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说课稿

短文网

2025-10-13教案

短文网整理的高中英语说课稿(精选1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英语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teaching material)

(一)教材简析(brief introduction)

Module 2 No drugs是外研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二模块的内容,主要是学习表达抽烟、吸毒及其危害的词语和其他语言形式。编者的编排意图是通过对本模块的学习,既要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来体验语言,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语言综合能力,又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吸烟、吸毒对人体的危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恰当的方式规劝同学远离烟和毒品。本模块我将用8个课时来完成。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课型为对话课。该部分初步接触描写吸烟、吸毒及其危害性的词语,并通过学生说的活动对其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对阅读、听力、写作等语言技能训练课的顺利展开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因此,本课对今后的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本教材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思维和实践能力。英语课要努力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并结合对话课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knowledge aims)

(1)握bronchitis, cancer, heart disease cigarette, death, die, injured, tobacco等,使学生能读准、听懂和运用。

(2)掌握、运用as a result of,so as a result,relate,die of,die from。(3)大部分的学生能掌握、使用以下的句子与他人进行讨论:

Why do people smoke cigarettes?

Where do people smoke? Where can’t they smoke?

Is there anti-smoking advertising in China?

2、能力目标(ability aim)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运用新词汇与

同学或教师进行英语交流,讨论吸烟的危害,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情感目标(quality aim)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更了解吸烟的危害,提高自我的保护意识,远离香烟。同时又使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词汇的掌握和听说能力的训练

二、说教法(teaching methods)

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发展性和补偿性。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主义而获得。本课时,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将采用参与式、合作式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组织学生用英语思维,鼓励学生开口,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同时,把竞赛、讨论等多项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讲授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活跃课堂,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技能。

三、说学法(students’ situation)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情的了解是因材施教的关键。现在我所教的班级是普通班,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一般,听说能力一般,但对英语感兴趣,求知欲旺盛,表现自我欲望较强。所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上课所设的任务可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展示自我,学有所获。

四、教具准备(teaching aids)

1、自制多媒体课件2、若干面小红旗3、学生自备香烟盒

五、教学程序(teaching procedures)

(一)悬念设置,导入新课

上课起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受到课前活动各种思维的干扰,对所学课题不够关注。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较强的、较新颖的刺激,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中去。在此,在课件上展示一张图片,内容为两个人的肺,结合画面,教师发出感慨,Look! These are two lungs (肺)of people.However, one is healthy, while the other is unhealthy。然后提出问题

Q1: Which one is unhealthy?

Q2: What would cause it unhealthy?

Q3: What kind of harm will smoking do to people?

引出生词:bronchitis, cancer, heart disease等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优化教学效果,切入主题。)

(二)词汇学习、生生互动

呈现bronchitis, cancer, heart disease,cigarette, death, die, injured, tobacco,请学生注意bronchitis, cancer, heart disease,加以解释,领读,做词意匹配练习,确保学生掌握词汇的中英文意思。接下来,让学生读词汇,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然后,全班分四大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能给出与吸烟相关的单词最多。各组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写出词汇。写出最多者为胜方,奖励一面小红旗。在这个过程中,若出现生词,及时解释并领读,也可要求学生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竞赛,温故知新,突破本课重点,为进行真正意义的语言交际做准备。)

(三)获取信息、渐进情景

竞赛之后,学生会想知道更多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此时,利用学生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展示《每隔7秒,就有人因吸烟而亡》的图片,引起共鸣,渐进情景,启发学生积极用英语思维,自觉快速完成Activity1(Facts about Smoking)。教师马上核对答案,让全班大声朗读短文。

教师就该短文,罗列出重要的知识点(如课件所示),并通过填空、造句等形式让学生掌握、运用它们。

(设计意图:获取信息,掌握知识目标1,2,对学生头脑从视、听的输入状态逐步转化为说、讲的输出状态起指导作用。)

(四)两人活动,知识运用

连续展现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图片,给学生心理暗示,呈现如下问题:

Why do people smoke cigarettes?

Where do people smoke? Where can’t they smoke?

Is there any anti-smoking advertising in china?

为了让学生更生动地进行交流,教师有意提供一些有用的表达方式,拓展语言知识。接着,两人活动,让他们根据问题进行讨论,讨论要尽量详细,不要求全班得出一致的答案。最后叫一些学生(原则上会提问不同层次的)对这些问题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总结。活动结束,每一位进行阐述的同学都会获得一面小红旗,肯定学生。

(设计意图:两人活动,让学生自由用英语简单地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口头应答能力,巩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五)动手操练,培养技能

此环节是在活动四的基础上,再次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分8人为一组。同时,在多媒体上呈现带有反吸烟广告标语的香烟盒(标语:Smoking Kills)。学生拿出自备的香烟盒,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在香烟盒上写上英语反吸烟标语,如:No Smoking,Smoking Kills等,也可发挥创造性思维,在标语旁绘制一些相应的简笔画,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和合作精神。然后,各小组派出一个组员,把小组的作品向全班展示,大声念出标语。接下来,让全班共同讨论哪三个作品最优秀。优秀的小组,各获一面小红旗。(设计意图:此环节在讨论互动,动手操练的过程中,寓教于乐,把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形成技能。)

(六)小结(Summary)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更多关于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也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希望大家以后发现朋友和同学在公共场所抽烟,要学会劝说,学以致用。

六、作业布置(Homework)

作文:如果你的同学是个吸烟者,你会怎么办?七、板书设计(The design of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竞赛之后,学生会想知道更多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此时,利用学生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展示《每隔7秒,就有人因吸烟而亡》的图片,引起共鸣,渐进情景,启发学生积极用英语思维,自觉快速完成Activity1(Facts about Smoking)。教师马上核对答案,让全班大声朗读短文。

教师就该短文,罗列出重要的知识点(如课件所示),并通过填空、造句等形式让学生掌握、运用它们。(设计意图:获取信息,掌握知识目标1,2,对学生头脑从视、听的输入状态逐步转化为说、讲的输出状态起指导作用。)

高中英语说课稿 篇2

一、说课标

在英语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就是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的决定。新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观,具体到英语学科就是要整合发展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才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本课的设计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掌握阅读的一些基本技巧,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学有所得。

二、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高一必修模块1第4单元的阅读课型,这单元围绕earthquakes这一主题开展听、说、读、写多种教学活动。由于本单元生词量较大,并且Warming up可挖掘的东西较多,因此把Reading设计为本单元的第2课时。本课型是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环节,为学生的语言学习、语法学习提供了载体,并且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Reading―――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具体描写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震前、震中和震后。本篇文章词汇量大,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复杂的数字,出现许多定语从句,篇幅较长,并且采用一些修辞手法,对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文章的结构较明显,较容易归纳出各部分的中心词。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阅读课主要教学目标的具体描述,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具体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三个方面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a)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相关词汇,并掌握复杂数字的表达法。

b)学习掌握与地震相关的词汇,如:shake,well,rise,smelly,pond,pipe,burst,canal,steam,ruin,injure,destroy,brick,dam,useless,steel,shock,quake,rescue,electricity,disaster,army,organize,bur y,coal,mine,shelter,fresh,percent等,以及right away,at an end,dig out,give out,thousands of以及一些优美句子的赏析。

2、语言技能目标:

a)阅读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克服生词障碍,通过略读,归纳出文章的大意;通过细读,理清文章的总体框架与脉络,归纳出各部分的中心词;通过查读,捕捉文章的重要细节,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b)让学生复述课文,分析、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c)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词汇、知识,通过采访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形式进行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创造性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目标:

a)学会有关地震的知识,并能通过学习讨论懂得地震时的应急逃生,地震后如何科学救人和有关地震的形成和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等一般知识。

b)懂得地震无情人有情,即使发生了多么可怕的灾难,国家和解放军官兵都会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抢救,培养学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友爱精神。

c)了解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破坏性后果,让学生进一步感悟、领会到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共处。

d)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e)欣赏课文中优美句子,了解一些英语修辞手法,使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得到一次美的享受,一次心灵的愉悦和升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读的技能目标的具体描述,结合高一学生实际和对教材内容的科学分析,确定本环节的主要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1.重点

1)让学生了解唐山大地震,了解地震的成因、预兆、地震造成的损失,地震时的应急救生以及震后的救援。

2)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侧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性结构的把握和挖掘作者写作的意图,突出培养学生以下3个方面的能力:

a、文章段落中心词把握能力。

b、根据主题快速捕捉文章重点细节的能力。

c、总结归纳能力。

3)重点掌握有关地震的词汇,特别是shake,burst,ruin,injure,destroy,shock,quake,rescue,disaster,army,organize,bury,shelter。

4)欣赏并理解课文中优美句子,让学生掌握一些英语修辞用法。

2.难点

1)如何使学生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

2)如何使学生学会提取、筛选和重组文章中的信息,并灵活运用于语言实践中,达到语言实践能力的扩展与提高。

三、教学方法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

教法渗透

根据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倡导的教学原则及“第二语言习得论”和“整体语言教学理论”,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及学生的差异性,确定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合作学习教学法(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整体语言教学法(Whole Language Teaching)、直观教学法、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以及情感激励教学法(Affective Motivation)等教学方法。具体采用“P—T—P”自主学习立体模式:(Pre—task————Task—cycle————Post—task)来组织教学。

1、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任务型语言教学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成各种各样任务的过程。任务型学习强调通过“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本课组织学生四至五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进行一次就地震后幸存者的访问。该设计基于课文内容,但又不局限于课文的范畴,旨在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策略,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并通过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任务,体会、掌握语言的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直观法(视听教学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播放影视剪辑,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图表等直观手段,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降低学习难度,突破重难点。

3.合作学习教学法

合作学习教学法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动活动。合作学习教学法有利于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调整学生的语言焦虑感。因此,本课打破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采用“四至五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的课堂教学结构,来组织教学,旨在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为积极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互相交流,降低语言焦虑感,获得愉快的学习经历,从而对学习本身和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感。

4.整体语言教学法

整体语言教学法要求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模式,进行语篇阅读训练,即从“整体”开始,以“整体”结束的“三段式”阅读教学法。本课采用从整体略读——分段细读——通读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即是这种教学策略的体现。

5.情感激励教学法

在教学中重视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充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适时进行情感与策略调整,通过情感激励,使教师与学生达到情感交融,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发展创新,体验成功。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贯彻动态真实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动态”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课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具体操作上都充分考虑到了策略的贯彻以及教学活动的灵活、有效的综合运用。

2.重视学生个性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

其余的教学方法将结合“说程序”进行举例说明。

四、学情分析

学习的对象是处于城乡结合部的高一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差,特别是由于词汇量缺乏,阅读习惯不好,导致阅读速度慢、阅读理解能力差。并且学生在初中已习惯了教师的单向灌输,部分学生由于英语表达能力的欠缺对课堂的互动缺少积极性,不善于交际,学习不够主动自主。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灌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思想,同时注意调整活动任务设置的梯度,使每个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都能学有所成,体验到成功。

五、学法指导

根据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高中英语学习策略七级目标的具体描述,确定本环节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认知策略:指导学生运用已学会的抓重点、做记号、摘笔记等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与归纳。

2)调控策略:培养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习惯,鼓励学生增加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英语的体会和经验,学会科学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进一步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交际策略:创设有意义的情景和任务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四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围绕课堂任务分工合作,相互探讨、相互交流,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资源策略:布置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即通过不同信息渠道(internet,newspaper,dictionary,magazines…)查找所需信息,把英语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四、说教学程序

结合本校高一学生实际和对教材内容的科学分析,计划用45分钟完成本文的教学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一)Pre—task: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预计需要8分钟左右)。

(二)Task—cycle:课文主体内容的教学与操练,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过渡(预计需要26分钟左右)。

(三)Post—task:展示成果,交流成果的过程,语言实践能力的扩展与提高(预计需要10分钟左右)。

(四)Self—assessment:自我反思与调控的过程。

(五)Homework and Sum up:课文内容的巩固、延伸与拓展(第四和第五两个环节预计需1分钟左右)。

下面将具体说明各个环节的设计方案及其内在的设计思想或理论依据,即阐明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为什么采用某种教法以及预计达到的种种教学效果等。

步骤一.Pre—task(Pre—reading activities)

贯彻兴趣策略,采用直观教学法,引入话题,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

【设计思路:先播放有关05年巴基斯坦地震的可怕MTV画面,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会被吸引到课堂上来,学生马上就联想到earthquake这一词,这时教师提出“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arthquake?”,学生会不约而同地回答,地震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紧接着引导学生“Can you fortell an earthquake so that we can tak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damages?”通过图片,学生更易掌握地震的前兆的知识,为课文的阅读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selves if an earthquake happened?”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得出结论,教师进行一定的总结。接着呈现文章的标题“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引导学生解读文章标题、预测文章内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处于主动认知状态。学生可能一下子无法正确理解其所包含的深层含义。但估计在前面所展示的MTV画面及图片的启发下,大部分同学可能很快就能作出正确的理解———about the earthquake。另外,考虑到文章生词较多,且大部分学生对文章的背景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在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的同时,有必要在讨论“What kind of words will be used in the passage?

”这个问题时,引出单词:injure、ruin、destroy、disaster、burst、rescue等。这样既可向学生展示本环节的重点单词,又可为阅读扫清文化背景障碍和语言障碍,又可为突破本文的重难点作好准备。】

步骤二.Task—cycle(While—reading activities)

贯彻目的与困难策略,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在阅读的不同阶段,灵活使用各种阅读策略,捕捉文章主要信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突破本文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采用整体语言教学法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1、通过限时阅读训练,引导学生如何利用略读(skimming)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大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章中心把握能力。

【设计思路:本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略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的大意。要求学生在2分钟之内,重点阅读各段的首句和末句,快速归纳出general idea of the passage。大部分学生很快就能找出文章的大意―――唐山大地震。该环节教师应通过限定阅读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等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2、精读各个段落语段,侧重培养快速捕捉文章重要细节的能力和猜测生词的能力,学会欣赏文章中的优美句子。

【设计思路:本文的篇幅较长,生词多。因此,采用分段细读,根据段落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阅读任务,培养学生获取主要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一段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唐山地震来临之前所发生的奇怪现象,培养信息归类能力。第二段和第三段材料出现很多的数词。因此,以这些数据为依托,让学生通过查读方法迅速找出与之相关的信息。然后再以4人1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数据给读者带来什么样的感受,交流各自的观点。第四段,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地震后救护人员和解放军官兵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抢救,体会地震无情人有情,感人至深。此外,在阅读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而非停下阅读去查找单词表。在这一环节中可适当处理一些语言难点(如:一些生词、词组及定语从句),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体会这些词组的用法。每个段落刚好都有一个含有英语修辞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优美的句子并了解其中的英语修辞用法,学习理解并学会欣赏,提高学生的语言品位。】

3.通读全课文,理清文章的篇章结构,并归纳出各部分的大意。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挖掘文章的内涵。

【设计思路:针对本文的结构较清晰,让学生快速通读全文,把文章分为三大部分,掌握文章的基本脉络,归纳出各部分的中心词和大意。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任务,再用1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小组间互相交流各自的观点。通过这样的相互启发、促进,学生能得出更全面的信息,基础较差学生也会得到不断的激励。最后教师可通过图表展示文章基本脉络及中心词,一篇篇幅长的文章就转化成一个非常清晰的图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我设置两三个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进一步感悟、领会到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共处。】

步骤三.Post—task(Post—reading activities)

贯彻语用策略与情感策略,采用交际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组织语言实践活动,完成本文的主题任务。达到从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到知识的扩展与创新能力的形成。

【设计思路:本环节共设置两个任务,一是让学生复述课文;指导学生以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后的时间线索展开复述,这样把阅读内容和所学的词汇、句型有机地结合。二是采访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地震的认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通过采访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形式进行活动。为了让学生更顺利地完成任务,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及采访中可能会用到的日常交际用语。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读的输人,提取、筛选和重组文章中的重要语言信息,并通过用英语进行交流,达到从课文知识的巩固到自身知识的扩展与创新能力的形成。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因词汇障碍的影响,而用普通话甚至闽南语进行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应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基础”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扮演自身作为“设计者,研究者,组织者,促进者,协调者”的角色,并“动态”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督促学生坚持用英语作为课堂交流的语言。】

步骤四.Self—assessment:反思学习成果的过程

【设计思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旨在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并学会通过反思性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步骤五.Homework:课文内容的巩固、延伸与拓展

1、Language focus

【设计思路:分组归纳出每个段落的语言点(引导学生通过上网、字典或参考书等渠道查找所需信息),下节课各组进行交流,教师协助归纳。旨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More language input

【设计思路:本部分设计一篇阅读理解和一篇完型填空,要求学生按老师所给的参考时间,进行限时训练。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与本主题相关的语言材料,通过限时训练的形式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Writing task:

【设计思路:每个学习小组可根据自己采访的结果,形成书面文字,尽可能多地用上所学的词汇及句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活动的评价表

评价内容参与程度

与组员的配合

课堂效果语言表达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积极/好;尚积极/不错;一般;需努力)

高中英语说课稿 篇3

Lesson Plan Presentation

Hello, everyone. I’m glad to be here to give my lesson plan presentation. The lesson plan I’m going to talk about is the reading part from NSECS book 1 unit 1 Friendship. Now, I’d like to explain how to teach and why to do so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and learning condition,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aids, the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the blackboard design.

First, I’d like to talk about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and learning condition.

The title of the text is “Anne’s Best Friend”. It mainly talks about a Jewish girl, Anne, who treated her diary as her best friend when she and her family hid in a shelter to escape from the killing of Nazis. The text has tow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bout the background of Anne’s diary, and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content of Anne’s diary. The key point of the text is that students can use different kind of reading skills like prediction, scanning and skimming to get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The difficult point is that students can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the whole text and each paragraph.

As for the students, they are in grade 9 in high school, and they have learned English for more than 7 years. They have a certain vocabulary store, while they lack the training of reading skills. They are interested in the topic of friendship because they attach much importance to friendship. And they can make some discussion in English.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and learning condition, I make out the following teaching objectives.

First, language skills: students can use reading skills like prediction, skimming and scanning to read the text.

Second, language knowledge: students can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new phrases, such as power, on purpose, in order to, etc. and students can be familiar with the topic of friendship.

Third, learning strategy: students will learn to study and solve problems by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Fourth, affective objectives: students will value friendship more and cherish what they have.

Last, cultural awareness: students will know more knowledge about the history of World War Ⅱ, especially the suffering of Jewish people during the war.

Then, I’ll talk about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aids. I adopt communicative approach. And the teaching aids are blackboard and PPT.

Now, I will focus on the teaching procedures. There are 4 steps.

Step 1 is warming up. It will cost 3 minutes. In this part, I will show students an English song “Forever friend”. Before listening, I will ask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What’s the song about?” so that they will listen to the song with purpose. After they finish the listening, they will know that the song is about friendship. It will naturally lead in the topic of the text. What’s more, students are interested in listening to music, the song will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and activate the class atmosphere.

Step 2 is pre-reading, it will cost 5 minutes. First, I will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title of the text and ask them “Do you know Anne? Who is she?” if students don’t know, I will tell them that Anne is a Jewish girl who survived in the World War Ⅱand I will talk about the suffering of Jewish people during the war with some related pictures. After students have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he text, I will ask them to look at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 of the text to predict the content of the text. The purpose of prediction is to make students read the text more carefully during the reading process. They will concentrate more to check their prediction so that they can get their mind closer to the theme of the text.

Step 3 is while reading. It will cost 25 minutes. There are there activities.

In activity 1, I will ask students to skim the text to get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and each paragraph. Because it’s a little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I will give them some multiple choices to choose, it will reduce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The purpose of this activity is to train students’ reading skill of skimming, and they can get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text.

In activity 2, I will ask students to scan the text to fill in some blanks. The purpose of this activity is to train students’ reading skill of scanning, and they can get some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the text.

Activity 3 is close reading. In this part, I will first explain some new expressions that may cause difficulty in students’ comprehension, such as go through, on purpose, in order to, etc. so that they read the text smoothly. Then I will ask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exercise 2. After answering these questions, students will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text. Next, I will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to use som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Anne’s feelings as she was looking out at the night sky. Then I will ask some students to come to the blackboard to write the adjectives. After this activity, students will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nne’s feelings.

Step 4 is post reading. It will cost 12 minutes. In this part, I will hold a group discussion. I will set a situation to students. That is “imagine you have to go into hiding like Anne and her family, what will you miss most? Why?” I will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4 to have a discussion. After discussion, I will ask some students to report their groups’ opinions and then I will write them on the blackboard. The purpose of this activity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spirit of cooperation. And after the discussion, students will learn to cherish what they have.

Then, I will talk about the homework. I will ask students to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what they will miss most and why based on the former discussion in class.

Ok, now, please look at here, this is my blackboard design.

miss reasons

This is all my lesson plan presentation, thank you very much!

高中英语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西方绘画艺术的历史、中西方各种艺术形势与风格,各时代的著名画家以及他们的作品。挺熟读写等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主要围绕“绘画艺术”这一主题设计的。本节课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目的在于让他们了解绘画艺术及其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不同风格,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二.学生分析

本堂课所教学生为高二理科班的学生,认真踏实是他们在课堂学习实践活动中的特点。部分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阶段对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已经为高二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了基础。表现为: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课堂上能伴随课程的思路,较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问答练习等;但是仍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英语基础薄弱,上课不够积极主动,学习任务完成不充分等问题。对此,在课堂活动中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如进行分组讨论时,可让他们与学习基础好的同学一组且要给予更多的`鼓励,使他们尽早能提高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教法分析

学生学习本文时,我设计了一些任务,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合作等方式,使学生的主动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如: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填写表格等,这一单元以绘画为主题,利用多媒体展示影片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程序

Step ⅠLead-in

Show students different kinds of paintings and ask them to guess the type of the paintings.

(通过多媒体播放不同种类的图片及不同名作家的作品引起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Step ⅡWarming Up

At first, ask the students to match some new words with the correct English meanings. Show them on the screen.At last,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

A B

a. realistic 1. accurate, minute

b. abstract 2. state or fact of existing

c. existence 3. being in thought but having a physical or practical existence

d. detailed 4. lifelike, true to life

e. religious 5. classical, of old beliefs

f. traditional 6. sincere to believe in a god or gods

Key: a-4, b-3, c-2, d-1, e-6, f-5

(通过对文章重点词汇的联系让学生阅读文章是更容易并且加深对这些重点词汇的理解)

Step Ⅲ Pre-reading

Show students some pictures of the different ages,let them summary the order of the paintings

Middle Ages, from 5th to 15th century → The Renaissance,from 15th to 16 century→ Impressionism,late 19th to early 20 century → Modern Art,from 20th to today

(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西方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到西方近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Step Ⅳ Reading

Task 1 Scanning

Show some questions on the screen.

1. What were the artists interested in from 5th to 15th century AD?

2. How did Masaccio paint his paintings?

3. Why did the impressionists have to paint quickly?

(通过让学生快速阅读回答问题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Task 2 Skimming

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get the main idea of it. Then complete the following chart on their own. And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

Show the chart with blanks on the screen. A few minutes later, check the answers.

(通过再次阅读让学生把握文章的细节,更深层了解文章内容)

Step Ⅴ Comprehending

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tell whether the statements True or False according to the text.

1. Western art has changed very little over the last seventeen centuries. F

2. Painters in the Middle Ages did not use perspective. T

3. Impressionists painted landscapes. T

4. You cannot recognize any object in abstract modern art. F

5. In the Renaissance most artists painted indoors. T

(最后让学生通过对以上句子的正误判断对文章更准确的把握)

五.说板书设计

Middle Ages, from 5th to 15th century……

The Renaissance,from 15th to 16 century……

Impressionism,late 19th to early 20 century……

Modern Art,from 20th to today……

六.课后反思

课堂学生参与性不高,应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照顾到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尽量做到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高中英语说课稿 篇5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高二英语必修5第四模块carnival——狂欢节首先介绍一下这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第四模块的第二课时,是一节阅读课,在本模块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个很著名的外国节日——狂欢节,这个话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生们感兴趣的外国文化有着很大的联系,对此话题的学习与讨论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们掌握有关节日的新词汇并使他们了解其它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学习做好知识储备。其次要对学生现有情况进行分析:课前已经让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狂欢节的信息,所以他们对本节课要讨论的话题已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缺乏有关这一话题的英语词汇量,也不太善于用英语进行交流。

所以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并掌握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汇

New words: memory hide pretend revive book

Phrases: dress up, come to an end, date back to , think of, last for

2.能力目标:能够回答与课文有关的问题,通过阅读练习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重要内容

3.情感目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当人们开始学习另一种语言时,他们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加入到另一种文化中了,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重视中外文化的差异。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并掌握其中的重要词汇

教学难点:

用学过的词汇和句型复述课文重要内容

在整个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帮助我完成教学任务,它能够很快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导入正课。

我采用任务教学法和自由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有目的的进行阅读,在自由的氛围中交流和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复习及导入

1.复习:设置若干个问题,要求学生用前一节课的知识作出回答,以便得以巩固

2.导入:利用大屏幕给出一些著名节日的欢乐景象,让大家来猜是什么节日,由此导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话题狂欢节。

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图片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猜的过程中自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二个环节:阅读前讨论

让学生们根据搜集的信息和实际情况对狂欢节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彼此交换信息,并指出对这个节日还不了解的部分,将不了解的部分作为阅读的目标之一。

第三个环节:阅读教学

此部分我采用分层次阅读教学法,也就是快速阅读和仔细阅读,阅读是高考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分数比例大,难度也不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考生的分数,所以我采用这两种训练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点滴练习,逐步取得进展。

1.快速阅读(fast reading):一般来说是限时阅读,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文章,然后完成课后练习1.

课后练习1是一道多项选择题,让学生们选择出文章中所提到的有关话题。通过这个练习,可以使学生们快速、有效地了解文章大致内容,这一步骤主要是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搜索式阅读,以获取有关信息,在了解文章大义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阅读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为下面的阅读练习做出铺垫。

2.仔细阅读(careful reading):让学生们再读一遍文章总结出每段的大意,并在读之前设置一些细节问题,如狂欢节的起源地、狂欢节持续的时间、狂欢节的庆祝方式等,并通过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我将事先把学生们分成四组,然后以抢答的方式进行回答。仔细阅读要求学生们准确全面地了解课文,并对课前的自由讨论进行检测。通过这一部分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3.听与理解:让学生们合上书本听磁带,对文章做进一步的了解,这是在巩固阅读效果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一环节中,我会适当地讲解重点难点和重点句型,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四个环节: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并完成文章摘要: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对重要词汇和文章的重点段落进行记忆,然后根据大屏幕上给出的填空题完成文章摘要。

这个部分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对于摘要中的空白处我会选择刚刚学过的词组或是单词表中的常用单词让学生来填,有效地进行二次记忆,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用法。

2.复述课文:在这个部分中我会设置一个情景,假如你是一位威尼斯的导游,请你向你的游客介绍有关狂欢节的信息。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但由于前面已经进行了多项铺垫练习,学生们对于这一话题已经从感性思维上升到了理性认识,他们可以根据课文以及课前搜集的信息完成这一部分的活动,此部分锻炼了学生们整合信息的能力和说的能力。

第五个环节:课后作业

1.模仿课文写一篇100字左右的作文,介绍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这种写作使学生在借鉴时避免可能犯的语病。对学生将来完整的、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有好处。这是孤立分散语言操练形式如单句翻译所比不上的。总之,它也符合“读――听说――写”的教学模式和认知规律

2.记忆单词及词组

课后反思:阅读教学是英语学习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

板书设计:Module4 Carnival

New words: memory hide pretend revive book

Phrases: dress up, come to an end, date back to, think of, last for

高中英语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很幸运自己能在实验中学高二英语组这个大家庭里,在备课组各位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在不断的成长。现在我把自己的一堂写作课的思路,内容,过程呈现给大家,(实际上只能说是给大家说一遍)也是抱着向各位老前辈学习的态度,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指导和帮助。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本模块以A job worth doing为话题,旨在通过模块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中各种工作及其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并设想未来的工作类型。写作部分要求学生就某一项工作写一封求职信,咨询有关此项工作的情况,并介绍自己的简历。英语写作是一个创作性的学习过程。它对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思维的逻辑性和文章的条理性都比口语要求更高。也因为在reading 等输入之后,写作做为输出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本单元的写作课,以及以往的每次写作课都是根据这一原则进行授课的。

2)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把握如何写好求职信。

②技能目标:掌握求职信的写作。

③情感目标:通过读招聘广告,读求职信,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他们奉献社会、回报社会的精神,同时使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才会为自己的美好将来打下基础。

3)教学用具: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依据导入-分析—写作-讲评的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主要运用了学生为中心,任务为中心,活动为主合作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全班分享,学生不觉得写作课是单调的,反而觉得有兴趣。

三、学习方法

1) 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去背 诵或模仿好的句子,只有平时积累了,考试时自然会胸有成竹。

2) 指导学生写一封好的求职信。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阅读并翻译一则招聘广告,继而对比学生和老师翻译的不同。

把广告翻译成中文,主要是想让学生对比两种语言的差异,把握广告这种文体的语言特点。课本提供了五则广告,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只翻译了一则。

当在学生说了自己的答案之后,我把自己的翻译展示出来

Models wanted over the summer. Im looking for a number of models to work both in the studio and on location. 通夏热招室内、外景模特数名,If youre thinking about a career as a model, or actress, this might be a good chance to get some good shots. Email: jonathan@ modelsearch. Com名模事业,超女之路,莫失良机,闪亮出镜!

由于这之间的.差异,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调动起来。

既然有了兴趣,那么我们如果想要应聘怎么办? 同学们回答,写求职信,那么如何写好求职信呢? 自然进入第二个环节———写作文

2.写作文:

(1)阅读课本上所给出的求职信,并分析求职信的结构。(除了开头,结尾,主体是中间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求职信的缘由及动机;第二部分介绍个人情况;第三部分通常是询问、安排参加面试的时间或说明彼此联系的方式。包括在结尾处的客套话。)

(2)拓展:

1)由于考虑到求职信有很多可以套用的句型,所以在这里我给学生拓展了不少固定句型。

比如,第一部分

① I wish to apply for the job you are offering in the newspaper

②Learning from the newspaper that you are looking for a Network Engineer,I should like to apply for the post.

③Im writing in the hopes that you will be able to offer me the job.

第二部分

① I graduated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② My major is English.

第三部分

①I should be grateful for an early reply.

②I would be very thankful if you could give me a chance.

其中斜体部分可根据自己情况进行更改。这一环节主要运用了齐读,造句等方式,让学生记忆,为接下来写作文打基础。

2)拿到今天的课堂任务---中文叙述的求职信,进行写作。

(3)讨论。由于所给任务与所达要求有较大出入,所以这一环节很有必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至少5分钟,让各层次的同学共同做好写作的准备。针对考试要求,我提出一下要求:要点全面,结构准确,关键词正确。比如,一共包含几个要点;第一部分缘由是什么,第二部分又怎么介绍自己;具体到关键词“特别”怎么说,“秘书”“打字员”又怎么拼写。

(4)写作:根据刚才讨论所做的笔记,学生自己完成任务。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经过前面内容的输入,可谓水到渠成。按考试的要求,需要13-15分钟。一般情况下,学生在黑板上写较之下面写要慢,所以我找了两个同学,其中一个写开头和结尾的两段,另一个写中间自我介绍这段。

(5)①作文讲评。分析黑板上作文的错误。

②打分。拿出一分钟左右让同学们给打个分数,引导同学们不仅关注怎样写作文,更要注意什么样的作文可以得高分。这才是最终我们要达到的目的。

(6)范文展示。 看范文对于每个要点,结构,及关键词的处理。并让同学们齐读,把范文大声读出来。

3.总结:最后课堂小结,重现求职信的结构,如有时间,让学生改写作文。

4.作业。改写并课下上交。

五、时间分配:

导入:5分钟 分析结构:3分钟 展示句型,作业:4分钟

讨论:5分钟 写作:15分钟 讲评:3分钟

范文展示:3分钟 总结:2分钟

以上就是整节课的过程,其中有很多不足之处,殷切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中英语说课稿 篇7

一、课程背景与教材分析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识。本单元以“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为主题,旨在通过英语学习,不仅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教材选取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阅读材料、听力材料、口语活动和写作任务,内容丰富多样,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共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renewable energy”, “carbon footpri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等;能够理解和分析关于环境保护的英文文章或听力材料。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与热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

词汇与短语:重点学习环境保护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如污染类型、环保措施、可持续发展概念等。

阅读理解:一篇关于全球变暖及其影响的英文文章,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案。

听力训练:一段关于环保行动的社会访谈或新闻报道,训练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总结观点的能力。

口语表达:小组讨论“我们可以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和创意方案。

写作练习:撰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或提出一项具体的环保倡议。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环保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任务型教学法:设计一系列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引出环境保护的话题。

词汇学习:结合图片和例句,讲解环境保护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并进行跟读和造句练习。

阅读理解:发放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听力训练:播放听力材料,要求学生注意关键词汇和细节信息,完成相关练习。

口语表达: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提出环保倡议,并进行汇报展示。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提供写作指导和范文,学生独立完成作文并相互批改。

总结反馈:总结本课重点,表扬学生的表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以环境保护为主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和写作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同时,还应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高中英语说课稿 篇8

一、 说教材

1、 材的地位和内容

该课文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 是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阅读课。文章介绍了有名医生John Snow 是如何通过考察、分析和探究的科学方法,发现并控制“霍乱”这种传染疾病的。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感悟到科学家的周密观察、勇于探索、认真分析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发现的全过程具有其科学的严密性。该课文出现了英语重要语法知识--过去分词的用法。

2、 教学目标

根据该教材的特点以及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我拟定下列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词汇:defeat attend expose cure outbreak control absorb severe valuable strict pump 等

语法:过去分词作定语和表语

2) 语言技能目标

练习并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和写的能力,侧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精神相融合的素养

4) 学习策略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互动交流以及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有效地自我调控,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信息,并运用有效教学资源

5) 文化意识目标

3、 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所读课文;把握过去分词的用法

难点:利用所学词汇、句型,围绕主题进行叙述

二、说教法

根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根据“整体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当前教学改革的新理念,为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运用“任务型”英语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组织和监控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促使学生通过探究、独立思考以及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果,采用“讨论学习法”。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三、说教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根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实现该课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为重点,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我设计以下教学步骤

Task 1

任务1为导入教学环节,是学生进入阅读材料和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热身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具体作法如下:让学生说出自己熟知的科学家姓名、其发明、工作、生活的情况。完成此任务将使学生学到知识、尝到乐趣、获得聪明、受到鼓舞。

T: Name some famous scientists you know and tell something about them.

S: Charles Darwin---He was British. He wrote the Origin of Species.

S: Thomas Edison---He was an American inventor. He invented electric light bulb.

S: Stephen Hawking---He is a British. He studied black holes of space.

Task 2

任务2 呈现教学材料,设计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练习学生阅读方法,利用Scanning阅读法,阅读课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探究,独立思考,观察和分析,浏览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在下表填写,并口头叙述。达到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练习的目的。

Task 3

再读课文,完成以下判定正误题。要求学生对读到的信息进行理解和整理,通过讨论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语言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重组信息,作出判定。从而提高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Task 4

任务4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霍乱知识的文章,向医生了解什么是霍乱,人类感染后回出现什么症状。并说出还有哪些传染病。

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均以任务型教学法贯穿。任务的设计都以教材的特点作为重要依据,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任务的编排依照了从简入繁,从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实际,符合认知规律。学生通过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习得了语言知识,培养和形成了语言技能,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而且,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加强了对学生品格情操的培养。同时,提高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策略。学生在讨论学习和合作学习中形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英语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高一英语第十五单元的话题是“play”戏剧, 整个单元的设计围绕“戏剧”展开听、说、读、写多种教学活动,内容涉及“编故事表演”、“读剧本”、“如何写剧本”等,让学生初步熟悉戏剧, 学会剧本的欣赏、写作和表演。我上的这节课本单元的第三节阅读训练课,是由法国19世纪后半期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改编的短剧。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要让学生接触、了解戏剧的一些特点,又要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来体验语言,而提升自己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戏剧的体裁,熟悉和体验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和剧中人物的典型语言。

(2)在认知、理解剧情的基础上,学会欣赏戏剧。

能力目标:

(1)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阅读技巧,培养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2)能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同时能根据上下文线索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3)能根据所读材料运用适当语言进行表演。

德育目标:通过本文激发学生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悟,整体提高人文素质。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此外,每一门课程都应该尽可能结合学科特点,把培养学生的情感融化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3、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了解戏剧的文体特点并以此指导阅读;训练skimming, scanning, careful reading等阅读微技能;

2.对戏剧深层次的`理解及戏剧的欣赏,认识及分析主人公的人物特征及人物性格。

(2)难点:

1.阅读技能的训练;

2.对戏剧的欣赏及课本剧的表演。

4、教学辅助工具:

(1) 收音机;

(2)多媒体

(3)项链

二、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

由前面两节课编故事及表演引出戏剧和学生们所喜欢的不同戏剧类型(funny plays,serious plays or sad plays),然后通过brainstorm让学生以个人活动的方式列举出中外著名的剧作家,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把作家、作品、国籍进行连线,以此引人法国作家莫泊桑及短剧《项链》。这样通过师生互动,激活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面进行本文的阅读做了铺垫和准备。

2、新课的讲解

(1)不同层次的阅读技能训练;

首先是Speed reading,a. skimming,让学生进行跳跃式阅读,找出本剧中三个场景涉及的人物、时间、地点、旁白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英语戏剧体裁。b. skanning,快速默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为下一步找出细节作好铺垫,教师要求学生(work in pairs)给每一场景取一个标题, 以此培养他们找寻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句和概括大意的技能。

然后是careful reading ,a. 扫 读 :用多媒体展示针对每个场景提出的2-3个问题,学生通过扫读来获取细节信息。在通读全文梳理文章,理解主题基础上,学生熟悉了故事内容,才能学会如何欣赏戏剧, 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b .朗读:让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结构并从中得到自己的感受。这也为下一步学生分角色朗读做好铺垫,通过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能够做到全身心的参与,学习积极性也得以充分发挥。

学生通过以上活动,从基本框架到细节信息把握住了这篇戏剧。

接下来的环节是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几幅图片让学生复述课文,这既是理解基础上的表达,也是对理解的检验。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各种语用能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连贯表达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促进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

(2)在情境中激思,培养创新思维:

在课文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巧设疑问,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

在careful reading的扫读中,每个场景的2-3个问题之后给学生提出一些预测和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作一些开发创造性思维的四人一组的小组讨论,如:“Pierre为什么会接受邀请“Mathilde会借什么样的项链?“你丢失了项链,你会怎么去处理?”,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这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既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适时设问,是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也因此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课文复述完之后,给学生提出更为深层次的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Pierre、Jeanne and Mathilde? Why do you think so? ”,分析主人公尤其是Mathilde的人物特征,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项链》这篇文章一直以来被理解为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我则鼓励学生阐述各自不同的观点及理由,学生认为她虚荣之外,还很傻,同时她也很诚实,很勇毅等。让学生对此问题的各抒己见,学生批判性地看问题体现了新教材的精神。其中我从诚实谈到到 “诚信”,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诚信的看法。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熏陶,整体提高人文素质,而学生用英语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也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3、板书展示:

Unit 15 The Necklace

Guy de Maupassant Mathilde: a young lady

(1850-1893) Pierre: A government worker, Mathildes husband

Ball of Fat / My Uncle Jules Jeanne: A young lady; Mathildes Good friend

4、作业的布置:

(1)用戏剧的体裁续写本文-第四幕场景,以“Mathilde得知真相后”为题要求学生进行课文续写,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目的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丰富学生想象力,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2)用英语排练这篇短剧,包括自己续写的结局:

三、教学反馈与反思:

1. 时间未能合理安排,给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和表达的时间不够充分;

2. 引导学生对戏剧的欣赏做的不够;

3. 对学生续写的精彩的场景没有列出一本作品展示。

由于缺少经验,在说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足,敬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高中英语说课稿 篇10

教学目标:

学生基本掌握meat,rice,noodles,fish,milk.懂得Do you like??”是提问“你喜欢???”并能作出相应的回答。

通过说唱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通过学习、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所学语言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启发和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食物的英语单词,谈论并询问他人的喜好。

教学难点:

一般疑问句的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食物图片。

教学过程:

Step1 热身运动(反应游戏:Touch your face, Touch your nose)

通过TPR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做好上课的准备。

Step2 揭示课题

T: 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吃什么食物?

S:肉、牛奶??

T:同学们想知道这些食物用英语怎么说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直接点明这堂课的学习任务。

Step3 师生交流

T:出示fish图片.I like fish.(表现出喜欢的样子)Do you like fish?引导学生回答 Yes,Ido.

T:Here you are.(做出给对方的样子)

S:Thank you.

教师可以和多几个同学练习。

T:出示noodles图片 Idon’t like noodles(表现出不喜欢的.样子-摇头)Do you like noodles?引导学生回答 No,Idon’t

教学其他单词方法同上。

备课思路:师生的真实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通过

这种自然的方式把新的语言项目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培养自信心。

Step 4 Let’s chant (多媒体课件)

noodles noodles是面条 面条noodles细又长

milk milk是牛奶牛奶milk白又甜

fish fish是鱼肉鱼肉fish鲜又鲜

meat meat是肉类 肉类meat真好吃

把单词编成chant,巩固学生记忆,将枯燥乏味的词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Step 5 听歌并学唱歌曲

播放学生比较熟悉的旋律“How old are you?”然后根据旋律改歌词。 Do you like meat?

唱歌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把歌谣作为学习一般疑问句、培养听力、检验知识掌握情况、复习巩固知识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一种手段。

Step 6 课文教学

老师对学生说:“Ms Smart,Lingling,Sam,Amy,Tom正在吃饭,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喜欢的食物是什么。”

(多媒体课件)呈现活动1,请学生认真听,试着理解课文内容,听第一遍录音后,老师提问:“What does Lingling like? What does Sam like? What does Amy like? What does Tom like?”请学生带着问题听第二遍录音,最后,请学生边听边指向相应的图画,并模仿跟读。

Step 7合作学习

每组一个学生拿着食物图片问同桌:“Do you like??”另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回答:“Yes, I do. ∕ No, I don’t.

高中英语说课稿 篇11

大家好,今天我要介绍的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2第4单元Wildlife Protection的阅读部分。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我的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我来讲下我的教材分析。这主要包括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和难点四个方面。

1.教材内容分析

这篇阅读材料紧扣本单元的中心话题“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讲述了一个叫戴西的小女孩在梦里和一些野生濒临灭绝的动物交谈,知道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既是对前面热身部分的升华,也是这单元的主题内容和词汇学习的重点。这篇文章结构十分清晰,是按戴西在梦中的的三次飞毯经历来分段的,但段落大意不是很明确。此外,在这篇文章中出现的生词不是很多。

(下面,我来讲下对学生学情的分析)

2.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单元的主题“野生动物保护”的话题是十分的熟悉,而且学生们对各种各样的动物也十分的感兴趣。高一现阶段的学生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像寻读,略读,概括等阅读技能,他们也能就一些问题进行英语对话讨论。但是,学生对文中出现的组织WWF并不清楚,对有些句子所隐含的话外之音也不是很清楚,也对独立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感到困难。

3.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目标。

语言技能:1)学生能够应用不同的阅读技能得到所需的信息;

2)在略读后,学生能概括各段段落大意;

3)学生能够分析作者某些句子的写作意图,像“No rainforest, no animals, no drugs” and “And there are always WWF.”

语言知识:1)学生能知道更多的关于为什么一些动物濒临灭绝以及如何保护它们;

2)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重要词汇: mercy, importance, contain等等;

情感态度: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文化意识:学生能对WWF组织有一定的了解。

学习策略:1)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谈论如何保护动物,学生能提高他们的交际策略;

2)学生能通过网络获得更多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

4.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这些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这要如下:)

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1)学生们要提高他们的寻读,略读,概括等阅读技能;2)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理解文章大意;3)学生能够掌握使用文中的重要新词。

难点:本节颗的难点是1)学生要能概括出各段的段落大意;2)学生要分析出文中有些句子的隐含意义,深入理解文章。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本堂课主要采用双向互动模式和交际教学法。在学生篇章的学习教学时,主要是采用双向互动模式,分步骤的读前、读中、读后的阶段行的学习,使学生们渐进深入的理解文章。此外,本堂课我重在培养学生的的能力,因此,我选择使用交际教学法。在具体教学创设情景,活动教学为辅。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发展和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

三、 教学设计/教学步骤:

说完教学方法后,我要介绍下本节课的教学步骤。本节课共40分钟,计划分5步骤完成,热身,读前活动,课文阅读理解,然后是读后巩固,最后是作业布置。。

步骤1. “热身”(Warming-up):

步骤一是热身活动,我会给学生放一小段讲述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视频。然后,我会将视频中出现的动物的照片放在PPT上,再让学生说下出现在视频内的野生动物的英文名字,像south China tiger, Milu deer, Panda等等。我会和学生一起完成这项任务。然后,我让学生想出更多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英文名字或未学过的动物的中文名字。通过视频、照片还有学生自己的动脑思考,让学生对本堂课产生兴趣,进入课堂,熟悉本堂课的主角“野生动物”。这个热身步骤将大概耗时3分钟。

步骤2.读前(Pre-reading)

第二个步骤是读前,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我会给学生们介绍一下WWF的一些知识,基本上学生们对这个组织没有什么了解。第二个活动是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介绍完该组织是保护一些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后,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Why are some animals in danger?”。然后请一些学生发表他们的想法。这个步骤主要是让学生对这片文章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扫除部分阅读障碍,而且随着学生的思考,他们会对文章更加感兴趣。在这些活动之中,我也可以让学生接触了解一些文中的单词,比如fur, protect, affect都会在这步骤中出现。这个读前步骤将大概耗时5分钟。

步骤三:课文阅读(While-reading)

第三步是课文的阅读理解,包括三个活动,略读、扫读和精读。

1)略读( skimming):

略读前我会告诉学生他们需要快速的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这篇文章结构虽然简单,但每段的段落大意概括并不是表面上的戴西到哪里和某某野生动物聊了什么,需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因此,概括每段的大意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难度,我会根据情况给学生一些提示词,如果学生还有一定的疑惑,我会在PPT上出示一些答案,让学生进行选择,降低难度,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对全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他们的略读的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升。这个略读步骤将大概耗时5分钟。

2)扫读(scanning)

扫读之后我会让学生进行扫读判断对错。扫读之前我会把对错题打到屏幕上,让学生想扫视一遍,再让学生快速扫视全文,找到相应的句子判断对错。这样学生们对文章的细节内容也会有所了解,也锻炼他们的扫读能力。这个扫读步骤将大概耗时3分钟。

3)精读(close reading)

第三个活动精读之前,我会给学生一个报表格,他们需要一段一段的读过来,把戴西每次和动物的了解所得仔细阅读,填入表格戴西每次碰见的动物,他们的情况和结果。学生阅读完并完成表格后,请些同学上黑板填表格,地下的同学进行批阅并修改。然后再问学生们几个他们读后需要理解的三个问题“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us from the first paragraph?”, “How the government help protect the elephants?”,和“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sentences ‘No rainforest, no animals, no drugs.’ and ‘and there was always WWF.’?”。这几个问题涉及文中句中和段落的隐含意义,对文章的理解十分重要,对学生而言也比较困难。我先会给他们一些关键提示词,或者再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通过精读这过程,学生能深入理解文章,也锻炼分析文章,段落和句子弦外之音的能力。这个精读步骤将大概耗时3分钟。

步骤四:读后巩固(Post-reading)

接下来是第四步读后巩固,这个步骤时,我会让学生们每4人组成一组,然后讨论课本27页上的问题,如何解决好农民的生活和公园里动物的生活问题,如何才能很好地保护动物等等。讨论之后,请个别同学给同学们报告他们的讨论结果。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都已经具备回答这些问题的背景知识,而且现实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读后巩固步骤将大概耗时10分钟。

步骤五:作业布置(homework)

最后一步是布置作业,大概耗时2分钟。让学生写一篇以How to Protect Wildlife为题的小短文,让学生上网查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再结合他们在课上的结果进行写作。这使学生在课外利用网路进行自主学习,扩展知识面又结合课内所学。

四、板书设计(Blackboard Design):

最后我来讲一下我的板书设计,中间是学生要填的表格,也是文章的脉络,两边的是生词,有一些是在读前活动会涉及到的,大部分是在课文阅读里教授的。

Unit 4 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

protect Animal Situation Result carpet

fur Para 1 antelope being hunt decrease powerful

affect Para 2 respond

in relief Para 3 importance

mosquitoes appreciate

高中英语说课稿 篇12

A Teaching Plan Speech for the Reading part of Unit 1

Good morning, teachers.

My name isXX. Today, I’ll talk about how to teach the Reading part of Unit 1, School Life in the UK, in the student’s Book 1. It is made up of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is articlr is from a school magzine written by an exchange student. After studying in the UK for one year, she gives us a brief but clear description about what school life in the UK is like from her own experience. The Reading Strategy of this unit teaches students two basic reading skills, skimming and scanning.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master the two skills and to apply them to their future study.

Teaching aims:

XXXX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XXXX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XXXX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my teaching theories,methods and aids.

While dealing with this lesson, I’ll do my best to carry out the following theories: 1. Make the Ss the real masters in class while the teacher acts as director. 2. Combine the language structures with the language functions.

3. Let the students receive some moral education while they are learn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Question-and-answer activity teaching method Free discussion method

Pair work or individual work Task-approach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aids: a projector a tape recorder multimedia the blackboard

Part three is the teaching procedures of this part.

1. Lead-in:

1.1 Show some pictures and movies about school life in the UK 1.2 Ask students to present the information they have collected before 1.3 Ask them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and to try to think of the reasons.

2. Reading comprehension:

2.1 Ask students to go through the article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nd to try to finish PartA

Inform them to only focus on and identify the information needed.

2.2 Ask students to reread the whole text. Then let them answers some questions on the multimedia and check the answers as a class. These questions will check students’ ability to read and locate specific information.

(Q1:What time do British schools usually begin? What time do they usually end?

Q2: On average, 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a class in the UK?

Q3:Why did Wei Hua find her homework difficult at the beginning of her study in the Uk? Q4: What do British students usually eat after their main meal?

Q5: Which British city did Wei Hua go to?)

2.3 Have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recorder, and ask them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one and pronounciation.

2.4 Have students do some exercise in order to arouse their interest and enhance their further comprehension.

A. What specific aspect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teachers, classmates, friends, subjects,

homework/assignments, grades, timetable, activities, school facilities, host family, food, hobbies, customs, traditions,festivals)

2.5 Make students focus on the above two exercises, and let them discuss the reading methods they use to do the two exercises.

2.6 Have students focus on the Reading Strategy on P3.

Tell them that skimming is to look at the titles and headlines, the first and last sentences of paragraphs and the first and last paragraphs as well as pictures and charts to get a general idea of what a text is about. And scanning is to focus on keywords and phrases, dates, numbers, etc. to find certain information in a text quickly.

2.7 Have students be familiar with some language points(blackboard) in the text and then give them some examples sentences.

A. experience(line 2): countable noun B. attend(6) C. way(9) D. earn(10) E. sound(11): linking verb F. as…as…(20) G. for free(29) H. miss(42): verb 2.8 Ask students do an activity: Interview Wei Hua

This activity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imagination.

2.9 Have students discuss what aspects may be included if they write an acticle about the differences of school life betwween UK and China. 3. Homework:

A. Write the article discussed before.

B. Do the exercises in the Workbook. C. Retell the text.

Part 4 is the blackboard design.

Reading: School life in the UK

Diagram:

Language Points:

A. experience(line 2): countable noun B. attend(6) C. way(9) D. earn(10) E. sound(11): linking verb F. as…as…(20) G. for free(29) H. miss(42): verb

高中英语说课稿 篇13

【教材分析]】

本模块的话题是我的地区,本节课的话题是欧洲农村的问题。该节课的内容是Cultural Corner,该内容是讲述欧洲农村由于面临一系列问题而陷入困境的故事。文章主要就描述了青年人由于喜欢喧嚣热闹生活搬迁区城市,农村工作机会少,城市人口来农村买房带动农村房价上涨导致本地区人买不起房子,以及农业赚钱利润不多这四个方面问题。由于教材对cultural corner这个部分的定义为“借助于篇章阅读的形式,介绍丰富详实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农村问题也正好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这促使我通过文化扩展的方式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对中欧农村的异同的文化意识。

[学情分析]

这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新生,他们应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能够把握文章的大意和细节,但在寻找到有用信息并再加工上还需磨练。在语言表达方面,学生有能力大致回答我设计的课堂问题,但在文化话题的表达上比较吃力,需要用框架和一些句型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并扫清障碍。

[核心任务]

阅读cultural corner并对比中国的农村,谈自己对中欧农村异同的观点。。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细节内容对文章进行理解和加工,并通过与文章相关的中国农村的阅读,开展话题讨论并能流利的表达自己对中欧农村异同的观点。。

2. 语言技能

1)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并能有效获取有用信息。

2)帮助学生正确拼读单词。

3. 情感态度

通过讨论和小组竞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篇章阅读帮助学生提升对中欧农村异同的文化意识。

4. 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的大意和观点;

2) 帮助学生扩展视野,了解中欧农村的异同。

5. 教学难点

通过篇章阅读帮助学生提升自己对中欧农村异同的文化意识并表达出来。

6. 教学方法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cooperative learning.

高中英语说课稿 篇14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Who am I 出自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第二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的话题是工厂技术,计算机的发展史和机器人。计算机对于高中生来说是较熟悉的一个话题,但“Who am I”这篇阅读材料所选语言材料属于科普说明文,内容较为抽象,文章也有一些专业术语,对高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篇阅读材料以第一人称的拟人手法介绍了计算机发展演变的历史和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这样拟人的手法使得文章读起来妙趣横生,抽象的专业知识介绍起来也浅显易懂。这篇文章是整个单元的重点,融汇了听、说、读、写语言知识点,同时在句子表达上运用到了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为下一个课时的语法教学作好了铺垫。

2、说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1)、掌握单词和词组:

abacus. calculator. PC. laptop. PDA. calculate. universal. simplify. sum. logical. logically. revolution. operator. technology. technologic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elligent .solve. tube. total. web. application. finance. mobile. explore. anyhow. From…on. as a result. so…that….

(2)(掌握句型)

A. Over time I have been changed quite a lot.

B. First as a PC and then as a laptop ,I have been used in offices and homes sice the 1970s.

C. Over time my memory has developed so much that ,like an elephant ,I never forget any thing I have been told !

D. Since the 1970s many new applications have been found for me .

E.I have also been put into robots and used to make mobile phones as well as help with medical operations .

②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略读(skim),查读(scan)以及获取信息能力。

(2)培养学生在阅读时从词的构成以及上下文猜测词意的能力。

(3)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教会学生用第一人称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描述一件事。

③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篇文章,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当今社会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以及鼓励他们积极探索新科技发展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阅读以时间为顺序了解一件事的发展过程。

2、培养学生阅读时通过构词法以及看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

二、说教法: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具体任务,我主要用以下教学方法:

①整体阅读教学法,让学生分别进行读前、读中、读后训练,由浅入深消化课文。 ②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完成目标。

③开放性教学策略,如brainstorm role play.等

④因材施教法:根据学生程度,把课文难度适度降低。

三、说学法:

由于学生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及熟悉,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与合作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用以下学法:

①五官并用法,如多动脑、动嘴、动手、动口。

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让学生掌握词汇、句型、课文内容。

③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四、说教学程序:

Step Ⅰ.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

1.以幻灯片的方式展开此部分Warming up里有关计算机发展的七部图片,询问学生以下问题:

①What are they ?(ask the students to tell them one by one in English and spell them) ②Ask students to discuss what these items have in common.

③Which one can help me most in teaching English ?show students the sentence structures of giving opinions ,such as in my opinion ,I think ……

这部分设计让学生熟悉有关单词,熟悉作出决定及意见的句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StepⅡ Pre-readirg

1.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 on P18 and guess :

Who am I ?

What is the passage about ?

2.Ask students to brainstorm :In which aspects have computer been used today ? Work out a list and compare it with your partner .

此任务能让学生通过标题、插图预测文章内容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

Step Ⅲ.Reading

1.Skim the passage to check whether their predictions are right or not .

2.Scan the passage again ,and do exercise 3 in pre-reading part .

3.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这些信息并完成下面表格:

1642: .

1822:The analytical machine was wade by Charles Babbage.: .

1940s: .

:The first family of computers was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1970s: .

Now: .

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从文章当中自主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并填写以上问题,教师一边帮学生retell及校对,一边解释所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名词,让学生由易到难掌握课文。

4、careful reading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once more and fill out the chart of requirement 2 on P19 这部分需要学生精读课文并寻找相关具体信息,建议学生碰到生词时看下上文猜测词义。

StepⅣ Listening and Speaking

1、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记下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发明了什么类型的计算机,听完录音让学生复述那些内容。

2.Role play :叫学生以第一人称扮演不同时期的计算机。

StepⅤ 拓展

1.再现最初的七副图片,询问学生:What’s next ?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下一种计算机的模样与作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画出其样子。

Step Ⅵ Homework

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a passag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s.

Step Ⅶ Conclusion

五、说板书

Unit 3 Who Am I ?

1642: The computer began as a calculating machine.

1822: The analytical machine was made by …

1936:The computer grew rapidly both in size and brain power.

1940s:…had grown as large as a room .

1960s:The first family of computers…

1970s:computers were used in offices and homes .

Now :Computer connect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本课所倡导的教学基本理念是:

1、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培养。

2、整体设计目标,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4、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教学反思:本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能较好地把听说读写融汇在一起训练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层次不一,在说时可能一部分学生不能开口,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设计内容更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比如让这些基础很差的学生先预习,熟悉课文单词。另外,教师也可在课后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计算机发展史。

高中英语说课稿 篇15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2第4单元Wildlif Protection 阅读部分 How Daisy Learned to Protect Wildlife。我将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介绍我的课: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板书设计。

首先,我想分析一下教材和学生情况,我所要讲的课是本单元的第一部分,也就是warming up 和阅读部分。本单元的话题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学生对动物保护非常的感兴趣,所以在提到野生动物以及保护措施时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见解。我的学生来自高中一年级,他们大都能够用一些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英语热情高,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会尽量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及口头表达活动,给他们足够的空间练习口语。但是他们阅读能力还比较弱,没有掌握好阅读技巧,尤其还不会运用读前预测,跳读,精读等阅读技巧理解课文。本节课我将着重教授阅读技巧如读前预测、跳读、精读等。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本课重难点。第一、语言知识,学生在warming up 和pre-reading时尽量能够掌握本单元重点单词和短语。第二、语言技能,本课主要是以阅读为主,所以学生要学习和掌握扫读,跳读,精读等阅读技巧。第三、情感目标,学生知道保护野生动物和濒危动物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小动物。第四、文化意识,学生了解保护野生动物不是一个人,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了解世界上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如WWF。第五,学习策略,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而本课的重点是学生能够自由发表保护野生动物的建议,能够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阅读技巧的掌握是即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交际法。

接下来,是关键的环节——教学步骤,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warming up,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和homework。

步骤一、warming up(5m)

我首先播放一个视频,视频的内容是野生动物如何面临死亡、灭绝的。通过视频引发学生对野生动物为什么越来越少的思考,学生根据短片和自身了解给出多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这之后,我会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和国家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很多保护野生动物的组织逐渐形成,如WWF(介绍这组织的)。我会让学生翻开课本的27页,这里有对WWF具体的介绍。

在这个环节中,引入本文主题,学生能够熟悉本文的重要话题——野生动物保护,以及了解重要的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他们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步骤二、pre-reading(5m)

这里我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题目How Daisy Learned to Protect Wildlife及在热身环节的讨论过的话题,预测一下文章将要讲述什么样的内容。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学习如何通过文章的标题找到跟文章内容相关的信息,并能掌握预测技巧运用到实际阅读中。

步骤三、while-reading(25m)

While-reading是正文部分,将花费25分钟。首先,我会给出文章中各个自然段的中心意思,是打乱循序的。要求学生跳读文章各段给各个自然段找到正确的中心意思。学生能够运用跳读技巧找出各段体现主题的词语和句子,选出各段的中心意思。其次,我要求学生根据我设计表格来精读文章,表格是关于Daisy三次拜访野生动物的经历,包括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和野生动物未受保护和受保护的不同结果。学生认真的阅读课文,阅读后,学生四人为一小组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了解进行讨论,最终得出小组答案,我会让小组代表说说该组的最终答案。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够通过精读找到文章中的细节内容,这些细节内容都体现文章的话题,是对文章话题的具体表现。有助于学生跟好的理解话题。同时学生间小组讨论合作有利于学习互补。根据以上对各个段落的中心意思的总结及Daisy三次野生动物拜访的总结,学生可以根据已知的信息很容易的总结出本文的主旨。为了能够及时巩固已学的知识,接着,我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各个段落的中心意思及Daisy三次野生动物拜访的总结复述课文。

步骤四、post-reading(8m)

我要求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如何保护野生动物的对策,比赛哪组是“献计王”。学生通过激烈地讨论,集思广益。那组的对策最多最妙为赢家将得到“献计王”的称号。

步骤五、homework(2m)

在文中找到表达建议的语句。

上网搜索保护野生动物的对策,并能用建议性的语句给WWF写三条保护野生动物的建议。还要上网多了解一些世界保护野生动物的组织。写三条保护野生动物的建议是为了下节课写作做准备。

板书如下:

Unit 4 How Daisy Learned to Protect Wildlife

Paragraph(main idea ) Animal Situation Result

Para.1 Tibet Antelope Be hunted Numbers are descreasing

Para.2 … … …

Para.3/4 … …. ….

carpet

fur

distant

mercy

certain

burst into laughter

in relief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