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1
前几周,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学国学的讲座。听了以后增加了我更多的课外知识。
主讲师是英子老师,她198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是吉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会长。她曾经获得过两届冰心奖大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她已经出版20多部童话、科普故事、小说等。还有一些童话已经被载入到教科书里了。她给我们讲了中国第一首民谣叫《击壤歌》;这首民谣产生于尧帝时期,表现了尧帝时期的农民的无忧无虑的.生活。然后又讲了中国第一首文人诗歌《弹歌》。中国的第一首国歌《卿云歌》,中国的第一首臣子为帝王唱的歌《八伯歌》;还有古代的学生上课用的第一本教科书《诗经》。
通过了这一次的学国学的讲座是我受益匪浅。丰富了我的阅历。让我明白了国学大致分为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这一次讲座真是让我长了不少见识。希望学校能多开几次这样的长知识的讲座。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2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长袭宿收,风神凝远,制行峻洁,望而知其为贵介公子”。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中国的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无二的.特质。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智慧的精髓,构成了我们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
“国学”一词,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国故论衡》及《国学概论》的演讲,它以先秦经典和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内容,形成了恢宏的“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其内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国学智慧涵盖了“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偈语、禅机、二十四史、唐诗、宋词和四大古典名著,它是万亿卷帙的古代文献,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生命和世界的理解。国学体系以“儒”、“释”、“道”三家学问为主干,又分为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和礼仪等支脉,为青少年汲取知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影响颇深。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的复兴也起着重大的作用。作为炎黄子孙。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让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时常充盈在心田,通过学习国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形成积极向上世界观。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根据国学所倡导的精神指引,“正心”、“修身”、“齐家”,成为一个品质高尚、行为规矩的人,对国家和社会都能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推广国学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国学的精髓是“天人合一”,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这又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3
1)感受、收获、心得?
感谢园长给了我们这次跟果雪儿团队学习的机会,这次的学习让我学会了很多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例如拱手礼、鞠躬礼等等。以前的我只是对这些文化有些粗略的了解,那也是从电视、书籍中看来的,也没有详细的介绍,这次的学习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重要性,身为中国人我很自豪,以后一定努力学习。
2)下一步教学的规划?
这次学习之后,我打算先从日常生活中把国学的知识慢慢融入进去,让幼儿一点一点的“吃”进去,之后再开展国学课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幼儿对知识的渴望达到“童蒙求我”的境界,为了这一天我一定会努力的。
3)对果雪儿的建议,对园长的.意见?
希望果雪儿可以继续把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去学,去知道,让国学走得更远,传播得更多,希望园长可以多多开发一些国学类的活动。
4)问题?
教师对国学的知识理解还不是那么多。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4
8天行程的访学之路在开始之前被无限憧憬与期待充斥开始访学之行后被新鲜事物吸引的我每天都在忙碌奔波结束访学之旅时才蓦然回首匆忙整理与细数所获所得。
一、访学之路的初体验。
随着东航MU741的降落迎面而来的湿热拉开了这一次的短期赴泰访学交流的序幕。由于之前的憧憬让人不自觉地将理想与现实相联系和比较。理想中的曼谷蓝天白云树荫与沙滩琳琅满目的异域风情和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现实中的曼谷天阴沉有点压抑随处可见绿色却不见沙滩的身影充斥“萨瓦迪卡”的泰国风情却让我们很难进行无障碍沟通形形色色的美食却让我们的味蕾有点望而却步。虽然理想与现实有差距却丝毫不消退内在好奇心的热度也丝毫不影响去感受泰国文化中的善意。体验的初始带着猎奇的心理去尝试周围的一切。在心理落差中更多地调试自己去适应。当然事实证明谁也没让谁失望因为做到了所以我可以感受到泰国文化的美;泰国文化也很好地接纳了来自异乡的我才让我在陌生的环境中不至于过分地思乡。
二、访学之行的“得”
1、关于学习的那些事
此次访学之行分别在博仁大学、亚洲理工大学、朱拉隆功大学以学术讲座的形式开展不同的学校体现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和展示了不同的优势专业。在博仁大学学习了泰国“拜”礼传统舞蹈、语言等让我感受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人民乃至社会的重要影响这一点也是最为让人眼前一亮。在学习“跪拜礼”中坚硬的石质地板让大家在练习中吃尽苦头不绝于耳的吸气声与泰国老师面带微笑地多次重复示范相比较相形见绌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当然这并不能够说明太多可却足以窥见泰国传统的'礼仪文化之所以值得人钦佩的所在。
2、关于文化的那些事
早就耳闻泰国是世界上幸福指数较高的国家之一。此次的访学交流中在高校的学习和城市文化体验作为初次到访的异乡人我却可以在曼谷找到踏实与安心的感觉。曼谷的幸福不在于基础设施的高端大气上档次而见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曼谷的司机是不会摁车载喇叭表达自己的心情因此在曼谷的大街小巷不会有嘀嘀嘀的嘈杂声惊扰到你;在曼谷的大街小巷当地人无论做任何事不管是否认识只要相视一眼都会互相给予一个纯粹的微笑和一句“萨瓦迪卡”他们待人的亲切与真诚的程度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跨越了国家、种族和语言这也变相印证了一句话微笑是当之无愧的国际语言;此次访学同行的伙伴们都有一个切身感受就是泰国是一个会让人变得谦恭与平和的国度除了上述缘由外当地人语气的温和且面带微笑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同化。即使是生气了当看着对方温和有礼的态度也会自动熄灭生气的小火苗。
三、访学之旅的落幕
美好的事物是短暂的。赴泰访学之旅的美好东航MU742降落在昆明国际长水机场让我在恍惚中倍感意犹未尽重回故土的喜悦丝毫没能掩盖住已经离开与即将分别的不舍。赴泰访学的短暂让我留下遗憾的同时也为下一次的再出发埋了伏笔。我相信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则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国人的文化根基,是中华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是儒家最经典的一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人,只有不断地学习,自己才会完善。在社会不断进步、竞争一天比一天激烈的今天,你不好好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必然会被社会淘汰。 “学”要学的精,“学”要学到老,学到底。只有坚持到底才会得到胜利;只有学以致用,为我所用,才算是真正的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告诫人们: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荒废在于贪玩嬉戏。成功在于多思而慎行,毁灭于随心所欲。古今中外,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来自于“业精于勤”——美国作家海明威成名了,但他还是给自己规定了每天的`写作字数。这种写作上的“勤”,使他写出了《老人与海》等不朽著作,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勤”,造就了《史记》的作者司马迁那样的伟大文学家,造就了镭元素发现者居里夫人那样的伟大科学家,造就了油画《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那样的伟大画家……又有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来自于“业荒于嬉”,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思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师德是师业之魂——教师一定要修好社会公德,坚守职业道德,科学严谨、认真求实;为人坦荡、光明正大、诚实守信,先人后己;廉洁奉公,端庄稳重,平易近人;知识丰富、语言生动、仪表整齐、举止文明,以实际行动感召、带动和影响广大学生,要以大爱之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强迫别人干。不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更不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出气筒。因而,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树立师表形象。师德是师才之本——“师德养人,师才育人;德才兼备方为社会栋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怎样处事,怎样做人。师德是师风之根——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笑一颦、一喜一怒都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师德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保证我们教育百年树人最重要的根。
总之,通过学习,我收获颇丰。我由衷地、感慨地说真不愧为是“国学经典”。它教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遵循客观规律、如何获得快乐、如何构建和谐 ……今后,要把“国学经典”中精髓理念融入于工作和学习中,深刻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能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