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乌塔读后感(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乌塔读后感 篇1
最近,我们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文中小乌塔那种竟敢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勇气令我好不敬佩,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学得特别认真。
这篇文章主要写“我”在罗马认识了一位年仅14岁的小朋友乌塔,在“我”与乌塔的樊谈中,我了解到了她正在读小学,这次署假独有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
当我读到“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介绍得十分详细”时,我顿时被乌塔那充分的准备惊呆了,要是我出门的话,我一定会让我的爸爸妈妈给我准备,我只要自己带着东西出门就可以了。从未想过去设计旅行路线或去阅读那个地方的'旅游指南,可以说是根本没有动过那个念头。而乌塔就不一样了,她为这次旅行整整准备了3年,读了很多有关她所要旅行地方的书籍,挣了许许多多的旅费,而且还掌握了自己怎样的独立自主的生活,怎样的勤俭节约。其实,不只是我,也有许多中国孩子跟我一样,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溺爱里,显得骄生惯养,做什么事都依赖别人,从来不自己单独做。有时家长给一个星期的零花钱,我们会不到一天就花光了,然后继续向爸爸妈妈要,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而外国小朋友就不同了,他们每花一分钱都在想这些钱怎样花才划得来,不仅每花一分都精打细算,而且还会怎样挣钱,
这充分说明了外国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所受教育的差异。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中国孩子是家里的宝贝,依赖心强。而外国孩子做事,处事有条有理,独立生活能力强,见识广,知识丰富。我想:这种差异是否也应该引起我们中国的教育重视呢?
乌塔读后感 篇2
读了《乌塔》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发!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总能从书中的故事里受到很多启发,而前两天我读了《乌塔》,让我受益满满。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叫乌塔的十四岁女孩儿独自环游欧洲的'故事,合上书,我的心仍然无法平静。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乌塔是一个多么细心的孩子呀!她只有十几岁,却能考虑到旅行中遇到的困难,能把自己的行程安排得井井有条,难道不令人惊叹吗?
乌塔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我不敢想象,从11岁到14岁,这三年无论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她都坚持下来了,这其中得遇到多少困难她!乌塔是那么有恒心,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赞扬吗?这次旅行中,她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她是多么勇敢呀!
乌塔说:“光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是呀,我们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从电视里只看到草原一望无际,而亲身来到这里才能感受它的一碧千里是那样的美丽,从书本上看故宫,只感觉红墙黄瓦是耀眼的,但只有真正走进这高墙之中,站在宫殿前,才能感受到它的壮观和皇家的威严。
乌塔去欧洲旅行,十几天见不到父母她都不怕,而我呢,最多自己去上学,周围的同学都是车接车送,平时父母根本不让我们自己出门,你说,我们怎能和乌塔比呢?
我希望每个人都向乌塔学习,努力锻炼自己,成为一个独立、勇敢的孩子!
乌塔读后感 篇3
今年,我们语文课本,第二十七课是用一个名叫乌塔的德国小女孩来命名的。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她用三年的时间,准备了这次暑假独自游历欧洲。其中,她每个周末都去帮餐馆或者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和到别人家当保姆挣取旅游费;她还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一张明信片向父母报平安,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从这几点,可以感受到乌塔是一个自力更生和测划心强的小女孩。也许,这就是父母让她独自去的理由。可是,如果同样有准备这么充分的中国小孩子,真的能像她一样独自游历欧洲吗?
中国的父母不是一口咬定一起去,不然就不准走;就是甜言蜜语地把孩子骗回来,说不去可以留在家里吃大餐啊、每月的零花钱可以多十块啊……说到底,根本不想让孩子单独迈出家门就是啦!
平时在家里,父母总是把我们视为掌上明珠,拿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飞了。什么事情都帮我们收拾地井井有条,就算我们自己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父母也会说我们是家里的宝贝,只要安心学习就可以了;或者是:宝贝,你的心意我们领了,还是我们来做吧。每时每刻都把我们照顾地无微不至。可乌塔不也是家里的宝贝吗?为什么她却能独自游历欧洲?难道她的父母和爷爷奶奶都不爱她吗?他们当然也爱,但是他们都知道自己不能陪伴孩子的一生,所以才会从小培养孩子,让他们变得独立,他们长大才能自力更生……
同学们!请问你们是愿意当笼中的.小鸟?还是在暴风雨中顽强生存的雄鹰?父母啊!请收回你们温暖的双臂,让我们从小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乌塔读后感 篇4
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乌塔》。读完这篇课文,我深受启发。
这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作者在罗马游玩时,恰巧,碰见了一个独自游历欧洲的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她为了准备这次旅行,花费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里寄张明信片或打个电话。作者对她的做法很吃惊,说:“在中国,孩子们都是家里的宝贝,家长不会让他们独自出远门。”乌塔反驳道:“我也是家里的宝贝……你的`话不合逻辑。”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乌塔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
读完之后,我进入了沉思,我想到了现在的小孩,我们在家几乎大多数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或者是“小公主”,各个家庭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是万般呵护,让孩子事事都依赖父母,生怕出了什么事。这样家长殊不知地就把儿女“扼杀”在摇篮里,埋葬在电脑游戏和漫画书里面。
像我,爸爸每天都要接送,进校门之前总是千叮咛万嘱咐,我虽口中唯唯连声,心里却嫌他罗嗦。好像同学们都是这样,每天上学和放学时,校园门口的交通总会被堵塞。有句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确,在温室里成长的花朵经不起风吹日晒,不会成长。而经历过风雨的幼苗才能成为苍天大树。
我了解到现在有些大学生竟然连简单的洗衣做饭都不会,还需要家长来照顾衣食起居,那么国家培养这些不会自理、自主、自强的大学生来有什么用呢?还指望着他们成为有用之才吗?
从现在开始,不仅是我,大家都应该向乌塔学习,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
乌塔读后感 篇5
昨天上午,我们刚学过《乌塔》这篇课文。说的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可以独自环游欧洲,她的独立、能干和勇敢深深地震撼了我。读完课文,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太了不起了!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到罗马去游玩,遇见了十四岁的乌塔。乌塔要独游欧洲,并在三年前开始准备,周末去打工挣旅费,翻阅资料了解各国风情,设计路线和日程。在旅行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安全,也会及时向家里报平安。
十四岁,外国的小孩已开始独自环游欧洲,但中国的小孩连中国也独游不了。是我们没有这样的生存能力和勇气吗?不,我们都有,但只是被茂密的树林给遮掩住了。
我们凡事都由父母帮我们打理,什么都会帮我们准备好。这样,我们被爱我们的`父母惯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能力低下的孩子。
记得有一次,我想要做一次煎饺,那可是我第一次煎煎饺,而且我才二年级。但我那时自以为我可以做得很好,不耐烦地听完妈妈讲的话,转头就去做了。我先从冰箱里拿出饺子,把平底锅放在煤气炉上,在锅里倒入一杯水。“哎呀,水太多了!”我转头一看,原来是妈妈。听了妈妈的话,我把水倒掉了一点。接着我把饺子放进锅里,打开了火。“火太大了!”妈妈随手把大火转成了中火。过了一会,饺子变得有些透明了,我从冰箱里拿出猪油,用锅铲刮了一些油在锅里。“油要涂的均匀。”唉,真烦!终于,我的杰作出锅了!
看,我们并不是那么的生活能力低下,只是我们太习惯于依赖父母了,想当然的以为我们自己还小什么还都不会。其实只要我们伸出手,事情我们都可以自己完成的。花盆里栽不出参天大树,鸟笼里飞不出雄鹰。我们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我们要做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雄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