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

短文网

2025-10-23教案

短文网整理的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精选12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的,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建立单位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主动学习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为分数配图,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养成学生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的概念,能从具体实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单位.

教学方法:

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 让学生充分感知,整堂课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课堂中教师力求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归纳总结。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圆形纸,正方形纸、练习纸、小木棒等多种学具。

教学过程:

一、理解单位

1、谈话交流引入

教师板书,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是几?今天我们就从这个小小的来开始展开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老师往这一站就可以用几来表示?除了可以表示一个人,还可以表示什么?(生答:一台电脑、一块黑板、一张桌子等等)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一年级的孩子都知道,但现在我们是五年级的同学了。除了可以表示一个人、一台电脑、一块黑板等等,还可以有其它的表示方法吗?(引导学生说出还可以表示一群人、一堆物品、一排桌子等等)

演示: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物体,深入理解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用来表示,加深对整体单位的理解。

比较:现在的和以前的还是一样的意思吗?(现在的不但可以表示一个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一堆物体、一群物体等等。)

结论:通过我们刚才的谈话和观察我们发现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都可以用来表示。在数学中我们通常把这个广义的叫做单位。

2、深入理解单位

课件出示: 三个西瓜你会用几来表示?如果我想用单位来表示应该怎么办?(用集合圈把它圈起来)。六个西瓜还能用一来表示吗?那应该用几来表示呢?为什么?12 个西瓜呢?为什么?(因为这里有四圈也就是4个)

总结:原来我们发现有一个单位就可以用1来表示。有几个单位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导入新课:这些都是我们了解的整数,可要是不足单位那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那你会想到什么数?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四分之一,看到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回答,回忆三年级学过的内容。)

1、理解一个物体的四分之一

同学们刚才说的很好,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圆片、正方形纸、和练习册等等,利用这些材料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

可引导学生想想:你是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单位的?分成了几份?其中的几份就是四分之一?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想法:

生: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片的四分之一。

生:把一张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就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

生: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圆片的四分之一。

……强调:你在分时应该怎样分才合理?你找到的四分之一是把什么看作单位?是谁的四分之一?。

2、理解一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课件出示下面一些物体:你能不能从下面这些物体中找到出四分之一呢? 我想让同学们先交流交流,在练习纸上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小组交流后汇报。

在学生找的同时,引导他们思考:你是把什么看作单位的?平均分成了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单位的的四分之一?

生:把这四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份就是这4个苹果的四分之一。

生:把八个正方体看做单位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这八个正方体的四分之一?

生:把十二个五角星看作单位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这十二个五角星的四分之一。

这个四分之一是把谁看做单位一呢?怎样才能把这四个苹果看做单位呢?课件展示四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操作:你们的学具袋中也有一些像老师这样许多物体组成的单位,拿出来画一画、分一分,从单位中找出四分之一,并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生:我把8个圆圈看做单位,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8个圆圈的四分之一。

……强调:你在分时是把谁看作单位。

3、对比总结

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分之一,这些四分之一的单位相同吗?各是把谁看作单位?可为什么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引导学生理解:虽然它们的单位不相同,但它们都是把单位平均分成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

4、寻找分母是四的其他分数

课件出示刚刚同学们的`操作材料想:除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找到其他分母是4的分数吗?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5、创造分数

拿出学具中的12根小棒,利用这些小棒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能从小棒中发现哪些分数。思考:你把这些小棒分成了几份其中的几份就是这12根小棒的几分之几?

生:我把这些小棒分成了6份,我找到了六分之一,六分之二等等。

生:我把这些小棒分成了3份,我找到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等等。

……教师顺势板书学生找到的分数。

6、总结分数的意义

在前面观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告诉学生: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它的分数单位。在分数中把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如:四分之一、六分之一、三分之一、十二分之一都是分数单位。并让学生说说都是哪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如六分之一是六分之五的分数单位等等。

练习:老师报数学生说出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四、深化练习

1、读读下面有关分数的资料,说说每个分数的具体含义,并谈谈你的感受。

(1)我国小学生的近视人数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2)小学生睡眠不足的人数大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占一天(24小时)的八分之三。

(3)死海的表层的海水中含盐量达到了十分之三。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见课件)

3、下面各图中用分数表示的阴影部分对吗?说说理由。(见课件)

4、图形中找分数

图中蓝色部分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重叠后得到的,根据图形填空。

图形中的蓝色部分面积各占大正方形面积的( ),占大长方形面积的( )、占整个图形面积的( )。

5、数学智慧

这里有三盒巧克力,老师要求只能拿走每盒巧克力的1/5,可是小玲却从第一盒中拿走了1颗,从第二盒中拿走了2颗,从第三盒中拿走了3颗,这是为什么?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3/11×3 9/16×12 21×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课本例题:一张长方形的纸条,第一次剪去它的1/2,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1/2。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如果第三次再剪去剩余部分的1/2,那么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1/2×1/2?分析第一次剪去它的1/2,第二次再剪去剩下的1/2,那就是1/2的1/2。也就是1/2×1/2

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1/4,让学生从1/2×1/2=1/4中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3/4×1/4?,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

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本7页中的插图,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初步理解求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8页试一试,1/4×2/3;3/5×2/9;7/8×5/14

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7/8×14/15中的7和14先约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1/2×1/2=1/4;1/2×1/2=1×1/2×2=1/4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 篇3

一、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方面,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比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

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

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感受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经历丰富多采的数学学习活动,就是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自我体验,获得、理解和应用知识、技能,并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方面都得到发展。

(三)环境分析

多媒体教室(包括电脑、实物投影)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一)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二)教学难点:理解、抽象出单位“1”。

四、教学方法

启发谈话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出示

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基础知识

板书:分数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为新知做好铺垫。】

2.设疑:分数用在什么时候?

(指名1-2名学生读,如果发现有问题及时纠正)

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用分数来表示。

【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3.课件出示分数的起源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探究欲望。)

【介绍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2000多年前的中国,以及后来的印度、阿拉伯人所用过的各种分数表示方法。这些多种多样的表示方法或记号,可以让学生体会分数表示方法的多样性及其历史面目,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二)唤醒已知,探究新知

1.唤醒已知

提示:用为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并给这几幅图进行分类。

学生根据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

小组合作,解决分类问题。

板书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寻找生活中的分数

(1)找出图中的单位“1”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或者说你是怎么想的

(2)寻找教室里的单位“1”

(3)寻找生活中的单位“1”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加以肯定)

师:单位“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那么单位“1”不同,所对应的量也就不同

3.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课堂练习:

(1)判断

(2)填空

(3)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三)认知分数单位

出示课件

1.以12块糖为例,引导学生动手分分数

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6份,5份是这堆糖的()

师:你来试一试吧!完成课堂练习。

用12个小正方体代替糖果,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这一填空练习,既是对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又能为紧接着学习分数单位提供具体的实例。】

2.认识分数单位

引导发现里有几个

里有几个

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整数、小数都有计数单位,例如:整数9的计数单位是1,9里面有9个1,0.9的计数单位是0.1,0.9里面有9个0.1。分数也有分数单位。例如:里有3个,的分数单位是。

【从分数的现实来源和数学内部来源两方面帮助学生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四)迁移类推,巩固认识

1.填空练习:

2.巩固: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的

3.提升练习:完成书上的练习题

(五)作业:

任选一个分数,在图中涂色表示出来。

(六)全课总结,疏理认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份1份

4份3份

分数单位

(八)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分数在生活中的体现,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教学时举出大量实例或图形,引导学生运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分析。分析时紧紧抓住单位“1”的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认知、感知分数的意义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

3.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其次,整个教学中我感到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深入教材,促进有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分析时紧紧抓住单位“1”的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和说的过程的训练,学生才能对知识由整体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2.巧用生成资源,促进有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理解单位“1”的含义上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会较好的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这就是说如果巧妙的运用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教师的指导主体作用发挥恰当,再通过师生的互动方式加以有效利用,就会再次强化学生对单位“1”的正确认知,这样就能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五年级下第70~71页例3、4和“做一做”,练习十三第4~9题。

教学目的:

1.知识:巩固真假分数的知识,并使学生理解带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带分数;能够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侧面观察事物的能力。

3.教育:教育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待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带分数的认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读出下面的分数,再指出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二、新课

(一)教学例3带分数的概念

1.(课件或挂图)生活情境--分橙子。小明说:“我吃了一个半。”引出问题:“一个半”怎么用分数表示?

2.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

可以用32来表示一个半,还可以看成是22(就是1)和12合成的数,写成112。我们把这样的'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3.教师介绍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4.举一反三:用分数表示出其他学生吃的橙子。

(二)教学例4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把44、84化成整数。

(1)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教师化的不同方式:

A.根据分数的意义:4个就是1。

B.利用直观图。

C.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

2.把73、65化成带分数。

(1)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提问:用哪种方法改写更好?怎样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改写呢?

(2)汇报交流(学生说,教师板书)73=7÷3=213

师:如果分子、分母都比较小,中间的“7÷3”可以省略,直接写出“213”。

(3)让学生自己把65化成带分数。教师巡视时,注意检查学生的思考过程。做完后,指名回答。

3.教师指明:“从例4可以看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可以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所以说,带分数只是一部分假分数(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4.“谁能说一说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的方法?”让几个学生叙述后,教师归纳:“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

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全班交流讲评。

2.练习十三的第4、5题。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全班交流讲评。

四、教师:让我们一起回忆这两节课学习的内容。(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什么是带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再次强调:带分数只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五、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7、9题。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117 、118 的内容及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一4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2 . 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的表格。

( l )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 2 )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 3 )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 4 )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方法一: + 一 方法二: + 一

= + 一 = + 一

= 一 =

= =

( 5 )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 .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 l )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是什么意思?

( 2 )请学生列出算式:1 - - 或1 -( + )

( 3 )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1 - - 1 -( + )

= - - =1 -( + )

= =1 -

=

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3 .。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 .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

5 .完成教材第120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 - 4 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思维训练

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材第119 页的内容及第121 页练习二十三第5 ? 8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 .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3 .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三 重点难点

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53 + 36 + 64 + 97 1 . 5 + 3 . 8 + 6 . 2

2 .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

3 .老师板书:

加法交换律:a + b = b 十a

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十(b +c)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设疑:当上面式中的字母表示分数时,这个定律还适用吗?

2.出示教材第119 页的例2 ,学生计算两边是否相等,集体交流结果。

板书: + ○= +

( + )+ ○= +( + )

提问:① 两组算式的特点各是什么?(两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相同,第一组中加数交换了位置,第二组中改变了加的顺序。

② 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性质相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3 .结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4 .完成教材第119页"做一做"的第l 题及第121 页的第5 、7 题。学生在教材上填写,集体订正。

5 .完成教材第119 页"做一做"的第2 题。

学生根据数的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进行简算。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6 .完成教材第121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8 题。

学先计计算出3 个算式的结果: - = - = - = 。然后让学生观察,找规律,归纳出: - = (≠0)再应用规律计算 + + + 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四)思维训练

1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 + ) 5 - - - +

- + - + - - -( + )

2 .请将 、 、 、 、 和 填在圆圈中,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

3 . 计算。

(1) + + + +

(2) 1- + - + - + - +

(五)课堂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如何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分数加法。今后,在计算分数加法时,要注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 篇6

学习内容:

课本第97页例1及“做一做”,第99页练习十九第1、2、3题。

学习目标:

1.我会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把小数化成分数。

2.我能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回忆一下,说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自学例1,小组合作交流

用分数表示:

用小数表示:

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关系: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应注意什么问题?

①我的想法:

②完成课本97页“自己试一试”三个填空题。

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

5.我能行:“做一做”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0.4=

0.05=

0.37=

0.45=

0.013=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通用2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及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揭题

1.猜一猜:有4个苹果,每人得到2个,1个,1/2个,你知道这三 次分别是几个人分苹果吗?

2.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二)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 明确目标。

二、扶放结合 探究新知

1.分一分,引导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2.画一画:引导完成27页的画一画,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完成28页的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归纳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总结归纳计算法则。

三、反馈矫正

出示P28的试一试。

1.统一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指导完成P28练一练的1~4题。

四、小结评价 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预习: P29 分数除法(三)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二)

4÷1/2=4×2=8 ;4÷1/4=4×4=16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 篇8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一个“分一分”的活动。

1、出示:第27页的情境图。

从整数除以整数到整数除以分数,借助除法的意义和图形语言,体会“除以一个数”与“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关系。

2、创设自主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与思考,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机会,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即分数除法的意义可联系整数除法的意义进行学习)

二、画一画。

1、让学生画图个观察,分析图中反映的`数量关系

2、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和算法。

三、填一填,想一想。

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发现问题中蕴藏的规律。(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四、试一试。

学生巩固对除法计算的理解,重点引导学生先约分再乘,这样算比较简便。

五、练一练。

1、第28页第2题,利用分数除法解方程,既应用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又为今后用方程解决问题进行铺垫。

2、第28页第3题,利用分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交流的空间。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3、第28页第4题,让学生计算、观察、引导动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当除数分小于、等于、大于1的时,商与被除数有怎样的关系?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且能够数量、正确的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老师这里有两个数,一个是6,另一个是3.你能够用6与3提问并且进行回答吗?

学生回答:

(1)3是6的几分之几?

(2)6是3的几倍?

(3)3比6少几分之几?

(4)6比3多几分之几?

(5)6占6与3总和的几分之几?

(6)3是6与3差的几倍?……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二、复习探讨.

(一)教学例4.

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80幅蜡笔画.___________?

1.教师提问:根据已知条件,你都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2.反馈:

(1)水彩画和蜡笔画共多少幅?

(2)水彩画比笔画少多少幅?

(3)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

(4)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

(5)水彩画是蜡笔画的几分之几?

(6)蜡笔画是水彩画的几分之几?

(7)……

3.教师质疑.

(1)5问和6问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单位1不同)

(2)3问和4问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单位1不同)

(二)例题变式.

1.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 ,蜡笔画有多少幅?

2.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80幅蜡笔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 ,水彩画和蜡笔画一共有多少幅?

(1)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区别.

教师总结:看来我们做分数应用题时,需要认真审题并且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注意找准对应关系.

(三)深化.

如果题目中的分数发生变化,我们还会解答吗?

1.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 ,还剩下多少吨钢材?

2.仓库里有一些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 ,还剩下15吨,仓库里有多少吨钢材?

(1)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区别.

教师总结:虽然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但是数量关系相同.同样需要注意认真审题并且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注意找准对应关系.

三、巩固反馈.

1.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文字表达式.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百分之几?

(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百分之几?

(4)1999年的电视机价格比1998年降低百分之几?

(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百分之几?

(6)十一月份比十二月份超额完成百分之几?

2.列式不计算.

(1)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2)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一个榨油厂榨出菜子油2100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

(3)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50台,超额百分之几?

3.判断并且说明理由.

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就比男生少20%. ( )

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全程的 ,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16千米,这时距离乙地还有94千米.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课后作业.

某体操队有60名男队员,

(1)女队员比男队员多 ,女队员有多少名?

(2)男队员比女队员多 ,体操队员共有多少名?

(3)女队员比男队员少 ,女队员有多少名?

(4)男队员比女队员少 ,体操队员共有多少名?

六、板书设计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9页《分数乘法(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的能力。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5×3/7 20×7/10 7/8×4 15×3/5

(1)你是怎么算的?

(2)表示什么?

这就是我们前几天研究的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分数乘法(三)。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分数乘法的意义

1、《庄子天下》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句话,找同学读一下我国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一尺之捶是指有限的长度,而万世不竭是指无限的时间。这是一个辩证

的思想。我们可以把他变成数学问题,来理解这个问题。

2、一张长方形纸条,第一次剪去它的 1/2 ,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1/2 。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如果第三次再剪去剩余部分的1/2 ,那么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1)读题(你明白了吗?明白了)

(2)拿出准备好的纸条,按照要求,动手中折一折、涂一涂,看看“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3)小组交流

(4)全班汇报(学生边展示边汇报)

生:把这条纸平均分成两份,第一次剪去他的1/2还剩1/2,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1/2,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1/4)。剪去剩余部分的1/2就是求剩余部分的1/2,就是1/4的1/2是多少。

生:我第一次剪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了2份,剪去他的1/2,还剩多少 ?(1/2)

第二次剪剩余部分的1/2,(剩余部分是多少呢?)1/2。是将1/2剪去他的1/2。(点:也就是在1/2的基础上剪了1/2)。是这么大。(点:①是多少呢?打开看看(1/4)。②是1/4,打开给大家看看)

第三次剪去剩余部分的'1/2,(剩余部分是多少?1/4)在1/4的基础上剪了1/2,是多少呢?

你能把他刚才讲的过程再说一遍吗?

也就是说第二次剪了1/2的1/2,第三次剪了1/4的1/2

(5)第二次剪了1/2的1/2,你能列出算式吗?(1/2×1/2=1/4) 1/2×1/2表示什么?(1/2的1/2是多少)

第三次剪了1/4的1/2,你还能列出算式吗?(1/4×1/2=1/8) 1/4×1/2表示什么?(1/4的1/2是多少)

看来大家是明白了,

(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

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二)探究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我们学过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看这个算式3/4×1/4-=表示什么呢?3/4×1/4到底是多少呢?我们可以利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看看3/4×1/4等于多少

(1)学生折一折,涂一涂。

(2)同桌互说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

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取了其中的3份。我再给他这样平均分成4份,取了其中的1份。刚才我们是竖着平均分,现在我们是横着平均分。 (点:是谁的1/4?)

我先竖着分平均分成4份,取了其中的三份,我再横着分,把3/4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3/16

你能把它刚才说的过程结合图形再说一遍吗?

还有的同学是这样做的,大家一起看一下,这样行不行?行,你看行吗?

第一次分的时候3/4能分出来。第二次分3/4的1/4怎么分?有麻烦。所以我们分的时候可以先竖着分,再横着分。或者先横着分再竖着分。

(4)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红色部分占整

张纸的几分之几?

(5)你那么3/4×1/4=?

(6)通过折我们知道了3/4×1/4=3/16

(7)观察:结合图观察3/16的16表示什么?(表示分的份数)3表示什么?(3/4和1/4共同的部分)

2、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3/8×1/22/3×1/3

师:请认真观察1/2×1/2=1/41/4×1/2=1/8 3/4×1/4=3/16 3/8×1/2=3/162/3×1/3=2/9算式

(1)观察思考:观察这几组式子你能发现什么?(手)举例子来说

(2)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3)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试一试:

1/4×2/3 3/5×2/9 7/8×5/14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三)看书质疑

三、课堂练习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8--9页“练一练”第2、3、4、6、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2)书第9页数学故事“唐僧分西瓜”

四、全课总结

……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带分数加减的验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使学生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比较熟练的地进行计算带分数加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谈话揭题: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节课畸来进行带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通过练习比一比,看谁掌握得更好。揭题:带分数加减法练习。

2、口算。(指名口答)

5/6+21-4/53+1又1/42又3/4-0

4-5/910+1/109又3/8-51又1/12+1/6

3、结合上面的.口算题,说说带分数件加减法的特点,导出练习内容。

二、算法,形成技能。

1、出示练习题。

2又5/6+3又2/93又2/5―2又9/10

5/8+6又7/1245/6―2又2/3

(1)学生计算,指名板演。

(2)反馈计算思路,方法。

(3)引导学生检验计算方法结果,各组完成一题。(指名板演验算)

(4)反馈验算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引导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

2、请用验算的方法检验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合理,错误的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改正。

(1)4又1/10-2又2/15=4又3/30-2又4/30=3又30/30-2又4/30=1又26/30=1又13/15

(2)8又7/9+1又5/18=8又14/18+5/18=9又19/18=9又1/18

(3)3又4/5-2又1/10=3又8/10-2又1/10=2又18/10-2又1/10=17/10=1又7/10

(4)5-3又11/12=5又12/12-3又11/12=2又1/12

3、回顾已学的带分数减法,结合计算解题思路.

(1)谈话回顾带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结合具体题目计算,小组合作商讨带分数减法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4又3/20-1又9/20、3又1/6-2又5/9

教学过程

备 注

(3)反馈、教师点拨

(4)学生阅读课本第135页第4题。

设问思考:有没有什么要补充。(增加验算这一环节)

(5)根据这一计算程序,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5又3/16―2又13/248又7/9―1又5/18

(6)同桌相互检查评改。

三、应用练习

1、列式计算。

(1)3比1又5/9多多少?

(2)1又4/5比2/1/3少多少?

(3)比4又7/8多1又3/4的数是多少?

(学生列式计算;反馈说说列式依据,并谈谈计算过程)

2、应用练习。

(1)一袋面粉重25千克,吃掉20又3/8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前,火车轮渡过长江需要2又1/12小时,现在过大桥只用1/4小时。火车过大桥比轮渡可以节省多少小时?

四、课堂

师生谈话:这节课我们主要进行了带分数加减法的一些练习,通过练习,你对带分数加减法的哪些要求更加明确了?

(应包括方法方面、对结果处理方面)

五、课堂作业

1、同桌相互出题,交换计算并评改。

2、《作业本》

通过练习,学生掌握了带分数加减的验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使学生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教材 89,90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3.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

2.揭示课题。

(1)提问:猜猜今天我们研究什么?

分数加减法

(2)出示课题:分数加减法

(3)提问:这些算式都一样吗? 你能给它们分类吗?哪一类比较好做?

(4)补充课题:同分母

二、探究新知

1.提问:谁知道它们都等于怎么计算?这节课大家一起来研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出示课本第89页教学例题1。

(1)课件呈现情境图。(见课本第89页)

(2)提出问题。

师:爸爸和妈妈共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3)四人小组讨论,学生自主探索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

a.你是怎么想的?

b.计算的结果是多少?

(4)汇报探索结果。

a.求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应该用加法。

b.1/8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8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一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c.课件显示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d.对于这样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5)归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板书: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3.出示课本第90页教学例题2,课件呈现情境图。

师:爸爸和妈妈共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1)怎样列式

(2)3/8和1/8能直接相加减吗?为什么?

(3)独立完成计算过程

(4)对于它们的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4.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补充板书: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5.自己随意找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组成一道加法算式或者减法算式,先计算再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和想法。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计算对吗?请把错的改正过来。

反馈方式: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意见,对有疑问的提出来,集体分析。

2.神机妙算 对又巧。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3.解决问题我能行。

小丽计划一天练习写30个毛笔字,实际上午完成了计划的十五分之七,下午完成了计划的十五分之十一,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反馈方式:学生分组作完后,指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4.提高练习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作业:课本P90做一做1、2题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