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读《爱因斯坦》有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爱因斯坦》有感 篇1
那天,闲来没事,无意间从书架上翻到一篇文章:《爱因斯坦的故事》。读了以后,我对他对学习的毅力为之感动。
爱因斯坦小时候不喜欢学校里死记硬背的知识,反而喜欢自己去钻研问题。有一次,叔叔给小爱因斯坦出了一道几何题,让他证明“勾股定理”。小爱因斯坦仅用了三个星期刻苦钻研竟然就证明了“勾股定理”!
像爱因斯坦这些科学家成功的秘诀,或者说捷径,都是因为他们正是真理的存在。他那份对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让我敬佩,让我感动!我也应该学习爱因斯坦的钻研刻苦。爱因斯坦说过一个公式: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这句话我牢记在心,艰苦的劳动和正确的方向都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啊!
爱因斯坦是对人类有贡献的伟人!他的思想我们要学习,争取做一个和他一样的人,为祖国出力!
读《爱因斯坦》有感 篇2
一天下午,我读了爱因斯坦的故事,深受感触,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担任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
有一句熟悉的格言是:“任何事都是相对的。”但爱因斯坦的理论不是这一哲学式陈词滥调的重复,而更是一种精确的用数学表述的方法。此方法中,科学的度量是相对的。显而易见,对于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依赖于观测者本身。
在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天德皇军队通过慕尼黑的市街,好奇的人们都涌向窗前喝彩助兴,小孩子们则为士兵发亮的头盔和整齐的脚步而向往,但爱因斯坦却恐惧得躲了起来,他既瞧不起又害怕这些“打仗的妖怪”,并要求他的母亲把他带到自己永远也不会变成这种妖怪的国土去。中学时爱因斯坦放弃了德国国籍,可他并不申请加入意大利国籍,他要做一个不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大战过后,爱因斯坦试图在现实的基础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的梦想,并且在“敌国”里作了一连串“和平”演说。他的思想和行动,使他险遭杀身之祸:一个抱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俄国贵族女刺客把枪口偷偷对准了他;德国右翼刺客们的黑名单上也出现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希特勒悬赏两万马克要他的人头。为了使自己与这个世界保持“和谐”,爱因斯坦不得不从意大利迁到荷兰,又从荷兰迁居美国,而且加入了美国国籍。他认为,在美国这个国度里,各阶级的人们都能在勉强过得去的友谊中生存下去。(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85年第5-6期《爱因斯坦的反省》)
我们应该像爱因斯坦学习,在困难的面前也能有所成就。
读《爱因斯坦》有感 篇3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汗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读了《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这篇文章,使我深受启发,冰心奶奶的名句像火花一样,闪耀在我心间。
成功,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字眼,可是成功的秘诀到底在哪里呢?爱因斯坦对成功的秘诀做了科学的概括:W=X+Y+2,即:成功等于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的总和。这也正是爱因斯坦的成功之道。我认为,这三个条件中,艰苦劳动——即“勤”是首要的条件。因为“勤”能补“拙”。
在读书中我了解到,爱因斯坦小时候也不是超强的“天才”,甚至有人说他是“笨蛋”。可是促使“笨蛋”成为“天才”的,不正是这个“勤”字吗?爱因斯坦深信天才出于勤奋,他用勤奋去弥补自己的'“笨拙”。为了彻底弄清一个问题,他比别人多花12倍的时间,终于用汗水浇开了成功之花,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对于“勤能补拙”,我也有深深的体会。我有个同学叫小丽,我们两个一样大,经常在一起。人们都说她比我聪明,平时背一篇课文,她总先背过,但是背完她就把书一扔,完事了。我却拿着书一直背,直到背到滚瓜烂熟,老师查的时候,我总是背得比小丽背的熟。还有刚开始写作文时,她每次写的都比我好。后来,我对她说,我一定要把作文水平提高,从此我一直勤奋练习,作文果然提高了。
事实使我更加认识到:“勤能补拙 ”的道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也应该努力的用勤奋去弥补自己的笨拙,用汗水浇开那绚丽的成功的花。
读《爱因斯坦》有感 篇4
我从小就爱读名人的故事,这次,我有幸读了《爱因斯坦的故事》,文章讲述了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如何珍惜时间、利用时间的感人故事。读完了之后,联系到我平时的所作所为,使我惭愧万分。
记得文章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有一天,空中飘着毛毛细雨,爱因斯坦在桥边走来走去等一个学生,还时不时地拿出笔和纸不断地记着他所思考的.问题。爱因斯坦这种珍惜时间、利用时间的做法,让我想起了平时的自己。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暑假,我成天吃喝玩乐,早上刚张开眼睛就看电视,接着玩电脑,最后跟我的小狗玩,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妈妈让我写作业,我就挥挥手说:“早着呢!我都不急你急什么?明天再做吧!”妈妈气得刚说了几句,我就顶嘴。就这样今天说明天,明天说后天,有时没办法,只好装模作样地写两个字,又开始玩橡皮了。时间像飞箭,转眼就快要开学了,我才想起还有八篇日记、四篇摘抄和抄写还没做呢,眼看离开学只有两个星期,我便急得整天没日没夜地补作业,质量当然不敢恭维了。直到开学的前一天晚上,我还有一大半的作业没补完,还被妈妈训了一顿,那天晚上,我补到11点,已是筋疲力尽,转身一滚,便倒在了床上睡着了。
读《爱因斯坦》有感 篇5
在爱因斯坦上学之前,他父亲给了他一个罗盘,罗盘的指针总要指着南北极,使小爱因斯坦研究和着迷了很久,直到成年,他都还记得这件使他印象深刻的事。另一次经历给他的印象也很深刻。在上学几年后,他领到一本欧几里德几何学课本,书中论证得无可置疑的许多公理,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无法按照课程进度学习,而是一口气就将它学完。
爱因斯坦和牛顿一样并不早慧,他到3岁还不会说话,在整个学习期间也无"神童"的表现,甚至在教师眼里显得平庸迟钝,他主要是对教师的呆板教学方法感到不满,而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勤奋自学的探索能力。他在中学时代就自学了包括微积分在内的基础数学及某些理论物理知识,进入大学后,他经常缺课,独自修读了经典理论物理,研究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爱因斯坦不拘成见,勇于创新。"怀疑一切"的.信条始终贯穿他的整个科学生涯。当然,爱因斯坦的杰出科学成就来之于他坚持不懈的毅力。一次,有个青年人请教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给他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他解释说,A代表成功,X代表你付出的努力和劳动,Y代表你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而Z表示少说空话,要谦虚谨慎。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科学研究好像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
爱因斯坦的这种勇于探索的高贵品质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
读《爱因斯坦》有感 篇6
《爱因斯坦的故事》在本书主要写了:1879年3月14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南部小镇乌尔姆,几个月后,举家迁往慕尼黑。1884年入主教民众小学读书。1888年10月入慕尼黑路易彼尔德高级中学学习,受到了屈辱。1894年6月父母迁往意大利米兰。
不久,爱因斯坦被路易彼尔德高级中学勒令退学,前往米兰于父母团聚。1896年以优异成绩通过免试录取到苏黎世瑞士联邦工业大学读书。1900年10月以优异成绩通过大学毕业考试,结束大学生活。1901年加入瑞士国籍。1902年6月入伯尔尼联邦专利局工作。1903年1月6日于米列娃结婚,1年后,长子汉斯出生。
1905年先后完成《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等5篇重要学术论文。狭义相对论创立完成。1908年10月被聘为州立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1909年10月被聘为苏黎世瑞士联邦工业大学副教授。1911年9月被布拉格德国大学聘为正教授,不久,赴布鲁塞尔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