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大海睡了》教学设计(精选11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海的静谧、温柔和可爱。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海的静谧、温柔和可爱。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胸怀真宽大,江河容得下,潮起又潮落,风起卷浪花。你们猜是什么?”
1、出示“海”认读。谁有好的办法记住它?
2、谁见过大海,给大家介绍介绍?
3、生介绍大海
过渡:看样子,同学们对大海很感兴趣,想不想亲眼看看大海。那么,就请大家随老师到大海边去看看吧!
二、播放课件“白天的海” 。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对我们向往已久的大海打声招呼吧!
2、来到美丽的大海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海鸥在海面上快乐的飞着,那巨大的声音是浪花在欢笑呢!)
过渡:白天风儿闹着,浪儿笑着。夜晚,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脸,大海睡了。
3、出示“睡了”指名读。指导轻轻地读“睡了”。齐读课题:大海睡了。
三、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诗歌的意义。
1、播放课文录音,配上优美的夜景,整体感知夜晚宁静的大海。激趣读文。
过渡:多么宁静的大海,多么优美的诗歌,孩子们想不想读一读?
2、正确流利地朗读小诗,觉得自己读得流利了,给自己奖一朵小花。
3、同桌互相检查。
4、出示字卡,重点检查轻声的读法
风儿 浪儿 深夜里 睡觉了 抱着 背着 轻轻的
睡熟的
四、美读课文,进入意境
过渡:读了这首诗,深夜里的大海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1、自由朗读诗歌的`第一句。
2、点击课件:宁静的海。出示: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觉得大海睡了吗?
(2)赛读,分男女生读。
师说:大海睡着了,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一读,可别吵醒了大海妈妈。(齐读)
过渡:你们读得真好,大海睡得真香!夜真静啊,只有月亮和星星还在眨着眼睛。
2、指导学习第二句。出示第二句。自由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3、生提问,师梳理问题。为什么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4、汇报交流。
(1)生说:月亮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抱着明月。星星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背着星星。
师板书:她抱着明月 她背着星星
(2)点击课件 “宁静的海”。这夜景多美啊,谁来描述一下。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生描述画面。图文结合理解诗句。
(3)再次朗读这句诗,你们觉得大海像谁呀?
过渡:是的,大海多像妈妈,在抱着小宝宝唱摇篮曲。
5师唱歌曲《摇篮曲》,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中。
6有感情地朗读此句。(带着背和抱的动作读)
过渡:多么温馨,多么舒服,大海妈妈把自己的孩子哄着了,她自己也静静地睡着了。“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四、播放课件,潮声。
1、感受潮声,理解潮声就是鼾声。
2、感情朗读。
(1)评价:声音柔柔的,你读的真好听!谁再来试一试!
(2) 指名读。评价:你把“轻轻的”读得真不错,我们也来轻轻地读一读,千万别吵醒了大海妈妈。(齐读)
《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海睡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想象,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宁静之美。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描写的大海夜景,展开联想,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唤起回忆,激情导入
1,齐读识字5。(板书:大海)
2,蔚蓝的大海一望无际,是那么美丽,那么神秘,那么有趣。今天,我们一起去海边旅行吧!
3,来到美丽的大海边,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
4,夜晚,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脸,你们猜一猜大海会怎样 ( 板书:睡了)指导感情朗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知意境
(课件显示夜晚宁静的大海)听一听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读,出示轻声的词语,读好轻声词。
三,美读课文,进入意境
1,将轻声词放到课文中读一读。
2,指导朗读第一句
(1)引读:风儿—— 浪儿—— 深夜里,大海——
(2)热闹了一天的大海终于安静地入睡了,多么甜蜜呀!找到自己的好伙伴,两人一组,练读第一句话。(好朋友练读)
(3)指名读,评一评。(2—3名)
(4)画夜晚的大海。
(5)加动作配乐朗读第一句。
3,指导朗读第二句
(1)出示前两行。
a师:请你们读读这两行诗,大海的哪个动作最吸引你 (板书:抱 背)
b 大海抱着谁,背着谁呢 (画星星,月亮)为什么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呢 "小组交流。(指名画倒影)
c小结:深夜里,大海静极了,天上的星宝宝们眯上了眼睛,大海像镜子一样倒映着月亮娃娃漂亮的身影。
(2)想想,平时都有谁抱过你 你当时什么感觉 (指名读)
(3)你们知道还有谁也是大海妈妈的孩子 他们也在大海妈妈的怀抱里睡着了,所以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 出示句式:她抱着……背着……)
(4), 想象说话:小朋友们,你们想做大海妈妈的孩子吗那我们就来当一回大海妈妈的'孩子吧!(放轻柔的音乐)我们都是大海妈妈的孩子了,大海妈妈抱着我们,摇啊摇啊,我们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跟着妈妈动起来, 摇啊摇啊,小宝宝们闭上眼睛了,不一会儿就睡着了,慢慢地就做起甜甜的梦来……在梦里你来到了哪里 看到了什么 还玩了什么
(5)孩子们睡着了,大海妈妈也睡着了,你们听,(播放潮声)大海妈妈睡得好香好香呀,这是妈妈睡觉发出的什么声音
(6)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请女小朋友来读一读。记住可千万别吵醒大海妈妈。(女同学加动作轻声齐读。)
(7)大海妈妈的孩子真乖,读得轻轻的,就不会把大海妈妈吵醒了。男小朋友也来试试。
(8)有感情地读一读四行诗。读的过程中可以带上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指名读)
4,齐读全诗。
5,表演背诗:
(1)生自由练背。
(2)配乐轻声表演背诵课文。
四,拓宽延伸,积累知识。
1,读得真美,大海妈妈谢谢你们的礼物,它也托我给大家带来了礼物,赶快选自己的礼物吧!(课件出示"礼物")
2,看礼物。
五,课外实践,丰富体验。(任选一项完成)
(1)我爱读:找一段动听的音乐,练习配乐朗读;
(2)我爱画:为你的小诗配上一幅优美的图画;
(3)我爱唱:唱一唱大海的歌。
(4)我爱学:查找一些有关大海的诗歌,故事或者科学知识,与小伙伴交流;
《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篇3
目标预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溢,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认读13个生字,其中8个只认不写;能在田字格里正确、美观的书写“里”。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体会夜晚大海的静溢。
2、准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
设计理念:
大海在孩子的眼中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学生真正见过大海的很少,尤其是夜晚的大海,本课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促使学生展开想象,走入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夜晚大海的静谧之美。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渲染情境,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进行看、听、想、品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张扬个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白天大海flash
一、激趣导入:
白天,风儿闹着,追逐着浪儿,浪儿笑着,向前奔跑着,多开心、多快乐呀!夜晚,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脸,大海——睡了。
板书:大海睡了。
指名读课题:大海睡了(声音轻缓,柔和)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 大海睡觉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呢?(课件显示夜晚静溢的大海插图,播放录音,并配上舒缓的摇篮曲)
2、喜欢吗?嘘!轻轻地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课文。
3、老师很高兴地发现,小朋友们昨天已经认真预习了这一课,生字和二类字都做上了标记,现在老师可要来检查检查了!
(1)、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及时提醒:里、着都是轻声
(2)、去掉拼音组合成词你还会读吗?
a、出示:深夜里、不闹了、不笑了
第一个词谁来读?
指导读好深,是翘舌音。很晚很晚就是深夜。谁再来读?
指名读,强调“深”
接下去两个词谁来读?(不闹了、不笑了)
指名读
课文中谁不闹了?谁不笑了?
多安静呀!谁来读好这两个词?
指名读,齐读
b、再来看这些词,出示:“她、那、明月”
指名读
“她”在课文中指谁?(大海)
那为什么用“女子旁”的“她”呢?
齐读这三个词
c、再看,出示:“抱着、背着”,这是描写大海两个动作的词,谁来读?指名读
想一想:平时都有谁抱过你?你当时有什么感觉?
小结:是呀,被妈妈、婆婆等亲人抱着多幸福呀!小时侯我们肯定还在他们的背上玩过呢!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词语,一边回忆那快乐的时光吧!
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d、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3)、词语读的这么好,相信课文一定也读的不赖!谁来读课文呢?一定要细心些,读正确哟!
指名分句读课文,读出诗的语言来(既停顿来)
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第二句:“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句,感情朗读
1、课文读了这么多遍了,谁来说说,夜晚的大海是怎样的呢?(安静、宁静、静悄悄的)
2、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引出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小朋友真会读书,已经读懂这句话了。
3、此时,海面上的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很安静,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风平浪静”(齐读)
4、为了让大海睡觉,风儿浪儿都安安静静,不闹了,也不笑了。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呢?(配乐朗读第一句)
5、分角色读(绿字女生读,黄字男生读,白字一起读)
女:风儿 男:浪儿
合: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6、如果我是鱼儿,鱼儿不游了。你呢?(预设:海鸥不叫了,船儿不开了,虾儿不跳了……) ,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小结:孩子们睡着了,大海妈妈也睡着了……看,大海妈妈睡的多香呀!
指名读。女生读,齐读。
a、大海已经睡了,我们要轻轻的,千万不要吵醒她。
b、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大海妈妈已经睡着了。
四、学习生字
可爱的小贝壳悄悄地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呢,我们快来瞧瞧:【画外音】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可真懂事啊,知道妈妈睡觉了,不吵也不闹,奖励大家学一个生字“里”,嘘,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个字组成词语时呀,读音还会有变化呢!它在词前面的时候,读第三声li, 它在词后面的时候,读轻声li,记住了吗?
小贝壳告诉了你什么秘密呀?(指名答) 在课文中它读作什么呢?
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字“里”吧!请大家继续开动脑筋,想出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吧!
① 字形
② 书写:怎么才能把“里”写好看呢?
师范写,生描红、练写一个。
③组词
五、小结
小朋友,我们该回家了,就让我们和大海妈妈说声再见吧!(齐:大海妈妈再见!)
嘘!大海妈妈睡得正香呢?我们可别吵醒她!
《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谥。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天、夜晚的大海);词语卡片;大海妈妈的礼物(六条小船内装着各种贝壳,海洋动物的图片,后面附有海底小秘密、成语串、诗歌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1、猜谜:
师: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
胸怀真宽大,
江河容得下。
潮涨幕就落,
风起掀浪花。
你们猜是什么?
生:我猜是大海。
生:我觉得是大海。
2、板帖:
大海,认读"海",遮去三点水,是什么字?(每)
大海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水。
3、简介大海。
师:你们见过大海吗?请见过的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介绍。
生:我见过大海,海水是蓝色的,一眼看不到边。
生:我见过大海里有浪花,海滩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贝壳。
师:在小朋友的眼里,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是那么美丽,那么神秘,那么有趣。今天,我们一起去海边旅行。
(点击课件:出示白天大海的景象图)
4、让我们一起向大海问好。
师生:hi,大海,你好!good morning,大海!
5、师生共同看课件画面。
师:来到美丽的大海边,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沙滩上有各种各样的贝壳。
生:海鸥在海面上快乐地飞着。
生:海面上波浪很大,发出了很大的声音。
师:对呀,这是风儿和浪儿你追我赶,互相"闹"着玩呢!那巨大的声音是浪花在欢快地"笑"呢!
生:渔船里装满了鱼虾和海带。
6、小结,过渡:
师:哦,小朋友都看到了,白天,风儿闹着,追逐着浪儿,浪儿笑着,向前奔跑着。夜晚,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脸,大海睡了。板贴:睡了
7、指名读课题:大海睡了
8、(点击课件:出示夜晚大海图)
师:大海睡着了,是什么样儿呢?谁来说说?
生:大海睡了,星星和月亮挂在天空中,星星还在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呢!
生:我听到了轻轻的海浪声。
过渡:有一位叔叔写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听: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录音,配上轻轻的潮声)
师:喜欢吗?那你们就去读一读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读,随机正音:风儿浪儿
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三、美读课文,进入意境。
师:读了这首小诗,深夜里,大海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生:我觉得深夜里,大海很安静,不像白天那么闹了。
生:我觉得很平静,海浪声轻轻的,听起来很舒服。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1、指导朗读第一句。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学生评价。
生:读第一句
师:觉得她读得怎么样呢?谁来评一评?
生:我觉得她读得太响了,应该轻一点。
生:大海已经睡了,我们要轻轻地读,千万别吵醒了大海。
师:那你来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师:你读得真好,大海睡得真香啊!
(3)齐读
(点击课件:出示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2、指导朗读第二句。
师:请你们读读这两行诗,看看大海睡觉以后的样子,想想为什么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呢?”可和小组伙伴交流。
生:月亮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抱着明月。
生:星星也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背着星星。
师:请你们读读这两行诗,感觉大海像谁呢?
生:大海就像妈妈一样。
师:对呀,能躺在妈妈的怀里多舒服呀!谁来读读!
生:读
师:大海妈妈睡得真香呀!我们也来试试吧!
生:齐读
3、指导朗读第三句
(点击课件出示: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师:大海妈妈终于睡着了,听:(潮声),你们听到了什么呀?
生:我听到了轻轻的海水声音。
师:对呀,这就是轻轻的潮声。(板贴:轻轻的潮声)就像大海妈妈熟睡后发出的鼾声。多么安宁,多么温柔阿!
师:你来读读这两首诗。
生:读句子
师:声音柔柔的,你读得真好听!谁再来试一试!
师:你把“轻轻的”读得真不错,我们也来轻轻地读一读,千万别吵醒了大海。
生:齐读。
师小结:明月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枕着妈妈的臂弯睡着了,星星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趴在大海妈妈的背上睡着了,大海妈妈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大海妈妈甜甜地睡了,她会梦见什么?(学生回答)
师述:为了使大海妈妈的梦更香更甜,我们人类就应该保护大海,不往大海里倒垃圾、污水,让大海变得更美丽。
师:请小朋友把这四行诗连起来自己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的过程中可以带上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
师:这首小诗美吗?让我们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生:齐读全诗
师: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
师:海风和海浪多像玩累了的孩子呀!到了晚上,他们停止嬉闹了,大海就像一位慈祥的妈妈哄着自己的宝宝安静地睡熟了,还发出了轻轻的鼾声。这是多么奇妙的想象呀!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生:齐读全诗
表演背诗:啊!美丽的小诗没了,去哪儿了呢?哦!肯定都到小朋友的心里去了,我们一起用最美的声音把它背出来。作为送给大海妈妈的礼物。
4、练习背诵全诗。
师:这么美的小诗不但要读好,聪明的小朋友还要能背出来,请你们用自己的方式和小组的伙伴试着互相背背吧!
生:小组试背
师:谁第一个来背
生:练背(点击配上轻轻的潮声)
师:你真勇敢,第一个把它背出来!谁想试一试!
生:试背
师:你背得真有感情!我们一起用自己最美的声音来背一背,把它作为送给大海妈妈的礼物。
四、拓宽延伸,积累语言。
师:刚才,我还在沙滩上悄悄地发现了大海妈妈送给我们的礼物呢?就在小船里,小船漂呀漂呀,漂到了你们的身边,小朋友赶快挑选自己的礼物吧!
生:每人挑选礼物,开始朗读课文后的秘密。
师:小朋友,你们拿到的是什么礼物呢?
生:我拿到的是一只小海龟。
师:小海龟悄悄地告诉了你什么秘密呢?
生:风平浪静,一望无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
师:噢,原来是一串关于大海的成语。
师:你们是拿到了什么呢?
生:读章鱼背后的诗歌。
师:祝贺你,又学会了一首关于大海的小诗。
师:小朋友,我们的旅行结束了,小朋友,拿着礼物,让我们和大海妈妈说声再见吧!
生:大海妈妈再见!
师:嘘!大海妈妈睡得真香呢,我们可别吵醒她!
四、课文延伸
1、夜晚的大海多么宁静啊!第二天清晨,大海醒来了。休息了一晚的海风,海浪会做些什么呢?静静地看(出示清晨海浪图。)
2、我们一起来仿照“大海睡了”写一首“大海醒了”
出示:风儿闹了,浪儿笑了,清晨,大海醒来了。
请你们仿照着课文的样子帮老师把小诗写下去。醒来后的大海还会做些什么呢?自己先托着下巴想想。
3、交流。
板书设计:
9大海睡了
抱着明月
背着星星
轻轻的潮声
《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篇5
目标预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溢,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认读13个生字,其中8个只认不写;能在田字格里正确、美观的书写“里”。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体会夜晚大海的静溢。
2、准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
设计理念:
大海在孩子的眼中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学生真正见过大海的很少,尤其是夜晚的大海,本课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促使学生展开想象,走入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夜晚大海的静谧之美。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渲染情境,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进行看、听、想、品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张扬个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白天大海flash
一、激趣导入:
白天,风儿闹着,追逐着浪儿,浪儿笑着,向前奔跑着,多开心、多快乐呀!夜晚,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脸,大海——睡了。
板书:大海睡了。
指名读课题:大海睡了(声音轻缓,柔和)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 大海睡觉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呢?(课件显示夜晚静溢的大海插图,播放录音,并配上舒缓的摇篮曲)
2、喜欢吗?嘘!轻轻地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课文。
3、老师很高兴地发现,小朋友们昨天已经认真预习了这一课,生字和二类字都做上了标记,现在老师可要来检查检查了!
(1)、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及时提醒:里、着都是轻声
(2)、去掉拼音组合成词你还会读吗?
a、出示:深夜里、不闹了、不笑了
第一个词谁来读?
指导读好深,是翘舌音。很晚很晚就是深夜。谁再来读?
指名读,强调“深”
接下去两个词谁来读?(不闹了、不笑了)
指名读
课文中谁不闹了?谁不笑了?
多安静呀!谁来读好这两个词?
指名读,齐读
b、再来看这些词,出示:“她、那、明月”
指名读
“她”在课文中指谁?(大海)
那为什么用“女子旁”的“她”呢?
齐读这三个词
c、再看,出示:“抱着、背着”,这是描写大海两个动作的词,谁来读?指名读
想一想:平时都有谁抱过你?你当时有什么感觉?
小结:是呀,被妈妈、婆婆等亲人抱着多幸福呀!小时侯我们肯定还在他们的背上玩过呢!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词语,一边回忆那快乐的时光吧!
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d、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3)、词语读的这么好,相信课文一定也读的不赖!谁来读课文呢?一定要细心些,读正确哟!
指名分句读课文,读出诗的语言来(既停顿来)
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第二句:“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句,感情朗读
1、课文读了这么多遍了,谁来说说,夜晚的大海是怎样的呢?(安静、宁静、静悄悄的)
2、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引出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小朋友真会读书,已经读懂这句话了。
3、此时,海面上的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很安静,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风平浪静”(齐读)
4、为了让大海睡觉,风儿浪儿都安安静静,不闹了,也不笑了。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呢?(配乐朗读第一句)
5、分角色读(绿字女生读,黄字男生读,白字一起读)
女:风儿 男:浪儿
合: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6、如果我是鱼儿,鱼儿不游了。你呢?(预设:海鸥不叫了,船儿不开了,虾儿不跳了……) ,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小结:孩子们睡着了,大海妈妈也睡着了……看,大海妈妈睡的多香呀!
指名读。女生读,齐读。
a、大海已经睡了,我们要轻轻的,千万不要吵醒她。
b、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大海妈妈已经睡着了。
四、学习生字
可爱的小贝壳悄悄地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呢,我们快来瞧瞧:【画外音】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可真懂事啊,知道妈妈睡觉了,不吵也不闹,奖励大家学一个生字“里”,嘘,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个字组成词语时呀,读音还会有变化呢!它在词前面的时候,读第三声li, 它在词后面的时候,读轻声li,记住了吗?
小贝壳告诉了你什么秘密呀?(指名答) 在课文中它读作什么呢?
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字“里”吧!请大家继续开动脑筋,想出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吧!
① 字形
② 书写:怎么才能把“里”写好看呢?
师范写,生描红、练写一个。
③组词
五、小结
小朋友,我们该回家了,就让我们和大海妈妈说声再见吧!(齐:大海妈妈再见!)
嘘!大海妈妈睡得正香呢?我们可别吵醒她!
《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想象,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宁静之美。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描写的大海夜景,展开联想,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唤起回忆,激情导入
1,齐读识字5。(板书:大海)
2,蔚蓝的大海一望无际,是那么美丽,那么神秘,那么有趣。今天,我们一起去海边旅行吧!
3,来到美丽的大海边,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
4,夜晚,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脸,你们猜一猜大海会怎样 ( 板书:睡了)指导感情朗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知意境
(课件显示夜晚宁静的大海)听一听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读,出示轻声的词语,读好轻声词。
三,美读课文,进入意境
1,将轻声词放到课文中读一读。
2,指导朗读第一句
(1)引读:风儿—— 浪儿—— 深夜里,大海——
(2)热闹了一天的大海终于安静地入睡了,多么甜蜜呀!找到自己的好伙伴,两人一组,练读第一句话。(好朋友练读)
(3)指名读,评一评。(2—3名)
(4)画夜晚的大海。
(5)加动作配乐朗读第一句。
3,指导朗读第二句
(1)出示前两行。
a师:请你们读读这两行诗,大海的哪个动作最吸引你 (板书:抱 背)
b 大海抱着谁,背着谁呢 (画星星,月亮)为什么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呢 "小组交流。(指名画倒影)
c小结:深夜里,大海静极了,天上的星宝宝们眯上了眼睛,大海像镜子一样倒映着月亮娃娃漂亮的`身影。
(2)想想,平时都有谁抱过你 你当时什么感觉 (指名读)
(3)你们知道还有谁也是大海妈妈的孩子 他们也在大海妈妈的怀抱里睡着了,所以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 出示句式:她抱着……背着……)
(4), 想象说话:小朋友们,你们想做大海妈妈的孩子吗那我们就来当一回大海妈妈的孩子吧!(放轻柔的音乐)我们都是大海妈妈的孩子了,大海妈妈抱着我们,摇啊摇啊,我们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跟着妈妈动起来, 摇啊摇啊,小宝宝们闭上眼睛了,不一会儿就睡着了,慢慢地就做起甜甜的梦来……在梦里你来到了哪里 看到了什么 还玩了什么
(5)孩子们睡着了,大海妈妈也睡着了,你们听,(播放潮声)大海妈妈睡得好香好香呀,这是妈妈睡觉发出的什么声音
(6)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请女小朋友来读一读。记住可千万别吵醒大海妈妈。(女同学加动作轻声齐读。)
(7)大海妈妈的孩子真乖,读得轻轻的,就不会把大海妈妈吵醒了。男小朋友也来试试。
(8)有感情地读一读四行诗。读的过程中可以带上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指名读)
4,齐读全诗。
5,表演背诗:
(1)生自由练背。
(2)配乐轻声表演背诵课文。
四,拓宽延伸,积累知识。
1,读得真美,大海妈妈谢谢你们的礼物,它也托我给大家带来了礼物,赶快选自己的礼物吧!(课件出示"礼物")
2,看礼物。
五,课外实践,丰富体验。(任选一项完成)
(1)我爱读:找一段动听的音乐,练习配乐朗读;
(2)我爱画:为你的小诗配上一幅优美的图画;
(3)我爱唱:唱一唱大海的歌。
(4)我爱学:查找一些有关大海的诗歌,故事或者科学知识,与小伙伴交流;
《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篇7
【教材简析】
《大海睡了》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是一首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儿童诗。诗歌共8行两句话,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语言流畅,富于想象。本课涉及的主题联系学生生活积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使学生们在对大海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语言、情境。
【目标预设】:
1、认识本课生字,写好“里、她”两个字。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按笔顺正确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尝试围绕一定的主题收集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表述。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想象大海的形象,感受大海夜景的.优美。
【设计思路】:
1.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悟读组合式”的方法组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使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的目标。
2.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故本课教学活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注重实践的过程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辅助手段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直观展示海的不同形态,观察体验大海的美,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发挥电脑课件在构字方面的优势,规范学生的书写,体验汉字的美。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创设了夜晚大海的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议、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收集有关大海的录像资料,设计识字的相关课件。摇篮曲音乐,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设计引导性的问题。
2.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大海的图片及资料。预习课文,自己尝试学习生字。
课堂教学过程:
一、课堂热身运动:
师生齐跳课前准备操(多媒体播放音乐)
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准备操。
动动手,动动脚,开动脑筋勤思考。
耳要聪,目要明,积极发言我最行。
棒!棒!棒!我真棒!
争做班级的no.1。year!
二、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1、(点击出现大海的图片,图片上有注音的“大海”两个字)问:“你们看这是什么?”齐读大海。“海”这个字你们认识哪一部分?
2、(点击海,三点水闪动几下。)另外一部分谁认识?(说对的小朋友问问怎么认识的,趁机表扬,鼓励学生多种途径多认识生字)
3、(点击海,出现注音的每,让学生齐读认一认)
4、(点击海,“每”缩回去“海”的两个部分替换闪动)说说“海”是由什么和什么组成的。因为这个是初次练习,估计可能会浪费点时间让学生多说说。让学生学习用熟字记忆字形的方法。小结:指着海对学生说,看大海的每个地方都有水,我们这样想就能记住海这个字了(让学生知道记字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联想记忆)
5、想不想看看大海?老师带你们去欣赏白天的大海(点击播放大海的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大海给你的什么样的感觉?
6、海风和海浪你追我赶,相互闹着玩呢!那巨大的声音就是浪花在欢快的笑声。白天,风儿闹着,追逐着浪儿,浪儿笑着,向前奔跑着。白天的大海多热闹啊。可是到了晚上,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脸,大海睡了。(点击出示大海夜景图,“睡了”出示在“大海”的旁边)
7、大海睡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诗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我们不要打扰它,应该怎样读?再读题目。
[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伊始应充分调动学生对大海的已有认识经验,引导学生畅谈对大海的感受,从而引发对“夜晚大海是怎样的”的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课文,感受大海的无穷魅力,体会大海给人带来的无限遐想。
3、学习课文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说海看海,自然入文。
1、(板书:大海)谁会读这个词?读得真响亮,谁能读得清楚一些?(hai要把音读准)
2、小朋友可能在电视上,在书本上看过大海,也可能亲眼见过大海,那么,大海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美、大、蓝……)(看大海画面)看,大海一望无边,海水碧蓝碧蓝,多美!再来读一读 “大海”。
3、听,大海向我们走来了。(播放海浪声)你听到了什么?
小耳朵可真灵敏,听到了好多声音。海风呼呼地吹着,“风声”。海浪哗哗地冲击着海岸,“潮声”。还有浪娃娃的“笑声”。老师这里还有一种声音,“鼾声”,你听过吗?爸爸睡熟了,呼噜呼噜……这就是“鼾声”。这么多声音呢,再来读一读:“风声、潮声、笑声、鼾声”。
4、风儿追逐着浪花,浪花奔跑跳跃,发出阵阵欢笑。白天的大海就像是一个淘气的娃娃,玩得多高兴呀!到了夜晚,大海又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认真看仔细听。谁来说说,到了夜晚,大海怎么了?(板书:睡shuì)大海睡了,多安静呀!一起读一读“大海睡了”。
2、大海也会睡觉吗?真有趣!赶快打开书,自己大声地读读课文吧。注意自己读自己的,碰到生字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3、读得可真认真。看,一些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跳出来了,你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1)闹 不闹了 笑 不笑了 睡 睡熟 睡觉 睡觉了(le没有声调,是轻声,读)
(2)风儿(多可爱的风儿呀!er也是轻声音节,读) 浪儿 星星(后鼻音、轻声)
明月(月儿好明亮,读好“明月”)这个月是生字,看,原来是这样写的(板书象形字)和月亮多像呀!跟老师写一写,注意笔顺。
再跟这些生字朋友打个招呼:风儿、浪儿、星星、明月。
4、听小朋友读得这么好,生字朋友很开心,又跑回课文中去了。请同桌一起读一读,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找一找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5、谁来读第一句?第二句?读对了吗?
三、细读品味。
(一)第一句
1、深夜里,风儿……(学生接读),浪儿……大海……
2、想一想,白天的风儿和夜晚一样吗?说一说,白天,风儿 ;晚上,风儿 。
那浪儿有什么不同呢?白天,浪儿 ;晚上,浪儿 。
3、是啊!(出示画面)你们看,风声变小了,浪娃娃不随便乱跑了,大海多宁静呀!一起读。
(二)第二句。
1、大海是怎样睡觉的呢?听老师介绍吧。
2、听得真认真。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好像听到了什么?
3、(出示画面)看,一轮皎洁的月亮倒映在海面上,晃呀晃呀,像是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枕着妈妈的手臂睡着了。大海妈妈抱着明月,多有趣,读“抱着明月”。
4、再看,一颗颗亮晶晶的星星映在海面上,闪呀闪呀,像是趴在大海妈妈的背上睡着了。大海妈妈背着星星,多好玩呀!读“背着星星”。
5、看着图,连起来读一读,“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6、刚才,小朋友还说听到了潮声,那潮声很轻很轻,就像“……鼾声”。哟,大海妈妈还在打呼噜呢!睡得多香、多甜!读一读“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7、大海妈妈抱着明月、背着星星,不知不觉睡着了,多安静呀!一起读一读“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三)你喜欢睡着的大海吗?自己读读背背。
四、意义识字。
1、小朋友个个读得有滋有味,海妈妈听了真高兴,奖励大家玩一个游戏,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谁的小脑袋最灵活。我需要一个小演员,谁愿意来。看,她在干什么?
小朋友在背书包。(把句子说完整)看,这就是新的生字朋友“背”。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个“背”还有一个读音,是“bèi”,看,这就是背,它和身体有关,所以是“月”字旁。
还可以背什么呢?背孩子、背口袋……
徐老师在抱小朋友。看,这就是“抱”。你怎样记住它?
还可以抱什么呢!抱娃娃、抱枕头……
2、你会写这两个字了吗?描一描。
[赏析]
《大海睡了》是一篇诗歌。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色。在教学设计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习:
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设计中除了教师范读时进行音乐的渲染,创设了静谧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夜晚大海的美景外,在课外延伸时还布置了画一幅“大海醒了”的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把诗、画巧妙地融为了一体,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感受艺术的美。
二、注意了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多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就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这首诗歌时,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同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接着尝试研读,教师提出要求:谈谈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学生分小组进行研读,共同讨论,教师则深入到小组进行指导,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朗读水平,从而体会夜晚大海的平静、温柔。最后尝试品读,通过初读、品读,学生对诗歌已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使形象与情感融合,达到学生情感与诗歌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的境地。
三、语文学习不等于学习课文,因此,对课文的教学也不应仅仅局限在课文本身,要尽可能地拓宽开去,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本首诗描绘了“大海睡了”的美,那么,“大海醒了”的景象该怎样用诗的语言来表达呢?学生对此定然会很感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共同作诗,进行句式的迁移和文字的训练,学生思维火花不断闪烁,在语言运用的同时领略了大海不同情态的美。而交流的过程更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四、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适时运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感悟语言文字,还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本课语言流畅、优美,但有几处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呢?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设计了“两步走”的电脑课件,先出现了一幅空中悬挂的明月与繁星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看法、谈见解,学生的认识各不相同:有的说大海很大,像是把明月和星星抱住;有人说夜晚天是深蓝色,大海也是深蓝色,向远处看,天和大海仿佛是一体的,所以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还有的说明月、星星倒映在水中,像是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这时,教师不急于作答,而是发挥电脑优势,屏幕上出现了“明月”和“繁星”在水中的画面,让学生再观察、再体会,通过自己初步感悟,再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这点,加深对大海夜晚沉静之美的感受。
《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篇9
目标预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溢,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认读13个生字,其中8个只认不写;能在田字格里正确、美观的书写“里”。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体会夜晚大海的静溢。
2、准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
设计理念:
大海在孩子的眼中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学生真正见过大海的很少,尤其是夜晚的大海,本课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促使学生展开想象,走入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夜晚大海的静谧之美。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渲染情境,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进行看、听、想、品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张扬个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白天大海flash
一、激趣导入:
白天,风儿闹着,追逐着浪儿,浪儿笑着,向前奔跑着,多开心、多快乐呀!夜晚,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脸,大海——睡了。
板书:大海睡了。
指名读课题:大海睡了(声音轻缓,柔和)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 大海睡觉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呢?(课件显示夜晚静溢的大海插图,播放录音,并配上舒缓的摇篮曲)
2、喜欢吗?嘘!轻轻地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课文。
3、老师很高兴地发现,小朋友们昨天已经认真预习了这一课,生字和二类字都做上了标记,现在老师可要来检查检查了!
(1)、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及时提醒:里、着都是轻声
(2)、去掉拼音组合成词你还会读吗?
a、出示:深夜里、不闹了、不笑了
第一个词谁来读?
指导读好深,是翘舌音。很晚很晚就是深夜。谁再来读?
指名读,强调“深”
接下去两个词谁来读?(不闹了、不笑了)
指名读
课文中谁不闹了?谁不笑了?
多安静呀!谁来读好这两个词?
指名读,齐读
b、再来看这些词,出示:“她、那、明月”
指名读
“她”在课文中指谁?(大海)
那为什么用“女子旁”的“她”呢?
齐读这三个词
c、再看,出示:“抱着、背着”,这是描写大海两个动作的词,谁来读?指名读
想一想:平时都有谁抱过你?你当时有什么感觉?
小结:是呀,被妈妈、婆婆等亲人抱着多幸福呀!小时侯我们肯定还在他们的背上玩过呢!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词语,一边回忆那快乐的时光吧!
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d、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3)、词语读的这么好,相信课文一定也读的不赖!谁来读课文呢?一定要细心些,读正确哟!
指名分句读课文,读出诗的语言来(既停顿来)
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第二句:“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句,感情朗读
1、课文读了这么多遍了,谁来说说,夜晚的大海是怎样的呢?(安静、宁静、静悄悄的)
2、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引出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小朋友真会读书,已经读懂这句话了。
3、此时,海面上的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很安静,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风平浪静”(齐读)
4、为了让大海睡觉,风儿浪儿都安安静静,不闹了,也不笑了。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呢?(配乐朗读第一句)
5、分角色读(绿字女生读,黄字男生读,白字一起读)
女:风儿 男:浪儿
合: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6、如果我是鱼儿,鱼儿不游了。你呢?(预设:海鸥不叫了,船儿不开了,虾儿不跳了……) ,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小结:孩子们睡着了,大海妈妈也睡着了……看,大海妈妈睡的多香呀!
指名读。女生读,齐读。
a、大海已经睡了,我们要轻轻的,千万不要吵醒她。
b、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大海妈妈已经睡着了。
四、学习生字
可爱的小贝壳悄悄地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呢,我们快来瞧瞧:【画外音】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可真懂事啊,知道妈妈睡觉了,不吵也不闹,奖励大家学一个生字“里”,嘘,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个字组成词语时呀,读音还会有变化呢!它在词前面的时候,读第三声li, 它在词后面的时候,读轻声li,记住了吗?
小贝壳告诉了你什么秘密呀?(指名答) 在课文中它读作什么呢?
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字“里”吧!请大家继续开动脑筋,想出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吧!
① 字形
② 书写:怎么才能把“里”写好看呢?
师范写,生描红、练写一个。
③组词
五、小结
小朋友,我们该回家了,就让我们和大海妈妈说声再见吧!(齐:大海妈妈再见!)
嘘!大海妈妈睡得正香呢?我们可别吵醒她!
《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想象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谥;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3、利用多媒体课件,积累词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vcd《小贝壳》。)
1、刚才的小朋友们在哪儿干什么呢?
(相机板书:大海。)
2、认读“海”,左边是“氵”,右边是“每”,大海的每个角落都是水。
3、大海多么美丽,多么神秘,多么有趣!你喜欢大海吗?让我们一起沐浴着柔和的阳光,迎着徐徐的海风,去大海边看看吧!
(演示课件:白天,大海波涛汹涌的景象。)
4、向大海打个招呼。
(大海,你好! hi,大海!)
5、说说来到了大海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下面我们就一起坐船到大海里去旅游一番吧!请坐稳了,我们的船起锚了。
(演示课件:坐在船上看大海。)
7、小结:白天的大海多喧闹呀,风儿闹着,掀起了朵朵洁白的浪花,浪儿笑着,唱着哗哗的歌儿,向前奔跑着。到了夜晚,弯弯的月儿露出了笑脸,点点的星星挂在天空调皮地眨眼睛,深蓝的大海睡了。
(板书:睡了。)
9、齐读课题:大海睡了。
(演示课件:夜晚大海图,点击出现课文录音。)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读,随机正音。
三、美读课文,进入意境。
1、读了这首小诗,深夜里,大海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大海很安静,不像白天那么闹了。
很平静,海浪声轻轻的,听起来很舒服。)
2、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3、指导朗读第一句。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学生评价。
(3)齐读。
4、指导朗读第二句: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1)动作演示:抱、背
(2)大海没有手,她怎样抱明月,背星星呢?
(3)自由读,你觉得大海像谁呢?
(4)齐读。
6、指导朗读: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白天,大海妈妈太累了,现在,她终于睡着了,听(演示课件:潮声)你听到了什么?
7、小结:月儿映在海面上,像孩子躺在妈妈温暖的怀里,星星映在海面上,像孩子趴在妈妈的背上睡着了,大海妈妈自己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
请小朋友们把这四行连起来读一读。(点击出示背景音乐)
8、练习背诵全诗。
这么美的小诗不但要读好,聪明的小朋友还要能背出来,请你们用用自己的方式试背一背吧!
我们一起用自己最美的声音来背一背,把它作为送给大海妈妈的礼物。
四、拓宽延伸,积累语言。
1、大家背得真好,大海妈妈非常高兴,她也悄悄地送给小朋友们许多礼物。就在小船里,小船漂呀漂呀,漂到了你们身边,赶快找自己的礼物吧!
2、每人从课桌里找到自己的礼物,(海星、贝壳、水母等图片)读后面的秘密。
3、你们拿到的是什么礼物呢?悄悄地告诉你什么秘密呢?
(点击课件出示有关大海的成语和儿歌)
4、小朋友们,我们的旅行结束了,拿着礼物,让我们和大海妈妈说声再见吧!
(goodbye 大海)
嘘——轻点!别吵醒了大海妈妈!
《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简析】
《大海睡了》是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中的一首儿童诗。《大海睡了》用亲切自然、极富儿童气息和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表现了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诗文虽短小,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
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较易理解,但由于大海离孩子的实际生活还是有距离的,因此对感受大海夜晚的静谧之美具有一定的困难。
【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学习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欣赏、背诵表演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描写的.大海夜景,展开联想、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句描写的大海夜景,展开联想、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1、主体性教学理论。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和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的创造新的自我。
2、活动内化理论。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形成,总是在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内化和建构的。特别是语言的发展,必须在感悟、积累的基础上,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运用、规范、提高,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习惯及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多种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以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让多媒体成为学生驰骋想象的载体和联系生活的纽带;让导语成为学生入境入情的桥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形成生活体验与文字符号的链接,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欣赏语言文字,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导入 [出示词语:大海] 读好词语
2、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词语:睡了] 读好词语
第二环节:读通课文,感知文字。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难读的词
(1)风儿 浪儿 指导读好儿化音
(2)深夜里 不闹了 不笑了
读好词语,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深夜里在干什么。
找出课文中谁不闹了?谁不笑了?
(3)抱着 背着
读好动作词,学会多音字。联系生活体验抱着的感觉,学习生字“抱”。
(4)潮声 鼾声
读词说自己的发现。放录音理解“潮声”。拆分法理解“鼾声”。读好带有这两个词的句子。
3、读通句子:同桌互读互评,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4、分句展示,组织评议。
5、理清思路:大海睡了时是怎样一番景象?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培养语感。
1、细读第一句
(1) 自己先读读,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给“闹”换个词。那为什么用“闹”字呢?想象风儿的顽皮。
给“笑”换个词。你感受到浪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3)指导朗读:[播放多媒体]看,顽皮的风儿和浪儿白天玩得太累了,现在不闹了,不笑了,大海妈 妈看到自己的儿女睡了,她也终于安静地睡觉了。这就叫“风平浪静”。谁能读好此时的情景?指名读。女生读。
2、细读第二句
(1)[多媒体示图]你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想象说话。
(2)指名读第二句 明月和星星都在天上,大海怎么能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呢?
谁愿意把这画面用朗读展示给大家?
(3) 我们再读读这两行体会一下!指名读句子,齐读。
(4)让我们一边美美地读一边来欣赏这深夜里美妙的画面吧!
第四环节:读背积累,品味欣赏。
1、 读背积累:你能来描述一下大海睡了时宁静而又美丽的景象吗?自己先试试!
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2、上台展示:指名配上音乐,加动作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