组的提问并回答。(说说自己的画和剪贴的内容以及为什么这么画、贴,唱的歌里有些什么)
后记
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对比识字。2、指导书写。
学习重难点
强化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次备课
课前导学
第二课时
一、情境活动,对比差异
1.引言:瞧,天晴了!汉字王国的居民们在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6个居民,身上分别写着:人、天、口、田、日、目。)
2.小组交流: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像,你能区分他们吗?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预设:“人”和“天”——一个“人”伸直胳膊,头上顶着一块木板就是“天”。一“人”不变,二人为“天”。
“口”和“田”——张开“口”,里面没有东西。“田”地中间有交叉的小路。
“日”和“目”——太阳有一个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横。“目”是人的眼睛,眼睛里有两滴眼泪,所以“目”里面有两横。
4.巩固应用: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这六个居民的名字,并选择喜欢的'一组居民,分别组词语或者说句子。
二、书写提示,指导规则
1.课件播放动画。汉字王国里的教书先生正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二、三”,学生认真观察教书先生的书写顺序。
2.集体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上“先”“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回答。
3.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一条笔顺规则就是“从上到下”。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十、禾”,学生观察后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5.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二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横后竖”。
6.互动活动:我们在写汉字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正确的笔顺规则认真书写外,还要注意书写姿势。什么样的书写姿势是标准的呢?请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
7.教师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美观,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书写的长短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课后练习:
1.学生自主练习,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
2.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
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景物,增强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感情,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习作:
能写出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有丰富的想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我的发现:
让学生发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并积累语言。
4、日积月累:
学习准确运用量词,积累词语。
5、宽带网:
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景物,扩展观察范围,学习作家敏锐细致地观察和描写方法,积累语句。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口语交际。
第二、三课时:习作教学。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教学。
【教学过程】
一、教学口语交际
1、师引入:
本单元,我们一起去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好,荷花、珍珠泉、燕子都融入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我们的家乡同样有迷人的风景,你能介绍给大家听听吗?
2、小组介绍:
每个人轮流说,互相启发感染,听听同学可补充或提问,发言同学回答。
3、小组评议,互相评价:
说说谁观察得细致,讲得清楚;谁讲得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谁说得有特点。
评出大家认为好的推荐到班上发言。
4、全班交流、评比:
评出进步大的同学。
5、师总结:
师根据学生表现情况,从说、听、纪律以及表达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教学习作
1、师引入:上节课,我们都相互介绍了家乡的景物,你一定受到了一些启发,有的同学观察仔细,能说出景物特点,有的能按一定顺序,说得很清楚,还有的说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节课,我们说要把你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2、明确习作要求:
⑴指名生说说写景物文应注意什么。
⑵师补充,归纳:
①能写出景物的特点。
②按一定顺序写清楚。
③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感情。
④有丰富的想象。
3、写作方法指导:
师以《珍珠泉》为例,讲写作时应注意的地方:
⑴写出了珍珠泉的特点:
泉水中冒水泡,有大有小,在阳光照射下,像彩色的珍珠。
⑵条理清楚:
先写清了珍珠泉的'位置;再写泉周围的景色,泉水的特点;接着写水泡似珍珠;最后表达了自己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
⑶文章感情真挚。
⑷想象丰富:
如,泉周围开着花,像编的花环;泉水美丽多姿,像珍珠;想象是许多孩子在吹泡泡玩。
4、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5、交流: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出好在哪里?全班交流。
6、师选出有特点的习作讲评。
7、生根据自己习作进行修改,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8、办我爱家乡为主题的习作展。
三、教学我的发现
1、生自读词语。
2、指名读,正音。
3、结合,弄明白词语意思。
4、思考:
你发现了什么?明确,每个词中两个字意思相反,合成一个词时表达出另外一个意思。
5、指生举例说明自己的发现:
如:呼吸。
6、扩展:
说说其它这类词语,积累词语。
四、日积月累,我会填教学
1、生读题,试着填空。
2、交流,用这些短语填句子,讨论填得不同之处。
3、试着用其它量词填是否正确。如:一道(束)金光。
4、填后读一读。
读读背背:
1、师请生根据拼音读词。
2、指名读,正音,再自读。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意。
4、明确:
这些词,分别为描写花草,日月、山峦的成语。
5、扩展:
说说自己积累的描写大自然景物的。
6、读背词语。
五、宽带网教学
1、师引入:
你注意过清晨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吗?你看见过夏日野外的草地吗?还有山间流淌的溪水吗?
2、生读宽带网内容。
3、交流自己喜欢的描写。
4、师引导学生积累,明确宽带网要求:课外阅读中有关大自然的描写就把它们记下来,做成卡片,放入成长记录袋中。
5、作业:读读背背抄写、听写。积累精彩片段。
语文园地一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园地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开火车”。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迎上去穿衣裳甩甩头追上去披红袍摇摇头
2、在小组内演一演。
3、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4、句子练习。
(1)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句话。
(3)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齐读课题。播放课件,板书课题,学习“花”。
二、初读诗文感知大意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得通顺、流利!
3、指名读诗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4、教师与学生配合读诗,指导学生读准每个字音、停顿、节奏!
5、认识二类字
6、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古诗,进入诗境。
1、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2、学习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通过诵读这两句诗,体会一下梅花不怕冷的品格。
3、学习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压住了,诗人王安石是怎样发现它们的?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谁愿意来读读这两行诗?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两句诗要告诉我们什么?通过朗读体会梅花的洁白和幽香。
4、同学们,你们喜欢梅花吗?为什么?让我们读出对梅花的'喜爱!
5、师配乐读;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读诗,想象画面。
6、生配乐读: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朗读,再次把我们带到那个梅花开放的地方?
7、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读诗的吗?(摇头晃脑地读)我们一起站起来,学一学古人,用你的表情,用你的动作来表演这首古诗。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中心思想:
《梅花》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通过写梅花凌寒独放、真纯无暇,身处墙角依然散发幽幽清香,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质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
第三课时
我爱阅读: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1、读一读。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绕口令)
天空飘着一片霞,
水上游来一群鸭。
霞是五彩霞,
鸭是麻花鸭。
麻花鸭游进五彩霞,
五彩霞网住麻花鸭。
乐坏了鸭,
拍碎了霞,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2、小组内赛一赛:看谁能最先背下来。
六、快乐读书吧。
读读童话故事
你读过《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吗?书里写了两个男孩,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他俩一个做事丢三落四,一个干什么事都不高兴。有一天他们突然变成了大人,因为自己的缺点而闹了不少笑话。通过一个个教训,两个人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于是又重新变回到童年时代。
我最近读了美国作家阿诺德·洛贝儿写的《青蛙和蟾蜍》的古诗,可有意思了!
每次读完书,我都小心地把书收好,不把书弄脏。
1、读读材料。
2、给孩子一本书,让孩子找找书名和作者。
3、小组同学交流读书的好处。
4、小组同学交流书从哪里来。
5、讨论如何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七、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字,写字,积累词句;以秋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3、学习自主筹划秋游活动。
4、乐于学习,乐于展示。
课前准备:
1、引时同学收集一些风景区的图片、资料。
2、秋游计划表。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同学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互相区分一下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不同,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同学认读。
3、识字游戏“汉字妈妈找娃娃”六个同学手执“郊”等六个字,当汉字妈妈,六个同学手执“交”等六个字,当汉字娃娃,“妈妈”举字先说:“我是郊字的妈妈,我的娃娃在哪里?”“娃娃”举字说:“我是‘交’字娃娃,我找朋友立交桥去了”
4、发现汉字特别写,带有相同偏旁的字。
有四个汉字家庭请我们去做客,大家请看是哪四家,看完后你能根据每组汉字的特点给这四家分别起个名字吗?
出示字,同学认读讨论,按偏旁规类。
屋字太大,娃娃太少,你们能给他们家再添几个娃娃吗?看哪一组添得多。同学互教互学书写,汇报。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读词语,自已先读几遍,读给小伙伴听,互相正音,指名当小老师带读。
2、朗读背诵儿歌。
A、创设情境导入,现在已是秋天了,秋天是丰收和季节,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秋天的田野果园。
B、引导同学看图想象秋天的果园和菜园,让同学说说感受。
C、请带着美好的感觉读一读这首儿歌吧!
D、小组竞赛读,单个扮演读,竞赛背诵读。
二、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每天都与秋天在一起做朋友,我们积累了秋天优美的词语,朗读了秋天优美的诗文,还找了秋天,画了秋天,大家想不想有一次秋天的旅行呢?今天我们就成立几家旅行社,为我们的秋游各做一个计划,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旅行社,哪家做的计划好,我们就采用哪家的,评一评哪家是最佳旅行社,先给自已的旅行社起个名字吧!
2、挑选景区。
A、分组商议:第一步应决定到哪去,干什么?
各组把自已的资料拿出来,先分别说说自已的建议,然后大家再讨论大家到什么地方去,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最后选一个代表发言,教师深入小组指导,关注同学的语言表达和谈话态度。
B、全班交流,各组代表上台说本组设想:商讨出游注意事项,
3、从秋游的活动布置、地点、线路来看,各旅行社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过秋游动身前,你们还应提醒旅客们做好哪些准备?下面再比一比哪个旅行社替游客想的最周到,会写的可以写出来,
同学讨论秋游准备,教师深入各组讨论并提示要点。
采用游客提问,导游回答的方式,从衣、食、住、行、知等五个方面谈谈秋游准备。
4、总结:
各旅行社通过研究讨论,为我们秋游活动出谋划策,拿出了很好的方案,下一步,我们将选定一个方案,快快乐乐地去秋游。其它的方案我们决定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供他们布置秋游参考。
语文园地一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园地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
2.拓展学习内容,读背古诗,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重点难点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激发其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祖国的西部幅员辽阔,山河壮美,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茫茫无垠的戈壁……学习了本组课文,同学们对祖国的西部有了哪些了解呢?结合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2.读着一篇篇优美的课文,我们好像跟随作者走进了神秘的西部,触摸到了边疆建设者那火热的心,感受到了蒙汉之间浓浓的民族情。在课文《草原》《白杨》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呢?让我们一起回顾有关语句。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从这些语句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文中这样的语句还有哪些?找出来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自读勾画,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这样的表达方式也可以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它能使文章含而不露、寓意深刻,令人读后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学习本组课文,你还有别的收获吗?和同学交流一下。
二、日积月累
导入:回顾课文内容,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或秀丽或雄奇的画面,给西部风光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追溯历史,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曾用豪迈的语气在诗句中抒写西部黄河及淘金者的生活,寄托浪漫的理想。自由诵读诗文《浪淘沙》,看看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怀的。
1.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2.尝试理解。
3.学生质疑,解疑。
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
4.背诵诗文。
过渡:这首《浪淘沙》共有九首,这是其中一首。老师还找到了另外有名的两首,你能把它们读好吗?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江中浪底来。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三、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汉语言文字魅力无穷,在许多场合,不同的组合、不同的用法能产生神奇的魔力。不仅读来妙趣横生,还能起死回生呢!下面我们来欣赏教材上一则有趣的语文故事,看看有趣在哪里?(学生读故事,交流感受:断句不同,仍成佳句。)
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语文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2.趣味小作业:
一家人宴请宾客。席中,觥筹交错,宾主尽欢。可到了薄暮归家时分,却下起了雨。客人因道路泥泞,不得不留下。主人可不乐意,怎么办?他便提笔写了一副对联,想让客人看了主动回家。这副对联是: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由于对联没有标点,不同的读法会产生不同的意思。你猜猜,客人都走了吗?请加上标点来说明理由。
小练习:
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某家有少女人才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3.小结。
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觉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鼓励探究、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习惯,促进对语言的积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并识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有主动说话的兴趣,语言表达规范。
【教学用具】
课件、卡片、图片、彩笔、纸、毛笔。
【教学思路】
1、自主、合作、探究。
2、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多媒体展示秋天风景图片。
2、谈话激发秋游兴趣:
找小伙伴相互谈论各自的想法。意见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组成一组,选出小组长,讨论秋游计划。包括:到哪儿去,干什么,做哪些准备?
二、自由交谈
三、合作交流
四、汇报交流
班长主持:
1、小组交流。
2、讨论推荐优秀的路线。
五、讨论
1、分组讨论。
2、全班交流。
(组长汇报。)
3、确定计划。
(取长补短。)
4、拓展。
(练习写话。)
六、作业
【板书设计】
秋游
讨论计划
提出建议
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和应用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听说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人类文明的事物与自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使学生乐于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及收集到的资料,并善于学习别人好的地方。
教学重点:
发现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
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
这一课时包括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部分内容,知识丰富,形式多样。教学时,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在语文乐园里逛迷宫、过字桥、练嘴皮、赏对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乐学善思。
二、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语文乐园里玩,大家觉得怎么样?好!首先我们来逛迷宫。
(二)逛迷宫
1、寻找燕子和剪刀的相似之处。
用课件打出燕子以及其它的事物,并依次标上序号。让学生自己观察说出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并把燕子和剪刀用线连结起来。
2、寻找其它事物的相似之处。
(1)让学生把对应事物的序号写在纸上,比一比谁找的又对又快。
(2)指名说出对应的事物。教师用电脑把对应的事物连起来。
(3)学生互相检查结果,全做对的奖给一张小燕子模型。
(三)过字桥
同学们,迷宫逛好了吗?下面我们过字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下面我们就开始过字桥。
1、课件出示所有要认识的生字,请同学们读认。
2、鼓励能认识其中生字的同学让其说说自己是如何认识这个字的。
3、学生自读课本,看一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4、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
5、分男女生读一读。
6、以组进行活动:一人写原字,一人加偏旁,一人加拼音,一人组词。完成后与其他组交换检查,看哪一个组做的又快又对,获胜的组可以优先进行下一个游戏。
(四)练嘴皮
同学们,过字桥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下面我们要练一练嘴皮,看一看你会不会说。
1、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以及填空练习题。
2、请同学们看图填空,可以说出不同的答案,只要前后搭配合适就能得到鼓励,说得好的要奖给课文中的对联(上联或下联)。
(五)赏对联
同学们,大家的口才都不错。为了表扬同学们,我请大家欣赏对联,好吗?
1、自读、同桌读、分男女生读、指名读。
2、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对联知识。
3、教师小结对联知识。
4、做找朋友游戏:请刚才拿到对联的同学找到自己的同伴,大家读一读,看找对了没有?
5、请大家说一说欣赏对联的感受,趁机请同学们去搜集对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来,准备展示。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__________的春光
__________的阳光
__________的天空
__________的田野
__________的小溪
__________的枝条
第二课时
一、设计理念: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春天的发现。为了使学生言之有物,我准备带领学生去春游,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流程:
(一)春游前奏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去春游了,去发现春天了。请大家睁大双眼,把你看到的写下来。休息时,我们要进行交流,看谁发现的多,看谁的发现新。返回时,我们就要请这些同学来做导游,给我们介绍美丽的春天。
(二)游中交际
1、教师边走边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2、以组进行,交流自己观察到的春天。
3、各组评选出优胜者,参加全班的交流。
4、评选小导游,返回时有几名小导游轮流介绍沿途的景色。
(三)游后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智慧的双眼又发现了许许多多春天里美好的事物。课后,请同学们利用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查寻,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收集起来,准备参加展示会。
板书设计:
春天里的发现
细心观察
畅所欲言
第三课时
一、设计理念:
本课时主要是通过办展示台,开展示会的形式,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展示自己的本领和学习收获,使其产生成就感。
二、教学流程:
(一)上宽带网
同学们,宽带网是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通过宽带网,我们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今天,宽带网给我们送来了什么礼物呢?请同学们看一看吧!
1、自读宽带网,指名分段读,大家齐读。
2、说一说自己从宽带网上获得的信息。
3、说一说自己还知道春天有哪些花。
4、展示自己上网查到的花的资料(如果学生没有查到,教师给予补充)。
(二)展示自我
1、以学生的课桌为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品。
2、愿意当导游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3、愿意当游客的学生参观别人的作品。
4、把学生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展示台里,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板书设计:
展示台
今天,我当家!
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时间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 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一定想把它记下来是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 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 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第五课时
一、趣味语文
二、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
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交流学习本组课文中运用的抓特点,分主次,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
2.了解不同习俗的各种寓意,并恰当运用于生活中。
3.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体会近义词的妙用。
4.学习书法,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组课文中运用的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会运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民俗风情我知道”接龙游戏:教师先说一个地方风俗,学生顺势接下去,在谁那里停,就算谁输。
2.刚才的游戏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现在我们再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一下不同的民俗风情,并把我们在这个单元中学到的知识合理运用。
二、交流平台
(一)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理一理,为下一步交流做准备。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进行总结。
1.《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2.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不是随意为之。
3.读文章和写文章都要分清主次。
(二)小组交流,将自己的发现和收获结合课文内容表达出来。
1.你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是从哪篇课文中了解到的?
例:我从《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知道了老北京人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腊八这天要煮腊八粥,泡腊八蒜。那时的物资不像现在这样丰富,春节孩子们最好的零食是“杂拌儿”,玩的也不是现在的电子产品、电动玩具,而是爆竹、风筝、空竹、口琴等。例:我从《腊八粥》一文中了解到熬煮腊八粥要很长时间,在腊八节吃腊八粥是一件很隆重的事。
例:我从《古诗三首》中了解到古人过中秋节和寒食节的习俗,跟我们现在有很多的不同。
例:《藏戏》一文给我们讲了藏戏的形成和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它没有舞台,戴着面具演出,通过面具的颜色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作者是如何表现不同的民俗风情的?
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线索,串起人们过春节的各种热闹而隆重的活动。而在这众多的活动中,作者有的放矢,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都是简单带过,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活动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例:写《藏戏》一文时,作者主要从藏戏的形成和特色两个方面来介绍,让我们明白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它特殊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3.你从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所得到的收获。
例:了解了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明白了优秀的民俗文化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
例:从老舍、沈从文的文章中,我知道了不管写多么复杂的文章,都要做到有条有理,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例:文章的重点、主次是根据我们想要表达的主题而定的。
三、词句段运用
通过这一个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民俗风情。它们虽然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点,即是对未来生活的祝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会沿用历史典故,或取其谐音或用一些寓意吉祥的物品、语言来表达祝福。比如:东西打碎了,会说“岁岁平安”等。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第1题:
1.出示例句,让学生反复诵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自己的发现。
(1)“一律”“清一色”“都是”这几个词意思非常接近,都有“全部、所有”的意思,表明了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的景象。既和前面“几百盏灯来”相承接,又变化多端,避免了重复、单一的表达。
(2)“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也是一组近义词,“第一、金牌、桂冠、头筹”说的都是冠军、第一,分别加上“勇夺、喜获、摘得、拔得”等意思相近的词语,把运动会上竞争的激烈、获得成绩的喜悦都表现出来了。
(3)看了这两组例句,不能不为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变化无穷、奥妙无比而感叹。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留心、多积累、多练习。
2.仿句练习。
例:终于找到了失散二十多年的儿子,老大娘喜极而泣,老大爷欣喜若狂,连主持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整个会场都欢天喜地,激情飞扬。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第2题:
1.“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单看这个句子,前面是讲过年的一个习俗,后面则是说这个习俗的美好寓意。
2.同学们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类似习俗,也可以说说相关典故。
过年的时候吃鱼:“鱼”与“余”同音,寓意年年有余,吃用不尽。
建筑上雕刻蝙蝠:“蝠”与“福”同音,“蝙蝠”有“遍福”的意思,所以人们把蝙蝠视为吉祥物,房梁、檐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雕红色蝙蝠寓意“洪福齐天”。
家中条案上摆放财神:寓意招财进宝;
放寿星:寓意健康长寿。
家中养锦鲤:寓意鲤鱼跳龙门,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还有前面在习作中提到的“过年吃饺子”“二十四小除尘”等习俗)
四、书写提示
1.观察“书写提示”中所给出的示例,看看其中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2.播放行书教学视频,学生初步接触行书。
3.交流观察所得,照样子自己写一写。
4.看看自己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五、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指导朗读,师范读、齐读、指名读。
2.板书课题:长歌行汉乐府(简介诗题:“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
3.学生根据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注释:
葵: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朝(zhāo)露:清晨的露水。晞
(xī):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布:布施,给予。德泽:恩惠。秋节:秋季。焜(kūn)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huā):同“花”。百川:大河流。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2)学生逐句说说诗句的意思。(课件出示)
第1句诗意: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第2句诗意: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第3句诗意: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第4句诗意:百川奔腾着向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第5句诗意: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
4.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5.教师总结。
是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的,希望大家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不要等到时光流逝后,才追悔莫及。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一
交流平台、了解民俗风情、分清主次
词句段运用、寓意吉祥习俗、近义词的妙用
书写提示(行书初探)
日积月累(背诵、积累、感知)
[教学反思]
这个单元我们围绕民风民俗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大家都能围绕风俗畅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知道了读文章时怎样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写文章时如何突出中心。词句段运用部分也是积累和运用的结合,有了充足积累才会自如运用,后面的仿练很好地夯实了前面所学。书写提示部分因为同学们刚刚进入行书的练习,所以并未作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去观察了解。日积月累中的《长歌行》是一首乐府民歌,学生基本都能理解诗歌的内容。要是能把熟读理解环节与指导朗读环节有机融合在一起,这样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1.交流平台
教学“交流平台”可以依托本单元课文进行语句盘点,梳理本单元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依托例句,从多个角度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朗读课本中的3个例句,交流自己的体会,然后阅读泡泡中的提示,加深对这些语句的体会。
2.识字加油站
可以先让学生自读3组字词,引导学生发现3组生字都是形声字,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字。同时可以联系生活、借助图片或通过动作演示理解词语。还可以开展“串串烧”的游戏,让学生写出含有相同偏旁的字,然后互相交流,培育学生独立识记生字的能力。
3.词句段运用
可以先让学生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比较每组词语的意思,体会每组词语之间细微的差别,再联系具体语境选用词语。教师可以创设新的语境,巩固练习;还可以拓展其他近义词练习。
在仿写小动物部分,先读例句,让学生交流例句写出了小动物什么样的外形特点。再交流本单元描写动物外形特点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描写动物外形的写法。最后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抓住它的特点进行仿写。
4.日积月累
可以为学生简要介绍“词”这种文学体裁,再引导学生交流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可以借助插图或视频,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教学目标】
1.能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
2.能运用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认识“援、掷”等10个生字。识记“救援、投掷”等9个词语。
3.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
4.能仿照例句,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5.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
1.仿照例句,用习得的写作方法,描写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背诵词。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其中的意境。
2.借助“识字加油站”,能根据形旁和声旁掌握形声字,培养识字意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熟读精思,品析佳句
1.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板书标题。
2.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①各小组回顾交流学习《燕子》一课所得:你从中仿佛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②小组派代表交流。
③围绕课本句子旁的泡泡,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句子的画面之美。
(2)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①小组交流:你认为这句话好吗?好在哪里?
②小组派代表发言。
③从“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你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句子旁的泡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写让花骨朵儿更逼真、生动。
④带上感情,齐读句子。
(3)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①圈画出句子中的动词,结合瓢虫收翅的顺序,体会作者写作条理之清晰。
②讨论瓢虫的动作给了你怎样的感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让瓢虫的形象变得立体起来。
③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4)拓展分享。
①本单元课文中的句子语言生动优美,运用圈一圈、说一说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你最喜欢的语句。
②学生交流。
③教师总结:我们在欣赏优美的句子时要边读边想象画面。同时,我们自己在写作时如果能够细致地进行描写,再加上修饰词,一定可以把事物写得形象生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例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引导,关注句子旁的阅读体会。最后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个性化分享,强化朗读,提升自学能力。
板块二
火眼金睛,归类识字
1.读准字音。
(1)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内容。
①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②指名读,教师进行正音。提醒学生注意:“掷”读zhì,是翘舌音;“缭”读oáo,不要读成iāo。
(2)全班齐读,读准字音。
2.归纳整理。
(1)观察所有的生字,观察每个生字的读音和它的组成部分有什么联系。请学生回答,明确这些字都是形声字。
(2)观察每行字,你发现了什么?(三行字的偏旁分别为提手旁、绞丝旁、贝字底)
(3)理解词语意思。
①看动作猜词语。教师表演动作,学生猜词。发现带有提手旁的字,大都是表示人的动作。
②看图猜词语。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猜词。偏旁是绞丝旁的字,大多与丝线有关,有缠绕的意思。
③教师补充“贝”的故事,明确贝字底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4)拓展练习。
①小组合作,开展“串串烧”的游戏,至少写两个含有提手旁、绞丝旁、贝字底的字。
②交流展示。
③通过识字游戏、开火车等方式,强化记忆生字。
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发现识字方法规律,总结中识字。
2.会认7个字。
3.积累词、句,能正确运用。
4.能大方地在同学之间表演、交流。
5.认识班上同学的名字,通过这种途径,扩大识字范围。
6.培养大方的说话态度和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交流。
教学重点
1.发现识字方法规律,总结中识字。
2.会认7个字。
3.积累词、句,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4.能大方地在同学之间表演、交流。
5.认识班上同学的名字,通过这种途径,扩大识字范围。
6.培养大方的说话态度和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交流。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比眼力,看谁能得到智力眼的称号。
1.出事本组生字。
2.读一读
3.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组汇报。
5.用带有拼音的生字,口头组词。
二、我会认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读,说说你怎样记这些字。
3.再读生字。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我会读
1.读成语,借助拼音认读。
2.同桌对读,再指名读。
3.用其中的一词造句。
我会写
1.自由拼读。
2.连起来读整句话。
3.按田字格要求写正确。
读一读,找一找
1.自由读文,找找有几段。
2.再读文,说说每段的意思。
3.有感情读文,背诵课文。
展示台我会唱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唱歌比赛。
2.评出优秀小组。
识字擂台
1.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卡片上。
2.介绍自己的名字互相认一认。
3.认识小伙伴的名字并记住它。
第三课时
春天到了,我们已经闻到了春天的`气味。春天在哪里你们在哪里找到它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一、小组交流,你找到春天了吗?
二、组内交流春天的图画。
三、贴画,安排六个板面贴上小朋友的画。
四、评画
1.组内评,看谁讲的最好。
2.全版评,评出最好的。
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开火车”。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迎上去穿衣裳甩甩头追上去披红袍摇摇头
2、在小组内演一演。
3、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4、句子练习。
(1)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句话。
(3)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齐读课题。播放课件,板书课题,学习“花”。
二、初读诗文感知大意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得通顺、流利!
3、指名读诗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4、教师与学生配合读诗,指导学生读准每个字音、停顿、节奏!
5、认识二类字
6、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古诗,进入诗境。
1、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2、学习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通过诵读这两句诗,体会一下梅花不怕冷的品格。
3、学习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压住了,诗人王安石是怎样发现它们的?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谁愿意来读读这两行诗?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两句诗要告诉我们什么?通过朗读体会梅花的洁白和幽香。
4、同学们,你们喜欢梅花吗?为什么?让我们读出对梅花的喜爱!
5、师配乐读;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读诗,想象画面。
6、生配乐读: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朗读,再次把我们带到那个梅花开放的地方?
7、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读诗的吗?(摇头晃脑地读)我们一起站起来,学一学古人,用你的表情,用你的动作来表演这首古诗。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中心思想:
《梅花》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通过写梅花凌寒独放、真纯无暇,身处墙角依然散发幽幽清香,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质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
第三课时
我爱阅读: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1、读一读。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绕口令)
天空飘着一片霞,
水上游来一群鸭。
霞是五彩霞,
鸭是麻花鸭。
麻花鸭游进五彩霞,
五彩霞网住麻花鸭。
乐坏了鸭,
拍碎了霞,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2、小组内赛一赛:看谁能最先背下来。
六、快乐读书吧。
读读童话故事
你读过《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吗?书里写了两个男孩,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他俩一个做事丢三落四,一个干什么事都不高兴。有一天他们突然变成了大人,因为自己的缺点而闹了不少笑话。通过一个个教训,两个人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于是又重新变回到童年时代。
我最近读了美国作家阿诺德·洛贝儿写的《青蛙和蟾蜍》的古诗,可有意思了!
每次读完书,我都小心地把书收好,不把书弄脏。
1、读读材料。
2、给孩子一本书,让孩子找找书名和作者。
3、小组同学交流读书的好处。
4、小组同学交流书从哪里来。
5、讨论如何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七、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14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妙技:
进行口语社交;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累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现作品
二、进程与法子:
(一)在口语社交中磨炼流利说话,学会写作。
(二)在发现、钻研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三)在背诵中累积。
(四)在展现中扩展见识。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练习说话本领。
重难点、要害:一、进行口语社交。二、完成习作。三、背诵古诗。
课时支配:三课时
教学计划: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进行口语社交。
教学进程:
1、导入
出示展现课余生存的照片
2、交换看相片的感受。
3、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存
一、交换自己做了什么事
二、交换自己有甚么劳绩。
三、交换有甚么感受。
四、讲讲往后的计划。
4、请讲得好的同砚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存。
一、生讲,师略记层次。
二、予以解说、梳理。
5、评选。
一、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二、评选谁讲得好。
6、功课: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带上各人与课余生存有关的`用具
教学进程:
1、豪情导入
一、出示几个同砚课余生存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二、让门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存。
2、引诱写作
一、请几个同砚上台讲述。
二、教师点评。
3、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一、掌握多音字。
二、背诵古诗。
三、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进程:
1、认读生字、区分、组词、掌握多音字
2、古诗
一、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二、师范读,门生跟读
三、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垂钓,他歪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材。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表示不让问路人凑近,惟恐发出响声把要中计的鱼儿吓跑了。
3、学习新生字。
4、功课:背诵古诗
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15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三下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二_实录_案例_教学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景物,增强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感情,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习作:能写出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有丰富的想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我的发现:让学生发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并积累语言。
4.日积月累:学习准确运用量词,积累词语。
5.宽带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景物,扩展观察范围,学习作家敏锐细致地观察和描写方法,积累语句。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教学“口语交际。”
第二、三课时:“习作”教学。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教学。
教学过程
一、教学“口语交际”
1.师引入:本单元,我们一起去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好,荷花、珍珠泉、燕子都融入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我们的家乡同样有迷人的风景,你能介绍给大家听听吗?
2.小组介绍:每个人轮流说,互相启发感染,听听同学可补充或提问,发言同学回答。
3.小组评议,互相评价:说说谁观察得细致,讲得清楚;谁讲得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谁说得有特点。
评出大家认为好的推荐到班上发言。
4.全班交流、评比:评出进步大的同学。
5.师总结:师根据学生表现情况,从说、听、纪律以及表达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教学“习作”
1.师引入:上节课,我们都相互介绍了家乡的景物,你一定受到了一些启发,有的同学观察仔细,能说出景物特点,有的能按一定顺序,说得很清楚,还有的说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节课,我们说要把你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2.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生说说写景物文应注意什么。
(2)师补充,归纳:
A、能写出景物的特点。
B、按一定顺序写清楚。
C、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感情。
D、有丰富的想象。
3.写作方法指导:师以《珍珠泉》为例,讲写作时应注意的地方。
A、写出了珍珠泉的特点:泉水中冒水泡,有大有小,在阳光照射下,像彩色的珍珠。
B、条理清楚:先写清了珍珠泉的位置;再写泉周围的景色,泉水的特点;接着写水泡似珍珠;最后表达了自己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
C、文章感情真挚。
D、想象丰富:如,泉周围开着花,像编的花环;泉水美丽多姿,像珍珠;想象是许多孩子在吹泡泡玩。
4.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5.交流: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出好在哪里?全班交流。
6.师选出有特点的习作讲评。
7.生根据自己习作进行修改,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8.办“我爱家乡”为主题的习作展。
三、教学“我的发现”
1.生自读词语。
2.指名读,正音。
3.结合,弄明白词语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明确,每个词中两个字意思相反,合成一个词时表达出另外一个意思。
5.指生举例说明自己的发现。
如:呼吸、
6.扩展:说说其它这类词语,积累词语。
四、“日积月累”“我会填”教学
1.生读题,试着填空。
2.交流,用这些短语填句子,讨论填得不同之处。
3.试着用其它量词填是否正确。如:一道(束)金光。
4.填后读一读。
“读读背背”
1.师请生根据拼音读词。
2.指名读,正音,再自读。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意。
4.明确:这些词,分别为描写花草,日月、山峦的成语。
5.扩展:说说自己积累的描写大自然景物的。
6.读背词语。
五、“宽带网”教学
1.师引入:你注意过清晨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吗?你看见过夏日野外的草地吗?还有山间流淌的溪水吗?
2.生读“宽带网”内容。
3.交流自己喜欢的描写。
4.师引导学生积累,明确“宽带网”要求:课外阅读中有关大自然的描写就把它们记下来,做成卡片,放入“成长记录袋”中。
5.作业:“读读背背”抄写、听写。积累精彩片段。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三下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二,三下语文园地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2.能力目标:通过读、背积累知识,了解生活经验。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2.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正音)
2、教师范读词语。你们发现什么了?(这些词语都是生活用品)
3、集体齐读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学生读字词,教师正音。
2、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反犬旁的字都和动物有关,鸟字旁的字和鸟类有关,虫字旁的字都和虫子有关)。
3、学生分小组读字词。
三、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且了解半包围结构的笔顺规则。通过读、背积累知识。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字词句运用。
1、学生读代表心情或情绪的词语。
2、学生表演不同词语。
3、集体读词语。
4、读词语,用词语说句子。(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导)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学生试说句子含义。(教师提示、补充)
3、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三只白鹅》。
四、课堂。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语文园地一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园地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17
㈠、导入
语文园地是小朋友学习语文的乐园,让我们开开心心地走进去,去玩一玩、学一学吧。
㈡、我的发现:运用反义词认字
1、投影出示“我的发现”及六组反义词。谁来读题的要求?
2、小朋友来比比看,谁的眼睛尖、脑子灵,你小声地读一读,看看能发现什么,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出示词语:高、胖、明、忙、美、新,跟老师对对口令,行吗?
4、可是,小朋友认识这几个词的反义词吗?赶快认识它们吧。
5、我们来跟反义词一起玩吧。领学生做找朋友游戏。
6、我还想到一种玩法:我能用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说话,比如:“小林的个子很高,小松的`个子很矮”,你能这样做吗?
7、小结:真能干,我们又认识了一些生字。是怎么认识的?你喜欢用这种方法识字吗?
8、补充其它的反义词:“真”、“笑”、“早”、“香”、“远”、“饱”、“厚”
㈢、我的发现:读由“打”字带出的词语感知:“打”有多个意思
1、出示词语“打”,做一个动作表示它的意思。
2、“打”字是个喜欢交朋友的字,瞧,它的朋友真不少,一下子就来了这么多。
⑴、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带有“打”字的词语。
⑵、再来做一做词语中“打”字的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3、在这些词语中,“打”字可以换成一个另外的什么词?
4、“打”字还可以跟那些词语做朋友呢?
㈣、日积月累:读读背背字母表
1、出示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这是你们的老朋友,你们还认识吗?
2、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这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