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南旧事》有感

短文网

2025-10-15心得

短文网整理的读《城南旧事》有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1

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说:上海是张爱玲的,北平是林海音的。暑假里阅读的一本《城南旧事》,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林海音笔下的那个北平小姑娘——穿着大红袄,灵动善良的小英子。林海音用细腻的文字和怀旧的情感,把我带进小英子眼中20世纪初的北京南城。小英子说自己只是一个“分不清蓝天和大海,分不清好人和坏人”的孩子,但她依旧带给了我那么多的感触和温暖,让我深切感受到人性美好,人间值得。

伴着城南的旧事,我走进了英子的童年。“驴打滚”“兰姨娘”“我们看海去”等故事都非常引人入胜,但是书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第一章“惠安馆”。

惠安馆里的“疯子”秀贞,不顾世俗眼光,和一个大学生相爱有了女儿小桂子,但是小桂子一出生就遭到家里人的抛弃,秀贞因想念孩子,疯了。小英子的伙伴妞儿,受尽养父母毒打和邻居刁难,小小年纪练习吊嗓子赚钱,妞儿无法忍受家暴,要离家寻找亲生父母。在和秀贞、妞儿接触中,小英子意外地发现妞儿就是秀贞日思夜想的小桂子,这一对母女苦难的身世都是别人的饭后谈资,小英子却看到了她们的柔弱和无助。小英子经常趁着大人不注意,跑去陪秀贞聊天、听她讲小桂子的故事,秀贞满眼的喜悦和幸福。妞儿身世坎坷,承受了太多孩子不该有的嘲笑和打骂,小英子同情她,一直照顾她,鼓励她,给她带去快乐和生活的勇气。最终,小英子拿来母亲的`金手镯和自己的金手表,让她们母女相认而远走高飞……

芸芸众生下,懂得换位思考的小英子,形象闪亮而清澈。秀贞和妞儿都是孤独的和痛苦的,只有小英子给与了她们善意和温暖。读完这个善良温暖的故事,我的泪水在眼睛里直打转,小英子的善良深深感动了我,让我不由得想起我的阿太。

阿太也是20世纪初生人,算起来是和小英子同时代的人。从旧社会走来,阿太经历过很多苦难。但阿太常说,人要有好的品行,要关爱别人与人为善。阿太年轻时家境清寒,在寻常岁月里,她虽然自己不富裕,但很多时候她都在周济身边有困难和窘迫的人,哪怕是一碗米、几块钱、几两肉,只要别人需要,她都慷慨赠予。邻里有事都给她说,有困难都求她帮助。阿太总是用一颗良善之心、行良善之举,尽自己所能,扶危济困。阿太遭遇过3年自然灾害,当时,粮食之宝贵胜过黄金。那时,因她善良能干所以取得了一个农机厂的信任。农机厂请她去煮饭,当时的农机厂是国营单位,粮食很充足,所以能煮干米饭。在这期间,只要有需要的人去了她那儿,她总是以一口米汤、一碗饭或一把米去救助那些饥肠辘辘的人。到了晚年,她更受到邻里的爱戴和关心,她不管在哪里干活,都有人关心她的安危,扶她、帮她;病了,有人为她端茶递水;累了,有人为她找吃送喝……

《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从一本《城南旧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英子,再到一个已是耄耋之年的阿太,都让我清晰地看到到温暖而善良的人性光辉。善良是苦难生活的一剂良药,是温暖你我的一束阳光。善良是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也是生命最初该有的模样。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2

我读了《城南旧事》,并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本书,城南旧事读后感:又到离别时。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书中讲了林海音童年时代的生活。

故事主要讲了,北京城的小胡同里,有一个长辫子姑娘——林英子。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结交的第一个朋友。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噢,骆驼队来了又走了,小英子也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当我合上《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页,房间里飘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无法散去。我深深体会到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每一种感觉我都不会忘记。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现在,我已经小学六年级了,即将告别我快乐无忧的童年,也即将离开我朝夕相处六年的同学和老师们,这是一种这样的心情?俗话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读后感《城南旧事读后感:又到离别时》。我们的人生路上必定有许许多多的悲伤、快乐、离别、相逢……每个人都会离开学校,离开父母,离开朋友,甚至离开世界。

相比之下,虽然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但英子的童年十分精彩、戏剧化。她把童年遇到的每一件趣事都深深刻在心里,通过那枝慧笔深深地留到我的心里,每个人的心里。让每位读者知道她的童年故事是那样的.真实、纯朴,那样的纯净淡泊,弥旧温馨。

我不禁自问:那我是不是也该在即将离别母校跟小学同学分别前做些什么呢?对!要珍惜!珍惜!!珍惜和同学们相处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学校里,我只要一有空就会幸福地欣赏着同学们的每一个喜怒哀乐。

看完书,我最大的读后感是:这本《城南旧事》就像夏浪里的一缕清风,让我知道别错过童年,花儿谢了还会开,太阳下山明天还会爬上来,我的童年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希望《童年》这首歌将在我的心中轻轻地吟唱,永远。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3

《城南旧事》是作者林海音自己的童年回忆,通过阅读我看到了她的纯真、善良。和她一样,我们的也简单而快乐。一本书,一个玩具,一次游戏,一场争吵……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承载着我们的快乐、追求和梦想。

可童年不是耐用品,一次性消费,很快就会失去。善良真诚的英子、薄相的妞儿、失子发疯的.秀贞、草垛里的小偷、时代觉醒的反抗人物兰姨娘、知识渊博的德先叔、保姆宋妈、严肃的爸爸、善良的母亲……作者童年里的一幕幕也让我想到自己童年中的很多人和事。他们都像书中的人物一样,一个个从身边走过,越行越远。英子在失去中渐渐长大,我呢?

我觉得:我们要珍惜童年的每一分每一秒,生命只有一次,童年也只有一次。有些事情,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再也补救不了了。学会珍惜,才能不怕失去,才能在失去中逐渐成长。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习成长。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4

暑假,我读了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一书,这本书以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城南为背景,由五个短篇组成。透过小主人公英子童稚的眼睛,看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温馨动人,启发人性。

文中,我最喜欢的是小主人公林英子,她是个善良、天真,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英子是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她并没有因为秀贞的“疯”而害怕她,反而和她成为了好朋友,并用她的方式让秀贞和妞儿相认,还偷了妈妈的金镯子给她做盘缠。体现了她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本质。英子是天真的。她和小偷坦诚交往,听他讲自己的`故事,与他一起读《我们去看海》。

我最喜欢的一个短篇是《爸爸的花儿落了》。面对病逝的爸爸,作为自己,你会有何感想?书中虽然没有明写失去爸爸的痛苦,但却让我的心揪得紧紧的。

花儿谢了还会开,太阳明天还会爬上来,但我的童年会一去无踪影,我青春的小鸟将一去不回来。可是,《城南旧事》将会永远留在我的心中。它就像夏夜里的一缕清风,让我知道不能错过美好纯真的童年。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5

我又一次翻开了这本《城南旧事》,虽然它的扉页已微微泛黄,但细细品味其中,仍能感到一个纯洁可爱的英子跃然纸上,仍看见眼前这条胡同的古老和神秘……

《城南旧事》讲述了一位名叫英子的六岁小女孩,在北京的胡同里经历的许许多多的事,并逐渐成长的故事。其中,最令我难忘的'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故事。故事讲述了英子在参加完毕业典礼后,看见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慈爱的父亲也去世了,于是,她俨然成为了家中的小大人,再也不会是孩子了。

想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童年的磨砺,使这个曾经无知的小女孩,渐渐地成为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懂事并且坚强的孩子了。而我们,在感慨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呢?我们,拥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幸福的家庭,可是,我们从来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不明白人世间的苦难,悲欢离合。不完美的生活,造就了千千万万性格不同的人,但他们即便是如此,也逐渐学会了如何顽强地生活,如何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塑造了宋妈,妞儿、秀贞等人物,用童年的幼稚眼光去看待这个丑恶的世界。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真正所谓美好的事物。在英子的描绘中,有迫于生活的重压,不得不去做小偷的人,也有与孩子生离死别,却无处倾诉的人;更有苦苦等待曾经爱情给予她的承诺,却患得相思病,与女儿被火车轧死的人……作者不仅仅要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悲惨、复杂。也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有苦难,有艰辛,却也有快乐,有美好。你永远不能预料它的出现,却可以去直面它、战胜它,或是回味它……

掩上书本,我的思潮起伏,我眼前又出现了那一条古老而神秘的胡同,一直蔓延到天边……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6

《城南旧事》这部电影,应该是在我不到20岁的时候看过的,那时,我们家还住在乡下。时间过得真快,一晃,30多年过去了,如今,我对影片中的故事情节早已模糊不清了。只记得,那个短发齐眉,美丽聪慧的小英子。但是,因为我自幼喜欢唱歌,所以影片中那首哀婉忧伤的主题歌【送别】我依然记忆犹新。时至今日,我还能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唱出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今年7月,我们佳木斯星期八文化沙龙组织了一次诵读活动,主题就是朗诵林海音的短篇小说《城南旧事》,直到此时,我才真正的认识了林海音,才真正了解了当代著名的女作家,才真正地走近了她的城南旧事,走进了那个混乱动荡、令人难忘的年代。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以自身七岁至十三岁的那段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了这部自传体裁的短篇小说,也可以说是她的代表作。书中描写了北京城南的一座四合院里,住着温暖的一家人。它透过小主人公英子童年的经历,向世人展现了混乱时期的悲欢离合。

这部书一共分为五个篇章,惠安管、我们去看还、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

作者以一种细腻的文笔、朴实的语言,丰富的内心活动,把所有人物都塑造得活灵活现。文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铺垫有序,个性鲜明……场景描述、人物刻画、故事情节完美结合,恰如一首首含蓄且又伤感的小诗,一一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英子,聪明伶俐,天真可爱,本应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她却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经历了那么多事情,那些不寻常的经历,让她学会了思考,思考那些本就不该是这个年龄要思考的问题。英子走过了一个曲折而又充满诱惑童年。一个个悲惨的故事,一个个不幸的人,他们的故事都很凄凉,很无奈,故事的结局竟然都是以悄然别离而告终。

那个疯女人的不幸遭遇,那个即可恶又善良的小偷,那个凄惨无助的兰姨娘,还有那些被绑在车上的青年学生。他们似乎都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只能任人摆布,任人宰割。在英子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睛里,他们都是那样的无辜,那么的可怜……于是,善良的小英子决定去帮助那些可怜的人们。她先帮疯女人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可是母女俩的故事却是以悲剧的形式结束;她和那个厚嘴唇的小偷早已约定“一起去看海”,可约期未到,小偷却再次被警察抓走了;只有惠安馆里的兰姨娘,在她的帮助下,勇敢地走了出去,去追寻自己的真爱,自己的归宿,勇敢地走向了幸福的彼岸……

然而,父亲的离去,让英子终生难忘。因为,这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生离死别。那一瞬间,这个年仅十二岁的小英子长大了。他决心要帮妈妈撑起这个破碎的家。短短几年里,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别离,这个孩子过早地结束了快乐的童年,也正是这个混乱的年代,让英子在懵懵懂懂中,感悟着苦难的人生,在苦难的人生中学会了坚强……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歌声,再一次从远方传来,幽远,低沉!我似乎真的看到了那长亭、古道、芳草、夕阳……

这些场景,为我描绘出一幅特别伤感的画面,让我再次看到英子眼里复杂的神情。时而是别离时的无助与失落;时而又是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与憧憬……

此刻,我内心油然生出一种未曾有过情愫,像是感叹又似庆幸。与英子相比,我们这代人是多么的幸运啊,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丰衣足食,国泰民安。前后对照,差别惊人。即然我们都是新时代的宠儿,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幸福生活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