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短文网

2025-10-09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读《格列佛游记》有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篇1

《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所写的。他是英国启蒙运动中激进民主派的创始人,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政治理论家和讽刺小说家。《格列佛游记》就是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之一。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国时的情景:格列佛在海上遇难,他睡了9个小时,醒来时发现自己被牢牢的绑着被扔在了地上,他意识到自己被小人国的人俘虏了,他抬头发现一个很有气派的人端坐在上面,从旁边人的举动中,格列佛猜想此人应该是小人国的国王。小人国居民的个头只有格列佛的十二分之一大小,小人国的'国王只因为比他的子民高出一指头,就自认为是顶天立地的统治者,而小人国的大小官员只要跳绳跳的高,就可以封官加爵。

格列佛醒来后就拼命的做对小人国有利的事情,希望能够得到信任。慢慢的,过往逐渐对他信任起来,于是格列佛就向国王上了奏章,请求国王让他重获自由。小人国的国王被格列佛的真诚打动了,于是命令士兵把格列佛送走,让他重获自由。

看了《格列佛游记》以后,让我意识到,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到底,就会有好的结果。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篇2

读了《格列佛游记》,大呼“上当”,这是游记吗?仔细阅读,它虽然描述了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等国度历险的奇遇,但如果你仔细一想,就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游记。

它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都是讽刺了被欲望扭曲的人性和人性的弱点。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慧骃国”的故事。格列佛来到慧骃国后,“慧”语言的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于是格列佛的主人就常要求他谈一谈欧洲的情况。

说到战争,当格列佛提到大约有100万人战死,100多座城市被毁的时候,收留格列佛的主人无法相信这个事实,认为这是子虚乌有。他认为,我们的战争要通过厮打、撕咬来完成,我们的“前后爪”又短又嫩,嘴巴平平地长在脸上,也没有坚硬的牙齿,一场战争如何能造成如此的伤亡。格列佛不禁觉得他孤陋寡闻,就把什么加农炮、重炮、滑膛枪、海战等描述给他听。格列佛还说到许多载有千名士兵的舰船被炸沉,两军各有20000人丧生,还有那临死前的呻吟、飞在空中的肢体,掠夺、抢劫、烧杀……就在格列佛准备继续往下讲时,他的主人突然让他打住。因为,这主人十分厌恶这些行为,无法入耳。他觉得,既然一只有理性的动物能做出如此罪大恶极的事来,那么理性堕落后会比残暴本身还要糟糕。这一想法直指人性中黑暗的'一面。

这些“游记”所记叙的游历的地方,都是幻想出来的,如“小人国”、“巨人国”、“飞岛国”等。作者利用这些故事,讽刺了当时人性的扭曲和理性的堕落。此前,作者写到格列佛在巨人国游历时,曾借巨人国国王之口说:那些发明能够炸毁城墙、道路、房屋的,具有巨大杀伤力武器的人,“一定是恶魔天才,人类公敌”。

你看,这是一部游记吗?不是,可以说这是一部游记体的讽刺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寓言,一部呼唤人性回归的寓言。这部三百多年前写的小说,现在读来,仍然觉得极有意义。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篇3

格列佛是一位随船医生,因为在海上突遇大风,从此开始了各种稀奇古怪的遭遇,他来到过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马国。种种的离奇旅行和遭遇,无疑让我大开眼界,让我认识了这四种奇妙的国度,让我的思想停留、迷恋在了这本书中。

主人公格列佛每到一个幻想国度,都受到了不同的待遇,耳闻目睹,无奇不有。每当我读到一个故事,都仿佛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此细致的'描写,让我做梦都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如此奇特的构思,让我的想象力又爬上了一个台阶……

果不其然,每当我读到一个故事,神不知鬼不觉的就到了书中的世界,而我,就是主人公格列佛,到小人国让小人们亲吻我的手臂,爬上我的肩膀;到大人国经历一次又一次极其危险的事故;到飞岛国欣赏飞岛国设计家们的许多发明创造;去慧马国认识“长生不死者”……这是我曾未体验过的境界。

其中,我最喜欢到大人国了。在大人国里,大人们都把“我”像明星一样看待,而且还享受着优厚的服务。“我”喜欢和大人国皇帝夫妇两人一起出巡,“我”可以通过我的旅行小屋里的三面窗户,把一路的风景看个够,而且还不会颠颠簸簸的……多舒服呀!大人国不仅人大,在我们世界里的小昆虫,小动物在那里就是个庞然大物,每次遇到它们都差点把姓名丢掉,虽然当时害怕得很,但之后又好像觉得探了次险,好刺激的!但是“我”最后还是离开了大人国,如果可以,“我”想要永远呆在大人国里,多幸福呀!

“我”在其他几个国度都受到了不同的待遇,可那终归还是书里的情节,那要是真的话……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篇4

按照老师的推荐,我买列佛游记》的书。

这是一片讽刺小说,主要写了航海家格列佛在航海中遇到的几个国家,讲述了几个在奇妙的国家的故事,看着这些故事,我感觉这些国家仿佛就在地球角落里,让人进入这个美丽的空间去体会这本书的`精妙之处。这本书震惊了英国全社会,也惊动了文坛,连我们国家的鲁迅都对之推崇。过两百多年了,但是格列佛游记也没有被时代淹没,反而更加熠熠生辉,散发着经典名著的光芒。

我翻开这本书,开始读起来,这些离奇的故事却让我感到惊奇。小人国的人是多么的矮小,而大人国的人是那么的巨大,飞岛国充满了艺术,慧眼国很离奇。这都激发了我的想象的翅膀。这很适合我们这一代少年阅读的中外名著,还有美丽的插图,把名著的精髓深深的融入到书里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读起来也让人爱不释手。给人一种浓厚的阅读兴趣。在小人国里,格列佛在小人国俨然像一个巨人,能把侵略小人国的不来夫斯库帝国的几支战舰都带回了小人国。让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当时的格里佛有多么的巨大,但是在大人国里就截然不同了,只能和普通的小动物对打,但是在误闯大人国这一节里和老鼠的英勇对战中,他无所畏惧,给我留下了一个勇敢的印象,生活正是需要勇敢,要不怎么能闯荡世界呢?

格里佛游记是一本名著,在绽放我们想象的火花时,也不经意间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我喜欢这本名著,这本不可多得,让我手不释卷的一本名著,让我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篇5

格列佛这3格字,一看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当我看完这本《格列佛游记》时,我再也不觉得这个人没什么了。

这本书第一站是小人国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确小,格列佛一只手就能拖动他们的整只海军舰队。大致说来这是个十二分之一的微缩国度。作者耐心的描述格列佛一餐吃了多少鸡鸭牛羊,喝了多少桶酒等等,反复的提醒读者牢记这个比例。例如,小人国的国民为了把他这个庞然大物运到京城,动用了五百名工匠,搭建了一个长七英尺、宽四英尺、有二十二个轮子的木架:但是主要的困难是怎样把作者抬到车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竖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工人们用带子捆绑住作者的脖子、手、脚和身体;然后用像作者他们包扎物品用的那么粗的绳索,一头缚在木柱顶端的滑轮上。九百条大汉一齐动手拉这些绳索,不到三个钟头,就把他抬上了架车……一万五千匹高大的御马,都有四英尺多高,拖着我向京城进发……

在这般小的玩具世界,所有的雄心和邀宠、政争和战事都不显的渺小委琐。而我们庞大的、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如果我们也能让全国人民的雄心衔接在一起的话,我想这会儿,我们国家已经是世界上的强国了。

而后,格列佛又来到了大人国,他与大人国国王的一段对话,不仅构成对英国的批评,也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并使它们互为评议。《格列佛游记》的'讽刺在揭示现状的同时,也构成对某些语言的模拟和挖苦。这也是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的缘故。

这个较有人情味的格列佛,把小说带向另一个层面的讽刺:即对人性的怀疑。

两次尺度转换起了某种否定的作用。到了大人国,这点就变的十分明确了——因为格列佛自己也变成了“小人”:他用自己少得可怜的几片小金币向那里的巨人讨好;他弄刀舞剑,展示自己的勇武;他和王后宠爱的侏儒闹矛盾、斗心机。但他的讨好保护人的行动又实属迫不得已——因为他随时可能被任何外在的力量伤害。

如此,对社会现状的批评便进而转化为对普遍人性的怀疑。关于“钱”的一段深入肯綮的评论就实例证。

在第4卷,格列佛来到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的马国,为了让他的慧驷马主明白人何以会义无返顾地去欺骗抢劫、杀人放火等。这是这本书的关键。

总之,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就是对一个国家的这种点评和讽刺,而让我喜欢。

四川成都温江区东二三年级:冯晓晖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