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读乌塔有感(精选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乌塔有感 篇1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感触很大。一个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个人游欧洲,而且费用也不伸手向爸妈要,而是靠自己努力赚的。这让我羞愧万分!乌塔只比我大5岁啊!只比我大5岁,却独自游欧洲,而我,别说什么游欧洲了,就因为听了鬼故事连独睡都有点小紧张。
自打我出生以来,就是家里的“小公主”,被家里人视为掌上明珠,一直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就是出去串串门,都会听到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去哪儿啊?”“又出去?”的叮咛,我通常顾不上这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开了。
读完这篇课文后,我很想像乌塔那样,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过,一定要做好周全的准备,提前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
花朵如果想变得娇嫩艳丽,就必须经受风吹雨打;苍鹰如果想飞向湛蓝的天空,就必须离开依靠的树枝;小草如果想钻出大地,就必须懂得坚强。正如我们一样,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从现在起,让我们向乌塔学习,变得独立吧!
读乌塔有感 篇2
我们语文教材第二十七课的题目是《乌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年仅14岁的乌塔利用暑假时间独自一人外出旅行,结果游历了整个欧洲,作者听后特别惊讶和敬佩的事情。
在这篇课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七自然段,主要内容是讲了乌塔用了3年的时间来准备这次旅行。在这一大段的时间里,她阅读了很多关于这些国家的书籍。还在空余时间帮超市、商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以挣取旅费。在旅行期间,她每到一地就查那里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并给家里打一个电话或寄一张明信片。一方面是为了在遇到危险时求救,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家人报个平安。从这里来看,乌塔是一个有计划的孩子。她为了一切进展顺利,竟然用了三年的时间来准备这次旅行,我觉得她可真有耐心啊!
从书本和电视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只有向乌塔那样,亲身去体验,才能认识世界。但是在出发前,必须做好精神、物质、体力上的充分准备,才不会手忙脚乱。我们要向乌塔学习,做一个有计划的孩子。
读乌塔有感 篇3
最近,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德国女孩——乌塔,自己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读完这篇课文后,让我体会到乌塔是一个勇敢而又自理能力强的女孩。她让我很敬佩。
当我读到“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时,我体会到乌塔是一个很有礼貌,很热情的一个好孩子。当我读到“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打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时,我不禁想到乌塔年纪这么小,就早早设计好路程。可见她有丰富的旅游经验和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
这让我想到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妈妈叫我出门儿买西红柿,因为我不想一人出门,所以我一边急匆匆跑回自己的房间,一边说着“我不要,我害怕。”经过几番争吵,最终还是妈妈去买西红柿了。现在的我,连独自睡觉也是偶尔,经常和爸爸妈妈挤在一块儿睡觉。平时生活中,我也不敢出远门,生怕被别人欺负。但自从我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我不禁感到很惭愧,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
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要做一个有主见,独立自主的孩子。在此,也想告诉所有家长,爱孩子,就要让孩子勇敢地走出家门,做一只搏击长空的飞鹰,不做笼中的金丝雀。
读乌塔有感 篇4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不平凡的小姑娘,她叫乌塔。她是一个漂亮的德国小姑娘。我很惊讶,她一人游欧洲,自己赚钱,她是多么的独立自主啊!
刚读完题目时,老师问我们“乌塔”是什么?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是铁塔,有的说是人,还有的人说是面包店等等。读完课文,我们才知道,原来乌塔是一个人。本文讲了小女孩乌塔一人游历欧洲并独立自主地做事。这使我想起了我们中国孩子。我们中国孩子像温室里的花朵,经历不了风雨,受点伤害就大哭大叫,我们什么事情都不做,依赖别人而生活,而国外的孩子独立自主﹑坚强,这形成了多么大的对比啊!
当然,我们不独立的原因不仅由于我们自己,还由于我们的家长。中国家长不让孩子出去玩,怕孩子受伤了。就等于把我们囚禁在一个牢笼里,我们一直呆在笼子里就根本无法在外面的蓝天上飞翔。再来看看外国家长,外国家长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能让14岁的乌塔一个人游欧洲,这在中国简直是不可能的!
但,两种孩子的未来也并不是都完美的。首先,中国孩子依赖别人,等父母不能帮助自己的时候就会碰到很多麻烦。其次,外国孩子过于开放,如果遇到打劫,车祸等等怎么办?我认为,中国孩子应该学习外国孩子的坚强独立,外国孩子也可以适当接受父母的帮助。
我想,每个人都听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但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人把它运用到生活中去呢?我们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这样你不就更优秀了吗?
读乌塔有感 篇5
今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
本文写作者在罗马的青年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在和乌塔的谈话中作者了解到14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他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表现了这个小姑娘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心里想:乌塔14岁就能独自游周,为什么中国孩子不能呢?中国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像宝贝一样供着,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中国家长就这样,溺爱自己的孩子。
最近我看到一则这样的新闻,一位女孩都长到16岁了,比乌塔还大两岁,可吃喝穿衣都是母亲帮着她的母亲还说这些都是小事儿这不就是一个“巨婴”吗?我们是一群渴望在窗外自由飞翔的小鸟,但却被家长的溺爱之锁束缚着。
我想对那些用“溺爱之锁”紧紧“锁住”自己孩子的家长说:“请您们让我们从溺爱里走出来吧,我们是小鸟,想在蓝天里自由的飞翔。”
我想对中国父母说:“给孩子一片独立的蓝天,让爱更完美,让爱更充实。”
读乌塔有感 篇6
在近些天里,我读了《乌塔》这篇文章。他讲的是:乌塔自己一个人去环游世界。我觉得乌塔是一个做事认真、有计划、独立性强、富有青春活力、有孝心、有爱心、勇敢、懂得勤俭的小姑娘。我被无她那善良、大胆、有恒心的好品质所感动了。
可是,当我读到接近尾声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像你这样的小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你们,会带你们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你们一个人出远门。”我深受感悟,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爱吗?为什么外国孩子都可以自己远游?而我们却只能用羡慕的眼光望着他们?
当然像这样的孩子不只我一个,每天家长们只知道逼着孩子们写作业,做练习题……这些只是表面上的好孩子,可是孩子们却没见过外面的世界。就像我在家里想做一点家务,可是妈妈却心疼我,不让我做,这是一样的道理。
就在前几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大学生考上了名牌大学,可是上学不久就发现,已经不能自理生活了,因为他在小时候,妈妈就娇生惯养他,直到现在都没有洗过一双袜子。他只能辍学回家,先学会自立生活再来上学。
在这里,我要对同龄的朋友们说:“主动从父母的溺爱中走出来吧,锤炼自己独立生活的意志!”我要对中国的父母说:“给孩子撑起一片独立自主的蓝天,让爱更完美,让爱更充实!”
