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金色的鱼钩读后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1
当我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时,不禁热泪盈眶。这篇文章主要写:1935年,红军进入草地时,由炊事班长带领三个病号走在后面。青稞面吃完了,炊事班长就用针弯成个钓鱼钩,钓鱼给三个病号吃,而自己却吃鱼骨头和草根。终于,炊事班长在给我们钓鱼时昏迷了……他牺牲了。
红军过草地时,吃的是什么?他们吃的是草根、树皮、煮熟的皮带……凭良心问问自己,我们吃的是什么?我们吃的是山珍海味、鸡鸭鹅肉……跟红军相比,红军可比我们差远了!他们能吃上青稞面已经很不错了!可我们却不珍惜今天的美好、幸福时光,反而浪费,这是多么的可耻呀!就像现在的“小皇帝”、“小公主”,总是挑三拣四,吃几口香喷喷的饭就不吃了。要是炊事班长、三个病号看见了,肯定会吃个精光。他们连没加作料的鱼汤都吃了个精光,那更何况香喷喷的饭呢?要是我,就不仅不会那么浪费粮食,还要把那些浪费粮食的人打个稀巴烂!
再说炊事班长,他为了让三个病号吃到新鲜的鱼汤,翻破了多少次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他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得一棵一棵地摸。他为了让三个病号吃多点,自己就吃鱼骨头、菜根。这样舍己为人的.炊事班长,不就像抗击在“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吗?像叶欣阿姨一样的白衣战士,他们为了让病号早点儿康复,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他们被传染了,也还是坚决为病人做处理。他们为了调配出更好的药,大胆地在自己身上做尝试,结果却牺牲了。他们这种把生的希望带给了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宝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少先队员们!我们生长在新中国里,享受着阳光、温暖,那么,就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做一个有利益国家、社会的人!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2
想必大家都学过许许多多感人的文章,在我学过最感人的文章里,我认为《金色的鱼钩》最感人。
《金色的鱼钩》讲述的是在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中,过草地的事。一位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几个生病的'小战士,帮助他们走出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找到食物带他们出去。 或许你看了故事梗概觉得很正常,但是你知道吗?草地不是那种一碧千里,有许多牛羊的美丽草地,这里的草地像气球一样一块块的鼓起来,踩到实的恭喜你,如果踩到的只是一张草皮,下面是深不可测的沼泽,如果旁边没人帮助你,你就只能活生生的当一个“人肉路标”,草地里的水大多有毒,走在前面的战士还可以挖一些野菜吃,后面的战士连能吃的草根都找不到,只能壮烈牺牲。 老班长找到一个水塘,就要用针做成的鱼钩,钓一钓,有没有鱼吃。我看到后来,眼泪在肚子了翻动,老班长找到鱼自己不吃,给两个生病的小战士吃,而他自己只吃草根和鱼骨头。然而,在奄奄一息之时,也要把食物给两个小战士吃。 后来,老班长牺牲了。
只留下一个满是红锈的鱼钩,在我看来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是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反映着老班长舍己为人、坚守岗位的崇高精神,所以这个鱼钩是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正是这种崇高精神感动了我!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3
“为什么世界上的好人都那么早死去呢?”读完了《金色的鱼钩》,我情不自禁地说出了这句话。随后,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听话地落了下来。合上书,老班长那瘦弱的形象一次又一次地在我眼前浮现,栩栩如生。回忆着刚才所读过的每一个字,泪水再一次涌一入我的.眼帘。
《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主要写了:1935年秋天,红军过草地时,好多人得了肠胃病。有三个病号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就派炊事班长照顾他们走在最后面。老班长和病号们艰难地前行着,一天才走20多里路。可是,不到半个月,干粮就吃光了。眼看着病号们一天天消瘦下去。老班长非常着急。一天,他在水塘边为病号洗衣服时,突然发现了一条鱼。老班长喜出望外,用缝衣针做成鱼钩,把鱼钓了上来。从那时起,病号们每天都能吃到鱼汤,而老班长却只吃着草根和剩下的鱼骨头。终于,在马上要走出草地时,老班长因为劳累昏倒在了池塘边。当病号把费尽全力煮成的鱼汤端来时,他却已经停止了呼吸,永远留在了草地上。
我想:今天我生活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不就是千千万万像老班长这样的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吗?如果老班长还活着,他可以在灯光下看电视,磕瓜子;可以吃完晚饭那把小板凳在树下乘风凉;可以舒舒服服地做在躺椅上,吃着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山珍海味,可以……可是,他们却为了祖国的光明前途,而早早地奉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长眠在了地下。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一定要勤奋学习,努力把握今天的美好时光,长大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慰籍那些为了祖国革命事业而光荣捐躯的烈士的英魂!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4
读《金色的鱼钩》有感今天,我看了红军过草地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金色的鱼》。·故钩事里的老班长钓鱼给同志吃,自己却空着肚子。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故事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进入草地,许多战士得了病。
有三位小战士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他们,让他们走在后面。一开始老班长用野菜和青稞做饭给战士们,可不到半个月,粮食就被战士们一扫而光。眼看饥饿像恶魔一样吞噬着战士们的生命,老班长十分着急。于是,老班长就通过一个用缝衣针做的鱼钩钓鱼给战士们吃,而老班长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自己便假装吃过鱼,若无其事。最终战士们靠着每天的一小碗鱼汤和坚强的毅力走出了险恶的草地。而老班长因饥饿过度在一次钓鱼时饿倒在地,奄奄一息。最终老班长没有看见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壮烈牺牲了。老班长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
他为革命了巨大的贡献,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是红军的骄傲,是中国的革命主义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没有革命前一辈的抛头颅,撒热血,和敌人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是未来的花朵,是祖国的栋梁。我们现在应该好好读书,将来为祖国出力,才能对的起党为我们付出的辛苦。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5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我的两眼湿润了。文章中那一个个感人的情节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篇文章写的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所发生的一件事。主要讲了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作者与另外两位小同志,自己却牺牲了的故事。
当我读到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使劲皱着眉头硬咽下去的时候,我的喉咙哽咽了。
多么值得尊敬的老班长啊!为了革命需要,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要保住几位小同志。那硬梆梆的`鱼刺,他是怎么咽下去的呀?而我呢?在现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还不珍惜幸福时光,回想起来,可真是惭愧啊!
平时,天天吃饭,我都要在桌子下面的地上种上一些饭粒,尤其是一吃完米饭,饭桌上、地上,白花花的一片米粒。有的时候,我要是觉得不好吃我饭菜,就背着父母半碗半碗地倒掉。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来的不容易,粮食来的不容易,老班长吃的能和我们相比吗?他们为了我们的解放事业,历尽了艰辛,现在,我多么希望能用我碗里白花花的大米饭换过老班长手中的鱼刺啊!
【教师评语】
小作者能抓住原作中的重点语句谈自己的真实感想,并将自己平时浪费粮食的事例毫不隐瞒的提出来和文中的主人公相比,自己多浪费粮食,使她从中受到了从此珍惜粮食的良好教育。语言简练,说服力强。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6
大家一定要记住革命啊,那些坚强的革命队伍是多么好的队伍啊。是他们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有多少人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而不惜经受皮肉之苦,甚至失去温暖的家庭和珍贵的生命。
红军长征路两万五千里,是多么遥远的'距离。而红军这支铁打的队伍,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冲锋陷阵,战胜困难。爬雪山,过草地,这支无畏无惧的队伍真切的验证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
炊事班长是一个老党员,在接受了党组织给与的任务后,认真地照顾着三个年轻的战士。他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三个人吃,自己却吃着最差的东西。为了给三个小战士改善生活,他把一根缝衣针做成鱼钩,尽管眼睛已经卡不清东西了,但是他还是坚持每天晚上钓鱼,然后摸索着拔几根野草给战士们做鱼汤。在三个小战士吃完后,他才拣起残余的鱼刺嚼一嚼忍着痛咽下去。
最终,在即将走出草地的最后时刻,严重虚弱的老班长终于倒在了草地边上。而那个鱼钩则成为了那段历史的见证。见证着一个老党员的无私与伟大。老班长这种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必将被下一代继续发扬光大。
同学们,今天的共和国是党和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也要为中华的振兴而努力读书。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用成绩回报社会和党。
我们就像祖国的花朵,鲜艳、娇丽、多姿,我们的担子很重,肩负着家人的期盼,祖国的希望。我们要从小立志,奋发图强,将来成为栋梁之材,报效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