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主题活动策划(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主题活动策划 篇1
一、 活动主题
爱国情 学子心
二、 活动目的
1) 提高思想认识,审美情趣;提高同学们的爱国情操和社会认同感
2)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尽管我们资金、能力有限,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3) 深化班级文化,增进同学情谊,锻炼同学合作能力
三、 活动时间
xx年11月2日
四、 活动地点
1222教室
五、 活动对象
xx级工商系 财管五班全体同学及各嘉宾
六、 主办单位
财管五班
七、 活动分工
1)教室布置及购买材料(负责人):生活委员 汪 洋
组织委员 黄晓兰
2)节目收集准备(负责人):文娱委员 周 丽
副班长 代长坤
学习委员 黄 琴
3)会场保持(负责人) 纪律委员 陈晓杰
4)带动气氛(负责人) 体育委员 刘璇 李茜
5)摄像、照相(负责人)宣传委员 方浩达
6)教室申请 (负责人) 班长 景钰
7)邀请嘉宾 (负责人) 团支书 陈冰梅
八、经费预算
气球 彩纸及彩条
矿泉水 瓜子
糖 水果
便利贴 请帖
九、活动流程
1)团歌
2)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3)歌《你那么爱她》
4)班委走秀
5)舞蹈《美丽的新疆》
6)歌《蓝色的蒙古高原》
7)话剧《悟空又遇紫霞》
8)演讲《i am chinese》
9)舞蹈
10)歌《兄弟》
11)歌《倒带》
12)辅导员总结
13)全体唱《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十、应注意的问题
1)活动内容切合主题,活动内容积极健康
2)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
3)活动清理会场、垃圾
十一、活动意义
1)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发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2)增进了同学们的情谊,增强了班级集体感、向心力、凝聚力
3)丰富了同学们的大学生活,锻炼了同学们各方面的能力
十二、活动总结
感谢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和老师及嘉宾,预祝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主题活动策划 篇2
一、 活动主题:
“爱国之旅”主题班会
二、 活动目的:
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如今,有太多的人盲目的崇拜外国文化,追随外国文化,渐渐迷失了自我,迷失了那颗民族心。我们希望能借助这次主题班会,培养大家的爱国情操,增强大家的民族意识,唤醒大家的民族魂!
三、 活动时间:
四、 活动地点:
五、 活动策划组织机构:
六、 活动对象:
七、 活动流程:
1、活动前期:参与人员均要进行及时的排练,在班会开始前,将前黑板进行美化,标上活动主题,材料的准备,相机准备以便拍照留念等。
2、活动期间:
⑴、朗诵:张静同学则将为大家朗诵一首优美的爱国诗篇。
、美声歌唱:由张广达同学以美声的方式唱首爱国歌曲,以此引出本次班会主题----爱国之旅。
、相声——伟人事迹:由倪光明和毛志勇同学共同倾情演出的相声:伟人事迹。二人将以诙谐幽默同时又不乏敬重之意的方式向大家讲述伟人的`一些事迹,让同学们能更进一步的了解那些过去的人、过去的事。
、爱国歌曲演唱:毛志勇与胡佳伟两位同学演唱黄种人、中国心,夏丹丹与李佳玉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5)、诗朗诵情景剧:沈杨、舒亦熙、周宓、耿霞四位同学将一起合作,以诗朗诵的形式表演一场情景剧,体现其爱国情操。
(6)、爱国知识竞答:此活动由蒋璐遥、金晨同学共同主持,以爱国为主线,向同学们提问关于爱国的知识。
(7)、集体签名:艺设2班集体同学以及前来观看的评委老师、学长们在我班制作的爱国单子上签字,表达我们由衷的爱国情怀,以此见证我们那颗炽热的爱国心!
(8)、班会结束语:由主持人简洁明了的总结本次班会。
(9)、主持人宣布本次班会结束。
3、活动后期:
(1)、整理教室卫生。
(2)、整理班会中拍摄的照片,以图文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活动总结。
八、活动目的:
1.为了让同学们知道饮水思源,不忘生命之根的情感,热爱国家和光荣学校的道理。让他们学会热爱学习,以后报答国家。为学校添光增彩。
2.为了积极响应学校开展的爱国系列活动,配合学校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针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够,学习班目的不明确的问题,让学生们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珍惜现在,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勤奋读书,并为实现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
3.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做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强化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深化了学生将来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正如今,有太多的人盲目的崇拜外国文化,迷失了那颗民族心。通过这次主题班会活动,培养大家的爱国情操,增强大家的民族意识,唤醒大家的民族魂。
九、活动预计费用:
十、 活动设备:
笔记本电脑一台;音响一套。
十一、活动的预期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希望同学们都对“我爱我的祖国”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切实做到爱国,爱校,爱家,爱自己。时刻以爱国的先辈们为榜样,铭记我国建国以来的光荣与耻辱,争做一名新时期的好青年。同时,也希望班委们能锻炼到组织能力,促进大家更深一层次的交流,做一名当知无愧的爱国大学生。
主题活动策划 篇3
一、主题目标
通过参加本主题的活动,孩子们可以学到
1.圣诞节的色彩。
2.圣诞节的食物。
3,圣诞节的植物。
4.圣诞节的象征。
5.圣诞节的声音。
孩子们要学习的概念
1.红、绿、白,是圣诞节的色彩。
2.圣诞节的饼干和糖果是特意为圣诞节准备的。
3.圣诞老人、驯鹿、长袜和圣诞树是圣诞节的象征。
4.装饰圣诞树是圣诞节的活动。
5.圣诞装饰物和花环是被悬挂在圣诞树上的。
6.圣诞节有特殊的圣诞之歌。
7.在圣诞节可以听见铃声和圣诞颂歌。
8,猩猩木、槲寄生、冬青是圣诞之树。
9.很多人与他们的家人或朋友一起过圣诞节。
10.有些人会挂特殊的长袜,里面塞满了糖果和小礼物。
11.圣诞节是赠送和接受礼物的日子。
12.人们认为耶稣在圣诞节诞生。
生词
1.圣诞老人——一个快乐的男人,总是穿着一件红外衣,是圣诞节的象征。
2.冬青树——一种在圣诞节用于装饰的树。 :
3.花冠——一种在冬青树的`枝上做装饰的东西。
4,小精灵——圣诞老人的助手
5.星星——树顶的一种装饰品。
6.长袜——一种大型圣诞袜。
7.驯鹿——一种为圣诞老人拉雪橇的动物。
8.礼物——一种礼品。
9.装饰物——用于装饰房子和树的东西。
10.颂歌——圣诞之歌。
11.皮纳塔——用鲜艳彩色纸做成的人或动物造型,用于装糖果和礼物等。
主题园地
本主题园地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积极的自我概念,如,名字再认技巧。用长袜为道具,在每只长袜上贴上硬板纸,将班里每个孩子的名字写在硬板纸上。用图钉在长袜的顶端打个洞,在主题园地中,贴上圣诞海报或标语。然后将图钉钉在主题园地上,留出足够的空间给孩子们悬挂长袜。孩子们每天到校后可以将贴有自己名字的长袜挂在相应的钉子上。
音乐
1.“红鼻子驯鹿鲁道夫”(传统)
2.“铃儿响叮当” (传统)
3.“圣诞节的12天”(传统)
4.“祝愿大家圣诞快乐” (传统)
5.“薄荷棒棒糖之歌”
哦,我舔了一口薄荷棒棒糖,我想它的味道一定很美。
哦,它通常是悬挂在我的圣诞树上,我很喜欢它的味道。
二、四、六、八,圣诞老人不迟到。
这是我的长袜,我已经不能再等待,二、四、六、八。
10.“圣诞节的圣歌”
嘿,嗨,嗬—嗬—嗬,有人搔着圣诞老人的脚趾头。
起来喽,圣诞老人,开工喽,孩子们一定要有他们的假日娱乐。
嘿,嗨,嗬—嗬—嗬,圣诞老人,圣诞老人,走—走—走。
主题活动策划 篇4
活动主题: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活动背景:
当前班级团结意识、意识不强,同学之间常以宿舍为单位,三五成群;一点小事可能引发一场争吵; 班级活动不能积极参与,同学们马上要面临毕业找工作的问题,在社会上在企业里更需要一种集体意识,团结合作。
因此无论于现在还是将来,都非常有必要进行一场有关于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防微杜渐,又能未雨绸缪
增强同学们集体意识、班级凝聚力
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同心协力,力创班级和谐。
主策划:李红梅
副策划:张西朋
活动对象:11物流二班全体成员
活动时间:xx年4月
活动地点:经管系多媒体教室
活动流程:
1. 投球游戏(具体游戏及规则见后附)
2. 主持人统计游戏结果(ppt展示)
3. 同学们互动,得出结论(提问或自由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
4. 引出本次主题班会的主题(ppt)
5. 主持人讲述同心协力,班级和谐凝聚的重要性
6. 引用实例,讲述故事,在故事中亲身体会(故事见后附)
7. 提问阶段(自由言论)在本次班会中学到了什么,应该怎么做。
附:
1.游戏
投球游戏前准备:
纸篓一个,皮球三个
投球游戏及规则:
(游戏分两个阶段,分组前与分组后)
每位同学各有三次投球机会,三次累计,分数最高为胜者;
分组。将全体成员分成四个小组,以每小组为一个单位。开始前每小组有一分钟的.讨论时间,怎样使本组分数累计最高。每组成员依然有三次投球机会,最后,将分组前与分组后所有参赛人员的总分相比较,得出结论。 (分组后明显与分组前分数要高的多),从而引出本次班会的主题 --------班级凝聚力
2.故事
有两个人来到一个十分荒凉的地方,他们的干粮都吃光了,就在这时出现一个神仙,给他们中的一人一串鱼,给另一个人一副钓鱼的工具。得到鱼的人拿到鱼后就自己吃了,得到钓鱼工具的人则开始四处寻找能钓鱼的地方。没过几天,得到鱼的人吃完那一串鱼后不久就饿死了,另外那个去钓鱼的人呢,也因为还没有找到钓鱼的地方就饿死了。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又有两个人来到这个荒凉的地方,同样在他们的干粮吃完的时候遇到了那个神仙,他们同样是一个人得到一串鱼,另一个人得到一副钓鱼工具。但是这一次这两个人却做出了不同于前面两个人的决定,他们经过商量后决定用这一串鱼来维持两个人的生命,同时一同去寻找能钓到鱼的地方。最后两个人都存活了下来。
一只蚂蚁拖不动比它体积大许多倍的食物,但几只、几百只……就能拖得动,这是“蚂蚁精神”的胜利,也是团队精神的胜利。“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团队精神的一种体现。团队精神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不管在作何年代,任何领域,都需要这种精神。
主题活动策划 篇5
一、 活动前言:XX年是雷锋同志逝世五十三周年,全国上下都红红火火的开展雷锋月活动。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默默奉献的精神,举办以“寻找身边的活雷锋”为主题的,推选我院学生群体中“活雷锋”的活动,现面向全院同学征集最乐于助人最可爱的活雷锋。让广大学生以积极高昂的热情参与到雷锋月活动中。
二、 活动宗旨:1、 发掘身边好人好事,宣传雷锋精神;
2、 培养广大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3、 鼓励广大学生学雷锋做好事,增强同学的爱国意识。
三、 活动内容:1、 活动时间:征集时间:3月11日——3月17日
展出时间:3月21日——3月25日
2、 活动细则策划:
(1)3月11日——3月17日期间,各班团支书将班级推选的候选人在17日下午3点之前交到团宣部。
(2)每班只能推选出一位同学作为活雷锋候选人且候选人需品学兼优,在平时生活中乐于助人,对班集体乃至学院有突出贡献。
(3)各团支部成员可根据班级特色选择手工制作、电脑制作等形式制作16开纸张大小的个人简介(包含照片及个人信息、事迹)。
(4)我部门将在学宣部的`协助下,将候选人事迹贴于院办展板进行公示。
(5)全院老师及同学在了解候选人的事迹后,对候选人进行投票产生“活雷锋”的最终得主。(注:投票中,同学不得给本班候选人进行投票)
(6)各班同学在投票时需秉持公平公正严谨的态度,确保选出最真实最可爱的“活雷锋”。
(7)被评选为“活雷锋”的同学除获得学院颁发的盖章奖状外,所在班级在评选优秀团支部时将优先考虑。
四、 活动宣传:1、 通知宣传形式:
时间:3月11日
方式:院办公告栏处贴上通知。
2、 海报宣传形式:
(1)海边数量:1张
(2)张贴时间:3月21日
(3)张贴地点:院办
3、各班个体宣传形式:
时间:3月12日团宣部对各班团支部召开动员会议并要求会各班宣传。
地点: b103
4、 其他宣传:
由绿风记者团、摄影团进行活动报道
五、 后勤保障:1. 通知后,3月18日和学院学宣部联系出好海报;
2. 展示前做好统筹工作;
3. 各班团支书做好各班宣传工作;
4. 做好展板,并提供投票纸。
主题活动策划 篇6
所属学科或领域:语文
适于的学段/年级:(小学二年级)
指导者:周玉谦冯宇肖陶然
设计者:朱丽伟
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
电话:0371——5951048
e-mail ysyzlw@sina.com
教学实施者:同上
一、 简介
本活动是由“教育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项目”资助的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项目。
本活动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兴趣和需要而设计。组织学生根据他们在课堂上产生的问题,利用课下时间,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第一,独自或者在家长帮助下或者小组合作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全班交流;第二,进行长期研究性学习,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研究的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学习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十分感兴趣,而且进行实地考察的话,郑州也有多种多样的小动物有着各不相同的过冬的方式。
研究要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课外书、询问家长、专家、上网查资料、实地考察、讨论交流等等,有些环节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此项研究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算是个比较大的课题,需要学生分成小组,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课题研究。
郑州四季分明,冬季还特别漫长,本学期搞这项活动在时间上具有优越条件。
三、 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结合语文学习,查阅课外书、网络、观察大自然、学生的生活,了解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这三种小动物和自选一种小动物的过冬的知识。
知道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研究,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研究需要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学习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学习和同学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技能。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学习从某些方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并能够顺利地与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四、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根据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探究的意识,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体会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访问、实地调查,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用语文。
通过和小组合作,体会怎样才能和别人很好地合作。
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条件,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源。
本次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连续性的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老师负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程,尽量帮助学生解决难题,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成果展示与交流与评价。
学生的活动是以分散活动或者小组集体活动为主,一段时间后集中进行交流展示的形式进行。分散活动要到图书馆、自己家里、野外等,集中主要在多媒体教室。
五、 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信息技术在本次活动中有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文字资料和通过实际调查无法观察到的直观的形象。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拥有了广阔的语文学习时空。
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好伙伴。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好帮手。在信息技术和其他手段的帮助下,学生能够小组合作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长期的探究。
六、 教学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召开家长会,使家长先明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验研究的大概情况,知道孩子参与此项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孩子参与此项研究活动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哪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2、制定活动详细计划。
3、确定阶段性成果评价的主体和评价的方面,制定评价量表。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次学习活动来源于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合理需要又不断继续深入下去。这是一个正在生长的活动,因为直到最后,学生仍然有问题,还要继续进行研究。它是语文实践性活动,又上一个跨学科的活动,学生在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接触到科学、生物等各学科。
在学习了课文《小动物过冬》之后,学生提了很多问题:青蛙冬眠的时候还吃东西吗?青蛙在洞里怎么呼吸,那里的氧气被它吸完了怎么办?小燕子要飞到南方的什么地方?小蜜蜂冬天躲在哪里过冬?这说明学生具有很强的探究意识,于是,老师就引导学生回到家里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各种方式去查一查,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查资料的过程中,又有学生提出想实地考察,有学生提出还想了解其它小动物过冬,于是活动又深入了一步。
指导学生活动
第一周
学习课文《小动物过冬》,根据学生想要了解更多的关于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过冬知识的愿望,布置学生利用这一个星期的时间,可以看书、上网问家长,也可以用其他方式,了解小青蛙、小蜜蜂和小燕子是怎么过冬的,(每个人选择一种小动物)一个星期以后全班进行交流。
请老师或者家长帮助整理搜集到的资料。
有些学生对研究小动物过冬非常感兴趣,老师帮助他们组成研究小组并进行长期的研究。成立小组首先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有相同兴趣的学生自愿组成小组,老师再根据组内学生的语文水平、思维的灵活性、实际操作能力、组织能力进行调整,尽量使成立的小组包括各种能力的学生。各个小组自成一个独立单位,组内分工首先按照活动任务,组织能力强的负责小组分工、活动安排,实际操作能力强的负责查阅资料,语文能力强的负责整理加工资料,口头表达能力强的负责交流时发言等。
第二周
课堂上交流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和整理的关于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过冬的资料。
找到自己的好伙伴,相互交流资料,然后通过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展示交流情况。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的问题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主题。
第三周——第六周
研究小组继续进行研究,做好每次的活动记录,注意保存资料。
研究成果可以是拍成的照片,采集的实物,下载的图片文章,每一次活动做的记录等。
展示的方式要多样,可以互相参观,可以当解说员象别人介绍,可以在电脑上展示出来等。
若干周之后
把小组研究的成果以一定的方式汇编,比如把自己学习过程中有意思的镜头录制下来或拍下来,刻成光盘,或者把自己每一次学习的记录汇编等等,在全班进行成果展览。
成果展示课堂教学设计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评价
复习课文内容 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读了课文《小动物过冬》,我们一起读读课文。通过读课文我们不仅知道了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而且他们还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各自是怎样过冬的,谁来说一说? 朗读课文认真回忆,想起来就大胆举手。
3分钟 发言的积极性如何朗诵时的认真熟练程度和感情投入程度
学生分别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可是同学们对课文中的介绍并不满足,又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询问家长等方式,了解了许多我们课文中没有讲到的知识,这节课,就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我们来进一步讨论三个小动物过冬的问题,好吗? 1、查阅小燕子资料的学生先发言2、小青蛙发言3、小蜜蜂发言 15分钟 搜集资料的途径是否灵活多样是否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了很好的加工发言时态度是否大方
表演课本剧 小燕子子、小青蛙和小蜜蜂互相关心,真是让人羡慕的好朋友呀,同学们,你们愿意找到你们的好伙伴,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吗? 学生分别找到自己的好伙伴,把三个好朋友的故事演出来小组上台表演学生对每个小组的表演作出评价 5分钟8分钟 是否能够主动去找好朋友表演时态度是否大方是否能够根据课文之外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来表演,活学活用。
请调查小组作成果展示 咱们班有的同学对研究小动物过冬特别感兴趣,他们还成立了研究小组,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研究成果。
成果展示,老师同学作评价。
10分钟 研究的方式是否灵活多样组内是否能够进行合理分工搜集的资料是否丰富有效合作是否融洽
七、相关资源
1. 主要教学地点
q只在教室q只在机房q教室+机房
q其他地点,请列出:多媒体教室
2.本次教学对教师的基本技术要求
教师应能熟练使用:
3.本次教学对学生的基本技术要求
学生应能熟练使用:在家长的帮助下查询和下载资料,选择有关图书,向有关人士询问。
4.硬件:
(1) 教师用计算机(1 )台
(2) 学生用计算机()台
(3) 局域网:q需要q不需要
(4) 专用教学平台:q需要q不需要
(5) 学校连接internet:q需要q不需要
(6) 学生回家用电脑:q需要q不需要
(7) 学生回家用internet:q需要q不需要
(8) 其他硬件:
5.软件:
(1) 通用软件:
(2) 学科素材/资源库:
(3) 学科教学软件:
(4) 本次教学教师必须自编课件吗:q必须q可要可不要q不需要
如果教师为本次教学专门制作了课件,请整理并建立专门文件夹:
6.外接设备
(1) 打印机:q需要q不需要
(2) 扫描仪
(3) 数码相机
(4) 其他外接设备:
7.访问网站(如果本次活动较多地应用了某些具体的网站,应列出这些网站,对这些进行简要的描述并建立链接;如果了解有关图书的在线版本,也应列出有关网址)
8.教材、图书;影像材料。
9.人力资源,实施本次活动需要一位教师。
学生课下查资料,到郊外或者公园实地考察需要家长帮助。
需要请生物专家为学生作报告,接受学生的提问。
八、评价
本次学习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查阅课外书、网络、观察大自然、结合自己的生活,去把问题弄明白,从而学到了大量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并且已初步具有了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后不轻易放过,而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研究,以解决问题,体会科学研究需要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初步知道了科学研究不是凭空想象或者猜测,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询问有关人士,实地考察等。而且已经注意到了搜集和保存资料,几个小组都建立的自己专题文件夹。
在与同学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虽然有争执,但是已经初步知道了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各人不同的能力承担不同的责任,要多交流,多商量,有时还得妥协。
学生在研究小动物的过程中,慢慢地了解了小动物,也更喜欢小动物了。比如研究蚯蚓的那个小组,他们在挖蚯蚓的时候,不小心把蚯蚓弄断了,他们就很担心蚯蚓会不会死,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到蚯蚓并不会死才放心,但是他们却坚持要把辛辛苦苦挖来装在瓶子里的蚯蚓放生,因为他们看到书上讲到蚯蚓冬天也要躲在泥土里不愿意出来。
九、教学实施自我反思和总结
从传统的语文教学我们看到,语文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从能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灵活,本次活动也正是本着这样的思想才产生的。
从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来看,学生确实表现得更主动,首先问题从学生那里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非常积极地去查阅资料,在自己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就想尽一切办法求助于家长、老师,甚至于以帮助妈妈打扫卫生为代价请求妈妈带自己去书店买书这样在这儿写下一些有关本课意义或教学内容重要性等方面的总结性陈述。
其次,学生非常主动地开动脑筋,以生动的方式来展示资料的资料。有的学生为了能够吸引大家,把家长当作听众,多次把自己的资料读给家长听;有的学生下了许多功夫,把长长的一篇文章背诵下来;有的通过生动的表演来赢得大家的喜欢;有的平时都不敢大声说话的,这时候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也显得落落大方。谁都想让自己的独家新闻赢得大家的喜欢。
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出现得并不多,但是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着力在课文内容上兜圈子,一篇浅显易懂的小短文,却要经受繁琐的分析,连珠炮式的问答。最终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空洞的结论,机械死板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语文学习范围狭隘单一,忽视了学生对富有灵性的语言感悟、积累,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全然不顾学生学习时的情感。
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好地体现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性,如何培养学生自如地使用语文工具的能力,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设计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动物过冬》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能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拥有了广阔的语文学习时空。
语文本来是一门外延极其广阔的学科,可以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综合性语文学习《小动物过冬》把学生带到了广阔的生活空间。学生读了课文之后,对课文中才讲了那么一点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感到很不满足,好奇地向老师询问了许多这方面的问题,于是老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去了解课文之外的更多的关于小燕子、小蜜蜂和小青蛙是如何过冬的知识,学生特别感兴趣,语文学习的范围从原来的课文一下子打开了。可是如何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呢,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大家讨论,上网、查阅课外书、询问家长等多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去了解更多的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
例如学生在网上查到了“燕子到了冬天为什么要南飞”、“燕子南飞飞到哪里”、“青蛙冬眠时怎么呼吸”、“青蛙冬眠不是因为冬天到来了,而是因为气温下降了,夏天把青蛙放到冰箱里它照样冬眠”“小蜜蜂冬天为什么不会被冻死”等等很多有趣的资料。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好伙伴。
接下来,他们还要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认真阅读理解,进行加工和整理,把与已知重复的、特别生涩的内容适当删减,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所知道的这些传达给别人。在课堂上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有的把整理后的资料内容读给大家听,有的汇声汇色地讲出来,有的小伙伴合作,通过一个小故事表演出来,更有的在听了其他同学的汇报之后,把课文里的故事表演了出来,可所表演的很多内容是课文中没有的,那是自己所知道的和刚刚从同学们那里获取的有益知识。
第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好帮手。
有些学生特别喜欢小动物,只了解了这三种小动物过冬的知识后仍然不满足,他们还想了解其它小动物比如蚂蚁、蚯蚓是如何过冬的。看到学生兴致这么高,老师又组织他们成立研究小组在课下展开长期的研究。有个小组继续研究青蛙,他们还想进行实地考察,看看真正的青蛙到底怎么过冬,于是他们来到郊外寻找青蛙,草丛里找找,挖个坑找找,可怎么也找不着,到底青蛙冬天藏在什么样的地方呢?学生探究的兴趣来了,老师告诉他们可以上网、查课外书、询问家长,青蛙冬天藏在什么样的地方呢?两天之后,几个小伙伴把各自的收获相互一交流,发现青蛙冬天喜欢在有水的地方比如池塘边,小河边挖个洞,然后钻进去睡大觉。根据这个结论,他们果然找到了青蛙。可是问题又来了,整个冬天青蛙一直在睡觉,它吃东西吗,吃什么呢?围绕新的问题,他们继续去查询资料。就这样,他们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新的问题解决了又出现了更新的问题,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螺旋式上升,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等手段的帮助,学生不断被问题困扰,又不断因新的发现而惊喜,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另外,以后我们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对小动物其它方面继续展开研究。
十、意外情况出现在第一周学习课文和第二周的交流展示过程中,学生问道“燕子到了冬天为什么要南飞”、“燕子南飞飞到哪里”、“青蛙冬眠时怎么呼吸”“小蜜蜂为什么不象燕子那样也飞到南方去过冬”“太奇怪了,青蛙为什么用皮肤呼吸”等问题,按照事先备课内容,根本没有准备这些问题,有些问题确实我也不太明白。当时学生有一些猜测:“小蜜蜂翅膀太小,没有那么大的力气飞到南方去。”“青蛙可能在洞里,如果用鼻子呼吸害怕吸进去尘土。”学生的猜测不无道理,而且许多重大发现也原于大胆猜测。于是我首先肯定学生猜测的合理性,然后又鼓励学生为了拿到能说服人的真凭实据,课下可以继续进行研究。
事实证明这样处理效果非常好,因为学生在听到这样的解答之后很高兴,他们很愿意去弄个究竟。
十一、对信息技术作用的发挥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主要是学生因年龄小,操作电脑的能力和根据主题搜索信息的能力不强。不过这些能力会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而提高的。
十二、致谢和参考资料
老师向学生提供的网站:
学生运用的网站和书籍:
另外向家长为学生作了专题报告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