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教学设计

短文网

2025-10-01教案

短文网整理的《石榴》教学设计(精选14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石榴》教学设计 篇1

一、《石榴》教材分析:

《石榴》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5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时间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这一过程。文章语言优美,在描写石榴花与石榴果时,还运用了比喻与拟人的写作手法,对学生阅读、习作是一篇很好的范文。

二、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4、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理清文章脉络。

1、瞧,这是什么?引出《石榴》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走近、熟悉《石榴》。先来复习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好吗?

2、出示:

这些生字词,还记得吗?

抽出、仿佛、甚至、扒开、喜讯(强调“甚至”这个词)。

3、瞧!这些词语写得多好呀,会读吗?

酸溜溜、甜津津、驰名中外、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4、读得真好,再看,难度加大了,字多了,能读好吗?注意轻声

郁郁葱葱的树叶火红的石榴花

玛瑙般的子儿笑得咧开了嘴

5、这个会填空吗?先默读课文,再填写。

出示:这篇课文写了石榴树春天( )枝条( )叶子;夏天( );秋天( )。

指名填写,最后齐读。

6、师小结并板书:

是呀,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春天、夏天、秋天的顺序写了石榴树呀长叶、开花、结果,多有意思啊

春天长叶

夏天开花

秋天结果

7、师:这节课咱们就来仔细地读读课文,去看看春天、夏天、秋天石榴树都是什么样子的,好吗?

(二)、研读课文,品读词句,体会写作手法。

A春天抽枝长叶

1、师:打开书,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春天、夏天石榴树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一边读一边想,还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圈出来。

2、交流春天石榴树是什么样子的?

体会春天石榴树抽枝长叶的生机勃勃的样子。

重点理解:抽出。(表示一下子很快;也看出生命力的旺盛。)

(1)、通过做个动作理解。

(2)、通过换词语理解。

3、师:是啊,新枝嫩叶在这生机盎然的春天里长得多快呀!多好呀!

指导朗读。

B夏天开花

1、那夏天呢?把你最喜欢的地方给大家读一读,说一说。

(1)对“郁郁葱葱”和“火红的”石榴花一句进行理解,同时借助图片图文并茂去感受石榴花颜色的美丽和开得旺盛。

(2)指导朗读。

(3)夏天的石榴花你还喜欢哪里呀?

(3)自读第二句。从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从“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就挂满枝头”从这句话感受到花开得特别多。)

(4)指导把那么有生命力,那么茂盛的景象读出来。

(5)走近去看看……(生读)

大家都喜欢这句话?为什么喜欢?(非常可爱)哪里看出的?

(6)朗读体会把石榴花的样子比成了活泼的小喇叭。这样的打比方多形象啊!“活泼”“鼓着劲”这两个词的拟人手法写出了石榴花像小朋友一样的可爱。

(7)(做鼓着劲的动作)指导把石榴花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2、师小结:像这样花开得那么多,颜色那么火红,你争我抢地开着,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课文中有一个词就写出了这样的画面,找找看!(热闹)

播放图片,看图师领着背诵。

3、师小结:孩子们,春天石榴树抽出了新枝,长出了嫩叶;夏天树上开满火红的石榴花,作者把石榴花比成了小喇叭,还把它们写得像小朋友一样活泼可爱,正鼓着劲在吹,这样的句子就是拟人句。拟人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感受到活泼、生机勃勃、可爱)

C秋天结果

1、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小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呢?

大家轻声地读读第三段,边读边想,并在书上划一划表示颜色变化的词。还有几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

(“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再找找看哪些词写出了这些颜色的先后变化?

(“先”、“逐渐”、“最后”)

3、同学看图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

4、孩子们,作者在描写中用上了“先”……“逐渐”……“最后”把石榴生长过程写得更加清楚了,这多值得我们学习呀!

5、小石榴就是这样一天天长大的!一天天成熟的!那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自己快到文章里去读一读,找一找。

(1)熟透的石榴是什么样的?

(2)看图读词句:咧开嘴的石榴。

笑破肚皮的石榴,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3)指导把它们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4)从这些石榴娃娃……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拟人、可爱、喜爱)这些石榴娃娃在干什么?(急切、扒开、张望、报告)做动作。

(5)嘘!你们听——石榴娃娃开口讲话了:农民伯伯快来呀!我们成熟了!……石榴娃娃们你们还想急切地报告什么?

你们看这是什么样的石榴呀!(丰收的、可爱的……)

(6)把成熟的石榴当成人来写,写得多生动,多有意思呀!让我们读着读着不由得笑了起来,我们一起来读好吗?(还可以加上动作演演石榴娃娃)

1、看图,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2、看图理解体会:玛瑙和石榴子的相似之处。

它们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给你什么感觉?(团结、可爱……)

3、指导读这句话。

4、这句话是写石榴的——(剥开皮的样子)

5、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给学生吃

什么味道哦?

指导读好这一段。

6、师小结:今天咱们学习了枣庄的石榴,作者通过细心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拟人手法,让我们仿佛看到来了春天里生命力极强的石榴树,夏天像小喇叭一样火红的石榴花,秋天满树可爱的石榴娃娃。生动的描写不仅把石榴写得更加可爱,还把自己对石榴的爱对家乡的爱全部都表达了出来

配乐朗读课文。

(三)、回顾课文,总结写法,动手写写水果。

同学们,作者先是仔细观察石榴子的样子,再写石榴的味道,写的时候还恰当地运用拟人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最后还亲口去尝尝,这样写出来的石榴啊,就非常讨人喜爱。今天咱们每人都带来了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对吗?

(1)水果大拼盘:

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先观察剥开皮时水果的样子。(看到了什么?可运用拟人手法,展开丰富的想像。)再放到嘴里尝尝味道。

(2)生交流。

(四)、布置课堂作业。

《石榴》这篇文章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很好范例。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呢?首先,我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石榴,我再作适当的补充。随后,紧扣“石榴”二字,让学生读全文并思考:“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答案。学生很快回答:“叶、花、果实、味道。”石榴的花与果实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学习花这部分,我积极引导学生读懂“抽出”、“长出”、“越来越密”“越来越盛”扽“挂满”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春夏时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其实,现在想来,如果再教这一段,我会再优美的音乐范读第二节,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中边听边想象,描述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如“我好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中”,“好多花在向我招手呢”这时,再引导学生去练读,他们在朗读中会有更深的感悟。还可以让学生猜一猜石榴花会吹些什么样的曲子呢?如“高兴的曲子,因为他们很开心。”……在教学味道时,我采用“看、尝、品、读”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自由读读,然后出示课前让学生带来的石榴,学生们立刻被吸引住了,兴趣盎然,教室里一下沸腾起来!我剥开一个石榴,给学生展示:籽儿很多、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籽儿像玛瑙一样好看……学生不光描述到位,还特别兴奋,我想他们一定迫不及待想尝一尝,就故作神秘地说:“看到好多同学都喳嘴了,想吃吗?别急,咱们边吃边说一说。”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石榴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让他们说说看到的石榴籽儿。这时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品味着石榴,他们毫不拘束地谈着自己的感受。尝完后,我再让学生读一读,学生的感受与先前截然不同了,他们读得满面笑容,有滋有味。这篇课文也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例文,描写石榴思路清晰,具体生动,每一个自然段在写作方面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因此,教完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将全文加以背诵,同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种水果。仿写前,我让学生好好地品读书上段落是怎么写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么来写的?小孩一下回答出来:形状、颜色、味道来写。由于二年级时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学生对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做过细致的练说指导,当时并要求把练说的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来代替,所以大多数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写前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抓住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来写),结果大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不错,比课文上第四自然段内容更具体,将水果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从它的外形写起,由外到内进行叙述。重点抓住石榴的形状、颜色、味道来写,条理较清楚。看来以前的功夫没白花。

《石榴》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果实成熟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石榴的热爱。

3、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了解石榴果实成熟的特点;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种水果,品尝味道。

投影片,石榴、橘子、香蕉等水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舌头体操,读准儿化音

鼓着劲儿 一半儿 子儿

2、出示词语

嫩绿 郁郁葱葱 黄绿色

火红 越开越密 越开越盛 活泼 小喇叭 热闹

咧开了嘴 笑破了肚皮 急切 扒开 张望 报告 喜讯

玛瑙 紧偎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溜溜 甜津津 清爽无比

指名读,说说有什么发现。

二、过渡

(指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春天,石榴树———到了夏天,树上便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这些石榴花开得怎么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这些石榴花开得可真——热闹。可是我们不得不告别这些活泼、可爱的石榴花了。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引读第一、二句子。

2、石榴的外表皮是怎样变化的?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指名回答。

3、熟透的石榴是什么样的?看插图,说一说。

4、看看课文是怎么写这些熟透了的石榴的,出示: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黄绿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1)指名读

(2)你觉得这两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这里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

(3)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是把石榴当作人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动形象、有趣活泼地描写出了石榴成熟的`样子,让人不由得产生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

(5)这些讨人喜爱的石榴娃娃会怎样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呢?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过渡:听了石榴娃娃这么一说,真想摘一个来尝尝是什么味道!

2、出示:一个石榴

(1)按步骤观察:外皮、剥开皮里面的子儿

板书:样子 颜色

(2)请几位学生尝尝,说说是什么味道。

板书:味道

3、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出示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4、通过我们刚才的观察,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

5、齐读

五、仿写

1、过渡:我们也来学着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来写一种水果吧!

2、指导

剥开橘子外皮观察、品尝,仿照课文完成填空。

出示:……,剥开( ),只见( ),取下其中一个橘瓣( ),( )的。顿时感到( )。

3、提出要求

可以仿写橘子,也可以写自己尝过的其他水果。

4、学生练习写,教师巡视。

5、反馈

(1)指名读一读

(2)师生共同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读片段的用词、用句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六、总结

《石榴》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2、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

3、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作者的感情,明白文章中石榴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美。体会本文运用比喻、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的特色。

课前学习:

1、积累文中的字词,划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地方。

2、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的诗文名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爱、描摹的对象,并以此来托物言志。同学们能说出多少这方面的.诗文名句来?(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

引入新课,介绍作者郭沫若

二、美文美读,把握感情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石榴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勾画出作者笔下石榴的可爱之处的内容。

3、学生轮流将自己标出的段或者句读给大家听,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4、思考交流:这些句子确实写得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你能说出它是从哪些

方面来写的吗?表现了石榴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美点,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三、质疑问难,明确主旨

1、质疑:“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这句话如何理解?仅仅是因为它美丽的外形吗?

讨论后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对石榴精神美的分析,明确:面对赤日炎炎的夏日,石榴以它的形态色泽美和精神美独领风骚,成为夏天的中心。

2、把握主旨:让学生找出体现石榴精神美的句子,引导学生明确所表现的精神实质。

3、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四、体会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举例略。

五、师生共同小结本文内容。

六、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七、作业设计:

1、摘录文中状物形神兼备的语句并背诵。

2、学习使用文中的手法,写一个200左右的片断,描绘一种植物。

《石榴》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3、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教学方法:

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编写日期:

执教日期:

总序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语。

2、简单介绍作者及散文的艺术特色。

3、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石榴图片或实物)

可让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石榴,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女神》、《曲原》、《蔡文姬》等。《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作者以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三、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

1、听准字音。

争妍(yán)斗艳奇崛(jué)枯瘠(jí)犀(xī)利

琢(zhuó)安普剌(lá)金罍(léi)盎(àng)然

皓(hào)齿丰腴(yú)

2、思考:作者是怎样构思全篇的?

四、整体感知,初步分析课文。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篇

1、学生默读课文,可在文中圈出标志性语言,理清课文的情感脉络。如:“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最可爱的是它的花”,“我本来就喜欢夏天”等等。

2、研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石榴开花是在五月过后,面对炎炎烈日,石榴树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它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齐读第一段。

(2)对比修辞手法的作用。

将少数树木与一般树木对比,引出石榴。石榴树是少数开花树木中“最可爱”的,由此得知它有非同寻常的品格,它不畏炎热的个性,赢得了作者的青睐,也初步流露出作者“爱石榴”的情感。仅仅几句话是难以言尽石榴的“最可爱”的,那么石榴究竟美在哪里?

3、欣赏石榴的美,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6段)。

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的美?

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夏华秋实的变化,表现石榴的美。

(1)枝叶美(第2段)

用比较的方法写枝叶的特征。

相同点:如梅树的枝,如柳的叶。

不同点: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可通过展示石榴树的图片,和梅柳图片相对照。也可结合学生学过的诗词,了解梅柳的特征,品读富有文采的语言,从而更进一步体会石榴的枝叶美,体会作者在“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中流露出的对石榴枝叶的赞美之情。

(2)花朵美(第3——5段)

“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单瓣的“陆离”缤纷可人,双瓣的“华贵”珍贵悦人,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石榴自然被誉为“夏季的心脏”。——花的外形和精神。

石榴花的红是明艳张扬的,这样的色泽呈现的是生命的律动、奔放的热情,也最能体现夏季的蓬勃。作者从色泽和外形的`角度把石榴花比作“夏季的心脏”,高度赞扬了花朵的形态美。花更是傲骨铮铮,它不向骄阳低头,不屈服于烈日的淫威,这种质朴俊逸的风度足以使那些伸张伞盖、“不想再争妍斗艳”的众树汗颜!

小茄形的骨朵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四裂,状如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还被多情人插上了花。——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

作者称这种变化过程为“奇迹”。的确,小小的骨朵柔弱而娇小,在艳阳的照耀下,它竟坚强地成长着,一味把自己的生命宣扬到极至,去迎合生命形态的变异,去完成幼稚到成熟的蜕变。当它骄傲地将自己的花瓶儿呈现给爱它的人们时,谁会不惊叹自然的造化?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给我们描摹了石榴生命形态的变化,无论是色泽还是精神都包孕着生命的热力。与其说是作者在写石榴,不如说是作者借石榴来表明自己的心迹——不甘沉默、积极进取。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性格已鲜明地烙刻在石榴这个物象上,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它可以含蓄地表现作者的情怀。

4、自由朗读第2——4段,仔细体会作者借石榴来写自己的追求与理想的写法。

5、男生朗读第2段,要求读出石榴枝叶的神致气韵及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女生朗读第3——4段,要求读出石榴花热烈向上的个性品质及作者喜爱且敬佩的情感。

五、结束语

石榴的美表现在它的枝叶、花朵、果实,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石榴奇崛清新的外形,也逐渐感知到石榴花浓烈的热情,更让我们领悟到日渐翻红的骨朵也是生命的奇迹,也许你已经不自禁地随作者一起深爱了这夏季的宠儿吧,也许你还在期待石榴更摄人心魄的美丽吧,大家且把这份愉悦与希冀存在心中,下一课再来分享果实的甜蜜。

六、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新词,领会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反复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3、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想想它有哪些你喜欢的特性。

第二课时

编写日期:

执教日期:

总序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2、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石榴的风采,欣赏了石榴可以入画的枝叶和足以眩目的花朵,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石榴园,去采摘属于夏季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进一步分析课文

1、欣赏石榴的果实美,继续研读第二部分(第2——6段)。

我们已经欣赏了石榴的枝叶美和花朵美,那么由花朵变幻为果实,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享受?

单瓣花从“红玛瑙的花瓶儿”变幻成“希腊似的安普剌”了,又变幻为“中国式的金罍”了,果实长成,表皮斑驳,颜色亦现金色,形体变为肥胖的圆肚形,俨然有“各种锈彩”的“青铜器”。——果实成熟的情态。

正当浓艳的花儿呈现自己的骄傲时,果实也好似有情人一般,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露出排排子实,它已经不是原先的花瓶与了,它子孙满堂,迫不及待地向人炫耀它的富足,石榴心中的自豪和作者心中的欣喜溢于言表。生动形象的拟人和比喻逼真地描绘了石榴由花朵向果实过渡的过程。

这一段语言精妙而富有情趣。“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一句幽默的玩笑写出了石榴的变化,反问句明确地表示它已经完成了最伟大的孕育,要向人们奉献它甜蜜的果实了。“戏法”、“忍俊不禁”、“破口大笑”、“皓齿”等极具人性特征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石榴的欢乐与满足,它淳朴憨厚的个性逗人喜爱,那透明光嫩的皓齿惹人爱怜,课文读来趣味盎然。

2、齐读第6小节,想象石榴满枝的喜人情景,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欢愉、欣赏之情。

3、总结以上课文所描绘的石榴之美(枝叶美、花朵美、果实美),想想这样美丽清逸的事物,到底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9段)

大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之情。

喜欢夏天是由来已久了,因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是从宇宙和人的发展角度来称颂夏天,实际上,夏已经是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勃发的生命的象征。作者再次称石榴是夏的心脏,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准确形象地表明了石榴的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特征,这是石榴的内在美、精神美的表现。作者是借喜欢夏天来衬托自己对“夏季的心脏”——石榴的喜爱之情,由此可见,石榴成了承载作者理想和追求的载体,要是没有它,夏天将黯然无光、索然无味。

最后写昆明石榴的“特别”,特别就特别在果实大而子粒丰腴,酸甜可口;挡不住诱惑。

明写石榴的口味,暗写的是作者对石榴喜爱之情,回味无穷。

四、齐读第三部分,共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五、选择自己喜爱的句子朗读,要求声音宏亮清楚,感情充沛。

六、总结全篇

提示:

1、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3、领悟寓意深刻、别具匠心的语言;

4、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七、比较阅读欣赏。

材料1

《辞海》“石榴”条的说明性语言:一名安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针状枝。叶对生,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

(本课文语言形象生动,准确凝练;本段文字科学、清晰、简洁)

材料2

暮春是桐树热闹的季节,它常常一夜间绽出满树的桐花来,朵朵都是并蒂莲的模样儿,做着集体吹喇叭的姿态。它们开起花来是那样的忘情,总是一大簇一大簇地凑在一起,原本淡紫淡粉的花色的烟云,冉冉地蒸腾着,张扬而清高,还有那浓郁的香气一刻不停地提醒你:这里正是春天。大树下,三五个穿着花肚兜的小儿女提着长长的竹竿儿,拼劲地打落那一串串的桐花,然后将花瓣一剥,用舌头舔里面的花蕊,那是有甜味的,花蒂则用线一穿,就成了活脱脱一条“青蛇”。顽童们白天拿它去吓唬小女伴,夜晚冷不丁放到大人的脖子里,都要给吓得大叫一声的,因为“青蛇”不仅滑溜溜的,且还带着嗖嗖的凉意……

提示:

1、欣赏生动细致的描写,想想桐花有怎样的品质?

2、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仔细体味状物抒情的特点。

八、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状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文字。要求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写出你对物象的外形与精神的独特感受。字数在200——300之间。

《石榴》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果实成熟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石榴的热爱。

3、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解石榴果实成熟的特点;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种水果,品尝味道。

投影片,石榴、橘子、香蕉等水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山东的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二.精读课文

第2小节

1.春天来了,想不想到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去看一看呢?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的第2小节,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描写石榴叶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石榴花的句子。

2.交流

石榴叶(指名回答,谁能读好,齐读)

石榴花(指名回答)

3.同学们,你们喜欢石榴花吗?说说石榴花什么地方吸引着你的。

火红,密,茂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形状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花了吗?石榴花像小喇叭,你瞧,他正吹着乐曲呢!

4.这么美丽的石榴花,这么活泼的小喇叭,让我们停下脚步来细细欣赏吧,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齐读)

过渡:石榴花真美啊!美得让人不忍迈开脚步!不要着急,石榴园里的美景多着呢!让我们赶快去看看石榴的形态吧。

第3小节

1. 引读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终于......

2.我能不能颠倒?

3.是啊石榴就是这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一天天变换着外衣,先.......逐渐......最后......

4.熟透的石榴高兴地笑了......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呢。(引读)

5.看课件,理解“咧开嘴,笑破肚皮”

6.理解“扒开”“张望”学生做动作。

7.他们为什么高兴啊?他们向人们报告着什么喜讯呢?如果你是这个石榴,你会说些什么?

8.多可爱的石榴娃娃啊,让我们再来感受这些可爱的石榴。(读)

第4小节

1.漫步在这美丽的石榴园里真是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特别是这可爱诱人的石榴,我们真是情不自禁想摘一个尝一尝。

2.(老师剥开石榴)请同学们看课文的第4小节,看看石榴的里面是什么

3.你看到了什么?闻味道,品尝

4.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

让我们捧起书一起在朗读中品尝吧。

三.仿写

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橘子,请大家现在把它拿出来,刚才我们品尝到了酸甜可口的橘子,现在想不想来尝尝橘子的味道。

1.看橘子的外皮,颜色,手感,闻闻

2.剥开后像什么?形态 味道,品尝

3.指导

剥开橘子外皮观察、品尝,仿照课文完成填空。

出示:……,剥开( ),只见( ),取下其中一个橘瓣( ),( )的。顿时感到( )。

4.提出要求

可以仿写橘子,也可以写自己尝过的其他水果。

5.学生练习写,教师巡视。

6..反馈

(1)指名读一读

(2)师生共同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读片段的用词、用句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石榴》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本文按一定顺序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的方法。

2、观察一种水果,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小黑板(相关语句)、学生观察石榴、品尝石榴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解读、修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仿照第四段写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继续学习《石榴》,齐读课题。

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枣庄,让我们快走进石榴园看看吧!

生齐读课文

(小黑板)出示填空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石榴树也抽出了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书中有一个动词用得很好。比较这两个句子:

(1)春天到了,石榴树抽出了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2)春天到了,石榴树长出了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你觉得哪一句好?为什么?

2.夏天到了,石榴花开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眼中这些石榴花是什么样的?

(1)颜色:火红

(2)形状:像小喇叭比喻手法

(3)花势:旺盛

除了这一小节直接描写外,其实课文还有一个词也写出了石榴花开得十分旺盛。联系上下文,看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体会文章的内容要经常联系上下文。

3.指导朗读。你能把石榴花的美丽和热闹劲读出来吗?

(1)指名读

(2)生齐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1、过渡:石榴树的绿叶红花真美啊!但是更美的还要数秋天的石榴园了。因为秋天的石榴树硕果累累,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2、石榴是怎样长大,成熟的呢?

指名读前三句话

(1)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用了哪些词语说明外皮的变化?

圈画“先……逐渐……最后……”

(2)指导读,体会石榴在逐渐长大,成熟。果皮的颜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如果把这些表示色彩的词颠倒次序,行不行?

讨论:应怎样读?(“一天天”,用较慢的语速读)

指名读,齐读前三句

3.过渡: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儿的呢?

(1)指名说

(2)“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哪个程度更深呢?

书中用了哪个词说明?

当我们说明后面一个比前面一个程度深时,可以用“甚至”这个词。

(3)你觉得这些石榴可爱吗?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4)这些石榴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找找哪些词说明石榴急切的心情?

指名说(急切地扒开,向外张望,报告……)

指导读

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5)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看到这么美的石榴,你最想干什么事?

1、让我们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

这里又用了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理解“玛瑙”。说明石榴的子儿像玛瑙那样光彩夺目,晶莹透亮。真美呀!你喜欢吗?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3、现在请大家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什么感觉?

指名说

指名读,读出喜爱之情

齐读第四小节

4、小练笔

(1)如果请你来写一种水果,应该从哪两个方面入手,怎样写呢?

(2)指名说

(3)生动笔写话

《石榴》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石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石榴》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内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把握石榴的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深刻的立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古往今来,“垂杨”“腊梅”之类的植物历来是文人墨客的笔下宠物,但现代作家郭沫若却对石榴情有独钟,而且还赋予了石榴“夏天的心脏”的美誉。石榴的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本节课我们来一睹石榴的风采。

二、检查预习:(见“预学篇”)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动词+石榴”的形式理清文章的结构。

引出石榴——描写石榴——喜爱石榴

2、作者是以怎样的顺序描画石榴的?

枝叶——花朵——果实

石榴的叶片和枝干——与梅柳比较刻画其独特风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石榴的花——色彩:深红色的;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习性: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并根据它的色彩和外形特征把它比作“夏季的心脏”。

石榴由骨朵到花的演变——是“一种奇迹”,“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形态艳丽而匀称,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

石榴由花到果实的变化——石榴结实引起颜色和形体的变化。红——金黄,上面还留有青铜器锁特有的各种锈形;形体则由安普刺式变为金罍式的。

石榴的果实——描绘了石榴的果实成熟时的样子(似“破口大笑”)和石榴的形状、色泽(如“透明光嫩的皓齿”)

3、作者对夏天、对石榴怀有怎样的感情?

喜欢夏天,(衬托)更喜欢夏天的心脏。

4、夏天、夏天的心脏有什么特点?

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坚贞刚勇。

(紧张、热烈、急促,象征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命。) 第一次:在第三段:“单瓣的??心脏吗?”——主要从色彩和外形了打比方。

第二次:在第七段:“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从石榴“热烈”“充满活力”这一“内在”特征的`角度打比方。“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二者在这一点时相似的。

第二个比喻是核心,它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个比喻准确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特征”。

四、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本文是单纯的状物吗?作者通过石榴寄寓了怎样的深意?

讨论后明确: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外在特点和内在品格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学习本文后我们要学会从事物现象中感悟社会、人生,把对自然的爱与人生的处世态度紧密联系起来,所谓生活处处有老师,也是此理。

五、赏读文本,品味语言:

1、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这风度”是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梅柳之长”是指奇崛、清新,“梅柳之短”指枯瘠、柔媚。

2、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天的心脏吗?

“陆离”“华贵”“夏天的心脏”是就石榴的颜色和形态而言的。

3、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奇迹指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

4、单瓣的花虽然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

“妙幻的演艺”和第6段中的一词相照应,具体指戏法。

5、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原因是我本来就喜欢夏天,而石榴花的陆离、华贵、妙幻的演艺又增添夏日的魅力,所以我更喜欢??

六、课堂小结:

(1)抓住特征,仔细描摹

本文既抓住了石榴的外在特征来写,如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使读者能对所写事物有一个鲜明的印象,同时还赋予了石榴“内在”特征,如质朴隽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等。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开头部分概写,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围绕中心,分层展开,写得细腻传神。结尾部分简略生动,照应开头,点明文意。

(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作者之所以喜爱石榴,是因为石榴的“内在”特征正好与作者的性格特征相契合;作者赞美石榴,实质上是要赞美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七、作业设计:

1、完成《伴你学》同步练习;

2、预习《马说》。

《石榴》教学设计 篇8

《石榴》这篇文章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很好范例,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石榴果的成熟过程和它的味道特点,并引导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一种水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亮点:

一、亮丽的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感同身受。

用课件来辅助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精心制作了几张幻灯片,插入了一些色彩艳丽、果大肉厚的石榴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这些成熟的石榴样子,激发他们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和垂涎欲滴之感。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形象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也特意向学生展示了一张有各种新鲜水果的幻灯片,使学生一看到这些水果,就想起自己曾经品尝过的感觉,利于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二、生动的字理图片,使字理识字通俗易懂,方法独到。

要让学生能比较快地记住生字的音形义,最好的识字方法就是运用字理解析,尤其是生动的图片更易于学生记忆。因此,在学习“甚”字时,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知道“甚”是由“甘”和“匹”组成的,“甘”表示甘甜、美味,“匹”表示与布匹有关,古时候的人觉得有好东西吃,有好的布匹做衣服就觉得生活很好了,所以“甚”字有很、非常的意思;而学到“至”字时,我又展示一幅字画,告诉学生,它就像一只鸟从空中飞到了地面,表示来到、到达的意思。这样的识字方法,学生通俗易懂,记忆长久。

三、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使学生思维拓展,学有所获。

在这一节课中,我的教学设计的环节是比较紧凑的,重难点突出,尤其是体现了中年段的“抓住读写结合、突出段的训练”的阅读教学总目标,比如说我抓住第三自然段来引导学生体会石榴的成熟过程并引导学生从拟人句中感悟石榴的可爱,尤其是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石榴的外皮和果肉的样子,然后对照课文的写法,指导学生仿写,激发他对水果的喜爱之情,教学反思《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四、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融入文本,流露情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受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我采用了默读、朗读,个人读,集体读等方式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会,从而达到审美的乐趣。

俗话说:再美的璞玉也有瑕疵。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也有许多的不足。比如:

一、顾此失彼,造成学生的.说话训练不到位。新课标指出,要构建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这节课中,我虽然运用了生动美丽的课件辅助教学,学生也能从我的课件中感受到石榴的可爱诱人,但对于仿照课文来介绍一种水果时,我本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喜爱吃的一种水果并拿来现场品尝的,但考虑到由于学生多,到时场面(担心学生只顾吃而不说)难控制而不得不取消这一计划。所以,在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时,学生在描述水果的样子及味道特点时就显得不够到位。

二、没有体现个性化阅读。新课标倡导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的阅读体现个性。而在学习课文时,虽然我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朗读,但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还不够体现,比如在学习拟人句时,我没有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觉去读一读,从中体会石榴的可爱。

三、对学困生的照顾还不到位。由于班级中的学生多(55个),在教学时,我总是请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回答问题,有时又担心自己的时间不够,所以就忽略了对学困生的提问。

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少。在这节课中,学生表现好的时候,我只是采用简单的掌声表扬,或是只是“你真棒!”“你真聪明!”等一些较为普遍的话来表扬学生,这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没有,这样,就缺少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

如果我再上这一课,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准备好必要的课件、精心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以外,还要事先让学生对我们自己家乡在秋天成熟的水果做一些了解,并且自己先品尝一种水果,亲自体验这种水果的味道。还要大胆地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水果带到课堂上来,老师做现场的指导,这样效果可能好些。

其次,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给学生展示自己阅读的机会,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还要尽量照顾到学困生,给他们提供回答的机会,比如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他们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就是注重多样化的语言评价。对表现好的学生加以鼓励,比如说“通过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石榴的可爱!”“可爱的你读出了石榴的可爱!”“你的介绍很独特!老师真喜欢!”……对一些回答不出或答不好的学生就可以这样说“老师为你坚起大拇指,因为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暂时想不起来不要紧,只要你认真听用心想,下次一定会说得更好!”……

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为不断提高课堂效率而努力。

《石榴》教学设计 篇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果实成熟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石榴的热爱。

3、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解石榴果实成熟的特点;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种水果,品尝味道。

投影片,石榴、橘子、香蕉等水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山东的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二.精读课文

第2小节

1.春天来了,想不想到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去看一看呢?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的第2小节,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描写石榴叶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石榴花的句子。

2.交流

石榴叶(指名回答,谁能读好,齐读)

石榴花(指名回答)

3.同学们,你们喜欢石榴花吗?说说石榴花什么地方吸引着你的。

火红,密,茂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形状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花了吗?石榴花像小喇叭,你瞧,他正吹着乐曲呢!

4.这么美丽的石榴花,这么活泼的.小喇叭,让我们停下脚步来细细欣赏吧,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齐读)

过渡:石榴花真美啊!美得让人不忍迈开脚步!不要着急,石榴园里的美景多着呢!让我们赶快去看看石榴的形态吧。

第3小节

1. 引读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终于......

2.我能不能颠倒?

3.是啊石榴就是这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一天天变换着外衣,先.......逐渐......最后......

4.熟透的石榴高兴地笑了......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呢。(引读)

5.看课件,理解“咧开嘴,笑破肚皮”

6.理解“扒开”“张望”学生做动作。

7.他们为什么高兴啊?他们向人们报告着什么喜讯呢?如果你是这个石榴,你会说些什么?

8.多可爱的石榴娃娃啊,让我们再来感受这些可爱的石榴。(读)

第4小节

1.漫步在这美丽的石榴园里真是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特别是这可爱诱人的石榴,我们真是情不自禁想摘一个尝一尝。

2.(老师剥开石榴)请同学们看课文的第4小节,看看石榴的里面是什么

3.你看到了什么?闻味道,品尝

4.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

让我们捧起书一起在朗读中品尝吧。

三.仿写

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橘子,请大家现在把它拿出来,刚才我们品尝到了酸甜可口的橘子,现在想不想来尝尝橘子的味道。

1.看橘子的外皮,颜色,手感,闻闻

2.剥开后像什么?形态 味道,品尝

3.指导

剥开橘子外皮观察、品尝,仿照课文完成填空。

出示:……,剥开( ),只见( ),取下其中一个橘瓣( ),( )的。顿时感到( )。

4.提出要求

可以仿写橘子,也可以写自己尝过的其他水果。

5.学生练习写,教师巡视。

6..反馈

(1)指名读一读

(2)师生共同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读片段的用词、用句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石榴》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石榴》是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石榴》一文语言清晰,颇有美感。课文按季节变化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生产过程。第一节用简练的语言引出了文章的主人公——闻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节写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过程。第三节写石榴结果,渐渐成熟。第四节写石榴内部的状况,以及子儿的滋味。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感悟能力。

2.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拟人等描写方法。

3.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写水果特点的方法。

4.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导入

(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课题——学生读课题《石榴》

(二)请大家打开课文,让我们踏着季节的脚步,跟随作者,去山东枣庄,

一起走进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二、精读训练

(一)师:快速阅读课文2——4自然段,说说你喜欢哪一个季节的石榴圆。喜欢它的什么?(为什么喜欢)

学生读后交流,老师提炼板书——春叶绿;夏花美;秋果趣(如果学生一下子概括不出来,就打个?说:待会儿,我们学习这一段课文的时候再来想这个词)

师评价:我们班同学读书的本领真大,读了一遍就能抓住每一段的主要内容了!

(二)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夏天的石榴花好不好?(课件图片欣赏)

1.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说,太美了)

2.是呀,一个字——美!这么美的石榴花作者是怎样来向我们介绍的呢?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中写石榴花的这几句?

3.读得正确、流利,声音响亮,谁还想读?

4.读了这几句,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石榴花?(让学生多说一些)

(1)我看到了火红的石榴花。

(2)我看到了密密麻麻的石榴花。

(3)我看到了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

……

5.师:你觉得什么样的石榴花最美?

生:火红的石榴。

出示句子:

6.师:看一看,这两句话什么地方不同?读一读,你觉得哪句话写得更

美?为什么?

生:火红是像火一样红,红得都快燃烧起来了。如果只是红的,就没那

么红,那么美了。

师: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火红”这个词用得真好。请你把书上的

这一句读一读。

谁能够读得再红一点?(再指名读这句话。)

师引读:这些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想象说。)

师:请大家再到书上去看一看,你还觉得什么样的石榴花很美?

生: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很美。

出示句子,请你读一读。

师:你们喜欢这些小喇叭吗?现在你们就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让我

们一起来吹一吹吧!你吹的是什么曲子?(全班吹喇叭)

师:哇,多可爱的石榴花呀,好热闹的石榴园呀,我们再来读一读。

捧起书,让我们一起把夏天的石榴花连起来读一读!

(三)师: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

秋天的石榴园,请大家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秋天的石榴园什么最吸引你?(生自由轻声朗读。)

生:小石榴。

师:为什么呢?

生:很有趣。(板书:趣)

师:什么地方写得最有趣啊?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生:“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

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师:是吗?有趣在哪儿呢?请大家看——(图片),听——[播放笑声](你

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想象说话。

[课件出示]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熟透了的石榴裂开了,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两句话,哪句写得更有趣?为什么?

生自由比较说。指名读。读好。

师:为什么读了这一句我们会觉得这么有趣?小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自由说。

师:原来作者是把石榴当成人来写的,才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我们

再来体会一下(齐读)。

师:还有哪一句也是把石榴当作人来写的?

[课件出示]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指名读。)有趣吗?

师:你们看,这是两大片绿黄色的——(叶子)?(师两手舞起,像两片叶子)哪个小石榴来扒开叶子?

生过来表演。

师:小石榴,你在里面感觉怎样啊?你想看什么?哎呀,你为什么这么着急?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你想向人们报告什么喜讯?……(扒开后)哇,你看到了什么?快向人们报告你的喜讯呀!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谁能读得再急切一点?调皮一点?喜悦一点?

师:多有趣多快乐的石榴娃娃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石榴成熟了是这么的可爱,这么的有趣。它是怎样长成的?

[课件出示]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师:请把这句话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找出来。

[课件出示]先是逐渐最后

师:如果老师把“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红、一半黄这几个颜色词语换一换位置行吗?为什么?

师:原来作者是根据石榴成熟的顺序来写的,不能随意调换。谁能把这种成长的变化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师:石榴的果实真是太可爱,太有趣了,我们一起把这小节读一读吧。

(四)欣赏了石榴花,看了石榴果,想不想尝一尝?作者是怎样品尝石榴的呢?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生默读。)

师:谁来说一说?

生说清楚顺序。可以用上表示顺序的关联词“先……然后……最后……”

生:先剥开外皮,然后看看子儿,最后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尝尝味道。

师:小作者剥开石榴的`外皮,就开始仔细地观察,(板书:看)

我们看!

[课件出示石榴子图]

师:你看到的石榴子儿是怎样的?

生:一颗一颗靠在一起,很亲密。——紧偎。颜色——红白相间。看上去很透明——晶莹

师:说得真好!下面就要尝尝它的味道了!(板书:尝)

请生品尝。

师:什么味道?

师:这就是酸溜溜,甜津津。

师:感觉怎样?

生:很爽口,很清爽。

师:作者也写出了自己品尝后的感受。(板书:感)现在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品尝一下美味的石榴。[出示图文]请大家大声地自由朗读这一段。

生自由读。

师: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段话有滋有味地读出来?个别读,齐读。

师:作者就是这样品尝石榴的,(指板书)先仔细地看,再细细地品尝,最后还写出自己的感受,这都是抓住了石榴的特点来写的。(板书:特点)我们平时也吃过很多水果,它们都各有各的特点,今天回到家同学们也先观察一样你最喜欢的水果,再尝尝它的味道,然后写下来,好吗?共3页,当前第2页123

三、小节全文。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石榴在你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最后,让

我们再一次地欣赏全文!捧起书,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石榴,齐——

(欣赏课文。)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反思: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一、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多媒体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2至4自然段,设计了一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画面,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花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对石榴果的有趣能身同感受;第三次是通过情境的演示,教师引谈,师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石榴娃娃的心情,并意会到其中的乐趣。

二、表达中领悟:

在学生通过多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如课文中写花时有这么一段话“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在教学这部分时,我不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读中领悟,“你看到了什么?”一双双小手如林般树起,有的同学说:“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有的同学说:“正鼓着劲儿在吹呢。”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同学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状,涨红了脸,摇摆着头,多么像一朵朵活泼可爱的石榴花,学生对这样形式的表达、领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颗灵动的心。

三、观察中学法:

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石榴子儿的样子,给学生直观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一颗紧挨着一颗,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联系学生们的生活体验,问他们吃过石榴的说说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体验,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加深朗读。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于是,我拿出一个桔子,请学生仿照作者写第四自然段的方法:先看再尝最后写下感受,介绍桔子果肉的样子、颜色和味道,学生说得很精彩,并当堂写了一段话,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

《石榴》教学设计(集锦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石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石榴》教学设计 篇11

郭沫若石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石榴的,能依照课文第三自然段,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果实,并按一定顺序写它的成熟过程及特点。

四、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石榴、小卡片,观察一种果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演示实物“石榴”,问:这是什么?

交流板书课题:石榴(简单识记“榴”字)

2、谈话,观察石榴,什么样儿的?什么颜色的?

你对石榴还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

1、拼拼读读记记课后生字,读准一、二类字音。

2、初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检测读生字词的情况。

逐一卡示,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

读准词:甚至、喜讯、甜津津、郁郁葱葱、小喇叭、玛瑙

4、再读课文、思考。

石榴是怎样成熟的?

课文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5、指名接读课文,并交流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交流相机卡示:

①“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②春天和夏天,石榴树抽出新枝,长出绿叶,开出火红的花。

③秋天,石榴果成熟了。

④“我”非常喜爱石榴果。

再交流:石榴是怎样成熟的呢?

交流相机板书: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到了成熟的`过程?(2、3自然段)

我们先来学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我的家乡在哪里?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上述问题。

2、交流:

相机学词:枣(zao)庄

a:读准字音。

b:分析字形。(也是红“枣”的“枣”,枣有核,所以下面有两点。)

3、枣庄是个怎样的地方?

交流相机学词:驰(chi)名中外

a:读准字音。

b:“驰名”有著名、有名、闻名的意思。意思是“中外闻名”。

4、指导读。强调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5、过渡:石榴树是怎样抽枝、长叶、开花的呢?作者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让我们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圈划出体现作者叙述顺序的词语。

2、指名读,并交流圈划情况。

①学习生词:抽(chou)出

②小结:作者叙述的顺序是这样的,石榴树先是抽枝、接着长叶、然后开花。完成板书:抽枝→长叶→开花

石榴树从抽枝到开花都在什么季节完成?

交流。相机板书:春、夏

③指导读1、2两句话,体会作者的叙述顺序。

3、石榴的枝条、叶子、花儿都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交流。相机圈划有关词语:新的、嫩绿、郁郁葱葱、火红的

《石榴》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

3.体会文中优美语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吃过石榴吗?对石榴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二、自学指导:

要求:

1.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学生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三、自学检查。

1.重音要读准:

枣庄郁郁葱葱喇叭子儿玛瑙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春天叶

夏天花

秋天果

四、指导精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教师教师枣庄

⑶“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令家乡声名远扬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⑷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声名远扬,这是作者爱家乡的原因。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①这一段写了那两个季节?石榴有说什么特点?

②作者用哪些词来写叶子,花的?

体会"郁郁葱葱"的意思。

"彷佛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说明了什么?这样打比方合适吗?

⑵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的词语。

2.仿写句子。

例:石榴花彷佛是一个个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吹。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继续精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练习: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春、夏、秋)季石榴(叶子、花、果实)的生长情况。

2.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表现石榴果实特点的词语。

3.讨论: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果实的?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

4.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这一段。

5.学习第4自然段。

⑴过渡:长得这么可爱的石榴,味道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

⑵轻声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从那些方面写石榴子儿的?

讨论有: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体会“晶莹”的意思。

6.齐读这一自然段。

7.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这种方法。

三、作业:

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石榴

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样子:有的……有的……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石榴》教学设计 篇13

《石榴》这篇文章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很好范例,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石榴果的成熟过程和它的味道特点,并引导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一种水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亮点:

一、亮丽的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感同身受。

用课件来辅助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精心制作了几张幻灯片,插入了一些色彩艳丽、果大肉厚的石榴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这些成熟的石榴样子,激发他们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和垂涎欲滴之感。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形象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也特意向学生展示了一张有各种新鲜水果的幻灯片,使学生一看到这些水果,就想起自己曾经品尝过的感觉,利于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二、生动的字理图片,使字理识字通俗易懂,方法独到。

要让学生能比较快地记住生字的音形义,最好的识字方法就是运用字理解析,尤其是生动的图片更易于学生记忆。因此,在学习“甚”字时,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知道“甚”是由“甘”和“匹”组成的,“甘”表示甘甜、美味,“匹”表示与布匹有关,古时候的人觉得有好东西吃,有好的布匹做衣服就觉得生活很好了,所以“甚”字有很、非常的意思;而学到“至”字时,我又展示一幅字画,告诉学生,它就像一只鸟从空中飞到了地面,表示来到、到达的意思。这样的识字方法,学生通俗易懂,记忆长久。

三、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使学生思维拓展,学有所获。

在这一节课中,我的教学设计的环节是比较紧凑的,重难点突出,尤其是体现了中年段的“抓住读写结合、突出段的训练”的阅读教学总目标,比如说我抓住第三自然段来引导学生体会石榴的成熟过程并引导学生从拟人句中感悟石榴的可爱,尤其是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石榴的外皮和果肉的样子,然后对照课文的写法,指导学生仿写,激发他对水果的喜爱之情,教学反思《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四、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融入文本,流露情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受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我采用了默读、朗读,个人读,集体读等方式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会,从而达到审美的乐趣。

俗话说:再美的璞玉也有瑕疵。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也有许多的不足。比如:

一、顾此失彼,造成学生的说话训练不到位。新课标指出,要构建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这节课中,我虽然运用了生动美丽的课件辅助教学,学生也能从我的课件中感受到石榴的可爱诱人,但对于仿照课文来介绍一种水果时,我本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喜爱吃的一种水果并拿来现场品尝的.,但考虑到由于学生多,到时场面(担心学生只顾吃而不说)难控制而不得不取消这一计划。所以,在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时,学生在描述水果的样子及味道特点时就显得不够到位。

二、没有体现个性化阅读。新课标倡导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的阅读体现个性。而在学习课文时,虽然我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朗读,但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还不够体现,比如在学习拟人句时,我没有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觉去读一读,从中体会石榴的可爱。

三、对学困生的照顾还不到位。由于班级中的学生多(55个),在教学时,我总是请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回答问题,有时又担心自己的时间不够,所以就忽略了对学困生的提问。

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少。在这节课中,学生表现好的时候,我只是采用简单的掌声表扬,或是只是“你真棒!”“你真聪明!”等一些较为普遍的话来表扬学生,这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没有,这样,就缺少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

如果我再上这一课,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准备好必要的课件、精心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以外,还要事先让学生对我们自己家乡在秋天成熟的水果做一些了解,并且自己先品尝一种水果,亲自体验这种水果的味道。还要大胆地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水果带到课堂上来,老师做现场的指导,这样效果可能好些。

其次,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给学生展示自己阅读的机会,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还要尽量照顾到学困生,给他们提供回答的机会,比如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他们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就是注重多样化的语言评价。对表现好的学生加以鼓励,比如说“通过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石榴的可爱!”“可爱的你读出了石榴的可爱!”“你的介绍很独特!老师真喜欢!”……对一些回答不出或答不好的学生就可以这样说“老师为你坚起大拇指,因为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暂时想不起来不要紧,只要你认真听用心想,下次一定会说得更好!”……

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为不断提高课堂效率而努力。

《石榴》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理想和追求。

2.品味文中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2.对文章关键句子的理解。

3.品味文中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奇崛(jüé)枯瘠(jí)玛瑙(mǎonǎo)琢成(zhu)犀利(xī)

劈刀(pī)皓齿(hào)束缚(fù)唾津(tuò)潜溢(yì)

2、解释下列词语。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劈刀:刀背较厚的刀,用来劈竹子、木头等。

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

柔媚:柔和可爱。

争妍斗艳:竞相比美。妍,美丽。

奇崛:奇特突出。

枯瘠:枯瘦。瘠,(身体)瘦弱。

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不禁,不能自制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忍笑

丰腴:这里指丰盛饱满。

二、导入

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石榴的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并介绍有关资料。

石榴,一名“安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针状枝,叶对生,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人。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生平著述甚丰,1957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文集》。

三、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齐渎有机结合。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课文共有9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第7~9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思考:

文章第二部分怎样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学生小组合作,从文中圈画主要句子,讨论、交流。

明确:这一部分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石榴,与此同时也写出了夏华秋实的变化,充分展现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板书:

描写石榴枝干和叶片的特征(第2段)

石榴花的形态美和精神美。(3段)

描写石榴花的特征:石榴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4段)

(第3—5段)单瓣花成长演变的过程。(5段)

描绘石榴果成熟时的情态(第6段)

文章第二段描写石榴枝干和叶片的特征,运用比较的方法,将石榴的枝干、叶片分别同梅树、杨柳树相比,通过比较,充分肯定石榴取长去短的特点,“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赞美之情。第三段,描写石榴花的形态美和精神美,把它誉为“夏季的心脏”。首句用“最可爱”领起全段,引出对石榴花的赞美:“深红色”的以鲜艳的色彩动人,单瓣的“陆离”以色彩缤纷可人,双瓣的“华贵”以华丽珍贵悦人,这是从形态色泽美的角度描绘石榴花的“最可爱”;而“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则突现了石榴花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点明了作者觉得它“最可爱”的深层原因。第四段形象地描绘石榴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骨朵逐渐翻红,花瓣匀称四裂,状如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那样多的花瓶儿都插上了花,这用“奇迹”一词来称誉一点也不过分。第五段形象描绘单瓣花成长演变的过程。“红玛瑙的花瓶儿”,承前一段而来,“希腊式的安普刺”是它的'中期阶段,“中国式的金”是它的后期阶段,果实进一步成长,就在表皮上出现各种斑驳的花纹,于是有了“各种锈形”。这种种比喻,生动逼真地展现了“一段妙幻的演艺”。第六段,形象地描绘石榴果成熟时的情态。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石榴果实成熟后开裂,露出排排子实的情状,字里行间充满石榴的自豪与作者的欣赏之情。

六、品味语言,理解关键句子

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加以评点或提出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1、理解文章关键句子。

例如“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作者最喜爱石榴的花,因为它既有形态美,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让,敢于抗争。由此引出对单瓣和双瓣花的赞叹,并把它视为“夏季的心脏。”)

又如“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作者把锈迹斑斑与殷、周时的青铜器联系起来,用以比喻石榴果实表皮的斑纹,这是文学家兼考古学家特具的形象思维。)

2、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如:“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这里连续运用

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誉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地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

又如,第六段首句反问以后,紧接着说“它会笑你呢”,这是用拟人手法,既生动活泼极富情趣,又巧妙地引出下文,且与“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前后照应。第三段末尾、第六段首尾都用了反问,或突现石榴是夏天的中心,表明它在作者心目中的的重要地位,或强调石榴果不是盛酒的金,促读者生疑,或极言石榴果实的“透明光嫩”,直抒作者的赞誉之情。第二段,描写石榴的枝于和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里用对偶,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肯定石榴枝干和叶片的鲜明特征,整齐的句式,易读利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七、迁移训练

为下列事物(也可自己选定一些事物),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

[示例]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浪花:

信鸽:

松柏:

螺丝钉:

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写出的话短小而富有寓意,答案不求统一。

八、小结

文章用准确凝练、优美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石榴的外在点和内在品格,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九、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第二至六段。

2、选用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一、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1、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yán)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

2、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jüé)而不枯(jí),清新而不柔媚。

3、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jīn)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

(hào)齿。

4.禁不住唾津的潜(yì)了。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枯瘠——()柔媚——()犀利——()

精巧——()束缚——()丰腴——()

三、下面是两个寓理于物的例句,请你另选一件物品(例如“镜子”、“风筝”……),写一个既符合物品特点,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

例句:

(1)蜡烛:站得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短。

(2)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镜子:

风筝:

四、说说文中句子的含义

1、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

2、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3、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