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短文网

2025-10-19心得

短文网整理的小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篇1

11月4日周日上午,我在法制频道收看了于丹老师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这一栏目。

节目一开始,于丹老师给我们讲了三个故事。其中,《过独木桥》这篇故事最让我深有感悟:

一次,一位大学教授带着他的10名学生去过一个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中的一座桥。几分钟后,他们轻松自在的顺利通过了这座桥。过完这座桥后,教授便打开了屋里的其中两盏灯。发现这座桥是一个很狭小的独木桥,独木桥的下面竟然是鳄鱼池,鳄鱼池里的鳄鱼在池里爬来爬去。这10名学生被眼前的一切全给吓呆了。教授说让他们自己过着独木桥从回去,几个学生却谁都不愿意。过了一阵子,其中3名学生站了起来,过了这个木桥。剩下的7名学生还是在那里呆呆地站着。于是,教授又打开了其中3占灯,学生们发现独木桥四周原来都装有防护网。于是有5名学生又重新站了起来,顺利通过了独木桥。而剩下两名学生却迟迟不肯过桥。

这就像我们的人生,刚开始当我们是一个婴儿时是对梦想充满着自信。成长到少年阶段,你就有些失去自信,最后在工作上,一些难完成的任务,让你选择了退缩。就看你能不能踊跃跨出去。

我们还要学会感恩父母。一个小女孩,她的妈妈对她像伺候公主一般。一次,***妈的手不小心被开水烫伤了,当她把手伸给正在看动画片的女儿时,女儿却不耐烦的把母亲的手推到一边,说:“干什么,没看见我在看动画片吗?别烦我!”

父母供你吃穿养活你这么多年,我们要学会感恩他们,要报答他们。

在人生道路上,要学会善于和他人交往,这是给你迈出自信的.第一步。交往相处当然是你、我两个人,所以要学会“仁”。“仁”这个字意思是两个人之间的仁爱和不仁爱关系。

人的行为将会决定人的生活和人的命运,从小我们就要养成自强自立的好习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会感恩,报答祖国吧。

小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篇2

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节目后,我不禁思考,感恩,到底是什么呢?

感恩,顾名思义,就是感谢别人给予的恩惠。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学会感恩,常怀感恩之心,是进步与文明的体现,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根基。值得感恩的不仅仅是对上苍,我们对父母、亲朋、同学、社会等等都应始终抱有感恩之心,我们的生命、健康、财富以及我们每天享受着的空气、阳光、水源,都在我们的感恩之列,一位盲人曾经请人在自己的乞讨用的牌子上这样写到:“春天来了,而我却看不到她。”我们与这位盲人相比,进一步说与那些失去生命和自由的人相比,目前能这样快快乐乐地活在世界上,谁说不是一种命运的恩赐,我们还能时常愤怒得发抖而总去抱怨命运给自己的不幸和不平吗?所以,尽管苦难不能忘记,罪恶必须得到惩罚,但我们也的确应常怀感激之心并努力回报那些给予我们恩情的人。

花儿,你要感谢小草,是它愿做你的陪衬品,衬托了你的五彩缤纷,小草,你要感谢大树,是它愿做你的替代品,为你遮挡了洪水侵袭。大树,你要感谢大地,是它愿做你的滋养品,给了你肥沃的土壤,能让你在这片黄土地上点缀自己的色彩。

早上,国旗下讲话的.老师向同学们述说感恩的知识。人们帮你,你要感恩,花儿为你绽放甜美的笑容,你要感恩;新鲜的水果为你解渴,你要感恩。我们要带着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你才会更受尊重。

感恩,一个熟悉的字眼却又不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我感谢父母,生我养我,给了我家庭的温馨;我感谢老师,教育我辅导我,给了我渊博的知识;我感谢周围的每一个人,给了我人间的真情、友情和亲情。

一颗感恩的心永存人们心间,它是黑暗中的火焰,给人们光明;它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给人们滋润;它是沙漠中的一弘清泉,给人们期待。俗话说得好:“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有的人甚至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报恩的。我赞成他的观点,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们一出世父母就有恩于我们,我们要懂得以德报德,以恩报恩,让恩情融入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温暖,让世界多一份爱,恩情满天下!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而不要成为那冷酷无情的动物,感恩是人类的传美德,让我们把这美德代代相传,让世界充满爱!

小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篇3

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还是成年人,人格健康总是人生的基石。人格包含:坚强的意志,敢于拼搏的勇气,宽容、谦虚、善良、自信心、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自制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高尚的品质等等。一个人人格健康,犹如拥有一片沃土,它会使每一粒知识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一个人人格不健康,它的内心犹如一片荒漠,即是给它栽上艳丽的花朵,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会凋谢。所以,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康的人格,才能拥有健康的思想,才会清楚地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一碗米的价值因人而异,一个孩子的空间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师和父母能够帮助他发现最大的价值空间,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来认知自己的生命。

于丹教授说得对,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生命篆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了我们的不朽,我们的'墓志铭。观看于丹教授的讲座,让我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融入生活中的一种道德,更是追求自我完善,通向自我幸福的路。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宽恕自己,学会放弃,坦然与淡定地面对这个大千世界,可以化解心中很多的遗憾。宽恕他人,更需要一种无畏的胸怀。这时,你会发现,身边充满了真诚、热情和信赖。

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只要我们从中寻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就能终身享用。

小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篇4

父母对我们很亲切,可我们却处处与父母为敌,连乌鸦都知道感恩自己的父母,难道人类就不知道吗?不,不是。而是现在的小学教育太宽容、太放松,所以使中国的小学生变得对父母轻视,而现在家里面都是独苗,所以父母对子女宠爱有加,所以使子女不但不懂父母的辛苦,反而还视自己父母为自己的经济来源,变本加厉,一次次的向家里要钱,使家庭和父母的负担又加上了一个负担。

前几天,我看到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小学生放学后就跑到***妈面前要钱,“妈,给点钱花花。”“有买什么?上周不是刚给了你钱了吗?”那个妈妈问道。“你管啊!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你管得着吗?再说,你的那点钱能买什么东西啊!还好意思在这问,真是恬不知耻。”听了这话我都有点想上去打那个小孩了,她毕竟是你的妈妈呀,你怎么这样说她呢!如果没有她那里来的你呀!可是结果是让我怎么也没想到的,那个母亲竟然还像犯错了一样的向那个孩子道歉,并拿出了一大把钱给了他,母亲看着她的孩子奔向小店的身影深深地低下了头。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深,也有着许多的疑惑,直到今天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才明白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同的,但每一种都是浓浓的爱。

因为现在的小学生受尽了各种蜜罐温床,不知道礼让是什么东西,因为一家之主不在是长辈,而是这些小辈,所以不知道礼让是什么东西。礼让,就是礼仪知道,为中国的古老文化之一。开创这道显赫的人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所创造的论语三百讲成为中国著名的作品。然而到我们这一代效仿他们的人却寥寥无几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子女都缺乏这一方面的道德培养,所以就没有了礼让之道的存在了。人字分为两笔,一笔是躯体,另一笔是品德,品德没了,人的一笔也就没了,只有一只脚是没有立足之地的,所以说站不住了,没了品德,灵魂就会出现分叉。会没了良心。

感受于丹老师的教育吧!不要让灵魂受到侵蚀,努力吧!

小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篇5

我是一个很任性的男孩子。今天早上我观看了“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节目,里面的于丹老师讲到:

一位教授带着他的是个学生去上了一堂心里活动课,教授说:‘你们必须要经过一间漆黑的屋子,屋子里有风险,你们要一个挨一个紧跟着我,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是!“他们开始走进去了,在漆黑的小屋子里面,同学们都小心翼翼的紧跟在教授后面,就在这时同学听到一声”吧嗒“,原来是教授开了一盏灯,同学们一看惊呆了,原来刚才走过的是一条狭窄的独木桥,独木桥下面有几十条鳄鱼等着吃。这时,在教授的催促下有两个同学冒着生命危险返回了。还有八位同学,教授又开了两盏灯,那八位同学又往下看了一下,有一张细细的网,于是,又有六位同学返回了,还有两位胆小如鼠的同学不管教授怎么劝导也不过去。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海边,我们来到了海边,妈妈与弟弟来到了沙滩上,挖一个水坑让我洗脚,我到泥巴里去抓螃蟹,没抓几只螃蟹,我又看到了一只比我抓到的'更大的螃蟹,我想也没有想,不料一脚踏进去,被陷进了海泥里,我用力的挣扎着,怎么也拔不出来,这时妈妈又离我很远,周围又没有一个大人,我想:我放弃鞋子,把脚拔出来,最后在我的努力下把脚给把出来了,我垂头丧气的走回了沙滩,把这一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不但没有责怪我,反而夸奖我,能在危机时刻,勇敢处理困难。最后我光着脚丫回家了。

我很尊敬这两个同学,同时后面那六位同学经过教授的鼓励下也走了过去,如果我们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也要像那十位同学走独木桥一样,我们要刻苦学习,要战胜学习中的困难,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学生。

小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篇6

今天,按照学校要求观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两个主题:一是感恩教育,要培养孩子的孝、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懂得承担爱与责任;二是人格教育,要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在社会交往中获得自信与愉悦,成就别样的人生。

类似讲座听了不少,听时热泪盈眶,心潮澎湃,过后,依然迷茫。一直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比任何一项任务都要艰难,这不是一个模具的诞生,这是一个生命的成长,结果莫测。就象我们虽已为人妻、为人母,依然无法预知自己的将来一样,我们亦无法预知孩子的将来。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力所能及的硬件环境,给他爱,盼望着他无忧无虑的成长。沉思后,还是挤出些体会来。

体会一:教育趁早。“孝为德之本”。中国几千年来世代相传一个“孝”字,孩子虽然不能完全体会到做父母的苦心与奉献,但至少从懂事就应该明白好吃的`父母都留着给他吃的小道理。就象于丹老师讲的故事一样,一棵树把果子、树枝、躯干都给小孩子拿去,就象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孩子迟早会悟的,只不过早悟、早独立,晚悟、自哀伤。而我们做父母的也是,早悟,早教他独立,晚悟,对谁都是一种伤害。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在孩子这张白纸上你起笔越早就竣工越早。

体会二:放手是爱。怀胎十月,常常捧着本书看咋当妈,还兴致冲冲买了个琴,自我修炼点音乐素养,自然胎教是少不了的。呱呱落地后,真是捧着、抱着,恨不得天天含在嘴里、揣在怀里。直到现在,俺的长辈们都说:“看宝儿,真稳,学走步时一边走一边自己喊慢慢慢。”和宝儿一起走在大街上,二年级的小伙子了,快到我肩头,我还有太多的不放心,忍不住都要拉着他的手走。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太乖,太循规蹈矩,做事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下一代不能再重蹈覆辙。有一天,听宝宝说,他能自己打饭、自己睡觉、甚至能开导小朋友解开心中的难题,我满是意外。所以,母爱,太多,就是溺爱,牵手是爱,放手亦是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