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幼儿园教案

短文网

2025-10-24教案

短文网整理的《昆虫》幼儿园教案(精选21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昆虫》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学习如何观察昆虫。

2、学习观察记录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提供放大镜、图画纸、蜡笔。

2、在区域设置饲养角指导要点:

1、幼儿可在区域活动、自由活动、游戏时间,进入“饲养角”,继续观察昆虫。

2、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它们长得怎样?有几只脚?翅膀是什么颜色的?眼睛长得如何?它们在做什么?鼓励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想法。

3、鼓励幼儿利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图画纸上。

4、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并比较每个人观察的相同点及相异点。

5、将幼儿的记录结果粘贴在饲养角的墙面上。

昆虫拼图

活动目标:

1、巩固加深对蜜蜂、蚱蜢、蝗虫、蝴蝶、蜻蜓等常见昆虫外形特征的认识。

2、学习拼贴技巧,锻炼手指小肌肉。

活动准备:

提供昆虫拼图卡、画有草地、花园的背景图指导要点:

1、提供自制昆虫拼图于区域中,幼儿自由选择图片,根据昆虫的外形,将散乱的`图片拼贴成一幅昆虫画,要求幼儿拼贴工整。

2、引导幼儿多拼出几只昆虫,并摆放在画有草地、花园的背景图中,比比谁拼的昆虫多。

3、活动延伸经;继续将拼图卡投放入益智区中,也可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剪成若干块,使拼图卡片不断更新。

《昆虫》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

2、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玩具卡:《独角仙大赛》

2、挂图:《昆虫大集合》。

3、独角仙相关参考资料。

4、观察记录表。

5、有关描述昆虫的图画书。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挂图,说一说:

——哪些昆虫是曾经见过的?

——它们叫什么名字?

2、请幼儿观察图片上昆虫的外形特征,并将幼儿所说的内容记录在观察记录表格上。

3、和幼儿一起讨论刚才记录的内容。

——我们来比较这些昆虫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如都有6只角、大部分有翅膀、身体分成头、胸、触角、有壳等。)

猜谜游戏:

——把幼儿分组。

——教师根据昆虫的外形和特征出谜面,请幼儿说出谜底。

——进行抢答,大队一次得一颗星,得星最多得小组获胜。

活动反思:

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特点,了解昆虫的基本形、色彩、结构,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的想象并进行创作,在课堂中我的教学设想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昆虫》幼儿园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昆虫的巢穴活动来源于一次户外,幼儿在观察蚂蚁的爬行过程中,追寻它的行走路线,找到了蚂蚁的巢穴,孩子们兴奋的眼神、乐此不疲地探究精神是我们组织活动的来源与动力。昆虫巢穴需要孩子们认真仔细、长期深入的观察才会发现的秘密。因此,此活动旨在通过分享交流引发好奇心,可以在家长的配合下进行活动延伸,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蚂蚁、蜜蜂等虫儿的巢穴,知道它们的巢穴名字及外形特点。(重点)

2.能准确分辨出不同虫儿的居住场所,愿意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难点)

3.体验与同伴在探究中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提前带领幼儿观察蚂蚁的`家。

2.在班级的饲养角增加“蚂蚁工坊”材料。

3.昆虫住所的课件、昆虫图片、设置昆虫的家场景。

【活动过程】

一、设疑,引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蚂蚁的家吗?它是什么样子的?追问:猜一猜蚂蚁的家里会有哪些房间呢?

二、欣赏故事“蚂蚁的家”,了解蚁巢。

1.教师利用课件讲述故事并提问:蚂蚁的家在哪里?蚂蚁家里都有哪些房间?各有什么功能?

2.讨论: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蚂蚁?蚂蚁除了把家的房子盖在地里, 还有其他的房子吗?

3.结合课件为幼儿介绍树栖蚁巢。

二、结合课件,了解探究其它昆虫的居住环境。

1.出示蜜蜂图片,提问:蜜蜂住在哪里?它的家叫什么名字?

小结:蜜蜂的家叫蜂巢,由数千个巢房连结在一起组成,是工蜂用自身的蜡腺所分泌的蜂蜡修筑在大树上,形状似下垂的花生。

2.通过课件介绍,了解其他虫儿居住的环境。

3.教师小结:蟋蟀居住在草地上,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蝈蝈的家在树上,它能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

蜘蛛有一种特别的本领——盘丝和结网。在室内、野外,屋檐下,树木之间,处处都有蜘蛛的家,蜘蛛走到哪里,随时都可以建造自己的家。

三、游戏“昆虫找家”,进一步了解昆虫的巢穴。

1.介绍游戏玩法:每个幼儿手中有一种昆虫的图片,音乐响起,小昆虫随音乐自由舞蹈。音乐结束,昆虫迅速回到自己的巢穴中。

2.组织幼儿游戏,教师提醒幼儿音乐结束才能找家。

3.与幼儿共同查房,看看每种昆虫是否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出现错误的请其他幼儿帮助他找到自己的家。

【活动延伸】

户外散步时,继续观察幼儿园内各种秋虫的家,观察昆虫的巢穴特点。

《昆虫》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PPT;录音;小记录表6张;小昆虫4只为一组共6组;保护色前期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你们玩过捉迷藏吗?捉迷藏怎么玩?(一个人抓,其余人躲)

2. 有一些昆虫想和你们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认识他们吗?

3. 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认识昆虫。(蝴蝶、瓢虫、蚱蜢、知了、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节)

二、基础部分

(一)昆虫捉迷藏

1.你们现在都认识了这些昆虫,那让我们来找一找吧!

2.找昆虫

⑴(出示图二)谁躲在了这里?花螳螂为什么躲在这里?(看看它的颜色,花的颜色:花螳螂的颜色和花的颜色一样,这样子不容易被发现)哦!花螳螂是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什么事保护色呢?(这种躲在与自己颜色相近的地方自我保护的方法就叫做保护色)

⑵还有许多昆虫也藏了起来,你看看这幅图上藏了哪一只昆虫?(出示木枝节)

木枝节为什么要躲在树枝上呢?(看看它的颜色、形状,所以藏在树枝里不容易被人发现)

原来木枝节也跟花螳螂一样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⑶你们的眼睛可真厉害,那还有一只昆虫也藏了起来,你们找到它了吗?(出示枯叶蝶)

枯叶蝶为什么要躲在树上呢?(看看它的颜色、形状:像枯叶,躲在树上就不容易发现)

原来,枯叶蝶也藏在了与自己颜色、形状相近的地方,用保护色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3.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个新的本领,叫做“保护色”。谁来告诉大家什么叫做保护色?(利用与自己颜色、形状先近的地方躲避敌人叫做保护色)

4.其实,会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昆虫可不仅仅只有花螳螂、枯叶蝶和木枝节,还有一些昆虫也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呢!你看!它是谁呀?(纺织娘、尺蠖)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躲在与自己颜色相近的地方)

(二)帮助昆虫藏一藏

1.还有一些昆虫不知道自己该藏在什么地方,我们一起帮它们藏一藏好吗?

介绍操作方法:我在后面桌子上分别放了一张记录表和一些小昆虫,待会每张桌子坐四个小朋友,然后这四个小朋友根据“保护色”的`方法一起合作帮这些小昆虫找一找最合适它们的隐藏地方。操作前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记录表:这一栏表示什么?(隐藏的地方)那么另外一栏就请你贴上隐藏在这的昆虫。昆虫后面我贴了双面胶,待会把双面胶拨下来后请你放在盒子里就行了。行动!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谁来介绍一下?这是谁?为什么躲在这里?能不能躲在其他地方?为什么?(颜色相近的地方都可以用来躲藏)

原来,你们都是利用保护色的方法帮小昆虫们找到它们的藏身之处的。

三、本领迁移

1.(过度)其实,除了一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之外,还有一些动物也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呢!我们一一看他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好吗?

2.(播放动物图片)

⑴狮子:这是谁,它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⑵猫头鹰:你看谁藏在这里了?它又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

⑶雷鸟:这又是谁?它为什么要躲在雪地里?(雪地的颜色和自己的颜色相近)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哦!我们的雷鸟可厉害了,它还能根据季节的变化改变自己身上的颜色呢!冬天的时候它的羽毛是白色的,可是到了夏天它的羽毛又变成了与周围颜色一样的颜色呢!

⒊那我们人又是怎样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呢?(出示图片)(看看衣服、脸上的颜色和周围的颜色怎么样?)哦!他们为什么要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四、活动延伸

1.其实,我们玩捉迷藏的时候也可以用保护色的方法保护自己。谁愿意说说你想躲在哪里,为什么?

2.我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有空的时候就来用保护色的方法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好吗?

《昆虫》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巩固学习5以内的分成,初步学习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体验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2、理解应用题中事物的数量关系。

3、能够用语言描述应用题。

活动准备:

课件PPT

数学操作材料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ppt导入

1、师:看小明爸爸给小明买了几件T恤?(5件)

2、师:这些T恤都一样吗?可以按照那些特征将它们进行分类记录?(有爱心和没有爱心;圆形和三角形;椭圆形和正方形;大小不同)

3、师:按照有爱心和没有爱心:5可以分成几和几?

按照圆形和三角形:5可以分成几和几?

按照椭圆和正方形可以怎么分?

按照大小应该怎么分?谁上来分一分,写一写?

二、学习解答加法应用题

1、师:小明有一辆小汽车,他的爸爸又给他买了一辆,那么小明一共有几辆小汽车呢?

2、师: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添加、合并、加起来)

3、师: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小明现在一共有几辆小汽车。教师写出算式1+1=2,并让幼儿认识“+”“=”。

三、看图描述,解答加法应用题

1、师:小明去草地上秋游,看到草地上有两只兔子,又来了一只兔子,那么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兔子呢?谁能用我们之前学到的“+”“=”把这个故事用算式表示出来?(请小朋友上来列算式,然后大家一起念一念算式)

2、继续播放PPT,看这幅图上小明看到了什么?你能模仿老师刚才的三句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

3、幼儿回答:小明看到草地上有2只羊,又来了2只羊,草地上一共有几只羊?

4、师:草地上一共有几只羊呢?谁能用算式表示出来?(请小朋友上来列算式)

四、幼儿操作

1、师:看看,说说图上有几颗纽扣?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各有几个?请看图按照标记分了记录。

2、请小朋友看下面的三幅图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再说一说,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活动评价

师幼共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昆虫》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蟋蟀、蝗虫等昆虫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了解昆虫和人们的关系。

3、能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活动准备

ppt课件:秋天有哪些昆虫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话题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昆虫吗?

你知道那些昆虫吗?谁想说一说。

2、小朋友已经知道秋天有哪些昆虫吗?

你们想知道这些昆虫的秘密吗?

二、观看昆虫图片,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Ppt课件:秋天有哪些昆虫

1、蟋蟀

(1)图上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2)它长的什么样?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蟋蟀?

(3)蟋蟀喜欢在什么地方生活?

(4)蟋蟀都会叫吗?为什么?

2、蜻蜓

(1)蜻蜓长的什么样子?

(2)数一数有几对翅膀?几对脚?

(3)蜻蜓的`头上有什么?

重点让幼儿了解蜻蜓的眼睛。

(4)什么时候能看到很多的蜻蜓而且飞的很低?

(下雨前)

3、螳螂

(1)请幼儿观察螳螂的外形特征

让幼儿根据图片,互相讲一讲。

(2)螳螂有几对翅膀,几对足?最前面的一对大足长的像什么?

(3)螳螂喜欢捉什么吃?

喜欢捕捉活虫,特别是以运动中的小虫为食 。

4、蝗虫

(1)认识蝗虫的外形特征

(2)蝗虫在什么地方生活?

(3)蝗虫吃什么?(农作物)

小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昆虫

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队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有气孔,是呼吸用的。

三、初步分辨益虫、害虫

1、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2、昆虫里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四、讨论怎样对待昆虫

我们该怎样对待昆虫里的益虫和害虫?

我们应该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捉和杀死益虫。

要注意环境卫生,给益虫创造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昆虫》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昆虫与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运用各种美工材料制作昆虫、体验创作的乐趣。

3、尝试用不同方式表现对昆虫的认知。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过程:

1、提供笔、纱布、剪刀、胶水、枯树叶、竹枝、布等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运用画、折、剪、泥塑、小制作等多种方式制作各种昆虫作品,如制作昆虫头饰、昆虫玩具、昆虫吊饰、昆虫模型等作品,并进行展示。

2、启发幼儿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昆虫的家,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在活动室里为昆虫建一个家,并把自制的昆虫模型、玩具或昆虫标本放入昆虫的家。

3、学习欣赏有关昆虫的儿歌、故事、歌舞等文艺作品,让幼儿进一步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4、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组织幼儿讨论;怎能样把探究昆虫的结果展示出来,与他人分享?激发幼儿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的愿望。

5、请家长和别班的老师、小朋友们来参观,鼓励幼儿主动向老师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昆虫作品,大胆为他们表演节目。

活动反馈:

1、通过主题活动《昆虫》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2、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帮我们收集了大量昆虫的资料、图片。他们利用节假日带幼儿捕捉昆虫,探索昆虫的秘密,促使我们主题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活动反思:

如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育活动内容一直是老师的困惑,通过此次主题活动的生成过程让我深深感到: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平常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与兴奋点,在追随幼儿的兴奋点,生成教育活动内容时,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的问题、需要、给以及时的应答与支持,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成长的环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百科: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昆虫》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昆虫,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2、初步了解昆虫的基本形态,激发幼儿喜爱和关心昆虫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搜集昆虫的资料、图片、图书。

2、活动前教师带幼儿捕捉昆虫。

3、小动物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好朋友,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呀?

2、教师出示昆虫,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昆虫,说一说你见过那些昆虫,叫什么名字。

3、教师提问:

(1)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这些昆虫的基本特征。

(2)、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这些昆虫的生活习性。

4、幼儿自由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十分钟之后,请幼儿说一说你查到的答案,教师做记录。

5、教师出示昆虫和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找出哪些是昆虫。

6、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那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益虫。

7、教师和幼儿一起将益虫放回到大自然中。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昆虫标本。

《昆虫》幼儿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昆虫与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运用各种美工材料制作昆虫、体验创作的乐趣。

3、尝试用不同方式表现对昆虫的认知。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过程:

1、提供笔、纱布、剪刀、胶水、枯树叶、竹枝、布等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运用画、折、剪、泥塑、小制作等多种方式制作各种昆虫作品,如制作昆虫头饰、昆虫玩具、昆虫吊饰、昆虫模型等作品,并进行展示。

2、启发幼儿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昆虫的家,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在活动室里为昆虫建一个家,并把自制的昆虫模型、玩具或昆虫标本放入昆虫的家。

3、学习欣赏有关昆虫的儿歌、故事、歌舞等文艺作品,让幼儿进一步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4、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组织幼儿讨论;怎能样把探究昆虫的结果展示出来,与他人分享?激发幼儿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的愿望。

5、请家长和别班的老师、小朋友们来参观,鼓励幼儿主动向老师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昆虫作品,大胆为他们表演节目。

活动反馈:

1、通过主题活动《昆虫》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2、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帮我们收集了大量昆虫的资料、图片。他们利用节假日带幼儿捕捉昆虫,探索昆虫的秘密,促使我们主题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活动反思:

如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育活动内容一直是老师的困惑,通过此次主题活动的.生成过程让我深深感到: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平常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与兴奋点,在追随幼儿的兴奋点,生成教育活动内容时,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的问题、需要、给以及时的应答与支持,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成长的环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昆虫》幼儿园教案 篇10

蚂蚁是害虫。占45%那是因为蚂蚁老是在人类食物乱爬、乱啃,很不卫生。

蚂蚁是益虫。占20%,有人冰蚂蚁吃了有益身体健康,对一些病者治序帮助。

蝴蝶在幼虫期是害虫,因为它啃食植物;在成虫期是益虫,因为它通过飞行给花传粉知了害虫因为它吸食树的树汁对树有伤害螳螂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益虫。

螳螂是一种食肉性的昆虫,它的食物有棉蚜虫、红铃虫、玉米螟、菜螟、菜青虫、金龟子、苍蝇、蚱蜢等60多种害虫的成虫和幼虫,螳螂还是蝗虫的死对头。所以说,螳螂是一种有益的昆虫。

对人类有益的是益虫,对人类有害的是害虫.害虫吃对人类有用的农作物,害虫会危害我们的生命,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要消灭它们.

蝉是一种较大的吸食植物的昆虫,通常大约有五六公分长。它们象针一样中空的嘴里可以刺入树体,吸食树液。蝉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蚂蚁害虫。设计意图

在一天的下午,我带我们班的孩子门来到幼儿园的种植区.突然有个小朋友喊了声:老师有好多蜘蛛网,孩子们便都一拥而至.小朋友们在积极的讨论着……"老师,蜘蛛会咬人吗?有毒吗?它是怎么把网做出来的?什么会有小虫子粘在上面啊?幼儿一连串的问题向我抛过来.孩子们都很害怕蜘蛛,说它很可怕,是坏虫子。其实,蜘蛛是幼儿常见的蛛形动物,蜘蛛结网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可见幼儿对蜘蛛的了解很零散,有很多的不知道,有很多的为什么.还有很多的幼儿认为它是昆虫。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意在通过故事引入,让幼儿有关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知识,知道蜘蛛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幼儿初步掌握有关蜘蛛的一些知识,激发幼儿从小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并能认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

2、结合已有经验续编故事,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准备:

1.故事活动教具,动物图片.昆虫图片。

2.事先丰富有关昆虫的知识,以及益虫、害虫的有关知识。

重点:认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

难点:区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

过程:

一、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活动教具,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地方?(大森林。)有谁?(小蜘蛛。)

2.小蜘蛛开了一家商店,你们猜猜它卖的是什么?(引出故事题目----蛛网商店。)

二、借助活动教具教具,完整讲述故事。提问:(引导幼儿运用蜘蛛的话回答)

(1)蜘蛛店里卖的什么?哪些小动物来买蛛网?(小狗,小熊,小兔)

(2)小狗买蛛网干什么?它是怎么来买蛛网的?它是怎么说的?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3)谁又来买蛛网了?它是怎么来买蛛网的?它是怎么说的?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4)最后谁又来买蛛网了?它是怎么来买蛛网的?它是怎么说的?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三.幼儿讨论: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想不明白,为什么小狗小熊没有买到蛛网?而小兔能买到蛛网呢?(小结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叫做益虫,对人类有害的昆虫叫做害虫。

你还认识那些昆虫?它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呢?(幼儿自由回答)(由幼儿喜欢的文学形式,故事导入,幼儿更容易接受。有生动的蜘蛛形状,有它捕捉的昆虫形象。幼儿在听故事,看活动教具的过程中对其能有了初步的感知。为下一步骤的实施做铺垫。)

四、续编故事

1.启发幼儿思考:还有谁会来买蛛网?它买蛛网干什么?它是怎么对小蜘蛛说的?小蜘蛛卖给它了吗?

2.请幼儿把自己想象、创编的情节续编到故事中去。

五、了解昆虫,区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

小蜘蛛编织了许多蛛网,它在森林里开了一个蛛网商店。

小狗摇着尾巴来买蛛网,它说:"我要用蛛网捉蜻蜓。"小蜘蛛摇摇头说:"不卖不卖,蜻蜓捉害虫,它是人类的好朋友!"小狗红着脸走了。

小熊舔着嘴巴来买蛛网,它说:"我要用蛛网捉蜜蜂。"小蜘蛛摇摇头说;"不卖不卖,蜜蜂采花蜜,它是人类的好朋友!"小熊红着脸走了。

小兔一蹦一跳来买蛛网,它说:"我要用蛛网捉蚊子。"小蜘蛛点点头说:"可以可以蚊子吸血,它是人类的敌人。"小兔高兴的买到了蛛网。

蛛网编的又牢又好,小兔用它捉蚊子,蚊子一只也跑不了。

后来小动物们都来买蛛网捉蚊子,蛛网商店的生意可好啦!

益虫:蜜蜂、七星瓢虫、螳螂害虫:苍蝇、蚊子、椿象、天牛、蝼蛄

①害虫的危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危害人体与其它动物,传染疾病,例如蚊、臭虫、蝇、蚂蚁、蟑螂、蚂蝗、血吸虫等;另一类危害庄稼、水果、林木等植物,如蝗虫、蚜虫、蝼蛄、苹果钻心虫、稻螟虫、松毛虫等。视频《苍蝇的危害》下载、《蚊子传染疾病》下载

②益虫有多种:有的益虫可以为人制造食物和用品,例如蜜蜂、桑蚕、柞蚕等;有的益虫可以帮助人类消灭害虫,例如蜻蜓、七星瓢虫、金小蜂等。

我们要保护益虫,不要随便乱捕蜻蜓等有益昆虫。为了防止害虫的危害,一要积极预防,二要积极除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不让害虫有生存的环境。

②发现害虫要及早采取措施,捕杀、喷洒杀虫药等。

螳螂是益虫,以捕食别的小昆虫为主。

蝗虫害虫,危害庄家。

害虫:1.危害人类生产的蚜虫,红蜘蛛等

2.危害人类生活的蟑螂,苍蝇,蚊子等益虫:有益于生产和生活的蜜蜂,螳螂,蜻蜓等蚜虫是害虫的一种,危害大部分农作物和观赏植物。

益虫和害虫是相对而言的,益虫会做对人类有害的事,害虫也会做有益的,只是程度不同罢

《昆虫》幼儿园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分别认识蚂蚁、蝴蝶等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昆虫外形上的共同特征,初步建立动物中昆虫类的概念。

2、指导学生了解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认识昆虫在动物界中的特殊地位。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蝴蝶、蚕蛾、蚂蚁、晴蜓、蝗虫、天牛、蟋蟀等动物的实体、标本或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认识蝴蝶、蚕蛾、蚂蚁三种昆虫在外形上的共同特征。

2、认识蝴蝶的外形特点。

3、认识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4、教师总结。

谈话:(出示蝴蝶、蚕蛾、蚂蚁的挂图)这是我们熟悉的蝴蝶、蚕蛾、蚂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你知道吗?那就是昆虫。可为什么它们属于昆虫呢?什么样的动物才是昆虫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昆虫的共同特征。(板书课题)

(1)谈话:首先我们还是从熟悉的蝴蝶、蚕蛾、蚂蚁来研究,观察它们外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指导观察

从蝴蝶、蚕蛾、蚂蚁全身看,身体都有什么特点?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观察,汇报,填空,板书)

再从头部来看,有什么共同之处?(观察,汇报,填空,板书)

(1)谈话:我们都很熟悉蝴蝶,你能用语言来描绘一下它的外形吗?

(2)指导观察。

出示蝴蝶展翅图,观察蝴蝶的身体分成哪三部分?(观察,汇报,填空)(板书: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

出示蝴蝶的头部图,观察蝴蝶有几对触角?触角是什么样子的?(观察,汇报,填空)(板书:头部有一对触角)

出示蝴蝶的胸部图,观察蝴蝶的胸部有几对翅和几对足。(观察,汇报,填空)(板书:胸部有两对翅和三对足)

(3)小结:从外形上看,蝴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两对翅和三对足,细小的鳞片遍布全身各处,呈现出各种颜色。

(1)谈话:蝴蝶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出示图)(板书:从哪里来?)美丽的蝴蝶和丑陋的毛毛虫会是一家人吗?你是怎样想的?

(2)指导观察:观看录像片《蝴蝶的一生》,思考一下,蝴蝶从小到大都是一种模样吗?如果不一样,你觉得蝴蝶的生长经过了哪几个完全不同的阶段?(观看录像片,汇报观察结果)

(3)讲解:蝴蝶的寿命一般只有一年。蝴蝶的一生是从卵开始的。卵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是球形的、有的是炮弹形、有的是甜瓜形的等。这是蝴蝶的第一个生长阶段——卵。

一段时间后,毛毛虫就从卵里孵化出来了,它先吃掉卵壳,再去吃植物并迅速长大,每隔一段时间,毛毛虫就要蜕皮一次,换上更宽松的表皮。一般来说毛毛虫要蜕四次皮,这是蝴蝶的幼年时期,为第一个发育阶段——幼虫。

毛毛虫长大之后,就会选择地点,吐丝固定身体,蜕皮化成蛹,这是蝴蝶的第三个发育阶段——蛹。

蛹一般经过数天就变成了蝴蝶,也叫成虫,蝴蝶成虫的主要任务就是产卵,第二年卵又发育成幼虫、蛹、成虫,就这样蝴蝶在大自然中一代代延续下来。在生长的各个阶段,它的身体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个过程就叫变态。

(4)提问: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哪四个阶段?毛毛虫与蝴蝶是同一种动物吗?

课后感受

学生对于昆虫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昆虫一生的四个阶段有了深入的认识。

《昆虫》幼儿园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看、听、做了解几种昆虫的外形及特征。

2、使幼儿清楚的分辨出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3、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哪些昆虫可以分为益虫和害虫,哪些是在土里生活的昆虫。能按照昆虫的分类找到自己的小组。

活动准备

1、带挂钩的昆虫彩色卡片(每种昆虫制作4份)。

2、代表各种小昆虫的背景音乐。

3、大挂图和大树模型。

4、摆放昆虫卡片的小盒子。

活动过程

一、逐一播放代表昆虫的背景音乐,引起让孩子猜一猜是哪种小昆虫的兴趣。(蚊子、蜻蜓、蜜蜂、蝴蝶、蚯蚓、七星瓢虫、蚂蚁、苍蝇、蝗虫、螳螂、蟋蟀、知了、枯叶蝶、苍蝇、蟑螂…有些昆虫没有背景音乐,教师可以演示一下)

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客人,小朋友们想认识他们吗?

幼:想这第一位小客人说:“我要考考大班的小朋友,

我出了一个谜语一个让你们猜,你们猜对了我就出来和你们玩儿,好吗?幼:好。

谜语:有个医生真古怪,打针反而把人害,不要他来他偏来,专门来盯人的血。你们猜猜他是谁呀?

幼:蚊子出示蚊子图片及对应的字卡。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蚊子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它喜欢干什么?它都在什么时间出来?它是怎么飞的?你们怕不怕它?为什么?

二、准备的昆虫都猜出来后,进行昆虫分类讨论,引导幼儿思维拓展,进行语言交流。

师:小朋友都选一个昆虫拿好,我们大家一起按照益虫和害虫来分成两个小组,好吗?看看小朋友们都知道自己的昆虫该站到哪边的队伍里去。

师:小朋友们,昆虫大分类,分好了吗?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有没有站错队伍的“小昆虫”。

师:啊!哪位小朋友把螳螂分到害虫的队伍里了?是谁把蝗虫分到益虫的队伍里了?让我们分析一下它们应该站到哪个队里?

三、合作探讨,让幼儿了解哪些昆虫是在天上飞的大树上的,哪些昆虫是在土里的和地上的?

引导幼儿将自己拿到的昆虫再分成几个小组,分组将昆虫安排到树上、树下、地上。

在天上飞的有:蝴蝶、蜜蜂、蜻蜓、

在树上的有:知了、苍蝇、枯叶蝶

在地上土里的有:蚯蚓,蚂蚁、蟋蟀、螳螂

四、让幼儿扮演昆虫回到大自然去。

活动结束:

师:昆虫想请小朋友到森林去做客,你们愿意吗?

幼:愿意

但是呀,小昆虫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他想让你们扮成他们的样子飞到大森林去玩好吗?

《昆虫》幼儿园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乐于学儿歌,能愉快地和大家一起说儿歌。

乐于参加“找朋友”的游戏,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提前把花儿、蝴蝶、蜜蜂的图样(见材料制作)做成头饰。

《花儿的世界》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8-19页。

【活动过程】

形式:集体/小组

向幼儿提问:花儿喜欢跟谁做朋友?

出示电子书或幼儿用书,与幼儿一起读儿歌《和昆虫做朋友》,教师边指汉字边带领幼儿读:

和昆虫做朋友

花儿和蝴蝶是好朋友,

花儿和蜜蜂是好朋友,

好朋友,招招手,

来玩游戏不要走。

向幼儿提问:

谁跟蝴蝶和蜜蜂是好朋友?(花儿。)

为什么花儿是蝴蝶和蜜蜂的好朋友?(花儿给蝴蝶和蜜蜂提供食物。)

请幼儿戴上花儿、蝴蝶或蜜蜂的头饰玩“找朋友”游戏,“蝴蝶”和“蜜蜂”需分别找“花儿”,二人一组,手拉手说儿歌。当说完儿歌后,他们可以找另一朵“花儿”做朋友。

活动评价

能说儿歌《和昆虫做朋友》。

乐于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建议:

准备头饰时,“花”的头饰要多一些,基本上是“蜜蜂”和“蝴蝶”头饰的总和。

《昆虫》幼儿园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在了解常见昆虫不同本领的基础上理解儿歌并学念儿歌。

2、发挥想象愿意在同伴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

准备:

运动进行曲文字:动物运动会、摔跤、飞机、大刀、长枪、跳高、举重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森林里要召开运动会了,可真热闹。开运动会有些什么比赛呢?

原来运动会中有摔跤、跑步、游泳、举重、跳高、击剑、长枪等等许多的比赛项目。

2、今天的运动会有点特别,不是大人来比赛也不是小朋友,是一些昆虫来比赛是一场昆虫运动会,你们猜猜会有哪些昆虫来比赛呢?

二、讨论交流

1、幼儿自由的讲述。

2、教师出示蜻蜓:"看看有哪只昆虫来比赛了呀?"

3、蜻蜓会参加比赛呢?为什么?

师:原来蜻蜓有一对大大的翅膀可以飞得很快,所以蜻蜓要参加开飞机的比赛呢。(出示飞机图片)

4、"蛐蛐蛐蛐,谁来了?"(蛐蛐也叫蟋蟀)蟋蟀又有什么本领他会参加什么比赛呢?

师:原来蟋蟀平时有摔跤的本领,我们有时候看到斗蛐蛐的,它们就要参加摔跤比赛。(出示摔跤的图片)

5、"嗡嗡嗡,谁来了?小蜜蜂它说,我想参加游泳比赛你们觉得合适吗?为什么?":小蜜蜂的尾巴上有一根尖尖的刺,裁判建议它参加长枪比赛。(出示长枪的图片)

6、"我们也要参加比赛,我们也要参加比赛,看看还有谁来了?"(出示螳螂、蚂蚁、蚱蜢)它们会参加什么比赛呢?为什么?

师:原来,螳螂舞大刀,蚂蚁练举重,蚱蜢学跳高,昆虫运动会,大火劲头高。

7、现在有几只昆虫来参加运动会了?它们参加什么比赛?(教师念儿歌)

8、好,现在运动会马上要开始了,运动员入场(放进行曲将昆虫拉进场)

9、昆虫进场了,可是它们把自己要参加的比赛项目忘记了,谁来告诉它们?(请幼儿将不同的图片贴在相应的动物旁边贴教师边念)

10、你们来做小裁判,再来告诉这些运动员一次好吗?我先叫昆虫的名字你们告诉它们比赛的项目(教师带领幼儿集体念儿歌)

11、你们来做小裁判,再来告诉这些运动员一次好吗?这次你们先叫昆虫的名字我来告诉它们比赛的项目(教师带领幼儿集体念儿歌)

12、我来问问这些运动员:"你们高清楚了吗自己比赛什么?它们说高清楚了。"那好,运动员到各自的场地比赛。(放进行曲)

《昆虫》幼儿园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害虫和益虫。

2、认识常见昆虫的食物,模仿昆虫的三种基本运动形态:飞、爬、跳。

活动准备

1、昆虫头饰、昆虫拼图四张,画架四个。

2、昆虫图卡若干,食物图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昆虫

1.教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拼图游戏,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动物?

2.请小朋友把拼图背面的双面胶撕下,并把撕下的胶带纸放在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将拼好的拼图放在画架上展示,每组请一位幼儿回答。

4.提问:蝴蝶属于什么?蚂蚁呢?

为什么说它们是昆虫?

幼儿回答昆虫的基本特征。

5.教师:除了蝴蝶、蚂蚁、萤火虫和七星瓢虫外,还有什么也是昆虫?

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卡。

二、游戏《昆虫找食》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请小朋友们每人找一个昆虫头饰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虫,想一想它是怎么运动的,它爱吃什么。

幼儿寻找并戴上头饰。

2、教师:请小昆虫们用自己的动作随音乐来寻找食物。

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到森林场景中寻找食物图卡。

3、教师小结:小昆虫做得真好,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什么昆虫,你是怎样行动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

请幼儿回答。

三、益虫和害虫

1、教师:蜜蜂采花蜜传播花粉,对人类有帮助,我们叫它益虫;

苍蝇呢会传播细菌,给人类带来疾病,对人类有害,我们叫它害虫。

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呢还是害虫。

2、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天快黑了,小昆虫们要回家了,我们来找家,益虫的家在这边,害虫的家在那边。

幼儿找家。

3、教师小结,帮助找不到家或找错家的幼儿正确认识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还是害虫。

《昆虫》幼儿园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判断和推理,进一步积累昆虫方面的经验。

2、知道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萌发爱益虫、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重点

区分昆虫与非昆虫。活动难点:区分益虫与害虫。

活动准备:

1、昆虫分类框架图、昆虫及其它动物卡若干。

2、对一些常见昆虫的名称、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1、破译招聘启事:

(1)出示图夹文的招聘启事,让幼儿讨论猜测。“招聘启事上说了些什么?”

(2)出示“报名者”让幼儿回忆昆虫及其它动物的名称。

2、区分昆虫与非昆虫:

(1)揭开第一个条件,让幼儿猜测,并将符合条件的放到合适的分类图中。

(2)教师小结:昆虫有三对足 、一对触角、两对翅膀。

3、区分益虫与非益虫:

(1)揭开第二个条件,让幼儿猜测,幼儿再次合作分类。

(2)幼儿介绍分类方法并一起检查、纠误。

4、判断能否除害:

(1)揭开第三个条件:“除害、不除害”。

(2)幼儿分类介绍。

5、成立昆虫保安大队:宣布昆虫保安大队的名单,并以开庆祝会的形式结束活动。

《昆虫》幼儿园教案 篇17

活动目标

1.了解蜜蜂、蜻蜓、蝴蝶等昆虫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了解昆虫和人们的关系,知道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蜻蜓

2.课件:动画片-蝴蝶

3.课件:正确找出昆虫的名字

趣味练习

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话题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那些昆虫吗?请你说一说。

你们想知道这些昆虫更多的秘密吗?

二、观看动画片:蝴蝶

1.动画片中的`昆虫叫什么名字?(蝴蝶)

2.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头上有什么?数一数有几队翅膀?有几对脚?

蝴蝶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

三、ppt课件:蜻蜓

1.还知道哪些昆虫?

2.观看各种蜻蜓

蜻蜓长的什么样子?

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队翅膀;

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有气孔,是呼吸用的。

3.蝴蝶和蜻蜓它们共同的名子叫什么?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有些昆虫(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如蚊子。)

四、初步分辨益虫、害虫

1.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2.昆虫里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3.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

(蝴蝶在幼虫时有吃嫩菜叶等害处,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可观赏等益处)

4.ppt课件--了解蝗虫

通过观看了解,蝗虫是危害庄家的害虫。

五、讨论怎样对待昆虫

1.我们该怎样对待昆虫里的益虫和害虫?

2.我们应该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捉和杀死益虫。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

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使害虫无法生存等。

《昆虫》幼儿园教案 篇18

一、适合范围:

适合大班级部。

二、设计意图:

我们大班级部近期开展的主题是《夏日的梦想》这个主题,由于这几天天气渐热,百花已渐渐盛开,许多的小昆虫也飞了出来,我带孩子到院子里玩时,他们会追着一只蝴蝶跑上一天,既然孩子们对于小昆虫这么感兴趣,因此,我在分题《真凉快》中分出一小课题—《昆虫的乐园》。

三、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

昆虫乐园

活动目标:

1、学习创意地布置昆虫乐园;

2、学习小组合作有序的进行制作活动;

3、根据不同昆虫的 特点选择材料和制作。

活动形式:

集体、小组、区域活动

活动准备:

1、与昆虫相关的书籍;

2、蓝色塑料袋、画图纸、绘图材料、绿绳(毛线)、

3、树叶、果冻的空盒、蛋型空盒或纸卷筒、圆形贴纸。

活动过程:

(1)播放上一次到户外录制的虫鸣声,并和幼儿讨论如何一起在活动室布置一个昆虫新的乐园。

(2)与幼儿讨论:我们已经学会了做蝉,夏天昆虫的乐园里还有谁呢?(池塘、大树、荷叶、花、草丛……)?谁住在里面(如青蛙、蚱蜢、瓢虫、蜜蜂、蝴蝶……)?可以用什么东西做呢?

——池塘:在地面上贴蓝色塑料袋,用彩纸设计池塘里的小鱼、荷叶、青蛙等。

——大树:在活动室悬挂绿色绳(毛线)当大树,可在上面挂树叶或悬吊小昆虫。

——瓢虫:果冻的空盒,贴上不同颜色的小圆形即时贴。

――蜜蜂、蝴蝶:蛋形空盒或纸卷筒,贴上翅膀、脚和触须。

(3)按幼儿意愿进行制作或选一样制作。

(4)分享幼儿制作的作品,并选活动室一角布置成昆虫新乐园。

总结分享:

在认识昆虫特征的基础上,乐意制作或即兴制作。

活动评价:

(1)能和小伙伴合作完成制作。

(2)能参与布置昆虫新乐园。

活动建议:

(1)此活动可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意愿分多次进行;

(2)给孩子提供或请孩子家长帮忙搜集与昆虫有关的书籍、资料等,供幼儿进一步参考。

《昆虫》幼儿园教案 篇19

活动目的:

知道昆虫会用拟态来保护自己,并能按照拟态的不同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各种昆虫的拟态图片、集合图片

活动重点:

昆虫拟态的涵义

活动流程:

引起爱好---初步接触---观察分类---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引起爱好

1、出示图片: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客人,看看它是谁?

2、引导观察:它是谁?它在哪里?

二、初步接触

1、观察蓬莱蛾猎蝉,提问:

(1)、你们看见它了吗?

(2)、单独观看:它长得什么样?为什么刚才我们找不到它?

(3)、蓬莱蛾猎蝉为什么要长得象树上的斑点?

2、介绍拟态:昆虫为了保护自己,能模拟别的东西的本领就叫拟态。

3、过渡提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昆虫会拟态这种本领?

三、观察分类

1、出示图片:这些都是谁?

2、熟悉不同的拟态:这些昆虫都是模拟什么呢?(蚱蜢、竹节虫、尺蠖、猫头鹰蝶、宽尾凤蝶幼虫)

3、小结:有些拟态昆虫是模拟植物让敌人看不见来保护自己、有些是模拟别的动物恐吓敌人来保护自己。

4、提出分类要求:哪些是模拟植物?哪些是模拟动物?

5、出示集合图片,幼儿操作:把模拟植物的放在一起,模拟动物的放在一起,该怎么放?

(模拟植物的放竹节虫那边,模拟动物的放猫头鹰蝶那边)

活动结束:

提问:除了昆虫,别的动物会不会用拟态来保护自己?

《昆虫》幼儿园教案 篇20

活动目的:

1、创意地用不同美工材料表现自己喜欢的昆虫。

2、体会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牙刷、筷子、汤匙、冰淇淋盒子、果冻盒子、塑料袋、皱纹纸、蜡光纸、剪刀、双面胶、透明胶等。

指导要点:

1、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所提供材料与昆虫的相近之处,如:筷子、汤匙、牙刷、果冻盒子等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哪些昆虫的身体部位?

2、引发讨论,如果利用这些材料来制作蜻蜓、蝴蝶、瓢虫等昆虫,昆虫的翅膀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如何将昆虫的翅膀装饰得更美。

3、鼓励幼儿多尝试使用不同材料进行制作,引导幼儿选择多种材料装饰昆虫的翅膀。

4、幼儿分享作品,促进幼儿间的相互学习。

5、将教室一角布置成草丛,将幼儿制作的昆虫布置于草地上。

《昆虫》幼儿园教案 篇21

活动目的:

1、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害虫和益虫。

2、认识常见昆虫的食物,模仿昆虫的三种基本运动形态:飞、爬、跳。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昆虫头饰二十一个。

2、昆虫拼图四张,画架四个。

3、昆虫图卡若干,食物图卡若干。

4、音乐带、录音机。

5、森林场景,益虫的家和害虫的家。

活动过程:

一、认识昆虫

1、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拼图游戏,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昆虫?请小朋友把拼图背面的双面胶撕下,并把撕下的胶带纸放在筐里”幼儿操作,教师将拼好的拼图放在画架上展示,每组请一位幼儿回答。

2、师:“蝴蝶属于什么?蚂蚁呢?”“为什么说它们是昆虫?”幼儿回答昆虫的基本特征。

3、师:“除了蝴蝶、蚂蚁、萤火虫和七星瓢虫外,还有什么也是昆虫?”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卡。

二、游戏《昆虫找食》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每人找一个昆虫头饰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虫,想一想它是怎么运动的,它爱吃什么。”幼儿寻找并戴上头饰。

2、师:“请小昆虫们用自己的动作随音乐来寻找食物。”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到森林场景中寻找食物图卡。

3、师小结:“小昆虫做得真好,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什么昆虫,你是怎样行动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请5~8位幼儿回答。

三、益虫和害虫

1、师:“蜜蜂采花蜜传播花粉,对人类有帮助,我们叫它益虫;苍蝇呢会传播细菌,给人类带来疾病,对人类有害,我们叫它害虫。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呢还是害虫。”

2、师宣布游戏规则:“天快黑了,小昆虫们要回家了,我们来找家,益虫的家在这边,害虫的家在那边。”幼儿找家。

3、教师小结,帮助找不到家或找错家的幼儿正确认识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还是害虫。

活动反思:

幼儿对昆虫比较感兴趣,用请小客人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小客人,我们一起把他们请进来吧!幼儿戴昆虫头饰做动作进教室,教师和幼儿一起看一下都有哪些昆虫来做客了。组织幼儿和小昆虫一起听音乐跳舞,这时扮演小昆虫的幼儿站起来提问:“小朋友,你知道我们的家在哪吗?”请幼儿逐个说一下在场小昆虫的家,然后教师总结:原来昆虫的家都在不懂的地方,有的在森林里,有的在水里,有的在人的家里,有的在树上的鸟窝里,有的在泥土里。再请一个扮演小昆虫的幼儿起来提问:“小朋友,你们还认识那些小昆虫吗?”昆虫卡片的出示,引起了个别幼儿的兴奋,他们有的无意地玩弄小卡片,有的交头接耳地讲述自己在卡片中获得的乐趣。讲述时虽然幼儿的表达很积极,但纪律很松散,回答问题无规则。在帮助昆虫找家的过程中,小朋友对常见的昆虫比较了解,能很快地找到,也有的两栖昆虫让他们很犯难,不知放哪里,所以都问起了老师。游戏昆虫找家是小朋友最快乐的,每次当发现小昆虫走错地方时,老师都会及时的讲评和纠正。但是,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有些地方没给有孩子们讲清楚,如:生活在水里的昆虫可以分为两种:有海水里面的和淡水里面的,还有个别知识点讲得不够准确

在活动中,教师能注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设计活动,由易到难,过度自然,小朋友的参与兴趣很高,但活动中让老师觉得不足的是开始部分,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否内容简单些,或直接让幼儿分组讨论,交流,然后鼓励幼儿把自己不懂的提出来,和老师一起解决。这样的处理是否能让幼儿的学习更加主动些。建议下次教学,可以试试。

小百科: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