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手指》有感

短文网

2025-10-14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读《手指》有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手指》有感 篇1

最近我又读了《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顶碗少年》、《手指》这五篇课文,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感受最深的是《手指》这篇课文了。

文章的作者是丰子恺,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以描写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和作用,从而说明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读《手指》让我想到了一个真实的小故事。从前有三个士兵从战场上回来,到了一个小村庄。可这个小村庄的收成不好,所以没什么东西可以招待他们。这个时候一个战士想出了妙计,说:“我可以用石头做汤。”村民们十分好奇,纷纷从家里拿出食物,还推了一车酒过来。过了一会儿,战士们给村民们做了很多好吃的,这个晚会十分成功,大家很开心,吃得很饱。到了第二天,村长问战士们:“昨天晚上的菜怎么会这么好吃,你们是怎么用石头做汤的.?”一个士兵说:“原因是这样的,你们村子今年收成不好,不能招待我们,我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如果每一户人家都拿出一些粮食,那么就会有吃的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如果大家团结起来力量就会十分强大。《手指》一文也充分说明了团结力量大。

2008年汶川大地震,许许多多的人被埋在了倒塌的建筑物下,如果全国人民不团结,那么到了今天,汶川的建设也可能没有完成。汶川地震时,那么多人被压在下面,也不可能全部都被救出来。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汶川终于重见天日。这又说明了团结力量大。

团结的力量大吗?是的,团结的力量很大!相信我,团结的力量是无可估量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团结一致,做好任何事情。

读《手指》有感 篇2

手指丰子恺老先生的作品,《手指》这一篇文章让我对“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人生道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篇文章写了:我们手上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五根手指的作用,而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五根手的用处,长处,短处写的`淋漓尽致,让读者在风趣的文字里了解手指。到了最后,引出“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把手指比作社会上的人,把五根手指握起来成为一个拳头比作大家团结一心。把“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刻在我们心中。

大家肯定做过这样的小游戏:把两本书分开,一页一页的交叉叠在一起。先叠十层,很容易就拉开了,然后再叠十层,拉开需要用劲,然后在叠十层,总共三十层这样把两本书拉开就要非常用力,要是叠一百层,那样拉开非常难。假如说拉开交叉叠在一起十层的两本书需要十千克拉力,那么一百层就需要一千千克的拉力,只有把一本书固定好另一头用一台起重机往后拉才能拉开,这要费多大力气啊。

一根筷子容易折,百根筷子难折断。团结起来的力量无穷大啊!要是大家都学会“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天下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读《手指》有感 篇3

今天,我们读了一篇总分总的课文,作者是丰子恺——《手指》。

课文讲述的是:我们每人都有十个手指,一只手上有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大拇指的优点是吃苦耐劳,默默奉献。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例如拉胡琴……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直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秽物、烈物、毒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都轮到他,扳板机、打电话、系纽扣、打算盘,虽有大拇指合作,终是以他为主。

相貌堂皇的`就数中指,他左右都有屏障,食指与无名指牢牢地贴在他的左右,就像关公的关平和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她曲线优美,处处显示出养尊处优。

无名指和小拇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她们的力量过于薄弱。无名指本身就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拇指更薄弱,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够齐心协力,变成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会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读《手指》有感 篇4

读了丰子恺的《手指》,我受益匪浅:原来社会上各种职业人士虽各有千秋,但是团结在一起,也就人人平等了。

这篇课文叙述了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他们有不同的姿态和性格,但只要他们握成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了,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人世间不也一样么?大拇指不就是那些默默无闻的社会低层的劳动者,他们朴实无华,在烈日下、寒风中辛勤地劳作着。他们把劳动成果无私地奉献给人民大众,可当人们使用这些劳动成果时,却不曾感谢这些劳动人民。倘若社会缺了这只大拇指,还得了么?

食指倒像是那些消防战士、武警战士们。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的安全,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全,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危险的道路上奔波。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歌颂、赞扬么?他们早已把生命献给了社会,献给了祖国,而不是给了自己。倘若社会缺了这只食指,还得了么?

中指则是那些相貌堂堂、仪表堂堂的人,他们并没有对社会做贡献,但总是骄傲地认为所有功劳都应该归他们,他们在勤劳的人民里鱼目混珠,那要他们又有什么用处?但他们还是有一定的用处,勤劳的.人们难道不需要他们来衬托么?倘若社会缺了这只中指,还得了么?

无名指则是那些演艺高超的演员,他们虽然没有对社会做什么巨大的贡献,但他们演绎出来的作品不就是给人们用来消遣娱乐的么?让疲劳一天的劳动人民赏心悦目,从中获得快乐的么?倘若社会缺了这只无名指,还得了么……

文中的五根手指,正如我们各种职业人士一样,虽然各有千秋,但缺一不可。倘若五根手指合在一起,不就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社会么?倘若团结在一起,不就人人平等了么?这个社会缺了他们,还得了么?

读《手指》有感 篇5

当一个人被包裹在一种令人感到心痛的爱的光辉下,同时却纵容着另一种无奈而尖锐的爱,那么这种行为是否是对爱的摧残与抹杀呢?

——题记

“这家人看上去再平常不过:前原和妻子人到中年,上有痴呆的老母亲,下有未成年的儿子。”而这个看上去再正常不过的家庭也正有着再正常不过的爱的纽带——老母亲对儿子的爱,妻子对孩子的爱。但这种温暖的爱,在《红手指》中被扭曲的人性轰炸地面目全非,东倒西歪。

前原昭夫的儿子直巳掐死了一个小女孩儿,而前原的妻子八重子却为了保护儿子而打算隐瞒事情的真相。这种母爱被八重子的刚硬揉捏地不成样子。前原昭夫深知杀人一事不可能永远瞒过警察,故计划让他那得了老年痴呆的老母亲——前原郑惠去代替孙子坐牢。我不得不说老母亲是可怜的,但前原昭夫这个作为她儿子的家伙,却更加悲哀。当直巳杀了人之后仍然能“安详”地坐在卧室里玩游戏,并在父亲的斥责下“理直气壮”地反抗时,东野圭吾先生隐藏在这本书里的一根尖锐的刺就已冒出了头,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就开始大展拳脚。

这里宕开一笔,我在读到老母亲的装疯卖傻时,前原昭夫的.心狠无奈时,已经快读不下去了。本应被放弃的故事却因朋友的鼓励,我才得以继续。

我最喜爱加贺恭一郎。作者开始用大量笔墨攻击加贺,攻击他的呆板无趣,攻击他的冷漠无情,有时甚至令另一个人物松宫想骂他一句混蛋。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但这样的人向来有他的另一面,而旁人无从知晓。

不过当前原昭夫这个案件交入他手时,他就仿佛褪去外衣,显露出一种纯真的感性。

“刑警并不是只破案就够了。什么时候破案、怎么破案才是最重要的。这个家里有隐蔽的真相,但不应该在警察局的审讯室里强迫他们说出来,必须在家里,让他们自己说出来。”

这是我最喜爱的一句话,它能体现出一种加贺对社会的宽容,而对社会矛盾和丑陋现象的无情态度。文中写他与父亲不和,但父亲病床旁的那盘未下完的棋,其实一直都是加贺通过邮件的形式与父亲对弈。我明白,加贺是一个不善于表露自己情感而内心却又感性善良的人,他一直关心着、爱护着他的父亲。“将得好,爸爸赢了。太好了。”就是加贺这种人的另一面,令我意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人们常说这种人可怕,但我恰好看到了他们的可爱之处。大概我也是这样的人吧。

生活中不是没有像《红手指》中一样的社会矛盾,家庭矛盾。相反,这对于人们来说是司空见惯的。母亲对孩子的溺爱,往往会把孩子推向深渊,甚至有的孩子在掉落深渊时还愤怒地拽着爱自己的人,这种人既可怜又可悲而且可恨。直巳的一句“都是妈妈不好。”已经伤透了太多人的心。这怪谁?

读完最后一句话,我有种颇为不容易的感觉,似乎有一口气憋在胸腔里,终于呼出来,我才放下了心。我想,这也许就是东野圭吾先生技艺精湛之处,也是《红手指》的绝妙之处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