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读《中华故事》有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中华故事》有感 篇1
“小脚印和大理想”写的是邓小平爷爷小时候生活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的故事。那时他叫邓希贤,私塾里的老师经常给孩子布置描红写字的作业,写得好的会打个圆圈,写得差的会打个叉,邓希贤很少得过叉,所以很少挨过老师的责罚。回家后,他总高兴地举起画满圆圈的习字,***妈也赞不绝口,邓希贤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努力读书,不但为您挣光还要为国家挣光。今日我莘莘学子,明日我将是国家栋梁!”这表明邓希贤学习不仅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为此刻苦学习,每努力一次就想目标靠近了一步。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我读了之后感到非常羞愧,以为我平常学习不是很积极主动,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总要妈妈监督催促着我才能做好。记得有一次为了能早点下去楼下和小朋友们多玩一会儿,还马马虎虎地把一项作业忘做了,第二天到学校才把这项作业补回来。还有,平时妈妈在学习上对我的关心和管教,我却很不耐烦。嘴巴上说好好好。可是心里很不甘心,很不快乐。想到这我羞愧难当,后悔不已。
虽然我的成绩也算不错了,可是就是没有定好明确的`目标并努力去完成目标,所以我要向邓小平爷爷一样先选择明确的目标。而我的目标是考上好大学,学习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我一定会努力的达成这个目标,我相信,如果我也能像邓小平爷爷一样,我也便会今日我是莘莘学子,明日我是国家栋梁了。
读《中华故事》有感 篇2
《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精心挑选了六十八个具有代表性的美德故事,它们体现了爱国、正直、勤学、仁爱、诚信、机智、重孝等中华传统美德。
其中,《学痴王冕》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冕家里贫穷,没有钱读书。他就在放牛时跑去学堂外听先生讲课,并默默记住;到庙里打杂时,夜里就借长明灯读书到天亮。正是由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甚至达到了入迷的程度,最终成为了著名的.画家、诗人。
我们小学生现在有这么优越的学习条件,就更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以后才能报效祖国。
读《中华故事》有感 篇3
“每天看两个德育故事。”“简单!我毫不在乎。”“并且还要写一篇读后感哟!”当这句话从老爸的嘴里说出后,我惊呆了,看可容易,写它就难了,父命难违呀,无奈之下,我只好写了,唉,怎一个苦字了得?但有一个故事让我铭记在心中,久久不能忘怀……
《纪信代死》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文中纪信为了让刘邦逃离荥阳城,与刘邦互相换衣服,于是汉王就扮了一个普通的人从西城门逃走了,而纪信在东门大声喊叫:“我就是刘邦!”人人都以为刘邦投降了,却被楚人识破,用火烧死了他,后来汉王打下天下,做了汉高祖皇帝以后,就在顺庆(今四川南充)为纪信造了一座庙,叫“忠佑庙”。汉高祖诰词里面说:“以忠殉国,代君任患,实开汉业。”
这个故事看完了,我恍然大悟,虽然这个故事很短,纪信是以忠为国捐躯,代替刘邦来承受杀身之祸的,如果没有他当时的勇敢殉烈,汉朝就没那么容易建立,也就取不得成功。
在前几天,我在晚上看《西游记》,里面的`妖精偷了寺里的宝贝,与孙悟空对战,孙悟空一个棒子向他与龙王砸去,他明明说的是我挡着你,却跑到千里之外,何能比得上纪信?纪信为人受死,而那个妖精让别人去替死,他看到这些,一定会后悔的!
以后,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只要是为了伸张正义,我都会努力的付出。
读《中华故事》有感 篇4
前几天,老师推荐我们一些书,每本书对我来说都是受益匪浅,同时又能陶冶情操,真让我爱不释手。
比如说《中华成语故事》一书,它让我学会许多成语,也知道每个成语的由来以及成语背后隐藏着一段精彩的故事呢。
其中有一个成语叫“一诺千金”,在之前,我不知道这句成语的意义,读完这个故事后才明白。我们说每一句话都要极其有用,更要守信用。不像我每次答应爸妈的话我都很难做到,以致让爸妈不太相信我,说我说话不起作用,这让我很惭愧!
还有“欲速则不达”一词,意义:做任何事不要图快,不要只顾小利。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只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于是我又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星期天,妈妈骑着电动车,背我出去办事。临近十字路口时,红灯亮了起来,妈妈为了赶时间,加快速度就“嗖”的一下,闯过红灯。正当妈妈沾沾自喜时,“砰”的.一声,“哎呀”我和妈妈连人带车摔倒了。原来,妈妈和人家撞车了,这时妈妈好像意识到什么?就忍着痛,连忙站了起来向那位阿姨道歉!幸好没什么大事。为了赶时间,妈妈红着脸继续向前去啊。唉,这真是欲速则不达呀。
好多,好多的成语故事,真的让我看不完,学不完,讲不完。每读完一则故事都让我明白一个道理,而且又加强了对成语的理解。总之,读书它会让你轻松,也会帮助我们去分析那过错,并能教会我们学会尊敬别人,学会审视自己哦!
读《中华故事》有感 篇5
暑假期间,我读了许多书,其中一本叫《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内容丰富,时而让我兴奋,时而让我嚎啕大哭,时而让我又惊又喜,时而让我……
这本书有许多成语,成语里面的故事人物描述的栩栩如生、故事情节活灵活现。让一个个生动的成语故事映入我的脑海里,有的人简直是个饕餮,比如秦桧,是南宋著名奸臣,内外勾结,陷害忠臣岳飞,加速了南宋的灭亡,他去世后,世人把秦桧夫妇像铸成跪像,赤身长跪于岳飞坟前,遭到了世人唾骂;有的人却心地善良,比如陶侃,东晋人,他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去世后,供奉于武成王庙内,受世代人祭拜,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有的人却足智多谋,比如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发明家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有的人强词夺理,比如郭默……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不少成语的来历,比如拔帜易帜,讲的'是刘邦的手下,张耳带着士兵攻击赵国是怎样胜利的故事,意思是拔掉其他人的旗帜,换上自己的旗帜,多比喻取而代之;黔驴技穷,这个故事描写的很生动,驴看着很生猛,其实没有什么本事,被虎活活咬死,也揭露了一个真理,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现在多用于一个人用尽了全部的力量,再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还有很多很多成语:四面楚歌、狐假虎威、邯郸学步、四大皆空等等。
写作文时,一个个活泼可爱的成语从我脑子里跳出来,仿佛在说这时个时候用我最合适。
如果大家对《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感兴趣,强烈推荐大家看看!
读《中华故事》有感 篇6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由古至今,有多少古人那高尚的品德一直流传至今,不断激励着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自从读完《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后,我对“美德”这两个字又有了深刻体会。
《中华美德故事》一书,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情节,将我国历史上崇高的道德情操呈现在我眼前。其中,卧薪尝胆、立志发奋的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司马迁;意志坚定、乘风破浪的宗悫······他们都为我上了一节难忘的课,他们所具备的美德让我敬佩。
让我颇有感触的是“友善互助篇”。当中,《范纯仁急人所急》一文让我受益匪浅。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次,范纯仁送五担麦子回家乡。路上,他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因为没钱,无法安葬父母,只能在街头靠卖字画赚钱安葬父母。
范纯仁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二话不说,买下字画,还把五担麦子送给了他,让中年人卖掉,赚到钱后买地安葬父母。回到家后,范仲淹听到此事后,不但丝毫没有责怪他,还夸他说:“孩子,你做得好,君子应当急人所急。”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远远不止一个,一切能使生活变美好、文明的行为都是美德。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只小小的蜡烛,它的光照耀得多么远!一件善事也正像这支蜡烛一样,在这罪恶的世界上,发出广大的.光辉。”
其实,拥有一颗爱心异常简单。记得有一天,我走在路上,只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拄着拐杖,迈着蹒跚的脚步过马路。这时,走过来一个小姑娘,对老人说:“爷爷,我扶您过马路吧。”那位老人点点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就这么一句简短的话语,一个微小的动作,就已经让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了。看起来这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从某种角度来看,其实是有特殊含义的,它体现的不仅仅是“爱”的伟大,更是一种美德。
让爱心一路相随,就像蜡烛一样发出光芒,为你照亮前方的路。一个人拥有爱心实在难能可贵,一个人的道德就体现在行为举止上,想做个真正拥有美德的人,就必须先拥有颗爱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