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园音乐教案

短文网

2025-10-01教案

短文网整理的大班幼儿园音乐教案(精选12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班幼儿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图片、同伴间的讨论,即兴创编与演唱歌曲。

3.在创编歌词和由慢到快的演唱中接受挑战,体验乐趣。

活动准备

1.看过捏面人,并见过一些面人形象。

2.老爷爷捏面人的PPT课件,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猪八戒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进场:律动《泥娃娃》。

教师:我们都见过泥娃娃,今天,我们听音乐,学学泥娃娃的样子吧!(幼儿与教师共同模仿泥娃娃机械般的动作,随音乐跳舞。在音乐进行到一半时教师引导幼儿有节奏地“舞”到座位上。)

2.教师借助多媒体生动地讲述,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1)教师:泥娃娃不是没有家,它的家就在我们无锡。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老爷爷,老爷爷本领可大了,他呀,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来!瞧瞧看。

幼儿:哇……

教师:老爷爷带来了好多面人,有什么呀?

幼儿:福娃!

教师:京京。

幼儿:贝贝。

教师:还有呢?

幼儿:小猪。

教师:多可爱啊!胖嘟嘟的。还有什么?

幼儿:小狗、孙悟空、美女……(幼儿七嘴八舌说了起来)

教师:好多好多,我们都看不过来了!

(2)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比较难的一句歌词。

教师坐回幼儿中,边做动作边说:“老爷爷捏的面人,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随后按歌曲节奏念:“老爷爷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

教师:咱们一起跟老师说说看。(引导幼儿一同念这句歌词)

3.教师范唱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词。

教师:老爷爷今天还想捏几个面人,大家一起来看看,老爷爷到底捏了啥?

(前奏响起)教师轻声说:“老爷爷来了……”随后范唱。在范唱中,将第二句“面人把”这三个字以念白的形式表现,并将整个第二部分四个乐句有节奏地用动作表现。

4.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根据教师的身体动作演唱部分歌词,教师逐一出示图片,帮助了解歌曲的`部分结构。

(1)教师:老爷爷到底捏了啥呢?你看出来了吗?说说看……

幼儿1:孙悟空!

教师:你从哪个动作看出来的呢?学学看!

幼儿做打的动作,说:从金箍棒看出来的啊!

幼儿2 做孙悟空看的动作。

教师:这个……我们大家一起学学看!

(全体幼儿共同模仿这个动作)

教师说:老爷爷,捏一个……谁?(同时伴奏有节奏的响声)

幼儿齐声说:孙悟空!

教师:他在干嘛?

幼儿:打妖怪!

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有节奏地念“捏一个孙悟空打妖怪”。(第二遍练习这句歌词时,出示孙悟空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2)教师:还捏了谁?

幼儿1:唐僧!

教师:唐僧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2:骑马!(同时做出骑马的动作)

教师:哪个是唐僧啊?你们教教我。

许多幼儿做出唐僧念经时双手合十的动作。

教师做骑马动作后,问:唐僧在干嘛?

幼儿回答:骑马。

教师:骑的是什么马呢?

幼儿:白龙马!

教师随音乐节奏说:“老爷爷……”边做动作边引导幼儿说出“捏一个唐僧骑白龙马”。在不断练习中出示唐僧图片贴在黑板上。

(3)教师:还捏了谁?

幼儿1:捏的是沙和尚。

教师:哪个动作是沙和尚的?

幼儿2:挑着箩。(做出挑东西的动作)

教师请幼儿2示范整句“捏一个沙和尚挑着箩”,并引导大家一起说。

幼儿齐念这句。在幼儿随伴奏念白时,教师出示沙和尚图片贴在黑板上。

(4)教师嘟起嘴,故意变粗嗓音说:小朋友,你们忘了我!

幼儿纷纷说:猪八戒。

教师:猪八戒在干嘛呢?

幼儿:吃西瓜。

在教师动作引导下,幼儿随节奏念白歌词“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教师随后将猪八戒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5.教师做动作,幼儿随乐按节奏念部分歌词。

(1)教师指着图片问:老爷爷捏的这些是哪个故事里的人物啊?

幼儿大声回答:西游记。

教师: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咱们来跟着音乐节奏把他们表演一遍,好吗?

幼儿:好!(教师鼓励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2)教师范唱歌曲第一部分,在唱到“面人”时,只做动作,幼儿跟节奏边做动作边念四句歌词。

6.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面人都给大家念活了!现在老师来演老爷爷,你们来表演面人,好吗?

幼儿:好!

(前奏响起)教师:老爷爷来了

在幼儿表演时,教师在每个乐句,预先只做一个动作提示,幼儿有节奏地念白第二部分,并在教师的动作提示下,尝试演唱乐句的最后一句“你说是啥就是啥”。

(2)教师:你们学得真棒!来来来,和我一起当老爷爷,好吗?

幼儿:好!

师生共同演唱歌曲。教师尝试唱每个乐句的一部分,其余用动作提示幼儿自主演唱,并在幼儿演唱第二部分的后两句时,不做任何提示动作,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完乐曲。

7.启发幼儿创编一个故事主题。

(1)教师:老爷爷捏的是《西游记》故事。我也想捏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你们想吗?(鼓励幼儿讨论故事主题)

幼儿:想!

教师:来,赶快和朋友商量商量,捏一个什么故事好呢?

(2)歌曲音乐持续不断地轻声伴奏。幼儿与同伴热烈地讨论,教师即兴加入讨论。

(3)教师:刚才老师听了很多小朋友的商量,谁来说说看?

幼儿1:我想捏小鲤鱼的故事。

幼儿2:我想捏白雪公主。

幼儿3、4:我们想捏小鼹鼠。

(4)教师:我们班的贝贝一直想编一个故事,但贝贝不敢说,我来帮他说。有一个人的名字和他一样,叫┅┅?

幼儿1:福娃贝贝。

教师:我们来试试,也编福娃的故事,好不好?

幼儿:好!

(5)教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名字,你们都知道吗?

在教师的指引下,幼儿齐声说出五个福娃的名字。

教师:对!2008年奥运会是在我们中国举办的,小朋友,我们来编一个福娃的故事唱给大家听!

8.教师选取幼儿讨论的某一主题,对部分歌词进行替换创编,用图片提示幼儿创编的内容。

(1)教师:可是……我要捏一个贝贝在干什么呢?

幼儿纷纷说:游泳!在游泳!

教师:咱们来跟着节奏说说看。

(音乐节奏响起)教师引导幼儿编“捏一个贝贝……”

幼儿接:游泳……在游泳!(教师引导幼儿做出模仿游泳的动作)

教师随后统一创编的词:“捏一个贝贝在游泳!”并用简笔画在纸上画出游泳的动作形象,贴在黑板上。

(2)(音乐继续响起)教师:捏一个京京……

幼儿接:在举重!

教师:没错,就是举重。(引导幼儿做出模仿举重的动作)

在幼儿反复练习中,老师将举重形象绘到黑板上。

(3)教师:捏一个欢欢……

幼儿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教师请一位幼儿说:捏一个欢欢在打球!(并引导幼儿做出模仿打球的动作)

教师将打球形象画好,并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节奏念出这句歌词。

(4)教师:捏一个迎迎……

幼儿大声说出:在跑步!

教师随即画图,并鼓励幼儿反复随节奏练习这句,做出模仿跑步的动作。

(5)教师:哎呀,妮妮……妮妮

幼儿纷纷说出:做体操,在做体操!

教师边画图边引导幼儿说出:捏一个妮妮做体操!

9.在图片的提示下,幼儿演唱由自己创编的歌曲。

教师:福娃的故事是我们大家一起编的,那我们要记得很棒!记得很牢哦!来,咱们把他们编到老爷爷捏面人的歌里,好不好?

幼儿齐声:好!

教师:试试看!

师生共同演唱创编好的《福娃歌》。

1O.教师一步步提高演唱难度,激发幼儿不断挑战,精神饱满地演唱。

(1)教师:福娃的故事太棒了!

我就不信难不倒大五班的小朋友。这样,请伴奏老师弹快点,看看小朋友能不能跟上。

教师轻声问:能不能跟上?

幼儿:能!

音乐加快,教师提示并激励幼儿加速演唱。

(2)教师:难不倒你们!再想个办法。(教师做思索状,抽掉其中的贝贝图片。)

幼儿:难不倒的!

教师:我不信,你们试试看。

幼儿在演唱福娃部分时,教师不断用身体挡住后面的几张图片,引导幼儿凭记忆演唱。

(3)教师:妮妮在体操,哈哈,我扮演妮妮,你们就出错了吧!我们再把妮妮说一遍……

引导幼儿纠正为“做体操”。

(4)教师:真的难不倒?我不信!现在我请大家起立,向后转,什么都看不见了,我们看到的是谁呀?

幼儿:客人老师!

教师:现在我们就对着客人老师唱。

教师:老师们,我们要是真的忘了,你们就做动作提醒我们,好不好啊?

(台下老师:好!)

教师:还有噢,如果我们唱得好,请大家帮我们喊‘好’,我们先练一遍。

教师做双手举拇指的动作指挥台下观众说“好”。

教师随即又对着孩子们:这不是喊给你们的,你们要唱得真好才行!好,准备!老爷爷来了……

幼儿面向台下观众表演,演唱完毕后,台下教师齐声喊:“好!”

11.教师:小朋友们!还有好多好多故事等着我们编呢!大家边唱着福娃的歌边跟我来吧!

幼儿边唱边离开活动场地,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备注:

①为了更加适合幼儿演唱,将原曲第二句“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睛看花”改成“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

②将歌词中“捏一个孙悟空变戏法”改成动作形象更加鲜明的“捏一个孙悟空打妖怪”。

大班幼儿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的诙谐、跳跃的特点。

2、通过自由操作、听故事、自扮小动物、做游戏的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特点与情绪。

3、能愉快的、主动的.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的进行游戏和表演。

活动准备:

简单的场景布置,小动物的装饰物,弹簧小动物盒若干。

活动过程:

1、在活泼有趣、诙谐幽默的音乐中进入场地。

2、幼儿自由的操作弹簧玩具,体验玩具带来的快乐。

3、教师使用弹簧玩具表演音乐的内容,让幼儿欣赏音乐。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他在做什么?

4、教师用讲故事的口吻,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内容。并请幼儿集体表现乐曲,重点理解音乐的跳跃与乐句中的重音停顿。

5、请幼儿利用材料自由化装成各种小动物。

6、进行游戏活动:《狐狸与小动物》。

7、在优美舒缓的音乐中结束游戏。

大班幼儿园音乐教案 篇3

目标:

1、学习律动《采茶》,感受江南人民采茶时的喜悦心情。

2、学习采茶动作:大拇指与食指相捏的同时,手臂略弯曲并有后缩的感觉。

活动重难点:

学习采茶的动作;跟着音乐的节拍采茶。

活动准备:

磁带、茶叶、多媒体放映江南人民采茶图片。

活动过程:

1、从日常生活中取材,说说茶的种类、喝茶的知识、喝茶的好处与害处。

“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们都喝过什么茶?喝茶有什么好处和害处?茶叶从哪里来的`?”

2、通过直观形象的江南人民采茶的图片;欣赏音乐磁带、感受活泼、欢快的旋律;介绍采茶知识。(放映多媒体)

师:“茶叶树是生长在江南的一种植物,它很矮,高度大概到成人腰的部位,一排一排的生长,排之间有空隙,方便人走在中间采茶叶,为了能喝到又鲜又香的茶叶,人们通常都是采树尖上的叶子,最嫩的地方,所以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捏,然后把它放到篮子里。”

3、学习律动《采茶》。

(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采茶动作要领:大拇指与食指相捏的同时,手臂略弯曲并有后缩的感觉,眼睛一定要看着手。

放茶:采茶后手翻一下,手心向下放入篮中,眼睛同样要看手。

(2)律动练习。引导幼儿用语言编出采茶动作的要领:左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右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连采集片放进来,连采集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太多了,两只手一块采了放进来。

4、律动表演,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

活动延伸:

通过学习采茶律动,幼儿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

大班幼儿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温柔、优美的旋律,初步学习用连贯和跳跃的方法唱歌。

2、根据动作的提示,尝试用两种方式唱歌。

3、初步感受合作演唱的效果及优美歌曲带来的享受,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回忆生活中的情景。

二、欣赏

1、师:我还会唱一首关于月亮的歌曲呢!

2、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欣赏,再一次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与歌词内容。提问:歌里的月亮婆婆是怎么喜欢小朋友的?

3、教师范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幼儿再次欣赏。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边听边用优美的动作来为乐曲打节奏。提问:刚才你是用什么动作为乐曲打节奏?

三、幼儿完整的学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

1、听音乐旋律根据音乐节奏引导幼儿说歌词。

2、引导幼儿整首学唱歌曲。

3、引导幼儿为歌曲创编动作。

4、幼儿起身散点站位,听音乐做动作,表达小朋友与月亮婆婆亲密的情感。

四、教师与幼儿共同进行表演。练习数遍以后,在唱到停的地方要求幼儿摆一个好看的造。

在活动开始,我让孩子回忆生活中的情景,感知我走月亮走我停月亮停的意境,然后欣赏我朗诵歌曲,最后才是带孩子学唱歌曲。我还在演唱的基础上加入了表演,在停的同时让宝宝摆一个造型,停也就更好的掌握了!

大班幼儿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京剧《戏说脸谱》,在老师的提示下,探索如何使用图示理解、记忆歌词。

2.学习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邀请家长共同协助帮助幼儿欣赏有关京剧表演的flash、认识各种不同色彩的京剧脸谱、了解与活动内容有关的各人物特征等。

2、物质准备:京剧脸谱课件:蓝脸、红脸、花脸、白脸、黑脸。

歌曲内容小图片;幼儿自制京剧脸谱若干。

活动过程

1、说脸谱

(1)师幼共同欣赏京剧脸谱课件,说说各种不同脸谱所代表的人物名称及其性格特征。

(2)教师出示脸谱,简单介绍歌曲内容。提示语:“蓝脸的窦尔敦有一天夜里,悄悄地偷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起敌人很勇敢、不怕困难;花脸的孙猴很活泼、很淘气;白脸的曹操虽然很狡猾,但是他很聪明;黑脸的张飞脾气暴躁,生气发脾气时喳喳乱叫,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呢。”

2、学习演唱京剧《戏说脸谱》。

(1)初步学唱歌曲

①教师表演范唱。

②再次欣赏教师范唱,师幼共同讨论歌里有哪些内容,并出示相应的小图片。

③讨论歌曲的其他内容,并选择匹配小图片贴在图谱的.相应位置。

(2)幼儿完整学唱,并针对幼儿学唱情况进行重点练唱。

讨论:“老师的演唱和平时小朋友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3、探索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最轻;“红脸的关公战场杀”稍用力;“花脸的孙猴”淘气、顽皮;“白脸的曹操”狡猾;“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响亮而浑厚。)

4、分角色扮演京剧演员和观众,观众在每个句末叫“好!”(叫好的声音要短而有力。)

活动延伸:幼儿带上脸谱面具、穿上脸谱衬衫,边演唱,边表演动作,同时引导幼儿在音乐区继续体验京剧表演的乐趣。

附歌谱:《戏说脸谱》

1=F 1/4

0 2 ︳ 1 2 ︳3 2 ︳3 ︳0 3 ︳ 2 3 ︳1 ︳2 ︳

蓝 脸的 窦尔 敦 盗 御 马;

0 2 ︳ 1 2 ︳3 2 ︳ 3 5 ︳2 1 ︳ 6 1 ︳1 ︳1 ︳

红 脸的 关 公 战场 杀;

0 1 ︳ 5 6 ︳1 0 ︳ 1 0 ︳0 2 ︳1 2 ︳3 0 ︳ 3 2 ︳

花 脸的 孙 猴 , 白 脸的 曹 操;

0 7 ︳ 6 7 ︳2 ︳ 0 ︳ 2 ︳ 0 ︳3 2 ︳2 3 ︳

黑 脸的 张 飞 叫 的

4 ︳ 4 ︳4 ︳4 ︳4 ︳4 ︳4 ︳4 5 ︳

喳 喳…… 啊

2 3 ︳ 2 1 ︳1 6 ︳6 1 ︳1 ︳6 ︳1 - ‖

啊…… 啊…… 啊… 啊… 啊……

大班幼儿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内容:《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学生深切感受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尊敬与爱戴之情。

2.引导幼儿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电子琴、电视、DVD、《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音乐)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捉泥鳅》引导幼儿表现出渴望童年是自由生活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一猜,自从踏进学校的门槛,我们就生活在她的身边,从一个爱哭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乖巧懂礼貌的好孩子,她为了我们一直都很努力的工作。这里的她指的.是谁?

提问:2.猜一猜,这里的她指的是谁?

三.让幼儿感受音乐情绪,学唱新歌曲

1.教师示范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2.播放音乐,让幼儿认真地听,并回答问题。

提问:①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②这首歌曲可分几段?

1.请小朋友跟着老师按节拍朗读歌词。

3.播放音乐,鼓励小朋友打着节奏跟老师轻唱歌曲。

4.教师弹奏歌曲,鼓励小朋友跟着老师深情地轻唱。

四.师生互动,培养小朋友们的协作能力。

1.分组唱、分角色唱、轮唱、合唱。

2.音乐游戏:老师轻轻地唱一句,小朋友们大声唱一句,老师大声唱一句,小朋友们小声地唱一句。

五.播放音乐伴奏,请小朋友们用深情地歌声把这首歌送给每一位老师,结束课堂。

大班幼儿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自编节奏谱,初步感受分声部合奏,体验演奏的乐趣。

2.能用乐器表现音乐作品气势雄壮的特点,抒发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节奏卡片、节奏总谱、乐器(小铃、铃鼓、响板、竹筷、大鼓、沙锤)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感受乐曲。

幼儿听音乐并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T:这几天我们在研究什么呀?(中国)

对呀,我们知道中国的各个省市自治区,还画了天安门,举行了升旗仪式,昨天我们也听了一首很好听的歌颂祖国的歌,是哪一首?(大中国)

今天让我们再来仔细地听一遍,不用唱出声音,用耳朵来摸一摸音乐。好吗?(好)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气势雄壮)

二、熟悉节奏,培养节奏感。

1.徒手拍节奏。

T:昨天我们讨论出来了一个节奏总谱,而且用自己制作的乐器等演奏过是吗?那怎样的拍子才能表现出《大中国》气势雄壮的特点呢?对了一拍一拍的,xxxx xxxx

和切分音符是不适合的。好让我们一起用拍手的方法来听音乐打节奏。

2.用相声词表现节奏。

T:接下来我们用声音来演奏好吗?请你想一想小铃用什么声音?铃鼓用什么声音?沙锤用什么声音?

3.用动作表现节奏。

T:在这首歌里你有没有找到轻和响两个反义词好朋友?请你用动作表现轻和响好吗?

三、自编节奏谱。

1.幼儿分成六组。

a-小铃

b-小铃

c-铃鼓

d-响板

e-竹筷

f-双响筒

T:今天我们要学一个新本领了,自己编节奏谱,怎么编呢?每个小组都会有一本乐谱本,和四张节奏卡,挑选两张制作成节奏谱,并把它夹在乐谱本上,按照从左往右的习惯,演奏乐谱。(教师示范)有的节奏卡放在一起很好打,有的.却很难打,你们可要注意了,如果觉得这两张节奏卡放在一起很难打,就可以动动脑筋换一张卡试试。

2.幼儿按小组形式协商自编节奏谱(作两个小节的节奏),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听音乐演练,教师指导。

四、集体演示。

1.幼儿分组演奏自己的节奏谱。

2.其余幼儿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五、尝试合奏,感受不同乐器合奏的特殊音效。

六、用自制乐器进行演奏,体验创作的快乐。

大班幼儿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乐曲的三段体结构和钟表行走时的均匀节奏。

2、创编动作表现生活的各种钟表形象。

3、在结构表演中能与同伴配合、协调。

活动准备:

在日常活动中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钟表以及它们的行走方式。

活动过程:

在《逛公园》的音乐声中进教室,点明主题,今天要去逛《钟表店》。

谈论并用动作表现见到过的各种各样的钟表。

倾听音乐。

随着音乐的第一段,有节奏地模仿各种各样的钟表的动作。教师请做得新奇有趣又符合节奏的幼儿表演,并带领大家一起随乐做动作。

完整倾听全曲。听带熟悉的音乐就扮演各种小钟随着音乐做动作。听到不熟悉的音乐就停下来,表示钟坏看了。听完一遍后,请幼儿说出音乐的什么地方是小钟在走?什么地方是说小钟坏了?

重复欣赏。幼儿继续扮演各种小钟随乐动作,教师在B段音乐时,扮演修理钟师傅,用夸张有趣的动作表现忙碌的修钟表动作。

注意倾听表现第三段音乐的最后四小节。

幼儿轮流扮演修钟表师傅,全体幼儿随音乐表演。

分组合作表演。

将幼儿分成2——3组,每组选出一名修钟表师傅。随音乐表演。一组表示一只钟,在A段音乐时用一种摆动动作拉手向顺时针方向有节奏地慢慢移动,表示钟在走。B段音乐各组的修钟5师傅进行修钟。A段音乐时,表示钟修好了,各种钟表继续走。

欣赏歌曲《钟》

重点:感受和表现乐曲的三段体结构和钟表行走时的均匀节奏。

难点:创编动作表现生活的各种钟表形象。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神秘的客人——魔法师和精灵们”

欣赏《钟表店》

(1)有一天,魔法师和精灵们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们来听听音乐。”

(2)完整地欣赏音乐,提问:你觉得他们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播放音乐,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4)“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听音乐,然后告诉我音乐的前面、中间、后面一样吗?启发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的表现手段,感知音乐的.性质(前面很欢快,有点快;中间的音乐很像在跳舞,有点慢;后面和前面是一样的。)

(5)分段欣赏

活动反思:

在音乐欣赏活动《钟表店》中,我想如果在让幼儿感受表现时钟和修钟师傅不同形象的音乐同时,配上了生动的录像——欣赏乐曲时钟走的音乐时,播放各种各样的钟不同走姿的画面。欣赏理解修钟师傅辛勤修钟的音乐时,配上木偶忙碌的画面。音乐配上情节,幼儿很快就能分辨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使幼儿在表现音乐时更逼真、更具有情趣,以真实的感受促进了幼儿的表现能力。而且也会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愿望。

大班幼儿园音乐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活泼向上的欢乐情绪,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之情。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乐感、表演及自由创编能力,体会繁忙的采茶场面与气氛。

3、让幼儿了解中国是茶的故乡,并帮助幼儿知道采下的茶叶经过简单加工可以泡水喝,喝茶有益于健康。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茶树篮子头饰围裙

重点难点

在感知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探究、创编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过程

一、生活体验,感受采茶;

创设江南采茶场景:天蓝蓝,水清清,露珠儿闪闪绿莹莹。片片茶叶香,浓浓茶乡情;

我们今天来到了茶的故乡——美丽的江南。

小姑娘乐得舞翩翩,迎来茶山丰收景。看看采茶的小姑娘是怎样采茶的?

请小朋友拿起小篮到茶树园里采茶,体会劳动的乐趣与茶园的美景。

二、律动创编,诗画激趣;

1、提问幼儿是怎样去采茶的?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通过感知体验,自由创编采茶动作及采茶儿歌。

3、提取最美的动作,创编采茶律动。

4、根据所创编的动作,诗画舞谱小人:

我挎小篮拨开树枝我采的茶叶上山岗采呀采多又多片片茶叶香又香茶叶采茶娃娃采茶忙又忙装满筐喜洋洋

三、动静交替,茶艺欣赏:教师表演独舞——《古丈茶歌》

1、了解茶的制作过程,知道喝茶有益于健康。

2、设计意图:使幼儿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茶的制作工艺和利用价值。

活动延伸

展示成果,活动延伸:

1、听音乐表演采茶律动,感受创作的'快乐。

2、为客人老师表演,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反思

春暖花开的时候也是茶叶上市的时候,今天下午我上的音乐活动让孩子感受采茶的欢快气氛,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感受采茶姑娘不同的心情。

在这个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幼儿在学习中的创造学习能力和主体地位,在学习中让幼儿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幼儿创新学习、自主学习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遗憾,例如在节奏游戏中,有一些幼儿的创作显得比较简单,体现不出水平,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进行教师示范,同时注重幼儿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拓展教学时,我发现有一些幼儿获得信息的渠道较狭窄,今后可带领幼儿做一些资料收集的操作,让幼儿熟悉这个环节。我还需不断改革教学教法,完善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创新能力。

大班幼儿园音乐教案 篇10

参赛作品名称

音乐欣赏《童话故事》

参赛作者

叶结梅

单位名称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南方幼儿园

教学领域

音乐

年龄段/班

大班

设计意图

童话故事深受孩子的喜爱,其中《白雪公主》的故事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幼儿在欣赏故事之余,已经不满足于做故事的倾听者,而是会尝试着做表演者。而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对音乐活动非常感兴趣,善于并敢于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我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学科教学,将音乐欣赏与文学欣赏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图谱演示,帮助幼儿分辨四段风格各异的音乐,并通过音乐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诠释,引导幼儿进行艺术表演活动。根据《新纲要》中: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演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2、在音乐中大胆试用动作、表情等表现人物形象,体验表演的快乐。

3、在活动中体验表演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作品的结果与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难点:大胆尝试用动作、表情表现人物形象。

活动准备

1、创设森林情景。

2、录像资料(故事:白雪公主)

3、代表四种不同人物的音乐:

★《天使小夜曲》——白雪公主遇难 ★《七个小矮人》——小矮人

★《波斯市场》——巫婆 ★《欢乐颂》——王子与公主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

4、表演道具(篮子、水果、头饰、巫婆帽子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欣赏森林美景并用动作表现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还要使幼儿的身体和思维都得到一定的舒展,为孩子们后面的表演作好准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这个活动:模仿森林里小动物。

(二)故事欣赏——分析人物特点

1、结合课件引导幼儿简单讲述故事大意《白雪公主》。

2、让幼儿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特点。

(三)音乐欣赏——找出与人物特点相符合的音乐。

师:原来小朋友对《白雪公主》的故事都很熟悉,老师还为故事中的4个人物配了4段音乐,小朋友们听一听、分一分,这段音乐像谁?

1、引导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

欣赏后提问:请幼儿说说乐曲旋律的特点。

2、教师借助图谱引导幼儿分段欣赏乐曲:

(1)欣赏第一段音乐——《森林狂想曲》并模仿白雪公主的形象。

欣赏完后提问:A第一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B这段音乐像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教师小结:这段音乐听起来很悲惨,正如是白雪公主不能回家,很凄凉。

★请幼儿随音乐模仿白雪公主的动作、表情。

(2)欣赏第二段音乐——《七个小矮人》并模仿小矮人的形象。

欣赏完后提问:A、欣赏完第二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跟第一段的音乐想同吗?

B、第二段音乐像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教师小结:音乐听上去很很开心、愉快的。谁来学一学小矮人走路的样子?

(3)欣赏第三段音乐——《波斯市场》并模仿巫婆的形象。

欣赏完后提问:A、这一段音乐跟前面的两段音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B、音乐像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教师小结:这段音乐很神秘,很恐怖,好象巫婆要吃了白雪公主一样。谁来学学巫婆走路的样子和狡猾的表情?

(4)欣赏音乐——《欢乐颂》并模仿王子威武的形象。

欣赏完后提问:A、这一段音乐的`旋律怎样的?你有什么感觉呢?B、这一段音乐像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教师小结:这个音乐非常愉快,开心的,所以节奏都是很欢快的。谁愿意表演白雪公主与王子开心的跳舞?

★幼儿进行了创编后,教师要将孩子的想像成果进行整理和展示、使每个孩子都充分体验表演的快乐。

(四)音乐表演——体验并表现人物的特点。

1、幼儿商量并自由分配角色。

2、提出要求并进行表演。要求:小演员要听清楚音乐再出场。

3、集体评价。

4、集体表演故事。(注意声情并茂的讲故事)

活动反思

1、亮点

“童话故事”这个活动选择了幼儿最为熟悉的故事,将一个旧的活动内容以一个全新的活动体裁去诠释,以文学欣赏与音乐欣赏两种独立的活动形式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正是教法的一个创新。

为了让幼儿更容易地理解四段不同风格的音乐,我借助了图谱教学,分段地让幼儿感受音乐,从而帮助幼儿进一步辨别出与人物特点相符合的音乐。

通过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活动,是一种适合大班幼儿的集体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建构式课程的理念;通过游戏、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师幼的互动性;让孩子以肢体语言表现人物的鲜明特点,充分发展了幼儿的创编能力;老师的有效提问,充分调动和拓展了幼儿的想像及创造能力;让孩子自主创编及自由选择角色,充分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自主性。

2、不足之处

(1)幼儿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老师要适当提醒幼儿眼神、表情的交流。

(2)在表演过程中,个别幼儿未能按旋律表演故事,因此,在往后的活动中,加强节奏训练。

大班幼儿园音乐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尝试仿编歌词。

2、激发幼儿快些长大的愿望。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重点难点:

学会演唱歌曲,尝试仿编歌词。

环境与材料:

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

激发幼儿快些长大的愿望。

一次备课

一、听故事

1、教师将歌词改变成故事:有一个男孩叫亮亮,有一个女孩叫芳芳……

2、提问:

故事里面到了谁?

亮亮长大了要什么?

芳芳长大了要什么?

二、欣赏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

2、提问: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3、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歌词。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将幼儿按男孩女孩分组,男孩扮亮亮,女孩扮芳芳。

2、教师带领幼儿,不加伴奏,分角色对唱。

3、教师弹琴伴奏,带领幼儿分角色对唱。

4、播放歌曲录音,教师带领幼儿跟录音分角色对唱。

四、自编歌词

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小朋友们长大后想做什么?

2、教师帮助幼儿将他们的想法仿编成歌词,并试着唱一唱。

活动反思:

现在我们是中班的小朋友了,长高了,会跳舞会唱歌,很能干。但有些幼儿仍然十分依赖于父母亲,对自己行为、能力缺乏信心,不愿意尝试接受新鲜事物。针对这一现象我首先进行了此次主题活动中的《我长大了》教学活动,此次活动,让幼儿在通过自己观察、发现、讲述、总结等一系列活动中来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做许多事情了。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参与度高,尤其是在讲述自己长大的变化时都抢着讲述,乐于与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成长。幼儿积极响应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做值日生,并在墙饰中留有一版块“我是小小值日生”,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基本上能把卫生打扫干净。尤其是沈宇瞳小朋友,过去自己的事情从来不做,自从进入中班 后,仿佛换了个人似地,当起了值日生,坚守职责,小板凳摆放得整整齐齐,桌子擦得干干净净。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真的`长大了,我们心里由衷的高兴。

本主题活动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在开展活动时为了使活动变得有趣,我有了一些创新的想法。现在的幼儿接受的新鲜事物多、想象力丰富,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与主张。过去的那种“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好奇、求知的欲望了也不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更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发现、尝试、探索,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活动进行起来师生都感到轻松、愉悦,幼儿接受得快、掌握好。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亲自体会到自己长大了,不用教师的帮助会做简单的事情,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大班幼儿园音乐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调幽默诙谐,具有北方戏曲的演唱风格。整首作品以蝈蝈和蛐蛐吹牛皮这一事件为主线,以幽默的故事情节引起幼儿演唱欲望。幼儿通过活动,不但能了解北方戏曲的演唱风格,还能获得表现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由于这首歌的歌词较长,演唱风格又是孩子们不常接触的戏曲类型,因此要分三个课时来进行,我本次执教的是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2、了解北方戏曲拖长腔、回环的特点,并能初步分角色演唱歌曲。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活动准备:

幼儿事先学会与教师分角色朗诵歌词

歌曲原声带和伴奏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朗诵歌词导入

教师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二、欣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

1、完整听音乐一遍,提问:这首歌有趣吗?

2、哪个地方有趣?[拖长腔、儿化音]

3、跟我们以前学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听起来像唱戏]

三、学唱歌曲

1、提问:这首歌是不是从头到尾一直都在唱呢?[教师范唱,幼儿找出并学唱歌曲中说白的两句话。

2、提问:蝈蝈和蛐蛐在介绍自己时是怎么唱的?[幼儿学唱前四句,并总结出前三句旋律一样,第四句的音低下去]之后分角色演唱第一段。

3、提问:吹牛皮是什么样子?[幼儿模仿吹牛皮时得意的样子]之后换角色演唱。

4、提问: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时候谁来了?大公鸡是怎么把他们吃下去的?[幼儿学唱最后一段]

四、以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1、小结学唱歌曲部分。

2、完整演唱一遍,要求要把歌词唱清楚。

3、自己选择角色演唱一遍,要求表现出得意神情。

五、游戏中提升经验

1、教师扮演大公鸡,幼儿扮演蝈蝈和蛐蛐,进行游戏。

2、讨论:吹牛皮有什么不好。

3、小结:以后都不做吹牛皮的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