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教学设计

短文网

2025-10-09教案

短文网整理的《夜色》教学设计(精选31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夜色》教学设计 篇1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月色、外头、看见、爸爸、晚上、可笑、再见;

2、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夜晚景色图

(2)提问: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夜晚?在这样的夜晚,你害怕吗?

(3)导入:美丽的夜晚让人陶醉,迷人的景色让人充满遐想,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夜色》,看一看课文里的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1节。

(1)找出描写“我”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2)指导朗读:“很小很小”要读得稍慢,读出“我”的胆小、害怕。“讲了又讲”要重读,突出妈妈讲勇敢的故事不止一次。“心就乱跳”语速稍慢,读出“我”的害怕。

(3)指名学生朗读,学生朗读时教师适时指导。

(4)全班齐读,读出小朋友害怕夜晚的心情。

(5)思考: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胆小的孩子。

(6)思考:“很小很小”这个叠词有什么作用?从哪里可以看出“我”胆子很小?

明确:“很小很小”起强调作用,写出了“我”怕黑的原因。“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具体写了“我”胆子小的程度。

2、学习第2节。

(1)找出描写“我”从害怕夜晚到变得不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2)指导朗读:“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这一句话强调“我”不想出去,可是爸爸偏要拉“我”出去,要读出无可奈何又撒娇的语气。“偏要”一词要读得重一些。“原来”要读出“我”忽然察觉后的恍然大悟。“从此”后面要停顿。“再黑再黑”读得慢一些。“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要读得美一些。

(3)指名学生朗读,注意伴随着小朋友心情的变化,朗读语气也要发生变化。

(4)朗读比赛,在朗读课文中体会“我”从害怕夜色到喜欢夜色的'心理变化。

(5)思考:怎样理解“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一句?

明确:这句是写爸爸想出了让“我”变勇敢的方法——晚上出去散步。“偏”“拉”表明“我”仍然怕黑不敢出去,是爸爸要求“我”这样做的。

(6)赏析句子“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明确:“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草比作人,表现了夜晚的美,也说明夜晚一点儿都不可怕,写出了“我”在夜晚看到这些景物后的惊喜之情。

(7)思考:在黑夜里散步,“我”发现了些什么?

明确:发现了美丽的花草,在月光下睡觉的小鸟。

(8)想象:“我”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

明确:“我”在路上散步,虽然没有灯光,但是能看到萤火虫和自己玩捉迷藏,小草亲吻“我”的脚,小树摇晃着枝叶,想挽着“我”的胳膊和“我”一起跳舞。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为了让我变得更勇敢,妈妈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爸爸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

明确:给“我”讲勇敢的故事失败拉“我”去散步成功

(2)诗歌每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1节: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

第2节:写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才发现夜晚原来和白天一样美好,从此不再怕黑了。

2、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到了小朋友对夜晚从害怕到不害怕的心理变化,体会到了优美的语言,还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生字。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重温夜晚美丽迷人的景色吧。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夜色》教学设计1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夜色》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色》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再学之前让我们一起唱一首既熟悉又好听的歌曲《小星星》好吗?

教师和学生一起表演一起唱。

2、师: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谁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老师想知道你们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眼中的夜色。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它。

板书课题:《夜色》

二、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师:请同学们试着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教师巡视,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

2、小组内检查生字,谁全认对了,就是识字大王。

3、检查读文情况。

三、读读悟悟

1、教师配乐范读,提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都听懂了什么?

教师随机板书:害怕不害怕。

2、师:你们理解的真好,知道了课文的大概意思后,下一步该怎么办?

教师追问:对于这篇课文,你们认为弄懂了什么,就把文章读明白了?

3、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汇报。通过再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抓住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进行体会。

4、师: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5、总结后投影美丽的夜景图片。

6、教师: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色,从此(出示: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引导学生体会意境。

7、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四、游戏背诵:

1、猜词游戏。

2、背诵课文。

五、作业:

1、美读课文。

2、搜集所学生字。

学生和教师一起表演一起唱。

(夜晚的景色)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谈论眼中的夜色。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边读课文边识字。

组长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对全读对的同学奖励小红星。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读文情况。(可小组齐读,也可个别学生代表)

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后自由谈论自己收获。

要细读课文,把课文真正弄懂。

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把握主线:这个小朋友开始时怎样怕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了?然后带着问题读文。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体会孩子的胆小。在此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读法并练习朗读。

(2)根据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不害怕的原因。

学生体会花草微笑的样子感受景色的美丽。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小朋友看到的美丽的事物。

学生欣赏美丽的夜景图片。

学生体会后展开想象,自己在漆黑的夜晚可能会看到什么?练习用书上的句式说话。进一步体会夜晚的美丽。

学生练读后,各自展示。听者评议。

板书设计:

20夜色

害怕——————不害怕

《夜色》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教学重点:1、字词的教学。

2、阅读中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具有勇敢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唱歌激趣,导入新课。

1、齐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揭示课题。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并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一读课文,圈出生字和新词。

2、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3、出示生词,学生齐读。读后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三、朗读感悟,体会勇敢。

1、听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自由读一遍,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害怕——不害怕)

2、学习第一节

⑴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从哪里看出这个小朋友胆小、怕黑的?用课文里的句子来回答。

⑵“我”为什么会“心乱跳”呢?这时“我”心里都想了些什么?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读出害怕的语气。

⑶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⑷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学习第二节

⑴小朋友这么害怕,他爸爸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偏要”是什么意思?指名试读“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出去散步”一句,指导学生读出无可奈何又想撒娇的语气。

⑵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小朋友发现了什么?从课文中找出来。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小结:原来晚上也像白天一样美好、可爱。指导学生读出惊讶而又欣喜的语气。

⑶这个小朋友和爸爸出去散步时还能看到什么景色呢?(出示夜景图片,学生观察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

⑷夜晚的景色如此美丽,你们还会害怕吗?课文里的小朋友呢?变得怎么样了?引导朗读、体会最后一句的意境。

四、指导背诵,情感熏陶。

有感情的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读。出示提示词,试着背一背。去掉提示词,背诵课文。你有有没有过从胆小变勇敢的经历?升华主题,齐唱儿歌《不怕不怕》。

五、布置作业。

1、读语文同步读本第29课《小熊过桥》。

2、画一副美丽的夜景图。

板书设计:

13夜色

害怕————不害怕

(胆小)(勇敢)

《夜色》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厂字旁(厂)”;理解“从前、胆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中,联系实际畅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然融入对文本的学习。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加强语言积累,丰富情感体验,激发个性化的想象,培养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克服胆小的心理,去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厂字旁(厂)”;理解“从前、胆子”等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夜色的美丽;了解“我”从胆小怕黑到勇敢的`转变,学会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你害怕漆黑的夜晚吗?勇敢地走出家门,你会发现星星在夜空中眨着眼睛,花草在黑暗中散发着淡淡清香,虫儿在夜色中轻轻唱着小曲儿……所以,千万别怕,因为夜晚和白天一样,也是美丽而迷人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夜色》,去感受一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色、再、散”,翘舌音“窗”,前鼻音“晚、胆、敢”和后鼻音“往、勇、像”。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色、外”时,可以结合它的多种含义;学习“看、晚”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爸、再”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笑”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

多义字歌示例:

色:春来景色美,黄鹂音色脆。山野颜色艳,农民喜色飞。

外:外甥有两个,外表都不错,外加才艺好,外人都倾倒。

形近字歌示例:

看:一位老者来,着急把队排。快快把病看,眉开展笑颜。

谜语示例:

把手一分离,父字底下骑。常作口语称,与父同意义。(谜底:爸)

一横头上放,冉字下面藏。重新来一次,继续向前方。(谜底:再)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色”下面的“巴”竖弯钩向右舒展。

“外”左短右长,右边点略偏上。

“爸”的“父”略扁,“巴”的竖弯钩要写得圆润些。

“晚”左窄右宽,“免”第一笔撇在竖中线上起笔。

“再”中间的短横写在横中线上,末横长于首横。

易错提示:

“看”不要把“目”写成了“日”。

“晚”右边是“免”,不要写成“兔”。

“笑”下面是“夭”,不要写成了“天”。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免-晚(晚上)-勉(勉强)-挽(挽留)

(4)多音字辨析。

sàn:散步不欢而散

sǎn:散文散兵游用

dōu:都是都好

dū:首都通都大邑

辨析:“散”在表示“由聚集而分离”“散布,分发”“排除,排遣”等意思时,读sàn;在表示“没有约束,松开,分散”“零碎的,不集中的”等意思时,读sǎn。

(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感知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引导学生了解在夜晚的时候,“我”从前的心情怎样,现在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害怕(从前)--不害怕(现在)。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字音。

(3)小组内比赛读课文,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纠正字音。

(4)指名分别朗读两小节,把句子读通顺。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中的“我”从前胆子很小,害怕夜晚,但是后来不再害怕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怕黑的小朋友胆子变大了呢?下节课的学习将告诉我们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夜色》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夜色》教学设计(通用1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夜色》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第9课《夜色》(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和夜色的美好。

3、在文中理解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进一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培养学生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培养学生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课文,质疑导入(5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中的“我”从前胆子很小,害怕夜晚,后来不再害怕了。

3、师质疑过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怕黑的小朋友胆子变大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去看一看。

板块二:学习第1小节,体会“害怕”(15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2、引导学生交流对文中小朋友的`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胆子很小。

3、师质疑: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胆子很小?鼓励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

4、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

(1)出示“很小很小”与“很小”,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我”的胆子非常之小。

(2)从“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中引导学生体会妈妈通过讲述勇敢的故事来鼓励“我”不要害怕。

(3)抓住“一看窗外心就乱跳”中的“一……就……”这个关联词,引导学生体会妈妈讲的勇敢的故事对“我”来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5、拓展体会:

(1)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是否害怕黑夜,为什么害怕以及害怕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2)学生交流(比如:害怕黑夜。担心有鬼:听到黑夜里的风声就害怕;总是担心野兽会跑到家里来等等。害怕的时候心跳就会加速,会把窗帘紧紧拉起来,藏在被窝里等等)。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注意读出小诗的押韵,通过朗读表现“我”的胆小。

板块三:学习第2小节,感受“夜晚的美好”(15分钟)

1、师过渡:妈妈讲勇敢故事的方法并没有让“我”变得勇敢,爸爸又想出了什么办法来让“我”不再害怕夜晚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第2小节。

2、学生轻声朗读第2小节,交流爸爸有什么办法:偏要拉“我”去散步。(引导学生体会“偏要”是指在“我”胆子很小、极不情愿的情况下,爸爸非要拉“我”去散步。)

3、引导学生想象“我”在夜色中看到了什么:

(1)指名学生朗读“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这句话,引导学生从“原来”一词中体会到“我”看到“花草微笑”时的惊讶心情。

(2)拓展想象: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晚上散步的时候还能看到什么。

(3)师出示有关美丽夜色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体验夜色的美丽。

4、师小结:夜色中其实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只要我们敢于走出去,就会发现黑夜其实并不可怕。正是有了这种发现,文中的“我”才会说道(师引读,出示):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5、鼓励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再黑再黑”这个词语中体会“我”的胆子变大了:拓展想象“我”还能看到了什么,进一步巩固对省略号的认识。

6、指导血红色呢过朗读第2小节,读出略带惊讶的兴奋心情。

7、师生配乐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学习了这首小诗的收获。

板块四:课堂小结(5分钟)

小朋友们,美丽的夜色中藏着许多我们原来不知道的小秘密,只要我们勇敢地走出去,就一定会有惊喜。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勇敢独立,收获更多精彩的发现。(再次配乐朗诵全文。)

《夜色》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3、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2个新部首:“提手旁”“夕字旁”。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勇敢心理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

1、提问:小朋友,你们晚上怕黑吗?为什么?

2、适时表扬那些不怕黑的勇敢的孩子。

3、板书课题:《夜色》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朋友读准字音,学生自己认读生字。

3、同桌互相认读画出的生字,互相纠错,看谁读得好。

4、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

(2)开火车读,再自己选词说话。

5、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要做到不丢字,不错字,不加字。

6、评议。

三、朗读感悟:

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提问:听了课文朗读,你们都听懂了什么?

2、轻声读课文,读后标出课文有多少小节,指名汇报。

3、学习第一节。

(1)边读边想“我”为什么会“心乱跳”呢?这时“我”心里都想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指导读,读时读出害怕的语气。

(2)思考: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议。

4、学习第二节

(1)自由读第二节,想想“偏要”是什么意思?根据这个意思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说说。谁能用“偏要”说一句话,指名说。

(2)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我”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课件出示句子: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指导体会)

(3)思考:你平时看到的花草好看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4)师小结:原来晚上也像白天一样美好、可爱。

(5)指导朗读,要读出惊讶而又欣喜的`语气。指名读,评议。

(6)师: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7)课件出示“美丽的夜景”图片,学生观看。

(8)教师: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色,引导学生想象意境。这是一幅多么静谧、安详的图画啊!小鸟在洁白柔和的月光下静静地睡着了,好象还做了个美梦呢!

(9)指导朗读,读出自信、骄傲而又高兴的语气。

(10)指名读,评议。

5、说话训练:你有过害怕黑夜的故事吗?现在还怕吗?小组说一说。

6、读全文思考: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现在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小结:我们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其实黑夜里也有很多美丽的景色,要我们去发现,去观察。

四、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读;

2、指名说说自己眼中的夜色。

六、作业布置:

1、用自己的彩色画笔把你看到的美丽夜景画下来。

2、搜集描写美丽夜空的句子。

板书设计:

13、夜色

怕黑————不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词,学会2个新部首:“提手旁”、“夕字旁”。

2、理解并背诵课文,培养孩子勇敢的心理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认读生字卡,巩固记忆。

2、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从课文中选择喜欢的词语填写在空花朵上。

二、填一填:

在再

小鸟好像()和我说()见。

步布

我进()了,妈妈送我一个()娃娃。

三、指导生字书写:

1、“步”,上小下大,下面是的第一笔是竖,不要写在竖钩,右边没有点。

2、“光”第一笔是竖,不是点,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上。

四、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背诵课文。

《夜色》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2、认识生字11个,书写生字8个‘学习“提手旁”“夕字旁”。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2、认识生字11个,书写生字8个‘学习“提手旁”“夕字旁”。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评价。(紧扣学生实际,把引导学生回忆夜景的美和学生对黑夜的.恐怖感作为重点)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首读诗歌,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再读诗歌,要读得流利、有感情。

3、检查生词认读,尤其是生字的读音及书写、识记。

4、分组朗读,相机指导。

三、品读感悟,深入理解

(一)指导学习第一节

1、读一读,想一想:怎样把句子读得有感情?

2、读一读,练一练:请同桌为自己提意见。

3、读一读,展一展:请全班同学评点自己的优点。

(教师抓住“很小很小”、第二、第四行诗句引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

4、议一议:你认为文中的小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

5、反复朗读,尝试背诵。

(二)指导学习第二节

1、数一数:这一小节有几句话?

2、“偏要”是什么意思?“爸爸”为什么要拉“我”在夜晚散步?根据这个意思你能把“偏要”换成另外一个词吗?

3、“我”在夜晚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夜晚还有什么地方美丽?

4、“我”还怕黑乎乎的吗?是从什么时候不怕的呢?“从此”是什么意思?

5、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

6、想象体验;

7、尝试背诵。

四、指导小结

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五、指导练习

课后练习2

六、指导学习、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夜色

从前: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晚上:花草像白天一样

从此:勇敢

《夜色》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胆、敢、往"等生字,会写"色、外、看"等生字。认识新偏旁"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做个勇敢的孩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图文想象感悟。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朗读感悟,体会"我"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夜晚星空的景象。

师导入:夜晚的星空多么美呀,可是有个小朋友却害怕夜晚,不敢往外瞧。他是谁呢?我们一起去文中看一看吧。

2.板书课题:夜色。

3.齐读课题。说一说你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1.你看过夜晚的星空吗?说一说你看到的景象。

二、读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2.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向同学请教,读准拼音。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1)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2)用字组词说话。看谁说的句子精彩。

4.自己再读课文,数一数课文共分为几个小节。(2小节)2.将下列汉字按要求分类。

①胆②敢③往④外

⑤勇⑥窗⑦偏⑧散

⑨像⑩微

前鼻音:后鼻音:三、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课文中的生字你都会认了吗?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

2.做猜字游戏,加以巩固。

3.这节课我们不仅要认识这些字,还要会正确地书写。

4.课件演示会写字的笔顺动画。

5.教师指导"晚、再"的结构笔顺。

"再":。注意第四笔是"竖"。

"晚":"日"字旁,共十一画,第十画为"丿"。3.比一比,选字组词。

再在

()见

现()

外处

到()

()面四、再读感悟,体会"我"的变化

1.出示课文插图及第1小节。

(1)指名读第1小节。

(2)这一小节主要讲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我"胆小?

("不敢""心就乱跳")

(3)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结合第1小节内容说一说图中描绘的是什么。

(天一黑,小男孩就不敢看窗外。)

(4)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

(5)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1小节。

过渡:可是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怕黑可不行。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2小节。

2.出示课文第三幅图。

(1)想一想,爸爸拉"我"去散步时会对"我"说什么?(师生或生生合作,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偏要拉我去"的意思)

(2)"我"出去散步看到了什么?

(3)出示填空练习,引导学生想象。

在外面"我"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还听到了。

3.此时"我"还害怕吗?(不怕)为什么?(因为看到美好的景色)

4.再次朗读全文,体会"我"从"害怕"到"不怕"的变化。4.从哪里可以看出"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5.爸爸带"我"去散步,"我"看到花草,看见小鸟。

(填课文原句)五、领悟"夜色"

1.教师播放歌曲《小星星》,引导学生通过听儿歌,感悟"夜色"的美。

2.你觉得夜色怎么样?(老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如"美丽、迷人"等,相机出示课文第二幅图。)

3.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谁能带领大家来读一读呢?6.读一读,记一记。

胆子胆量大胆

勇敢勇气勇士

原来草原高原

微笑微小微风

[教学板书]

夜色

"我"从前

胆小散步亲自看现在

勇敢不怕黑

[教学反思]

在导入的时候,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夜晚星空景象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感悟课文内容时,我以课文插图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看图进行直观地了解,形成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同时,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生字、新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识字认字的能力,还能为以后写作文积累词汇量。最后,我引导通过听歌曲,感受到夜晚的美丽,懂得黑夜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夜色》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再学之前让我们一起唱一首既熟悉又好听的歌曲《小星星》好吗?

教师和学生一起表演一起唱。

2、师: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谁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老师想知道你们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眼中的夜色。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它。

板书课题:《夜色》

二、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师:请同学们试着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教师巡视,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

2、小组内检查生字,谁全认对了,就是识字大王。

3、检查读文情况。

三、读读悟悟

1、教师配乐范读,提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都听懂了什么?

教师随机板书:害怕不害怕。

2、师:你们理解的真好,知道了课文的大概意思后,下一步该怎么办?

教师追问:对于这篇课文,你们认为弄懂了什么,就把文章读明白了?

3、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汇报。通过再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抓住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进行体会。

4、师: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5、总结后投影美丽的夜景图片。

6、教师: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色,从此(出示: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引导学生体会意境。

7、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四、游戏背诵:

1、猜词游戏。

2、背诵课文。

五、作业:

1、美读课文。

2、搜集所学生字。

学生和教师一起表演一起唱。

(夜晚的景色)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谈论眼中的夜色。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边读课文边识字。

组长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对全读对的同学奖励小红星。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读文情况。(可小组齐读,也可个别学生代表。)

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后自由谈论自己收获。

要细读课文,把课文真正弄懂。

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把握主线:这个小朋友开始时怎样怕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了?然后带着问题读文。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体会孩子的`胆小。在此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读法并练习朗读。

(2)根据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不害怕的原因。

学生体会花草微笑的样子感受景色的美丽。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小朋友看到的美丽的事物。

学生欣赏美丽的夜景图片。

学生体会后展开想象,自己在漆黑的夜晚可能会看到什么?练习用书上的句式说话。进一步体会夜晚的美丽。

学生练读后,各自展示。听者评议。

板书设计:

20夜色

害怕——不害怕

《夜色》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夜色》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色》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真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

2、真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听听你们背诗,谁能给老师背一首诗,请举手。(背到《静夜思》时请停下)。

(设计意图;将古诗和所学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即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复习古诗。)

2、你们喜欢这首诗吗?谁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你能给大家谈一谈你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把自己眼中的夜色说给同桌听,并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自然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的引出对课文的学习。)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题目为《夜色》的课文,你们想不想知道课文中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它。

板书课题:《夜色》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师:同学们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们怎么办?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

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边读课文边识字。

教师巡视指导,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

2、师:一个人学习快乐吗?你们愿意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吗?

3、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识多的给予小红花奖励。

4、(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巩固汉语拼音并合理利用评价机制,树立良好的学风和识字习惯,使识字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5、检查读文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读文情况。(可小组齐读,也可个别学生代表)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汉语拼音认读课文之后,出示去掉拼音的课文,要求认读。

三、感知课文内容

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大家认真听。

提问:听完后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后谈谈你自己的收获。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我〞的心情变化。随机板书。

2、师:你们理解的真好,知道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谁还有读不明白的地方?

3、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把握主线:这个小朋友开始时怎样怕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了?黑夜中都有那些美丽景色?然后带着问题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细读课文,真正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汇报。通过再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孩子从胆小到不害怕的心理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5、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随机点拨。重点感悟“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引导学生将读书思考同朗读体会相结合。

(设计意图: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体验及丰富的想象,使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五、延伸拓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夜景、

(设计意图: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夜色》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第9课《夜色》(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和夜色的美好。

3、在文中理解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进一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培养学生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培养学生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课文,质疑导入(5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中的“我”从前胆子很小,害怕夜晚,后来不再害怕了。

3、师质疑过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怕黑的小朋友胆子变大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去看一看。

板块二:学习第1小节,体会“害怕”(15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2、引导学生交流对文中小朋友的`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胆子很小。

3、师质疑: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胆子很小?鼓励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

4、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

(1)出示“很小很小”与“很小”,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我”的胆子非常之小。

(2)从“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中引导学生体会妈妈通过讲述勇敢的故事来鼓励“我”不要害怕。

(3)抓住“一看窗外心就乱跳”中的“一……就……”这个关联词,引导学生体会妈妈讲的勇敢的故事对“我”来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5、拓展体会:

(1)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是否害怕黑夜,为什么害怕以及害怕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2)学生交流(比如:害怕黑夜。担心有鬼:听到黑夜里的风声就害怕;总是担心野兽会跑到家里来等等。害怕的时候心跳就会加速,会把窗帘紧紧拉起来,藏在被窝里等等)。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注意读出小诗的押韵,通过朗读表现“我”的胆小。

板块三:学习第2小节,感受“夜晚的美好”(15分钟)

1、师过渡:妈妈讲勇敢故事的方法并没有让“我”变得勇敢,爸爸又想出了什么办法来让“我”不再害怕夜晚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第2小节。

2、学生轻声朗读第2小节,交流爸爸有什么办法:偏要拉“我”去散步。(引导学生体会“偏要”是指在“我”胆子很小、极不情愿的情况下,爸爸非要拉“我”去散步。)

3、引导学生想象“我”在夜色中看到了什么:

(1)指名学生朗读“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这句话,引导学生从“原来”一词中体会到“我”看到“花草微笑”时的惊讶心情。

(2)拓展想象: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晚上散步的时候还能看到什么。

(3)师出示有关美丽夜色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体验夜色的美丽。

4、师小结:夜色中其实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只要我们敢于走出去,就会发现黑夜其实并不可怕。正是有了这种发现,文中的“我”才会说道(师引读,出示):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5、鼓励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再黑再黑”这个词语中体会“我”的胆子变大了:拓展想象“我”还能看到了什么,进一步巩固对省略号的认识。

6、指导血红色呢过朗读第2小节,读出略带惊讶的兴奋心情。

7、师生配乐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学习了这首小诗的收获。

板块四:课堂小结(5分钟)

小朋友们,美丽的夜色中藏着许多我们原来不知道的小秘密,只要我们勇敢地走出去,就一定会有惊喜。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勇敢独立,收获更多精彩的发现。(再次配乐朗诵全文。)

《夜色》教学设计 篇12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要求中指出:诵读儿童诗歌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诵读诗歌感受小朋友从害怕夜晚到不害怕夜晚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点。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增强识字兴趣,让识字、写字、读课文变得和谐统一。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丽。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多媒体课件展示夜晚迷人的景色。

(2)导问: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夜晚。

(3)教师追问:在这样漆黑的.夜晚,你们害怕吗?

(4)学生依据平时的生活体验,谈一谈对夜晚的感受。

预设①:我特别害怕夜晚,因为夜晚非常黑,看不清任何物体,只能看到一团黑影。

预设②:我不害怕夜晚,反而非常喜欢夜晚美丽的景色。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过渡:美丽的夜晚让人陶醉,迷人的景色让人充满遐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看一看课文里的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走进夜晚,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好,说出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神秘与兴趣学习。

《夜色》教学设计 篇1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歌。用第—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样美好,“我”不再怕黑了。课文分两节,第一节讲“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第二节讲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才发现夜晚原来也像白天一样美好。本课浯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了童趣。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妈妈在给我讲关于勇敢的故事。妈妈拿着一本故事书,耐心地给我讲着书中的故事。第二幅插图画的是爸爸在晚上牵着我的'小手去散步。“我”面带微笑,因为“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这两幅插图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词句,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认识“胆、敢、勇、事、窗、原、此、再、睡、觉”12个字,会写“再、色、看、晚、爸、笑、外”7个字。学习1个新的部首:“夕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7个字的正确读音、字形,做到字迹清晰,字体端正。

2.让学生观察7字的写法、笔顺后,再作以重点指导“再”的笔顺。(横、竖、横折勾、竖、横、横)通过音乐、图像等,调动各种感官来体会夜晚的美丽,在朗读中体会亲身体验与实践很重要的道理。指导学生朗读和识记生字。

【教学方法】

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揭示课题。

2.齐读课题。

3.你们见到过夜晚的景色吗?夜晚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找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3.出示词语。

胆子 勇敢 原来 从此 睡觉 散步

4.分段指名读课文。

5.师生评价。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内交流,再班级交流。

3.理解 :

(1)我胆子小。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妈妈给我讲勇敢的故事,我还是怕黑。以后决定怎么办?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总结。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设置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课文,感受课文的含义。

《夜色》教学设计 篇14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歌。用第—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样美好,“我”不再怕黑了。课文分两节,第一节讲“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第二节讲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才发现夜晚原来也像白天一样美好。本课浯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了童趣。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妈妈在给我讲关于勇敢的故事。妈妈拿着一本故事书,耐心地给我讲着书中的故事。第二幅插图画的是爸爸在晚上牵着我的小手去散步。“我”面带微笑,因为“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这两幅插图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词句,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认识“胆、敢、勇、事、窗、原、此、再、睡、觉”12个字,会写“再、色、看、晚、爸、笑、外”7个字。学习1个新的部首:“夕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7个字的正确读音、字形,做到字迹清晰,字体端正。

2.读懂课文,体会夜晚的美丽,懂得有些事不能只靠听,还要自己去亲身体验发现。

3.让学生观察7字的写法、笔顺后,再作以重点指导“再”的笔顺。(横、竖、横折勾、竖、横、横)通过音乐、图像等,调动各种感官来体会夜晚的美丽,在朗读中体会亲身体验与实践很重要的道理。指导学生朗读和识记生字。

【教学方法】

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组开火车读课文。

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3.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4.抽读本课生字卡片。

5.开火车进行扩词。

6.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

7.出示词语花篮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再抄到“花篮”中。

(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二、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

2.分类识记,指导书写。

(1)独体字:再

(2)左右结构:晚 外

(3)上下结构:笑 爸 色 看

3.学生书空。

4.教师板演示范。

5.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书写展示、评议。

四、作业设置

朗读课文,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9 夜色

从前:胆子小

散步后:很勇敢

《夜色》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内容】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第9课《夜色》(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和夜色的美好。

3、在文中理解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进一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培养学生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培养学生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课文,质疑导入(5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中的“我”从前胆子很小,害怕夜晚,后来不再害怕了。

3、师质疑过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怕黑的小朋友胆子变大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去看一看。

板块二:学习第1小节,体会“害怕”(15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2、引导学生交流对文中小朋友的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胆子很小。

3、师质疑: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胆子很小?鼓励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

4、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

(1)出示“很小很小”与“很小”,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我”的胆子非常之小。

(2)从“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中引导学生体会妈妈通过讲述勇敢的故事来鼓励“我”不要害怕。

(3)抓住“一看窗外心就乱跳”中的“一……就……”这个关联词,引导学生体会妈妈讲的勇敢的.故事对“我”来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5、拓展体会:

(1)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是否害怕黑夜,为什么害怕以及害怕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2)学生交流(比如:害怕黑夜。担心有鬼:听到黑夜里的风声就害怕;总是担心野兽会跑到家里来等等。害怕的时候心跳就会加速,会把窗帘紧紧拉起来,藏在被窝里等等)。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注意读出小诗的押韵,通过朗读表现“我”的胆小。

板块三:学习第2小节,感受“夜晚的美好”(15分钟)

1、师过渡:妈妈讲勇敢故事的方法并没有让“我”变得勇敢,爸爸又想出了什么办法来让“我”不再害怕夜晚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第2小节。

2、学生轻声朗读第2小节,交流爸爸有什么办法:偏要拉“我”去散步。(引导学生体会“偏要”是指在“我”胆子很小、极不情愿的情况下,爸爸非要拉“我”去散步。)

3、引导学生想象“我”在夜色中看到了什么:

(1)指名学生朗读“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这句话,引导学生从“原来”一词中体会到“我”看到“花草微笑”时的惊讶心情。

(2)拓展想象: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晚上散步的时候还能看到什么。

(3)师出示有关美丽夜色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体验夜色的美丽。

4、师小结:夜色中其实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只要我们敢于走出去,就会发现黑夜其实并不可怕。正是有了这种发现,文中的“我”才会说道(师引读,出示):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5、鼓励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再黑再黑”这个词语中体会“我”的胆子变大了:拓展想象“我”还能看到了什么,进一步巩固对省略号的认识。

6、指导血红色呢过朗读第2小节,读出略带惊讶的兴奋心情。

7、师生配乐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学习了这首小诗的收获。

板块四:课堂小结(5分钟)

小朋友们,美丽的夜色中藏着许多我们原来不知道的小秘密,只要我们勇敢地走出去,就一定会有惊喜。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勇敢独立,收获更多精彩的发现。(再次配乐朗诵全文。)

《夜色》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夜色》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夜色》教学设计 篇16

一、教材分析

怕黑的天性使孩子看不到夜的美丽,阻挡了孩子们探索的视野。夜晚的星空是怎样的璀璨?夜晚的花草是怎样的微笑?夜晚的大地又是怎样的唱着无声的歌?柯岩的《夜色》正是捕捉到了孩子们怕黑的心理,以打动儿童心扉的文字,呼唤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二、学情分析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诵读诗歌感受小朋友从害怕夜晚到不害怕夜晚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点。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增强识字兴趣,让识字、写字、读课文变得和谐统一。

三、教学目标

1、会认“胆、敢、往”等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生字,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丽。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多媒体课件展示夜晚迷人的景色。

(2)导问: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夜晚。

(3)教师追问:在这样漆黑的夜晚,你们害怕吗?

(4)学生依据平时的生活体验,谈一谈对夜晚的感受。

预设①:我特别害怕夜晚,因为夜晚非常黑,看不清任何物体,只能看到一团黑影。

预设②:我不害怕夜晚,反而非常喜欢夜晚美丽的景色。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过渡:美丽的夜晚让人陶醉,迷人的景色让人充满遐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看一看课文里的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诗歌,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诗歌。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字音。

(3)小组内比赛读课文,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纠正字音。

(4)指名分别朗读两小节,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厂”。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识字情况。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胆子、勇敢、往来、外面、窗户、忙乱、偏见、散步、原来、好像、微笑。

(2)开火车认读生词,教师适时纠正字音。

(3)游戏环节——小火车过站台,每过一个站台出示一个本课生字,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4)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交流记忆方法。

三、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变化

1、逐段朗读,感受“我”的心情变化。

(1)在第一小节中,找出描写“我”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

预设: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读这两句时,音调放低些,读出害怕的语气。

(3)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学生朗读时教师适时指导。

(4)全班齐读,读出小朋友对夜晚害怕的心情。

(5)第二小节中,找出描写“我”从害怕夜晚到变得不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

预设: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6)指导朗读第二小节:“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这一句话本是“我”不想出去,可是爸爸偏要拉“我”出去,要读出无可奈何又撒娇的语气,“偏要”一词要读得重一些。“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当“我”出去时,“我”发现原来外面和“我”想象的不同,外面的夜晚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反而景色迷人,这句话读出既惊讶又欣赏的`语气。“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这句话读得轻一点儿、慢一些,仿佛真的有小鸟在月光下睡觉。

(7)指名学生朗读汇报,注意伴随着小朋友心情的变化,朗读语气也要发生变化。

(8)朗读比赛,读中体会小朋友从害怕夜色到喜欢夜色的心理变化。

四、集中识字,指导书写

1、过渡:通过诵读诗歌,我们体会到了小朋友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些语言当中还藏着一些有趣的生字宝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2、指导书写生字——看、笑、外、晚、再。

(1)学习生字——看。

①引导学生在第一小节中找出生字“看”,并读出这句话。

②指导学生学习“看”:把手放在眼睛上就是“看”,运用字形记忆法识记生字。

③读出诗歌中带有“看”字的这句话,体会小朋友害怕夜晚的心理。

(2)学习生字——笑。

①教师在黑板演示,学生书空,学写生字——笑。

②师生互动,做一做微笑的动作,体会微笑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生字——外。

①观察生字结构,学生汇报识记方法。

(夕+卜=外)

②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汉字,学生书空。

③注意“卜”的写法,先写垂露竖,再写点。

(4)学习生字——晚、再。

①观察生字结构,学习书写。

②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3、比较识字法:书写带有“巴”的生字——“色”“爸”。

(1)观察生字“色”“爸”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①相同:上下结构,下面都是“巴”字。

②不同:书写“色”字,上面稍小一些。书写“爸”字,上面稍大一些。

(2)比赛书写汉字,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书写汉字,比一比哪个小组写得美观、大方。

五、总结全文,再次感受夜色

1、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诵诗歌,感受小朋友对夜晚从害怕到不害怕的心理变化,体会了诗歌优美的语言,还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生字,让我们再读一读诗歌,体会夜晚美丽迷人的景色。

2、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诵诗歌。

害怕——不害怕

从前胆子很小——现在喜欢夜晚

六、教学反思

《夜色》教学设计 篇17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月色、外头、看见、爸爸、晚上、可笑、再见;

2、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夜晚景色图

(2)提问: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夜晚?在这样的夜晚,你害怕吗?

(3)导入:美丽的夜晚让人陶醉,迷人的景色让人充满遐想,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夜色》,看一看课文里的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1节。

(1)找出描写“我”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2)指导朗读:“很小很小”要读得稍慢,读出“我”的胆小、害怕。“讲了又讲”要重读,突出妈妈讲勇敢的故事不止一次。“心就乱跳”语速稍慢,读出“我”的害怕。

(3)指名学生朗读,学生朗读时教师适时指导。

(4)全班齐读,读出小朋友害怕夜晚的心情。

(5)思考: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胆小的孩子。

(6)思考:“很小很小”这个叠词有什么作用?从哪里可以看出“我”胆子很小?

明确:“很小很小”起强调作用,写出了“我”怕黑的原因。“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具体写了“我”胆子小的程度。

2、学习第2节。

(1)找出描写“我”从害怕夜晚到变得不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2)指导朗读:“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这一句话强调“我”不想出去,可是爸爸偏要拉“我”出去,要读出无可奈何又撒娇的语气。“偏要”一词要读得重一些。“原来”要读出“我”忽然察觉后的恍然大悟。“从此”后面要停顿。“再黑再黑”读得慢一些。“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要读得美一些。

(3)指名学生朗读,注意伴随着小朋友心情的变化,朗读语气也要发生变化。

(4)朗读比赛,在朗读课文中体会“我”从害怕夜色到喜欢夜色的心理变化。

(5)思考:怎样理解“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一句?

明确:这句是写爸爸想出了让“我”变勇敢的方法——晚上出去散步。“偏”“拉”表明“我”仍然怕黑不敢出去,是爸爸要求“我”这样做的。

(6)赏析句子“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明确:“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草比作人,表现了夜晚的美,也说明夜晚一点儿都不可怕,写出了“我”在夜晚看到这些景物后的惊喜之情。

(7)思考:在黑夜里散步,“我”发现了些什么?

明确:发现了美丽的花草,在月光下睡觉的小鸟。

(8)想象:“我”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

明确:“我”在路上散步,虽然没有灯光,但是能看到萤火虫和自己玩捉迷藏,小草亲吻“我”的脚,小树摇晃着枝叶,想挽着“我”的胳膊和“我”一起跳舞。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为了让我变得更勇敢,妈妈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爸爸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

明确:给“我”讲勇敢的故事失败拉“我”去散步成功

(2)诗歌每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1节: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

第2节:写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才发现夜晚原来和白天一样美好,从此不再怕黑了。

2、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到了小朋友对夜晚从害怕到不害怕的心理变化,体会到了优美的语言,还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生字。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重温夜晚美丽迷人的景色吧。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夜色》教学设计 篇1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真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

2、真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听听你们背诗,谁能给老师背一首诗,请举手。(背到《静夜思》时请停下)。

(设计意图;将古诗和所学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即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复习古诗。)

2、你们喜欢这首诗吗?谁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你能给大家谈一谈你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把自己眼中的夜色说给同桌听,并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自然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的引出对课文的学习。)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题目为《夜色》的课文,你们想不想知道课文中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它。

板书课题:《夜色》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师:同学们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们怎么办?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

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边读课文边识字。

教师巡视指导,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

2、师:一个人学习快乐吗?你们愿意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吗?

3、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识多的给予小红花奖励。

4、(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巩固汉语拼音并合理利用评价机制,树立良好的学风和识字习惯,使识字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5、检查读文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读文情况。(可小组齐读,也可个别学生代表)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汉语拼音认读课文之后,出示去掉拼音的课文,要求认读。

三、感知课文内容

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大家认真听。

提问:听完后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后谈谈你自己的收获。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我〞的心情变化。随机板书。

2、师:你们理解的真好,知道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谁还有读不明白的地方?

3、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把握主线:这个小朋友开始时怎样怕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了?黑夜中都有那些美丽景色?然后带着问题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细读课文,真正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汇报。通过再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孩子从胆小到不害怕的心理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5、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随机点拨。重点感悟“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引导学生将读书思考同朗读体会相结合。

(设计意图: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体验及丰富的想象,使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五、延伸拓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夜景、

(设计意图: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夜色》教学设计 篇1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3、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2个新部首:“提手旁”“夕字旁”。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勇敢心理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

1、提问:小朋友,你们晚上怕黑吗?为什么?

2、适时表扬那些不怕黑的勇敢的孩子。

3、板书课题:《夜色》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朋友读准字音,学生自己认读生字。

3、同桌互相认读画出的生字,互相纠错,看谁读得好。

4、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

(2)开火车读,再自己选词说话。

5、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要做到不丢字,不错字,不加字。

6、评议。

三、朗读感悟:

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提问:听了课文朗读,你们都听懂了什么?

2、轻声读课文,读后标出课文有多少小节,指名汇报。

3、学习第一节。

(1)边读边想“我”为什么会“心乱跳”呢?这时“我”心里都想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指导读,读时读出害怕的语气。

(2)思考: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议。

4、学习第二节

(1)自由读第二节,想想“偏要”是什么意思?根据这个意思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说说。谁能用“偏要”说一句话,指名说。

(2)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我”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课件出示句子: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指导体会)

(3)思考:你平时看到的花草好看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4)师小结:原来晚上也像白天一样美好、可爱。

(5)指导朗读,要读出惊讶而又欣喜的语气。指名读,评议。

(6)师: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7)课件出示“美丽的夜景”图片,学生观看。

(8)教师: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色,引导学生想象意境。这是一幅多么静谧、安详的图画啊!小鸟在洁白柔和的月光下静静地睡着了,好象还做了个美梦呢!

(9)指导朗读,读出自信、骄傲而又高兴的语气。

(10)指名读,评议。

5、说话训练:你有过害怕黑夜的故事吗?现在还怕吗?小组说一说。

6、读全文思考: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现在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小结:我们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其实黑夜里也有很多美丽的.景色,要我们去发现,去观察。

四、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读;

2、指名说说自己眼中的夜色。

六、作业布置:

1、用自己的彩色画笔把你看到的美丽夜景画下来。

2、搜集描写美丽夜空的句子。

板书设计:

13、夜色

怕黑————不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词,学会2个新部首:“提手旁”、“夕字旁”。

2、理解并背诵课文,培养孩子勇敢的心理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认读生字卡,巩固记忆。

2、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从课文中选择喜欢的词语填写在空花朵上。

二、填一填:

在再

小鸟好像()和我说()见。

步布

我进()了,妈妈送我一个()娃娃。

三、指导生字书写:

1、“步”,上小下大,下面是的第一笔是竖,不要写在竖钩,右边没有点。

2、“光”第一笔是竖,不是点,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上。

四、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背诵课文。

《夜色》教学设计 篇20

一、教材分析

怕黑的天性使孩子看不到夜的美丽,阻挡了孩子们探索的视野。夜晚的星空是怎样的璀璨?夜晚的花草是怎样的微笑?夜晚的大地又是怎样的唱着无声的歌?柯岩的《夜色》正是捕捉到了孩子们怕黑的心理,以打动儿童心扉的文字,呼唤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二、学情分析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诵读诗歌感受小朋友从害怕夜晚到不害怕夜晚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点。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增强识字兴趣,让识字、写字、读课文变得和谐统一。

三、教学目标

1、会认“胆、敢、往”等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生字,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丽。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多媒体课件展示夜晚迷人的景色。

(2)导问: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夜晚。

(3)教师追问:在这样漆黑的夜晚,你们害怕吗?

(4)学生依据平时的生活体验,谈一谈对夜晚的感受。

预设①:我特别害怕夜晚,因为夜晚非常黑,看不清任何物体,只能看到一团黑影。

预设②:我不害怕夜晚,反而非常喜欢夜晚美丽的景色。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过渡:美丽的夜晚让人陶醉,迷人的景色让人充满遐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看一看课文里的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诗歌,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诗歌。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字音。

(3)小组内比赛读课文,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纠正字音。

(4)指名分别朗读两小节,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厂”。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识字情况。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胆子、勇敢、往来、外面、窗户、忙乱、偏见、散步、原来、好像、微笑。

(2)开火车认读生词,教师适时纠正字音。

(3)游戏环节——小火车过站台,每过一个站台出示一个本课生字,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4)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交流记忆方法。

三、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变化

1、逐段朗读,感受“我”的心情变化。

(1)在第一小节中,找出描写“我”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

预设: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读这两句时,音调放低些,读出害怕的语气。

(3)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学生朗读时教师适时指导。

(4)全班齐读,读出小朋友对夜晚害怕的心情。

(5)第二小节中,找出描写“我”从害怕夜晚到变得不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

预设: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6)指导朗读第二小节:“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这一句话本是“我”不想出去,可是爸爸偏要拉“我”出去,要读出无可奈何又撒娇的语气,“偏要”一词要读得重一些。“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当“我”出去时,“我”发现原来外面和“我”想象的不同,外面的'夜晚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反而景色迷人,这句话读出既惊讶又欣赏的语气。“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这句话读得轻一点儿、慢一些,仿佛真的有小鸟在月光下睡觉。

(7)指名学生朗读汇报,注意伴随着小朋友心情的变化,朗读语气也要发生变化。

(8)朗读比赛,读中体会小朋友从害怕夜色到喜欢夜色的心理变化。

四、集中识字,指导书写

1、过渡:通过诵读诗歌,我们体会到了小朋友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些语言当中还藏着一些有趣的生字宝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2、指导书写生字——看、笑、外、晚、再。

(1)学习生字——看。

①引导学生在第一小节中找出生字“看”,并读出这句话。

②指导学生学习“看”:把手放在眼睛上就是“看”,运用字形记忆法识记生字。

③读出诗歌中带有“看”字的这句话,体会小朋友害怕夜晚的心理。

(2)学习生字——笑。

①教师在黑板演示,学生书空,学写生字——笑。

②师生互动,做一做微笑的动作,体会微笑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生字——外。

①观察生字结构,学生汇报识记方法。

(夕+卜=外)

②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汉字,学生书空。

③注意“卜”的写法,先写垂露竖,再写点。

(4)学习生字——晚、再。

①观察生字结构,学习书写。

②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3、比较识字法:书写带有“巴”的生字——“色”“爸”。

(1)观察生字“色”“爸”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①相同:上下结构,下面都是“巴”字。

②不同:书写“色”字,上面稍小一些。书写“爸”字,上面稍大一些。

(2)比赛书写汉字,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书写汉字,比一比哪个小组写得美观、大方。

五、总结全文,再次感受夜色

1、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诵诗歌,感受小朋友对夜晚从害怕到不害怕的心理变化,体会了诗歌优美的语言,还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生字,让我们再读一读诗歌,体会夜晚美丽迷人的景色。

2、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诵诗歌。

害怕——不害怕

从前胆子很小——现在喜欢夜晚

六、教学反思

《夜色》教学设计 篇2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真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

2、真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听听你们背诗,谁能给老师背一首诗,请举手。(背到《静夜思》时请停下)。

(设计意图;将古诗和所学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即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复习古诗。)

2、你们喜欢这首诗吗?谁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你能给大家谈一谈你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把自己眼中的夜色说给同桌听,并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自然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的引出对课文的学习。)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题目为《夜色》的课文,你们想不想知道课文中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它。

板书课题:《夜色》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师:同学们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们怎么办?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

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边读课文边识字。

教师巡视指导,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

2、师:一个人学习快乐吗?你们愿意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吗?

3、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识多的给予小红花奖励。

4、(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巩固汉语拼音并合理利用评价机制,树立良好的学风和识字习惯,使识字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5、检查读文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读文情况。(可小组齐读,也可个别学生代表)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汉语拼音认读课文之后,出示去掉拼音的课文,要求认读。

三、感知课文内容

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大家认真听。

提问:听完后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后谈谈你自己的收获。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我〞的心情变化。随机板书。

2、师:你们理解的真好,知道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谁还有读不明白的地方?

3、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把握主线:这个小朋友开始时怎样怕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了?黑夜中都有那些美丽景色?然后带着问题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细读课文,真正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汇报。通过再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孩子从胆小到不害怕的心理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5、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随机点拨。重点感悟“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引导学生将读书思考同朗读体会相结合。

(设计意图: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体验及丰富的想象,使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五、延伸拓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夜景.

(设计意图: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夜色》教学设计 篇2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再学之前让我们一起唱一首既熟悉又好听的歌曲《小星星》好吗?教师和学生一起表演一起唱。

2、师: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谁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老师想知道你们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眼中的夜色。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它。

板书课题:《夜色》

二、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师:请同学们试着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教师巡视,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

2、小组内检查生字,谁全认对了,就是“识字大王”。

3、检查读文情况。

三、读读悟悟

1、教师配乐范读,提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都听懂了什么?

教师随机板书:害怕——不害怕。

2、师:你们理解的真好,知道了课文的大概意思后,下一步该怎么办?

教师追问:对于这篇课文,你们认为弄懂了什么,就把文章读明白了?

3、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汇报。通过再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抓住“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进行体会。

4、师: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5、总结后投影“美丽的夜景”图片。

6、教师: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色,从此(出示: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引导学生体会意境。

7、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四、游戏背诵:

1、猜词游戏。

2、背诵课文。

五、作业:

1、美读课文。

《夜色》教学设计 篇2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勇敢心理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件认一认,生读。

2、出示课件读一读,指名生读。

3、齐读课文。

4、指名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中的“我”从前胆子很小,害怕夜晚,后来不再害怕了。

5、师质疑过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怕黑的小朋友胆子变大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夜色》去看一看。

二、学习第一小节,体会“害怕”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我”为什“心乱跳?”

2、指名生回答,(害怕),师板书。

3、师质疑:他怕什么?

生:怕黑

师:大家看课文插图,天这么黑,这个小朋友心里都想些什么?

生:窗外是不是有鬼。

生:外面有大灰狼……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是个胆小的孩子。

师:看到“我”这么胆小,妈妈怎么做?

生: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

师:有用吗?

生:没用。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4、出示课件,让学生反复读“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然后练习用说话。

师:“一……就……”表示两个动作连续发生,下面我们用它说句话。

生:我一放学就回家。

生:我一起床就读书。

师:大家说得不错。下面我们朗读课文第一小节,要读害怕的语气。

5、指导朗读,要读出害怕的语气。师范读,生学读。多读几遍。

二、学习第二小节,感受“夜晚的美好”

师过渡:妈妈讲勇敢的故事并没有让“我”变得勇敢,爸爸又想出了什么方法让“我”不再害怕夜晚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第二小节。同时思考爸爸用的是什么办法?

1、指名回答。

生:晚上爸爸偏要带我去散步。

师:“偏要”是什么意思?

生:表示故意跟某种情况相反。

师:谁能找一个词语替换它?

生:非要。

师:爸爸带“我”在夜色中看到了什么?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生:看到了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生: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师结:“我”没有想到在夜晚也能看见这么美丽的景色,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这是一幅多么静谧、安详的图画啊!小鸟在洁白柔和的月光下静静地睡着了,好像还做了美梦呢!下面大家用惊讶而又欣喜的语气读一读。

师范读,生学读。生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小朋友和爸爸一起散步还可能看到了什么?根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全班交流:

第一组代表:我看见萤火虫提着灯笼在跳舞。

第二组代表:我听见青蛙在呱呱地唱歌。

第三组代表:我看见人们在灯下跳着优美的广场舞。

第四组代表:我看见闪闪的星星像眼睛。弯弯的月亮像玉盘。

……

师:每组的代表回答的都不错,为你们的小组争得了荣誉。下面我们再看几组夜色图片,体会夜色的美丽。

师出示课件,生观看。

师:现在“我”还是个胆小的'孩子吗?

生:不

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我”是一个勇敢的孩子。

师:下面我们再读第二小节,要读出惊讶、高兴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4、背诵课文。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说话训练:你们怕黑吗?

生:不怕。

师:你们要做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勇敢的孩子。

2、师小结:同学们,其实夜晚和白天一样可爱,美丽的夜色中藏着许多我们原来不知道的小秘密,只要我们勇敢地走出去,就一定会有惊喜。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变得更加勇敢,那么你将收获更多精彩的发现。

五、随堂测试

1、我会填

在 再

(1)小红放学( )教室门前和老师说( )见。

布 步

(2)我学习进( )了,妈妈送我一个( )娃娃。

2、用“一……就……”说话。

六、布置作业

把你看到的夜色用彩笔画出来。

板书设计

9、夜色

黑 美

害怕 → 不害怕

胆小 勇敢

《夜色》教学设计 篇2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再学之前让我们一起唱一首既熟悉又好听的歌曲《小星星》好吗?

教师和学生一起表演一起唱。

2、师: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谁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老师想知道你们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眼中的夜色。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它。

板书课题:《夜色》

二、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师:请同学们试着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教师巡视,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

2、小组内检查生字,谁全认对了,就是识字大王。

3、检查读文情况。

三、读读悟悟

1、教师配乐范读,提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都听懂了什么?

教师随机板书:害怕不害怕。

2、师:你们理解的真好,知道了课文的大概意思后,下一步该怎么办?

教师追问:对于这篇课文,你们认为弄懂了什么,就把文章读明白了?

3、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汇报。通过再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抓住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进行体会。

4、师: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5、总结后投影美丽的'夜景图片。

6、教师: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色,从此(出示: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引导学生体会意境。

7、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四、游戏背诵:

1、猜词游戏。

2、背诵课文。

五、作业:

1、美读课文。

2、搜集所学生字。

学生和教师一起表演一起唱。

(夜晚的景色)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谈论眼中的夜色。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边读课文边识字。

组长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对全读对的同学奖励小红星。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读文情况。(可小组齐读,也可个别学生代表)

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后自由谈论自己收获。

要细读课文,把课文真正弄懂。

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把握主线:这个小朋友开始时怎样怕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了?然后带着问题读文。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体会孩子的胆小。在此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读法并练习朗读。

(2)根据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不害怕的原因。

学生体会花草微笑的样子感受景色的美丽。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小朋友看到的美丽的事物。

学生欣赏美丽的夜景图片。

学生体会后展开想象,自己在漆黑的夜晚可能会看到什么?练习用书上的句式说话。进一步体会夜晚的美丽。

学生练读后,各自展示。听者评议。

板书设计:

20夜色

害怕——————不害怕

《夜色》教学设计 篇2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再学之前让我们一起唱一首既熟悉又好听的歌曲《小星星》好吗?

教师和学生一起表演一起唱。

2、师: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谁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老师想知道你们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眼中的夜色。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它。

板书课题:《夜色》

二、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师:请同学们试着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教师巡视,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

2、小组内检查生字,谁全认对了,就是识字大王。

3、检查读文情况。

三、读读悟悟

1、教师配乐范读,提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都听懂了什么?

教师随机板书:害怕不害怕。

2、师:你们理解的真好,知道了课文的大概意思后,下一步该怎么办?

教师追问:对于这篇课文,你们认为弄懂了什么,就把文章读明白了?

3、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汇报。通过再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抓住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进行体会。

4、师: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5、总结后投影美丽的夜景图片。

6、教师: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色,从此(出示: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引导学生体会意境。

7、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四、游戏背诵:

1、猜词游戏。

2、背诵课文。

五、作业:

1、美读课文。

2、搜集所学生字。

学生和教师一起表演一起唱。

(夜晚的景色)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谈论眼中的夜色。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边读课文边识字。

组长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对全读对的同学奖励小红星。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读文情况。(可小组齐读,也可个别学生代表)

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后自由谈论自己收获。

要细读课文,把课文真正弄懂。

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把握主线:这个小朋友开始时怎样怕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了?然后带着问题读文。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体会孩子的胆小。在此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读法并练习朗读。

(2)根据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不害怕的原因。

学生体会花草微笑的样子感受景色的美丽。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小朋友看到的美丽的事物。

学生欣赏美丽的夜景图片。

学生体会后展开想象,自己在漆黑的夜晚可能会看到什么?练习用书上的句式说话。进一步体会夜晚的美丽。

学生练读后,各自展示。听者评议。

板书设计:

20夜色

害怕——————不害怕

《夜色》教学设计 篇2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3、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2个新部首:“提手旁”“夕字旁”。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勇敢心理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

1、提问:小朋友,你们晚上怕黑吗?为什么?

2、适时表扬那些不怕黑的勇敢的孩子。

3、板书课题:《夜色》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朋友读准字音,学生自己认读生字。

3、同桌互相认读画出的生字,互相纠错,看谁读得好。

4、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

(2)开火车读,再自己选词说话。

5、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要做到不丢字,不错字,不加字。

6、评议。

三、朗读感悟:

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提问:听了课文朗读,你们都听懂了什么?

2、轻声读课文,读后标出课文有多少小节,指名汇报。

3、学习第一节。

(1)边读边想“我”为什么会“心乱跳”呢?这时“我”心里都想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指导读,读时读出害怕的语气。

(2)思考: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议。

4、学习第二节

(1)自由读第二节,想想“偏要”是什么意思?根据这个意思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说说。谁能用“偏要”说一句话,指名说。

(2)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我”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课件出示句子: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指导体会)

(3)思考:你平时看到的花草好看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4)师小结:原来晚上也像白天一样美好、可爱。

(5)指导朗读,要读出惊讶而又欣喜的语气。指名读,评议。

(6)师: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7)课件出示“美丽的夜景”图片,学生观看。

(8)教师: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色,引导学生想象意境。这是一幅多么静谧、安详的图画啊!小鸟在洁白柔和的月光下静静地睡着了,好象还做了个美梦呢!

(9)指导朗读,读出自信、骄傲而又高兴的语气。

(10)指名读,评议。

5、说话训练:你有过害怕黑夜的故事吗?现在还怕吗?小组说一说。

6、读全文思考: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现在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小结:我们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其实黑夜里也有很多美丽的景色,要我们去发现,去观察。

四、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读;

2、指名说说自己眼中的夜色。

六、作业布置:

1、用自己的彩色画笔把你看到的美丽夜景画下来。

2、搜集描写美丽夜空的句子。

板书设计:

13、夜色

怕黑————不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词,学会2个新部首:“提手旁”、“夕字旁”。

2、理解并背诵课文,培养孩子勇敢的心理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认读生字卡,巩固记忆。

2、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从课文中选择喜欢的词语填写在空花朵上。

二、填一填:

在再

小鸟好像()和我说()见。

步布

我进()了,妈妈送我一个()娃娃。

三、指导生字书写:

1、“步”,上小下大,下面是的第一笔是竖,不要写在竖钩,右边没有点。

2、“光”第一笔是竖,不是点,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上。

四、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背诵课文。

《夜色》教学设计 篇27

一、教材分析

《夜色》是一首叙事性的诗。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以第一人称写出“我”原本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战胜了对黑夜的恐惧,从而学会欣赏夜色。诗歌告诉我们,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

诗歌共有两小节,前后对比着写出“我”对夜色由害怕到接受的心理变化。第一小节用具体事例描述“我”的怕黑,两个实力都用了“一……就……”的句式,贴近学生生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第二节讲“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发现夜色的美好,诗歌生动、活泼地写出眼中的夜色: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小鸟在月光下睡觉……

本单元句子学习的重点是“读好长句子”,虽然没有在课后出现这一要求,但第1、2节中都出现了较长的句子,需要进行指导和练习,能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长句子的意思。

这首诗还有一个语言现象,就是在每小节的最后都用上了省略号。这个省略号,不仅使诗歌语言显得凝练,而且还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二、学情分析

经过半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及阅读能力。另外,由于本班日常经常朗读《日有所诵》,学生的语感相对较好,在读通长句子方面难度较小。此外,“害怕黑夜”这一主题和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也联系紧密,容易引起共识,在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通过生活实际的代入深入理解诗意,进而诗中所要传达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写“晚、笑、再”等3个字。

2、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的方法读懂诗歌的意思,借助关键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四、

读懂诗歌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

学习用“一……就……”造句;感悟诗歌所要表达的道理。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ppt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夜色》。

(二)学习第1节

1、自由读第1节。

(1)思考:从前的“我”是个怎样的?

(2)生答,交流讨论:你从哪里看出“我”是个胆小的?

2、理解第1句,讨论:为什么“我”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3、理解第2句。

(1)妈妈如何帮助我的?指名读第2句,强调“讲了又讲”是“讲了很多次”。

(2)思考:妈妈把勇敢的讲了又讲,“我”变得勇敢了吗?

(3)语言拓展训练:

妈妈把勇敢的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妈妈把勇敢的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因为()。

妈妈把勇敢的讲了又讲,可我一()就()。

4、师生合作读。师引读,生接读需强调的词语,如“很小很小”、“讲了又讲”等。

方法—通过重读关键词的方法,“我”是个怎样的。

(三)学习第2节

1、自由读第2节。

(1)思考:从前的“我”是个怎样的?

(2)生答,交流讨论:你从哪里看出“我”是个胆小的?

2、理解第1句。

(1)指名读,尝试寻找关键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偏要”。

偏要:“我”不想去,爸爸为什么一定要拉着“我”去?有效果吗?

(预设:爸爸希望“我”变得勇敢。)

3、理解第2句。

(1)生读,注意重音,针对性指导。

(过渡:“我”变得勇敢了吗?)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自信、欣喜)

(2)情境创设:其实夜里还有很多美景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吧!(利用图片、声音及语言讲解创设情景。)

(3)朗读指导

思考:发现了夜里原来有这么多的美景,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愉快的)文中的“我”呢?请你读出来。

(4)拓展训练:“我”还能发现夜晚的哪些美景呢?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

指导:启发学生拓展思维、大胆想象,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角度发掘夜晚的美好。

(5)质疑

学完第2节,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如何理解“再黑再黑的夜晚”?夜晚既然很黑,为何还能看到小鸟睡觉呢?

解释:想象的虚景,突出“我”变成了勇敢的,逐渐的发现了生活中更多的美好。(师:这也是我们读完全诗的收获)

4、重读第2节,整体感知。(男女生赛读)

(三)再读文章,整体感知。

1、合作读全文,有感情朗读,针对性指导。

第1节:胆子很小很小,一……就……,讲了又讲。

第2节:偏要,原来,从此

(四)指导书写晚、笑、再重点练习“再、在”

1、对比学习“再、在”

2、书写指导

(1)字形、字义区分(适当两字的不同用法)

(2)请学生指出三字的结构特点及关键笔画。(生描红相关笔画)

(3)生书空,师范写。

(4)评价反馈。

(四)阅读拓展《讨厌黑夜的席奶奶》

(五)作业设计

1、练习课后生字。

2、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3、和大人一起阅读绘本《讨厌黑夜的席奶奶》。

《夜色》教学设计 篇28

【教学内容】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第9课《夜色》(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和夜色的美好。

3、在文中理解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进一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培养学生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培养学生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课文,质疑导入(5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中的“我”从前胆子很小,害怕夜晚,后来不再害怕了。

3、师质疑过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怕黑的小朋友胆子变大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去看一看。

板块二:学习第1小节,体会“害怕”(15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2、引导学生交流对文中小朋友的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胆子很小。

3、师质疑: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胆子很小?鼓励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

4、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

(1)出示“很小很小”与“很小”,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我”的胆子非常之小。

(2)从“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中引导学生体会妈妈通过讲述勇敢的故事来鼓励“我”不要害怕。

(3)抓住“一看窗外心就乱跳”中的“一……就……”这个关联词,引导学生体会妈妈讲的勇敢的故事对“我”来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5、拓展体会:

(1)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是否害怕黑夜,为什么害怕以及害怕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2)学生交流(比如:害怕黑夜。担心有鬼:听到黑夜里的风声就害怕;总是担心野兽会跑到家里来等等。害怕的时候心跳就会加速,会把窗帘紧紧拉起来,藏在被窝里等等)。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注意读出小诗的`押韵,通过朗读表现“我”的胆小。

板块三:学习第2小节,感受“夜晚的美好”(15分钟)

1、师过渡:妈妈讲勇敢故事的方法并没有让“我”变得勇敢,爸爸又想出了什么办法来让“我”不再害怕夜晚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第2小节。

2、学生轻声朗读第2小节,交流爸爸有什么办法:偏要拉“我”去散步。(引导学生体会“偏要”是指在“我”胆子很小、极不情愿的情况下,爸爸非要拉“我”去散步。)

3、引导学生想象“我”在夜色中看到了什么:

(1)指名学生朗读“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这句话,引导学生从“原来”一词中体会到“我”看到“花草微笑”时的惊讶心情。

(2)拓展想象: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晚上散步的时候还能看到什么。

(3)师出示有关美丽夜色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体验夜色的美丽。

4、师小结:夜色中其实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只要我们敢于走出去,就会发现黑夜其实并不可怕。正是有了这种发现,文中的“我”才会说道(师引读,出示):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5、鼓励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再黑再黑”这个词语中体会“我”的胆子变大了:拓展想象“我”还能看到了什么,进一步巩固对省略号的认识。

6、指导血红色呢过朗读第2小节,读出略带惊讶的兴奋心情。

7、师生配乐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学习了这首小诗的收获。

板块四:课堂小结(5分钟)

小朋友们,美丽的夜色中藏着许多我们原来不知道的小秘密,只要我们勇敢地走出去,就一定会有惊喜。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勇敢独立,收获更多精彩的发现。(再次配乐朗诵全文。)

《夜色》教学设计 篇29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课文的学习中,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通过课文的拓展学习,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活动和游戏复习巩固生字。

2、通过教师创设情境,课文“补白”理解课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首关于夜晚的古诗吗?

生:《静夜思》。

师:大家来背一背吧。

(学生背诗句)

师:如霜的月光下,一位离乡的游子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儿童诗也与夜晚有关,它就是《夜色》。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书写课题)我们来齐读课文题目。

二、复习旧知

师:上一课时我们一起学习了这一课第一课时,我们都收获了什么呢?

生:学习了生字和词语,还划分了小节。

师:我们的老朋友来了,(课件出示生字,生词)谁和他们打个招呼呢?(指名读生字词)

师:下面请大家小组互读!

师:读完后,有发现什么问题吗?(学生反馈出现的问题)

师:我们来齐读送走他们吧!

三、整体感知课文

师:老师可想读一读这篇美丽的课文啦,我来读大家认真听,思考两个问题(课件出示):

1、这篇课文我们划分了几个小节?

2、文中的“我”对于黑夜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

师:下面请小组讨论。

生:这篇课文有两个小节,开始我是害怕黑夜的,后来我不怕了。

(板书:怕——不怕)

四、抓住词句,指导朗读,感悟理解

1、体会感受,指导朗读。

师: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我”很害怕黑夜呢?

生:“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师:我认为黑夜里有什么?

生:妖怪,怪兽,鬼······

师:你在害怕时会有什么表现呢?

生:心里紧张,声音变小。

师: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吧!

(指名读)

师:你读的声音这么小,我仿佛看到了文中的小朋友不敢看窗外时躲闪的眼神。

师:大家从什么地方感受到“我”不再害怕黑夜了呢?

生:小朋友发现“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师:是呀,夜晚的小草依然翠绿,夜晚的花儿依然那么美丽。它们都像白天一样美好,向我们微笑。夜晚还有什么像白天一样美好呀?

生:夜晚有星星,月亮······

师:胆小的我不再害怕黑夜,看着美丽的夜景,他的心情怎样呢?

生:兴奋,激动,开心。

师:谁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吧!

(指名读,齐读)

师:胆小的我是怎样变勇敢的呢?

生:有爸爸妈妈的帮助。

师:爸爸、妈妈是怎样帮助小朋友的呢?

生:妈妈讲故事,爸爸拉我去散步。(板书:妈妈讲故事,爸爸拉我散步)

师:“妈妈的故事讲了又讲”一个“又”字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妈妈讲了很多故事。

师:一个“又”字包含了多少妈妈对孩子的期盼呀。爸爸是怎样拉我去散步的呢?

生:“偏要”。

师:什么是偏要,你可以换个词语吗?

生:硬要,非要。

师:一个“偏要”又凸显了爸爸一定要改变我胆小的决心和信心呀。

师:朗读的时候有些重点词语我们可以重读,以此来更好的表现课文。来我们试一试吧。

(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师:拉着爸爸的大手带着妈妈的期盼,我确定我不再害怕黑夜,我”出发了,好奇的我发现了与往常完全不同的夜晚。我会发现什么?

课件出示:在夜里散步我会看到(),会看到(),还会听到()。(请学生填空。)

师:鸟儿是怎样睡觉的呢?

生:和妈妈一起。睡得可香了。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这么小声读,为什么?

生:怕把小鸟吵醒了。

师:你真有爱心。我们一起像他一样读一读吧。

五、整体再现,感情朗读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美美的享受一下朗读的美好吧!你认为怎样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那就怎样去读,去表演。

(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六、拓展延伸

1、你想对文中的“我”说些什么?

2、夜晚在古人的眼里不仅美丽而且很有魅力,“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千古名句都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涵义。我们来一起读一读清朝诗人査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来领略一下另外一种夜色。

七、总结

师:勇敢的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在转角处,世界是如此美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夜色》教学设计 篇30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2、认识生字11个,书写生字8个‘学习“提手旁”“夕字旁”。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2、认识生字11个,书写生字8个‘学习“提手旁”“夕字旁”。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评价。(紧扣学生实际,把引导学生回忆夜景的美和学生对黑夜的恐怖感作为重点)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首读诗歌,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再读诗歌,要读得流利、有感情。

3、检查生词认读,尤其是生字的读音及书写、识记。

4、分组朗读,相机指导。

三、品读感悟,深入理解

(一)指导学习第一节

1、读一读,想一想:怎样把句子读得有感情?

2、读一读,练一练:请同桌为自己提意见。

3、读一读,展一展:请全班同学评点自己的`优点。

(教师抓住“很小很小”、第二、第四行诗句引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

4、议一议:你认为文中的小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

5、反复朗读,尝试背诵。

(二)指导学习第二节

1、数一数:这一小节有几句话?

2、“偏要”是什么意思?“爸爸”为什么要拉“我”在夜晚散步?根据这个意思你能把“偏要”换成另外一个词吗?

3、“我”在夜晚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夜晚还有什么地方美丽?

4、“我”还怕黑乎乎的吗?是从什么时候不怕的呢?“从此”是什么意思?

5、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

6、想象体验;

7、尝试背诵。

四、指导小结

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五、指导练习

课后练习2

六、指导学习、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夜色

从前: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晚上:花草像白天一样

从此:勇敢

《夜色》教学设计 篇3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课文的学习中,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通过课文的拓展学习,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活动和游戏复习巩固生字。

2、通过教师创设情境,课文“补白”理解课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首关于夜晚的古诗吗?

生:《静夜思》。

师:大家来背一背吧。

(学生背诗句)

师:如霜的月光下,一位离乡的游子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儿童诗也与夜晚有关,它就是《夜色》。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书写课题)我们来齐读课文题目。

二、复习旧知

师:上一课时我们一起学习了这一课第一课时,我们都收获了什么呢?

生:学习了生字和词语,还划分了小节。

师:我们的老朋友来了,(课件出示生字,生词)谁和他们打个招呼呢?(指名读生字词)

师:下面请大家小组互读!

师:读完后,有发现什么问题吗?(学生反馈出现的'问题)

师:我们来齐读送走他们吧!

三、整体感知课文

师:老师可想读一读这篇美丽的课文啦,我来读大家认真听,思考两个问题(课件出示):

1、这篇课文我们划分了几个小节?

2、文中的“我”对于黑夜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

师:下面请小组讨论。

生:这篇课文有两个小节,开始我是害怕黑夜的,后来我不怕了。

(板书:怕——不怕)

四、抓住词句,指导朗读,感悟理解

1、体会感受,指导朗读。

师: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我”很害怕黑夜呢?

生:“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师:我认为黑夜里有什么?

生:妖怪,怪兽,鬼······

师:你在害怕时会有什么表现呢?

生:心里紧张,声音变小。

师: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吧!

(指名读)

师:你读的声音这么小,我仿佛看到了文中的小朋友不敢看窗外时躲闪的眼神。

师:大家从什么地方感受到“我”不再害怕黑夜了呢?

生:小朋友发现“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师:是呀,夜晚的小草依然翠绿,夜晚的花儿依然那么美丽。它们都像白天一样美好,向我们微笑。夜晚还有什么像白天一样美好呀?

生:夜晚有星星,月亮······

师:胆小的我不再害怕黑夜,看着美丽的夜景,他的心情怎样呢?

生:兴奋,激动,开心。

师:谁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吧!

(指名读,齐读)

师:胆小的我是怎样变勇敢的呢?

生:有爸爸妈妈的帮助。

师:爸爸、妈妈是怎样帮助小朋友的呢?

生:妈妈讲故事,爸爸拉我去散步。(板书:妈妈讲故事,爸爸拉我散步)

师:“妈妈的故事讲了又讲”一个“又”字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妈妈讲了很多故事。

师:一个“又”字包含了多少妈妈对孩子的期盼呀。爸爸是怎样拉我去散步的呢?

生:“偏要”。

师:什么是偏要,你可以换个词语吗?

生:硬要,非要。

师:一个“偏要”又凸显了爸爸一定要改变我胆小的决心和信心呀。

师:朗读的时候有些重点词语我们可以重读,以此来更好的表现课文。来我们试一试吧。

(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师:拉着爸爸的大手带着妈妈的期盼,我确定我不再害怕黑夜,我”出发了,好奇的我发现了与往常完全不同的夜晚。我会发现什么?

课件出示:在夜里散步我会看到(),会看到(),还会听到()。(请学生填空。)

师:鸟儿是怎样睡觉的呢?

生:和妈妈一起。睡得可香了。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这么小声读,为什么?

生:怕把小鸟吵醒了。

师:你真有爱心。我们一起像他一样读一读吧。

五、整体再现,感情朗读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美美的享受一下朗读的美好吧!你认为怎样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那就怎样去读,去表演。

(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六、拓展延伸

1、你想对文中的“我”说些什么?

2、夜晚在古人的眼里不仅美丽而且很有魅力,“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千古名句都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涵义。我们来一起读一读清朝诗人査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来领略一下另外一种夜色。

七、总结

师:勇敢的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在转角处,世界是如此美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