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1500字(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昆虫记》读后感1500字 篇1
《昆虫记》是法布尔写的一部昆虫学的传世佳作。作者深刻地描绘了一种或几种昆虫,比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昆虫的习性。介绍了它们的本能、习性、婚恋、繁衍、死亡的各种经历和过程。
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如:螳螂的大腿下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锯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三个大牙。萤火虫竟然是肉食动物,主要猎物是蜗牛。它先用嘴里的两颗獠牙向蜗牛注射毒素,再用特殊消化液把肉汤液化,蜗牛就成了萤火虫的美食。“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这些细致的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有一次,我下楼跑步,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垃圾箱前搬食物,我仔细观察,竟然发现,小蚂蚁们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返回,再继续搬。我明白了:在生活中,要随时擦亮你的眼睛,对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这是读完《昆虫记》后,我的深刻体会。
读完了《昆虫记》,我知道了大自然的奇妙,昆虫界里有趣的故事。同学们,让我们好好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大自然、探索世界,去完成法布尔先生还来不及完成的事吧!
《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是一本讲解各种昆虫的故事的很有趣的书。想跟它交朋友吗?跟我来!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昆虫类科学家法布尔是一个有爱心、喜欢观察的人。他发现过很多昆虫,并把这些昆虫的生活习惯也记了下来,最终积累成了这本书。
其中,有一次他和他的孩子们发现了一只可怜的无家可归的小猫,他们给了小猫一些带有牛乳的面包,过了几天,他们又把它养到了自己的家里。我感受到法布尔和他的孩子们善良的心。
当我读到法布尔要搬家,不得不为“小阿虎”另外找一个家的时候,我真为他们心急。因为,如果把它扔了,就会再次流落街头;如果带着走,它们又稳定不住。不过最后,法布尔为它另找了个家,结果“小阿虎”不想和法布尔他们分开,就抄近道,并用最快的速度又回来了!不只人有情,动物也会人们的善待而产生深刻的依恋之情,这让我非常感动。最终“小阿虎”还是出了意外——在花园的矮树下被毒死了!我仿佛能看到它中毒时痛苦的挣扎和最后临死时对人间的不舍,更能体会到法布尔的伤心,我的心像冻成了冰块那样,好久都缓不过来。
人类和动物之间虽然语言不通,却也可以随着相处和彼此的了解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甚至建立深厚的感情。我想,这也是法布尔能够成为昆虫学家最重要的原因吧!同学们,你学到了吗?
《昆虫记》这本书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他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块荒地,专门用来放养昆虫。他对昆虫进行了长达30年的研究,最终写成了这本著名的《昆虫记》。
书上记载了各种各样的昆虫,那些弱小的昆虫在法布尔的笔下,有的生动可爱,比如萤火虫、圣甲虫;有的十分凶猛,比如螳螂、蝗虫。
我最喜欢萤火虫了。你知道萤火虫吃什么吗?它吃的是蜗牛。萤火虫用它那特有的武器先把蜗牛麻醉,然后一块一块地把它吃掉。小小的萤火虫竟能把比自己身体大三四倍的动物轻而易举地吃掉,太了不起了。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昆虫的习性,比如螳螂爱吃蝗虫、沙泥蜂爱吃毛虫等。同时,我也感到人类在某些方面和昆虫相比实在是太渺小了。小小的昆虫在面对强大对手时,能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战胜敌人,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十分喜欢《昆虫记》这本书。
《昆虫记》读后感1500字 篇2
假期里,大队部布置了“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读书征文活动。一放假,爸爸就从网上购买了一大堆书,都是学校推荐的书目中挑选出来的,这一大堆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昆虫记》了。
翻开《昆虫记》这本生动而有趣的科普书,我仿佛走进一个广阔的昆虫王国。法布尔笔下的那些昆虫,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它们和人类一样,有生、死、别、离、喜、怒、哀、乐。《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他非常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他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了不起的昆虫学家。他通过长期仔细地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生活习性,在《昆虫记》这本书里作者给我们详细描写了三十多种昆虫,对这些昆虫我是又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书中主要描写的是蜂、蜘蛛、萤火虫、蝉等以前我听到过的昆虫,说陌生是因为作者描写的蜂、蜘蛛的种类有很多种,他们的生长、生活都各具特色。
就说蜂吧,以前我熟悉的是一天到晚在花丛中默默地埋头苦干的蜜蜂,知道它们的生长和生活,而书中描写了舍腰蜂、矿蜂、樵叶蜂、采棉蜂、采脂蜂、黄蜂、赤条蜂、捕蝇蜂等种类,它们和以前我熟悉的蜜蜂可是大不 相同了。它们的家有的建在蚯蚓的地道里、有的建在芦枝上、有的建在屋檐下,最有趣的就是采脂蜂,它们居然把自己的巢建在蜗牛废弃的空壳里,但是不管它们把巢建在哪里,它们都会精心装修自己的家,这样做的主要目 的是为了防止敌人的入侵和受到自然灾害,我想另一方面也像我们人类一样是为了自己生活更舒服些吧。 我很喜欢书中写的赤条蜂,它们身体虽小,却有一身过硬的本领,能把身体比它们大好多倍的毛毛虫制于死地,成为它 们的美食,还为辛苦劳作的农民伯伯除掉了害虫。我还希望有更多的捕蝇蜂,那样的话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更加干净,也就会少一些疾病传播。但是我也憎恨无翅黄蜂和金蜂,它们自己不辛勤劳动,专门霸占别人的房子和食 物,是不折不扣的强盗。
读了蟋蟀的优点,书里说:“有的蟋蟀会爱家。”大家肯定觉得蟋蟀怎么会爱家呢?让我来给大家解释吧!
其实蟋蟀的安得非常牢固,不论是寒风刺骨、漫天飘雪,都可以抵抗的住,其中蟋蟀的家还安在太阳照射的地方,所以蟋蟀才会爱家,另外蟋蟀还喜欢拉提琴,一开始非常不好听,最后它的音乐非常动人,非常有节奏,好听极了,这些都是蟋蟀的优点,所以我们一定要像蟋蟀学习。
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小蚂蚁的魔爪下;圣甲虫为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蝉是大自然的歌唱家,虽然在炎炎夏日为人们带来了高亢的歌声,可人们并不 是很喜欢它。法布尔开始对蝉的研究,很快便发现蝉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奋者。反之,被人们授予极高荣誉的蚂蚁竟然是凶悍的劫掠者,它们将蝉辛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
听,枝头的蝉儿在欢快地歌唱;草丛里的蟋蟀幽幽地啁啾;螳螂沙沙地抖动轻薄如纱的双翅……
看,灌木丛中的蜘蛛悠闲地在织网;圣甲虫在沙地上奋力地滚动粪球;天牛却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啊,多么令人心醉神迷的虫间乐土啊!
读完《昆虫记》,使我懂得了许多科普知识,知道松毛虫会预测天气、蝉是怎样脱壳、红蚂蚁的执著以及金步甲那个狂热喜好打斗的家伙……昆虫世界真奇妙!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力以及细微的观察。而我也学会了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只要对周围的事物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在那争奇斗艳的鲜花丛中、在潺潺流水的小溪中、在宽阔的草地上、在小鸟的歌声里或 者每天经过的小路上,有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昆虫。有一次,放学回家,在路边看到了一队蚂蚁在搬东西。于是,我蹲下来仔细观察,发现它们从花坛的一条裂缝里爬出来,顺着路边的花基一路爬到荔枝树下,然后再到大石头的另一端,钻进石 头下面的一个洞里。它们都搬着东西,有的背着食物、有的背着蚂蚁卵、有的背着刚出生的小蚂蚁,我不经意地用小树枝轻轻地拨动一下它们经过的路线,顿时,它们便吓得四处乱闯,但很快,它们又回归到队伍中去,继续 前进。妈妈常说,蚂蚁搬家,说明要下大雨了,原来蚂蚁会预测天气啊,它害怕大雨冲毁自己的家,所以才搬家的。
作者对昆虫的描写引人入胜,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我真是差不多一口气就读完了它。啊,大自然是那么的神秘莫测,昆虫世界真是太神奇了!
《昆虫记》读后感1500字 篇3
今年八年级用的是新版语文教材,这是北大温儒敏教授和60多位资深专家学者研究四年多的智慧的结晶。《昆虫记》被再次录入为名著导读篇目,肯定有它自身的魅力所在。
我重拾《昆虫记》和孩子们一起沉浸到了法布尔内心的昆虫世界里,也不禁忆起往昔……
蝉,我们当地的方言里面叫"借留",在我的童年里是再熟悉不过的昆虫,但看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才知道,我对蝉的了解少之又少,其实少的是像法布尔那样对蝉的细致的观察和了解,也其实缺少的是一种妙观察的视野!
夏天里满是燥热的时候,"借留"就叫得格外欢,我们这帮孩子们也玩得格外欢,不知是出于何种目的,我们总想把它们捉为己有。有的小男孩们把"借留"捉来用篝火烧熟了吃,说很香。不知我该不该算是一种遗憾,我一直没有吃过,他们心目中的那香喷喷的"借留"是出于这样一种美食的诱惑吗?好像有一点,但我的`内心知道,不全是的。但又为何执迷去捕捉,到现在我也不得而知,也许是人类共有的那份贪婪所致,也许是对蝉的那份执着的爱恋所致。但也许当时的我并不知道,给予对方充分的自由才是爱的最高的境界,一味的束缚对方的自由,乃至剥夺他的生命,那不叫爱,那是一种伤害。
不得而知了,竟都不得而知了……
记忆中,蝉有时会停留在树枝或者树干上,读罢法布尔的《昆虫记》才知道,蝉很有可能是在吸吮甘甜的树汁。小时候,听老人讲过,蝉是以喝晨露为食物的,现在想想,老人讲得蛮有道理的。即便蝉在享受美味,猛然靠近,也会把蝉吓飞的。想要捉到蝉,最好的方法就是轻巧的靠近……捕捉……
不知是当时谁发明的捕捉工具,在竹竿一头上绑上一个小口袋,口袋的口要是用金属丝加工过的,要保持张开状,蝉一飞,就套到口袋里面了,这种"巧妙"的捕具,用来捉蜻蜓、捉蝴蝶也是可以的,我的切身体验!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生麦子粒,放在口里面嚼,嚼到只剩下面筋的时候,把面筋粘到竹竿的一头,轻轻靠近蝉,把蝉粘到面筋上,得以捕获。当时我一直很纳闷,也很怀疑面筋的粘性,也是麦子是人吃的粮食,爸妈不让我糟蹋吧,反正,在我的记忆中,这一招我就一直没有用过,只是听说而已。终归我没有尝试,以后估计尝试的机会也不会有了!
有时会有一只两只蝉躺在地上,我会用手指去触碰一下它们,不用费力捕捉就到了眼前,反而少了一份去捕捉时的那份欣喜。触碰后,偶尔会有发出一丝声响的,有的在微微颤动,却一声不响,确已奄奄一息。有的小伙伴说,不出声的是"哑巴",是母的,出声的是公的。看到法布尔的《昆虫记》我没有找到答案来证实小伙伴的说法。
但我知道了,蝉是一个聋子,它听不到这个世界的声音;知道它得在地下至少两三年的时间才能爬到地面,见到日光;知道它来到地面也只有一个夏天的时间;知道很多蝉还没有享受一个夏天,刚一露出地面,还没有完全实现那"金蝉脱壳"的华美变身,就被手电筒的光给射去了,进了油锅,上了餐桌,理由是还没有褪完壳的蝉的营养价值赛过一个鸡蛋,就是赛过十个鸡蛋,我也不会忍心吃的,蝉的一生多么不容易啊!干嘛那么狠心的去剥夺它的那么短暂的享受阳光的日子呢!
不过,即便人类不下手,蝉也难免会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恶运。生生相克,相依为生的生态系统,何时也能来一个,互不相克,彼此相生的华美转身?那该会是多么美好的世界!那该会是真正的人间天堂了吧!我满心欢喜的期待着憧憬着那美好的不远的未来……
我与蝉的故事已成往昔,童年的往事也已成追忆,此时的我想起了普希金的那句诗: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昆虫记》读后感1500字 篇4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书,叫《昆虫记》。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上个学期我们学的《装满昆虫的口袋》中的主人公法布尔。读了这本书后,我学到了好多有关昆虫的知识!如:蜣螂是如何把另一只蜣螂的粪球抢走的,螳螂是怎样产卵的等等,我都觉得非常有意思,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好像在听故事,一点都不费力地就把知识给记住了。
这本书主要是讲各种各样的昆虫的习性、制作巢的方法、产卵的时间、地点、方法和捕食的过程。我觉得这本书中讲的几个昆虫中,最傻最笨的,就是蝉了。在蝉产卵的时候,有一种比蚂蚁还要小的小虫子,也会在那一堆里产上它的卵,而这种小虫子发育要比蝉快好几个月,这种小虫子的幼虫便拿蝉的卵作为食物。其实当时那些小虫子就在蝉的脚边,蝉也看到了,如果蝉会轻轻地一脚把那些小虫子踩扁,它的孩子也不会被这些小东西给吃掉了。另外,螳螂是最无情的,它竟会六亲不认地把它的亲人吞食掉了,而且它在一个地方产下卵后,便再也不回来了,也不管自己的亲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长!我挺佩服法布尔的,因为他不怕困难,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着的昆虫来观察,法布尔每次出去,都要装两口袋昆虫回来,而且会加倍地保护们。法布尔这种对科学的向往的精神,把他引进了科学的殿堂。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我们平时学习也像法布尔这样努力、坚持不懈的话,那我们的成绩一定会大大地提升了,就像我做纠错本一样,如果我坚持的话,我的成绩一定会更好的。《昆虫记》很有真实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临其境。被我因为厌恶而忽视太久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昆虫记》,让我重新喜欢上了这些小生灵,发现它们并不讨厌,相反,还有很多可爱之处;是《昆虫记》,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同与小说,它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独自安静的,是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和艰辛。
《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一个人用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就是这样一个奇迹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而且,这本书有很强的可读性。它的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难怪鲁迅先生将《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昆虫记》读后感1500字 篇5
夜已深,孤月无眠。我手捧一杯清茶,嘴里正轻轻哼着小调。慢慢翻开法布尔的《昆虫记》,心灵再一次被这动人的描写所吸引。于是乎,又一次阅读这本书,和法布尔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还记得第一次读《昆虫记》时,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那时的我,花了整整一个暑假的时间,去仔细品味这本科普著作。从那以后,我知道了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知道了蜂抓青虫其实并不是为了把它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这里有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当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这是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这一次,再一次看《昆虫记》时,我又有了新发现。原来,《昆虫记》是由一个个有趣的故事组成的。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慢慢的,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慢慢整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昆虫记》也很有真实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临其境。被我因为厌恶而忽视太久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昆虫记》,让我重新喜欢上了这些小生灵,发现它们并不讨厌,相反,还有很多可爱之处;是《昆虫记》,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同与小说,它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独自的,安静的,是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和艰辛。
《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昆虫记》读后感1500字 篇6
读法布尔先生的《昆虫记》,我总想到一个词——好玩。是的,这真是一本有趣的书,可以在瞬间把你带进昆虫的世界,与昆虫窃窃私语,相伴而行,完全忘却世间烦忧。难怪法布尔浸淫昆虫世界几十年而乐此不疲,物质生活虽然贫乏,精神生活却丰富多彩。
这真是一个多彩的昆虫世界。你可以跟着蝉的蛴螬一起呆在地下几年,然后爬上树干欣赏它金蝉脱壳的神奇过程,再聆听它在日光中长久不歇的歌唱,感受它对生命的无比欢欣;你可以随着萤一起在草丛间飞行,提着它那盏不灭的灯,忽上忽下,戏耍飞舞。饿的时候用长长的针给蜗牛打上一针,等它麻醉后再享受那化为流质的“肉粥”;你可以躲在蜣螂的旁边,看它是如何巧妙地制造圆球并不辞辛苦地把它搬运回家的,随着它一次又一次跌倒却一次又一次从头来过,你会发觉小小昆虫的坚强意志让你敬佩不已,甚至会觉得自己随便放弃某个目标是多么地懦弱;你还可以欣赏到舍腰蜂、矿蜂那精湛的建筑技艺,狼蛛那凶猛的捕食方式,园蛛那无与伦比的织网水平……
说这本书好玩,其实是昆虫的世界好玩。谁会想到,小小的蜣螂居然能那么狡猾,为了抢到其他蜣螂的食物竟然花招百出。
你看这一段“它假装帮助主人搬动食物,经过生满百里香的沙地,经过有深车轮印和险峻的地方。但实际上它用的力却很少,它做的大多只是坐在球顶上观光,到了适宜于收藏的地点,主人就开始用它边缘锐利的头,有齿的腿向下挖掘,把沙土抛向后方。而这贼却抱住那球假装死了。土穴越掘越深,工作的甲虫看不见地面的情形了。即使有时它到地面上来看一看,看到球旁睡着的甲虫一动不动,也会觉得很安心。但是主人离开的时间久了,那贼就乘这个机会,以最快的速度将球推走,就像小偷怕被人捉住尽快溜之大吉一样。假使主人追上了它——这种偷盗行为被发现了——它就赶快变更位置,看起来好像它是无辜的,因为球向斜坡滚下去了,它仅是想止住它啊!于是两个‘伙伴’又将球搬回,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假使那贼安然逃走了,主人艰苦做起来的东西不翼而飞,只有自认倒霉。它揩揩颊部,吸点空气,飞走,重新另起炉灶。”
看到这一段,我乐极了,可爱的小家伙,诡计多端啊!矿蜂是一种群居昆虫,家族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辛勤而有礼,它们各有一个小房间却共用一个通道,每当它们在门口相遇时,从不拥挤抢道,而是彬彬有礼,相互礼让,使得它们的生活忙碌而有序,多像一群小绅士呀,这样的绅士行为直让人类汗颜羞愧。松毛虫是一群笨家伙,它们咬着前一条毛虫的尾巴,坚定地跟着前面毛虫的领导,以至于法布尔把它们放到花盆的边缘,让它们傻傻地走了五六天,最后终于下了花盆回到自己的家。
想像一下,它们就在那边爬呀,爬呀,觉得累了就慢一些,有时还停下来“思考”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家园好像靠得很近,却总是到不了呢?可是毫无结果,那么,还是继续爬吧,相信领头大哥,哈哈!蜘蛛离乡的场面真是壮观,几百只小蜘蛛利用一根小小的蛛丝作为降落伞,随风飘荡,远离家乡,寻找属于自己的家园。据说,最高的可以飘到几万米高,甚至有人在飞机上见过这些小小的旅行家。蜘蛛织网更是一项精致的活儿,需要对称,需要结实,需要粘性,更需要耐心,因为织得不好捕捉不到虫子可是要饿肚子的。蟋蟀的乐器真是精致极了,可以发出抑扬顿挫的声音,它们利用翼鞘被弓压迫程度的不同发出时高时低,时长时短的声音,以满足自己的歌唱欲望,体现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
读到这儿,谁还会认为这是一群没有感觉,没有智慧的小小昆虫呢?这是一群建筑师、歌唱家、医学家、裁缝、纺织能手、强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