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心得体会

短文网

2025-10-20心得

短文网整理的听课心得体会(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听课心得体会 篇1

10月17日,我们有幸到无锡沁园小学聆听了特级教师张赛琴的一节作文课,这次听课,真是为我们这一百位小学语文教师降下了一场作文教学的喜雨,使我们对作文课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体验。

这是一堂针对中高年级的作文课——《气象报告》。她先出示暑假里的一天无锡的气象报告:“上午多云;中午多云转阴,有雷雨,雨量大到中等;午后晴转多云。”张老师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写“上午多云”。首先,她让所有学生轮流快速地到黑板上画一朵云,使黑板成为了“云天”,随后,请全班学生离开座位,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蹲下来看黑板上的云,并想象:你在何地观察多云的天空?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天上的云多不多?美不美?并在指导后让学生即时作文。习作后让学生念一念自己的作文并进行点评。第二阶段是描写“中午多云转阴,有雷雨,雨量大到中等”的情景。在指导描写电闪雷鸣时,张赛琴老师请一个学生上台画闪电,但她却没有让学生马上去画,而是询问所有的学生,闪电应该画成什么样子的?等到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闪电的形状(像利剑,像大写的z,像长蛇等)之后,再让该学生到黑板上去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激活所有学生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闪电的速度和样子也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并能使学生将脑海中的印象化为具体的语言,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指导描写“雷鸣”时,老师拍打麦克风,学生敲击桌面,模拟表演“炸雷”、“滚雷”、“雷声越来越远”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不断地询问学生,“炸雷”的声音像什么,“滚雷”的声音像什么?等等,使学生在不停的询问中,将不同的雷声用准确的语句形容出来。同样的,在指导之后,老师让学生即时作文。习作后让学生念一念自己的作文并逐句进行点评。在指导写雨时,张老师指导学生说出形容雨大、雨小的词语,并引领学生手捏一张4a纸张抖动出大雨、中雨、小雨的声音,使学生得到一个思维的训练,即想到雨,就想到要有雨声的变化,并用这个方式感觉到雨声的变化,雨势的变化。这样,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写了出来。在第三阶段中,张老师让学生思考“午后晴转多云”后天空该有什么?彩虹有几种颜色?并在黑板上画出彩虹和太阳,并给太阳画上表情。这样,学生在作文中自然而然就运用上拟人句进行描写。学生边体验边书写,一路下来,随着一篇篇文章的“诞生”,四十分钟竟在不经意间流逝了。张老师就是这样采用绘画体验、想象体会、模拟融合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描写气象多变的情景,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多云转阴——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雨过天晴”拓展成一篇篇语言生动、联想丰富的文章。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煞费心思,独具匠心,整堂课处处是风景,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在课堂中,张赛琴老师还精心设计了与台下老师交流自己的作文教学心得这一环节,让在座的老师对其作文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既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发挥和培养,也使所有听课的老师都能“信手拈来”学一手。

反思自己的课堂,作文教学一直是我多年来教学工作中的困惑,总不想用范文去引导学生,觉得那样会为学生设下条框。总希望学生能够写出富有个性语言的文章,可也就是因为没有教师恰当的引领,这样“美好的愿望”很难实现。而这次张老师在作文教学的指导上为我们指点了迷津,如,她认为让一个小学生一节课40分钟不动地坐在教室里听课是很辛苦的,所以,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动起来。的确,学生积累的词语是尘封的,他需要我们教师恰当地激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去唤醒学生的写作欲望,给学生创造更多个“出其不意”,让学生不吐不快!但张老师特别提醒我们,让学生动起来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玩,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习,所以我们要带着学习目的地玩、动;再如,学生的作文是可以存在大同小异的;再有,有些孩子在写作上可能缺乏自信,这时我们教师要帮她抚平,呵护他,帮助他......

总之,听完张老师的作文课,我可以感觉到所有的孩子都在这堂课中收获到了习作的快乐,也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们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一篇篇生动的、充满童真童趣的美文。

听课心得体会 篇2

很有幸的参加了20xx年小学英语优质课评选优秀参赛老师的公开课。课堂是那么的优秀,两位老师以book6module3unit1展开教学,通过复习旧知识、展示新知识并配合当堂练习构建整堂课。同一单元教学内容用两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教学,并在同一层次班进行分层次教学,实现同课分层次教学。为我们英语组教师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尽管学生水平不一,两位教师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听课心得:

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两位老师既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又重视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最大限度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两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而且,互动模式多样,采用看图、看动画的模式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

其次,两位老师善于利用学生的“旧知”实现向“新知”的迁移,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从而使学生从“学会”迅速过渡到“会学”上来。一位老师对a层次的学生采用师生对话引出新课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并且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清楚明确,难易适中;年轻教师针对b层次的学生则采用温故而知新过渡到新课知识,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容量也相当大。我个人认为倘若老师能稍微放慢教学节奏,删除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足够思维空间,让b层次的学生学得更有成就感,便不失为一节极为优秀的课。

再者,两位老师根据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因层施教,分层设计课堂教学,并根据习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a层次的学生引领其余层次的学生,促进他们的参与意识,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学习的成功与成就感。一位老师是注重针对a层次的学生灵活性题目的训练,开发其创造性思维,通过pair work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一位老师针对b层次的学生先打好基础,适当降低了教学难度,给足情景和关键词来操练,帮助中、差生消除了自卑感,缩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做到循序渐进,行之有效。

最后,两位老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听课中我发现两位老师基本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而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充满激情。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

通过这次听课,我对自己也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去思考,怎样在教学中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分层次教学?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时空和学习平台。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动机与行为。两位老师的确有许多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东西,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听课心得体会 篇3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承德市语文学科区域教研活动,听了四位老师的讲课,我感触很深。

语文课以读为主,在读中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在每次研讨时都会一提再提,可是到底怎么指导读,才能做到有效。这仿佛成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今天听了这几位老师的课后,我突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以前总是埋怨孩子不会读课文,读得没有感情,感情不是老师一说学生就会明白的`,是在教师成功的引导下,使学生体会到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和思想,学生自然知道了应用什么样的语调和感情去读。有感情朗读就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了。再也不用老师拼命地拽着学生去读,去体会,往往一堂课下来,老师总感觉到力不从心,筋疲力尽,而学生也只好被迫的接受,毫无乐趣而言!

课文是由字、词、句、段组成的篇章,因此理解词义就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今天这几位老师的课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方法:结合课文中语句充分理解,学生理解得快,老师教得轻松。同时这几位老师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把生涩难懂的词的意思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转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在《布达拉宫》这两节课中体现得更加充分。这篇课文距离我们的生活较远,那里的数字更是枯燥无味,两位老师通过我们生活的楼房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布达拉宫的雄伟壮观,

另外,这几位老师在课上语言精练,表述准确,向我们展示了作为语文老师应有的素质,通过这次听课,我受益匪浅,并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

听课心得体会 篇4

在沙河小学听了由区教研室组织的随笔化作文课题的听课活动,共听四节课,四名老师都是来自实验小学的老师们,一是丁洪芳老师执教的《插上思维的翅膀》,一是刘美老师执教的《我是小作家》,一是崔全霞老师执教的《老师的尾巴》,一是刘宗顺老师的《苹果、香蕉、大鸭梨》。四节课都是特色鲜明,风格突出,对于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作文有很大的意义。听后感触良多,让我深切感受到孩子们能够抛去以往说到作文就“谈文色变”的情况,而是兴趣昂然地与老师沉浸在“快乐作文”的乐园中,收获很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作文是学生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怎样才能使学生爱上作文呢?在小学阶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课程标准》中的重要要求之一。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把激发动机放在首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直接动力,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实践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正如第二节课刘美老师的`课,抓住了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运用了故事的形式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看到学生睁的大眼睛就知道,他们多么的喜欢听故事,有了好的开头,这堂课能上不好吗?听过故事后,老师趁热打铁,“听了不少的故事,自己想不想成为小作家,自己来编一个故事呢?”孩子们个个磨拳擦掌,跃跃欲试。确定好自己的故事人物后,孩子们便动笔写了起来时间过的飞快,时间到了。该是学生展示作品的时候了,孩子们伸高了小手,争着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学生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刘老师还不时的给学生做着评价,并修改着。写的不通顺的地方,为什么要删,要删这句而不是那句?这些都要给学生讲清楚的。作文指导课的关键在于你的作文指导如何确实让学生掌握了,而不是流于表面,流于肤浅,仅仅告诉学生一个方法,那是没有用的。

听课回来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在准备课的时间没有用到多媒体呢?也许在听觉、视觉、或者是说在触觉方面让孩子多一点的感受,会不会更好一些呢!在第一节课上丁老师的课,学生们或多或少的有些生分,孩子快乐的气氛并没有真正的调动起来,如果孩子们把自己释放开了,也许他们笔下的文章会更加的精彩。每一个材料都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举例提到了细节的真实性问题,不是为了追求效果去编造一个细节。真正能够感动人的,不是技巧性的东西,而是真情实感。一个学生只要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即使没有一点技巧性的东西,也是能打动听众的,这才是最重要的。课堂上生成的东西,是最珍贵的,即便教案上没有。利用学生写的东西大做文章,就能生成相当精彩的课堂。

听课心得体会 篇5

三月下旬,我聆听了习作课的教学比赛,作为一名教师,正好我觉得这方面的教学是最难,最不懂教的,观看了这一次的比赛,着实是大开眼界,参赛教师的教学风格大都不相同,各有各风采,他们的课堂不但吸引了上课的学生,也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知道了,作文课能上得如此精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荆慧琴,齐俊波,赵芬莲,付彩虹老师的习作文课,下面谈谈我听课的一点体会:

一、吸引学生的课堂导入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让学生写作文首先要培养写作兴趣。在观摩的几节作文课中,教师们都很巧妙地设计了吸引学生而且是与本节作文课息息相关的导入活动,引起学生对课堂的极大兴趣。如荆慧琴老师一开始让学生看同学喜欢的图,让学生看看有何不同,学生因为感兴趣,马上参与到课堂,即便他一开始可能会抗拒上作文课,不知不觉地被老师带进了作文课堂。如果仅仅是把学生带进了课堂是一个小成功,那荆老师出示的寻人启事,就是把学生带进了课堂作文,这是一个大成功,让学生知道怎样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这样的设计是非常成功的。

二、巧妙地引导,“帮”学生想

要想让孩子写东西,就得先让他的小脑袋里有东西。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平时看书也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但一旦让他们运用到作文中就有一定的难度,一可能是想不起来,二是不知道如何应用。但在荆老师的`课堂上,她给孩子们出示的词语小超市来帮助孩子们把特点写的更具体。

三、有条理的板书,引导写作方式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一篇有条理的记叙文,难度应该不太大了,但为了要照顾全班的学生,付老师执教的《游戏作文指导》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和清晰的板书,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三部分提醒学生写作时可运用的写作方式。我手写我心,下笔写作文就这样水到渠成了。

一节作文课,学生不但不感觉到累,而且感到乐趣无穷,收获甚大,这就是成功的作文课。

学习贵在内化。学习别人的东西是为了成就自己的东西。在未来的作文教学中,我将学习本次作文大赛中好的教学方法,探索作文指导方法,让孩子敢写作文,乐于写作文,能写好作文,这就是我的目标。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