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读《草房子》有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草房子》有感 篇1
什么才是感动?
——题记
曹文轩似乎总有一种魔力,他能用一个个朴实无华的字符组成词句、组成文章。读他的书,就像不知觉的走进一段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亦如那片深情的油麻地一般。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这些都是油麻地淳朴的孩子们。其中最让我影响深刻的是在油麻地生活了一辈子的秦大奶奶。她与丈夫忙碌了一辈子换来了一大片土地却因为油麻地小学的建造成为污点。她不肯离去这片她深爱的土地,执意与师生们捣乱。但是早春的早晨,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乔乔为了摘花掉入水中她奋不顾身的救了乔乔,获得了师生们的尊重。从此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自愿搬出油麻地小学并且对孩子们亲切有加。但是秦大奶奶又落水了,这次仅仅是为了油麻地小学的一个南瓜。
老人带给我们的也许是难过、是心痛,但我感受到更多的是崇敬。秦奶奶代表了所有油麻地人,她的朴实真诚、从心底里涌出的善良是不带任何杂质的,她时刻想着帮孩子们照看好这个学校,以至于在这个她守护者的学校永远的睡去。这是一个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闪耀的人格光辉,生死之间对于生命深切却又优美的领悟。
我能感受到荡漾在整部作品中的悲悯情怀,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相拼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陆鹤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 我在文字的迷宫里,冲冲撞撞,似懂非懂。
文章的结尾,作者这样写道:“桑桑虽然没有死,但桑桑感觉已死过一回了。”这也许是指桑桑的大病初愈,但我能读到的是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清楚而又朦胧。合上书页,作者的文字依旧浮现在眼前:“我们唯一要记住的是,感动人的那些东西是千古不变的,我们只不过是想清楚他们是在什么新的方式下进行的罢了。”
在文字能够触及灵魂深处时,感动就是你最本能的反应。
——后记
读《草房子》有感 篇2
自从读了这本《草房子》之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为这些小说的人物,也为我自己,真的感慨颇多!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曹文轩写的,他用着实的笔锋描写农村孩子们的朴素、开朗和坚强,故事主人公是校长桑乔的儿子桑桑和他的朋友们,文章抓住了每个孩子的鲜明性格与特点,来描写他们的独特之处,刻画了桑桑少年时代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油麻地是桑桑及朋友们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这里的居民全是用海滩边生长的茅草盖成的一幢幢冬暖夏凉的房子,他们都很喜欢这种草房子,学校也都是一片草房子,每个草房子就是一间教室。油麻地最老的人是秦大奶奶,原先拥有一大片的田地,她和她的老伴很多年在这里辛勤地耕耘着。后来因需要发展教育被政府征用。秦大奶奶分得一小块土地继续种植。这时,秦大奶奶心存愤恨且非常顽固,常去学校闹事,同学们见了她那怨恨的目光心里不免有点害怕,赶紧夺金校园里。桑桑却用敬仰的眼光去和秦大奶奶对话和相处。有一次二年级的乔乔不慎掉入河中,秦大奶奶用一双无力的手将乔乔推向岸边她自己却落水而无力自救,被别人救起送入医院,从此以后去她家的人越来越多,她给女孩们图指甲油,如果老师看到有女同学没来上课,就无奈地叫一名同学去秦大奶奶家叫她来上课……但没想到的是:秦大奶奶为了去把一个掉入水中的南瓜够上来却落水永远离开了人间了……
桑桑的脖子上突然出现了一个肿块,非常疼,桑乔带着他去了城市的医院都说治不了,但是桑桑班的女老师温幼菊告诉他让他别怕……之后在他们村里来了一位郎中,他知道能够治好桑桑病的一位老人,桑桑得的是鼠疮,熬点药服下就会好起来了……
桑乔因为工作好被调到乡里的学校担任校长,桑桑也会走,他告别了他的那些朝夕相处的伙伴,告别了老师,而且特地去墓上告别了秦大奶奶……
这篇故事反映了农村孩子朴素、坚强的性格。我们城里的孩子已经是缺少这种朴实无华的气息。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感悟到即使城里的科技比农村再先进,条件优越,但这些基本的行为习惯也是要逐行培养的。
读《草房子》有感 篇3
在我的书桌上,一直放着那本曹文轩的《草房子》。每当我想起书中那令人神往的世界,就会忍不住伸过手,将书拿来,翻开,又一次贪婪地看起来。
渐渐地,我眼前仿佛又一次浮现出一位固执而又闪耀着善良慈爱的老人,她就是秦大奶奶。她的那片艾,那份爱,深深地扣动我心弦……
说真的,刚开始我与书里的大人一样认为秦大奶奶就是个地道的坏老太婆:她明明看见学校的菜园边上有条路,却硬倚着自己老眼昏花,从菜园中间横穿了过去。秋天,“一不留神”,她就把学校种的瓜或豆荚摘了去……我能从书中感受到老人家心中一种莫名的强烈的不满,她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强烈地发泄着对麻油地小学占据她土地的怨恨。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让我看到了她身上散发出的爱的光芒!
时常,我的脑海里会回放桑桑初见秦大奶奶时的场景:秦大奶奶站在自家门前的艾地上,身材高高的,背有些驼,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撑着门栏,一头银发在风里微微飘动----桑桑好像认识她似的叫了一声:“奶奶。”她伸出手摸了摸桑桑的脑袋,并送给桑桑一大束的艾。看来秦大奶奶也并不是那样的不可接近,原来她也会用爱来表达桑桑对她的亲近。
还记得那一天,乔乔失足落入河中,在水中挣扎时,她看到河堤上站着秦大奶奶,便大叫了一声:“奶奶——”。乔乔在迷迷糊糊中,好像被一双柔弱的手推送到了浅滩上,那手便松开了……读到这里,我惊呆了,没想到落水小女孩的一声“奶奶”又唤起了她慈爱的一面,她奋不顾身地去搭救小女孩。这一瞬间,我懂得了什么是爱的力量。那股强大的热爱生命的力量促使她用那双瘦弱的手挽救了乔乔的生命!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动了,原来看似不近人情的秦奶奶内心有着多么无私的爱啊!
而书中最让我感动落泪的是这件事:秦大奶奶发现了一条爬向水边的瓜藤,已经有半个南瓜沉进了水里。她想将南瓜从水里救出来,自已却被无情的水流拖进了河中再也没有起来。读到这里时,我不由鼻子一酸,两道眼泪顺着鼻梁滑了下来,只是学校的一只小南瓜,她却能把它当成人似的,不顾自己的安危。这样一位垂暮的老人心中有着怎样的无私的爱啊!
那片苦艾在秦大奶奶的墓前笔直地挺立着,在从田野上吹来的风中摇响着叶子,终日散发着特有的香气。正像这位老人一样,执着地坚守,又默默地奉献,还仿佛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们:爱的力量胜过一切!
读《草房子》有感 篇4
今天,我读了曹文轩写的《草房子》,读完后我特别感动,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作者以小主人公桑桑离开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为主线写的一篇回忆录,这个故事记录了桑桑儿童时期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秋风乍起、暑气已去。1962年8月的一个上午,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学最高的房顶,看到了秋天景色的凄凉,想到了即将的告别,暗自哭泣起来,这是少年时代告别儿童时代的一种方式。
本文分九个章节来讲述桑桑在油麻地所发生的一些故事,从残疾人“秃鹤”对人格自尊坚守,最终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以及因身世谜而被受板仓小学同学欺负的纸月,在桑桑的帮助下成功摆脱了他们欺负;蒋一轮老师与白雀一段纯洁的爱情故事;秦大奶奶从一个处处与学校做对的老人,变成一个保护学校而献身的老人,无处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杜小康由于家庭巨变,从一个优越家庭轮为一无所有的失学儿童,为家庭生计而在校门口摆小摊,不卑不亢的经营;细马是邱二爷家过继的儿子,因为是江南来的,口音不一样,所以上学时受到同学的嘲笑,所以不原学习去放羊,邱二妈的冷言冷语让他想逃回家的念头,而邱家最后得靠细马这个顶梁柱;桑桑得了鼠疮,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父亲带他千里迢迢求医,结果几次都失败了,父亲想让桑桑在临死前见到最美好的事物,实现他的愿望,最后还是达成心愿。
这个故事中我最佩“秃鹤”,他本为叫陆鹤,因为他是个秃子,所以别叫他“秃鹤”。他虽然是个秃子,不引人注目,但没有头发并不代表丑啊,他不管别人叫他什么,他无动于衷,他还让同学刮目相看。有一次,学校参加汇演,有一个演员要演一个秃子,其他都不愿意剃头变秃子,这时秃鹤毛遂自荐,结果学校得了第一名,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他从无人理睬的人变成了受人尊重的人。
这一个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动着我,想想现在的生活离故事里的生活有多远,现在捉鱼、爬树……这种事在我身边再也不会发生了,现在是高科技时代,处处都是高科技,比如说:现在有电子邮件,不需要送信了;现在有车了,不需要用牛用马来拉木轮车了……我的童年也和桑桑不一样,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不再以鸡鸭为伍,不在和泥土为伴,我们现在有轮滑、电脑……现在的科技真是太发达了!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要学习秃鹤坚强不屈的精神;还要学习杜小康永不后退的精神……
童年,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会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读《草房子》有感 篇5
从我初看这本书时,就知道我的心中已经搭建起了一间“草房子”……
《草房子》是我今天去书店的一大收获。早已听说过曹文轩的大名,现在终于买到曹文轩的大作,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仿佛站在一大片斑斓的花海中,呼吸着空气。我翻动着书的每一页,都有一种心跳加速的感觉,有一种复杂的感觉在我脑子里转动。于是,我若有所思地看着、想着。
了今天,《草房子》已被我翻阅了一遍,感触颇多。印象最深刻的是杜小康,一个由富家少年沦落成穷小子,这是一个不爱说话但心肠极好的人,他总在背后帮助别人。他很爱读书,很想读书,可现在穷得连书也读不了了。这样一个求知欲强的孩子,就因命运的捉弄而没有了以后的路。而另一个孩子——细马,一个残疾的男孩,他有身体上的缺陷,但他的心灵依然健全。他有主见,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懂得怎样保护自己,懂得……
《草房子》的结局有点悲伤,但应该也是一个注定的悲局。主人公桑桑离开了草房子,永永远远离开了,似乎失去了欢乐,失去了纯情,失去了美丽……
《草房子》——我把它珍藏着。因为我心中的草房子,没有消失——那一块永远快乐的地方。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叫草房子。
这本书融入了许多感情:哭、笑、高兴、痛苦…。主人公桑桑为了出风头在炎热的夏天穿着棉衣棉裤跳舞而热的大汗淋漓,这充分表现了他想讨人喜欢的心理。但是这一行为被油麻地的小秃子—陆鹤那顶雪白的帽子抢去了风头,于是后来引发了一场关于小秃子的尊严之战。还有当村里的富人杜小康伤了桑桑时,桑桑愤怒了。所以给他写了不让他当班长的小纸条。这更表现出了一个小孩的嫉妒心,但是这种心理谁没有啊。后来,秦大奶奶种艾时,桑桑不像他爸爸桑乔那样无理,而是同情着秦大奶奶。当老师蒋一轮对白雀有爱意时,桑桑无偿的给他们跑腿送信。这些表示桑桑已经能助人为乐了。当邱二爷死去时,养子细马一定要给邱二妈买房子,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最后桑桑的脖子长了一个肿块,桑桑他爸充分体现出了父爱,他到处寻医。最后桑桑的病终于好了。
啊!这是多么好的一本书啊!这本书既有让人感动亲情,宏伟的梦想。有什么力量都分不开的友情。什么东西都买不回来的尊严。融合在一起,是一种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爱,因为这种爱已经超乎了我的表达能力。
读《草房子》有感 篇6
《草房子》记录了一个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每读完一个故事,我都会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善良,顽强,尊重……这一切的一切都散发着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灵。
陆鹰是个长着光光脑袋的孩子,因此,大家都叫他”秃鹰”,他充满无助与孤单。陆鹰他常常小镇水码头最低的石阶上,望着湖水发呆流泪。但是,他却凭着自信让所有人刮目相看。谁说没头发就丑,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对尊严的执着坚守上的。可见,孤单,尊严的伤害并不是不成功的理由,只有自己相信自己是最好的”解药”。
其中,还有一个姑娘就是白雀,她是一个十分漂良的姑娘,她有一副好嗓子,不洪亮,不宽阔,但银铃般清脆.她不仅外表美,而且心灵美,这就是真正的美。
故事中最撼动人心的莫过于秦大奶奶。她是书中最顽固的一个人,在油麻地生活了几十年,房子龟缩在小学的西北角,是学校的一个污点,学校花费了十几年也没能将她赶出校园。在当地人的眼中,她是个可恶的老婆子,总在学校里搞破坏。然而在一个春季,她冒险救了落水的乔乔,在油麻地人悉心照顾下,半个多月后才勉强下地。从此,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动离开校园、用拐杖赶走闯进校园的鸭子,用拐杖关她够不着的窗户。最后,她竟为了学校的一个南瓜,不慎落水而永远地离开了……
看到这里,我心中的感动之情油然而生。感动之余,我不禁想:是什么使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是什么使她为了一个区区南瓜不顾眼前的河水吧?是什么使她在垂暮之年发出人性光彩?我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沉默,我忽然明白了:是爱!是油麻地人的淳朴,是油麻地人对她纯真的爱。也是她那颗感恩的心。关爱、纯朴、感恩书写了秦奶奶完美的最后一笔。
人与人之间的的真情就是这样的,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你对别人的行为是好是坏,别人都会记在心里面。我们不能嘲笑任何一个人,因为他们可能都会成为帮助我们的人,我们要以自己的淳朴之心来感化他人。我相信,如果人人都有一颗感恩,淳朴,善良的心,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这就是人生无处不真情,在《草房子》里,我看到了令人落泪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