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元宵节为主题的教案(精选10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元宵节为主题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寒假中应注意的安全,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讨论,激发幼儿向往过寒假的情感,教育幼儿愉快、合理地过寒假。
3、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图片、录像带。《寒假安全知识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与讨论:
1、教师:我们已经学了好多安全知识,那么小朋友知道我们在家中有的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我们千万不能做,不然就会发生危险,哪个小朋友知道家中存在的危险有哪些?(激发幼儿对家中危险的重视,初步对家中的危险进行了解:在家里,不能动电源,要不然,就会被电到;小孩不能动刀,这样,会被刀割伤;不能在床上沙发上蹦跳,那样容易摔倒,摔伤……)
2、除了家中的危险,我们身边和生活中还有许多危险存在着,你知道的危险有哪些?(幼儿讨论:在班里,不能跑,要不然会摔倒;在美工区,使用剪刀的时候如果不好好用,就会扎着别的`小朋友;在盥洗室洗手时打闹也不好;户外活动时,有的小朋友在滑梯上推小朋友,就会把小朋友推倒……小朋友不能在马路上玩;马路上有活动的井盖,小朋友走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在外边玩的时候,不跟陌生人走;小朋友不能动开水……)
二、使幼儿了解寒假的含义,丰富知识经验,激发幼儿过寒假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再过几天我们幼儿园就要放假了,这个假期叫做寒假。知道为什么吗?启发幼儿动脑筋想问题。
2、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想法。
3、教师总结寒假的含义。
三、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安全、合理地过寒假,培养幼儿完整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判断能力。
1、教师引导幼儿:"寒假里你们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2、幼儿互相说出自己想做的或是喜欢做的事情。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3、那么在寒假里,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有关安全知识的内容。
四、教师总结寒假里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1、寒假里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不吃生冷不干净的东西。
2、不能玩火、放鞭炮、玩电、玩尖锐的物体。
3、冬天的天气寒冷,不要到户外长时间地玩,要保护自己不被冻伤。
4、过春节时,好吃的东西很多,不能一下子吃得太多,否则会引起肚子痛,影响身体健康。
5、独自在家时不要让陌生人进来,不跟陌生人走。不在家里乱翻乱动东西
6、出外与家人走散了,要懂得打电话110报警,不要跟陌生人走等。
五、请幼儿看安全录像和图片,判断正确的与错误的安全行为。
六、延伸活动:
发给每个幼儿《寒假安全知识调查表》,要求家长在假期中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并做好监督护理工作,填好调查表。
元宵节为主题的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交流讨论学说儿歌,感受欢度春节的氛围。
2、积累儿歌中"剥"、"搓"、"踩"、"舞"、等动词,会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2、春节歌谣、录音磁带、各种小动物角色图片。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磁带,激发幼儿的兴趣。
1、远处传来热闹的背景音乐和鞭炮声。
提问:猜猜是什么事情这么热闹?春节的时候你都做些什么?
二、听听、看看、讲讲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
1、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2、教师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兴高采烈的迎接春节?他们是怎样迎接春节的?
他们说了什么祝福的话?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三、以游戏的形式,学习动词。
1、教师做动作幼儿说出动词。
2、变化游戏方式,请个别幼儿做动作大家说动词。
四、通过各种形式朗诵儿歌,体验与同伴合作朗诵的快乐。
1、利用图片,教师和幼儿共同朗诵儿歌。
2、请部分幼儿分角色表演儿歌。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朗诵。
活动延伸与建议
幼儿自由结伴进行表演。
儿歌:过春节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哈哈笑。
黄狗贴春联,山羊把地扫,猴子买糖果,花猫蒸年糕。
松鼠宝宝剥花生,母鸡大婶搓元宵,三个小猪来拜年,穿着新衣戴新帽,你来舞龙灯,我来踩高跷,放起爆竹劈啪响,恭喜恭喜春节好。
教学反思
这节课结束,孩子们都还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大家了解了"过新年"的风俗,在延伸环节更是让幼儿的激情得以释放到极致。今后就让幼儿在课堂上能说,有看、有动(操作)。
元宵节为主题的教案 篇3
主题目标: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大胆地创造与想象,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3、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主题活动:
活动一:甜甜的元宵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活动准备:
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师:①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师:①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圆圆的元宵?②老师煮元宵时,小朋友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儿穿好围裙并洗手。
(2)幼儿尝试用搓、团圆、在盘中滚一滚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儿注意不把面粉团弄碎,不要将面粉撒在盘外。)
(3)教师煮元宵。
4.加糖品尝元宵,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幼儿在活动中能够积极参加,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元宵,然后品尝元宵,感受到浓浓的团圆之情。
活动二:赏花灯、猜灯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谜语。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活动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活动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
师: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开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
师: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元宵节为主题的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刚过元宵节,儿童还沉浸在节日的欢快中。但是很少有儿童知道元宵节的来历。通过这次的活动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把传统传承下去。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元宵节的历史,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
2、让孩子们深刻感触到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3、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元宵节的快乐。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元宵节的来历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设疑,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二、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问题
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
幼:玉帝要烧毁民间,所以人们得知消息后提前挂灯笼放烟火,免去了这一难。
教师讲述第二遍故事
师:元宵节的历史悠久,人们从古至今,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用同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一个节日,到了现在过元宵节意味着什么呢?
幼:看花灯、吃汤圆等
教师总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以挂灯笼的形势,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欢庆一年的丰收,喜气洋洋、快乐融融。
三、让幼儿把元宵节的来历回家考考爸爸妈妈,给他们讲故事《元宵节的来历》。
教学反思
《元宵节的故事》是一个神话传说,传达的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更是一份感恩的心情,为了感谢仙女救了人间的百姓,让孩子们感触到,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传承热爱、歌颂中国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为主题的教案模板(通用1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宵节为主题的教案模板(通用1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元宵节为主题的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2、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心愿。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3、将记忆里面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的喜庆气氛和热闹场面。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把学生带到事先布置好的教室里,请学生们欣赏陈列在教室里和他们自己带来的工艺品,观看有关春节喜庆的场面,各地不同习俗的.录像。
提问:
①春节有关知识。
②春节有关习俗。
学生讨论
二、讲授新课
(一)提问:
1、你认为春节令你最难忘的、有趣场面有哪些?
2、你准备这样去表现它才能表达出节日美好、欢乐喜庆场面?
(二)庆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同学看书、欣赏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
书中的图给你什么启示
(三)学生对示范作业进行评价:
这些美术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
(四)通过讨论来完善自己将要绘制的作业构思。
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交流经验。
三、学生创作
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四、展评交流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哪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五、扩展延伸
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节日方面的知识?
元宵节为主题的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十五个生字,渗透识字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花灯的奇妙。
3、初步了解看花灯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二、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刚刚学过了一篇课文,还记得是什么吗?
学生(齐):《元宵节》。
教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元宵节有什么习俗?
学生:元宵节晚上吃元宵。
教师: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小儿歌。
(出示课题)
教师:谁来读一读?
学生:看花灯。
教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看花灯。
教师:(指着灯)这个字就读.
学生:灯。
(点评:随机识字抓得好!导课简洁明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师: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打开书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问问老师。
(学生自由读课文)
教师: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句话,用手势告诉老师。
(学生用手势表示)
教师:四句,都数对了!你会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谁来试一试?
(学生读自己会读的那句话。)
教师:你读对了!谁能把这四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学生完整地读课文。)
教师:他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很有感情呢?把掌声送给他。
教师:元宵夜
学生(齐):看花灯,大街小巷人欢腾。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夜、灯、街)
教师:咱们来认认这几个字。
学生(齐):夜、灯、街。
学生(齐):纸糊的金鱼吐泡泡,纱做的猴子眨眼睛。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纸、金、吐、泡、猴、眨)
教师:谁来读一读这几个字?
学生:纸、金、吐、泡、猴、眨、睛。
教师:真好!
学生、教师(齐):走马灯里猫追鼠,荷花灯上立蜻蜓。
(教师出示追、立)
教师:这就是
学生(齐):追、立。
学生、教师(齐):各种彩灯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教师出示各、彩、奇)
教师:这些字读.
学生(齐):各、彩、奇。
教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老师再领着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能不能找到它们。
(教师、学生复述课文)
(点评:在师生读文中,学生随机识字,恰到好处地将字、词、句有机结合,既识了字,又熟了文,学生学得很轻松。)
教师:这些新朋友怎么记?小朋友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介绍给大家,谁来说?
学生(走到黑板前,拿下彩灯二字):我用组词的方法记住彩灯这两个字。(领读)彩灯。
学生(齐):彩灯。
教师:她用组词的方法记住彩灯这两个字。非常好!(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谁想说!
学生(走到黑板前,拿下眨、睛二字):我用偏旁归类记住这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有目字旁,目字旁就代表眼睛。(领读眨、睛)
学生(齐):眨、睛。
教师:他用的方法是偏旁归类。老师把它们放在这儿。还有吗?
学生(走到黑板前,拿下吐泡二字):我用组词的方法记住吐泡这两个字。(领读吐泡)
学生(齐):吐泡。
教师(把吐泡一词放在彩灯旁边):他用的也是组词的方法!还有吗?
学生(拿下金纸二字):我用组词的方法记住金纸这两个字。(领读金纸)。
教师:(把金纸一词放在吐泡旁边):他组了两个词,而且金纸这个词是课文中没提到的,是他自己想到的,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教师:剩下的这些字呢,谁愿意来说一说?
(学生走到黑板前,拿下猴字,并领读猴)
学生:反犬旁代表动物,这个反犬旁是一座山;中间是单人旁,代表人,右边像两只小猴子,这个人在摸两只小猴子。
教师:他把这个字右边的一部分想象成两只小猴子,可以!还有没有别的好方法?
学生:反犬旁代表动物,中间是单人旁,右边的上面是横折、横,下面是一个矢,合起来就是猴。(领读猴)
教师:他把这个字分成三部分来记,记得真牢。
教师:还有没有了,谁再来说?
学生(走到黑板前,拿下立字,并领读立):这个点就是人的头,这个横就是人的身体,这一点、一撇就是人的腿,人在立正。
教师:她把这个字想象成一个人,用的是编故事的方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学生:我用的是加一加的办法。顶上一个点,下面再加一个横;一个点、一个撇,再加一个横。
教师:这是什么办法?
学生(齐):数笔画。
教师:你用的是数笔画的方法,记得很牢。领大家读一读,立。
学生(齐):立。
教师:还有几个新朋友,没有人认识它。谁有办法记住它们?
学生(走到黑板前,拿下追字,并领读追):这个追有两个口,这两个口就是两个人,上面的那个人在说你站住,你站住,下面的那个人在跑。
这两个口被一条竖串起来,就是追。
教师:他记住了追字里面的这一部分,想象成两个人在追,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字。
学生:追。
教师:还有谁想来说?
学生(走到黑板前,拿下奇字,并领读奇):大加上可等于奇。
教师:用的是加一加的方法,只不过大最后一笔的捺变成了点。还有吗?
学生(走到黑板前,拿下各字,并领读各):折文旁加上口就是各。(再次领读各)
教师:用的是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还有吗?
学生(走到黑板前,拿下街字,并领读街):左边是个双人旁,加右边这个横、横、竖钩,是个行字。中间的两个土,就是指马路,人在马路上行走。这就是街。(再次领读街)
教师:同学们看,行字的双人旁和右边分开,再加上两个土,就是街,但是同学们注意,下面土的横变成了。
学生(齐):提。
教师:观察得真仔细。跟老师读街。
学生(齐):街。
教师:剩下最后一个字了,谁来说?
学生(走到黑板前,拿下夜字,并领读夜):这个夜字,上面的一个点就是屋顶,这个横就是房子。然后这有一个人,这个人在窗户口上看,看晚上的星星和月亮。
教师:哦,他把这里想象成人的眼睛,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学生:点是太阳,横是云,云彩把太阳遮住了。单人旁是一个人,这个人在发抖。
教师:为什么人会发抖?
学生:冻得。
教师:对,晚上很冷,他抓住了夜晚的特点来记住这个字。这个办法可真棒,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教师:小朋友们的办法可真多,有的用了偏旁归类,有的用了数笔画,还有的用了加一加的办法,这些方法我们在今后的识字中都可以运用。
请组长领着小朋友再领着读一读这些字。
(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读字,小组长出示卡片,其余学生读。)
教师:都认识它们了吗?下面我们来开火车,看大屏幕。
(学生开火车读:午夜、街道、纸巾、吐、水泡、猴子、立正、吐、各种、色彩、奇妙、追、花灯、眨眼睛)
(点评:教师非常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注意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识记生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法指导,及时点评学生识字方法的运用情况,评价非常到位。)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教师:生字我们都认识了,课文一定会读得更熟练!把课文读给同位听一听。
(学生读课文)
教师:谁来告诉老师,这篇课文写了几种花灯?
学生:四种。
教师:哪四种?
学生:有金鱼灯、猴子灯、荷花灯、走马灯。
(教师依次把四种花灯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教师:这四种花灯你最喜欢哪种花灯?
学生:我喜欢猴子灯。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猴子会眨眼睛。
教师:还有谁来说一说?
学生:我喜欢荷花灯。因为我喜欢荷花,所以我喜欢荷花灯。
教师:哦,你喜欢这种花。还有谁想说?
学生:我也喜欢荷花灯。因为荷花灯上有很鲜艳的颜色,因为我喜欢鲜艳的颜色,所以我喜欢荷花灯。
教师:说得多有条理。谁还想说?
学生:我喜欢走马灯,因为走马灯里猫和老鼠还会动,很奇怪,而且做得很精致。
教师:谁见过走马灯?
学生:因为走马灯里有一个火球,火球能散发出热量,热量带动灯转。
教师:热量带动灯在转,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是自己想出来的。
教师:你可真聪明!的确不错,古人做这种灯就是用这个原理制成的。来,你们看,老师模仿着做了一个,这就是走马灯。(出示走马灯)走马灯有两层,里面画着小动物,这盏灯里画着猫和老鼠,它在里面不停地转动,让人看了就像猫在追老鼠一样,有趣吗?
学生(齐):有趣!
教师:还有谁想说?
学生:我喜欢金鱼灯,金鱼灯就像真的金鱼一样,还会吐泡泡,所以我喜欢金鱼灯。
教师:对了,就像真的一样。还有谁想说?
学生:我也喜欢金鱼灯,因为金鱼灯就像真的金鱼一样,还会在水里吐泡泡,就好像在海里看金鱼一样。
教师:金鱼不是生活在海里,是生活在淡水里的。
学生:而且我也喜欢吐泡泡。
教师:还有吗?
学生:我喜欢猴子灯,因为猴子很调皮,还会眨眼睛。
教师:谁能把描写灯的句子读一读?自己先练一练。
(学生自由读)
教师:谁想来试一试?
(学生读2、3句)
教师:我听出来了,她最喜欢的是荷花灯,还有走马灯,猫追鼠读得很有趣。还有谁想来试试,让大家听听你最喜欢哪种灯。
(学生读2、3句)
教师:她最喜欢什么灯,你们听出来了吗?
学生:荷花灯、金鱼灯。
教师:金鱼灯的吐泡泡读得多有趣啊!还有猴子灯的眨眼睛也读得很有趣!还有谁想来读一读?
(学生读2、3句)
教师:读得真好!能像她这样读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纸糊的金鱼.开始。
学生(齐):2、3句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了小朋友们回去搜集花灯的资料和图片,谁找到了?哦,这几位同学找到了。你能不能把你搜集到的拿给小朋友们看一看?
教师:这是一盏什么灯?
学生:宫廷灯。
教师:你是从哪找来的?
学生: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
教师:这是一盏很漂亮的小宫灯,真好看!举高点给小朋友们看一看。还有谁找到了?你来!
学生:我这是从报纸上剪下来的。
教师:哦,他注意从报刊上收集资料,很好,请坐。
学生: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荷花灯。
教师:这是我们课文中的荷花灯。小朋友们,快看!
学生:我妈妈给我买了一盏这样的红灯笼。
教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有关花灯的图片,小朋友们想不想看?(出示课件)
除了我们刚才看过的这些灯之外,你还见过什么灯?
学生:我见过小熊灯,它的手还会动。
教师:很奇怪,你喜欢它。还有吗?
学生:我见过孔雀灯,它一会儿开屏,一会儿不开屏,我觉得很奇怪。
教师:你见过会开屏的灯,还有吗?
学生:我见过长龙灯。长龙灯长90米,它还会卷人呢!
教师:哦,它会动,非常长的一条龙,真壮观!
学生:我见过字灯。字灯是用一条线穿起来的,灯笼上写着字。
教师:你是在哪儿见到的?
学生:在糖球会上见到的。
学生:我见过鳄鱼灯。它会上下地动。就像真的一样,还会摇尾巴。
教师:真奇怪!还有吗?
学生:我见过小狗灯,小狗灯开开开关,它就会在地上跑。
教师:灯会跑,我可没见过,真有意思!是啊,我们的花灯千奇百怪,有的用高科技做成的,会动,会发出声音;有的五颜六色,非常美丽。听了大家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点评:教师注意了学生课内所学知识与课外生活的联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我觉得这些灯很奇妙。
学生:我觉得这些灯很美丽。
教师:很漂亮!
学生:我觉得这些灯很可爱、很奇怪、很奇妙。
教师:用了这么多词来形容,还有吗?
学生:我觉得这些灯很好玩。
教师:还有同学想说。
学生:我想明年我也做花灯。
学生:我也想上灯会上看看这些花灯。
教师:是啊,这些花灯五颜六色,千奇百怪,多么奇妙。谁来读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表达出来。
学生:各种彩灯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教师:我听出来了,她想做花灯。还有谁来?
学生:各种彩灯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教师:你也想做。还有谁想读?
学生:各种彩灯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教师:她突出了最后三个字,也很棒!还有谁想读?
学生:各种彩灯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教师:真奇妙这三个字读得好。谁能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我们来评选朗读小金星。自己先练一练。
(学生练习读)
教师:谁来读?
学生完整地读课文。
教师:你们觉得他有没有资格当选?
学生:没有,因为他读得没有感情。
教师:我觉得他吐泡泡这个词读得很好。还有谁想说?
学生:我觉得他真奇妙读得挺好的。
教师:对啊,秦璐真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
学生:我觉得他应该当选,因为虽然他读得不是很有感情,但是他敢于大胆举手起来朗读,他很有勇气,所以我觉得他应该当选。
教师:对呀,他不仅有勇气,有几个词读得也特别好,把这个小金星送给宋述明,希望他再接再厉。谁想来试试?
学生:元宵夜,看花灯,大街小巷人欢腾。纸糊的金鱼吐泡泡,纱做的猴子眨眼睛。走马灯里猫追鼠,荷花灯上立蜻蜓。各种彩灯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教师:你们觉得她读得怎么样?
学生:很好,她有表情,很流利。
教师:还有谁来说?
学生:我觉得她吐泡泡读得特别好。
教师:老师把这颗金星送给你,谁还想来试试?
(学生读课文)
教师:你读得也很棒,这颗小金星也送给你。许多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地在下面读起来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能背过的小朋友站起来,没背过的看着书读一读,还可以加动作。
(学生齐读课文)
(点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方式来读课文,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理念,教师如此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很多的鼓励,学生哪有读不好的道理,朗读中的情感流露多么真切而自然。)
(四)、巩固游戏:
教师:生字朋友可真调皮,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和我们做游戏呢!我们下面来做个拼字的游戏。看哪个小组能最先拼好字,最先拼好字的小组就可以把高高挂起的红灯笼摘下来,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做大红灯笼高高挂。各组同学做好准备。
准备,开始。
(学生做游戏:共设有6块小黑板,每块小黑板上都有字的各个部分,黑板顶上有红灯笼,让学生分六小组,分别在六块小黑板前拼字)
教师:各小组的同学都把灯笼摘回家了,到底有没有资格去摘呢,我们来看一看。
(教师手指一个小组拼成的字,学生一起读一读。)
教师:贴对了,看看其他组的,有没有什么问题?
学生(齐):没有。
教师:看老师这儿有六个可爱的小筛子,每个筛子面上都有一个字,我们来玩掷筛子的游戏,请同学们迅速地读出面朝上的这个字。
(学生游戏:小组内一人掷筛子,其余人读。)
教师出示教具,学生齐读六个生字。
(五)、全课总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字,而且还学习了一篇有趣的小儿歌,课下我们把这首儿歌读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元宵节为主题的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灯笼的种类、形状,知道元宵节的由来。
2.能用折、粘、剪等方法独立制作灯笼,掌握灯笼的制作方法。
3.在做做玩玩中感受元宵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认识龙。
2.课件(灯笼会),人手一件灯笼制作用具(废旧盒子、胶水、丝布、松紧带)
3.各种自制灯笼范例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欣赏花灯,认识元宵节。
提问:灯会上都看到了什么灯?你能说出几种灯的名称吗?
小结:正月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一元复始大地回春,人们对此加以庆祝, 燃放烟花、猜灯谜、吃元宵等。
交流: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样的灯笼?
2.尝试制作灯笼
(1)出示各种灯笼的范例,示范一种灯笼的做法。
(2)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及灯笼形状进行制作。
3.挂灯笼装扮教室
幼儿自由交流相互评价制作作品。
元宵节为主题的教案(通用1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宵节为主题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元宵节为主题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元宵节欢乐、祥和的气氛,体验合家团圆的幸福,增进对家庭的情况,注意节日活动的礼仪、安全和文明礼貌,适当了解元宵节的有关常识和当地风俗文化活动。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元宵节的知识、民俗与谜语。
3.课前调查汤圆的品种。
活动一快快乐乐迎元宵
1.欣赏歌曲《卖汤圆》。
考考你:汤圆又叫什么?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2.交流与分享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元宵节那天的街道、公园、商场的景象。
3.主题图:灯会上,小朋友在做什么?说说你喜欢谁?
(1)注意观察爱动脑筋。
(2)人多的地方要注意安全。
(3)对长辈讲孝心。
(4)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活动二元宵节真快乐
1.说一说:元宵节还有哪些庆祝活动呢?
(1)看花灯
(2)扭秧歌
(3)舞龙舞狮
(4)少数民族的庆祝活动
2.说一说,自己家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提示问题:父母家人为自己准备那些好玩、好吃的?安排了哪些活动?自己做了些什么?自己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
3.想一想:我可以为家里人做些什么呢?你会包汤圆吗?
活动三元宵节知识知多少
1.你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吗?
2.你知道元宵节的习俗吗?
3.怎样做汤圆?
活动四故事天地——元宵的传说
1.关于灯的传说
2.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3.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活动五元宵灯展
1.分小组全作制作小灯笼,并在灯笼上贴自己收集的谜语。
2.挂灯笼,开灯展,猜谜语。
元宵节为主题的教案 篇9
活动目的: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活动过程:
一、初读感知
窗外月儿圆又圆,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二、解释“元宵”的含义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2、有谁知道“元宵”一词的含义呢?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三、了解元宵节的`由来
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一起分享两个小故事
1、点彩灯的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2、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分类: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四、知晓元宵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
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五、关于元宵节的一首古诗
元宵争看采莲船,
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
孤灯犹唤卖汤元。
—————(宋)姜石白
六、畅谈元宵节的意义
1、同学们,你们将如何度过这次元宵节呢?
2、学生畅谈
元宵节为主题的教案 篇10
活动目的:
1、让小学生学习运用重叠折剪的机能制作华灯。
2、让小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体验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生活美。
活动准备:
收集花灯、剪刀、胶水、针、线
活动过程:
1、以“元宵节闹花灯”为题,引导小学生观赏花灯。
2、讨论:
1)花灯美吗?美在哪里?
2)若是想制作花灯,要用到哪些出来材料?
3、请小学生用完整话回答讨论的结果。
4、师讲解制作步骤,重点强调折时要用手将折痕按平,几层纸张要捏紧。
5、师提出制作要求:
1)小心使用剪刀,胶水不要粘太多。
2)大胆制作,看谁的花灯美。
6、小学生动手,师巡视帮助能力弱的小学生完成作品。
7、让小学生把制作的花灯悬挂起来,互相观赏评价。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欣赏。
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谜底:半路出家
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谜底:不言而喻
娄阿鼠问卦(打一成语)。谜底:做贼心虚
超级好牙刷(打一成语)。谜底:一毛不拔
猫狗像什么(打一成语)。谜底:如狼似虎
电锯开木头(打一成语)。谜底:当机立断
空对空导弹(打一成语)。谜底:见机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