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落花生》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落花生》读后感 篇1
今天,我家的餐桌上摆上了一样特殊的食物,那就是花生。我拿起一节花生,剥开塞进了我的嘴里,我一边吃着花生一边回味着刚读完的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感到回味无穷。
在《落花生》这篇散文中,许地山爷爷描写了在收货节的傍晚,他和全家人一起吃花生、议花生的情景。通过父亲的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要做实实在在的人,不要做外表好而对别人没有好处,华而不实的人。
花生味美,可以榨油,价钱还很便宜,人人都喜欢吃。但它深深地埋在土里,不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把水灵灵的果实耀人耳目地挂在枝头上。而花生却矮矮地生长在土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分辨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而甘愿默默无闻地埋在地里。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我不禁想起了荷叶,它没有婀娜多姿的风采,只有碧绿如玉的叶子,无私得衬托着多姿多色的荷花,为人间增添真、善、美。
这又使我想起了可敬可爱的老师,她们为祖国培育新人,任劳任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知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不知有多少次生病感冒、疲惫不堪,还依旧为我们上课。啊!为了我们能茁壮成长,她们的头上添了屡屡银发,额头上爬上了辛劳的皱纹,眼角里常常布满不眠之夜所留下的血丝。我爱花生的品格,我爱荷叶的胸怀,我更爱老师的精神。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李商隐的一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心想,等我长大了,也要做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落花生》读后感 篇2
今天,我读了《落花生》,心里很高兴。这篇课文写得很好,对我很有帮助。
《落花生》是著名散文家许地山的作品。文中通过全家人吃花生前的谈话,告诉我们要像花生那样,不要一味讲究外表,要讲究实际。做人要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用花生来说明应该怎样做人,内容浅显易懂,但却生动地说明了道理,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富有教育意义。
当前,确实有一些青少年,喜欢讲排场,摆阔气,表面穿得很“洋气”,似乎很“美”,但却不求上进,不愿好好学习和劳动,这是非常不好的。大多数青少年不是这样,他们能够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立志取进,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准备将来为祖国作贡献。我想,我自己以前有一段时间总是爱跟别人比吃穿,有时好表现自己,有些华而不实。读了《落花生》这篇文章,我认识到自己以前那样不对。读完了课文后,我认真地思考了文章中的话,我们一定像花生一样,茁壮成长,决不辜负祖国的期望。
《落花生》这篇课文,我反复读了多遍,越读越有味。现在,我已经能全文背诵了。我一定要牢记文中讲的道理,踏踏实实地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将来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落花生》读后感 篇3
每次读这首诗,我心中都会泛起层层涟漪。课文中用花生果来为我们讲述做人的道理,此诗却用花生亦向我们解释此理。
花生花,它不如牡丹富贵,比不桂花香气浓郁,更无玫瑰那斗艳风姿,它开花不是为了争春色,不是为了供人赞扬,更不是为了索取什么,它仅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为了一个承诺而开放。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不正是花生花的风格吗?它虽朴实无华,可不也蕴含着一种别样的美么?读着诗,我眼前似乎出现了一朵朵的花生花,它们轻轻地在风中摇曳着,素净的色彩却显得那么的恬静。可是它们,正用自己的生命兑换另一个生命。我们生活中不也有这样的人吗?就拿我们学习过的课文来说吧,《永生的眼睛》中热爱生命,为白内障患者捐献角膜的琳达一家,他们不也是那么平凡,却愿意用自己身上的器官,来圆白内障患者的一个梦想;还有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叫《雪山上的母爱》其中讲述了一堆登山爱好者带上他们不满三个月的儿子,去攀登雪山,不料遇到暴风雪,等他们被发现时,母亲已经变成一座冰雕,但她仍保持着给儿子喂奶的姿势,并用身体挡住寒冷,换取儿子的生。花生花意识如此,用自己的生命终结换取人们的丰收。
想了这么多,我再一次翻看这首小诗,我不由得对花生花的敬佩又深了几分……
《落花生》读后感 篇4
落花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写的,主要讲了我们种花生、收花生。然后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在过收获节的时候,父亲和我们边吃边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课文中说应该像花生一样,实实在在地做人,不要做外表好看而没用实用的人。在生活中也经常能看见这样的人,比如建筑工人他们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高高在上的地位,更没有做过什么举世闻名的事,但是,他们却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盖起了无数座宏伟的建筑,这难道不值得人们赞扬吗?
我曾经见过两位穿着很时髦的阿姨,她们一边有说有笑地走着,一边嗑着瓜子,身后是她们随手丢弃的瓜子皮……见到这种行为真让人气愤!路边的环卫工阿姨看见了,不声不响地走过去把瓜子皮清理干净。我觉得,比起那两位打扮漂亮却失去美丽内心的阿姨,不起眼的默默奉献的环卫工阿姨更值得我们赞赏。那些只注重外表美而不注重内心美的人,难道不是一些只供观赏的花瓶而已吗?
人有美丽的外表固然好,但外表美绝对不能与心灵美相提并论,我认为不图虚名,默默无闻地奉献的品格更为可贵,更了不起,更让人敬佩。让我们都来做一个不求外表美丽,只求内心纯洁和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吧!
《落花生》读后感 篇5
我读了《落花生》这篇文章,文章主要写了:"我们"全家一起过花生收获节,父亲与“我们”一起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
花生虽然不好看,却很有用,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挂在枝头上,体现出花生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的可贵品格。
泰戈尔说过: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我知道了花生外表不美,内在美,默默无闻,毫无怨言的给别人带来好处。体现出父亲对孩子们的希望之情。
在想想平时我们身边默默无闻工作的普通劳动者们,如清洁阿姨,剪树枝的园丁,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并不让人羡慕,劳动成果也不引人注意,但他们切切实实在为大家服务。我想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为别人带来更多的帮助。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看上去不起眼的花生却有着最朴实无华的内在美,这种美影响了作者的一生,也改变了我们做人,处事的准则。
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上,并让我决定做一个具有花生品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