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年》有感

短文网

2025-10-15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读《童年》有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童年》有感 篇1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童年》这本书。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童年》这部小说的主人公――阿廖沙

彼什科夫,在父亲去世后,在他的外祖父家度过的艰苦的童年。在外祖父的家里,没有一点儿家庭温暖,弱肉强食,尔虞我诈,为争夺财产而争吵打架是这个小家庭司空见惯的事。幸运的是,阿廖沙的外祖母――真正关心爱护他的人,她讲述的优美的童话故事和民间歌谣不仅培育了阿廖沙对民间文学的热爱,还使他产生了对正义事业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读《童年》有感 篇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高尔基说的。最近,我正在读他写的《童年》,读过之后,感受颇深。

高尔基,1868年出生,1936年去世。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是无产阶级文学创始人之一,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原名阿列科谢·马克西姆维奈·彼什科夫。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饱尝了人间疾苦。正是这些苦难,让他磨炼了一身好本领,更让他创作出了《童年》这本书。

故事在一个小市民家庭里展开。阿廖沙在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到外祖父家生活,可那里的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在那里恃强凌弱是人们的癖好;两个舅舅为家产争得死去活来;面对外祖父的毒打,孩子们习以为常。小茨冈被雅可夫舅舅算计致死,阿廖沙的母亲也在他11岁时去世。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了,只得到社会上去独自闯荡……

读过后,我不仅为阿廖沙童年的悲惨而流泪。与他的童年相比,我可以说是超级幸福了!我有爸爸、妈妈、哥哥、姥姥、奶奶的疼爱与呵护,家人们都爱我、都让着我,把我当小公主宠着,真是太幸福了!而且我的生活条件也比阿廖沙好的太多了!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愁吃不愁穿的。

再比一比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阿廖沙遇到的困难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我们遇到的简直都是芝麻粒大的小事,如果我连这芝麻粒大的困难都克服不了,要是生活在那个动荡的社会,恐怕早就命丧黄泉了吧!

唉!现在的孩子们都太矫情了吧!遇到一点小事就哭哭啼啼,哭爸喊妈的,当然我也是。但是自从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就越来越坚强,能坚持、有韧劲,不再是大家眼里那个哭哭啼啼的娇娇女了!遇到一些困难也都能勇敢地独自挺过去了!

我爱这本书,更爱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悟!今后,在我人生的道路上,微笑面对挫折,不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实现人生价值!

读《童年》有感 篇3

人的一生中,书,读得不少,可是,仔细品味过书的内涵的人又能有多少呢? ——题记 人生真快,转眼间,我就由刚会咿呀学步的小孩长大了,进入了初中。这时,我遇到了它—《童年》。 《童年》这本书讲述的是高尔基小时候的故事,高尔基在文中化身为阿廖沙,向我们阐述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落后以及当时时代背景的黑暗。阿廖沙的祖父有着复杂的矛盾性格,他的内心有善良的一面,但对金钱的贪婪腐蚀了他那美好的灵魂。外祖父家开了间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剥削手下的工人。

一次,阿廖沙竟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了知觉。他的两个舅舅也不喜欢他,十分自私、残忍。在所有的亲人中,只有外祖母最疼爱他了,他的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回想起来,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在家里,每天早上醒来,都能尝到父母为我们做的可口的饭菜,感受山一般的父爱,水一般的母爱。到了学校,我们有同学来伴我们游戏,感受老师给予我们的知识清泉,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吸收着知识的精华。比起高尔基,我们不已经是幸福的孩子了吗? 让我们抓住时间,留住幸福,抓住童年的记忆,不要让它们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忘。珍惜童年,享受童年!

读《童年》有感 篇4

五一长假我有幸拜读了《童年》,这本书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的第一部。高尔基用这本书里的人物特性而描述了当时前苏联的社会状态。

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外祖母”了,她的善良和慈祥让高尔基铭记一生。为了更好的描写“外祖母”高尔基还运用了大量的民间歌谣、故事、童话等,将“外祖母”刻画为一个善良的人,她是光明的象征。

高尔基还塑造了好多活灵活现的人物,比如爱钱财的舅舅,冷酷的母亲,知识分子赫里桑夫主教,善良的茨冈等。他运用了多种比喻方法,将人物勾勒的非常传神。

本书主要讲了高尔基在童年时代所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正是这些事让高尔基拥有了比常人更纯洁的心灵。书中的故事让我懂得,没有一个人的童年是完美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磨难,而正是这些磨难才会让你更成熟、更能懂得生活的不易,才会让你珍惜现在的生活。

比起高尔基的童年,我觉得我的童年真的是太幸福了,所以我更应该学习高尔基和“外祖母”的品质,让自己成为一个善良,阳光的新时代好少年。

读《童年》有感 篇5

在我提笔写下这篇感想的第一个字前,手中还残存着《童年》的余温。我佩服的是一位作家高深莫测的笔法,赞赏的是文中孩子倔强而又善良的心灵,高尔基,阿廖沙——我并非第一个认识他们的人,在太多个日日夜夜里,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和我一样,伴着童年里的故事入梦,伴着《童年》成长。

无需更多的笔墨去研究某个人物的性格或是特点,无需用诸多的词藻去评价一本书籍或是一位作家的心声。在书写的同时,我反复的告诉着自己,仅此作为欣赏,仅此作为欣赏后的感想。

欣赏之所以为敬仰,是因为它带给我无穷的震撼。

当两个人的童年相互对峙,是不是应该知足更多,是不是应该学着体谅更多?

阿廖沙给我的印象除了苦楚的童年生活之外,还多了比生活中艰苦更值得体味的坚持和对生命、生活生生不息的渴求及期望。面对生活中接踵而来的坏消息,面对生命里早早就出现的无数磨难,他并非每一次都是化险为夷,相反的,更多时候选择了平和接受。带着一个小孩子的头脑,带着一颗小孩子的心,他就这样一步步坚定不移的踏着童年的脚印,迈向明天。这是他的昨天。

她虽不在口中说出来,打心底却也知道自己的性格。倔强、不服输,却也时常怨天尤人、伤春感秋。她不知道哪一个是真正的自己,在抉择和困境中一度迷失,又在沼泽地的泥泞中缓缓爬起——当然,我用来比拟的仅仅是生活中的小困难。她的童年虽不锦衣玉食,却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主,她对自己童年的过往大多已经随着时光的研磨而少了棱角,所剩无几的记忆里却也是带着甜味儿的。无可否认的事实,她的童年如若写成一本书来看待,与《童年》相比,就好像这两本故事应当换个不一样的名字,所谓“天堂和地狱”吧。

最真的文字,要源于生活。而我无法钻进阿廖沙的心里一探究竟,最公平的建议也只能把自己和他放在同一个天平上,秤称重量,化学检验两个人的童年,谁的含糖浓度比较高而已。

结果是我所预料中的,却也是我所预料外的。预料之中当然是自己的童年更为开心和愉快,预料之外阿廖沙的童年里却几乎没有一丝丝的光彩。他在苦痛的折磨中渐渐成长起来,气若游丝的点点甜味中竟也夹杂着诸多不如意的气息。这是他和我的区别,这也是我所不能及的他。

更该尝试着接受生命中的不如意,毕竟我比阿廖沙快乐的.多;更该点醒自己学着用一颗善良的心去面对周围的人们,坚信着将心比心能融化冰山,肯定着温暖传递温暖可以温暖童年。

珍惜自己的生活,珍惜每分每秒幸福的时光。珍惜和每一个善意的人问候的时光,珍惜给每一个贫瘠的人帮助的时光。有时候我会以为生活已经给了我超过负荷的隐忍,殊不知它的这一丝丝磨难还是对别人来讲的千分之一。

所以,不会再抱怨什么;所以,会更珍惜什么。

童年里我与《童年》相伴,相识恨晚。童年里我与阿廖沙一起成长,经历洗涤。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