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

短文网

2025-10-05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字经读后感 篇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是我常常吟诵的《三字经》里的诗句,它教育我们要心地向善,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自从学校开展诵读经典活动以来,老师鼓励我们利用平时点滴的空闲时间学习古诗文,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道理。在古文典籍中,我最喜欢《三字经》。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易于背诵。更重要的是,它里面涵盖了很多人生的哲理,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习惯,指导我们学习和成长。

记得有一个周末,因为去姥姥家里玩回家晚了,耽误了写作业。当时我瞌睡极了真想立刻就躺下来美美睡一觉,可是当我想到三字经中的“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时,立刻被晋朝孙晋的学习精神所感染,我一下子就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认认真真地把作业写完。《三字经》还教育我们要不耻下问,“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这句话告诉我们,连孔子都向比他年纪轻的神童项橐请教学问,何况是我们呢。通过学习《三字经》,培养了我刻苦学习、不耻下问的好习惯。

还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刚响,我们几个同学还沉浸在下课时的欢快气氛中,相互打闹影响了课堂秩序,当时老师并没有立刻制止我们,而是让我们背诵“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此时,我们都羞愧地低下了头,教室里立刻就安静下来。通过学习《三字经》,培养了我们尊敬师长、向善知礼的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三字经》也指导着我们的行为习惯。“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教育我们要尊敬长辈、谦恭礼让。“尔小生,宜立志”告诫我们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通过学习《三字经》,使我受益匪浅。

《三字经》里囊括了接人待物的礼仪、做人做事的学问,还有历朝历代的故事,它指导我们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使我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培养了我们学习、生活、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三字经》和其它的中华经典一起伴我健康成长。

三字经读后感 篇2

记得当年《百家讲坛》预告要播出《钱文忠解读三字经》时挺纳闷的,《三字经》?这有什么好讲的?不就是给小孩看的吗?还值得解读?

节目播出时看了几期,才明白钱文忠是以《三字经》为依托,解读埋藏在浅显的《三字经》背后的中华文化。

后来买到了这套《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课余时间断断续续地读,到今天总算读完了。

我觉得这套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浅显易懂。没有生僻的学术名词,没有晦涩的古文征引,也没有难明的考证与论述。以《三字经》为引,通过一个个历史故事,以最平实浅近的语言讲述古典文化,并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作用。

这个讲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由于一些原因使得我们现代人阅读古文和古籍有一定的障碍,使得普通大众在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上产生一定不便。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文化传承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在今天我们就是要将原本在众人眼中深奥,难明的古典文化通俗解读,使人们更好的了解传统文化,继承我们民族文化中合理,有益的成分。特别是面对文化冲击时,弘扬本民族文化就更显得重要。文化上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而我也觉得这套书最大的缺点也恰恰在于它的“通俗”。所以在书中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个小故事,却看不到多少钱文忠先生个人的看法与意见,学术性很低。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讲述《玄奘西游记》时的那个钱文忠,显得专业,精明,自信,得心应手。

我最大的认识是明白了原来小小的《三字经》也蕴含着如此多的文化信息与知识,可见生活中任何一件事,哪怕是你认为再小不过的事,只要你顺着一定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索,它便可以无穷大。

向所有中小学生,向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们推荐这本《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它是了解中华文化的一部很不错的启蒙读物。

三字经读后感 篇3

请问有没有一本极其简约的书既能包罗古往今来又能涵盖天文地理还可以指导你做人的道理?我的回答是:有。那就是三字经。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三字经中的几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接着老师把整个三字经英给全班,让我们抽时间背诵。读着读着我就知道了:它把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故事、知识,以三字经文的方式展示给我们,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有教我们做事的,还有教我们学习的'等等。

下面请我采撷三字经里面的几段精彩展示给敬爱的读者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得就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段话讲得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亲睡。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要向黄香学习,多为父母做些家务,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经还告诉我们天文地理知识:天、地、人是宇宙间最基本的三种物体;太阳、月亮、星星是宇宙间的三种光源;春夏秋冬是一年四季;东西南北是四个方向;金木水火土是天地五行;仁、义、礼、智、信是为人处世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稻子、谷子、麦子、高粱、玉米是六谷;马、牛、羊、鸡、狗、猪是六畜……

它列举了许多古人,或头悬梁,锥刺股;或如卞莹,如映雪;或如负薪,如挂角等发奋学习的故事。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讲的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虽然我们是小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总之,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词句,深刻道理值得我们深思。只要我们“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断的鞭策自己,让我们奔向成功的比彼岸!

多么神奇的书啊!真叫人爱不释手。

三字经读后感 篇4

记得有一次,一向成绩不错的我早中段考只考了七十多分,妈妈很生气,把我大骂了一顿,我当时感到很委屈,对妈妈大叫到:"是。

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小子对此奇书甚有感触,即书一文,此亦个人之意,又亦儿戏之言,不可当真也!

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视。《三字经》还将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在一起,易学易记,并且专门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总之,这一切都表现了古代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当时的历史与政治原因,造成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使《三字经》多了几分糟粕: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形成君顺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妇顺的社会安定局面;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底线,不容打破。只是可怜当时的人啊!一心认为三纲五常可以维护家族、国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纲五常并亲身践行,实际上这不过是富有的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紧箍咒而已。

总而言之,《三字经》这本奇书,其精华就在于对亲情、孝顺的张扬,对后天教育的重视。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两千年来一直是束缚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

我们一定要记住,《三字经》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汲取精华,剔其糟粕,最后发扬光大至世界。

三字经读后感 篇5

这段时间,我们一向学习《三字经》。《三字经》中有很多故事都能给我以启迪,其中“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还帮了我的大忙呢!

早些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滑板。我真是太高兴了。写完作业就拉着爸爸陪我去学滑滑板。可是虽然我的学习热情很高,但滑板就是不听我的话。爸爸让我先学习滑行,可是滑板不是跑得太快,就是左右倾翻,就是不让我好好使用它。但想到学会后踏在滑板上那种飞翔的感觉,我还是一遍一遍地尝试,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我想:“我原以为学这个很容易,没想到这么不容易。”就这样练习了一整天,滑板依然不听我的话。爸爸看到我沮丧的样貌,鼓励我说:“天天,你不要灰心,刚开始学,的确需要努力,但学会后你就能够自由地滑行了!再坚持,你必须能够成功!”我听后想:“好,我再坚持,我就不相信我学不会。”

可是,在以后的几天中,虽然我也不停地尝试,我依然没有感觉,仍然需要爸爸扶着我才能站在滑板上,身体拼命地扭动,滑板好像不认识我一样,就是不和我配合。想到这几天的努力竟然换来这样的结果,我对爸爸说:“我累了,不学了。”爸爸说:“天天,你不是刚刚读过‘孟母断织’的故事?”我气呼呼地说:“是,可是和我有什么关系!”爸爸说:“孟子怎样做的呀?”我一下想到了孟子由于对学习感到了厌倦,便逃学回家,他的母亲为了教育他,就气愤地把织布机上的`线剪断了。是啊,如果中途放弃,半途而废,不就像织布机上的线剪断一样吗?我要是此刻放弃了,还能体会飞翔的感觉吗?我对爸爸说:“爸,走,开始!”

坚持就是胜利。第二天的午时,正在滑板上扭动的我突然有了简便的感觉,我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好像学会了!”

《三字经》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啊!我必须要认真地读读这经典!

三字经读后感 篇6

谦让是一种美德,一种胸怀,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精神……似泉水流经山谷,似彩虹划过天空,它总能洗清世间的纷争,奉献出希望的果实带给大家……

相信大家都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吧!有一天孔融父亲的朋友带了几个梨回家,可是当梨被端上桌,问题来了,这梨有大又有小,怎么分呢?父亲叫大家从小到大排队拿梨,最小的弟弟第一个挑,他拿一个最大的梨。轮到孔融了,却选了个最小的`梨,哥哥都挑了大梨。父亲好奇地问小孔融:“你为什么不拿大一点儿的呢?”孔融说:“我年纪小,应吃小梨,大梨给哥哥们。而弟弟比我小,我要让着他。”从此,孔融便成了大家的榜样。

古有孔子的“满招损,谦受益”,今有“退一步海阔天空”。谦让就像一朵清新脱俗的花,永远那么引人注目,而它的故事,更加比比皆是……

记得前不久,我和爸爸妈妈去厦门游玩,由于人生地不熟的,我们只好坐公交车。天哪!车上真是人山人海,连一点儿空隙都没有,放眼望去,都是人们在挤来挤去。公交车开了,瞬间华丽变身成为“摇摆”车:它一会儿停,一会儿走。停时我们的身子猛地往前倒,还好大家都抓着扶手,要不然,在前面的人可要被压成肉饼咯!绿灯亮了,人们好像被震撼到了都向后倾斜,原来,大家是被惯性力“甩”到后边去了呀!有时,我们还会360度大旋转,真是有惊无险。我眼巴巴地看着坐在位子上的人们,他们好像若无其事似的。我脚真酸啊,不得不交替支撑着。这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要是有人走了该多好,坐上去舒舒服服地休息。突然,一位老奶奶上了车。她走路颤颤巍巍地,一步抖三抖,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摔倒一样。我同情地望着她:唉,现在车上“人人自危”,怕是没人让座,可出乎意料的是,一位年轻的大姐姐站了起来,把座位让给老奶奶。我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幕,脑袋中闪出两个字:谦让……

谦让不是昙花,一瞬即逝。正因如此,世界才能和谐。谦让是一件宝物,但愿我们代代相传,让它永远闪亮在人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