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草房子》有感

短文网

2025-10-01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读《草房子》有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草房子》有感 篇1

这几天,我读完了一本长篇小说——《草房子》。读完后,我懂得了不少道理。

这本书,是作家曹文轩写的一本少年儿童长篇小说,主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这六年是男孩桑桑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这一切,记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本书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压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

读了这一本独特的人和事,我便想到了自己觉得困难的两段经历。

在去年暑假,爸爸妈妈让我体验农村的生活。于是,便把我扔进了“大冒险”夏令营。从踏进“大冒险”夏令营的农村开始,我就吃了不少苦。每天六点起床,有时帮农民伯伯放鸭子、放牛,可是鸭、牛不听令,我又是向东跑,有时又向西追。终于到了午饭时间,本想着吃完午饭能休息休息,没想到,刚吃完午饭,就被导游、老师拉去种田、打理杂草。终于,七天总算熬过去了。现在,我看了《草房子》,觉得自己的经历,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看看杜小康和桑桑的遭遇,那才是刻骨铭心的苦难和折磨。

第二件让我痛苦的事就是——洗衣服,这是在我七岁时发生的。一天下午放学,我回家做完作业。妈妈刚好回到家了,此时,他对我说了一件重要的事——自己洗衣服,我一听,顿时晕了。但我不能反抗,只好硬着头皮亲自上阵。我将小勺洗衣粉倒入大桶里,拿着衣服扔了进桶里,加满水,洗呀洗呀。一个世纪过去了(一小时)我终于将这些衣服,用九牛二虎之力洗好了,从那一天起,我觉得妈妈在折磨我,直到我看了这本《草房子》才知道,我比起书中农村里的小朋友的生活,我吃得哪叫苦呢,真不算什么。

最后,我向大家真诚地推荐《草房子》这本好书,相信你们读了,也会收获多多!

读《草房子》有感 篇2

《草房子》这本书主要讲了小男孩桑桑在油麻地小学1-6年级发生的趣事。

这里的故事分为九个章节,里面有光着头的秃子秃鹤,既可爱又文静的纸月,油麻地家喻户晓的主人公桑桑,还有从江南转过来的生性刚强,永不服输的细马,和油麻地最富裕的,但又不骄傲的杜子康……多得数不胜数,每天都会有数不尽的趣事发生。这里的孩子,不论富贵,不论贫贱,都能好好地玩,每天玩得即开心又快乐。

书里最让我感动的是杜子康的坚强。那是在红门《二》里,杜子康家因为撞了船,货物沉到河里,结果山穷水尽,无能为力付债,只好为了生活而摆小摊,这多么让人吃惊。如果是同龄的我们只会想到让父母去干事,可杜小康不,一定要自己去做。并且是在认识的同学面前。由此可见,我们胆子不够大,不够坚强。我感到杜子康这个人以后一定能成大器,成为最有出息的人,因为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

这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篇纯美小说的最后一句:1962年8月的这个上午,油麻地的许多大人和小孩,都看到了空中那只巨大的旋转着的白色花环……我想这个场面应是无比壮观的,这美丽而严肃的告别仪式,仿佛只有桑桑一家可以享有这个权利。油麻地人也许是最贫穷的,也可能是最无知的,但是,他们却有世界上最美好的心灵。虽然桑桑可能永远离开了油麻地,但还有一个油麻地在桑桑的心里是永存的,不可磨灭的。这道风景一定会让油麻地人感慨万千,也是会永记心头。更让我记忆犹新。

我相信桑桑总会回来的,看看油麻地,看看草房子,看看小伙伴,看看心中的油麻地。

读《草房子》有感 篇3

我特别爱看曹文轩的《草房子》,我已经看了好几遍,有很多内容都可以背出来了。下面我就来介绍故事里的几个人物吧。

第一个出场的是秃鹤,他本来叫陆鹤,因为他头上一根头发都没有,所以别人都叫他秃鹤。

我很同情他,有时也很生他的气。一次做操比赛,他故意让油麻地小学丢脸,就好像我们班有些学生总是不好好学习,不遵守纪律,为班级抹黑一样。

但后来,我又改变了对秃鹤的看法。为了能让油麻地小学得到第一,他主动去演一个伪连长的角色,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冬夜里练习热得脱了衣服,功夫不负有心人呀!演出时,他得到了所有在场人的掌声,我也在心里为他叫好。只要你努力,付出了汗水,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得到别人的尊重。

其实,这本书的小主人公不是秃鹤是桑桑。

桑桑很调皮也很聪明。他竟然用爸爸妈妈的蚊帐做成一张网去打鱼。这点跟我都有点像了,有一次我把家里油瓶里的油倒空了,用空瓶盛水玩,结果屁屁被妈妈打了好几下。

桑桑还很善良,虽然他常和杜小康闹矛盾,但是在杜小康家里一贫如洗的时候,他把心爱的鸽子卖了,卖鸽子的钱都送给了杜小康。

桑桑也是个好哥哥,尽管他有时会根柳柳抢东西吃,但是在他认为自己要死亡的时候,他带柳柳到城里玩,等柳柳走不动的时候,他咬着牙背柳柳,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感动得直想哭。我多想说:桑桑,你休息一会儿吧,让我来背柳柳。

其实故事里还有很多可爱善良的人物,比如细马,白雀……我就不一一讲了,你们自己看吧。你们一定也会喜欢这本书的。

读《草房子》有感 篇4

红门残影

风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残年,吹乱了一地的残影,昔日的发繁盛,如今,只余下那落寞的红门,连人,也冷清了。所谓的世道,就是这么无情吧!

杜小康倚在门槛上,神情一如既往的高傲,却也陡增落寞。杜小康,这个清傲的孩子,还是被小小地,小小地打击到了,毕竟,红门给了他太多太多,却也夺去了他的所有,这个孩子,正如蒋一轮所说,绝非池中之物……

他爱他以前的生活,太爱太爱,以至于,在知道再也不能读书时,就那么放纵了自己。

他没错,他有什么错?他只是一个孩子而已,仅此而已!

静夜,当孩子们玩累了离去,他拾起他们玩剩的小棍,胡乱的挥舞,是,他在发泄,发泄所有的委屈,所有的不甘!甚至,他可以去讨好他们,他的心伤了,真真正正的伤了!

随父亲去养鸭,他即使有万般的不愿,又如何呢?他杜小康绝不是低头认输之辈,放鸭,可以!他闭上眼睛,想象着昔日的红门,那么,回去后,一切都会回来的,对吧?杜小康静静地扬起嘴角,会回来的!一定会!

现实,还是一如既往的残忍。

没了,一切都没了,他和父亲的心血,就被那一阵狂风,彻彻底底的吹散了,同样,吹散了他所有的希望,梦想,果然是这么的容易幻灭!

他和父亲回到了油麻地,他还是杜小康,永远是杜小康!

红门被债主扛走了,他握着桑桑的手,看着那相伴了整整十四年的红门,渐渐地握的更紧,更紧……

可是杜小康,你知道吗,人定胜天,你,绝非池中之物!

名师点评:

不符合所选文体的格式要求

希望你会记得,你是杜小康,就算失败了也不会哭的杜小康,永远出类拔萃的杜小康,永远不可一世的杜小康!

读《草房子》有感 篇5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有一段珍贵的童年回忆,在这段回忆中,有快乐,有悲伤,有美丽的彩虹,也有雷电的轰鸣。当《草房子》这本书出现在我眼前时,我第一次看到了别人的童年,和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的童年……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桑桑”的小男孩,是油麻地小学校长的儿子,这一身份,让他也增添了几分自信。

故事中有一个光头的小男孩——“秃鹤”,他有一个地地道道的秃头,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从某一天再也不让别人来触碰自己的秃头,并戴上了一顶帽子,不在让人看到。但是桑桑再也忍耐不住,调皮的性格让他克制不住自己而拿走了“秃鹤”的帽子。他用自己鬼点子多多的脑子,把“秃鹤”好好戏弄了一番,但在这之后,等待他的确是一顿实实在在的毒打。

在故事中还有一个女孩子——纸月,桑桑对她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在纸月受到欺负的时候,桑桑心中只有要保护纸月的念头,他会为纸月打抱不平。这就有显示出了桑桑的善良品质。

虽然桑桑的童年生活看似无忧无虑,但是,他也经历了很多的痛苦,他看到了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也看到了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适时的悲怆和优雅……在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这六年中,他学到的太多太多了。

桑桑在故事中是个做事不考虑后果,父母的打骂归打骂,开心的玩耍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他的童年生活中,我也多次看到作者描写母亲打骂桑桑的场景。

在看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是,我的眼圈红了,我那时看到了一个多么坚强的男孩,我看到了桑桑坚强的心。

也许,正如作者所说,我们谁也走不出自己的童年……

读《草房子》有感 篇6

六年,对普通孩子来说只是一段快乐的小学生活。而对男孩桑桑来说,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了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时体验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离迷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油麻地上的草房子,有孩子们美妙的梦想和纯真的友情,有老师的殷切希望与真挚的师生情,有家长的谆谆教导和深切的叮咛与关爱……

在这本书里最使我感动的还是杜小康。杜小康家住在油麻地的一间“红门”里,他们家几代都在油麻地经商,是油麻地的首富,所以他爸爸杜雍和对他一直是有求必应。可就在他爸爸拿了自家所有钱又去购买一批货准备继续经商时,船翻了,他们家破产了,杜小康停了学。懂事的他在停学后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父母维持着生计,在校门口卖东西,没有一丝卑微的神色,挣钱减轻家里的负担。不怕苦,不怕累,精神饱满地过着每一天。在他的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在富有时不要浪费,要珍惜所拥有;在贫穷时不要卑微,尽自己所能,克服种种困难,东山再起,走过去前面是一片天。学习中我们要不畏艰难,知难而进。只有刻苦、勤奋,对生活充满信心,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更加灿烂,更加幸福。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未来是属于我们的。

读完了《草房子》,我明白了,童年就是一间充满阳光的草房子,它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纯真无邪,是一切美好的所在,它美得宁静、温馨、悠远,而且永恒……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