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教学设计优秀

短文网

2025-10-08教案

短文网整理的《尊严》教学设计优秀(精选11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尊严》教学设计优秀 篇1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认为作为一个富翁需要什么条件?

2、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疑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尊严》这篇课文。一同去认识这个富翁。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着老师的要求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3)读完后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出示生词,要求读准:沃尔逊疲惫不堪狼吞虎咽喉结捶背惬意僵硬羡慕

3、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在一群饥饿难忍的逃难者中,有一个年轻人,他坚持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得到人们的赏识与接纳。)

三、深读课文,感悟人物:

(一)、图文对照,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难民的饥饿与疲惫。

1、出示难民图。请学生看图说说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四字词语去形容这些难民。

(面黄肌瘦、面呈菜色、饥寒交迫、毫无血色)

2、指名说:看到这样的难民,你心情怎样?指导读出感受来。

读好“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感悟这些难民都饿坏了。

(二)读好人物对话,感悟尊严的内涵。

1、有一个年轻人是例外的,他和其他的难民不一样。是他不饿吗?(不,他饿)默读课文2—5小节,找一找你是从哪看出来他和其他难民一样也是饿坏了的?用横线划出来,并说说你的理由。

出示“这是一个面色苍白,骨瘦如柴的人”,“年轻人立刻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2、可文中又说这个年轻人是例外的,请你找一找文章哪些语句体现出他和其他难民的不一样。用波浪线划出来。

出示年轻人的三次对话a、 “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

b、“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c、“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3、请同学们任选一句话读一读,想一想年轻人在说这句话之前会怎样想?

①(在年轻人的思想中,获得必须要建立在付出的基础上,不能不劳而获。)

②(年轻人尽管饥饿,但他的态度很坚定,吃饭必须做活儿。不干活就吃别人东西是接受施舍,因为自己有力气,却接受别人无偿的帮助,那就是接受施舍。这样他就会失去尊严。)

③(必须先劳动,后得报酬,才能吃饭)

4、指导读好这三句话,注意体会人物内心的活动。

5、面对年轻人的与众不同的三次对话,杰克逊大叔的态度又是怎么变化的呢?

奇怪→理解→赞赏

6、除了这些是和其他难民不一样的,还有其他例外的地方吗?从他的收获来找。

a、唯有他受到了杰克逊大叔的赏识,留下来管理庄园并娶到了杰克逊大叔的女儿。

理解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你是怎么理解这里的“富翁”的?

b、唯有他白手起家,成了举世嘱目的石油大王。

指名说说他为什么能成为石油大王。

四、拓展,震撼心灵:

出示有关尊严的名言请学生读。

“尊严,就是拒绝乞讨。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人必自敬,然后人敬之。”

请学生也写一条格言来激励自己或别人。

《尊严》教学设计优秀 篇2

这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从这件事可以体会到,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教学时,先以一个小故事引入课文,引出课题:尊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谈谈对尊严的理解。在学习课文时,主要通过对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言语的描写的句子,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去谈自己对这个年轻人的人物形象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重点理解“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懂得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最后环节的课外延伸,让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之后,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加深对尊严的理解运用,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真正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做个有尊严的人。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付出劳动后再接受食物,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一个国家)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体会年轻人把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1、认识尊严对于做人的重要性。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故事:一个大国打算入侵一个小国,行动前大国派了一个使者到小国去威胁小国的国王,使者骄气十足地说:“我们准备派一支千人大军横扫你们这个小国。”小国国王一听,马上回答:“那可就麻烦了!”使者得意地问:“是不是害怕了” “不,我是在担心,我们的监牢不大,只能关500多个强盗!”使者听了非常气愤,大声说:“听着,我们使用的可是最先进的武器!”没想到国王叹了口气:“那你们就更不幸了。”使者不明白,于是问:“怎么不幸?”小国国王从容地回答:“我们可没有任何先进武器,只有打狗棍!”国虽小,但不容任何人侵犯,小国国王在大国使者面前表现得多么自信,这就是尊严!

板书课题:尊严

(二)什么叫尊严,请大家讨论

“尊严”指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请同学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内容

1.个别读第1自然段,从哪儿看出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

(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看出他们又饿又累;这些逃难的人“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看出他们很久没有吃东西了。

3.自读第2-5自然段,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想想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4.小组内进行学习讨论。

5.全班讨论交流。

学生:年轻的逃难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这说明他急需食物。当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是仰起头问有什么活需要他做,当听到说没有活时,他“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告诉大叔“我不能不劳动,就得这些食物”。从这些描写中,看出年轻人虽然急需食物,但他坚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当听到没有活儿需要他干时,从他的表情看出他有些失望。他确实很饿,但必须付出劳动后,他才肯接受大叔的食物。

学生:在大叔提出让年轻人吃过饭再给他派活儿时,他态度十分坚决地说:“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从他的语气态度看出他一定要先干完活再吃饭。

学生:年轻人蹲下来,轻轻地给大叔捶过背后,才接过大叔送给的食物,并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从这儿可以看出年轻人虽然已经很饿了,但他坚持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食物。

6、思考:年轻人为什么非要劳动后才吃饭呢?

学生: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个真正的人,不是讨饭的乞丐,他把自己做人的尊严看得非常重要。

7、重点理解投影片打出的这句话。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这句话的前半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说的是眼前的实际情况,年轻人是个逃难者,的确一无所有;后半句是个因果关系的句子,“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是结果,“他有尊严”是原因,意思是什么呢?是说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8、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事实证明了大叔说得对。20多年后,年轻成功了,从一逃难者成为一个富翁,这是因为他时刻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

(五)知识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又是如何选择呢?我请大家读一下下面的.小故事:

师读(出示实物投影)选择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林林和好朋友一起上街买东西。突然,他们被一阵锣鼓声吸引了。林林拉着朋友的的手来到人群里,想看一看究竟。还没等他们挤进人群,却被一位商人模样的拉住问:“小朋友,你想有许多钱吗?”中年商人低声问道。林林不假思索的说:“当然了!” “那我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看你长的文文静静,是一名学习很好的孩子。只要你上台说,吃了我们厂出产的健脑灵'片学习才好的,我就给你一百元钱?怎么样?”“可是我没吃过这种药啊!我该怎么办?”,林林为难地问旁边的朋友。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林林的朋友,你来帮助一下林林该怎么选择,并说出你的理由。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小结: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个有尊严的国家,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讲的就是中国人的尊严。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2、齐读全文

《尊严》教学设计优秀精品(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尊严》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分享。

《尊严》教学设计优秀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读写课后的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难”的正确用法。

2.正确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狼吞虎咽”“疲惫不堪”等词语,并能够正确的运用。

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哈默的故事,正确理解“尊严”的含义。

情感目标:学习哈默用言行维护自己尊严的行为,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的优秀品质,学会在生活中维护个人,他人及祖国的尊严。

教学重点及难点:从哈默的故事中正确理解“尊严”的含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维护个人,他人及祖国的尊严的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角色朗读法。

教学准备:有关尊严方面的警句或名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通过查字典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一、 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古时候,有个人很穷,因为没有家,所以他只好流浪,由于很久没有吃东西了,他最终饿倒在一个大户人家的门口。那家人可怜他,就放了一盘食物在他面前,对他说:“喂,来吃!”但他宁愿饿死都没有接受别人的施舍。这就是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今天,他的一位难兄难弟来了,同样是面对贫穷和饥饿,他,会怎样选择呢?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故事中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疏通字词。

2.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及时给予纠正。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指名简要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熟读课文,局部探究。

师:当所有逃难的人因为饥饿而接受食物,狼吞虎咽的时候,只有谁例外?他是个怎样的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找出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交流体会。

3、指名交流。

四、作业布置。

1.抄写课后的生字及下列词语:沃尔逊 逃难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骨瘦如柴 喉结 赞赏 捶背 惬意 蹲着 僵硬。

2.抄写下列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1)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3)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2.检查几个容易写错的生字。如:堪 捶 瘦 喉 僵。

一、 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让我们知道可故事的大致内容,也让我们认识了那个贫穷而饥饿的年轻人,那么故事又将怎样发展呢?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又叫“尊严”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课文的内容,理解尊严的含义。

二、 熟读课文,局部探究。

1.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可以免费享用美食对于饥饿的人而言是件再好不过的事,这个年轻人为什么要拒绝呢?

(2)故事的最后这个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劳动接受了食物,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2.指名交流上述问题:

(1)原因:他认为应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那些食物,不能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2 ) 有尊严的人

3、那么“尊严”又该怎么理解呢?

尊严:一个人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境都应该自尊,自爱,自强不息,要活的有骨气,赢得别人的尊重。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尊严的含义。

三、体会杰克逊大叔的品质

师: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人除了自尊自爱还应尊重,体贴别人,只有这样,生活才会变的更加美好。在这个故事中,除了年轻人哈默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人,他也是一个懂得什么是尊严的人,他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别人的尊严,平淡之中留给我们很多感动,他就是故事中的镇长—杰克逊大叔。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位和蔼可亲的先生,想想从他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小镇上的居民具有什么特点?

指名交流:善良朴实,热情。

2.指名分角色朗读二三四五自然段,思考:

(1)课文中杰克逊和年轻人之间有几次对话?从中可以看出杰克逊大叔具备怎样的品质?

(2)面对这个年轻人的屡次拒绝,杰克逊大叔最终采用什么方法让他接受了食物?由此又说明了什么?

3.指名交流上述问题,指导好朗读。

(1)3次 品质:热心诚恳 乐于助人 体贴,尊重他人

(2) 捶背 尊重他人,赏识他人,注重人品

4.自由朗读第六自然段,思考:

(1).杰克逊大叔为什么最后留下了那个年轻人并把女儿许配给了他?

(2).怎样理解杰克逊大叔最后对女儿说的那句话?富翁怎么理解?

5.指名交流:

(1)因为那个年轻人有尊严,有骨气,以后一定大有作为。

(2)他虽然没有物质上的财富,但他有骨气,有尊严,自强不息,这种精神和人品会为他创造巨大的财富,让他终身受益,这样的人才是最富有的人。

四、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平凡但不平庸,他们贫穷但不志短,他们可怜但不可悲......无论是遭遇病魔的张海迪,还是双目失明的杨光,他们都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自尊,同时也赢得了他人的尊重。想想发生在你身边的这类故事,体味那些平凡而真实的感动。

五、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师:一位参加国际比赛的中国选手因为没有在赛场看到中国国旗而强烈要求大赛组委会立刻升起五星红旗;一位在外留学做兼职保姆的中国女大学生因为受到雇主的非法虐待,历经万难将主人告上了法庭。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执着?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坚强不屈?是尊严!人,只要有尊严,有骨气,一切困难都可以战胜。希望今天这一课的学习,能为大家以后的人生积聚一笔宝贵的财富,让你们终身受益。

七、作业布置。

1.搜集查阅关于“尊严”“自尊”方面的名言警句或故事,相互交流。

名言:

(1)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卢梭)

(2)虽然尊严不是一种美德,却是许多美德之母。(柯林斯托母)

(3)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

(4)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屠格涅夫)

(5)生命的尊严是普遍的绝对的准则。生命的尊严是没有等价物的,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池田大作)

2.写篇阅读笔记,谈谈自己的感受,字数不限。

《尊严》教学设计优秀 篇4

教学目标

识记:

1、自主识字若干,积累“骨瘦如柴”、“狼吞虎咽”、“惬意”等词语。

2、积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课文,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领悟“人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

运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领悟“人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尊严”,首先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捶背 惬意 僵硬)

同桌互批,评议

2、师:接下来让我们拿起课本,读读课文,思考“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问题引入,学习课文。

(一)、创设情境、进入文本。

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1、学生汇报:“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s1:年轻人s2:杰克逊)

师:拿起你的课本,让我们走进年轻人,走进年轻人的心灵世界, “默读课文,想想年轻人作为逃难人群中的一员,他和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画一画描写他言行的语句,写一写你读后的一点感想吧!”

2、学生学习课文,并做好记录及感想。

(二)、深入研读,理解“尊严”。

1、汇报“年轻人和那些逃难的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出示两个句子:“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师:这是课文中直接描写了逃难人和年轻人相同的地方,谁也找到这些话了?请两位同学读

师:从这一处相同的地方,同学们感受到什么,能谈谈吗?

师:他们为什么会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们是怎么样的一群人?

s:这是一群逃难的人!

师:谁知道“逃难”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你们了解逃难的人是怎么样的人?

师:请你想象一下,这些人在逃难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s:自由发言!

师:此时,书上是怎么样描写这些人的?

找到句子:“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师:这是一种什么颜色,为什么这些人会面呈菜色?

被饥饿所困,被饥渴所困,被疲惫所困,那么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所以这个时候他们连尊严也顾不上了,只想做一件最简单的事情,用吃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师:而此时的年轻人又是什么样子的?

找到句子:“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请读读这些句子,师:这个年轻人和那些逃难的人相比,怎么样啊?

(三)、刻画人物细节,深入理解课文

师:“这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他最需要的是 ”

谁能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说说

s:食物、水、温暖、安慰等

师:那他有没有选择这些呢?他选择了什么?s:干活。

师:从课文中找找你从哪几个自然段看出来年轻人选择干活?

师:同桌互相读课文,看看年轻人是怎么说的?他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可能在想些什么?”

师生一起读对话,一起想年轻人的话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1、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3、“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通过年轻人和杰克逊大叔的这翻对话,年轻人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逐句理解,并说说他心理会想些什么?

这三次话表达了年轻人怎么样的心情和态度。

师:如果你就是这个年轻人,你该怎样说这些话呢?

分角色朗读部分对话!

(四)、中心升华

师:年轻人用他的语言和行动,深深地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所以他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捶背的劳动,此时,这个年轻人得到的食物和那些逃难人得到的食物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没有经过劳动得到食物他们得到的'是善良人的施舍,而年轻人得到的是劳动后得到的报酬成果,这就是他和逃难人的不同,他也因此得到杰克逊的赞赏。

师:杰克逊大叔是怎样赞赏他的?

找到句子:“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齐读, 指名读,师:谁能把这句话解释给大家听听?

师:你认为“富翁”是怎样的?杰克逊大叔是说他肯定是个有钱人吗?那他指的是什么?(精神上是富有的,他有尊严,他在精神上是富有的,带者各自的体会,读这句话,师;那么学了课文以后你认为杰克逊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五)、介绍哈默

师:图片上的这个老人就是当年的年轻人,介绍资料,此时通过老师的介绍,结合今天的学习,你想说什么感想?

师小结:尊严是一则广告,尊严是一种力量,他更是一种崇高,它能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因为尊严会使这个人不断的发奋和努力,文章虽然学完了,但是老师希望这个故事对我们的激励没有完。

《尊严》教学的一些思考

本学期承担了一节校级公开课,选择《尊严》这篇课文,因为觉得这个故事非常有意义,希望自己上完课文以后会对学生有所启发,从结果来看,大家对于尊严的含义有了基本的概念,我想,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让学生明白尊严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尊贵的人格,那好象有些不切实际,所以当初在定目标的时候,我的要求放低了许多即学生只要明白:经过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尊严。

上完课,觉得自己在许多细节上面还有待改进,比如说,在听写词语这个环节,听写的形式比较单调,其实听写的方式可以更加新颖,可以跟课文内容挂钩起来听写,即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掌握了词语,可谓一举两得。在自己的课堂评价上,一直存在着诟病,很多时候,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对于肯定、否定并没有及时向学生传输,我想长此下去,对于学生的兴趣一定有所打击。这些虽然是小小的细节,但是也该引起我的足够重视。

《尊严》教学设计优秀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书写“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读懂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人格魅力,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尊严。

教学重点:从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中体会人物内心,感受人物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理解杰克逊大叔赞扬年轻人的话。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一)语言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导语引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教师板书,学生书空课题:尊严

强调生字“尊”读“zūn”,平舌;写的时候不要忘掉上面“酋”字里的短横,中间的横要写得长一些。

3。学生扩词,随机辨析比较“尊”与“遵”。

课件出示:

()重()守

()循()贵

自()()照

()敬()从

(二)介绍人物

哈默,美国石油大王,西方称其为点石成金的万能富翁。1979年,应邓小平的邀请,81岁高龄的哈默成为第一个乘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被小平称为“勇敢的人”;1988年,向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捐款2万美元。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词语,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将课文读流畅。

(二)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

尊严僵硬善良款待朴实

逃难例外喉结捶背许配

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

注意平舌音:尊翘舌音:呈善捶瘦

2。指导学生理解“疲惫不堪”一词,并拓展出“痛苦不堪、饥饿不堪、劳累不堪、狼狈不堪”等词语,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3。区别形近字:

列()捶()堪()僵()侯()

例()锤()湛()疆()喉()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字形与“尊”相似的生字:善、僵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写好中间的长横很关键。

2。引导学生观察“瘦”字写好看的方法。

3。学生再练写两个生字,与同桌评比谁写得正确而且美观。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读后填空:

课文写一群()的人受到沃尔逊人的款待,可一位()年轻人却非要(),受到镇长()的赞赏和帮助,二十年后,年轻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帮助。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任选三个四字词语写一段话。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听写词语:

逃难善良而朴实款待尊严赢得赞赏

2。同桌互相检查词语。

3。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4。你还能用哪种方法说说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感悟“尊严”

(一)人物对比初步感悟尊严

1。默读课文,想一想:年轻人作为逃难中的一员,他与其他逃难者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又是什么?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指名学生汇报。

4。出示句子:

“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指名学生读这两句话,从中能发现什么?

(二)走入人物内心深入感受尊严

1。这是一个有尊严的年轻人,令人肃然起敬,我们来走入他的内心,去感受他的尊严。读课文2—5自然段,勾画出描写年轻人的句子,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2。学生自己学习,教师随机引导。

3。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并谈谈写的感受。

4。根据学生的感受,结合课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补充写一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更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5。幻灯片出示老师写的补充文字。

6。老师出示另外两段对话,学生自由选择一段文字补充。

7。适时总结课文写作特点。

8。师生配合有感情地读三段对话,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9。年轻人的话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三句话。谁来试一试。

(三)情感升华真正理解尊严

1。年轻人得到的食物和其他逃难者得到的食物一样吗?

其他逃难者得到的食物是善良的人施舍的,而年轻人得到的食物是自己靠劳动换来的。

2。尊严是一种精神,他深深植根于一个人的内心。

3。杰克逊大叔怎么评价这个年轻人的,谁来当杰克逊大叔读读这句话。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

严!”

理解这里的“富翁”指精神富有、人格高尚。

4。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这个年轻人。

5。年轻人拥有尊严,他是可敬的,那这位杰克逊大叔呢?

6。再读课题,谈谈感悟。

7。读老师出示的名言警句。

8。我们都从这些名言警句中受到了启发,让我们也学着写一句这样的话激励自己,鼓舞别人。

9。教师总结:哈默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尊严,这是人格尊严。那么,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尊严呢?

学校的尊严、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尊严……

四、作业:

1。读关于尊严的故事。

2。复述这篇课文。

《尊严》课后反思

《尊严》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课题中“尊严”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概括了哈默拥有人格尊严的品格,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杰克逊大叔是一个善良、尊重别人,懂得维护别人尊严的人。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教育,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

我在教学设计中力图让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通过揣摩、品味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感受人物思想品质,懂得什么是尊严,进而与人物从情感上产生共鸣。

我在深入钻研教材后围绕全文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

1。年轻人作为逃难中的一员,他与其他逃难者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又是什么?

2。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不吃那些善良的人提供的食物呢?

3。年轻人得到的食物和其他逃难者得到的食物一样吗?

这三个问题有梯度,能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描写哈默神态、动作、语言的那些语句展开了讨论学习,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人格。

在学法上,我努力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感受人物思想品质。教学中主要通过以句带词,以词促进句子的理解,通过对重点句子、词语的理解,领悟人物情感。

课文中杰克逊大叔评价哈墨“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是全文理解中的难点。由于有了前面的学习铺垫,此时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书,学生就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把声音读得坚定了,而是努力把自己当作杰克逊大叔,走进人物内心,读出自己的体会,声调不再像刚才那么高昂,低沉的语气反而更显自然,哈墨的自尊不需要故意用坚定的语气表达,而是用自己的心去体会。

在教学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尊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体验,挖掘字里行间蕴藏的人文内涵。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相互交流和启发下,共同体验情感,积累语言,张扬个性。我还运用迁移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自由表达学习本文的收获;借助文本形象,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教学效果挺好。

但是,这节课也有一些遗憾,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引导学生朗读哈默与杰克逊的第二次对话不是很成功。虽然哈默的神态和动作告诉我们他很坚定,但语气应该是虚弱的。学生没有用恰当的语调来控制和表现,在引导上,我虽然做了努力,但做得不够到位,导致学生对人物的语气把握没有预想的成功。通过这节课我也深深感受到:教师正确、灵活处理生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富有智慧。这也将是我今后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尊严》教学设计优秀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读写课后的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难”的正确用法。

2.正确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狼吞虎咽”“疲惫不堪”等词语,并能够正确的运用。

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哈默的故事,正确理解“尊严”的含义。

情感目标:学习哈默用言行维护自己尊严的行为,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的优秀品质,学会在生活中维护个人,他人及祖国的尊严。

教学重点及难点:从哈默的故事中正确理解“尊严”的含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维护个人,他人及祖国的尊严的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角色朗读法。

教学准备:有关尊严方面的警句或名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通过查字典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一、 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古时候,有个人很穷,因为没有家,所以他只好流浪,由于很久没有吃东西了,他最终饿倒在一个大户人家的门口。那家人可怜他,就放了一盘食物在他面前,对他说:“喂,来吃!”但他宁愿饿死都没有接受别人的施舍。这就是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今天,他的一位难兄难弟来了,同样是面对贫穷和饥饿,他,会怎样选择呢?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故事中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疏通字词。

2.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及时给予纠正。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指名简要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熟读课文,局部探究。

师:当所有逃难的人因为饥饿而接受食物,狼吞虎咽的时候,只有谁例外?他是个怎样的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找出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交流体会。

3、指名交流。

四、作业布置。

1.抄写课后的生字及下列词语:沃尔逊 逃难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骨瘦如柴 喉结 赞赏 捶背 惬意 蹲着 僵硬。

2.抄写下列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1)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3)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2.检查几个容易写错的生字。如:堪 捶 瘦 喉 僵。

一、 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让我们知道可故事的大致内容,也让我们认识了那个贫穷而饥饿的年轻人,那么故事又将怎样发展呢?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又叫“尊严”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课文的内容,理解尊严的含义。

二、 熟读课文,局部探究。

1.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可以免费享用美食对于饥饿的人而言是件再好不过的事,这个年轻人为什么要拒绝呢?

(2)故事的最后这个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劳动接受了食物,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2.指名交流上述问题:

(1)原因:他认为应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那些食物,不能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2 ) 有尊严的人

3、那么“尊严”又该怎么理解呢?

尊严:一个人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境都应该自尊,自爱,自强不息,要活的有骨气,赢得别人的尊重。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尊严的含义。

三、体会杰克逊大叔的`品质

师: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人除了自尊自爱还应尊重,体贴别人,只有这样,生活才会变的更加美好。在这个故事中,除了年轻人哈默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人,他也是一个懂得什么是尊严的人,他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别人的尊严,平淡之中留给我们很多感动,他就是故事中的镇长—杰克逊大叔。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位和蔼可亲的先生,想想从他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小镇上的居民具有什么特点?

指名交流:善良朴实,热情。

2.指名分角色朗读二三四五自然段,思考:

(1)课文中杰克逊和年轻人之间有几次对话?从中可以看出杰克逊大叔具备怎样的品质?

(2)面对这个年轻人的屡次拒绝,杰克逊大叔最终采用什么方法让他接受了食物?由此又说明了什么?

3.指名交流上述问题,指导好朗读。

(1)3次 品质:热心诚恳 乐于助人 体贴,尊重他人

(2) 捶背 尊重他人,赏识他人,注重人品

4.自由朗读第六自然段,思考:

(1).杰克逊大叔为什么最后留下了那个年轻人并把女儿许配给了他?

(2).怎样理解杰克逊大叔最后对女儿说的那句话?富翁怎么理解?

5.指名交流:

(1)因为那个年轻人有尊严,有骨气,以后一定大有作为。

(2)他虽然没有物质上的财富,但他有骨气,有尊严,自强不息,这种精神和人品会为他创造巨大的财富,让他终身受益,这样的人才是最富有的人。

四、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平凡但不平庸,他们贫穷但不志短,他们可怜但不可悲......无论是遭遇病魔的张海迪,还是双目失明的杨光,他们都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自尊,同时也赢得了他人的尊重。想想发生在你身边的这类故事,体味那些平凡而真实的感动。

五、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师:一位参加国际比赛的中国选手因为没有在赛场看到中国国旗而强烈要求大赛组委会立刻升起五星红旗;一位在外留学做兼职保姆的中国女大学生因为受到雇主的非法虐待,历经万难将主人告上了法庭。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执着?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坚强不屈?是尊严!人,只要有尊严,有骨气,一切困难都可以战胜。希望今天这一课的学习,能为大家以后的人生积聚一笔宝贵的财富,让你们终身受益。

七、作业布置。

1.搜集查阅关于“尊严”“自尊”方面的名言警句或故事,相互交流。

名言:

(1)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卢梭)

(2)虽然尊严不是一种美德,却是许多美德之母。(柯林斯托母)

(3)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

(4)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屠格涅夫)

(5)生命的尊严是普遍的绝对的准则。生命的尊严是没有等价物的,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池田大作)

2.写篇阅读笔记,谈谈自己的感受,字数不限。

《尊严》教学设计优秀 篇7

这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从这件事可以体会到,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教学时,先以一个小故事引入课文,引出课题:尊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谈谈对尊严的理解。在学习课文时,主要通过对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言语的描写的句子,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去谈自己对这个年轻人的人物形象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重点理解“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懂得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最后环节的课外延伸,让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之后,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加深对尊严的理解运用,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真正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做个有尊严的人。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付出劳动后再接受食物,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一个国家)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体会年轻人把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1、认识尊严对于做人的重要性。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故事:一个大国打算入侵一个小国,行动前大国派了一个使者到小国去威胁小国的国王,使者骄气十足地说:“我们准备派一支千人大军横扫你们这个小国。”小国国王一听,马上回答:“那可就麻烦了!”使者得意地问:“是不是害怕了” “不,我是在担心,我们的监牢不大,只能关500多个强盗!”使者听了非常气愤,大声说:“听着,我们使用的可是最先进的武器!”没想到国王叹了口气:“那你们就更不幸了。”使者不明白,于是问:“怎么不幸?”小国国王从容地回答:“我们可没有任何先进武器,只有打狗棍!”国虽小,但不容任何人侵犯,小国国王在大国使者面前表现得多么自信,这就是尊严!

板书课题:尊严

(二)什么叫尊严,请大家讨论

“尊严”指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请同学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内容

1.个别读第1自然段,从哪儿看出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

(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看出他们又饿又累;这些逃难的人“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看出他们很久没有吃东西了。

3.自读第2-5自然段,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想想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4.小组内进行学习讨论。

5.全班讨论交流。

学生:年轻的逃难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这说明他急需食物。当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是仰起头问有什么活需要他做,当听到说没有活时,他“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告诉大叔“我不能不劳动,就得这些食物”。从这些描写中,看出年轻人虽然急需食物,但他坚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当听到没有活儿需要他干时,从他的表情看出他有些失望。他确实很饿,但必须付出劳动后,他才肯接受大叔的食物。

学生:在大叔提出让年轻人吃过饭再给他派活儿时,他态度十分坚决地说:“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从他的语气态度看出他一定要先干完活再吃饭。

学生:年轻人蹲下来,轻轻地给大叔捶过背后,才接过大叔送给的食物,并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从这儿可以看出年轻人虽然已经很饿了,但他坚持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食物。

6、思考:年轻人为什么非要劳动后才吃饭呢?

学生: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个真正的人,不是讨饭的乞丐,他把自己做人的尊严看得非常重要。

7、重点理解投影片打出的这句话。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这句话的前半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说的是眼前的实际情况,年轻人是个逃难者,的确一无所有;后半句是个因果关系的句子,“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是结果,“他有尊严”是原因,意思是什么呢?是说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8、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事实证明了大叔说得对。20多年后,年轻成功了,从一逃难者成为一个富翁,这是因为他时刻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

(五)知识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又是如何选择呢?我请大家读一下下面的小故事:

师读(出示实物投影)选择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林林和好朋友一起上街买东西。突然,他们被一阵锣鼓声吸引了。林林拉着朋友的的手来到人群里,想看一看究竟。还没等他们挤进人群,却被一位商人模样的拉住问:“小朋友,你想有许多钱吗?”中年商人低声问道。林林不假思索的说:“当然了!” “那我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看你长的文文静静,是一名学习很好的孩子。只要你上台说,吃了我们厂出产的健脑灵'片学习才好的,我就给你一百元钱?怎么样?”“可是我没吃过这种药啊!我该怎么办?”,林林为难地问旁边的朋友。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林林的朋友,你来帮助一下林林该怎么选择,并说出你的理由。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小结: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个有尊严的国家,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讲的就是中国人的尊严。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2、齐读全文

《尊严》教学设计优秀 篇8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立身、立业之本。这节课通过三个事例的叙述,依次需要学生掌握人格是平等的重要内容,维护人格平等就要维护人格尊严,让学生了解法律怎样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学情分析

我今年带四个班的思想品德课,这届学生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基础差,底子薄,尤其是七年级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掌握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所以上课感觉很吃力,课后作业的完成也不太理想。有的学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较大,所以平时表现不太积极。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自尊心,自觉地尊重他人,增强捍卫自身人格尊严的`意识。

能力:

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知识:

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侵犯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主要内容。

2、维护人格尊严。

《尊严》教学设计优秀 篇9

课题:7尊严(李瑛作)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分出层次。教学重点: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体会什么是尊严。教学准备:了解哈默的生平。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关于邓小平、周恩来的课文,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另外一位名人——————哈默,他在西方被称为点石成金的'万能富翁,在中国和苏联他是家喻户晓的红色资本家。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今天我们学习关于他的课文《尊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2、出示生字词: 尊严逃难善良款待喉结赞赏捶背许配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 3、指导书写 尊逃善款侯捶配瘦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2理解第一段中的词语: 逃难款待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初步理解课文,给课文分层 第一段(1)难民受款待 第二段(2——6)年轻人维护尊严 第三段(7)二十年后取得成功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课后第二、三道练习题。板书设计:7尊严 尊逃善款侯捶配瘦 第一段(1)难民受款待 第二段(2——6)年轻人维护尊严 第三段(7)二十年后取得成功

《尊严》教学设计优秀 篇10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曾经和一群逃难者来到一个小镇上。年轻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疲惫不堪,此时,他是多么希望能够美美的吃上一顿饱饭啊!可是,当善良的好心人递给他食物时,年轻人却坚持先劳动再吃饭。二十年后,这个年轻人住进了豪华的别墅,拥有让所有美国人乃至全世界都为之羡慕的财富!他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

生提疑问。

师: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

宣布上课

一、导入:

同学们,学过第五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父亲?(诚实、守信),是呀,这位父亲让我们知道了:诚实、守信就是财富;学过第六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怎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父亲?这位父亲始终认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做人的万年牢。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尊严》,或许我们会收获更多。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说一说,怎么理解尊严

课件出示:字典中对尊的解释1.地位或辈分高;2. 敬重;3. 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4. 量词;

尊严是对人的身份、地位等的认同,也就是权利被尊重。

下面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检查初读情况。

1.师:谁愿意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讲了一件什么事?

侧重指导学生按照顺序说明白。

2.创设情境,感受饥饿、困乏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老师再考考你!

出示词语: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 狼吞虎咽

指生读,齐读。

出示课件变换:你发现了什么?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

狼吞虎咽

这是对逃难人外貌的描写。

师: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到句子当中去。

课件出示:

外貌: 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吃相: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师:从描写逃难人和年轻人的外貌和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劳顿奔波,让所有的逃难人身体虚弱、饥饿不堪、急需食物充饥。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2—5自然段,感知哈默维护尊严的言行。

1.抓住“例外”引入自读。

师:同学们,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同样的狼吞虎咽,却有着很多的不同,不同在哪?年轻人并没有直接接受食物,而是选择了先干活,后吃食物。

让学生默读课文2—5自然段,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再结合哈默说话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2.学生自读。(教师相机指导)

3.交流、讨论。

师:一共有几次?谁愿意来说说第一次对话在课文的哪一部分并读出来。

指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中的第一次对话。

(二)分析第一次对话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这个年轻人给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在书中画一画。

学生自由读课文,再书中画出来。

师:谁愿意说一说?

重点指导:

1.抓住“仰起头”这个动作,体会哈默的真诚、有礼貌;他不卑不亢,和杰克逊大叔平等的对话,不因为自己是逃难者就瞧不起自己……

2.感受年轻人尽管饥饿,但他的态度很坚定,吃饭必须做活儿。

3.我认为他是一个不愿意占别人便宜,不是不劳而获的人。

师:那年轻人说话时应是什么样的语气?同桌之间互相练读。

指导朗读,表现出哈默态度真诚……

学生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朗读。(联系杰克逊大叔内心想法,感知哈默的“例外”)

当年轻人听到杰克逊大叔告诉他没有活需要做时,年轻人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第二、三次对话。在这两次对话中,年轻人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师:范读年轻人说的话,三个"不"字加重语气。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把双重否定句换个说法。体会年轻人坚定的语气,是非常讲原则的人。

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学生同桌练读,分角色读。(师读年轻人,学生来读杰克逊大叔。)

师:杰克逊大叔为了能让年轻人早点吃上早饭,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是,年轻人接受了吗?哪一组愿意汇报第三次对话。

结合学生回答指导学生从“站起来说”这个动作,体会哈默的心情。(如:高兴、迫切……)

③练习朗读,表现哈默的心情。

(联系杰克逊大叔的想法和赞赏的神情,初步体会哈默 “例外”──维护尊严的言行的意义。)

师:同学么,捶背是个多么简单的动作呀!但是这个年轻人是怎么做得?

生读相关句子,体会:尽管这是镇长安慰他才安排给他的,而且又是简单的工作,但他一点也没有应付,而是极其认真的对待。

师:这时,在你的心目中,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结合学生回答,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板书。

如:有志气、自强不息、自强、有原则……

师补充省略号。

师:那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学生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师:杰克逊大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通过哪个词语感受到的(高兴的语气读,因为他很惬意)?

四、 咀嚼“尊严”行 感受“尊严”品

1.思考:同样的“狼吞虎咽”,哈默吃着食物时的感觉和其他逃难人一样吗?

2.同桌互议。

师:同样是饥寒交迫、饥饿至极,前者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得说就狼吞虎咽;同样是狼吞虎咽,年轻人仍不忘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所以他才吃得那样心安理得,吃得那样有坦然,那样有尊严。

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

生:齐读:"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结合板书,让学生体会富翁的含义。虽然这个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有尊严,他会成为富翁的!他诚实劳动,讲究做人的原则,自立自强必将决定他拥有一切。他现在是精神上的富翁,因为他具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凡的人格力量,这必将也会使他成为金钱和物质上的富翁。)

五、拓展延伸:

1.师:正如杰克逊大叔所言,这个人真的成为了一个让全美国人乃至全世界羡慕的财富,成为石油大王。你认为哈默有尊严跟他后来成为石油大王有联系吗?为什么有尊严就一定能成功?

结合学生回答,让学生明确:尊严不仅是一种人格,更是一种坚强的毅力,而这些正是保证克服困难所必须的。

2.你觉得对于你来说,怎么做就是为自己赢得尊严?

六、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也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但是,同学们,尊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面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尊心,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的奋斗精神。现在我们的陈校长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朴园发展,你我的责任。我们与朴园共同成长。我想:如果我们好好学习,做到“立责于心,履责于行”,自觉地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这就是责任感,这就是尊严。我想,只要我们这么做了,我们不仅个个都是朴园的主人,我们也会是杰克逊大叔所说的富翁。

七、作业:

1.熟读课文,继续品读文中对年轻人的描写,并背诵杰克逊大叔对哈默的评价。

2.有兴趣的同学可继续搜集一些关于哈默的资料。

板书设计: 7.尊严

人格、毅力(自立 讲原则 自强 自尊)

成功

努力

《尊严》教学设计优秀 篇1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逊”“喉”“捶”“惬”四个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默读、朗读、小组读、比赛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体会到尊严的可贵之处,从而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沈维护自己及他人的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文中对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以及分析杰克逊大叔对女儿的谈话,认识到这种自尊的可贵。

三、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

生:……

师:同学们一般都说马上就吃掉它,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篇新课文《尊严》,里面的那个年轻人他跟我们的做法不一样哦,同学们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

2、默读课文,师提出要求。(①标出每自然段的序号②在课文中学习生字词)

3、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复述课文大意,(课文讲的是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直接接受别人送给他的食物,而是等自己帮人干完活之后,才肯吃下去的事。)

4、分小组讨论学习,让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①划出描写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②从这些句子中你感觉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自尊、有原则的人)

③对于这个年轻人的表现,你有什么感受?(佩服他,自尊对于我们很重要)

④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年轻人的这些话?

6、同学们汇报学习情况。

7、分析年轻人从一开始不吃杰克逊大叔送的食物到最后他接受的原因。(不吃因为不能不劳而获,吃是因为他帮杰克逊大叔做了事)

8、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读年轻人怀杰克逊大叔的`对话。分析杰克逊与女儿的谈话,体会尊严的可贵之处。(为什么说他是富翁?文中哪些句子证明了他是个富翁)

9、分小组朗读全文

10、让学生谈谈学习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11、赠给同学们几句有关“尊严”的名言。

尊严独立而不可侵犯,是一种高尚的人格,是不卑不亢的境界。一个人如果没有尊严,就等于不尊重自己,没有灵魂而只有躯壳。尊严不能简单地解释为面子,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自尊心,一种价值观,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的奋斗精神。所以人们把尊严视为至高无上地精神瑰宝,没有财富可以用双手和智慧创造,没有权利可以用法律手段争取,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那就什么也没有了。

人必自敬,然后人敬之。

自尊是人生的底价,自立的基础,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守,不能放弃。他尊重自己,所以得到别人的尊重。他相信自己,所以最终超越了自己。自尊是一种广告,走到哪儿,就会带到哪儿。想当初,哈默如果和其他逃难者一样,见了水就喝,接过饭就吃的话,他能结识杰克逊吗?能找到这份活吗?更不用说娶人家的女儿了。其实,人的一生,都是在推销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的广告语,自尊也是一种力量。

四、作业

1、搜集其它有关“尊严”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故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