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短文网

2025-10-15教案

短文网整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3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字号。

教学难点:

正确地口算无敬畏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教学具准备:

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玩具店买过玩具吗?今天也有两个小朋友要去玩具店买玩具,你们想帮他们参谋参谋吗?现在我们就到玩具店看看吧。

看!玩具店到了,谁在买东西呀?我们给插图中的小朋友起个名字,男孩叫小明,女孩叫小芳。

二、探索新知。

1、同学们,这个玩具店真漂亮,玩具真多,(出示商店图)小明和小芳每人要买两件玩具,你能说出他们购买什么玩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怎样付帐呢,你们能帮他们算算吗?

2、提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打算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你能帮他们列出算式吗?

3、学生口头列式:教师同时板书算式:

(1)小明应付钱:44+25= ( )

(2)小芳应付钱:44+38= ( )

4、谈话:这两道算式如果用竖式计算,我想每位同学都不成问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口算的机会是很多的,小明和小芳到商店来的时候就没有带纸和笔,他们只能口算出应付的钱数。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在小组里相互交流。

5、反馈:通过交流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

第一道算式:44+25= ( )

(1)先算44+20=64,再算64+5=69;

(2)先算44+5=49,再算49+20=69;

(3)先算40+20=60,再算4+5=9,最后算60+9=69;

(4)先算4+5=9,再算40+20=60,最后算60+9=69。

第二道算式:44+38= ( )

(1)先算44+30=74,再算74+8=82;

(2)先算44+8=52,再算52+30=82;

(3)先算40+30=70,再算4+8=12,最后算70+12=82;

(4)先算4+8=12,再算40+30=70,最后算70+12=82。

6、再次交流,确认和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7、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小组讨论交流)

8、通过讨论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

9、对表现出色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三、巩固深化。

1、算一算、比一比。(做想想做做第1、2题。)

(1)电脑出示第1、2题,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结果直接写在书上。

(2)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3)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第一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第2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想一想、填一填。(做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填表。

(2)电脑验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引导学生先口算每组题的第1小题,再算第2小题。

(2)口算结束后交流算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口算发现了什么。

(4)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

4、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做想想做做第5题。)(1)选出其中一组题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将估算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

(2)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

(3)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4)讲述: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检验口算的结果。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

5、解决实际问题。(做想想做做第6、7题。)

(1)出示第6题。

提问:从熊猫馆到老虎馆有几条路?学生回答后逐一阐述每一条线路。

提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先估算,再回答问题。

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解答另外两个问题的想法。

让学生到讲台前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说给大家听,并对讲述有条理的学生进行表扬。

(2)出示第7题。

让学生弄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列式计算。教师对后进生予以帮助。

集体反馈。让学生将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同学间相互补充、相互评价。

四、课后延伸和课堂总结。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学习的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课后同学间可以相互出题考对方,回家后,也可以用你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想想算算”,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 培养学生自己思考、探究的态度和初步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 口算下面各题。

53+20 36+40 28+30 57+20

76+3 43+2 65+2 31+4

57+8 76+6 48+5 29+4

提问:口算时,十位上的数要加在哪一位上?个位数呢?

2、 口算。

(1) 做第3页复习题。

(2) 口算下面各题。

24+30+5 36+40+3 27+10+5 57+20+8

3、 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第1题。

(1) 出示例题36+43=

(2) 让学生先说说可以怎样进行口算?

(3) 问:十位上的`4要加在哪一位上?为什么?个位上的3呢?你认为36可以先加多少再加多少?这就要把43怎样分呢?把43分成40和3之后,可以怎样加?(师配合板书:36 + 43 = )

40 3

(4) 谁来告诉大家,口算36+43要怎样算?

2、教学例1第(2)题。

(1) 出示例题57+28=

(2) 提问:按照第(1)口算的过程,这一题可以怎样算?

(3) 你是怎样想的?师配合板书。

(4) 再指名几人口述57+28的口算过程。

(5) 问:这道题可以怎样算?

3、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也就是几十几加几十几。口算时,可以先把第二个加数分成几十和几,然后把几十几先加几十,再加几,就可以算出得数;还可以按照刚才相处的方法算出得数。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1) 小黑板出示,指名3人板演,一组一组算,其余做在书上。

(2) 检查得数。

(3) 比一比,说一说。

(4) 指出: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直接先加几十,然后再加几;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1)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得数,老师板书。

(2) 每组题里上下两题的计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个位相加满十怎么办?

四、课堂小结: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怎样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练习一第2~3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课本P11———P1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3、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4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先让学生进行了口算练习,包括两数个位相加是10的,以及两数个位相加是十几的。通过口算,学生复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复习之后,创设了收集邮票的情境,从贴近生活的事件入手,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引导,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本课的'学习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起到引导作用。如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之后再问:先算什么?个位满10要怎么办?向哪一位进1?进1在竖式上怎么表示?再算什么?5怎么来的?例题与试一试完成之后,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的计算过程,师生共同总结笔算加法的注意点。

三、重视语言表达,巩固算理

为了能够巩固学生对算法的理解,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除了笔头计算,还要重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计算过程。从例题34+16就开始训练学生的述说。可以这么说:先算个位,4+6=10,向十位进1,个位写0,再算十位,3+1=4,4+1=5,十位写5。语言表达的过程也是对算理的再一次巩固,同时边说边写,还能起到调节作用,调动学习的氛围。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借助课本上的情景图引出计算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掌握计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探算法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大家看学校先安排哪几个班去参观?

(媒体出示课本第8页的主题图)

生:学校安排二(1)、二(2)、二(3)、二(4)班的同学去参观。

师:那么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2辆车,每辆车又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这可把老师给难住了,大家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能)好,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呢?

(想好后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1:我认为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可以合乘一辆车。剩下的二(3)班和二 (4)班的同学再合乘一辆车。

师:还有不同的乘车办法吗?

生::我认为二(1)班和二(4)班的.同学也可以合乘一辆车。剩下的二(2)班和二 (3)班再合乘一辆车。

师:谁还能想出其他乘车办法?(学生观察后没有再举手)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乘车办法,这些办法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好!)你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生: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 70人。

师:好,下面我们先来对第一种乘车方案的第一个问题进行验证。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算出结果来,当然了,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算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好,谁愿意汇报一下验证的过程?

生2: 36+30我是用口算验证的,先算30+30=60,再算60+6=66,没有超过70,我想这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生4:我是这样想的:40+30才等于70,36+30当然比70少了,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坐一辆车。

生3:我是用小棒来帮忙的,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和起来是6捆6根,就是66,比70少,可以合坐一辆车。

生4:我是用竖式计算的,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6+0=6,在个位下面写6;十位上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也等于66。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验证的方法,究竟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呢?(学生讨论后反馈)

生1:我认为口算很简单。

生2:我认为摆小棒更简单。(很显然他不同意生1的说法)

生3:我觉得还是用竖式好,我妈妈在家教过我了。

师:大家各有道理,我们暂且保留大家的意见,用你喜欢的方法对第一个乘车方案的第2个问题进行验证。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做得又对又快的是用竖式计算的,直到好多学生做好了,摆小棒的学生还没数好小棒,口算的学生是先算30+30=60,60+5+65后面的65+4=69还没有写完。另一位口算的学生是这么做的:5+4=9,30+30=60, 9+60=96,得数算错了。)

师:看来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还是挺好的。那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应注意什么呢?(刚才用竖式计算的学生举起了手,教师请他到前面边写边介绍)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6

设计说明

1.重视对教材情境图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学生喜欢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引导他们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上课伊始,借助情境图引入新知,让学生通过看图,发现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及解决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在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本教学设计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如摆小棒、横式、竖式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从而突破笔算中“相同数位对齐”这一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生成问题

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学生去参观博物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想一想,根据你发现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

预设

生1:二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去参观博物馆?

生2:一共有多少位去参观博物馆的老师?

生3: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生4:二(1)班的学生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不同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吧!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境图,提高学生主动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师选取其中与例1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想办法解决。

师:现在请同学们进行小组交流,探讨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第四个问题。

(学生小组交流,探索方法)

2.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解决方法。

方法一:用横式计算。35+2=37。

方法二:摆小棒。先摆出3捆零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

方法三:用竖式计算。

3.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的过程,教师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4.用同样的方法解决教材12页1、2题。

5.解决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2)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师:根据我们刚才做的那道题的解题方法,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讨一下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说一说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时应注意什么。

预设

生1:应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生2:应注意从个位开始计算。

生3:应注意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

(4)师小结:通过刚才大家的讨论,我们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设计意图:采用尝试、交流、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9页,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知识作为基础,数位的认识及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方法经验。有一小部分学生在上学前对竖式已有:简单的了解,对于看图编故事和从图中提问题,前面的学习中也有过练习。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挂图、气球图片、三角形学具图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课前安排学生唱《赶海的小姑娘)

刚才,小朋友们唱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谁给老师介绍一下?这首歌曲讲的是谁,在哪里,做什么?伴随海浪的声音,出示情景图,同时揭示课题:赶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一共捉了多少只大虾?

(2)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3)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4)沙滩上有多少只螃蟹?

(5)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对于学生提出的可以直接数出来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数一数,立即解决,如3、4、5题。教师板书1、2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一共捉了多少只大虾?

1、探究: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咱们已经解决了。现在你能想办法解决“一共捉了多少大虾?”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猜想一下得数是多少?

引导引导列出算式“26+12”,并说出得数。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或计算器来帮忙,验证一下得数是不是38,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动手探究,教师巡视,引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2、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告诉大家?(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先算20+10=30,6+2=8,再算30+8=38(:先把两个整十数相加,再把两个一位数相加。)

(2)先算26+10=36,再算36+2=38。

(3)先算26+2=28,再算28+10=38(:先把12分成10和2,再计算。)

(4)摆小棒:左边摆2捆零6根就是26,右边摆1捆零2就是12,然后一数,一共3捆零8根,就是38。所以知道26+12=38。

(5)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表示26,再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一看就是38。(先让学生边说边拨,然后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拨珠并解释结果。)

(6)列竖式计算:先写一个加数26,在下面写第二个加数12,把加号写在12的左边,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最后计算6+2=8,20+10=30。答案

是38(让学生边说教师边写,要强调列竖式时的注意事项)

3、:

师:以上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给与适当与鼓励。

(二)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1、探究: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非常好。现在,请小朋友们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学生自由选择方法解决问题)

2、汇报

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已的想法和算法?

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算法:

(1)先算20+10=30,3+1=4,再算30+4=34。

(2)拨计数器(边拨边说):先拨2个十,3个一,表示23,再拨1个十,1个一,表示加11,一看就是34。

(3)摆小棒计算(边摆边说)

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来解决我们提车的问题,真了不起。如果用竖式来计算,你会不会写呢?

(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竖式计算方法。对竖式稍作后)

师:老师这儿还有两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出示34+13?52+27=?)

师:(指黑板上的四学生说出得数后,让学生列竖式,并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示。)

3、:

请小朋友们观察这四个竖式,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为什么26+12中的2和1对齐?引导学生得出:因为计算时要把两个整十数加起来,两个一位数加起来,所以十位对齐,个位对齐。

师:说的真好。概括起来就是“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在这一环节中,教材只通过一个例子就作了,不符合学生学生认知规律,而要通过多个例子才能作出,因而以上教学对此作了改变,利用四个竖式作概括]。

三、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小壁虎找尾巴。

师:赶海的小朋友在海边玩够了,就提着小桶回家了。在回家路上他们遇见了几只断尾巴的小壁虎.看,多可爱的小壁虎,它们的尾巴哪里去了呢?你能帮他们找回自己的尾巴吗?(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

师: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展示看看?(让学生到实物投影前展示,并有选择的让学生表达计算过程。)

师:在找尾巴时,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给这条尾巴找到它的身子吗?(引导学生找出得数是43的一些加法算式,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加了练习量,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

四、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

第二课时

一、看图编故事

1、收集信息。

上一节课我们随着赶海的小姑娘到了海边,见到了许多可爱的小虾小螃蟹,还帮他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小朋友们都表现得非常好,为了奖励你们,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两幅画,小朋友们想不想看?(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挂图,让学生观察,对整幅图有一定的感受)

师:谁能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听听?

学生发言后教师引导梳理故事:森林里住着小刺猾一家人,有一天,剌猾哥哥出去玩,忽然看见一堆又大又红的草莓,剌猾哥哥高兴极了,它赶紧跑回家叫来妹妹,哥哥一下运回了32个草莓,妹妹运回了24个草莓.......

(在这个环节中,力图使数学与语文学科相互融合,创设一种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编故事时,可由大家互相补充一个人哪怕只说一句话也应予以肯定,尽可能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2、提出问题。

师:听了小朋友讲的故事,老师觉得你们已经长出了一双数学的眼睛,你能根据这个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哥哥和妹妹一共运回了多少个草莓?

(2)哥哥比妹妹多运回了几个草莓?

(3)妹妹比哥哥少运回了多少个草莓?

(4)为什么哥哥运的多,妹妹运的少?

(老师板书问题1,对于问题2、3可允许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法放进47页的“问题口袋”里,以后解决。对于问题4可立即解决。)

3、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提出了好多问题,有的咱们已经解决了,有的放进了“问题口袋”里,现在咱们来解决“一共运了多少个草莓?”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二、摘气球

1、师:(把自主练习第2题、第4题做成气球图片,一边往黑板上贴一边说)刚才,小朋友把老师带来得两幅画编成了非常精彩的数学故事。老师这儿还有许多漂亮的气球,小朋友看多美啊!有红的、黄的、蓝的、还有绿的,你想得到吗?要得到它们可不容易,得付出你的劳动才行。下面请组长摘气球,只要你能算出后面的题,这气球就是你们组的了。

(小组长摘气球:算出后面的题并说出算法。其余学生。)

师:大家都想得到气球吧?不要急,人人都会有的。下面请小组长揭开小气球,让组里的小朋友算后面的题,谁算对了就把小气球奖给谁。(小组活动,老师巡视,注意算法交流)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遵循教材的基本原理、内容、和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足用活了教材,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练习,得到了提高。]

三、商店购物

师:小朋友们都从组长那里得到了奖品。现在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吧!

(出示第6题挂图,挂图中增加第7题中的三角板图片一套。)

师:商店里有什么?它们的价格是多少?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两种物品,并算出需要多少钱.

可能有以下几种回答:

(1)我最喜欢彩笔和小狗,需要36元。算式是25+11=36。

(2)我最喜欢文具盒和蛋糕,需要22元。算式是14+8=22。

(3)我需要25元。

(此时可以让其他学生猜这位同学最喜欢的物品)

2、师(事先把自主练习第7题做成学具,装入信封,每个学生面前放一个):小朋友都选中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的好朋友园园选了两套彩色三角板。她还要用它们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呢!你想不想和她比一比,看谁拼出的图案漂亮?

师:那就赶快从你桌上的信封里拿出图片来摆一摆吧!

[此环节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用所学知识解决购物问题。拼一拼、摆一摆,是对前面所学方位与图形知识的回顾。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拼摆,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的对称美。]

四、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学会了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了讲故事,知道了要认真听别人说话。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不少知识,也懂得了许多道理。老师为你们取得进步感到高兴!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指名学生板演:34 25=

2.口算。

5 78 650 30

6 2834 957 3

师问:6 28=34你是怎样想的?(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

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师:我把上题中的第二个加数25换成了28,(边说边板书:34+28=)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师: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4加8等于几?满十了吗?(个位4加8等于12,满十了)

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边摆边说。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4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8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师:34和28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个位是4个一加8个一,得12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

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

(2)边摆边算。

师:个位4加8满十,将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

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2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6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6)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4加28,个位4加8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2;十位上3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6,在十位写6.

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

(4)仿例练习:(边说边做)

56 37=

3.教学例4.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46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4根小棒。

师板书:

师:个位6加4得十,(把6根小棒和4根小棒放在一起,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10怎样写?

生:向十位进“1”,个位写0.(师板书)

师:个位不写零行不行?(师强调:个位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

师:十位上4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7,在十位写7.最后得70.

4.总结法则。

师:今天学的'笔算加法和过去学的有什么不同?(个位满十了要进位)

师:进位加法还应注意什么?(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师同时板书。

全体齐读。

(三)巩固反馈

1.在练习本上计算。(同时请3人板演)

2.在□里填什么数可以使它成为进位加法题?

师:请同学们任选两个数,在练习本上计算。

3.编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题。注意十位上的数不要太大,和不能超过100.学生编题,教师板书。如:26+39,45+38,37+43,54+25,…

学生讨论:同学们编的这些题里有没有不符合要求的?

4.思考题。

在□里填哪些数合适?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小猫钓鱼

游戏目的

巩固百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材料

用硬纸片做成的鱼若干条,每条鱼身上有一道算式,鱼嘴用铁丝做成一小圆圈;小猫面具;钩鱼杆、线、鱼钩。

游戏程序

1.用课桌围成一个长方形“鱼塘”,“塘”中放“鱼”,鱼身有算式的一面朝上。

2.每3人一组,头戴小猫面具,身上挂一个写有得数的牌子,围在课桌外面。

3.用鱼杆、鱼钩钓得数与自己身上的得数相同算式的鱼。

游戏:夺红旗

游戏目的

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游戏准备

教师准备一幅“登山图”和一面小红旗。

游戏过程

1.教师出示“登山图”。

2.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计算两侧的竖式。

3.给先完成的小组颁发小红旗。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 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 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 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学法:

讲解法、引导法。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1、 口算题(略)

2、 看谁都能算正确。

35+30=答案

64+5=答案

48+30=答案

79+4=答案

53+40=答案

66+8=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些题的呢?先来看左边这一组两位数加整十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35+30=65

师:那么右边这一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我想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64+5=69

二、 新知讲授。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料。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如果你是每个年级的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

预设:应该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

2、 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35+34=69

35+34=69

30+30=60

5+4=9

60+9=69

(2)教学例2

选择学生提出的“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39+44=?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

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3)观察对比

师:刚才学习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今天学习的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师引导: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加数的十位上的数与和十位上的数比较,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也就是35+34是不进位加法,39+44是进位加法。

师: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1.

三、 知识应用。

1、 填一填(判断十位上的数)

师: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数吗?

2、 先说一说,再计算。

23+46= 63+17=

3、 请你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4、 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 小结。

师: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课本P11———P1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3、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1

1.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探索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过程,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初步理解笔算加法的顺序和进位方法。

2.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两道题,谁愿意来算一算?(指名板演)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口算。(指名口答)

1. 用竖式计算。

53 + 21 34 + 12

2. 口算。

8 + 6 4 + 7 9 + 5 7 + 6

3 + 8 6 + 4 2 + 9 8 + 8

5 + 7 4 + 8 3 + 9 5 + 6

20 + 30 + 40 50 + 30 + 10

师:(指学生板演的竖式)他们算得对吗?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略)

师:是的,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 探索算法

师: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出示教科书第85页例题的情境图,标明小华和小明)。瞧,小华和小明正在欣赏邮票呢。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小华有34张邮票,小明有16张邮票。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师:很好。你能把这道题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吗?(学生口述)求一共有多少张邮票,该怎样列式呢?

生:34 + 16。(板书:34 + 16)

师:34 + 16等于多少呢?请小朋友自己想办法算一算,算出得数后,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1:(边说边演示)我是用小棒摆的。先摆3捆和4根小棒,再摆1捆和6根小棒,合起来是50根。

师: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0根小棒的?

生1:3捆和1捆合起来是4捆,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4捆和10根合起来是50根。

师:你算的是对的。能把你摆出的小棒整理一下,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这里有50根小棒吗?

生1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为什么可以把它们捆成一捆呢?原来的4根小棒是4个一,6根小棒是6个一,4个一和6个一合起来是1个十。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2:(边在计数器上拨珠边说)我是用计数器算的。先在计数器上拨出34,再在十位上拨1颗珠,个位上拨6颗珠。现在个位上有10颗珠,10个一是1个十,把个位上的10颗珠去掉,在十位上添上1颗珠。算出来也是50。

生3:我是这样算的,34 + 16,先算34加10得44,再算44加6,得50。

生4: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到黑板上写出竖式)先算4加6得10,再算3加1再加1,得5。

师:(结合学生的竖式引导)在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先从哪一位加起?

生:(齐)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上4加6得10,在个位写0,向十位进1,表示1个十,所以要写在十位上。为了和原来的加数区别开来,进上来的1, 要写得小一些。再算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是几加几?

生:十位上是3加1,再加进上来的1得5。

师:所以34加16等于50。(指个位上进上来的1)谁来说一说,这个1表示什么意思?

生: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上进上来的1。

师:这个1在用小棒算时是什么?在用计数器算时是什么?

生1:用小棒算时是捆起来的那一捆小棒。

生2:用计数器算时是进到十位上的一颗珠。

师:很好。请小朋友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这道题用竖式再算一算。

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

师:会用竖式计算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了吗?(会)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请小朋友独立地用竖式计算。(出示试一试)

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师:(请板演的小朋友)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吗?

生:先算个位上5加8得13,在个位上写3,向十位进1;十位上6加2再加1,得9,就在十位上写9。65加28得93。

师:他算得对吗?十位上是6加2得8,为什么还要再加1呢?

生:这个1是从个位进上来的,所以要加上。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前面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有什么不同?(完成课题的板书:进位)

师: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些什么?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师生共同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下面的竖式。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2. 做想想做做第1题。

3. 改错练习。

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错在哪里,并改正。

4.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四、 课堂总结(略)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页“期末复习”的第14~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知识。

板书课题: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二、复习。

1、出示第14题: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

43+25=86-54=75+7=

43+28=85-58=75-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

2、出示第15题:用竖式计算。

16+53=32+29=93-42=86-17=

16+35=23+29=93-24=68-1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认真计算。

3、认真完成第16题,集体交流。

4、出示第17题,先把题意说一说。

小朋友踢毽,小明第一次踢了18下,第二次踢了25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18+25=43(下)

小娟两次一共踢了60下,其中第一次踢了32下,那么第二次踢了多少下?60-32=28(下)

然后独立完成提问和解答。

三、:

我们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时,数位对齐,个位加起。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页“期末复习”的第14~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知识。

2、板书课题: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二、复习。

1、出示第14题: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

43+25=86-54=75+7=

43+28=85-58=75-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

2、出示第15题:用竖式计算。

16+53=32+29=93-42=86-17=

16+35=23+29=93-24=68-1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认真计算。

3、认真完成第16题,集体交流。

4、出示第17题,先把题意说一说。

(1)小朋友踢毽,小明第一次踢了18下,第二次踢了25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18+25=43(下)

(2)小娟两次一共踢了60下,其中第一次踢了32下,那么第二次踢了多少下?60-32=28(下)

(3)然后独立完成提问和解答。

三、小结:

我们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时,数位对齐,个位加起。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4

设计说明

1.以旧知引新知,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人,他们有自己的认知和知识基础,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计算、交流等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上课伊始,以一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作铺垫,让学生重温旧知,作为本节课学习新知的基础。在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明确算理之后,让学生尝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实现旧知到新知的迁移,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新知的能力。

2.动手操作,感悟算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设计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摆小棒。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把5和7合成的12根小棒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看作1个十,与其他6捆(即6个十)相加,得到7个十,从而明确满1个十之后要与另6个十相加,为笔算中“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奠定基础,使学生经历“满十进1”的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小棒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1.口算。

7+6=8+4=9+5=6+8=

7+5=5+8=6+6=4+6=

2.笔算,指名板演:35+34。

师:做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怎样写竖式?从哪位加起?

3.导入新课。

师:如果将35+34这道题中的34改成37,变成35+37,那么在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为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打好基础。

⊙学习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14页例3。

借助“摆一摆”解决“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这个问题。

师:请同学们读题思考,然后列出算式。

(学生列出算式:35+37)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预设

生:因为要求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就是把二(1)班和二(3)班的学生人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师:这道题你会算吗?同学们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摆小棒计算,然后交流算法)

预设

生1:我是这样算的,3捆小棒与3捆小棒合起来是6捆,就是60根。5根小棒和7根小棒合起来是12根,60根加上12根就是72根小棒,所以35+37=72。

生2:我计算的结果也是72,不过我是这样算的,3捆小棒与3捆小棒合起来是6捆。5根小棒和7根小棒合起来是12根,我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样就变成了7捆零2根,也就是72根。

师:3捆加3捆是6捆,为什么现在成7捆了?多出的1捆是哪来的?

预设

生:7根加上5根是12根,把10根小棒捆成1捆,12根就变成了1捆零2根,和6捆加在一起就变成了7捆零2根。

师:说得非常好!当小棒够10根的时候就可以捆成1捆,再加起来的时候,就要和成捆的小棒加在一起,也就是说,这个1表示的是1个十,计算时要与十位上的数字相加。

2.(1)根据摆小棒的过程,用竖式算一算。

师:你会用竖式计算这道题吗?

(学生尝试计算)

(2)问题引导,理解计算过程。

师:个位上5加7等于几?个位相加满十了,要把这个十放在哪?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个位相加满十,要把这个十放在十位上)

师小结:个位相加满十,要把这个十放在十位上,这就叫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向十位进的`1可以在十位上靠近横线的地方写一个小1,这个小1叫做进位1,表示向十位进1。

师:那么十位上怎么算呢?

(十位上3个十加3个十是6个十,还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个十,也就是7个十,所以十位上应该写7)

3.反馈练习。

(1)用刚学到的方法计算教材14页“做一做”中的56+37=,然后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预设

生:先算个位上的6+7=13,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在十位上靠近横线处写一个小1,个位上写3;再算十位,5+3+1=9,把9写在十位上。在横式后面写上得数93。

师: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后汇报:注意向十位进1时,要在十位上靠近横线处写一个小1。计算十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位的1)

(2)学生独立做教材14页“做一做”中余下的两道题。做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4.讨论总结。

讨论:这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与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

总结:像这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加法,叫进位加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借助摆小棒的过程明确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方法,加深对进位加法算理的理解,然后根据算理完成竖式计算,让学生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5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3、实现迁移,正确口算几千几百加几千几百、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加法。

(二)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卡片。

(四)教学过程

1、以旧引新。

(1)准备题:35+20 73十10 61+30+8 55+4 83+6 23+50+7

61+30十8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的连加算式,那么23+50+7呢?

(2)口答:420里有()个十360里有()个十

4200里有()个百3600里有()个百

2、发散思维。

(1)例1口算42+36

讨论:这是一道几位数加几位数的'口算题?

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口算?

学生讨论后,可能会出现下列口算方法:

每一种都请学生说说理由或想法。表扬有如此多种的想法,思维

灵活,然后比较哪种方法比较简捷?

学生会说③和④——因为计算步数少。

教师告诉学生③和④实属同一种计算方法,只是书写不同而已。(2)练一练:课本第100页“练一练”1。

(3)四人小组人人说说计算方法:

54+22 37+62 17+81 24+74

21+76 45+34 53+46 15+82

(4)试一试:420+3604200+3600

你打算怎样算?

利用转化:42个十+36个十=78个十=780

42个百+36个百=78个百=7800

(5)看课本第100页理解一遍。

(6)今天你学习了什么?你用了什么方法?

3、巩固练习。

(2)把算式和答案用线连接起来。

32十46 870 43+51 69

18+71 78 27+42 8500

250+620 89 7200+1300 94

(3)你能较快地口答吗?(卡片形式)

34+34 270十520 360十300

25+72 2500+4000 6300+2200

(4)课堂作业:课本第101页“练一练”4。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6

教学内容:

课本P11———P1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3、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通用1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

2.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知识,探究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出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

3.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

4.估算初步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

教具准备:位值表、课件

一复习铺垫

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题)

师1)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要求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始!

2)核对答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

师: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一些新的本领。

(这里的口算题,即使复习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探究新知识作了铺垫。)

二,新授

1.口算 38+25

(出示动感画面)

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

1)师:今天小胖来玩具店准备买两样玩具,他买了什么呢?看!(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

2)你们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

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

(出示课题)

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手中的'位置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来解决。

(师巡视,请2个学生回答)

A. 整十数加整十数 个位数加个位数

30+20=50 8+5=13 50+13=63

B. 38+2=40 40+23=63

第7种方法

师:原来买这两样玩具要63元。

(指着黑板上的位置表)

这两种方法很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呢?你们可以再圈圈,试试?

(再请两个同学)

A.38+20=58 两位数加整十数

B.35+25=60 60+3=63

第9种方法

师:真了不起,你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口算出38+25的答案。这些内容在书上也有,把书翻到P41,书上有3种方法,你们想出的方法比它还要多。仔细看看,看得懂吗?像这样在位置表上圈圈,画画有什么好处?

(本着“留足够得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能力,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习

1、师:其实,挑两样东西的方法很多,你看

38+29 挑的是什么?

34+28 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

拿出练习纸,想想,把答案写下来,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也可以在下面的位置表上先圈后写。

2个同学 详 略

2.学生任意选两样玩具,口算价格 ,在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如果给你两样玩具,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学生自由说,教师巡视去听,请两个学生说。)

(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学生在这一节课里将不在是习得简单的数学知识,而是学会了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

四、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了些什么新本领?你们想知道自己的本领有多大,我们去玩个游戏。(略)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不超过100)以及整十数、整千整百数加整千整百数的口算和万以内笔处加法(包括连加)的`计算方法、验算方法,并有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差关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地分析解答。

教学重点:

1、口算、笔算及验算

2、三个数的连加

教学过程:

一、口算第1、2题开火车口答

二、笔算和验算

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校对。

第4题做书上

四、应用题

第5题注意:有两个问题,第1个问题求出来后才可以求第二个问题。

第6题做好后,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第7题先看图理解意思,再让学生编题,最后解答。

教学过程:

一、口算第8题做书上

二、笔算和验算第9、10题独立完成

三、文字题和应用题

1、第11题同桌互对

2、第12题

3、第13、14题独立完成

4、第15题让学生口头编一编。

思考题:摸到红圆片的可能性大。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9

一、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4、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从小养成自觉遵守交通安全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主要应用观察法、设置问题探究法以及独立探究法。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学具准备:小棒。

八、教学过程:

A、新课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两位数加两位数。

师:你能自己写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吗?

生:能。(让学生自己写一道算式,并把它计算出来,教师注意巡视辅导。最后指名板演,并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2、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12+9=(?) 26+8=(?)49+7=(?)

21+23=(?) 45+13=(?) 34+25=(?)

3、揭示并板书课题:

师:27+45=(?)你们会算吗?

有的学生说会,有的学生说不会。

师: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的内容,(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

B、新课教学: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有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知道二(1)班有36人,二(3)班有35人,还有一辆车准乘70人。

师:题目问我们什么?

生: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师:准乘是什么意思?(教师说明:准乘即是允许且不能超过的意思。)

2、教学例3(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例3:二(1)班有36人,二(3)班有35人,:一辆车准乘70人。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师:我们要知道二(1)班和二(3)班能不能合乘一辆车。该怎么办?

生:先要知道两个班的总人数。然后再拿总人数和70相比,如果少于70或者等于70,就可以合乘,如果大于70,就不能合乘。

师:总人数怎样求呢?

生: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

2)谁能列出算式?(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立即板书。)

师: 36+35=

3)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最后小结,从而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计算方法。)

师:你是怎么算的,能讲给老师听听吗?

生:能。

生(甲):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做的,10根为1捆,把36摆成3捆零6根,35摆成3捆零5根,然后零的加起来有11根,再把这11根摆成一捆零1根,就得到7捆零1根,也就是71。

生(乙):我把36分成30和6,35分成30和5,然后先计算30+30=60,再计算6+5=11,最后计算60+11=71。 生(丙):老师,我是用竖式计算的。我用个位 上的6加 5等于11,满十了,向十位进一。拿十位上的3加3,再加进来的1等于7,最后的结果也是71。

生(丁):

师:刚才同学们回答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那我们用掌声表扬他们一下。(全班掌声响起)

4)师:在他们的回答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算?

生:竖式最好算。

师:竖式计算该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了,向十位进一。 师:哇!你们太棒了。

5)师生小结计算过程:

36+35=71

3 6 + 31 5

7 1

师:个位 6加 5满十,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生跟着老师写。)

师:个位上还有1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

师在竖式横线下方对齐个位写1。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7)

经过计算36+35=71(人),71人比“准乘70人”多,所以二(1)班和二(3)班的同学不能合乘一辆车。

3、师:根据上面的计算,二(1)班和二(3)能合乘一辆车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如果合乘,就会超载,超载会有危险。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客车超载会有什么后果吗?

生(甲):拥挤,不舒服。

生(乙):人多,感觉很闷。

生(丙):突然刹车时,站立的乘客容易摔跤。

生(丁):可能会翻车。

你们说得太对了,现在你们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客车超载导致的交通事故真实的故事,听完后谈谈你们的想法。新华社海口20xx年12月5日电(记者 傅勇涛)记者从海南省安监局获悉,海南“11·29”重大交通事故原因已初步查明。据初步调查分析,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琼C32691中型客车超员载人,在连续下坡急转弯路段偏左占道行驶,导致事故发生。

11月29日下午3时40分,海南海汽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定安分公司一辆号牌为琼C32691的中型客车核载15人,但实载23人,沿国道224线(海榆中线)自南向北行驶至195公里加750米处时(五指山市境内),与由北向南行驶的号牌为桂J08588的重型自卸货车对向碰撞,造成12人死亡、12人受伤及两车严重损坏。(本案例从百度下载。)

小朋友们,听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想法?(太惨了,为了安全,我们以后不乘坐超载的车辆。)

小结:对,客车超载是一种非常危险性的行为,会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为了人民群众的乘车安全,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本法中第四十九条规定机动车载

人不得超过核定人数,客运机动车不得违反规定载货。

小朋友们!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告诫自己和家人,不要乘坐超载客车、不要乘坐无证驾驶车辆,过马路时要左右看,不在路上跑和玩,要走人行横道,并注意红灯停,绿灯行。

4、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11页中的“做一做”。做后集体订正。

56+37=93 想:个位上的6加7得多少?

5 6

+ 31 7

9 3 (13)怎么写?(进1写3。) 46+24=70 想:个位上的6加4的多少?

4 6

+ 21 4

7 0 (10)怎么写?(进1写0)

5、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生:进位加法。

师:进位加法需注意些什么?

生: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进1。

师:这节课你们表现得太棒了。(让学生对自己说声:棒!棒!“我”真棒。)

6、作业布置:13—14页中的4、5题。(用竖式计算)

7、板书设计:略。

8、教后反思: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堂课我利用表扬、激趣、创设情境、问题探究等方式,把学生吸引到学中来,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培养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有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欲望,如此一来,就让我们的课堂不但很活跃,而且能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总之,我们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还他们的一片精彩。切记,我们教师只是导演,是课堂这出戏的配角,孩子们才是真正的主演,是课堂这出戏的主角。课堂这出戏的效果怎样,关键看的是主演——学生,而不是我们——老师。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中不要一味的讲解,要看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要一味的演“独角戏”。这样才能演绎出我们精彩的课堂。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2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教学挂图、气球图片、三角形学具图片、计数器、小棒。

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上周五一起去挖蛤蜊,玩的开心吗?老师给同学们录像了呢,你想看吗?(录像)

师:同学们的收获课真多呀,在对话中,蹭着许多数学信息,你找到了吗?

生1:小红捉了12只虾,小林捉了26只虾

生2:小文捉了11只螃蟹,小丽捉了23只

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共捉了多少只虾?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口算

师:我们这节课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我们留在问题口袋当中以后再来解决。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题,谁来列式?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会算吗?怎样算的?

生1:2+6=8,10+20=30,12+26=38。

生2:26+10=3636+2=38

2、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用口算得出26+12=38,算的对吗?我们可以用手中的学具来验证一下。首先自己来摆,然后先祖之间互相交流。

(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展示一下?

摆小棒

先摆出26,是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再摆出12根小棒,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有8根,再把整捆的合起来一共是3捆,所以12加26得38。

师:说的真好,那些同学也是这样摆的?再来说一说。(课件演示摆小棒)

师:除了摆小棒的方法,还可以使用计数器,谁想到这里来拨一拨?

拨计数器

先在计数器上拨出26,再在十位上拨上1个珠子,表示加上1个10,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表示加上2个1。和起来就是38。

师:谁还会说?(课件演示拨计数器)

3、竖式计算

师:今天老师介绍一种新的`方法,用竖式计算。既然是竖式计算,那肯定是竖着写的,写错了没关系,大胆的在答题纸上写一写吧!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自己就写出了你的竖式,谁写的最正确呢?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请你一起来书空。

师:你会写了吗?来说一说吧,(课件演示)谁写对了?请你在下面再写一个正对的竖式吧!

师: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谁能说一说,我们在写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多说

及时练习

帮助小兔子找萝卜

27+11=41+35=用喜欢的方法计算

当堂达标:

课本自主练习2题。

课堂:想一想,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必做题:65页自主练习1、2、3、4、5题。

选做题:66页7,8,9题及67页的聪明小屋。

板书设计:

12+26=38(只)

12

+26

38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21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培养算法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3. 初步体会估算在解答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培养算法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你喜欢玩具吗?

师:我也喜欢玩具。(出示模拟商店)小胖努力学习,取得了进步,今天妈妈特地带他来玩具店买玩具,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小胖想买足球和长颈鹿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呢?怎样列式呢?你是怎样算的?

生:34+25

师:怎么计算,可以怎么想呢?

生:(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算法)

二、探究新知

师:小胖又改变了主意,他不想要长颈鹿了。他想买足球和小飞机,可妈妈只带了60元,够不够?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小胖算一算吗?

师:一共花了多少钱?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38+25

师:小胖估计了一下要60元,你说够不够?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丁丁也说不够,到底够不够算算就知道。

(1)探究算法

①学生独立使用位值板摆小圆片或小组合作摆。

②全班交流、自愿板演并说想法。

③师:大家开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算法,但计算结果都相同。那现在能肯定小胖的估算结果够不够吗?

(2)归纳算法

师生共同观察、讨论:

第1、2种是先两位数加整十数,再两位数加一位数; 第4、5、6种是先两位数加一位数,再两位数加整十数; 第3种是整十数加整十数,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 这几种算法都是通过分拆,变为原来学的本领进行计算。

问:你喜欢哪一种?

三、巩固练习

1. 练一练

师:如果我买小熊和船模,怎样列式?要多少元呢?请你们同桌两人一起帮我算一算,好吗?

生:28+29 学生汇报算法。

(1)自己先将选的两样玩具的钱数列式计算、验证先前的估算结果够不够。 如娃娃和足球27+25=? 50元 帆船和汽车29+56=? 80元

(2)交流算法,集体评价。

(3)数学书第3题。

学生任选两题计算(可用不同算法)、组内交流核对。

2. 选择。(用手势表示正确答案的编号)

(1)15+37=( )

① 42

② 52

③ 62

(2)49+24=( )+ 23 =73

① 60

② 69

③ 50

3. 判断。(对的用表示,错的用表示)

(1)26+18=34 ( )

(2)75+19=94 ( )

4. 请你动手算一算,看看谁算得最快最正确?

38+29

27+34

47+34

34+28

25+48

48+38

5. 现在每组都有100元体育用品店的购物券。请你们小组合作,用这张购物券来买体育用品,每种物品仅限一件!看看哪一组买的用品最多,总价最接近100元!

哪个小组按要求挑的体育用品最多,总价最接近100元,而且计算正确,哪组就是今天的冠军!

四、课堂小结

今天去玩具店有何收获?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22

合作探究,悟算理。

(1)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学具,(例如:小棒、方块、计数器等)学生可以用,也可以在练习纸上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小组内先商量一下,选择哪种学具帮助问题的解决。

(2)老师提要求,小组合作先摆一摆,再说一说,进行交流,还可以把摆的过程记录下来。

学生动笔算算试试。找一名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结果都是42,从哪一位加起比较好?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动手做一做,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我们解决了,还要解决右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打开书,做在书上。

(2)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和以前的计算题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

(1)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2)在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都要注意什么?

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解决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

过渡语:同学们算的都很好,刚才我们游览了海底世界,参观了展厅,接下来我们到海滩上去玩一玩。

[评析:仿例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新知识的特点,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出示右边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1、猜一猜贝壳下面的数是几。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2、判断。

先独立思考,再举判断卡判断。

3、猜一猜,小海龟可能是几?

学生有可能会说出许多不同的答案,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生动有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体会到知识产生于生活情境中,又应用到生活中去。]

全课总结,升华知识

下课铃声响起,老师评价在这节数学课中,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有些贝壳想送给他们,了解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50个贝壳够不够,并试着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的。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2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培养学生作业 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指名学生板演:

34+25=

2、口算.

5+7 8+6 50+30

6+28 34+9 57+3

师问:6+28=34你是怎样想的?(把 28分成 20和 8,用 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

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新课.

师:我把上题中的第二个加数25换成了28,(边说边板书:34+28=)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师: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4加8等于几?满十了吗?(个位 4加 8等于 12,满十了)

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边摆边说.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4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8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师:34和28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个位是 4个一加 8个一,得 12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

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

(2)边摆边算.

师:个位 4加 8满十,将其中的 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

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2个十记,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6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6)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4加28,个位4加8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2;十位上3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6,在十位写6.

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

(4)仿例练习:(边说边做)

56+37=

3.教学例4.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46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4根小棒.

师板书:

师:个位6加4得十,(把6根小棒和4根小棒放在一起,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10怎样写?

生:向十位进“1”,个位写0.(师板书)

师:个位不写零行不行?(师强调:个位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

师:十位上 4加 2再加进上来的 1得 7,在十位写 7.最后得 70.

4.总结法则.

师:今天学的笔算加法和过去学的有什么不同?(个位满十了要进位)

师:进位加法还应注意什么?(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师同时板书.

全体齐读.

(三)巩固反馈

1.在练习本上计算.(同时请3人板演)

2.在□里填什么数可以使它成为进位加法题?

师:请同学们任选两个数,在练习本上计算.

3.编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题.注意十位上的数不要太大,和不能超过100.学生编题,教师板书.如:26+39,45+38,37+43,54+25,…

学生讨论:同学们编的这些题里有没有不符合要求的?

4.思考题.

在□里填哪些数合适?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小猫钓鱼

5.游戏目的

巩固百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材料

用硬纸纸片做成的鱼若干条,每条鱼身上有一道算式,鱼嘴用铁丝做成一小圆圈;小猫面具;钩鱼杆、线、鱼钩.

游戏程序

(1)用课桌围成一个长方形“鱼塘”,“塘”中放“鱼”,鱼身有算式的一面朝上.

(2)每3人一组,头戴小猫面具,身上挂一个写有得数的牌子,围在课桌外面.

6.用鱼杆、鱼钩钓得数与自己身上的得数相同算式的鱼.

游戏:夺红旗

游戏目的

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游戏准备

教师准备一幅“登山图”和一面小红旗.

游戏过程

(1)教师出示“登山图”.

(2)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计算两侧的竖式.

(3)给先完成的小组颁发小红旗.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24

一、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课本第15—17页例1、练习四

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育学生要保护野生动物。

三、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

课本15页的情景图,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3+5811+57+35+2815+45

23+7517+4027+6838+15

(二)探究新知

1、新授: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

师出示15页的动物图片。

2、学习例1

(1)师出示中国特有动物的种数统计表。

(2)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

(3)师投影出示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4)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98+25)

(5)学生尝试进行计算

(6)找学生说说在计算中遇到的新问题,并解决的方法(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1)。

98从个位加起:8+5=13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3。

+25十位9+1=11再加上进位1是12,满十向百位进1。

123十位写2,百位写1,98+25=123。

课堂小结:我们学会了连续进位的加法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千万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1,计算认真,不算错数,不抄错数。

3、做一做(课本16页)

找学生上黑板演算,其他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停止。

(三)课堂作业

课本第16页做一做2,17页练习四第2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2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 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 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 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学法:

讲解法、引导法。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1、 口算题(略)

2、 看谁都能算正确。

35+30=答案

64+5=答案

48+30=答案

79+4=答案

53+40=答案

66+8=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些题的呢?先来看左边这一组两位数加整十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35+30=65

师:那么右边这一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我想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64+5=69

二、 新知讲授。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料。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如果你是每个年级的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

预设:应该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

2、 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35+34=69

35+34=69

30+30=60

5+4=9

60+9=69

(2)教学例2

选择学生提出的“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39+44=?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

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3)观察对比

师:刚才学习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今天学习的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师引导: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加数的十位上的数与和十位上的数比较,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也就是35+34是不进位加法,39+44是进位加法。

师: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1.

三、 知识应用。

1、 填一填(判断十位上的数)

师: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数吗?

2、 先说一说,再计算。

23+46= 63+17=

3、 请你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4、 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 小结。

师: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2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以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班有没有小朋友收集邮票?收集邮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增长知识,可以培养办事认真的习惯和毅力。你们看,有两位小朋友都是集邮爱好者,他们正在数自己的邮票张数呢。(出示情境图)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根据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小朋友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列式解答吗?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求和的问题:“两人一共有多少张?”并让学生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34+16”

三、实践操作,探索算法。

1.学生尝试计算34+16。

(1)“34+16=?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来讨论一下。同学们可以借助计数器、小棒这些学具,也可以尝试创新用别的方法,看哪个小组讨论的最好。”

(2)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教师巡视,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讲解算法。

反馈方法1:我们组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个位上拨4个珠子。要加16,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个位上4个加6个是10个珠子。就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把个位上10个珠子拨去。得到50。

反馈方法2:我们组用小棒来摆的。先摆3捆4根,再摆1捆6根。4根加6根是10根,10根可以再捆成1捆。3捆加1捆再加1捆是5捆就是50根。

反馈方法3:列竖式,并引导学生讨论应该从哪一位算起?说说自己的理由。

十个

34先算个位4加6得10,向十位进1

+16位写0;

50十位3加1再加进上的1得5。

全体齐复述后,再指名复述练习。

2.试一试

6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请几个学生板

+28演,集体评议、订正。

3、结合两道算式,请小组讨论在笔算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四、巩固提高,练习实践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分组练习,指名板演,并选择其中的几道题说说笔算的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看图意,再独立列式解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写上单位名称。

五、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2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电脑演示教科书主题图中的两辆车)今天我们就和全年级的小朋友一起去郊游,好吗?

2.师:(电脑演示教科书主题图中四个班的小朋友)可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呢?

3.师: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6+30=6635+34=6930+35=6536+34=70)

4.师:大家真能干。这些算式我们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你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吗?

二、新授

1.教学“不进位加”中的例1、例2。

(1)学生独立尝试。

①师:请你从这四道算式中任选一道,用列竖式的方法去计算。不会的小朋友可以看看课本第9页,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

②请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

③请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36+34这题先不讲)

(2)小组讨论。

①师: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列竖式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请小朋友们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②学生思考、讨论。

③汇报: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计算式要注意什么?

2.教学“进位加”中的例3。

(1)36+34=70。

①师:这里还有一题,你是怎么算的?(请刚才板演的学生说一说)

②师:哦,先算个位上的6+4=10,怎么写呢?在个位写几?十位呢?在个位写0,向十位进1,在十位上写个小小的1,表示1个十。再算十位上的3+3=6,6+1=7,合起来就是70。

(2)教学例3:36+35。

①师:大家能通过计算帮助学校解决了乘车的难题,真了不起。可我还有个难题,就是一班和三班能合坐一辆车吗?为什么?

②师:请你列竖式计算,并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

③学生尝试。

④师:你是怎么算的?还有谁想说说自己的算法?为什么这道题你们都从个位算起,不从十位开始算了呢?

(3)算法:列竖式计算时,除了要注意我们前面说的,还要注意什么?

3.出示课题。

(1)师:这三道算式和最后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2)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笔算就是列竖式计算。(板书课题)

(3)师:你认为什么时候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比较好呢?

4.全课: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三、练习

1.买商品。

(1)师: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皮卡丘就想请大家帮个忙。它想买两件小家电,我们陪它到家电城看看好吗?(电脑演示商品)

(2)师:谁来为皮卡丘介绍一下商品?

(3)师:皮卡丘只有90元钱,请你帮它选两件小商品,用竖式算算一共用了多少钱。

(4)学生计算。

(5)汇报:你为皮卡丘选了什么?一共用了多少钱?

2.比一比谁最棒。

师:皮卡丘谢谢小朋友们的帮忙。它请我们四人小组每个小朋友轮流提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让其他三个小朋友列竖式计算,提问题的小朋友还要负责批改。最后还请你们一下你们组的小朋友做得怎么样。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好地贯彻了课改的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在生活中很有用,但单纯的计算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为此,我把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首先根据课本主题图创设学生郊游乘车活动,提出“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还为学生设计了为皮卡丘买商品的活动。这样不仅较好地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就请自学课本或请教旁边的同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习后,无需教师多讲一句,就能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如列竖式时个位要对齐个位,十位要对齐十位,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等等。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学生汇报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时,有几个学生提出也可以从十位加起,这时有学生反驳说如果要进位的话,你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当个位向十位进1后,就要把十位擦掉重新写,这样比较麻烦,所以不能从十位算起。学生说得非常好,但我没有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让学生想想试试,而是继续按教案进行教学,这说明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还不能把课改的理念完全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28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口算加减法,包括两位数加减法,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几百几十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几百几十加减法(进位、退位)等,是继第二册“100以内口算加减法”之后的又一阶段性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笔算要理解算理,需要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特别需要有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作基础。因此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十分重要,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在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口算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但是教材并不限于教给学生一般的口算方法。教材在每道例题下面都安排了“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这样的思考问题,提示学生灵活地思考其他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类推能力。

教法建议

教学时以旧引新,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数的组成。

教学口算方法时,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介绍的口算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其他方法。对于学生说出的`其他口算方法,只要正确、合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不要强求一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法来算,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

教学时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自己的口算思路,说明口算步骤,计算后引导学生说出每组题的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

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掌握,但由于数目大了,算得又对又快不是很容易。因此设计练习时首先要求口算正确,以后逐步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26+3048+20xx-20xx+328-9

2、连加、连减。

52+30+757-30-5

55+30+675-40-8

72+10+786-20-7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二、学习新知。

(一)教师谈话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习题,我们已经学过笔算的方法,今天,们要学习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二)学习例1。

1、出示例164+25

教师提问:不用竖式计算谁能很快算出结果?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2、演示课件“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方法一。

把64分成6和4,把35分成30和5,然后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得数是89。

方法二。

把25分成20和5,64加0等于84,再加上5,等于89。

方法三。

把64分成60和4,60加上25等于85,再加上4等于89。

方法四。

把25分成20和5,64先加上5等于69,69加上20等于89。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

上面几种算法都是正确的。哪种算法最适合自己就可以用哪种方法,自己最理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记住先进行计算的结果,再进行第二步计算。

4、练一练

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28+3734+3236+4237+25

32+4654+3845+1915+65

完成上面练习后重点交流28+37的算法。

28+37=65把28假设成30加上37

(30+37-2=65)后再把多加的2减去。

(三)学习例2

1、出示例258-26=72-49=

第一题分小组后交流算的方法,重点研究第二题72-49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做。

(2)学生汇报解题的方法。

继续演示课件“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A。72-49=23B。72-49=23

想:72-40=32想:72-50=22

32-9=2322+1=23

C、72-49=23D。72-49=23

想:72-9=63想:12-9=3

63-40=2320+3=23

2、观察对比58-26和72-49两题有什么不同?(订正:58-26是不退位减法,72-49是退位减法。)

3。练一练。

36-20=52-10=34-23=98-76=

36-24=52-18=90-25=42-39=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口算。(全班学生动笔做,订正后,说一说每组两题有什么关系?)

15+30+425+40+839-20-6

15+3425+4839-26

(2)卡片练习

24+1537+2683+17

24+4244+3972+36

24-1247-2950-3786-4485-37100-33

54+2831-1856-37

74-1676+2335+24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4、计算下面各题。

(1)一个加数是36,另一个加数是24,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57,减数是38,差是多少?

5、下面各题要在两分钟内完成。

35+2462+1872-25

75-2835+4028+54

64+3072+1581-37

72-1872-1527+15

四、全课小结。

在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自己认为好的就是最佳的计算方法。计算时要细心认真。

五、布置课外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34+1527-20xx-4564-15

26+1781-6083-1975-25

38-1939-20xx-1731-15

2、上面或下的纸条每移动一格,口算出上下两个数的和、差各是多少。

3、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扩展题)

()+34=70400-()=320

()+53=8687-()=50

()+72=9063-()=17

板书设计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例164+25=89例272-49=23

A想:60+20=80A想:72-40=32

4+5=932-9=23

80+9=89

B想:64+20=84B想:72-9=63

84+5=8963-40=23

28+37=6558-26=32

想:28+7=35想:58-20=38

35+30=6538-6=32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29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91~93页。“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1、2、5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充分利用情景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通过例1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总结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对情景图的观察、分析、思考、交流等过程,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五、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口算: 35+3 24+9 45+30 28+7

87-5 36-8 72-50 93-6

说出怎么计算的。

(二)学习情境创设

1.春天到了,这节数学课老师安排就一次春游特别行动,你想参加吗?

2.播放展示动画。我们将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

3.可是美丽的鸟岛却在海中央,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

(三)师生互动活动

1.组织活动1——码头乘船。出示动画: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P91-93例1

(1)认真观看,回答问题。

二年级一班有23人,

二年级二班有31人,

二年级三班有32人,

二年级四班有39人。

一艘船限乘68人。

(2)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在乘船时将碰到哪些问题?

学习不断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肯定,引导。鼓励拓展思路,尽可能多提出数学问题。

(3)选择书上例1、例2的问题,加以解决。

先看第一个问题:四个班能合乘一条船吗?我们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说原因。 23+31=

(4)互相交流算法。

3+1=4 20+30=50 50+4=54

23+30=53 53+1=54

31+20=51 51+3=54

(5)同学们相到了那么多种方法,真能干!算一算:32+39=?怎么算的?说一说!

尝试计算32+39并说说算法。

方法总结:从高位算起,用第一个加数加第二个加数的整十数;再用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数。

(6)对比两个算式,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提醒:注意进位!

(7)引导完成。

(8)我们知道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需54个位子,现在你能不能独立完成第3个问题还剩下多少人?出示动画: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P91-93例2

(9)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后,还剩14个座位,你想怎么安排?

32-10=22 22-4=18

强调退位在头脑中算。

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步骤:要把加上或减去的两位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四)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评议。

1.P93 做一做。 2.练习十九第1题。

3.练习十九第2题。

拓展性学习

1.练习十九第5题

2.把3、6、9、12、15、18、21、24、27填在方格里,每行相加的和都是45。

(五)课题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3+31=

方法一:3+1=4 20+30=50 50+4=54

方法二:23+30=53 53+1=54

方法三:31+20=51 51+3=54

32-10-4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30

教学目标:

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之后,巩固加强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细心计算。

2、解决竖式写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题目:27+34、34+36、61+9、83+7、32+48、23+67(同桌分做3题,同时请学生板演)

二、课堂练习

同学们喜欢去公园吗?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问题,都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们,今天就让我们去人民公园检验计算能力。

1、出示公园门牌,首先进公园要买票,如果说你和爸一起去。(成人票:36元。儿童票18元)你们一共要花多少钱?

谁能根据买门票和事编一道应用题?

2、公园里开设了野生动物领养区,因为现在野生动物得不到保护,受到了人类的随意捕杀,如果你有爱心的`话,你可以任意领养两只小动物,每个动物都有标价

3、你想买哪只汽球?算对上面的得数,这只汽球就是你的

三、课外作业:

课本13页第4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3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0+4050+20xx+20xx+1647+285+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34+5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34+5=_________

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

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

边讲边板书:

教师提问:写坚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

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

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

(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

教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

(4)反馈练习:完成第75页“做一做”.

32+6=3+45=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写在书上.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

3.教学例2.

(1)竖式的写法.

我们会用竖式计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样算呢?(板书:34+25=)

教师演示: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算?启发学生得出:单根的和单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学生讨论:写竖式时应该怎样对位?启发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板书:

提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先把单报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9根,再把3个整捆的和2个整相的小棒合起来,是5个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

小组讨论:计算时先把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数?

引导学生汇报: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4加5得9,在横线下面个位上写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个整捆,也就是5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5

教师板书:

(3)阅读教科书76页例2,填上得数.

回答问题:①在上面的竖式里是怎样对位的?

②在上面的竖式里,是从哪位加起的?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从个位加起.

告诉学生:以后做题虚线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写.

(4)反馈练习:完成第76页“做一做”第1题.

24+63=52+36=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填写上面的括号,再让学生说说从哪位加起,然后计算出得数.

4.看书,质疑.

(三)全课

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随堂练习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位加起的.

布置作业

练习十八第2题.提醒学生:写竖式画横线时要用直尺,书写要工整,对齐数位,认真计算.

2.笔算下面各题.

82+7= 70+20= 61+25=

35+42= 3+44= 30+69=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例134+5=39例234+25=59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32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在观察中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训练同学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同学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同学想学、乐学、会学。

4、对同学进行爱家乡的教育,并培养同学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口答:

5+8=

9+4=

7+9=

6+7=

6+6=

4+7=

8+5=

8+8=

6+44=

36-5=

45+30=

75-40=

48-3=

57+3=

69-6=

34+5=

2、竖式计算:

23+35=

42+34=

41+56=

34+15=

先让同学独立完成,然后指名说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1、过渡:有两个小朋友,课余时间喜欢集邮,请看(课件出示主题图)

根据这两个条件提一个加法问题,用算式解答

2、研讨算法

同学回答师板书:34+16=

这是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怎么计算?让同学考虑指名回答。

画小棒,竖式计算。根据同学的回答相机板书和课件出示小棒图和竖式

3 4

+1 6

3、小结算法:

相机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4、试一试:

5、想想做做1

三、巩固练习:

1、五一节有没有出去玩?(课件出示照片)这里是哪里?(九滨广场)

我们宜兴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这里有几张是杨老师去游玩时拍下来的照片。以后假期里到森林公园、宜园去领略一下我们家乡的自然风光,顺便拍一些照片留作纪念。你们瞧,两个小朋友正在拍照了,这上面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怎么解决?

2、好的环境需要我们来呵护,请看,一位游客正在扔垃圾呢!

那两个小朋友正在浇花呢!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

3、那些小朋友在干吗呢?告诉了我们什么?你会提加法问题吗?怎么解决?

(捡废电池)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33

教学内容:

课本P11———P1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3、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3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培养学生作业 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指名学生板演:

34+25=

2、口算。

5+7

8+6

50+30

6+28

34+9

57+3

师问:6+28=34你是怎样想的?(把 28分成 20和 8,用 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

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新课。

师:我把上题中的第二个加数25换成了28,(边说边板书:34+28=)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师: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4加8等于几?满十了吗?(个位 4加 8等于 12,满十了)

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边摆边说。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4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8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师:34和28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个位是 4个一加 8个一,得 12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

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

(2)边摆边算。

师:个位 4加 8满十,将其中的 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

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2个十记,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6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6)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4加28,个位4加8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2;十位上3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6,在十位写6。

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

(4)仿例练习:(边说边做)

56+37=

3.教学例4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46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4根小棒。

师板书:

师:个位6加4得十,(把6根小棒和4根小棒放在一起,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10怎样写?

生:向十位进“1”,个位写0。(师板书)

师:个位不写零行不行?(师强调:个位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

师:十位上 4加 2再加进上来的 1得 7,在十位写 7,最后得 70。

4.总结法则。

师:今天学的笔算加法和过去学的有什么不同?(个位满十了要进位)

师:进位加法还应注意什么?(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师同时板书。

全体齐读。

(三)巩固反馈

1.在练习本上计算。(同时请3人板演)

2.在□里填什么数可以使它成为进位加法题?

师:请同学们任选两个数,在练习本上计算。

3.编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题,注意十位上的数不要太大,和不能超过100,学生编题,教师板书。如:26+39,45+38,37+43,54+25,…

学生讨论:同学们编的这些题里有没有不符合要求的?

4.思考题。

在□里填哪些数合适?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小猫钓鱼

5.游戏目的

巩固百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材料

用硬纸纸片做成的鱼若干条,每条鱼身上有一道算式,鱼嘴用铁丝做成一小圆圈;小猫面具;钩鱼杆、线、鱼钩。

游戏程序

(1)用课桌围成一个长方形“鱼塘”,“塘”中放“鱼”,鱼身有算式的一面朝上。

(2)每3人一组,头戴小猫面具,身上挂一个写有得数的牌子,围在课桌外面。

6.用鱼杆、鱼钩钓得数与自己身上的得数相同算式的鱼。

游戏:夺红旗

游戏目的

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游戏准备

教师准备一幅“登山图”和一面小红旗。

游戏过程

(1)教师出示“登山图”。

(2)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计算两侧的竖式。

(3)给先完成的小组颁发小红旗。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35

教学目标:

1. 理解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

2. 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知识,探究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出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

3. 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

4. 估算初步。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

教具准备:

位值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题)

师: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始!

(核对答案)

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一些新的本领。

二、新授

1. 口算 38+25

(出示动感画面)

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

师:今天小胖来玩具店准备买两样玩具,他买了什么呢?看!

(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

你们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

(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

师: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

(出示课题)

2.计算方法探究

师: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手中的位值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来解决。

(师巡视,请2个学生回答)

(1)30+20=50 8+5=13 50+13=63

(2)38+2=40 40+23=63

师:原来买这两样玩具要63元。

(指着黑板上的位值表)

师:这两种方法很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呢?你们可以再圈圈,试试?

(再请两个同学)

(3)38+20=58 58+5=63

(4)35+25=60 60+3=63

师:真了不起,你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口算出38+25的答案。这些内容在书上也有,我们看书上有3种方法,你们想出的方法比它还要多。仔细看看,看得懂吗?像这样在位值表上圈圈,画画有什么好处?

(本着“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能力,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习 1

师:我们现在从这个玩具商店挑两件玩具,你看 38+29 挑的是什么? 34+28 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拿出练习纸,想想,把答案写下来,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也可以在下面的位值表上先圈后写。

(请2个同学)

2. 学生任意选两样玩具,口算价格,在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如果给你两样玩具,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学生自由说,教师巡视去听,请两个学生说。)

(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学生在这一节课里将不再是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而是学会了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

四、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了些什么新本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