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红楼梦》读后感 篇1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读她的人总会对书中的故事有一些感想,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感悟吧。
《红楼梦》通篇都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富贵荣华一场梦,只有最后,你才一忽儿发现,原来人生需要的不是这些。明朝有词云:"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有人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最后才发现是个折返跑。
书中的人物也值得一提。我最喜欢黛玉,不仅仅为她的才华,还为她高雅的思想性格。她看不惯趋炎附势、藏奸使诈的人们,鄙视文人的庸俗,她像一朵洁白的.玉兰花一样清淡雅洁。宝钗人如其名,是一根宝贵的金钗。她只有一点不如黛玉--思想的高洁。有一首诗咏二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宝玉对二人的感情十分深刻,书中说他"空对山中高士晶莹雪,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可见宝黛相思之深。
元春当了皇妃,临死才明白荣华富贵是靠不住的;惜春却早已将三春看破,桃红绿柳待如何;王凤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倒误了卿卿性命;诺大一个贾府,最后家业凋零,飞鸟各投林!
《红楼梦》,终是一场梦。
《红楼梦》读后感 篇2
小的时候我就听说过这本书,但那时我只知道作者是曹雪芹,书里的主人公有贾宝玉和林黛玉;上了高年级,认识了金陵十二钗,了解了《葬花吟》和《聪明累》;阅读课后,发现《红楼梦》能教会我的,不仅仅是优美的诗词和巧妙的修辞,最重要的,是教会我怎样做人。
《红楼梦》塑造了许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爱憎分明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待人有礼的薛宝钗,表里不一的王熙凤……我们不能说这里面的哪一个人物好,哪一个人物不好,我们只能说最欣赏谁。
谁都不能否认宝钗的大方得体,她的礼貌待人,但她即使再完美,至少在我的眼里,她也就像个任人摆布的木偶,没有自我的思想。相比之下,孤高自许的林黛玉,我却更欣赏。
黛玉虽然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有时候语言刻薄,但是她很真,她不像宝钗那么圆滑,她心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她不会刻意讨好一个人;她如果不喜欢一个人,那就是不喜欢,她不会像王熙凤那样表里不一。他她不仅真,还很纯,就这样一位纯真的少女,他创作的诗词也是一流的。
《红楼梦》读后感 篇3
《红楼梦》里的母亲角色!
南怀瑾曾言:“家教里头最重要的第一个,是母教,母亲更重要。”
中国自古至今都非常重视母教,又有无数的文艺作品为“母亲”著书立传。
尤其在《红楼梦》这部“女人书”中,女子多,母亲也多。
读懂了《红楼梦》,你才会真正明白,母亲的家教,决定孩子的一生。诗人赫伯特曾经说过:“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
母亲良好的素养是孩子成长的源泉,失去了这股源泉,孩子的生命就像无根之水,终将走向干涸。贾芸身边只有一个和他多年相依为命的母亲,假若不是母亲的言传身教,大概也只能成为贾环、薛蟠之流。
《家庭教育学》中说:“孩子道德发展的`源泉在于母亲的智慧、情感和内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发展中变得如何,决定于有什么样的母亲。”
在我们的一生中,永远无法逃离家庭教育的烙印,而家庭教育中,母亲无疑是最好的老师。
正如教育家朱旭东所说,最美妙的教育是有心无痕的。
有高度的母亲会懂得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得到爱的教育;会自我修行,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给予孩子自信和坚强……
人这一辈子会遇到很多人,而母亲,才是你一生的贵人。
《红楼梦》读后感 篇4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名著中的一本,使我受益匪浅。《红楼梦》主要记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富贵顶端的上流社会到灭亡的整个过程,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突出作者曹雪芹对当时封建社会的不满,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崭新的画卷,让我们了解历史,从历史中悟出正真的道理。
翻开此书,每一回的故事都使我刻骨铭心。然而,从这本书中我也读出了作者曹雪芹十年之间创作的艰辛。当我读到第十三回《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我真惊了!我为作者的.伏笔震惊,也为当时的富贵人家震惊。大观园,不知有多少个馆楼,连吃一顿饭都如此讲究,难道不令我们震惊吗?当我怀着急迫的心情读大结局时,我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感到悲哀,同时我也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而感慨。被逼无奈的林黛玉病绝身亡,贾宝玉因林黛玉之死,看破红尘,出家为僧。然而,因为社会转变,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生动形象地衬托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作者的心声。
在作者曹雪芹的笔下,红楼梦绘声绘色的千古流传。
《红楼梦》读后感 篇5
这几天,《浙江教育科技台》正在如火如荼的播放着新版《红楼梦》,我不禁又拿起《红楼梦》,再一次地细细品味起来,和电视一结合,还真有一种让我欲罢不能的感受。每每读到佳句,欢喜的紧,读到伤心处,泪眼连连。
《红楼梦》以贾府衰亡为主要线索,全书以贾府为中心,描写上至朝廷,下到市井、乡里的人情世故和风尚习惯,可谓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最吸引我的就是上至宝玉,金陵十二钗,下至丫头都是那么的具有才华,个个都出口成章,让我刮目相看,更让我崇拜得五体投地。印象最深的就要数黛玉和宝钗了。
黛玉或许是从小体弱多病,又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因此养成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她的眼泪总是又多、又细、又长。空有了一颗玲珑心和无人可及的诗情才艺,真是让我倍感遗憾啊!
反之,宝钗从小就在大户薛家出生,又有母亲和哥哥的疼爱,她的性格就大家闺秀所具备的大气了,因此也更得长辈们的喜爱了。更是“是非面前绕道走”,连丫头们都喜欢她。而我又觉得她虽然表面上是风光了,但做每件事都要思前想后,肯定是件特累的.事。
《红楼梦》里对每个人都是刻画得入木三分,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心思,读了以后真是受益匪浅,更感到世态炎凉,真真假假,到头来都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红楼梦》引人入胜的地方数不胜数,真不愧为是文学的瑰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