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精选19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80~81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师:说一说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
师:同学们对三角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探究新知。
1、三角形的`特征。
(1)画一画。
师:请你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并和同桌边指边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师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师板书。(教师板书各部分名称)
(2)摆一摆。
师:每根小棒相当于一条线段。请你动手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找一学生上投影前摆一摆,并说一说是怎么摆的?
(3)看一看。
老师也摆了一个三角形,课件出示。
你们有什么看法?
教师用课件演示并强调: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4)找一找。
下面图形中是三角形的请打√,不是三角形的请打×,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
2、三角形的特性。
(1)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师生拿出平行四边形框架。
师:用手拉动,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容易变形,不稳定。)
指导学生操作:去掉一条边,再扣上拼组成三角形框架。
师:再拉一拉有什么感觉?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稳定性)
(2)生活中寻找三角形的特性。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你能举个例子吗?
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请你找出各图中哪有三角形?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引入。
故事引入,两个三角形争论谁的个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这两个三角形的高,并准备好相应的两个三角形学具试着让学生前面来分别指一指它们的高,并比一比。
师:请你拿出(指锐角三角形)这样一个三角形,试着指一指它的高。
(2)看书自学。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打开书81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和你的想法一样吗?
师:谁来说一说?
请你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
(3)教师板演。
我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 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想想怎样以AC边为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
生说高的画法,师板演,并强调用三角板画高的方法。
(4)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高。
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为什么?
(三)应用练习。
1、填空:
三角形有( )个顶点,( )条边,( )个角。
2、学校的椅子坏了,课件演示,怎样加固它呢?(教材86页第2题)
3、小明画了三角形的一条高,你说他画的对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还想了解和三角形有关的哪些知识?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80~81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师:说一说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
师:同学们对三角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探究新知。
1、三角形的特征。
(1)画一画。
师:请你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并和同桌边指边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师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师板书。(教师板书各部分名称)
(2)摆一摆。
师:每根小棒相当于一条线段。请你动手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找一学生上投影前摆一摆,并说一说是怎么摆的?
(3)看一看。
老师也摆了一个三角形,课件出示。
你们有什么看法?
教师用课件演示并强调: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4)找一找。
下面图形中是三角形的请打√,不是三角形的请打×,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
2、三角形的特性。
(1)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师生拿出平行四边形框架。
师:用手拉动,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容易变形,不稳定。)
指导学生操作:去掉一条边,再扣上拼组成三角形框架。
师:再拉一拉有什么感觉?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稳定性)
(2)生活中寻找三角形的特性。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你能举个例子吗?
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请你找出各图中哪有三角形?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引入。
故事引入,两个三角形争论谁的个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这两个三角形的高,并准备好相应的两个三角形学具试着让学生前面来分别指一指它们的高,并比一比。
师:请你拿出(指锐角三角形)这样一个三角形,试着指一指它的高。
(2)看书自学。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打开书81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和你的想法一样吗?
师:谁来说一说?
请你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
(3)教师板演。
我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 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想想怎样以AC边为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
生说高的画法,师板演,并强调用三角板画高的方法。
(4)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高。
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为什么?
(三)应用练习。
1、填空:
三角形有( )个顶点,( )条边,( )个角。
2、学校的椅子坏了,课件演示,怎样加固它呢?(教材86页第2题)
3、小明画了三角形的一条高,你说他画的对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还想了解和三角形有关的哪些知识?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80~81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师:说一说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
师:同学们对三角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探究新知。
1、三角形的特征。
(1)画一画。
师:请你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并和同桌边指边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师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师板书。(教师板书各部分名称)
(2)摆一摆。
师:每根小棒相当于一条线段。请你动手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找一学生上投影前摆一摆,并说一说是怎么摆的?
(3)看一看。
老师也摆了一个三角形,课件出示。
你们有什么看法?
教师用课件演示并强调: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4)找一找。
下面图形中是三角形的请打√,不是三角形的请打×,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
2、三角形的特性。
(1)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师生拿出平行四边形框架。
师:用手拉动,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容易变形,不稳定。)
指导学生操作:去掉一条边,再扣上拼组成三角形框架。
师:再拉一拉有什么感觉?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稳定性)
(2)生活中寻找三角形的特性。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你能举个例子吗?
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请你找出各图中哪有三角形?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引入。
故事引入,两个三角形争论谁的'个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这两个三角形的高,并准备好相应的两个三角形学具试着让学生前面来分别指一指它们的高,并比一比。
师:请你拿出(指锐角三角形)这样一个三角形,试着指一指它的高。
(2)看书自学。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打开书81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和你的想法一样吗?
师:谁来说一说?
请你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
(3)教师板演。
我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 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想想怎样以AC边为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
生说高的画法,师板演,并强调用三角板画高的方法。
(4)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高。
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为什么?
(三)应用练习。
1、填空:
三角形有( )个顶点,( )条边,( )个角。
2、学校的椅子坏了,课件演示,怎样加固它呢?(教材86页第2题)
3、小明画了三角形的一条高,你说他画的对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还想了解和三角形有关的哪些知识?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篇4
课前互动:同学们,你们接触过网络游戏吗?每当你选择了相应的角色,便会拥有相应的人物性格或技能。这节课,陆老师就想和同学们玩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当然,我的角色还是老师,你们的角色是学生,但是,我们可以互相设定对方的人物性格,比如你们对我的性格设定:是温柔还是粗暴,热情还是冷漠,开朗还是忧郁……
那我对你们的性格是这样设定的:积极发言(畅言),认真思考(善思),互帮互助(互助),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吗?
上课!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为了检验你们的角色扮演能力,老师特别准备了一个懒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我来扮演灰太狼,谁来扮演懒羊羊和老师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这个故事?其他同学请,认真看图,了解这个故事!……
师:同学们,这个故事你们听明白了吗?那你们能眼睁睁的看着懒羊羊变成灰太狼(老师)的午餐,见死不救吗?
生:不能。
师:好,那就我们记住各自的人物性格,开启我们的闯关之旅,来拯救懒羊羊吧。要想拯救懒羊羊,需要同学们连闯两关。而且,只有闯关成功,才能获得解救羊养的法宝。准备好了吗?
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1,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关都有哪些提示?谁能帮助老师读一下学习单上的提示?
1、第一关:摆一摆。
师:温馨提示:“(1)颜色相同的小棒,长度是相等的。(2)每人用3根红色的小棒摆三角形,用4根黄色的小棒摆四边形。(3)观察你们组摆的所有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你有什么发现?
师:现在老师把时间交给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提示完成活动,并将你们的发现填在学习单上。开始!
(教师巡视,提问指导为什么所有三角形的形状都一定?四边形形状不同?
师:完成闯关的小组请坐正,好,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师:你来读一下你们组的发现?
生:所有三角形的形状完全相同。想一想:__________确定了三角形的.形状。
四边形的形状各不相同。想一想,__________改变了四边形的形状。
师:这是你们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感谢分享,好请坐!
师:你们组刚才也讨论的很激烈,谁来汇报一下?
师:难道全班同学摆的三角形都一样呢?你们不会骗我吧,我要检验一下!谁愿意把你摆好的三角形拿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呢?
师:那这就值得我们思考一下了,为什么全班的三角形形状都相同?或者说是什么确定了这些三角形的形状?
小结:边长确定了,三角形的形状就确定了。(边长是8、8、2 三角形就瘦瘦的)
师: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恭喜你,角色创建成功!这是我们得到的第一个法宝,谁再来重复一边?
师:寻宝活动还未结束,刚刚我们还发现四边形的形状各不相同。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自己与众不同的四边形呢?(形状确实不同)
思考:都是同样长的小棒,为什么四边形就能摆出那么多种?
生:角度发生了改变,四边形的形状会随之改变。
师:这是我们得到的第二件法宝,谁再来说一说?
三角形:边长确定,形状就确定。
四边形:角度改变,形状就改变。
师:通过第一关,我们得到了解救羊羊的两件法宝。老师很期待,你们能不能在第二关,用这两件小法宝获取更大的法宝呢?来吧,欢迎来到第二关!
第二关:拉一拉。
师:请所有同学拿起你的三角形,现在听我指挥“拉”,有什么发现?
再拿起你的四边形,准备“拉”,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刚才我们拉的都是边长相等的三角形和四边形,那其他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会不会也有这样的发现呢?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些边长不一样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谁来帮我拉一拉,并将你的感受跟其他同学分享一下呢?
生:三角形拉不动,四边形拉得动。
师:提问指导“为什么三角形拉不动,四边形拉的动。”
预设:
边长确定了,三角形的形状也就完全确定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角度发生改变,所以四边形的形状会随之改变。(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师:如果从这两个法宝里,选择一个新知识作为这节课的标题,你会选择哪一个?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稳定性
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师:现在就让我们带上我们闯关获得的法宝,来解救危在旦夕的懒羊羊吧!
师:懒羊羊很疑惑,用来救命的四边形木台为什么会倒呢?
生:因为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师:其实刚刚羊羊也进行了闯关游戏,它从中得到启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你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吗?你能解答灰太狼的疑惑吗?
为什么这样四边形就推不倒了吗?
2、经过村长和喜羊羊的帮助,它们把灰太狼痛打一顿赶跑了,可是我们都知道,每次灰太狼被打跑以后它都会喊一句话:我还会再回来的为了阻止灰太狼再次进入羊村,懒羊羊不仅想将木门恢复成原样(图甲),还想让门变得更加牢固,他该怎么做呢?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节数学课好不好玩?数学知识有没有用?不仅有用,关键时候还能拯救羊羊的生命,保护羊羊的家园免受侵袭。
3、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法宝呢?
生:自行车、晾衣架、……
4、那四边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就没有用了吗?谁来列举一些?
师:数学知识有没有用?数学知识很有用,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5、同学们,这座桥美吗?我国最长的跨海大桥,青岛胶州湾大桥,全长36。48公里,投资额近100亿,历时4年完工。就是这气势磅礴,宏伟壮观的跨海大桥,从大的框架,到小的构造都用到了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同学们,这看似简单的数学知识,难道仅仅是黑板上冷冰冰的一句话吗?不是!它是一点一滴深入脊髓的智慧,它可以帮我们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满意吗?
对老师满意吗?
结束语: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带着愉悦的心情,结束今天的这节课吧?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在三角形内画高,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外高。
2.在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三角形的定义,理解“围成”的含意;在画高的过程中感受三角形底与高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图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积累在三角形内画高等数学活动经验。
4.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概念、会画指定底边的高。
教学难点:
能准确画出指定底边的高。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课件一套,三角尺一个。学生准备:三角板,铅笔,白纸。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概念
1.初步感知。
猜今天学什么?提示:一种平面图形!你猜可能是什么?是呀,这么多的平面图形我们到底要研究哪一个呢?仔细观察下面两副图,也许能找到答案。
课件出示古金字塔和安康汉江三桥画面。
现在能确定今天要学什么了吗?从古到今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今天我们将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
2.画图理解概念。
三角形是什么样的?能把你记忆中的三角形画出来吗?
在白纸上画一个三角形。画好以后跟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开始吧!
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还有不同的画法吗?(根据学生汇报的画图方法,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三角形。)(相机板书“三条线段”等)
3.尝试概括定义。
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通过课件画图对比分析学生的概括结果,引导学生逐步完善。(理解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出示定义:完善板书。
二、认识各部分名称
1.引导观察并讲述:(课件出示)围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就是这个三角形的边,每相邻两边相连的端点叫做顶点,由一个顶点出发的两条边所组成的图形就是角。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
练习:找个同学上来指一指黑板上这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用字母表示。
老师说“那个顶点”让学生上黑板指,学生指哪个都摇头。
师:为什么现在他指不对了呢?(因为有三个顶点,不知道说的是哪个。)
师:为了更好的区分它们,我们可以用字母A,B,C分别表示这三个顶点。这个顶点就读作“顶点A”读,(指B,C)这个是?这样一来这条边就叫AB边。(指另外两条)。这个角就是——角A。
师:整个三角形就可以叫做——三角形ABC。真会类推!快动手把你的三角形也用字母表示出来。
练习并过渡:(课件出示同底不等高的三角形)现在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了吗?
师:这是个三角形家族,如果用ABC表示这个蓝色的三角形的话,这个绿色的三角形可以表示为AB——D。这个红色的就是——三角形ABE。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岚皋县城关小学王晓君
3.认识高。
观察这些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大)
生1:我发现这些三角形下面的两个顶点不变,上面的顶点分别就变的名称。
师:你的意思是说它们下面这条边长度相等,是这个意思吗?可这些三角形确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大。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看样子三角形也是有高的,而且这个高还影响着三角形的大小。
师:如果三角形有高的话,那这个高应该在哪儿呢?(停顿一下出示课件)
看看哪幅图画出了你心目中的高?你凭什么说第二幅图是,其它不是?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岚皋县城关小学王晓君
在今天之前,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图形的高?
什么叫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人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的高)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1、三角形的这一点在哪儿?它的对边在哪儿?2、三角形的高应该是一条怎样的线段?3、底在哪儿?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汇报学生的理解与概括。
请打开课本60页,读高的定义。
4.理解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对应关系。
课件演示画高,强调这点的对边在哪
思考三角形有几条高?课件演示(颜色区分)
5.指导画高。
谁想上来试试画画三角形ABC的高。说一说你想画哪条边上的高?(指名一生上黑板,指导画高)三角板这样摆放对吗?
指名一人上黑板画指定底边的高(斜边)。
同学们,现在会画高了吗?
三、课后练习
1.基础练习:60页“做一做”。画出指定底边的高。(准备打开展台)
展示汇报:在学生的作业展示中理解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2.拓展练习:初步了解钝角三角形的形外高。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岚皋县城关小学王晓君
数一数图中共有几个三角形?
课件演示过A点做BC边的垂线AE。观察你觉得AE是哪些三角形哪条边上的高?了解钝角三角形的形外高。
3.用直尺画高。
四、进行一次想像
课前老师也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三角形,想知道是什么吗?大家说是直接出示图片还是给一些线索大家来猜一猜?课件出示:高30厘米,底40厘米。这个三角形可能是什么?先把你的想法与同桌比划比划。
一组数据给大家留下了如此丰富的想像空间,也进一步说明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其实答案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对高30厘米,底40厘米的这个三角形有多大,已经有了自己基本的想像和判断。今天下课后,王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像今天课堂上一样,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重新认识我们周边的世界,认识我们的生活,去发现更多的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和奥秘!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篇6
题目:三角形的特性
时间:xxxx年4月20日
课时:1课时
来源:教科书第59页至61页,练习十五第1、2、3题
课型:图形与几何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课标分析:
1、课标要求: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动手画、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2、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分析:
1、《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2、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出有关的性质,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几何知识就是初步的几何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很抽象的,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运用其直观性进行教学。
确立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摆一摆、拉一拉的实验,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这一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评价标准:
测评目标1:知道三角形的特征,正确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测评目标2: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含义,能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测评目标3: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了解这一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环节
环节1:
直观感知,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课件出示埃及金字塔图片,简单介绍有关埃及金字塔的历史,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埃及文明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找出金字塔上的三角形,并用笔把三角形描出来。
3、课件出示大桥图片,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大桥,感受大桥的宏伟、壮观,再让学生从大桥中找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并用笔把三角形描出来
4、能手口一致地描绘三角形。让学生把描绘三角形的动作和语言描述紧密结合,增加学生对图中不同形状三角形的直观感受。
5、导入新课。(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复习学习过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2:
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三角形的概念
1、师:请你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边画边想你是怎样画这个三角形的?你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把刚刚画的三角形标上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那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由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三角形的概念并板书: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怎样判断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呢?“围成”和“组成”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判断下面几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课件出示。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自学课本60页余下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出以下内容:
(1)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边、角、顶点)
(2)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3)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展示三角形高的画法并问:老师刚刚画的线段叫什么?(三角形的高)它所垂直的边叫什么?(三角形的底)在画的过程中让学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段,体会底与高的相互依存性,为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奠定基础。
师:画三角形的高要注意什么?(用三角尺,画垂直符号)请同学们再画一个三角形并画出高,标上底和高。
指出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为三角形ABC。请同学们把刚刚画的三角形也表示成三角形ABC。
(二)三角形的特性:
1、下面做一个游戏,请你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用四根小棒摆一个四边形,你能摆几个?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充分体会,无论怎么摆,所摆出的三角形大小、形状不变,摆出的四边形大小、形状可以发生变化。)
2、为什么呢?是什么确定了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呢?(角度确定形状,边长确定大小)
3、对给定的三角形、四边形进行拉伸.
给出教具,让学生拉一拉,看看有什么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确定了,不会发生变化了,由于四边形的角度会发生变化,所以它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三角形不易变形,具有稳定性。(板书)
4、看看下图中哪有三角形、四边形?想想它们有什么作用?
5、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易变性的例子。
6、接着问:要使这个四边形像三角形一样拉不动,怎么办?
小结: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并观察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特征。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画三角形的高,最后通过学生动手拼三角形和四边形认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性。
环节3:
巩固练习,提高认知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60页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五1、2、3题。
先让学生尝试画,然后同桌交流画法,怎样画得又好又快?
环节4:
回顾反思,提高认识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三角形和四边形都是平面图形。
2、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解决许多实际生活问题。
3、知道了用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字母可以表示一个三角形,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在老师的眼里,三角形不仅具有稳定性,它还是一种美丽的图形。它和圆、长方形等一起构成了美丽的图形世界,可以说数学因为有了美丽的图形而五彩纷呈,生活因为有了美丽的图形而更加丰富多彩。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1、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特征: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3、特性:具有稳定性。
作业
教学反思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0页,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具、学具准备:三角板、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打开课本观察情境图: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数学知识,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生:房顶、红领巾、标志牌等……
3.导入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关于三角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1)、学生自己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边画边想你是怎么画这个三角形的,你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说一说老师画的'三角形和你画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请学生上台标出三角形的3条边,3个顶点和3个角。
(3)请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中标出三角形的3条边,3个顶点,3个角
2.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1)师:全班这么多同学我们是用什么来区分,不会认错的?(名字)你们画这么多的三角形怎样很快说出每个三角形呢(收集学生画的三角形?(起名字)在数学中,为了表达方便,通常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2)请你给你的三角形起个名字。
3.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1)、引导: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A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B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C教师演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通过画的过程着重理解围成的意思。
(3)学生归纳总结定义。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学生板演三角形的高,教师辅助指导,总结归纳出三角形高的概念。
(3)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作高的方法,强调底和高的概念,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明确:这条高是谁的高?从哪里向哪里作高,三角形的一个底上可以画几条高。
(5)、学生在自己的作业纸上画一条三角形的高。
(6)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1、三个图形任选一个,画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2、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3、重点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的高。
五、总结评价
谈一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征
由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个顶点
三个角
三条边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3、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关键:
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定义,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都准备好用塑料小棒围成的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今天有点与众不同你发现了吗?(带着红领巾),这让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幸福的童年时代,你们愿意和我这个大姐姐做朋友吗?(拿下红领巾),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板题:三角形)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以前我们就认识过三角形,你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集体评价。
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你能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来概括三角形吗?(课件出示定义)
你觉得在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重要?(指名说)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请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2、学习三角形的特征。
在这个三角形中,你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出示边,顶点,角)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顶点?有几个角?(板书: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小结: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这是三角形的特征。
你能从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事物中找到三角形吗?学生自由说(课件出示图片)
3、学习三角形的特性。
看,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的广泛,想一想:为什么设计师在设计这些事物的时候都要用上三角形呢?三角形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稳定)
拿出学具袋,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拉动四边形和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了什么?(板书:具有稳定性)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许多建筑框架上要用到三角形的原因了吧。现在我想请大家帮老师一个忙,昨天我发现我的办公椅有点毛病了,老是晃动,谁能帮我修修?指名说。瞧,学好数学知识,对我们的生活也很有帮助呢!
4、学习三角形的高。
老师从网上找到了一幅图片,这是一座吊索桥。里面有三角形吗?(课件出示)绳子和桥面组成了三角形,塔与桥面也构成了三角形。如果想知道塔顶与桥面之间有多高?该怎么办呢?学生说。(课件演示从塔顶到桥面之间的垂线。)
那你能画出像这样一个三角形的高吗?同学们边画边思考: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三角形有几条高?小组内学生画高,讨论,展示汇报,集体评价。(课件出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有三条高。)
为了表达方便,我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标上字母ABC,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为三角形ABC。现在老师给这三条垂线的垂足标上字母DEF,请同学们找一找,在三角形ABC中,以AB为底边的高是(),我还能找到以()边为底边的高是()。
三、总结
看来,我们班同学学习都很认真,回想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认识?学生自由说。
四、作业
练习十四1、3题。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l、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
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学生准备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人
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图上什么图形最多?
2.课件出示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
3.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并小组说一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几个角?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展示)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
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3.练习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课件出示)并且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5.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应用课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展示得出以下结论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明确:三角形有几个底,每个底边对应的顶点在哪里(学生依次指出来),从哪里向哪里作高,这条高是谁的高?并提问:三角形共有几条高?
(3)课件展示如何画高。
(4)学生练习画高。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三角形有着广泛的运用,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2.实验解疑。
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让学生拉一拉,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0页,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具、学具准备:三角板、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打开课本观察情境图: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数学知识,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生:房顶、红领巾、标志牌等……
3.导入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关于三角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1)、学生自己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边画边想你是怎么画这个三角形的,你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说一说老师画的三角形和你画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请学生上台标出三角形的3条边,3个顶点和3个角。
(3)请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中标出三角形的3条边,3个顶点,3个角
2.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1)师:全班这么多同学我们是用什么来区分,不会认错的?(名字)你们画这么多的三角形怎样很快说出每个三角形呢(收集学生画的三角形?(起名字)在数学中,为了表达方便,通常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2)请你给你的三角形起个名字。
3.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1)、引导: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A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B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C教师演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通过画的过程着重理解围成的意思。
(3)学生归纳总结定义。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学生板演三角形的高,教师辅助指导,总结归纳出三角形高的概念。
(3)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作高的方法,强调底和高的概念,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明确:这条高是谁的高?从哪里向哪里作高,三角形的一个底上可以画几条高。
(5)、学生在自己的作业纸上画一条三角形的高。
(6)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1、三个图形任选一个,画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2、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3、重点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的高。
五、总结评价
谈一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征
由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个顶点
三个角
三条边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篇11
题目:三角形的特性
时间:xxxx年4月20日
课时:1课时
来源:教科书第59页至61页,练习十五第1、2、3题
课型:图形与几何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课标分析:
1、课标要求: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动手画、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2、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分析:
1、《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2、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出有关的性质,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几何知识就是初步的几何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很抽象的,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运用其直观性进行教学。
确立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摆一摆、拉一拉的实验,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这一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评价标准:
测评目标1:知道三角形的特征,正确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测评目标2: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含义,能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测评目标3: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了解这一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环节
环节1:
直观感知,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课件出示埃及金字塔图片,简单介绍有关埃及金字塔的历史,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埃及文明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找出金字塔上的三角形,并用笔把三角形描出来。
3、课件出示大桥图片,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大桥,感受大桥的宏伟、壮观,再让学生从大桥中找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并用笔把三角形描出来
4、能手口一致地描绘三角形。让学生把描绘三角形的动作和语言描述紧密结合,增加学生对图中不同形状三角形的直观感受。
5、导入新课。(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复习学习过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2:
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三角形的概念
1、师:请你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边画边想你是怎样画这个三角形的?你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把刚刚画的三角形标上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那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由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三角形的概念并板书: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怎样判断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呢?“围成”和“组成”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判断下面几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课件出示。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自学课本60页余下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出以下内容:
(1)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边、角、顶点)
(2)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3)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展示三角形高的画法并问:老师刚刚画的线段叫什么?(三角形的高)它所垂直的边叫什么?(三角形的底)在画的过程中让学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段,体会底与高的相互依存性,为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奠定基础。
师:画三角形的高要注意什么?(用三角尺,画垂直符号)请同学们再画一个三角形并画出高,标上底和高。
指出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为三角形ABC。请同学们把刚刚画的三角形也表示成三角形ABC。
(二)三角形的.特性:
1、下面做一个游戏,请你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用四根小棒摆一个四边形,你能摆几个?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充分体会,无论怎么摆,所摆出的三角形大小、形状不变,摆出的四边形大小、形状可以发生变化。)
2、为什么呢?是什么确定了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呢?(角度确定形状,边长确定大小)
3、对给定的三角形、四边形进行拉伸.
给出教具,让学生拉一拉,看看有什么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确定了,不会发生变化了,由于四边形的角度会发生变化,所以它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三角形不易变形,具有稳定性。(板书)
4、看看下图中哪有三角形、四边形?想想它们有什么作用?
5、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易变性的例子。
6、接着问:要使这个四边形像三角形一样拉不动,怎么办?
小结: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并观察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特征。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画三角形的高,最后通过学生动手拼三角形和四边形认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性。
环节3:
巩固练习,提高认知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60页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五1、2、3题。
先让学生尝试画,然后同桌交流画法,怎样画得又好又快?
环节4:
回顾反思,提高认识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三角形和四边形都是平面图形。
2、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解决许多实际生活问题。
3、知道了用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字母可以表示一个三角形,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在老师的眼里,三角形不仅具有稳定性,它还是一种美丽的图形。它和圆、长方形等一起构成了美丽的图形世界,可以说数学因为有了美丽的图形而五彩纷呈,生活因为有了美丽的图形而更加丰富多彩。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1、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特征: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3、特性:具有稳定性。
作业
教学反思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3、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关键:
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定义,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都准备好用塑料小棒围成的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今天有点与众不同你发现了吗?(带着红领巾),这让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幸福的童年时代,你们愿意和我这个大姐姐做朋友吗?(拿下红领巾),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板题:三角形)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以前我们就认识过三角形,你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集体评价。
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你能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来概括三角形吗?(课件出示定义)
你觉得在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重要?(指名说)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请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2、学习三角形的特征。
在这个三角形中,你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出示边,顶点,角)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顶点?有几个角?(板书: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小结: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这是三角形的特征。
你能从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事物中找到三角形吗?学生自由说(课件出示图片)
3、学习三角形的特性。
看,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的广泛,想一想:为什么设计师在设计这些事物的时候都要用上三角形呢?三角形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稳定)
拿出学具袋,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拉动四边形和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了什么?(板书:具有稳定性)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许多建筑框架上要用到三角形的原因了吧。现在我想请大家帮老师一个忙,昨天我发现我的办公椅有点毛病了,老是晃动,谁能帮我修修?指名说。瞧,学好数学知识,对我们的生活也很有帮助呢!
4、学习三角形的高。
老师从网上找到了一幅图片,这是一座吊索桥。里面有三角形吗?(课件出示)绳子和桥面组成了三角形,塔与桥面也构成了三角形。如果想知道塔顶与桥面之间有多高?该怎么办呢?学生说。(课件演示从塔顶到桥面之间的垂线。)
那你能画出像这样一个三角形的高吗?同学们边画边思考: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三角形有几条高?小组内学生画高,讨论,展示汇报,集体评价。(课件出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有三条高。)
为了表达方便,我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标上字母ABC,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为三角形ABC。现在老师给这三条垂线的垂足标上字母DEF,请同学们找一找,在三角形ABC中,以AB为底边的高是(),我还能找到以()边为底边的高是()。
三、总结
看来,我们班同学学习都很认真,回想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认识?学生自由说。
四、作业
练习十四1、3题。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l、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
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学生准备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人
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图上什么图形最多?
2.课件出示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
3.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并小组说一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几个角?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展示)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
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3.练习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课件出示)并且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5.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应用课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展示得出以下结论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明确:三角形有几个底,每个底边对应的顶点在哪里(学生依次指出来),从哪里向哪里作高,这条高是谁的高?并提问:三角形共有几条高?
(3)课件展示如何画高。
(4)学生练习画高。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三角形有着广泛的运用,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2.实验解疑。
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让学生拉一拉,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l、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
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学生准备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人
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图上什么图形最多?
2.课件出示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
3.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并小组说一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几个角?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展示)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
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3.练习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课件出示)并且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5.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应用课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展示得出以下结论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明确:三角形有几个底,每个底边对应的顶点在哪里(学生依次指出来),从哪里向哪里作高,这条高是谁的高?并提问:三角形共有几条高?
(3)课件展示如何画高。
(4)学生练习画高。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三角形有着广泛的运用,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2.实验解疑。
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让学生拉一拉,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l、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
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学生准备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人
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图上什么图形最多?
2.课件出示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
3.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并小组说一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几个角?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展示)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
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3.练习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课件出示)并且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5.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应用课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展示得出以下结论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明确:三角形有几个底,每个底边对应的顶点在哪里(学生依次指出来),从哪里向哪里作高,这条高是谁的高?并提问:三角形共有几条高?
(3)课件展示如何画高。
(4)学生练习画高。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三角形有着广泛的运用,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2.实验解疑。
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让学生拉一拉,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3、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关键:
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定义,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都准备好用塑料小棒围成的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今天有点与众不同你发现了吗?(带着红领巾),这让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幸福的童年时代,你们愿意和我这个大姐姐做朋友吗?(拿下红领巾),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板题:三角形)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以前我们就认识过三角形,你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集体评价。
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你能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来概括三角形吗?(课件出示定义)
你觉得在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重要?(指名说)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请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2、学习三角形的特征。
在这个三角形中,你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出示边,顶点,角)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顶点?有几个角?(板书: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小结: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这是三角形的特征。
你能从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事物中找到三角形吗?学生自由说(课件出示图片)
3、学习三角形的特性。
看,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的广泛,想一想:为什么设计师在设计这些事物的时候都要用上三角形呢?三角形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稳定)
拿出学具袋,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拉动四边形和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了什么?(板书:具有稳定性)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许多建筑框架上要用到三角形的原因了吧。现在我想请大家帮老师一个忙,昨天我发现我的办公椅有点毛病了,老是晃动,谁能帮我修修?指名说。瞧,学好数学知识,对我们的生活也很有帮助呢!
4、学习三角形的高。
老师从网上找到了一幅图片,这是一座吊索桥。里面有三角形吗?(课件出示)绳子和桥面组成了三角形,塔与桥面也构成了三角形。如果想知道塔顶与桥面之间有多高?该怎么办呢?学生说。(课件演示从塔顶到桥面之间的垂线。)
那你能画出像这样一个三角形的高吗?同学们边画边思考: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三角形有几条高?小组内学生画高,讨论,展示汇报,集体评价。(课件出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有三条高。)
为了表达方便,我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标上字母ABC,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为三角形ABC。现在老师给这三条垂线的垂足标上字母DEF,请同学们找一找,在三角形ABC中,以AB为底边的高是(),我还能找到以()边为底边的高是()。
三、总结
看来,我们班同学学习都很认真,回想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认识?学生自由说。
四、作业
练习十四1、3题。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篇17
课前互动:同学们,你们接触过网络游戏吗?每当你选择了相应的角色,便会拥有相应的人物性格或技能。这节课,陆老师就想和同学们玩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当然,我的角色还是老师,你们的角色是学生,但是,我们可以互相设定对方的人物性格,比如你们对我的性格设定:是温柔还是粗暴,热情还是冷漠,开朗还是忧郁……
那我对你们的性格是这样设定的:积极发言(畅言),认真思考(善思),互帮互助(互助),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吗?
上课!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为了检验你们的角色扮演能力,老师特别准备了一个懒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我来扮演灰太狼,谁来扮演懒羊羊和老师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这个故事?其他同学请,认真看图,了解这个故事!……
师:同学们,这个故事你们听明白了吗?那你们能眼睁睁的看着懒羊羊变成灰太狼(老师)的午餐,见死不救吗?
生:不能。
师:好,那就我们记住各自的人物性格,开启我们的闯关之旅,来拯救懒羊羊吧。要想拯救懒羊羊,需要同学们连闯两关。而且,只有闯关成功,才能获得解救羊养的法宝。准备好了吗?
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1,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关都有哪些提示?谁能帮助老师读一下学习单上的提示?
1、第一关:摆一摆。
师:温馨提示:“(1)颜色相同的小棒,长度是相等的。(2)每人用3根红色的小棒摆三角形,用4根黄色的小棒摆四边形。(3)观察你们组摆的所有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你有什么发现?
师:现在老师把时间交给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提示完成活动,并将你们的发现填在学习单上。开始!
(教师巡视,提问指导为什么所有三角形的形状都一定?四边形形状不同?
师:完成闯关的小组请坐正,好,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师:你来读一下你们组的发现?
生:所有三角形的形状完全相同。想一想:__________确定了三角形的形状。
四边形的形状各不相同。想一想,__________改变了四边形的形状。
师:这是你们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感谢分享,好请坐!
师:你们组刚才也讨论的很激烈,谁来汇报一下?
师:难道全班同学摆的三角形都一样呢?你们不会骗我吧,我要检验一下!谁愿意把你摆好的`三角形拿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呢?
师:那这就值得我们思考一下了,为什么全班的三角形形状都相同?或者说是什么确定了这些三角形的形状?
小结:边长确定了,三角形的形状就确定了。(边长是8、8、2 三角形就瘦瘦的)
师: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恭喜你,角色创建成功!这是我们得到的第一个法宝,谁再来重复一边?
师:寻宝活动还未结束,刚刚我们还发现四边形的形状各不相同。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自己与众不同的四边形呢?(形状确实不同)
思考:都是同样长的小棒,为什么四边形就能摆出那么多种?
生:角度发生了改变,四边形的形状会随之改变。
师:这是我们得到的第二件法宝,谁再来说一说?
三角形:边长确定,形状就确定。
四边形:角度改变,形状就改变。
师:通过第一关,我们得到了解救羊羊的两件法宝。老师很期待,你们能不能在第二关,用这两件小法宝获取更大的法宝呢?来吧,欢迎来到第二关!
第二关:拉一拉。
师:请所有同学拿起你的三角形,现在听我指挥“拉”,有什么发现?
再拿起你的四边形,准备“拉”,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刚才我们拉的都是边长相等的三角形和四边形,那其他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会不会也有这样的发现呢?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些边长不一样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谁来帮我拉一拉,并将你的感受跟其他同学分享一下呢?
生:三角形拉不动,四边形拉得动。
师:提问指导“为什么三角形拉不动,四边形拉的动。”
预设:
边长确定了,三角形的形状也就完全确定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角度发生改变,所以四边形的形状会随之改变。(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师:如果从这两个法宝里,选择一个新知识作为这节课的标题,你会选择哪一个?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稳定性
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师:现在就让我们带上我们闯关获得的法宝,来解救危在旦夕的懒羊羊吧!
师:懒羊羊很疑惑,用来救命的四边形木台为什么会倒呢?
生:因为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师:其实刚刚羊羊也进行了闯关游戏,它从中得到启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你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吗?你能解答灰太狼的疑惑吗?
为什么这样四边形就推不倒了吗?
2、经过村长和喜羊羊的帮助,它们把灰太狼痛打一顿赶跑了,可是我们都知道,每次灰太狼被打跑以后它都会喊一句话:我还会再回来的为了阻止灰太狼再次进入羊村,懒羊羊不仅想将木门恢复成原样(图甲),还想让门变得更加牢固,他该怎么做呢?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节数学课好不好玩?数学知识有没有用?不仅有用,关键时候还能拯救羊羊的生命,保护羊羊的家园免受侵袭。
3、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法宝呢?
生:自行车、晾衣架、……
4、那四边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就没有用了吗?谁来列举一些?
师:数学知识有没有用?数学知识很有用,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5、同学们,这座桥美吗?我国最长的跨海大桥,青岛胶州湾大桥,全长36。48公里,投资额近100亿,历时4年完工。就是这气势磅礴,宏伟壮观的跨海大桥,从大的框架,到小的构造都用到了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同学们,这看似简单的数学知识,难道仅仅是黑板上冷冰冰的一句话吗?不是!它是一点一滴深入脊髓的智慧,它可以帮我们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满意吗?
对老师满意吗?
结束语: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带着愉悦的心情,结束今天的这节课吧?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篇1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三角尺
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课件、三角板、礼物盒(内含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各一个)、作业单(每人2份)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一份礼物(出示盒子,摇一下)咦!里面有东西!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生答。师:那让我们来摸摸他里面的东西,好不好?生答。师:老师需要一位小助手蒙眼睛,谁愿意帮帮老师?准备就绪,宣布活动规则:将你摸到的东西大声地说出来并告诉大家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所以大家能够根据他们的性质准确的认出他们,三角形大家也能够认出来,但是今天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学习三角形,看看三角形有哪些特性? (板书课题)
二、情境导入
师:大家在生活中见过三角形吗?生答。师:那现在老师给大家出示一组图片,看看大家能不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课件出示图片)。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样三角形形状的东西一直陪伴着大家,你们知道吗?生答:红领巾。师:没错,是红领巾(课件出示)今天老师就把同学们的红领巾画到黑板上,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它有哪些特点(黑板上画三角形)。
三、探究新知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指名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的三角形标出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展示)。
现在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个三角形,你能看到什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请同学们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数一数你刚才画的三角形有几条线段? 师:同学们再来看看老师这的几个三角形都是几条线段?是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都是三角形呢?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摆成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那什么叫三角形呢? (学生边总结,教师边板书)
师:请你们帮助老师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课件出示练习题)
3、学习三角形的命名
师:通常我们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为三角形ABC。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这个图形由几个三角形组成,用字母分别怎么表示? 指名说一说。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以前我们学过怎么画平形四边形的高还记得吗? 请一生上台给平行四边形作高。
师:三角形也是有高的,我们来学习一下。(课件出示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和画法)
5、学画三角形的高。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高,你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1)要求学生在作业单上画出三角形制定底边上的高。指名学生展示,并讲解画高的方法,教师适当给予点评。
(2)分析强调直角三角形搞得画法。
(3)全班集体评价,总结三角形高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思考: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出几条高?(3条)
四、总结评价,回顾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深层次的认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五、作业
1、完成课本第65页练习十五,第1题。
2、自选作业单上一个图形,画出它的三条高。(有能力的同学请把三个都画出来。)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篇19
题目:三角形的特性
时间:xxxx年4月20日
课时:1课时
来源:教科书第59页至61页,练习十五第1、2、3题
课型:图形与几何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课标分析:
1、课标要求: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动手画、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2、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分析:
1、《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2、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出有关的性质,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几何知识就是初步的几何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很抽象的,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运用其直观性进行教学。
确立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摆一摆、拉一拉的实验,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这一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评价标准:
测评目标1:知道三角形的特征,正确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测评目标2: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含义,能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测评目标3: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了解这一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环节
环节1:
直观感知,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课件出示埃及金字塔图片,简单介绍有关埃及金字塔的历史,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埃及文明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找出金字塔上的三角形,并用笔把三角形描出来。
3、课件出示大桥图片,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大桥,感受大桥的宏伟、壮观,再让学生从大桥中找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并用笔把三角形描出来
4、能手口一致地描绘三角形。让学生把描绘三角形的动作和语言描述紧密结合,增加学生对图中不同形状三角形的直观感受。
5、导入新课。(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复习学习过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2:
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三角形的概念
1、师:请你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边画边想你是怎样画这个三角形的?你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把刚刚画的三角形标上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那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由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三角形的概念并板书: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怎样判断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呢?“围成”和“组成”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判断下面几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课件出示。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自学课本60页余下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出以下内容:
(1)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边、角、顶点)
(2)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3)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展示三角形高的画法并问:老师刚刚画的线段叫什么?(三角形的高)它所垂直的边叫什么?(三角形的底)在画的过程中让学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段,体会底与高的相互依存性,为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奠定基础。
师:画三角形的高要注意什么?(用三角尺,画垂直符号)请同学们再画一个三角形并画出高,标上底和高。
指出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为三角形ABC。请同学们把刚刚画的三角形也表示成三角形ABC。
(二)三角形的特性:
1、下面做一个游戏,请你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用四根小棒摆一个四边形,你能摆几个?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充分体会,无论怎么摆,所摆出的三角形大小、形状不变,摆出的四边形大小、形状可以发生变化。)
2、为什么呢?是什么确定了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呢?(角度确定形状,边长确定大小)
3、对给定的三角形、四边形进行拉伸.
给出教具,让学生拉一拉,看看有什么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确定了,不会发生变化了,由于四边形的角度会发生变化,所以它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三角形不易变形,具有稳定性。(板书)
4、看看下图中哪有三角形、四边形?想想它们有什么作用?
5、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易变性的例子。
6、接着问:要使这个四边形像三角形一样拉不动,怎么办?
小结: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并观察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特征。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画三角形的高,最后通过学生动手拼三角形和四边形认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性。
环节3:
巩固练习,提高认知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60页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五1、2、3题。
先让学生尝试画,然后同桌交流画法,怎样画得又好又快?
环节4:
回顾反思,提高认识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三角形和四边形都是平面图形。
2、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解决许多实际生活问题。
3、知道了用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字母可以表示一个三角形,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在老师的眼里,三角形不仅具有稳定性,它还是一种美丽的图形。它和圆、长方形等一起构成了美丽的图形世界,可以说数学因为有了美丽的图形而五彩纷呈,生活因为有了美丽的图形而更加丰富多彩。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1、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特征: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3、特性:具有稳定性。
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