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

短文网

2025-10-15读后感

短文网整理的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 篇1

“用人间的爱去爱,我们可以由爱转为恨;用神圣的爱不能改变。无论是死还是什么都不能破坏它。他是心灵的本质。”近日,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俄国托尔斯泰著《战争与和平》。这一19世纪的显要巨著,敬仰了近20年,终于认真的细细品味了一番,感触颇多。

小说以俄法战争为中心,以包乐康斯基、别竺豪夫、罗斯托夫和瓦西里四个贵族家庭的任务活动为情节线索,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间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动态。

《战争与和平》很重视表现人民群众。它描写了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精神,赞扬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作品的主题在于肯定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作者把前线和后方、军与民的战斗行动结合起来,反映了人民战争的宏伟规模,体现了反侵略战争必胜的规律,从而使小说成为一部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史诗。

托尔斯泰在这部长篇巨著里,着重刻画了两类人物:一类是以瓦西里公爵一家为代表的宫廷显贵,他们是作者揭露、鞭挞的对象。他们虚伪贪婪、腐朽堕落、追求名利、互相倾轧,甚至在祖国存亡的紧急关头,仍然表现出漠不关心、追名逐利。瓦西里一家集中体现了贵族社会道德沦丧和精神堕落。这类贵族的.特点是远离人民、鄙视人民,接近宫廷。

另一类贵族是包乐康斯基、别竺豪夫、罗斯托夫。做作业和对他们在俄法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给予了肯定和赞颂,小说以很大的篇幅着重描写了他们的生活道路和精神探索。

小说给了我很多东西,除了对于人物的描写,还包括宇宙万物运行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藉,有人说,托尔斯泰的那种僧侣式的不抵抗主义使他看起来像个可笑的懦夫,我要说,我们这个世界所缺乏的正是这种不抵抗主义,因为人类太好胜了,人类除了要超过自己的同胞,还要进一步征服生养自己的大自然,人们终将为此付出代价,酸雨、大气变暖、雾霾等等。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人与自然,和平应该是永恒的主题。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 篇2

今天终于拜读完托尔斯泰的鸿篇巨 着《战争与和平》,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感慨太多太多:

首先我认为《战争与和平》超过了我原来读过的所有的小说,甚至包括我比较喜欢的《红楼梦》、《三国演义》、《百年孤独》、《瓦尔登湖》……

这本书好就在它的任何一个人物刻画、景物描写、战争场面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人物对话描写等等,及至每一个段落、句子甚至标点都是那么恰到好处,完美无瑕:

这本书描写得很真实,以几次真正的战争为背景,里面有真实的人物:拿破仑、亚力山大、库图索夫等,它的真实还体现在,每一个人物的描摹都不是一出场就完美无缺的,他们都有一个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彼埃尔一出场是在安娜。巴芙洛芙娜家的晚会上,当时在场的“上流社会”的人们都很“轻视他,他的言行是为人们所不齿的,而这正说明彼埃尔是一个真诚的、不流于世俗的人。安德来公爵就很欣赏他这一点,并主动结交这个人。当彼埃尔突然继承父亲的巨大财产后,成为别素号夫伯爵、成为全莫斯科最有钱的人之一后,他马上成为莫斯科整个上流社会倍受欢迎的人,莫斯科所有有女儿的家长都盼望能把女儿嫁给他,他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会受到所有人的称赞,连他自己也疑惑:好好像自己具备了所有的美德……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然而这又多么现实啊!这与我们如今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多么不谋而合啊!……彼埃尔的真正的成熟是在经历了被俘之后,他的立身行事真正地为各个阶层的人所接受并喜欢:他的钱袋永远是空的,因为它对所有的人开放;宴会中的女人们欢迎他,因为他从来不只对某一个人献殷勤;仆人们高兴彼埃尔回来,因为他们知道,他在家的时候,尼考拉伯爵便不每天到农场上去,便更愉快、更和谐,还因为在节日,他们都可以得到重赏;小孩们和女教师们高兴他回来,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像彼埃尔那样地领导他们过共同生活,只有他一个人能够在大钢琴上弹苏格兰舞曲(他的的曲子),照他说,他们可以随着这个曲子跳一切可能的舞。并且他确实带礼物给大家;尼考林卡。保尔康斯基高兴他回来,因为彼埃尔叔叔(他这么称呼他)是他羡慕与热爱的对象;客人们欢迎彼埃尔,因为他这个人总是能够使任何团体富有生气并且能够团结大家……

玛丽亚公爵小姐,她虽然长得较丑,但是她心地善良,屈己待人,她一直都深爱着对自己严历到刻薄甚至精神虐待的父亲;她成全女伴部锐昂小姐和自己的求婚人约会;她一直精心照顾、教育自己的侄儿尼考林卡,及至到自己有儿女时都不允许自己在行为甚至在思想上对侄儿不如自己的儿女;她的灵魂是那么的高尚,正如丈夫罗斯托夫对她说的”人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玛丽亚就是那个最美的女人!我最喜欢这个人物。在我眼里,从内到外,这个人物都是纯粹的完美无瑕的。尤其我最喜欢的场景是玛丽亚与罗斯托夫的第一次相遇:”罗斯托夫立刻把这次会面当作一种奇遇,一个没有保护的不胜悲伤的姑娘,独自遭受到粗野_农民的横行!多么奇怪的命运把她带到我这来了“”她的面貌上和表情上是多么温柔、高贵!“

玛丽亚的育儿日记也是我所崇敬的,我同样对她的那种崇高的道德世界感到惊异!

娜塔莎,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描写跨跃很大: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写到多情美丽的少女、又写到完全献身家庭——丈夫与儿女而完全抛弃自己的'所有——包括外交、爱好和女人的修饰等等,整个小说中人物娜塔莎的变化是的。

对老伯爵夫人的老年之后的描写是我非常喜欢的,奈何拙笔不能表达深意,准备全部作摘抄以享之。

当然还有安德来公爵、矮小的公爵夫人,发西利公爵、俾利平、索尼亚……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真不愧为大家手笔、神来之笔!

托翁在描写环境和心理相结合的水平着实让人叹为观止:如罗斯托夫第一次参加战争”他对死亡和担架的恐惧、对太阳和生命的爱惜,写得太传神了!安德来公爵第一次“死”:“在他头上除了天,崇高的天,虽不明朗,然而是高不可测的:感谢上帝……”太让人感动了!

托翁的比喻也是信手拈来:“他和道黑图罗夫一样是一个不受人注意的齿轮,虽然这些齿轮没有发出任何声响,却是机器的最主要部分;全军的情形就像一只受伤的野兽的情形,它感觉到它自己的灭亡,却不知道它在做什么;他就好像一只被犬包围的兔子,缩着耳朵,在敌人面前继续躺着一样……

经过一个半月的《战争与和平》的阅读,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深刻的启迪,灵魂上获得一次深刻的净化,真真切切地享受了一顿文化大餐!对这本书,我真是有些爱不释手。读过一遍后,又详细读了里面的精彩片断,并做了部分摘抄,从思想意识中竞有些不愿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了!

在此,我希望喜欢读书的人千万莫错过这本好书,不读《战争与和平》,枉称读书人!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 篇3

手捧一本《战争与和平》,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以往总是崇敬拿破仑的勇敢和智慧,从未想到从俄国的角度去看这一段历史是如此不一样。托尔斯泰以其深刻细致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宏大壮阔而又生动逼真的历史画卷。我从中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看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探索。其中安德烈的形象最让我印象深刻。

安德烈一出场就是一个看似随和而又傲慢、冷漠的年轻公爵形象。他厌倦上流社会的虚伪、无聊,不愿意被这种生活所束缚,因此他用心参军作战,期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功成名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他却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统治集团的虚伪、无能,当他死里逃生回到家中又眼睁睁看着妻子难产死去。这一系列的打击使他灰心丧气,使他感到了生命的虚无。以前渴望建功立业的他隐居农村,只想独善其身。在皮埃尔的热情劝说下,他渐渐振作起来,在自己的领地上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成功,但他仍然决定自己“就应平静而安稳地度过后半生”。直到遇见美丽的'少女娜塔莎,娜塔莎的美丽和无忧无虑激起了安德烈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于是他再次走进了彼得堡的喧嚣之中,加入了当时俄国的社会改革热潮。他赢得了娜塔莎的感情,然而两人订婚后,娜塔莎的背叛又让安德烈落入了生活的低谷。战争再度兴起,安德烈身负重伤,最终在娜塔莎的看护下死去。

安德烈一生都在追寻着生命的好处和生活的价值。在起起落落中,他苦苦思索,寻求着一种超脱世俗生活的价值所在。安德烈的思索也启发我们读者的思索:生命的好处到底是什么?人就应怎样生活?这样的问题我想每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都就应以前想过,也很可能像安德烈一样经过了一个反反复复、时而兴奋、时而落寞的痛苦的内心挣扎过程,甚至很可能到此刻都没有找到能够真正说服自己的明确答案。我想,这个我们苦苦追寻的、左右我们的生活态度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哲学吧。每个人的人生哲学都不尽相同,然而每个人追求人生好处的过程却颇为相似。是也?非也?哪里有衡量的标尺呢?

千百年前,屈子立于汨罗江畔叹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直到此刻每个人都还是一出生就在不断追寻,并且在这个追寻过程中成长、老去、直至死亡。或许,生活的好处、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这如同夸父追日一般永不停歇的追寻吧!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然而人类怎能停止思考呢?虽然奥斯特洛茨战场上高远的天空依然飘浮着宁静、镇定的白云,老榕树依然岁岁枯荣,安德烈的心灵历程却不会停止。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 篇4

《战争与和平》可以说是托翁最伟大的著作,如一篇动人心魄的史诗!

没有什么十恶不赦的混蛋,但同样也没有什么至大至伟的圣贤,每个人都以生命的形态游历于这大千世界之中。还有什么比这份更真实,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还有什么比这更贴近人心。我猜想这部著作的经久不衰或许就在于此。他所展开的画卷,正是通向人类心灵的道路,他所描述的一切,正是生命所赋予我们的内涵。

历史一次次向我们诉说着答案,但那份谬误的轮回却总是在我们身旁若隐若现。人们常感叹这个时代下假象的引诱已经太多太多,人们不再被无知的敏感而伤害着,反倒由幻象所编制的层层蔽障已使我们太过麻木。这个时代或许已经不缺少天马行空的断想。反倒是那份对现实的最质朴感悟却总是被淹没在鼎沸的浮华喧嚣中,有的`甚至被我们那份无聊时所产生的猎奇心所替代。世界是一个潘多拉的魔盒,在那里面不仅孕育着希望,还有许多挑战与困苦。正因为如此对现实的把握、认清和思考就更加重要和必需了。我们要用怎样的自己来面对我们最现实的生活,用怎样的心情来面对周遭的瞬息变化,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切的一切中我们自身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和意义呢?生命是在现实中延续的,具体到了个体他便成了为了一份份生活。把握住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倾听我们内心的每一份诉求,给我们生活以最真挚的感悟和祈福。不正是这个世界以生命的名义给与我们存在的最伟大定义和赞赏吗?

和平中的希望和梦想是孕育我们生命的乳汁,而战争中的残酷和痛苦却是我们永远抹消不掉的苦果,而正是在这天堂与地狱之间,生命铸造了他最不可辩驳的真实和奇迹。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 篇5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描写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在这部作品中,表现了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的爱国精神及其历史作用。关于战争与和平,有许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说法。

安德烈公爵想:“云是多么安静和平静啊!他们不像我们这里的恐慌、恐惧和混乱!云漫不经心地飘在空中,永远不必像法国士兵和大炮对扫帚那样愤怒。为什么我之前没注意到?我现在看到了,我是多么幸福啊!只有天空是纯净的,没有虚伪,没有欺骗,没有什么可以与之相比。天空中只有寂静和柔软。感谢上帝……”

这是他被打趴在地后的感受。这种感觉与他最初的.看法大相径庭。安德烈是一位富有的老公爵的儿子。他性格内向,意志坚定。当时他是上流社会的重要人物,他非常热衷于帮助年轻人进入上流社会,所以安德烈与上流社会的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他的家庭中,有爱他的父亲和妹妹玛丽亚公主,还有一个不想让他离开去参军的妻子。

战前,他认为自己活着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名利。为了追求别人的尊重,他希望在战场上成为英雄,从而施展才华。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要不要放弃亲人都无所谓。让我们考虑一下。这是一个多么无情的想法啊!在他看来,荣誉和地位是他最珍视的东西,也许很多上流社会的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

然而,当他被打败,躺在地上,当他看到蓝天白云时,他清醒了,意识到了一切。它安静、舒适、遥远。看到这样的场景后,他的内心是如此的平静。天空中的云是如此的平静、安宁、祥和。陆地上没有杀戮,也没有血腥味。明白这一切后,他觉得无数人崇拜的英雄拿破仑,也是渺小而无足轻重的,根本比不上旷达的天空。

蓝天和浮云从来没有被安德烈注意过。他看到的是上流社会的虚伪面孔。现在他看到了他一直忽略却又很纯粹的东西,他看到了永恒!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 篇6

有人说,托尔斯泰画了一头大象,少数人看到了鼻子,更多人啥都没有看到。《战争与和平》就是这样一部伟大的小说,而托尔斯泰也是个伟大而充满魅力的人物。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读这本书,总觉能读出新的东西,这也是名著的魅力所在吧。

在《战争与和平》中,作者展示了十九世纪初叶,在欧洲所向无敌的拿破仑,开始把他征服的目标指向俄国,以此背景引发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

书中以博尔孔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以及库拉金四大家族的际遇兴衰投射到战争与和平的大背影中。托尔斯泰在描绘错综复杂的人物命运和历史场面之余,详细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精神追求。这些人物的喜怒哀愁和生活琐屑,充实了小说的骨架,读书笔记.编织成一个个生动逼真的历史画面。他把战争与和平,军队与社会,上流与下层结合起来,展现出了一副波澜壮阔的时代风貌,人性和灵魂也在内外环境的双重因素下不断变化着。托尔斯泰在他笔下的人物身上寄寓了很多东西,包括这个世界上最为深沉的感情和悲悯,从而表达了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

他对自己这部作品的评价是:“它不是传奇,不是长诗,尤其不是历史记事。《战争与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达和能够在其中表达他所要表达内容的那种形式。”文字只是表现思想的一种形式,作为形式,它远不如内在的灵魂重要。它带给人的,往往包括万物遵循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籍。

所以,看完了这本书,不仅看到了战争和民族的历史,还看到了在战争与和平的转换中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心灵。它传达了人类探索生命的意义,乃至一次能够带来哲学启示的精神活动。用生命本来的意义呼唤我们去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思考而感受人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